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观后感 吴林盛

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有感

吴林盛 2015.5.14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故事,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一本好书,可以启迪一个人的心灵;一段名师教学视频,可以触动一个人的思想琴弦。看了于永正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我受益匪浅??

5月13日晚,观看了于永正的课堂教学,在于老师精湛艺术的演绎下,原本一篇普通的文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下子变得鲜活、生动、充满活力。我发现这一切的变化,离不开于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解,离不开于老师的循循善诱,离不开于老师的不急不躁。纵观本节课,表面上是安静的,其实每个学生都进入了思考。在他不温不火的语文课上,最值得我学习的是十分重视学生自身感悟。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以及教师无时无刻不在激励、影响、潜移默化着学生。于老师的课堂向我们展示了他是如何抓住教育过程中的细节,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这种习惯包括预习、写字、读书、批注、习作。他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

其中,我发现于永正老师除了重视学生的感悟,他还特别重视学生写字的指导。如:于老师板书课题,生书空。于老师一边写,一边强调应该注意的地方。如:“基”第六笔横长,“和”的“口”往下写??

写字、朗读、表达、习作他都是身先士卒,一一示范。于老师的课就是这样重基础、重习惯,真实、朴实、扎实。

于老师的课给了我深深的启示,他的课堂是“学堂”,不是“讲堂”;他不做“教师”做“导师”;或许只有课堂上少讲,才能使学生有阅读、练习、讨论、思考、感悟的时间。 学生的能力,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阅读能力,只能在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只能在写作中培养;解题能力,只能在练习中提升;思维能力,只能在思考中发展;感悟能力,只能在醒悟中形成。 也许语文教学就该这样简简单单,扎扎实实。

名家的经验值得我学习,更值得我探寻,在今后的教学教育中,我将努力做好“导师”。

…… …… 余下全文

篇二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主要通过记叙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引出“‘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奉献主题。文章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清新质朴,全篇以“爱”为主线娓娓道来。选编本文的目的主要为了让学生通过学生感受高尔基爱的教育的同时,理解快乐的意义在于付出的道理。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也许能理解给予和需要的意义,但同时他们又容易拘泥于理论的限制,不能真正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延伸理解。因此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课文两件事情之间的因果联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本文回归到生活,努力让学生的认知生活化,从而深化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感悟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 “给予”的内涵,并深刻领会“给予是一种快乐”。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20xx年10月27日 星期二)总共第40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谈话: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哪些有名的大人物呢?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大作家(板书:高尔基)出示高尔基图片:通过课前查阅的资料,你知道高尔基是一个怎样的人,谁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高尔基?

书本上有一张关于高尔基的“作家卡片”(出示“作家卡片”),指名读,说说高尔基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结: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2、揭题:

高尔基这样伟大的人物,是怎样教育子女的呢?(补充板书:和他的儿子)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学生一上课就能轻松、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以聊天的形式,谈谈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有名人士,进而悄然引出本文主人公“高尔基”,同时也导入到本文初读内容。)

二、初读感知

1、轻声读课文

请同学们轻轻地将课文读通顺,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直到满意为止。

…… …… 余下全文

篇三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积累语言。

二、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一、朗读课文,感受父子情深;

二、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初步领悟“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收集关于高尔基的资料、名言等。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爱是人类讴歌的永恒主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深深的爱。

2.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回忆: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生活小事? (板书:栽花赏花 写信教子)

3.师述:高尔基很爱他的儿子,他教育儿子的方式也很特别,他是通过——写信来教育儿子的,你认为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中哪一句话含义最深刻?(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

4、师述: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你对他还有多少了解?(指名交流资料)

5、今天,就让我们围绕这一中心来学习课文。(齐读中心句)

二、品读课文,体会父子情深

栽花赏花

1.课文除了写高尔基写信教子之外,还写了什么?

(儿子给父亲栽种花草)

2.过渡:高尔基的儿子是怎样栽种花草的呢?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3.指名读,边听边想:你觉得高尔基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懂事)

4.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只有、还没有、顾不上、一直。)

5.抓住懂事,引导想象: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只有十岁孩子的心灵,想想:这是一个对父亲有着怎样情感的孩子?(子爱父)他为什么要给父亲栽种花草?他栽花的时候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我不在的时候就让这些花儿代替我陪伴爸爸

生:闻到花香爸爸的身体会好的快些的

6.现在,让我们一块儿去这块栽满花草的芳草地去看看吧!(师读,生想象:所见,所闻,所感。)

…… …… 余下全文

篇四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黄岛区弘文学校 高彪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六年制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

【教材简析】《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2篇课文,这是一篇叙事性的记叙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作者围绕一个“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含义深刻。

【教学目标】

1.能在语境中学习本课7个生字,指导书写“妻”,重点是“竖”的写法,培养学生认真读帖的习惯,联系上下文理解“姹紫嫣红”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重点背诵课文第四——九小节。

3 .联系种花环节和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代为回信。从而加深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的理解,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种花环节和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代为回信。从而加深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的理解,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前苏联的文坛止,有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名字就叫高尔基(出示高尔基的图片)板书:高尔基

通过课前的预习,相信大家对高尔基有所了解吧?谁先来谈一谈呢?(指名学生自由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出示儿子的图片)(板书:和他的儿子)。(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人物的介绍,加深学生对高尔基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兴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认读字词

探望 镢头 彩霞 脸庞 姹紫嫣红

指导书写:妻

观察:哪一笔需要注意?重点:“竖”下面不能出头。示范。

2.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感情怎么样?(提示可以用字词来概括。)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爱”。

…… …… 余下全文

篇五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如东县小学语文教学预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 …… 余下全文

篇六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一、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情感目标:通过诵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3、能力目标:根据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的特点。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能边读课文边展开丰富的想象。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信中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 (齐读课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你知道高尔基吗?(指名简介高尔基)

3.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生概括:栽花赏花、写信教子并板书)

4.齐读课文内容。

5.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儿子是怎么栽花的。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2-5自然段,划出儿子是怎样种花的语句,读一读。

2. 指名朗读,你有什么感受?你是怎么感受到的?通过哪些词语

(1) “顾不上”:儿子顾不上什么?(休息)他需要休息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苏联到意大利探望爸爸)

是啊,苏联到意大利有差不多4000公里的路程,现在坐飞机都要5、6个小时,而在当时那个年代,可能坐轮船,再坐车,需要的时间可要好几天,甚至一个月,而且他才多大?(10岁)我们来读一读这两句话:(PPT出示: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

高尔基的儿子10岁。)(男女生分读)哪一句好?好在哪?(强调儿子的年龄小)一个只有10岁的孩子,为父亲这样忙碌,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一直”:说明时间长。他可能会在什么时候栽花?还有可能?(多请孩子说几个)是啊,他时刻都在想着为父亲栽种花朵,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 “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 板书:爱

3.“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临行前,儿子看着满院新栽的花草,此时,有些花还没有发芽,有些花已经成活了,但还没开花,儿子小小的心灵一定藏着一个很大很大的愿望,他一定有些话想要对花儿草儿说,就请你替他说出来吧!(指名说)

…… …… 余下全文

篇七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主题独特、语言清新、文质兼美的叙事性记叙文。课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对于这样一篇感情真挚、意蕴深远的美文,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实际,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浓浓亲情、体会做人的道理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创设情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来体会高尔基孤身一人在孤岛上修养时,那种孤单寂寞渴望见到亲人的心情。其次以“爱”为经纬,编织父子间深情的网初读课文后,让学生尝试用一个字概括父子之间的感情,学生大都会选择“爱”字,将它板书在父子俩之间,听着配乐朗读带中的课文录音寻找“爱”的轨迹,圈画描写父子情深的有关语句,并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儿子通过种花来表达对父亲的爱,在充分朗读课文和体悟情感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扮演“儿子”的角色进行朗读用读来体现父子间浓浓的爱。而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片段读好栽花图、春景图、赏花图等镜头,并相机切入春景图的语言训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花的美,从而引出“高尔基面对这样的晚霞这样的花,心里会想些什么?”让学生来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思念和喜爱,同时也让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理解体会高尔基的信,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让学生自己来想办法弄懂这一段,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尽量让他们自己弄懂,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采用了“看谁读懂的多”这样的说法来激励学生交流,符合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信中写所揭示的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有一些说教味,学生难以理解。教学这一段,我认为应该有一个层次,先联系课文理解,再联系生活,从鲜活的例子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容易产生共鸣。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 …… 余下全文

篇八 :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和反思

教案

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蒋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 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

(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4) 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 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己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传统美德的教育)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