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洗手帕》打击乐反思

打击乐反思

一、三节课的成功之处

小班打击乐《洗手帕》于老师根据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用提问的形式让孩子们讨论洗手帕的动作,并让班上的孩子们听着音乐进行徒手练习,用边唱边表演的方式来诠释这首歌曲,加上这首歌曲歌词简单,旋律朗朗上口,孩子们很快的就掌握了歌曲的内容,整个活动一气呵成,环节衔接顺畅,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活动很枯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做着自己喜爱的动作,感受律动的乐趣,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从而激发了孩子们表现音乐的欲望, 整首旋律中由于音乐存在快和慢,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倾听的上面,那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动作。为了让孩子们在不枯燥的反复倾听中听清音乐的快和慢,于老师顺着音乐洗手帕中的快慢节奏,引导幼儿重点练习了洗手帕中的节奏型,幼儿虽多次练习却不觉得枯燥,保持了浓厚的兴趣。

中班的打击乐《郊游》,教师与幼儿的回应恰到好处,如:第一环节,教师演唱中间部分后,问:“听完有什么感觉?”有小朋友说:“要睡着了,我妈妈睡觉时听音乐。”显然孩子的回答有些跑题,刘老师马上回应:“温柔的音乐让我们睡得更快一些。”将这个我们平时认为的“难题”自然而然的过渡。幼儿常规是打击乐练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为了让幼儿管住自己的乐器,教师在出示沙锤时,巧妙的将问题抛给孩子,“小沙锤,真调皮,老是管不住自己,你有什么好办法让沙锤不乱出声音?”引导孩子在玩中发现问题,在思考中解决问题,体现了孩子的主体地位,这种方法也让孩子欣然接受。整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围绕音乐展开,孩子们有充分体验音乐的时间和空间,加上老师亲切的教态和语言,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他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大班打击乐《喜洋洋》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以及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感知第一段和第二段的不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在本活动中,王老师

…… …… 余下全文

篇二 :中班打击乐教案:郊游

中班打击乐:郊游

活动目标:

1、复习歌曲,了解歌曲的结构特点,能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2、根据音乐的节奏特点,尝试用铃鼓、圆舞板、碰铃演奏歌曲。

3、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事先会唱歌曲《郊游》,节奏图谱、铃鼓、圆舞板、碰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小朋友,前段时间老师教了一首《郊游》的歌曲,你们还记得吗?”(伴乐轻唱)

二、感知结构,尝试用身体表现节奏型。

1、“老师用图谱把歌词都记下来了,看看老师用了哪些符号?”

“那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看着图谱来唱一唱,然后告诉我,这首歌曲里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伴乐齐唱)

“第一段和第几段相同?”“相同的部分我们称为A部分”

“中间部分有它们一样吗?”

师小结:像这样开始和结尾的节奏相同,中间不同的结构叫ABA结构。(出示ABA)

2、“如果用我们的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看到小脚你想到什么动作?看到小手呢?谁来试一试。”(引导幼儿看图谱,集体分部练习)“除了用跺脚、拍手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呢?”(拍腿拍肩,集体尝试)

3、分析B段:“B段我们看到了什么?这儿不是小脚小手,而是白云、阳光、青山绿水,可以用什么动作呢?”(幼儿做,集体练习)

4、集体完整练习,分部练习。“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看指挥伴乐做动作)

三、讨论配器,并演奏。

1、“小朋友真能干,连小乐器们都忍不住想来玩一玩啦,看一看,都来了谁?” 认识铃鼓,碰铃,圆舞板。

“我们帮它们分一下工,走的部分用什么乐器?为什么?拉手的地方呢?” “B段优美的部分适合用什么来演奏呢?”

2、尝试用乐器演奏一遍。

3、交换乐器。

四、结束。

“今天我们又学了一个新本领,会用乐器来演奏歌曲了,像这样用乐器来演奏的活动叫打击乐。铃鼓、碰铃、圆舞板都是打击乐器,在我们三楼的音乐室里,还有许多的打击乐器呢,等下我们一起去用别的乐器来试着演奏《郊游》好吗?”

…… …… 余下全文

篇三 :中班打击乐《郊游》

中班打击乐《郊游》

设计意图:

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通过打击乐教学能帮助幼儿掌握乐器的演奏技能并发展节奏感。通过中班的学习,幼儿初步能学会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在大班这阶段我们主要让幼儿继续学习有控制地演奏并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演奏的乐趣。《郊游》是中班幼儿学过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ABA 结构的歌曲,表现了幼儿在郊游中轻松愉快的心情。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在节奏型上适当地提高了一些难度。这对刚进入大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这也是打击乐活动的一个新的尝试。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2、根据乐曲的变化设计配器方案。

3、体验共同演奏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2、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

师:“刚才这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结构的歌曲吗?什么是ABA?(前面和后面的乐曲是一样的结构)现在我们请个小朋友说说A段做了什么动作?怎么做的?(师哼唱,请一个幼儿示范)

二、引导幼儿看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1、观看A段图谱:我们先看A段,上面有什么?(脚印、手)表示什么?(可以踏脚和拍手)你怎么用这些动作表现节奏?(请一幼儿示范)全体幼儿学习A段的节奏型。

2、分析B段节奏型:这是什么符号?(出示波浪线)可以怎么表现?(摇或晃的动作)请一幼儿示范。

3、引导发现结束句不同的地方

后面的A段和前面的A段是一样的,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请个小朋友来示范一下可以怎么做?(全班幼儿练习一次)

4、视情况而定:哼唱,幼儿做动作一次或跟着音乐做动作一次。

三、启发幼儿探索乐曲的配器方案

1、启发幼儿说说乐器特点

师:“瞧,我请来了三种乐器(出示铃鼓、双响筒、圆舞板),你们说说,它们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铃鼓:可以拍或摇、晃。比较延长、抒情;双响筒:高低音,象脚步;圆舞板:声音短促)

2、为乐曲配器

…… …… 余下全文

篇四 :打击乐《郊游》

活动内容:中班打击乐《郊游》

活动目标:1、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欢快、抒情的情绪。

2、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并能用肢体语言表达。

3、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讨论配乐方案并尝试乐器演奏,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节奏谱表、打击图谱、几个小乐器图片、铃鼓、响板、碰铃若干、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复习歌曲《郊游》,感受歌曲每段的情绪。

师:今天我们班除了后面来了几位客人,还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是小乐器,我们来猜猜是哪些乐器。

教师说谜语,幼儿来猜。猜出就分别出示小乐器。让幼儿齐唱《郊游》欢迎客人们。

提问幼儿这首歌曲有几段?(三段)

分别听三段音乐并提问:1、第一段音乐表达了什么心情?(高兴、欢快的)

2、第二段让我们感觉怎么样?(优美、舒缓的)

3、第三段和第几段一样的?(第一段)

最后告诉幼儿高兴欢快的是A段,优美舒缓的是B段。

二、用节奏谱并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ABA的结构。

出示节奏谱表,教师示范,幼儿学习并能拍手完整的打节奏 。 提问:1、除了拍手,还可以拍身体的哪些地方打节奏呢?

2、用什么动作表现A段音乐的高兴、欢快?

3、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B段音乐的优美、舒缓?

( 幼儿自由探索,个别展示,再完整的跟音乐看节奏表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打一遍节奏。)

三、讨论配器方案

用什么乐器表现A段音乐的高兴、欢快?

用什么乐器表现B段音乐的优美、舒缓?

(将幼儿讨论的结果,用图示在节奏谱上表现出来,可以有几种配器结果)

四、尝试乐器演奏

1、分组看图谱用乐器演奏。

2、教师哼唱,集体看指挥、图谱演奏。

3、听音乐,看指挥完整的演奏。

4、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五、结束部分

幼儿整理乐器后,齐唱《幸福拍手歌》,把活动推向另一个高潮,活动结束。

…… …… 余下全文

篇五 :打击乐《郊游》

中班打击乐《郊游》

活动目标:

1、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并能用肢体语言表达。

2、在感受作品的基础上,体验音乐所带来的欢快、

抒情的情绪。

3、在熟悉歌曲节奏的基础上讨论配乐方案并尝试乐器演奏,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节奏谱表、打击图谱、几个小乐器图片、铃鼓、响板、碰铃若干、PPT课件

知识准备:已有学过《郊游》这首歌。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复习歌曲《郊游》,感受歌曲每段的情绪。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一些小乐器,我们来猜猜是哪些乐器。

2、教师说谜语,幼儿来猜。

(是鱼不会游——木鱼

是鼓铃铃响——铃鼓

是铃不能摇——碰铃)

猜出就分别出示小乐器。让幼儿齐唱《郊游》欢迎客人们。

3、提问幼儿这首歌曲有几段?(三段)

4、分别听三段音乐并提问:

1) 第一段音乐表达了什么心情?(高兴、欢快的)

2) 第二段让我们感觉怎么样?(优美、舒缓的)

3) 第三段和第几段一样的?(第一段)

4) 最后告诉幼儿高兴欢快的是A段,优美舒缓的是B段。

(二)用节奏谱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ABA”的结构。

1、出示节奏谱表,教师示范,幼儿学习并能拍手完整的打节奏 。

2、提问:

1)除了拍手,还可以拍身体的哪些地方打节奏呢?

2)用什么动作表现A段音乐的高兴、欢快?

3)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B段音乐的优美、舒缓?

( 幼儿自由探索,个别展示,再完整的跟音乐看节奏表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打一遍节奏。)

(三)讨论配器方案

1、师:用什么乐器表现A段音乐的高兴、欢快?

2、师:用什么乐器表现B段音乐的优美、舒缓?

(将幼儿讨论的结果,用图示在节奏谱上表现出来,可以有几种配器结果)

(四)尝试乐器演奏

1、分组看图谱用乐器演奏。

2、教师哼唱,集体看指挥、图谱演奏。

3、听音乐,看指挥完整的演奏。

…… …… 余下全文

篇六 :中班打击乐 郊游

郊游(中班打击乐)

蔡丹毓

活动目标:

1、感知歌曲的性质与结构,学习用铃鼓、双响筒、圆舞板演奏歌曲。

2、学习看图谱,按图谱有控制地演奏。

3、能集中注意看指挥,演奏时与同伴保持一致,体验集体演奏的快乐。 活动重点:学习用铃鼓、双响筒、圆舞板演奏歌曲。

活动难点:有控制地演奏,能与同伴保持一致。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歌曲《郊游》

2、铃鼓、双响筒、圆舞板各若干

3、图谱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郊游》,跟着音乐做动作。

师:有一首歌,名叫《郊游》,在上学期我们学过,小朋友们都会唱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唱一唱,做做动作吧。

师:这首歌里有哪几个动作啊?(走路、拍手、摇手)

师:接下来我们来合作表演这些动作,左边做走路的动作,右边做拍手的动作,中间做摇手的动作。听好音乐,哪里的时候轮到你了。

二、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出示乐器认识它们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乐器,想请你们为这首歌曲伴奏。看看有什么乐器啊? (双响筒、圆舞板、铃鼓)

师:双响筒是怎么演奏的?圆舞板呢?铃鼓呢?它们的声音分别有什么特点? 铃鼓:可以拍或摇、晃(比较延长、抒情);双响筒:高低音,像脚步;圆舞板:声音短促。

2、讨论配器方案

师:你觉得走路的地方可以配上什么乐器?拍手的地方呢?比较抒情的中间一段可以配什么?要怎么配呢?

3、教师把乐器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请幼儿徒手进行练习。

师:经过讨论,我们一起决定这样来配,那接下来我们来练习一下吧。乐器先不拿,先用你的小手学着乐器敲击的方法来试一试。

(完整徒手模仿乐器演奏)

4、看指挥,分声部做空手拿乐器演奏的动作。

师:请小朋友低头看看椅子下面是什么乐器,然后看我的指挥,做空手拿乐器演奏的动作。

5、看指挥,分声部进行乐器演奏。

师:小乐器们也想出来玩玩了,请小朋友轻轻地请出小乐器,我们试试把乐曲演奏一遍吧。请认真看图谱,注意什么时候要轮到那种乐器演奏。

…… …… 余下全文

篇七 :大班打击乐 反思

大班打击乐《小小太平鼓》活动反思

打击乐教学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在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中,幼儿接触乐器的机会很有限,大多数时间都是徒手拍奏,教师也缺乏开展打击乐活动的经验。所以,当我开展大班打击乐活动的时候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注意教的定位,教师应扮演多种角色。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我急于将演奏技巧教给幼儿,让幼儿能按图谱演奏,活动显得比较急躁,没有给幼儿尝试有创造地为歌曲选择和搭配节奏型。活动中缺乏让幼儿自主探索图谱的过程,幼儿主导地位还显得较薄弱。在幼儿的主动学习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应是多元的角色:如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设者,互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儿童发展的支持者、促进者、指导者,幼儿游戏的合作者。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如此定位,幼儿的主动学习才有机会形成。

二、注意教的价值,引导幼儿充分倾听,感受音乐。

幼儿园开展节奏乐活动,旨在培养幼儿演奏打击乐的兴趣,掌握一些基本的演奏方法,发展幼儿听辨节奏和乐器音色的能力,提高幼儿与群体合作的协调能力。并在打击乐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获得一种欢快、成功的体验。因此,开展打击乐活动,不能将音乐丢掉,应给幼儿充分的机会来倾听、感受音乐,引导幼儿走进音乐。在《小小太平鼓》这首乐曲的编配过程中,先让幼儿反复地倾听,感知音乐,在完全掌握了乐曲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自己创编图谱。在感受每个乐段的音乐风格后,引导幼儿自己配上合适的乐器。

三、注意教的艺术,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打击乐活动是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活动。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讲究教的艺术,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方式让孩子深切地感受到情感氛围。在本次活动中,我在示范用身体动作打节奏时有些动作不够到位,乐器的使用方法也存在问题、图谱制作的不够精美和工整。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应该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规范指挥动作,注意用眼神、表情、体态进行提示,设计活动时应

…… …… 余下全文

篇八 :大二班打击乐《森林狂想曲》活动反思

章贡区水东镇虎岗小学附属幼儿园

大二班家长开放日打击乐《森林狂想曲》教学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这首音乐的名字叫《森林狂想曲》,是一首轻音乐的曲子,一听到这首乐曲马上就能够使人感受到森林里的气息,鸟声、蛙声、溪流声??很好听,同样幼儿也能够很轻易地感受的到。再者,对于动物角色及乐器的选择,也是非常形象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乐器圆舞板无论是外形还是声音的特质,幼儿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铃鼓敲响的一霎那和孔雀开屏的动作都很相似。所以,无论是音乐素材本身、还是乐器的选择,这些外部因素都为顺利开展活动打好基础。于是我设计的目标为:

1、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

2、根据音乐的结构及图谱的变化,看指挥进行演奏。

3、在活动中保持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与同伴合作打击乐的快乐。

我主要通过简单的节奏谱,让幼儿感知乐曲的基本节奏,在第一环节幼儿掌握了用拍手熟悉乐曲的节奏后,第二环节只是用乐器替代拍手,进行轮奏,幼儿很容易掌握,并且容易获得成功感。为了增加难度,特意在最后环节增添了乐器大合奏,这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需要幼儿高度集中注意进行演奏,耳朵听音乐,眼睛看图谱,手还要演奏乐器,幼儿可能会紧张,为了让幼儿放松,我创造了指挥这么一个平台“当你忘了的时候,没关系,指挥我会提醒你的”。整个活动就像是一场音乐会,教师是总指挥,幼儿是演奏家。有了本次活动的演奏基础,我想在延伸活动中,就可以放手大胆地让幼儿自由设计打击乐的配乐方案

了。除了这样演奏,还可以怎么演奏呢?这可以放在第二课时上,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创造。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这种学习方法,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既是“乐”(快乐)的至理。

林静

2015/1/21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