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读《小学语文教学》有感

读《小学语文教学》有感

《小学语文教学》尽管是山西省出版的教学杂志,但我对它却情独终。从步入教坛不久,我就开始关注着它,不看它心里总是发慌,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该向何处去。我认为这本杂志是我国小语教学改革事业的前沿,杂志的开篇都有小语理事会领导或教学名人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引航教学改革,里面刊载的每篇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基本上是参加全国小语教学大赛的名师的杰作,里面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巧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大有开阔眼界之感。教书这么多年,我不敢说我有什么教学经验,但《小学语文教学》这本杂志确实帮助了我成长。比如说这本杂志里怎样培养学生的情感朗读,就让我受益匪浅。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使你忘掉疲劳;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在兴趣“老师”的吸引和指导下,可以加快获得丰富知识的进程。

二、声情并茂的范读引路 ,范读是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朗读训练中,该教师借助人们对周总理的深情感情,用低沉、悲伤的语气,配以适当的表情和哀乐背景,把人们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场景读得情真意切,把人们对周总理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听了该老师的范读后,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情感产生共鸣,所以都自觉尽力去模仿教师的语气、语调、表情去读。

三、充满激励的评价语言,每个学生都特别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一句“你的朗读越来越出色了”、“老师快被你陶醉了”……却可使学生受益一生。如在教学《五彩池》中,描写五彩池形状一段“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时,有同学提出“我认为应该读得越来越快,因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过来了,所以要快点读。”大家都也认为很有道理,对这位同学的答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让他试着读一遍。没想到老师的赞扬又引来别的同学的不同看法:“这四个有像......的,该读得越来越慢,因为五彩池真神奇,作者边看边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可见,教师的鼓励、赞许不仅可以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更可点燃他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朗读方式处理的独到的创造火花。

…… …… 余下全文

篇二 :游九寨沟有感

游九寨沟有感

青大附中 王星皓 七年级七班

如果说甲天下的是桂林山水,那么人间仙境就莫过于九寨沟了。这是我从九寨沟回来后的感悟。

今年夏天,我和家人一起到九寨沟玩。我们决定先坐车到山顶,再徒步下山参观。我们都迫不及待的上了车。车风驰电掣地向山顶驶去,虽然速度很快,但是路程太遥远,我们走了40分钟才到山顶。这里海拔很高,有3300米。虽然高,但是还有很多秀美的景色。

山顶上有许多湖,其中最大的湖是长海。用海来指湖,可见这个湖有多大。与它截然相反的是小巧玲珑的五彩池。五彩池是最小的湖,也是最美的湖。它与长海来比简直微不足道,但是它更引人注目。我一走近五彩池,便有五彩斑斓的光直扑眼睛。我定睛一看,只见池面上没有一丝波纹,真是“潭面无风镜未磨” 。水底各种颜色的菌类把平静的水面点缀的绚丽夺目:有翠玉般的绿,有天空般的蓝,有金子般的黄,还有枫叶般的红各种颜色交辉相应,为五彩池编织出一幅独一无二的地毯。大家都被这“地毯”深深地吸引了。烈日到这里似乎也被这瑰丽的景色所感染,于是,原本炽热的阳光变得柔和了,给水面洒上了一层金色,于是,原本只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水面又多了一种颜色。现在,五彩池更像是神话中神仙们的镜子了。从不同的角度观赏五彩池也会有不同的收获。从空中俯视,它就想是一块

调色板,从正面看,它就想一块五颜六色的宝石。正当我们要走时,一个淘气的小孩越过栏杆,想鞠一捧水,结果把“镜子”弄破了,波纹将各种颜色混在一起,反而使它显得更加诗意。 游完五彩池后,我们顺着栈道踏上了返程。在路上,我们发现了很多不知名的小河流,它们就像是新出生的婴儿,对世间万物感到新奇,时而穿梭于树林间,时而在稻田里玩耍。我们跟着这些河向下走,又经过了几个比较著名的景点:比如能反射风景的镜海,险峻的枯木湖等。这些河在几经波折后,在一个叫树正沟的地方汇合,变成了一条势不可挡的大河,它像一个健壮的青年,冲破重重阻碍,开拓了一片又一片天地。可是旺盛的精力毕竟有限,终于,它在流淌一段距离后 ,变得不再无所畏惧了,而像一个成熟的大人,学会了能屈能伸。最后,这条河变得平缓了,像一个沉稳的老人,在独自静静的思考,因而这段河得名老人河。

…… …… 余下全文

篇三 :读面面观的体会

读《教育面面观》有感

-----营造阅读氛围,让阅读为好习惯

知识需要积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今年我拜读了纪大海的《教育面面观》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尤其是《惯用语阅读氛围.》这一章节的的内容,让我颇受启发。

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线工作,我常听学生家长们感慨:“我家的孩子热衷于看电视,看漫画书、卡通片,上网打游戏比成年人还厉害,就是不爱看课外书,而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却较差。”确实,当今多样化、信息化的社会,对传统的书籍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不用说孩子们不爱看书,就连成人们也热衷于看电视、上网查资料,把书籍束之高阁。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锻造良好的文字基础以及出色的语感。为了增加孩子的阅读量,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我尝试通过这几个途径来实现:

一、创新引导形式,激发阅读兴趣。

1、巧借课文,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小学语文教学,不是教一篇课文,也不是教一册教科书。教师要有意识、有系统地将课内外相结合,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主动去阅读。例如在教学完《三峡之秋》、《红树林》、《草原》等这类写景课文后,在学生还沉浸于祖国山水的美妙情境之中时,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话语告诉学生我国的名山大川、风景优美之地不计其数,描绘赞美它们的文章更是多不胜数,顺势推荐《五彩池》、《镜泊湖奇观》等富有奇趣的文章,并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一些写景的文章阅读,学生就会因大量地感受到优美词句、物、景的美丽而陶醉于祖国的山山水水

之中,并会为祖国拥有这么多奇妙之地而深感自豪,另外让做导游,将自己读到的美景介绍给同学,学生读书兴趣就会大增。

2、推荐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让学生读更多更好的书,教师可根据学段阅读要求,给学生规定一些“必读书”和“选读书”,如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科普书籍等,让学生都有所接触。经常有意识、有计划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的人物、内容梗概、精彩片断,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推荐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教师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把故事讲给学生听,让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可利用班级推荐书目、班级图书角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些他们喜欢的图书,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 …… 余下全文

篇四 :阅读 生活 习作

阅读 生活 习作

——浅谈小学生作文训练

乐山市通江小学 毛美娴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改作文烦,家长为孩子作文成绩提高而四处找补习老师,这些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缺少素材,怕写。俗话说 “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们如果整天读课本,写完课内作业写家庭作业,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像井底之蛙,没有生活体验,作文能写什么?其次,教师的指导空泛,不得法。有些教师没有布置学生先准备习作素材,课堂指导习作只让学生读读单元训练要求,自己讲解几分钟就让学生写,学生怎么能写出好习作?课堂四十分钟的习作,其实是对平时生活积累的反映,和作家写作同样道理,厚积才能薄发,作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语文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习语文,”“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丰富多彩的生活是自由表达、创意表达的土壤;观察与积累是学生的根。”这为我们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指明了方向。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五年,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方法。平时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亲近自然;可以把关注社会现实、参与实践活动、阅读课外书等要求渗透到学生的家庭作业中,请家长协助督促完成,生活处处有文章,生活积累其实就是习作素材的积累,再加上写法指导,学生就不会下笔千钧、生搬硬套了。我一直认为:作文没有捷径,生活即习作的源泉,阅读即习作的基础,多练即习作的秘诀。我也是从这三方面指导学生写作的。

一、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体验生活。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易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每个儿童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的、耐读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都有着属于他们各自的生活如果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感受、体验、认识生活,那么他们本来就丰富的生活便有取之不尽的生活素材。叶圣陶说:最重要的是实际生活的准备。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流淌了。因此,我平时就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用心体会,及时记录,为习作积累生活素材。如周末布置学生学当家、做家务、招待客人;每学月开展劳动技能竞赛、手工制作等比赛;利用国家的一些传统节日,布置学生了解收集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习惯,和家长一起准备过节。如元宵节布置学生搓汤丸、煮汤丸吃;端午节包粽子等。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手、脑、眼、口并用,收集材料,获取知识,积累生活,并以循环日记形式记录经历、见闻和感受,每周交流一次,实现材料共享。

…… …… 余下全文

篇五 :当教育离不开你

当教育离不开你

———师德及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苏仙中学 黄真由

国庆期间,一班老同学聚会喝茶,一番人情冷暖,社会炎凉之后,便谈到各自的职业。同学之中,职业五花八门,但以老师和医生最多,自然教育医疗也成了谈话的主题。其中有位叫张才忠的医师,他的谈话最令我印象深刻。因为是老乡,在一起呆的时间也不短,彼此互相熟悉,他现已是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外科医生,主攻肛肠外科,因技术精湛 ,加上脾气性格极好,深受病患的敬爱和领导的器重,现已升为四医院的副院长,且早已是属于有房有车一族。他说他每天都要看40来个直肠疾病的患者,做十来个直肠疾病的手术,都是要戴手套将手伸进病人肛门的那种。平时看到他,总是一副温和的笑脸,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不是看书便是在做手术。有一天我想,假如一辈子都得如此,跟病患的屁股打交道,每天面对的都是病患缠身,痛苦不堪的表情,就算是从病人的肛门中掏出的不是肠子,而是发光的金子,我也不愿意;就是给我比尔〃盖茨的收入,我也不接受。但我的老乡接受了,而且似乎会一辈子干下去。深谈中,他说他曾经也有过放弃的念头。有一年,他请了半个月的假,一则散心,二则想碰碰运气,看是否有更好的职业。然而就在休假期间,他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有年轻医生请教问题的,有同事商量事情的,更多的则是病患求助的。有的讲得很干脆,如动手术,主刀人非他莫属。老乡没等休假 1

时间结束,便匆匆赶回了医院。后来他总结说,从事这门职业久了,医院离不开他,同事离不开他,病患更是期待着他。我的老乡说上中学时,学过《疱丁解牛》,现在才真正体会出深意,疱丁解牛时目无全牛,他现在诊治病人时,也目无全人,有的只是病人的屁股。

医生如此,教师也何尝不是这样,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久了,浸润的时间长了,教育的因子已融入到了我们的血液里,神经中。不管你喜欢也好,厌恶也罢,你都离不开它——物质的来源,精神的牵挂。教师与教师谈天,主题永远是学生,虽然我们有时在谈话前特意强调,只谈生活,不谈工作,但在三、五句之后,话题又到了学生身上。许多老师从教多年,心生厌倦,想到外面的世界远走高飞,多次探索,几经浮沉,最后终点又回到了起点。

…… …… 余下全文

篇六 :汇编浅析虞大明_孜孜追求美与大气灵动的融合

20xx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

虞大明:孜孜追求美与大气灵动的融合

虞大明,男,19xx年出生。浙江省特级教师。现任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副校长。浙江省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浙江省学科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曾被授予浙江省教坛新秀等多项荣誉称号。应邀拍摄“名师讲坛”、“中国名师”专辑,出版著作《走过10年——我的语文教学求索之路》,参与主编《新班级教育的实践探索》,有3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

在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的探寻过程中,当刚一接触到虞大明老师,我们就被他“感动你我”的教学案例而感动。凡是听过他的语文课的人,没有不“为之感动”的。那么,虞大明老师的语文课的魅力是什么?我们带着强烈的探索之心,走进了一个追求美与大气灵动相融合的语文课堂天地,在尽情领略这里感人的“教学场”的沉醒中,顿然发现张万化老师的《务实 创新 大气 灵动——虞大明课堂教学风格谈》,这篇文章以其独具理思的深层视角,精笔写透了虞大明课堂教学的魅力特色及其生成之根基,也许被虞大明老师的课堂教学灵动之美与大气风度所诱引,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这篇文章,看一看张化万老师是如何解读虞大明课堂教学魅力及其生成特点的:

虞大明孜孜不倦追求的是什么?是“务实创新,大气灵动”的教风。

创新是他语文教学的一贯追求。他是一个不安现状的人。从不愿意吃别人嚼过的馍,再好的风景他也绝不留恋。19xx年下半年,得知他要上《景阳冈》,我把刚在厦门成功演绎的设计给他。然而他另辟蹊径,大胆创新,在导师和师姐们的智慧碰撞和合作中,他让孩子采用标图写关键词,仿写章回小说标题等等个性化的方法,梳理概括文本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说书的方式示范朗读和复述;和学生一起商量为武松填写“人才自荐表”??《景阳冈》火了,“鱼翅”们一片叫好声。

他盼望创新成功,但不喜欢将一个成功的课满世界地上。他愿意出新。记得《庐山云雾》第二个版本,他采用“对手法”。老师装糊涂,让学生在“子教三娘”的情境下,和老师互动过招,自主积极地学会课文。满场的青年才俊们赞口不绝。但他根据学校教 1

…… …… 余下全文

篇七 :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新《大纲》明确提出:必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而多数学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对读书缺乏主动性。我认为,教学中只要多想办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一旦读书成了一种需要,学生就会找书读,看到书就想读,知识海洋就可任其遨游,何愁学生的阅读量不能扩大呢?怎样激发阅读兴趣 培养读书习惯呢?

一、导阅读

1、树立名人形象,营造求知氛围

在教育教学中,名人效应是不能忽视的。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心中塑造名人高大、朴实、博学、勤奋、刻苦的形象,激发起学生对名人的敬佩之情,营造出想迫切了解名人的气氛,为学生的阅读搭建起桥梁。

2、指导阅读,搜集名人信息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就抓住时机,向学生推荐班级书架里的《名人故事——周恩来》一书,让学生在父母帮助下阅读,鼓励学生留心周围的各种信息,搜集周总理的名言,了解他的兴趣、爱好等,学生阅读的兴趣极高。由于校学生知识面狭窄,对所需信息的内容及获得的途径有待于老师加以指导,如可以通过动手查找图书、看电影、电视、询问、平日积累等多种方式了解名人一生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名人名言、格言、杰出成就与贡献,甚至名人的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已有兴趣的引导下进行大量的阅读。

3、以活动促读、悟理

为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巩固和提高,还需开展以洗练活动让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增强情调。如“听说式”——讲名人故事、“表演式”——演名人故事、“竞赛式”——竞赛名人名言、“展览式”——展名人成果等。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介绍生物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发明家、画家、歌唱家、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及革命领袖等各个研究领域的名人故事,许多学校在校园里张贴有名人画像,教师不妨抓住这些名人引导学生来个名人大荟萃,要求学生搜集每一研究领域的名人,利用活动促进学生更多更广地读书、寻找,久而久之,名人行动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二、促阅读

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阅读练习向纵深发展的过程,更可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除抓好同步阅读教材外,在课堂中只要教师时时以课文为例适时点、引,学生会寻着路子去如饥似渴的,以满足求知的欲望。譬如,在教学完《黄山奇石》、《瀑布》、《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

…… …… 余下全文

篇八 :备课要“目中有人”

教学资料

备课要“目中有人”

“如果教师备课时只是想到讲解具体课题的方法,而没有课时计划的活动面目,在他们的眼前没有出现那个机灵的思路敏捷的米沙和那个头脑迟钝、理解能力很差的柯里亚的现象,那么这种备课只不过是进行抽象的推理而已。”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给我启发很大,的确,在备课时,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把课堂教学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所以备课首先要备学生,要进行学情分析,教师要捕捉儿童在学习中的真实状态或学生的已有经验并以此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措施,因为“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目标制定的基础。……实际上,一切有效的教学都来自于对真实的体验。”然后就是备教材,教师要多方位地阅读教材,研究教材,揣摩教材,挖掘教材,找准重点,突破难点,再根据学情来进行软性、弹性的教学设计,也就是说,课堂上必须根据具体的学情,灵活应变,现场创新,具有很强的伸缩性和可塑性。诚如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这是教学的最高原则。”

在备课中,我一般在导入上下此功夫:通过有效的导入形式,例如采用猜谜语、讲故事、巧设悬念或以文本的空白点为突破,切入学生的思维系统,唤起学生相关的记忆,或找到记忆的兴趣点,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因为“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也就是说,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教学过程的备课,下面的经典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可能不止一小时吧??那位教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约十分钟。?”(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评论说,这一回答悄悄找开了教学技艺的一项奥秘,这种一辈子的准备,就是阅读,就是积累。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阅读特别重要,只有大量的阅读,教师才能做到“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读书不仅为教师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和敏锐的语感,同时也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另外,教师只有大量阅读及积累后,才能驾驭课堂,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才会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学生心目中文化的偶像,在课堂上征服学生。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