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怎样滚得远教学反思

《怎样滚得远》教学反思

一块木板在地板上塔一个斜坡,然后把一个圆柱形物体(如胶带圈)轻轻放在斜坡的顶上,让它自动往下滚,研究木板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教材指定要研究30度、45度和60度这几种情况。一看到这段内容时,第一反应是当然是斜坡越陡滚得越远喽,可转念一想不对呀,如照此推论,90度岂不是滚得更远?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这个结论是错误的。那么到底斜坡是多少度时物体滚得最远呢?

我翻看了教师用书和配套的备课手册,全都回避了这个结论的出示。我又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也没得出明确答案。于是我在昨天的教研活动中向全体数学老师提出了我的困惑,老师们也是意见不统一。以前教过四年级的徐老师说他在家里作了多次实验,结论都不统一。我请教了师范时的物理老师,她用高等数学计算得出是60度时滚得最远。有的老师说这应该和抛铅球差不多,应该是四十几度滚得最远。大家争论不休,总体大家认为不是斜坡越陡滚得越远,可到底是哪个角度滚得最远呢?有说45度的,有说60度。办公室有老师说我们做个实验吧。于是我们把教材当作木板,把水笔当作圆柱形物体,又用纸分别折出了30度、45度和60度的角,做起了实验。经过多次实验得出了结论:当斜坡是45度时物体滚得最远,我的心里踏实了。

晚上回家后我就在搜集各种物品充当木板和圆柱形物体,准备第二天和孩子们一起做实验。可出现了和徐老师一样的状况,每次实验的结论都不一样,而且滚动时物体总是好滚歪斜,虽然我更换了固体胶、胶带圈、铅笔等六、七样物品,滚斜的现象仍然存在。于是我又一次次更换充当斜坡的板,从课本到硬纸板再到更硬的金属板,可实验的效果仍然不好,也无法得出准确的结论。我沮丧极了,心里犹豫着第二天要不要带孩子们做这个实验。做吧,怕实验控制不好,给孩子一头雾水。不做吧,孩子们失去了一次经历科学实验的机会。真是举棋不定呀。

早晨起来我决定还是带孩子们做实验,即使失败了,孩子们至少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至少知道科学实验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马虎不得,轻视不得,需要重视实验的各个环节。 于是一早我就来到教室里,用桌面做斜坡,用铅笔、吸管、胶水瓶在讲台和地上滚动了几次,竟然我最担心的滚斜现象都没出现。我真是欣喜如狂呀!这节课的实验效果很好,在斜坡分别是30度、45度和60度三种情况下,我们得出45度物体滚得最远。当看到孩子们又实验前的争论不休到实验后的意见统一,当看到孩子们实验时专注的表情和发出由衷的笑声时(特别是当我们做斜坡是90时物体只能滚动一点路程时孩子们开怀大小起来),我真得

…… …… 余下全文

篇二 :怎样滚得远

怎样滚得远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将圆柱行物体在不同角度的斜坡上滚一滚,比较什么角度下滚得最远,来了解圆柱行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行物体滚得最远。

2.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小组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柱行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仅与斜面的长度有关,而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并了解在何角度下圆柱行物体滚得最远。

教学难点:

如何使实验更精确及实验的结果总结归纳。

教具学具:木板、胶带圈、卷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运用角的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斜面在何角度下,圆柱行物体从上面滚下来滚得最远。(板书课题:怎样滚得远)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物体在斜坡上会很快向下滚动。你知道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吗?

先让学生自由猜一猜、说一说。

2、解决问题

⑴用30度角的斜坡实验

用30——50厘米长的木板在地面上搭一个斜坡,使斜坡与地面的角度是30度。再把一个圆柱形物体(如 胶带圈)轻轻放在斜坡的顶上,让它自动地往下滚,等物体停止滚动后,从木板的底部开始量出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

这个实验,老师可以先做示范演示,介绍实验的方法、步骤,强调需要注意的问题。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实验用的木板和地面要尽可能光滑一些,以避免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反复做几次这样的实验,记录每次量得的距离,并求出它们的平均数。

⑵用45度和60度角的斜坡实验

反复做几次这样的实验,记录每次量得的距离,并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分别填在表中。

…… …… 余下全文

篇三 :怎样滚得远

数学第七册2014.9~2.15.1——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 怎样滚得远

课题:怎样滚得远

主备:吴小

怎样滚得远

1

数学第七册2014.9~2.15.1——综合与实践

2

怎样滚得远

数学第七册2014.9~2.15.1——综合与实践

3

怎样滚得远

…… …… 余下全文

篇四 :怎样滚得远

数学第七册2014.9~2.15.1——综合与实践

综合与实践 怎样滚得远

课题:怎样滚得远

怎样滚得远

1

数学第七册2014.9~2.15.1——综合与实践

2

怎样滚得远

…… …… 余下全文

篇五 :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

课时编号:048

…… …… 余下全文

篇六 :怎样滚得远(1)

怎样滚得远【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和“物体滚得远近与斜面的角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探究“怎样滚得远”这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策略,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活动激发学生参予活动的兴趣,通过合作与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难点]是实验器材的准备和学生实验过程的调控。 [教具学具] 木板、圆柱形物体、卷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一个人怎样把一头大象运到卡车上?

教师引入: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

出示情境图:怎样把油桶从卡车上搬下来?怎样把砍伐的木头从山上运下来?(通过讨论后得出:利用斜坡省力又经济,工人叔叔们平时就是这样做的!)

引导观察:这些可以滚动的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

进一步思考:物体从斜坡上滚下来,滚动的距离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自由猜测: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斜坡与地面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 斜坡的长度…… 教师小结,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选其中的一个方面来研究: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动得最远呢?(课件出示)(板书课题:怎样滚得远)

二、合作实验,探求结论

1、猜想

教师提问:你认为斜坡的角度大一些滚得远,还是小一些滚得远呢?(先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课件出示:现在有30度、45度、60度三个不同的斜坡,它们是用同样的木板搭成。现把同样的物体从这三个斜坡上滚下来,你认为哪种斜坡可以使物体滚得最远?(教师让学生先猜想,再说说这样猜想的理由)

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如何验证?(揭示做实验是验证猜想的好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实验的步骤和要求!

…… …… 余下全文

篇七 :11.怎样滚得远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备课本

11怎样滚得远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一)观看视频,明确实验要求

播放操作测量圆柱体在“30°角的斜坡”上滚动的视频。(演示3次)

师:三次的长度都不一样到底应该以那一次的为标准呢?(激发学生想到以平均数为标准。)看了这段视频,你觉得待会儿你们在本节课的实际操作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再次明确规范的操作要求。)

(二)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1.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但要利于学习。

2.分工合作:6人一组,2人搭斜坡,一人摆滚的圆柱,2人测量圆柱形物体滚得多远?1人作记录。(每种斜坡分三次测量数据)

3.测量圆柱形物体在45°的斜坡和604.记录方面的要求:

书上99页,自己通过实验,完成书上的4份表格。

5.计算每种斜坡测量三次后数据的平均数?比较每次得到的平

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三)汇报结果

1.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出各组的汇报结果。

师:哪种角度的斜坡圆柱形物体在其上面往下滚得最远?(通过比较学生得出45°角滚得最远。)

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是不是圆柱形物体在45°的斜坡上往下滚就是滚得最远的呢?还有没有比它还远的其他角度的斜坡呢?还应该怎样继续实验?

3.引导学生课后各小组可以自己再想几个其他角度的斜坡去做

做实验,看看你们还能有什么新发现?

四、回顾反思,全课总结

提问:在上面的活动中,问题是怎样提出的,研究的过程是怎样

展开的,结论是怎样获得的,通过这一活动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你还有什么疑惑呢?

板书设计: 怎样滚得远

木板与地面的角度:30度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物体滚动距离

木板与地面成45°时滚得远

作业设计:

课内作业:完善数学小日记;

课外作业: 《练习与测试》第65页 “做一做”“读一读”。

总第 课时

…… …… 余下全文

篇八 :八怎样滚得远分析

八怎样滚得远分析

这是一次操作型的活动,通过实验,探索“怎样滚得远”的问题。教材设计了三个栏目,组织学生有兴趣地开展实验活动,指导他们测量和计算,利用获得的数据分析“怎样滚得远”的问题。

第一个栏目是“提出问题”。通过图画呈现了圆柱形油桶顺着斜搁的木板从汽车车厢滚到地面上,圆柱形树干顺着斜坡从高处往低处滚的现象。学生看了这两幅图画,会联系生活经验,想到这些圆柱形物体不仅会在斜坡上滚动,而且到达平地以后还会顺势在地面上继续滚动一段路程。这次实践活动所研究的问题是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到达地面以后能够滚得远些。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物体在地面上滚得远些或近些,与斜坡的坡度(斜坡与地面的夹角)有关,与斜坡的长度有关,与物体在斜坡上以及地面上滚动受到的阻力有关??这次实践活动限定相同的物体在相同长度、不同坡度的斜坡上滚下来,研究物体在平地上滚动的路程与斜坡的坡度是否有关?如果有关,是怎样的关系?即斜坡与地面成什么夹角时,物体能滚得远些?

为了较快地形成研究课题,通过“玉米”卡通的提问“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体滚得远一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研究心向。教学这个栏目,要使学生对物体滚动的现象产生兴趣,把注意力集中于“物体到达地面以后还能继续滚动多远”的上面,感受斜面与地面之间的夹角的大小会影响物体在地面上滚得远些或近些,从而理解“玉米”卡通提出的问题,清楚地知道这次实践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甚至可以组织学生猜一猜,斜面与地面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时,物体会滚得最远,由此产生实验的愿望。

第二个栏目是“实验讨论”。教材先示范实验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开展实验活动,最后交流、讨论实验的结果。四幅连续的图画讲述做实验的方法与要领:第一幅图示范如何用木板搭成一个斜坡,如何测量斜面与地面的夹角。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利用三角尺上的角。图中一个学生正在用三角尺上30°角测量,另一个学生正在调整木板的坡度,使木板与地面正好成30°角。第二、三两幅图示范如何把圆柱形物体从木板上滚下来。要将圆柱形物体放在斜坡的顶部,轻轻松开手,让物体自动往下滚,到达地面以后还要让它继续往前滚,直至物体自己停下。第四幅图示范了如何测量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长度。等物体停止滚动以后,用卷尺量出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选择圆柱形物体做实验,是因为这样的物体容易找到,而且滚动时不大会侧翻。让物体从斜坡顶部自由往下滚十分重要,不能用手推送物体,不要帮它加速,否则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测量物体在地面上滚动的距离要尽量准确,比较物体滚得远和近,就是比这个距离的长与短。要量斜坡底端到物体停止滚动地点之间的长度,并及时记录在教科书的表格里。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