化学学科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24.4.13

《化学学科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嘉鱼县蓝天中学 毛红卫、宋伟强

《化学学科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探索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真正做到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用到教学第一线,真正使教学策略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了作用。在县领导部门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实验进展顺利,对学校的教学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现将课题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努力改善教学活动,探索教师有效教学的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增强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提升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技能。

3、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调查法

3、个案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5、 文献研究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

自20xx年10月份承担课题后,课题组对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人人有任务,事事有人干,从而为实验的有效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总课题组下发的专门文件,学习相关理论,体会教育理论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积极抓起,从氛围上积极渲染,从行动上积极引领,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工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论证工作等。

(二)研究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2月)

1、加强“ 学案导学”模式探索

学案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提高有效课堂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学案导学、促学、领学的作用,我们课题组精心编制学案,反复尝试各种“有效学案”编写模式,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课题组利用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共同研究上个模块所编写的学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根据教学需要提出改进建议。在安排下一模块的编写时,教师就要注意相关问题,并将自己的设想供组员讨论决定,以此编写新的学案。学案导学离不开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的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合力。

专题训练部分的学案,由课代表公布答案,统计并填写“问题反馈卡”显示重难点问题,然后交给任课教师备课,准备下节课或自习时间讲评,必要时加一节课完成。这样做可以使教学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法指导”部分的学案,由教师讲述清楚,再由学生根据学案,自行理解,必要时教师点拨。习题训练部分的学案,我们按照限时限量的原则进行有效设计,学案上的习题均当堂训练,学生自我批改,教师当堂讲评。

2、定期开展讲评课活动。

按照课题组的安排,我们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周至少听两节相关学科的课,对每一位参加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的教师所讲的课都要进行反思、总结,然后共同研究和策划,就授课教师教材处理策略、教学方法选用、相应的学案及教案设计等提出改进性意见。在评课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人人发言,做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度评价,以此来加强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本学期我们先后举行了三次大规模的集中听课活动,一方面督促授课教师、备课组精心研究“高效课堂”的有益做法,另一方面激励听课教师学习有效教学的成功做法并为我所用。

3、进行理论学习与论文交流

根据安排,课题小组成员每人都要在一个学期内要发表一篇论文或一个案例。在写作的过程我们可以群策群力,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取长补短,让这些论文或案例成为课题延伸的足迹,并供大家共同学习和交流。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先进理论为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会误入歧途。因此我们鼓励小组成员必须利用课余、闲暇时间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搜集有效教学的信息,并将之融会贯通,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以此提高我们的执教水平和科研能力。教研活动时,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听讲,全身心投入教研过程,做好教研记录和理论学习笔记。在每次教研活动后,我们都要求课题小组成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中找差距、在反思中找问题、在反思中找出路,教师的灵感往往存在于反思的过程当中。一个个好的做法在教师的反思中涌现并成功进入操作层面。

4、 问卷调查,及时改进并完善有效教学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和感受最深,为掌握有效教学的进展情况,我们精心设计问卷调查表,让学生谈问题、进建议。同时学校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及时反馈给课题小组,敦促小组成员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情况进行关注,激发做好本课题的信心和决心。课题小组成员可以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反思,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梳理整合,使教学效果优质化、高效化。

(三)总结阶段(20xx年2月—20xx年10月)

1、做好课题验收的准备工作,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有关资料,收集整理有价值的论文、反思。

2、开展青年教师展示课。通过一年来的研究、探索,课题组已逐渐形成了有效教学模式,作为对教学模式的展示,我校从20xx年4月开展青年教师有效课堂展示课活动,通过活动,我们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的课题研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有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即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在研究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自始至终的围绕“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这一目标,通过运用大量的经典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然后再进行反思,再进行课堂实践,再对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通过一年来的研究和探索,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自觉性、预见性,减少了随意性、盲目性,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习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一共撰写了五篇较高质量的论文,分别获得了省、市、县的各级奖励。获奖情况如下: 毛红卫、宋伟强《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情景》 省三等奖

毛红卫、宋伟强的《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获市级一等奖

宋伟强、毛红卫《如何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获市三等奖

骆训阔、陈名汉的《如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均获县一等奖

宋伟强、毛红卫《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评价》获县一等奖

获奖的案例:毛红卫、宋伟强《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市一等奖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2009.11

我校申报的《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于20xx年11月被立项为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20xx年9月进行了中期研讨活动及成果汇报,根据专家的意见,我们进一步修改了实施方案,调整了部分内容,把重点放在教与学的有效整合上,下面是我们的结题报告:

一、课题基本情况

1.课题背景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进行一场意义深远的课程改革,各种不同的因素都对基础教育的学科教学产生着影响,其中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基础教育所产生的促进和变革作用最为突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小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小学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我们学校在课题开始实施时,正是学校易地新建之时,建立了两个网络机房,每个机房有50台机器, 1个多媒体阶梯大教室。学校现有计算机200多台,在校学生数与可使用计算机之比达到6:1。有18套多媒体设备,班班有电视机、投影仪,建起了网络管理中心、课件制作中心,教师电子备课室、电子阅览室等。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做到了班班通,实现了网络备课和网络管理。中青年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班级建有班级博客,许多学生拥有个人网页。学校网站建设全面升级,内容丰富。已经完全具备了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物质条件,对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整合方式方法也有了条件。

2.课题界定

(1)信息技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种技术。是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2)学科教学。是指在小学阶段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适龄儿童集中学习有关各学科较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1

之独立的、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教学形式。在一定单位的时间内一般有一名教师进行授课。

(3)有效整合。本课题研究中的有效整合概念指的是将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校园网络、社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机地运用于小学教学的各个环节。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协调,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深化学科教学,提升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理论价值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也正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教育部部长助理、基础教育司司长李连宁曾强调,不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小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一种工具引入教育,它带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方法及组织形式的深刻变革,它与各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关键和核心。

4.现实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这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其中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必须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媒体来进行教育设计。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使我们传统的用“一张嘴巴”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使“静”的变成“动”的。这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5.国内外的研究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都是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十分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2

重要的地位。美国、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教育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他们没有明显的物理、化学、计算机、地理、历史等这类传统的学科分类,从目标到任务、步骤等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可以看出他们都力图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体系中。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将计算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在我国,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自此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CAI);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阶段。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真正意义上的整合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指,要:“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在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伴随着经济、社会、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教学首先要更加贴近生活,结合实际。应该少讲知识,简化头绪,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教学中应引进现代化手段,例如录音、录像、网络等等,以提高效率。一方面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还处于探索、实践、积累的阶段,因此同类课题的研究基本上都刚刚起步。

6.研究重点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就是以教学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进行整合。

(1)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所以,学习材料的选择应该是生活化、前沿化的。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广泛应用,无疑是注入了时代活水,它蕴藏的教学资源是浩如烟海。通过internet,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可以极大限度的突破书本是唯一学习资源的限制,利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最大限度地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而开阔视野,发散思维,听百家言语,看百家思想。

(2)信息技术与教学形式的整合

班级授课制是目前被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由于受教学时间统一的限制,学生的个性特长难于发挥,因材施教难于落实,而信息技术的引入,则为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授课形态,采用更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呈现教学,比如教师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3

可利用现成的教学软件用于自己的讲解,也可用PPT或其它制作工具充分利用各种素材编制适合自己教学的演示文稿和教学课体,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于理解的内容,或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用外接传感器来演示一些当时当地无法看到和无条件演示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3)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的整合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主体教育、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民主化教学也成为广大教师的日常话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则是交互性、开放性、多媒体化、全球化的全新视野。网络下的协作学习便是其中一种,它有利于促进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计算机网络为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的整合,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它大大扩大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支出。在基于 internet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竞争、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协作学习。并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多角度、多方位地进行学习,是学习方法的一种崭新姿态。

7.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根据学校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和实施的具体情况,所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寻找问题所在,提出合理改革意见或方案,调整研究计划和目标,使研究者在不断地调整过程中得到启示。

(2)案例研究法:通过对典型课例的分析,分析现代教育媒体在小学教育的应用与实践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兴趣爱好产生的影响。

(3)经验总结法:根据研究计划,各年级对阶段或全过程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工作,促进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最终形成课题的研究成果。

8.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寻求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整合的一般规律及其具体操作方式;寻求提高整合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经验和管理评价机制。

(2)通过研究,培养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并提高教师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操作能力、协作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3)通过研究,开发出一批适应交互式教学模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总结出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确保在研究期间,出优秀课例、课件和论文等。

9.研究内容

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4

(1)信息技术教育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学的关系。

(2)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信息加工能力、现代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等)。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研究。

(4)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整合

10.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手段,必须遵循教育教学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遵循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灵活、正确地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2)辅助性原则: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手段,是教育教学中的辅助“要素”,具有鲜明的“工具”属性。作为“工具”,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但不能因此而夸大其作用,更不能以此取代教师、教材和优秀的传统手段。

(3)有效性原则: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手段,在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时候,要以突破重点难点为前提,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制作切合教材内容的课件,使其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11.研究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这一阶段主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本校语文、数学、艺术等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二是阅读大量文献,进行文献分析,加强理论学习。

(2)研究方案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0月)。确立课题,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进行开题论证,确定课题组人员,明确分工,撰写课题方案,申请立项。根据方案工作落实到人。并撰写子课题研究方案。进一步学习有关文献资料。

(3)研究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这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主要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的方法途径。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方式、方法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探究性学习的整合。结合小学学科特点,着重研究信息技术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完成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进行课件制作;组织研究交流;进行中期成果汇报会。

(4)研究后期:(20xx年6月—20xx年11月)根据实施情况,全面评价课题研究的成果,总结成败得失,上升为经验理论,撰写成研究报告。通过成果展示和公开课的形式向有关部门汇报。

二、课题研究进程中实践与思考

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5

实验以来,我们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有效整合”研讨展示课活动。初期主要学科有语数英,中期后一些常识技能学科如美术、音乐、科学也参与了本课题的研究。累计听课老师数达200多人次。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它把电、光、形、声结合起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广泛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使我们传统的用“一张嘴巴”干巴巴的说教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使“静”的变成“动”的。把教学内容在动与静、虚与实、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里之间相互转化, 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研究进程中,我们发现在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1.目标定位不准,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问题:有的老师为了突出体现信息技术的优势,不顾是否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将各类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影片等一股脑地加进去,追求信息技术的高、精、尖和界面的精美,一节课下来似乎一直在展示信息技术的作用,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不明确。

思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最终目的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不是“多多益善”,否则就会变成变相的满堂灌、注入式,即把“人灌”改为“机器灌”。尤其在使用多媒体语言时,不能丢了口语、体态语和必要的板书,要努力做到情感交流、操作演示、讲解启发、讨论练习等有机结合。

2.忽略学科特点,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问题:有的教师认为不用“信息技术”就不是好课,用了“信息技术”就是全优课,因而导致许多教师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花大力气把工作重点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而放弃了深入研究教材,忽略了学科特点。如教学《秋天的记忆》,没有抓住文本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钻研品味,而是一味播放秋天菊花的图片,语文课成了图片欣赏课。这样的整合脱离了语言教学的本质。

思考: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教学,不能因为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了信息技术而抹杀了学科教学的特点。是否需要制作课件应该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来定,语文课不能脱离语言教学的本质,数学课不能脱离数学思维训练的本质,同样英语课上学生的口语练习仍是重点。

3.教学设计不当,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

问题:有的青年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时,减少了学生“思考——发现”过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6

程,教师变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者,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设计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学生按预先设定的模式,进行学习,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只能顺应教师的思维方式简单作答,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式”教学,因而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课件设计的模式,机械地学习。

思考: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转换,每一位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应该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想象、理解,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不应该因为有了信息技术手段的介入就省略思考的过程,直接进入答案的呈现,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能倒退。

4.课件制作粗糙,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有些教师课件制作过程过于简单,只是几张简单的幻灯片缺乏交互性,上课时学生当“观众”,只能被动观看,教师当“导演”,只能按顺序播放:有些则过于复杂,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其课件往往是画面背景杂乱,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导致学生上课时,一味看课件中的图案和动画效果,而不关心教师的讲解和画面上的知识点,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受。

思考:如果只是简单的幻灯片还不如就用传统的卡片和小黑板,简便又实用。如果课件太复杂,往往教师自己都手忙脚乱,没有凸显重难点,学生一节课下来仍是一知半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应该在于解决难点,突破难点,这样才能有效。

三、本课题研究成果

针对研究进程中呈现的这些问题与思考,我们与课题组教师一边学习有关理论知识,一边对研讨课的失败与成功进行梳理总结。我们明白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各有各的优势。选择教学手段并不是越高级越好。一节课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方法和手段,要注意优化组合。成功的课堂往往是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因此,我们树立整合思想,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而不是简单地相互替代。在选择和运用多媒体时,注意多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统一性,注意多媒体与教学方法的协调性,注意多媒体与认知水平的相容性,注意形式上的美观性和手段的创新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整合,不是为了整合而整合,而是通过信息化的推进,实现学校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我们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1.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整合的一般规律与一般操作方法。

信息技术无论多么优越,都应是为了教学服务,即一堂课中学生永远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信息技术只能是起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他们之间是互相协作的关系,而不能相互替代,因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用、适度的原则,即应在某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7

些需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题中,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而不能滥用,绝不能喧宾夺主,取代学科教学。

(1)用在课堂教学的开头或结尾

用在开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美术课《学做解放军》,上课伊始,先观看一段“国庆大阅兵”的的恢宏场面,体会整齐划一的步伐,然后导入新课“重复的美”。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了美,体会了美,一定会产生创作的冲动,从而引发创作的艺术美。

用在结尾印证文章的结论或加深对文本的认识。例如学习完《黄山奇松》一课的文本后,再来观赏黄山的图片,观赏黄山各种奇松的姿态,印证课文中美丽的文字,就会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

(2)用在课堂教学的关键处

课堂教学的关键无非是解决教学的重难点,一般表现以下两个方面:

①学生生活经验不足时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有些知识的理解比较困难,时常不能正确掌握,其原因并不是学生本身思维水平或知识基础的问题,而是由于其生活经验的不足造成的。此时教师如果能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利用其图文并茂的特点,及时地呈现一些类似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从画面入手,具体感知这些生活情境,然后再来研究所学的知识,就能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学生形象地看到了一天的时间变化过程。同样《认识时、分、秒》一课,教师通过观看刘翔跨栏的比赛过程认识了秒,加深对“秒”的体会,直观形象,而且增加了民族自豪感。

在语文学科中,学生对许多课文的内容都缺乏生活经验。比如一些常识性、历史性课文,有关描写风景名胜的文章等。学习这些文章,如能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呈现一些与所学课文相关的图片、录像、文字等,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了解。比如《黄山奇松》播放迎客松、送客松等奇松的图片,让学生在观赏中体会祖国大好河山。在《石头书》一课中,播放化石形成的模拟场景,让学生感知化石形成的原因和年代久远,就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石头书的来历。

②学生对事物本质理解较难时

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知识本身的抽象性也是造成学生理解和掌握困难的原因。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这一内容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一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动态展示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分拼成近似长方形的过程。

《图形密铺》一课,学生通过欣赏进一步体会到密铺的特征,利用电脑操作弥补了手动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8

操作中动作慢、内容少的不足,大大宽泛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了操作中的各种可能性。

(3)用在优化教学设计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该实现这样的目标:在学科的教学时间里整合,既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又借助学科载体学习并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科学习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围绕学习主题展开,筛选信息,巧妙安排,运用信息技术提供给学生有利于完成学习目标的方法和资源,优化教学设计。在使用时必须配合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而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适时适量使用,达到其他教学手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例如在三年级古诗复习课中,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个闯关的游戏,有背诵关,字词理解关,知识点滴关,课外积累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师把闯关游戏制作成课件,每闯过一关电脑中就会响起祝贺的掌声,并且上升一个“台阶”。形象的设计、热烈的气氛让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一节课下来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4) 非每节课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但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都适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学习者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教学媒体自身的功能来进行恰当选择。

例如第九册语文《在大海中永生》一文,这是记叙邓小平同志的骨灰撒大海的动人过程的文章,这是一篇悼念性的文章,情感基调比较特别,学生对其人其事并不了太解,所以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就非常必要。而同一单元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因为文章后有高尔基的介绍,课文中也有插图,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内容在课堂上帮助学生了解高尔基,就不一定非要制作课件。如果有学生有特别需要,可以通过课前课后查阅资料的方式进行补助。

《詹天佑》一文中,理解开凿隧道、人字形线路是难点,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自身的水平考虑,选择采用多媒体呈现还是利用模型动手演示这个过程。教师经过多次实践后普遍认为学生学习讨论该难点后,动手操作后再利用动画呈现,既可以检测讨论结果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2.制定了比较有效的管理评价机制

(1)研讨模式:“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

我们通过三年来的摸索,以“一课三议”或“三课一评”为研讨模式, 首先由课题组成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9

员执教某一课,然后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原则,和“乐余中心小学信息技术整合课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评比对照,找出问题所在,针对是否需要整合,整合是否有效进行探讨,然后由该执教者修改教案后再次进行执教,课题组再研讨,最后形成第三次教案,进行第三次执教,进行探讨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样的研讨模式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保证教学活动的正确实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适时进行的反思和总结,进一步了提高整合的水平。

(2)学习模式:专题性学习+自学+反思

课堂上信息技术手段的纳入,必然需要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首先,专题性学习:教师自身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会使用必要的软件制作工具、能用先进的工具软件设计或集成各种教学信息资源等等。此外,处于信息时代的教师还必须具备现代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惟有现代教育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思想和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才能实现教学的优化。其次,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因此,教师的反思能力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成败。

(3)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合作、互动

对于一些学科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采用网络教学,这样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就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由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计算机不仅能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更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功能来拓宽互动的空间。在课堂上打破单一的交往模式,创造出新颖的交往方式,拓宽师生的交往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比如五年级语文《莫高窟》,这是一篇简单的说明文,结构清晰,但是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背景遥远复杂,仅仅利用书上的文本资料来学习,学生的收获不大。教师就采用网络教学,把与“莫高窟”相关的资料制作成一个学习网站,然后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自主交流,教师组织指导交流。大量的图片,大量的历史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真正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4)评价模式:不断完善乐余中心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在课题研究进程中,我们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信息技术整合课的评价也在不断完善中。

乐余中心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评价表

上课老师:_________ 课题: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10

3.课题研究促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通过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多途径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主动提出具有真实性、研究性、开放性、发展性、创造性的问题,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主使用的认知和探究手段以及解决

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11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问题的工具。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自己的教学,突破重难点,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处处洋溢着课改的气息,灵动的课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我校在张家港市第九届第十届课堂教学展示月活动中分别进行了数学、语文教研组展示活动,课堂上老师们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获得了一致好评。在市级“新教育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校作为承办学校,同样展示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尝试,获得与会专家的认可。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撰写课题论文,制作教学课件,高燕、高克勤、马丽丽、黄振华等多位老师参加市组织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秀课评比,分获市二、三等奖。课题论文在《文苑.》《教师论坛》等报刊发表,在苏州市课题论文评比中获二三等奖,课件制作获省级奖项多件。

4.课题研究促进教师队伍的科学素养不断累积

(1)认识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教育技术环境建设的快速提升以及教学实践的尝试,使教师们感到,学习资源的丰富和扩大,方便快捷的教与学、学与学交互,为建构主义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它不但使建构主义理论有了实施的手段,而且推动了建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大大地增加,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重大作用。

全体教师在实验中边学习边思考,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现代化教育实验的理论知识,吸取了一批最新的教育成果,把握了现代教育技术课题实验的基本框架,转变了教育观念。

(2)学习能力不断加强

教师要成为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需要更加关注学习,更加懂得怎样去学习。通过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我校100%的教师都具备从网上快速查阅材料,获取各类知识的能力。中青年教师通过博客和教育论坛与学校或外面的老师交流学习,改变了继续教育的学习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并能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市级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中多名教师获奖,二十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获奖或发表。

(3)操作技能全面提高

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和word文字处理,掌握双向多媒体操作,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会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用Excel管理学生成绩和学籍,掌握网上发邮件,收集资料、下载资料等基本操作。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使用。部分教师掌握Photoshop、ACDSee等软件的操作,掌握适合于自己学科的应用性平台软件,会用Flash等软件。在市课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12

件制作评比中,多位老师获奖,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评比中刘蕾、徐小燕分别获得市二三等奖,刘蕾获市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个人。

5.课题研究让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得到提高

信息技术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和为学生创新能力、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在尝试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认知主体地位,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自主地建构知识意义;教师则始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设计者;媒体则是创设学习情境、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完成知识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现在,学生们普遍感到计算机和网络已经逐渐成为自己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正在成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手段。

(1)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有所提高。

学生通过计算机信息课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信息获取手段,然后在其它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巩固,得以锻炼,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处理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在一节语文活动课上,课题是带“牛”的成语,老师要求学生去教育资源网上查找有关“牛”的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在接受了学习任务后,立即开始了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然后,针对老师提出的一个个学习问题,应用所掌握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断。

我校学生参加张家港市计算机比赛连年获奖。殷灏琦等同学参加全国计算机能力比赛获

二、三等奖。

(2)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近一年的网络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已不满足于学习教材上的知识,思维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网络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使他们的信息量大增,眼界开阔,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发散性思维得到了训练。例如:在品德课的教学中,针对历史人物秦始皇怎样评价这一问题,教师没有给出结论,而是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阅读了大量的史料,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较客观的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班级主页也逐渐由班主任一人管理转变为班主任和学生合作管理,越来越多的学生利用网络和老师交流、学习。

(3)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有所增强。

实验过程中我们有针对性的采取了各种措施,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并开展了一些有益于增进学生网络知识、提高网络道德水平和培养网络道德的活动,如:学生网络知识学习竞赛、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电脑作品设计比赛等。在学校主页上,学生创作的电子小报,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13

个人博客吸引了一个个游客。学校的网络教室成了学生最受欢迎的地点之一。学生阅览室的几台电脑也成了孩子阅读的最新平台。

6.学校网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

“乐余小学教育平台”在市级历年的网站评比中获奖。现在的学校网站点点滴滴都贯彻着“关注人的发展”的理念:网站是服务于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

网站栏目丰富、信息齐全,建立了办公与教学管理自动化平台、资源丰富的教学辅助平台、关注人的发展的多层次信息平台。

办公与教学管理自动化平台包括:由“校务公开”、“条线工作”等栏目构成的学校新闻专栏;由“欢乐学堂”“作品展示”等栏目组成的学生园地;由“教学管理”“教学科研”等栏目组成的教师专栏;由“专家指导”“家教心得”等栏目组成的家长专栏。

教学辅助平台包括备课系统电子图书馆、各项评比资料库、以及融饰品、音频、图片、课件、软件等丰富教学资源为一体的资源库,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课内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

关注人的发展的多层次信息平台包括“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网页,以师生个体或课题组为单位组成的博客,以及家校路路通、家校联系本、乐小邮箱,为学校、家长、学生与社会提供了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交流平台。

校园教学网的完善使我校实现了办公与教学管理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校园内部实现了资源共享,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服务,是课题研究更扎实有效。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经过三年来的课题研究,我们在课题研究领域不断探索。有行动的快乐,有反思的欣喜,也有实践的不足和困惑。

(1)课件设计缺乏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全体教师们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还停留在模仿、跟随上,创新意识还不够强,缺乏自我创新能力。

(2)学生缺乏自主空间。我校更多的实践是教师预设了课件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这其中有硬件建设的因素、也有师生自身的原因,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空间还不大。

(3)教学模式不清晰。虽然在研究中探究出来了一般的模式,但不同的课型就需要不同的教学的模式,网络型整合教学与非网络型整合教学的模式显然不一样,操作模式改做怎样的划分;英语教学多采用情境教学,数学教学的媒体运用一般是增加直观性解决难点,语文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14

教学中因为体裁的不同采用的媒体介入方式也是不同,如何区分,如何量体裁衣,依然是模糊的,不够清晰。

(4)其它问题

整合教学中,个别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视等,如何避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

附件1 三年来教师发表获奖的课题论文汇总

附件2 三年来教师市级以上课堂教学公开课评优课汇总

附件3 三年来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获奖情况汇总

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15 高克勤

附件1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16

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17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附件2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18

附件3

三年来教师信息技术运用教学能力主要获奖情况汇总

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苏州市“十一五”立项课题 060945243

课题组长:李红霞 刘蕾 课题组成员:朱玮娟 杜卫忠 殷卿 徐卫星 黄宏 高克勤 沈建芬 黄振华 吴红 结题报告执笔:朱玮娟

19

更多相关推荐: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总结报告老金厂九年一贯制学校一问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我国目前的小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

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的课题研究报告胡店二中一导言我校宝鸡市胡店镇第二初级中学是一所山区学校20xx年8月份又合并了辖区六所小学成为了一所九年寄宿制学校为了有效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巩固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校一直不断...

《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安定区香泉民族中学王宝林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现在,开展教学模式研究的学校及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网上搜索,其数量之多无法统计。这些研究以认知规律、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

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构建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题组组长课题组组员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通过使用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

课堂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秦规划09年度高中课改专项课题编号Q115HS09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达成途径的研究研究报告一课题的提出语文教学在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学实践忽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重视教法研究与改革对学法的研究与改革还不够深...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7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发布人员金灵芝发布部门杜桥镇中心校发布时间20xx102073341浏览次数159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我国目前的小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市三十八中李冬青1张雄伟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市三十八中李冬青张雄伟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改革大潮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虽然取...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而有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而有效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摘要如何让课堂活而有效是我们现在教师面临的一个大课题而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一个好的思品课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有高质量的...

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与创新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教学方式的有效运用与创新研究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略的研究子课题结题报告20xx920xx4执笔蒋丽华目录第一部分研究综述第一节选题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二实践意义第二节国内与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分析一当前语文...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_吴亚坤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新课程下的新理念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学业优异的...

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余跃利摘要自主探究性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课堂气氛活跃平等民主宽松和谐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采取的策略和模式有效地转变了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了保障与促进整个数学课...

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

构建历史高效课堂无止境的追求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结题报告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课题组成员胡松朱大伟乔桥王启明提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以及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

有效课堂教学课题结题报告(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