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马克思读书报告

读 书 报 告

《雇佣劳动与资本》读书报告

《雇佣劳动与资本》是马克思较早的一本政治经济学著作,是根据他1847年12月在布鲁塞尔德意志工人协会所做的几次演讲而写的,后来以《新莱茵报》社论的形式首次发表。本来马克思计划写三部分,后因《新莱茵报》被迫停刊,这个计划未能实现,所以现在的内容主要是原来计划的第一部分。尽管如此,任然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著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奠定了经济学基础。

历史背景

马克思在1849年发表这部著作是为了适应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一些国家先后广泛发展起来。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之一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家私人占用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引发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给工人带来深重的灾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日尖锐,促使工人运动迅速发展,如法国的里昂运动、英国的宪章运动和德国的西里西亚工人起义。但由于当时资产阶级力量雄厚,加上对资产阶级认识不清晰,无产阶级运动均遭受重创。为了挽救无产阶级斗争,给无产阶级正确的理论指导,马克思科学的总结过去失败的经验教训,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性质和规律,以便把工人运动引向科学的社会主要道路,所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就变得十分必要。

正文

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的一些重要原理,揭露了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的本质。全书共分五章,在第一、二章中,马克思从工人切身的工资问题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工资是

如何决定的,抓住劳动力成为商品这一关键,层层分析,指明了雇佣工人受资产阶级剥削和奴役的地位。第三章是本书的中心,论述了资本的本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宣扬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阶级利益一致”的谬论。第四、五两章,马克思论述了资本积累的一些基本原理,阐明了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必然性,指出了无产阶级肩负着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以下是我们对本书中一些经典理论的感悟和体会。

…… …… 余下全文

篇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读书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读书报告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本书主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阐述了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它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本原理,为其实践提供了根本指导思想。

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实践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论及历史唯物主义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本质观念。在整个哲学史中,关于人的本质问题一直都是哲学家们所关注的焦点。到底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孟子说“人性本善”,而荀子却说“人性本恶”,还有古希腊的哲学家把人归为火、水等等,更有弗洛伊德的“人的本质是性”和费尔巴哈的“爱的宗教”……

…… …… 余下全文

篇三 :马克思主义原理——读书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笔记

关于《共 产 党宣言》读书报告

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这些名词从很早的时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就已经不再陌生了,可是,真正了解什么是“无产阶级”,什么是“社会主义”,恐怕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甚至说,对于我们很大一部分人来说,不仅是无法说明清楚,甚至会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概念。

拿自己为例,在很小的时候,一般而言,对于共产主义的直观概念就是“共产”,没错,不存在所谓的阶级,不存在所谓的剥削,不存在私有制,然后,“人人平等”,“天下大同”。当然,我不是说这些概念错了,只是直观上来看,似乎“共产主义”应该就是这么解释。但是,很明显,这些并不全面,甚至来说,有些过于“限定范围”了。

怎么说呢,首先,我们有那么一个名词,无产阶级,那么,很明显,即使是共产主义的领头羊,也依然具有阶级的属性。或者说,如果这个社会存在,国家存在,那么,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阶级就会存在。毕竟,人和人在身份上没有差距,在先天地位上也许也可以不存在差距,但是,总会存在着不同的擅长与不擅长,也就是不同的分工,不同的社会地位,然后,无可避免的,阶级就会出现。这当然不是说不同的工作在地位上有什么优劣之分(就好像现在的国家元首要远远比很多工人累一样,也许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的工作并不是多么让人羡慕),只是能力大小的问题导致的工作种类不一样。可是,即使是我们清楚的知道,每一份工作的自然地位应该是一样的,每一份工作的所能提供给我们的生活物资却也绝对不会一样,就像,你不可能指望一个管理者所得到的和被他管理的人拿到的一样多一样。而这种无法避免的差别,也就无法避免的形成了阶级。

不要说真正的共产主义不需要管理者,那对于任何存在社会的生物体系应该都是不可能存在的一种假想。就连我们发明的电脑都需要所谓的终端机,那么有着思想的我们就更加不可能允许自己的生活环境是一盘散沙。也许将来的世界上会是一个融合了很多小社会的大社会,但是,却几乎不可能是一个没有“社会”的世界。

…… …… 余下全文

篇四 :马克思主义读书报告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实践教学·原(名)著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题目: 人是自由的,却无处不受枷锁的束缚

—— 读《社会契约论》 有感

小组 代 表人: **

院系专业班级: 政法学院旅游系旅游管理201101班

联 系 电 话: **

指 导 教 师: **

填 表 日 期: 20**年11月2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

20**年8月26日

填 写 说 明

1.读书报告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认真填写。

2.读书报告以3000——3500字为宜,观点正确,段落分明,结构合理,内容充分。

3.严禁抄袭,一经发现0分处理。

4.按各指导教师规定时间和要求提交(提交电子版或纸制)。

5.封皮为4号宋体;表格为5号宋体,表格控制在当页。

6.封皮填写:小组代表人为1人,院系班级和联系电话均为小组代表人资料。

7.读书报告正文格式:

题目(主和副标题40个汉字以内、4号宋体、加粗、剧中)

摘要(200字左右、小4宋体、1.5倍行距)

关键词(3-6个、小4宋体,词与词之间用“;”)

正文内容(3000-3500字、小4宋体、1.5倍行距)

参考文献(6个以内、5号宋体、1.5倍行距)

人生来是自由的,却无处不受枷锁的束缚

——读《社会契约论》有感

摘要:卢梭就此写了这本书,通过社会结构与社会契约、主权及其权利、政府及其运作形式、典型的社会组织来对如何改造社会、社会该有怎么样的关系、政府和人民应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问题做出具体的阐述。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作为时代的接班人,应该辩证的认识资本主义和我们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

关键词:社会契约;自由;民主

正文:

一部巨著的诞生必然有它深刻的时代背景,要理解《社会契约论》这本书,首先该从它的温床中寻找端倪。十八世纪的法国出于一种比较黑暗、比较堕落的社会危急中,社会中的人有界限森严的等级划分,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僧侣;第二等级是国王贵族。通过对第三等级,也就是农民、手工业者以及资产阶级的剥削来获得资产维持其奢侈荒淫的生活。第一二阶级的通过其“绝对权利”给予第三阶级无比的压迫,并且通过类似“君权神授”的政治宣扬来达到他们垄断的目的;第三阶级由于无法生存而奋起反抗,一二阶级又以政治叛乱等借口以军队镇压,因此达到了一种非常混乱的情况。

…… …… 余下全文

篇五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读书报告

题 学院班级:

学 号:

姓 名: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

认识世界并在实践中改造世界

摘要:认识源于实践,同时实践对于认识又有反作用,形成循环往复的关系。认识与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中运用这一原理就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关键词:认识;真理;实践;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一 认识世界

(一) 认识源于实践

世间没有什么认识是自己蹦出来的,都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毛泽东指出:“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

①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这是任何人实际走着的认识路程。”没

有了实践,客观事物和认识主体就不能发生任何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世界上没有“生而知之”、“不学而能”的人,每个人都是通过亲身实践得来的直接经验和作为人类认识成果的间接经验而认识事物。同时,实践也是认识的最终目的,通过实践,才能检验我们认识的真理性。

现在西红柿是一种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的食物,但是几百年前西红柿却是一种在人们看来是非常可怕的东西。西红柿原产于南美洲的森林里,但是却没人敢吃,因为它成熟的时候颜色非常鲜艳,人们都认为有剧毒,还起了一个吓人的名字——狼桃。16世纪时候西红柿传入的欧洲,但因为“狼桃”这个名字,还是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87页

1

没有人敢尝试一下。18世纪,一位画家厌倦了生活,便决定吃下它。然而他却没有死。后来经过分析鉴定,发现西红柿并没有毒素,反而营养丰富,于是便广为流传。其实很多食物,药物如曼陀罗,都是经过人们的实际尝试才了解到它们的特性功效。毛泽东也曾经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吃一吃。”①亲口吃,这就是实践,不亲口吃一吃就不能正真了解滋味,不亲自试一试也就谈不上任何真知。

…… …… 余下全文

篇六 :《马克思传》读书报告

基本概况:

书名:马克思传(第四版)

作者:David McLellan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8-05-01

主要观点:

作者积三十年之大成用细腻的笔触勾勒马克思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深度展示马克思的思想成长轨迹,全面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的马克思。作者完整的覆盖马克思生活的三个主要层面——个人的、政治的和精神的。详细的剖析了以往不为人注意和重视的后来发表的马克思西乡文献,如马克思的几大本经济学笔记。

感兴趣的内容:

1. 燕妮在其自传中写道:“1851年初夏,发生了一件我不愿在这里详述的事情,虽然这件事极大地增加了我和其他人的痛苦”。这件事就是马克思的私生子弗雷德里克的出世,母亲是海伦?德穆特。这件事保密得很好,马克思家庭存留下来的资料都经过认真的审读,删掉了与之相关的一切内容,只是最近偶然发现的一封信使才这件事情暴露了出来。这封信是路易莎?弗赖贝格尔(卡尔?考茨基的第一个妻子)写给奥古斯特?倍倍尔的。路易莎?弗赖贝格尔与海伦?德穆特关系亲密,在后者临死之际,一直替恩格斯照看房子。按照她的说法,恩格斯曾接受了他和弗雷德里克的父子关系,因此“使马克思获免家庭的窘困和冲突”。但是,如果他由于对“儿子”不公正而受到起诉的话,他给了路易莎?弗赖贝格尔揭示真相的权利。他甚至在临去世之前的床上,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了心绪纷乱的爱琳娜,当时由于他不能说话了,就把它写在了石板上。这个秘密只有(马克思的)家庭和一两个朋友知道。这个孩子马上被送到了他的养父母那里,与马克思一家一直没有任何联系,只是在马克思去世之后,才开始了和母亲的来往。路易莎?弗赖贝格尔写道:

他定期每周来看望她;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他从来不从前门进来,而总是从厨房进来。而当我进来的时候,他仍然不走,我才确信他有着一个来访者所有的权利?? 对马克思来说,他经常面临着与妻子(她心怀强烈的嫉妒)的分离:他不爱这个孩子;他不敢对他做出什么事情,否则就会承受太大的流言飞语;这个孩子作为付费的客人送到了路易莎夫人那里(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她写了她的名字),而他的名字也是从养母那里而来的;只是在尼姆去世之后,才从了德穆特的名字。

…… …… 余下全文

篇七 :读书报告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工物01 张宝廷 2010011662

读书报告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前,我也想问一句“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因为自己对马克思了解不多,所以这个疑惑一直萦绕心头,通过一学期的马原课,我对马克思的世界观和一些基本理论有了一些认识。这本书进一步引发了我的思考,让我去思考并明白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自己应该持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

从这本书中,我首先了解到了当前世界尤其是西方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质疑和否定,通过伊格尔顿的阐述,我对这些否定和批判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可以说马克思的理论的确触及了资本主义者——当今社会主流人群的利益,因而这些批判是情有可原的,但同时也是无知和无理的。

马克思,这一伟大的思想者,被严重的曲解了,许多人咬文嚼字的揣测马克思的意思,并予以嘲笑和反驳,他们不了解马克思,只是一味的想把马克思给否定掉,这样资本主义社会就有了存在的基础,不能不说这是批判者的历史局限和认知局限。下面是我自己对一些批判的几点思考。

马克思主义结束了吗?不少身边的人都说感觉不到马克思主义的存在,而资本主义者也在模糊着阶级界限,用所谓的民主来模糊人们的阶级存在感。马克思主义不存在了么?当然存在!中国几十年的发展,源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指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好的体现了马克思不迷恋过去也不幻想未来的方式。阶级依然是存在的,工人和资本家的平等体现在地位上,在生产方式和收益方式上,这种根本的差别是改变不了的,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就必然适用,城市中的富豪和贫民窟这么强烈的对比,怎么能被所谓民主给掩盖?阶级不是由态度决定的,而是由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决定的!冷静而客观的人,会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存在。

有人批判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看也许还有些道理,不过一旦将其付诸实践,结果往往是无法想象的恐怖、独裁和暴政。我想说的是,社会革命不是恐怖主义。恐怖只是资本主义者自己的感受,社会革命诚然要经过斗争,甚至是流血牺牲,但革命是手段,不是目的,将马克思主义付诸实践是为了消灭阶级差异,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期间必然有斗争,但绝非恐怖。对于社会主义政府的集权和独裁,我认为是受历史局限,比如当年的苏联,经济基础薄弱,要建立和维护新生的社会主义,必须调动起全体人民搞建设,如果本来国家相当富足,就不会有资本主义者所谓的独裁和暴政,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而是在经济相对贫困的时候不适合发展为社会主义。

…… …… 余下全文

篇八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报告

《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读书笔记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创立了这个理论体系。

马克思是对的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这都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100多年过去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同时,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随着世界全球化,国家的发展、变化与改革,马克思主义不断受到冲击,这其中不仅有来自西方资本主义的质疑,还有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质疑。质疑的声音来自政府,也来自人民。

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也和很多人一样,没有深入了解过马克思主义,却因为媒体中一些偏激的言论而对这个理论产生过质疑。《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这本书针对西当代反马克思的十个观点进行了一一反驳,对资本主义全面彻底的揭露,同时声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依然适用。我想,在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提出质疑之前,一定要先认识它,抛开我们心中对它的偏见,去了解马克思所主张的生产方式,社会模式,最终目标等。当我们对这个理论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我们就会理解其中藏深层次的东西,也就能理解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了。

书中提到了当代反马克思的一些,归根结底大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过时了”。那么马克思主义到底有没有过时?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作者对这十个观点的反驳:

1、 马克思主义结束了

许多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应该仅仅适用于一个临时性的历史阶段,当其所想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之后,它便没有继续存在的价值了。随着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变革,曾经的问题不复存在了,马克思的时代也终将过去。

然而,作为有史以来对资本主义制度最彻底、最严厉、最全面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已经大大改变了我们的世界。马克思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对立,在不断的冲突中不断发展,二者的存在是相互关联的。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