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总结

时间:2024.4.29

社会心理学总结

1. 厄利特拉情结:又称恋父情结,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力比多的发展必须经过口唇期、肛期、生殖器期,进入生殖器期阶段即5-12岁,他们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生殖器官上,并产生了女孩对父亲的恋情。

2. 再社会化:是指有意改变原有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建立新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的过程。

3. 自我图示:个体把自己加以分类和描述的方式。

4. 利他行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5. 从众:个体真实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与信念的倾向。

6. 强化:增加行为频次的过程。

7. 自致角色: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活动而获得的角色。

8. 近因效应:最后或最新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影响最大。

9. 社会抑制: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或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

10.登门槛技巧:先向对方提一个小的要求,再向对方提一个大要求,那么对方接受大要求的可能性会增加。

11.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力比多的发展必须经过口唇期、肛期、生殖器期,进入生殖器期阶段即5-12岁,他们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生殖器器官上,并产生了男孩对母亲的恋情。

12.社会化: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13.自我表现:个体通过自己社会行为的显示以形成维持加强或澄清他人对自己印象的过程。

14.基本归因错误:就观察者而言,过高估计内在因素,把行为者本身看作是其行为的起因,而忽视了外在因素可能性的影响。

15.去个性化:个体在一个群体中与大家一道从事某种活动时,对群体的认同淹没了个人的身份使个体失去了通常的个性感。

1简述埃里克森人生发展阶段理论

(1) 信任与不信任(2)自主与怀疑和羞怯(3)首创性与内疚性(4)勤奋与自卑(5)

统一的角色与混乱的角色(6)亲近与孤立(7)创造力感与停滞感(8)自我完美感与悲观失望感

2简述影响劝说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1) 传播者的特性:专家身份、社会身份、吸引性、相似性、可信赖性(2)信息的传播:

单方面传播和双方面传播、信息传播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信息传播的渠道(3)被劝说着因素:原有态度、人格特点、被劝说者的信息加工(4)情境因素:信息繁多的情景、令人分心的情景、信息重复的情景

3简述影响从众的因素有哪些?

(1) 群体因素:群体的一致性、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2)情境

因素:刺激物质的性质、时间因素(3)个体因素:性别和年龄、个体特征、知识经验、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

4简述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异同

(1) 异:首因效应是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

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在认知过程中,个人获得多种信息,但最终决定他形成印象的是最初信息,其余信息则被忽略;近因效应是注意对方的“现在”表现,而忘了他在过去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即最后获得信息决定他形成印象;对陌生人首因效应社会心理学·刘远利

起作用;对熟悉人近因效应起作用。

(2) 同:获得信息的时间顺序,影响印象形成。

5简述相似性与互补性在人际吸引中的作用

(1) 香型极大影响了喜欢程度,态度越相近,期望的喜欢程度越高:偶们喜欢与我们意

见一致的人;个体有强烈的欲望要维持自己对他人或事物态度的协调一致性,而这种一致性可以通过喜欢或不喜欢达到。人们有意选择在态度和社会欢迎性上和自己相似的人作为伙伴,人们倾向于选择那些在社会吸引力与他们相似的人。

(2) 人格特征上的互补性表明了态度和价值观上相似或相同。相似性、熟悉性和接近性

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相似性可以首先使两个人在一起,随着他们关系的继续发展,他们分享观点和经验,由于这种联系他们更倾向于越来越相近。

6简述关于社会促进理论的优势反应强化说

(1) 有他人在场时,会造成个体的生理唤醒状态,从而提高其动机水平,使其优势反应

越轻易地表现出来,而较弱的反应则会受到抑制

(2) 优势反应,是指那些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相当熟练的不假思索的就可以表现出来的习

惯动作

(3) 科特雷尔研究证明了他人在场会促进熟练工作的成绩,而干扰非熟练工作的成熟

(4) 查荣克观点认为只要他人在场就会影响人们的动机和活动的成绩。

7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1) 意识分层:意识仍够感知的心理部分,是人类理智作用的表现;潜意识,不认感知

的心理部分,由原始冲动本能、欲望以及不被法律、道德习俗认可的过去经验组成的影响人行为心理的深层原因。前意识:可以召回意识中的潜意识内容

(2) 力比多的发展过程0~18个月的口唇期,18~36个月的肛门期和12岁以上的生殖期

及生殖欲

(3) 人格组织结构理论。本我:潜意识层面,由本能、冲动、欲望构成,心理动力引导。

自我:是本我与现实环境的中介,由感觉、思维、记忆、判断构成一些理智。超我,是良知与道德规范。本我奉行快乐原则,超我奉行至善原则。

8简述认知失调理论并举例说明

(1) 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多持有的认知彼此矛盾冲突,处于相互对立状态,这里所说认知

包括思想态度、新年以及人们认知上的所感知到的行为

(2) 费斯汀格认为这些认知之间首先存在着相关的和不相关的关系,在具有各种相关关

系的认知之间存在矛盾的或一致的关系,才会产生协调或失调状态。

(3) 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改变认知、改变行为、增加新的认知、改变失调的状况,使

原来认知之间的矛盾得到合理的解决。

9.简述旁观者数量对利他行为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1)旁观者数量人数增加,会影响利他行为,旁观者的淡漠是特定社会情境下的社会心理现象。

(2)人们在群体里比单独是有较少的利他行为原因之一是责任扩散。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提供帮助的责任会减少,即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3)从众心理影响利他行为的实施,人们对评价的焦虑既怕被别人评价、议论的心理也会影响利他行为。

社会心理学·刘远利


第二篇:社会心理总结


第一章 绪论

1 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2 从研究对象的角度可以吧社会心理学的体系划分为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应用社会心理学四个层面。(选择题) 3 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档案研究法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

1 奥尔波特于19xx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一书,被人们公认为实验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选择)

2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认知理论 (选择)

第三章 社会化

1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 社会化的历程:①儿童期的社会化 ②青春期于青年期的社会化

③成人期的社会化 ④继续社会化与在社会化的概念

3 社会化的内容:政治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

4 社会化的因素:(一)遗传因素:是人社会化的潜在基础和自然前提。正是由

于有一种由上代为下代提供的有利于人类从事社会活动的特

殊遗传素质,才伟人的社会化奠定了生物学上的基础。

(二)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⑴社会文化 ⑵家庭,是个体

社会化的起点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化因素 ⑶学校,当儿

童进入学龄期以后,学校的影响逐渐上升到首要地位,成为最

重要的社会化因素 ⑷同辈群体 ⑸大众传播媒介 ⑹计算机网

络 (简答论述)

第四章 社会角色

1 角色:即为“一定社会身份所要求的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内在的态度和价值观

基础”

2 角色的分类:(一)根据角色存在形态不同可把角色认为理想角色、领悟角色

和实践角色

(二)根据角色扮演者获得角色的方式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先

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三)根据绝色天扮演者受角色规范的制约程度不同,可将角色分

为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四)根据角色和角色之间的权利和地位关系,可把角色分为支配

角色和受支配角色

(五)根据角色扮演着的最终意图,可把角色分为功利性角色和表

现性角色

(六)根据角色的参与程度,可把角色分为从参与程度低到参与程

度高(填空和选择)

3 角色理论的两种取向:一是对角色理论持结构性观点,另一种是采用过程的研

究策略。前者称为结构胶的轮,后者称为过程角色论。

4 角色学习(简答或论述)

角色学习是角色扮演的基础和前提,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形成角色观念, 一是角色技能。角色观念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角色地位观念 第二,角色义务观念 第三,角色行为观念 第四,角色形象观念。有人借用纽科姆的关于自我概念形成划分观点,把角色观念形成过程分为拒绝角色阶段、承认角色阶段和接受角色阶段。个人的角色学习除了形成角色观念之外,还包括学习角色技能,及学习顺利完成角色扮演任务,履行角色义务和权利,塑造良好角色形象所必备的知识、智慧、能力和经验等。

从总体上理解,首先,角色学习是综合性学习,而不是零碎片段的学习。因为角色是根据他所处的地位而有各种行为方式组合起来的一个整体,任何零碎的、片段的角色学习都可能导致角色错位、角色混乱和角色冲突。其次,角色学习是在互动中进行的学习。没有相应角色伴侣,没有参照个体或按照群体作为角色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也就很难体会角色的权利、义务和情感。因此,角色学习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实现的。最后,角色学习是随着个人的角色的改变而进行的学习。

5 角色冲突:是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也就是个体不能执行对角色提出的亚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

6 性别角色差异(简答、多选、填空)

个性和行为方面的性别差异:⑴侵犯行为,男性的侵犯性强于女性。原因有两

个:一是生物学因素,二是社会因素

⑵支配行为,一是支配他人,二是个人对他人所

施以的影响予以抗拒

⑶自信心,一般认为女孩的自信心地低于男孩 ⑷交际,主要表现在交往的方式和交谈的空间距

离方面

第五章 自我意识

1 社会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意识通常指个人对自己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

情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意向。

2 自我意识的内容

詹姆斯将自我意识分为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⑴生理(物质)自我,指个体对自己躯体、性别、体型、容貌、年龄、健康状

况等生理物质的意识。

⑵社会自我。在微观方面只对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名望,受人尊敬、接纳程

度、拥有的家庭、亲友及其经济、政治地位的意识。

⑶心理自我,指个体对自己只能、兴趣、爱好、气质、性格诸方面心理特点的

意识

3 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物-我知觉分化 人-我知觉分化 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

(填空 多选)

4 自我评价通常依赖社会比较和自我估价来实现。

5 自我增强是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手机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通过自我增强,个体的自尊得以建立或受到提升。

6 人们通常用六种方式进行自我增强(简答 论述)

⑴向下的社会比较,当个体既定的自我价值目标落空时,向上的和与自己类似

的人得比较就会大大挫伤其自尊心,这时个体就转向进行向下的自我增强的社会比较。

⑵选择性遗忘,当回忆的时间有损于个体的自尊时,常常出现对回忆事件的选

择性遗忘。个体对消极事件尤其是失败事件比对积极、成功的事件遗忘的更快。

⑶有选择的接受反馈,当行为结果的评价性反馈有损于或有利于自尊是,个体常常有选择的接受反馈信息。

⑷缺陷补偿,当自我角色目标是百事,常常可能会对相关的社会角色的重要性作重新评价,以此进行自我定义以补偿自己的角色缺陷。

⑸自我防御性归因,通过强调个体对积极的合乎期望的好结果的作用,缩小对消极的不合乎期望的坏结果的责任来保护自尊。

⑹自我设障,个体有时也积极主动、预先设置障碍,一起作为后来失败的归因,达到保护自尊的目的。

第六章 社会认知

1 社会认知是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观察、了解他人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活动。

2 社会认知的特征:选择性 互动性 防御性 认知的完形特性 (简答 多选) 3 认知的基本范围:(一)对他人外部特征的认知,包括仪表的认知、表情的

认知(面部表情、身段表情、眼神、言语表情) (二)对他人性格的认知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简答 多选)

4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一)认知者因素,包括原有经验、价值观念、情感状态、认知偏差 (二)认知对象因素,包括魅力、知名度、自我表演 (三)认知情境因素,包括空间距离、背景参考 (多选 填空)

5印象形成的一般规则:一致性 评价的中心性 中心特性作用 (多选 填空) 6 印象形成的基本模式:平均模式 增加模式 加权平均模式 (多选 填空) 7 凯利的归因理论:三度理论 三种基本信息:区别性信息 一致性信息 一贯性信息 (填空 多选 单选)

8 归因偏差:(一)过高估计内在因素:观察者倾向于把行为者看成是其行为

的起因,而忽视了外在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二)行为者和观察者的归因分歧:行为这对自己的行为倾向易

做外在归因,而观察者对他人行为倾向易做内在归因。

(三)忽视一致性信息:人们往往只注意行为者本人的种种表现,

却不大主义行为者周围的其他人如何行动。

(四)自我防御性归因:人们总是愿意获得成功,这种倾向也可

能导致归因偏差。如果我们把成功看做是加强自我的权威或保护

自尊心的手段,就会对自己的失败行为作歪曲的解释。 (简答)

第八章 人际关系

1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2 人际关系的特征:个体性 直接性、可感性 情感性 (多选填空)

3 人际关系产生的社会心理学基础:亲和需要 人际关系的报酬 摆脱寂寞 (多选填空)

4 自我暴露: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给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

5 人际关系建立的阶段:定向阶段 情感探索阶段 情感交流阶段 稳定交往阶段 (多选填空)

6 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互惠原则 得失原则 联结原则

7 致命吸引力 (填空)

8 爱情类型:浪漫式爱情 占有式爱情 最好朋友的爱 适用式爱情 利他式爱情 游戏式爱情

9 爱情三角形理论:斯滕伯格 三个基本部分:亲密 激情 承诺

10 人际关系的改善:(一)对待不满的策略 (二)建设性争吵 (三)T小组训

练法 罗斯巴特的四种对待不满的方式:⑴真诚 ⑵忽视 ⑶退出 ⑷表达

第九章 人际沟通

1 人际沟通简称沟通,就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练习过程,即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

2 人际沟通的工具:(一)语言符号系统 (二)非语言符号系,包括视-动符号系统、时-空组织系统、目光接触系统、辅助语言系统

3 时-空组织系统:四种人际距离:亲密距离 个人距离 社会距离 公共距离 4 人际沟通必要条件:信息源 信息 信息渠道 接受者 反馈 障碍 环境

第十章 侵犯与利他

1 侵犯行为:是指个体违反了社会主流规范的、有动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 2 挫折-侵犯理论的修正(简答)

论述题

1 人际沟通的障碍

(一)地位障碍,社会中每个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地位上,由于地位各异,人

通常具有不同的意识、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从而造成沟通的困难。

(二)组织结构障碍,有些组织庞大,层次重叠,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太多,从

而造成信息的损耗和失真。也有一些组织结构不健全,沟通渠道阻塞,缺乏信息反馈,也会导致信息无法传递,另外,不同的组织氛围会影响沟通,鼓励表达不同意见的组织氛围促进沟通。

(三)文化障碍,文化背景的不同队沟通带来的障碍是不言而喻的,如语言的不

同带来的困难,社会风俗、规范的差异引起的误解等等。

(四)个性障碍,这主要指由于人们不同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所造成的沟通障碍。

(五)社会心理障碍,人随时随地都需与他恩偶同,对人际沟通的恐惧也相当程

度地伴随着人们。

2 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舒茨提出了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他认为么个人都有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愿望和需要,只是有些人表现的明显些,有些人表现得不明显。这些需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情感的需要。每个人都有3种最基本的人际需要,而且每类需要都可以转化为动机,产生一定的行为倾向。

(1)包容需要;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如果包容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他就会在人际关系中产生低社会的或超社会的行为。低社会行为的特点是内向、退缩、避免与他人建立关系、拒绝加入社团等,超社会的人则与此相反,主动与别人家王

家诶和故意引起别人注意。但可能因其行为强度和方式表现得太过分而引起别人的反感。

(2)控制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体会形成使用权、权威、影响、控制、支配、领导等信给特征,反之就是抗拒权威,胡适之需受人支配等行为特征。舒茨把个体的行为分为拒绝型,独裁型,民主型三类。

(3)情感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个体就会产生同情、热情、喜爱、亲密等行为特征。反之就是冷淡、疏远、厌恶、憎恨等行为特征。舒茨同时划分了三种情感类型,即低个人行为、超个人行为和理性的情感行为。

更多相关推荐:
社会心理学重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119xx年心理学导论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1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19xx年美国社会学罗斯的著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孤独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2FH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科学3...

社会心理学学习心得

这学期学习了社会心理学,有一点心得体会。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起构成了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结构。本书在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历史、理论、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社会心…

社会心理学重点总结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1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创立和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2麦孤独英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3最早提出了社会心理学这一术语20世纪3040年代用实证方法研究社...

社会心理学复习总结

1社会心理学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与他人群体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及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2解读人们理解和解释社会环境的方式3社会情境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个体生存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学和法律历史...

2 社会心理学总结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定义和研究范围119xx年罗斯美的著作社会心理学麦孤独英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2社会心理学的定义P104表格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美国FH奥尔波特在社...

学习社会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xx级社会学班关宇娇学号:1128028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研究范围和对象广泛、复杂。它的定义模糊:在西方社会心理学界的定义主要分两类,一是研究人的社会行为,二是研究人与人的关系…

心理学工作总结

一路潜行心理学学习工作总结嵊州市育英小学陈英每个人都有心理心理的变化瞬息万变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有源可循但是我们往往无法认清自己也很难认清他人所以总觉得心理是一种很神秘很复杂的东西在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中一直在做学生...

心理学总结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可以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包...

心理学期末归纳总结

名词解释综合情绪智力监控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情绪对其加以识别并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能力简称情商心境比较持久微弱弥散的情绪状态激情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应激由意外紧迫情况及长期压力引起的高度紧张与焦虑...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填空单选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著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是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标...

心理学知识总结

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一概念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

社会心理学总结(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