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分单元试题1

时间:2024.5.15

四川师范大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练习分单元试题

教育心理学(A级)

第一单元(1-3章)自测试卷.D 2.C 3.D 4.B 5.D 6.B 7.C 8.B 9.B 10.D 11.B 12.A 13.A 14. A 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D1.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主要涉及的是学校情境中的 [ ]

A.学习

B. 学生与教师

C. 教师与教学

D. 学与教

C2.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称为个体 [ ]

A. 价值化

B.人格化

C. 社会化

D.价值化

D3.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 [ ]

A. 促进学校的发展

B.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

C.促进师生的发展

D.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B4.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所有的学与教

B.学校情境中的学与教

C.社会情境中的学与教

D.实践过程中的学与教

D5.下列著作中,加涅的代表作是 [ ]

A.《教育心理学》

B.《教育目标分类》

C.《人类的特征与学习》

D.《学习的条件》

B6.通过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的方法是 [ ]

A.观察法

B.调查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C7.( )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 [ ]

A.教育

B.教学

C.课

D.学校教育

B8、教活动的主体是 [ ]

A.教师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B9.班主任主要依靠少数几个干部维持班上工作,多数学生对班集体的支持仅属一般。这 种班集体属于 [ ]

A.团结的班集体

B.散聚的班集体

C.离散的班集体

D.发展的班集体

D10.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是 [ ]

A.格式塔效应

B.艾宾浩斯效应

C.马斯洛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B11.教师常有一种错觉,以为学生必定按他们讲的意义去理解。这属于课堂交往障碍中 [ ]

A.课堂语言障碍

B.心理障碍

C.角色地位障碍

D.课堂效果障碍

A12.从课堂中学和教的角度,教学应包括“三重四面”,这是下列哪位人物的观点 [ ]

A.珍妮特·沃斯

B.布鲁纳

C.泰勒

D.布鲁姆

A13.在认知的教学目标分类中,把认知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统合、评审六项的是 [ ]

A.布鲁姆

B.柯拉斯沃

C.齐卜勒

D.泰勒

A14.决定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是 [ ]

A.教师的教学行为

B.是否理解学生

C.与学生的有效交际

D.理解自己

15.当今学习(行为)目标之父是 [ ]

A.珍妮特·沃斯

B.布鲁纳

C.泰勒

D.布鲁姆

二、填空题(本大题每空1分,共10分)

16._1903_____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著《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17.一般将教学目标分为__认知的,情感的,心因动作的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18.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包括______、启动动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聚合功能______、______和______。

19.一般而论,教师最重要的能力是_课堂教学能力_____。

20.教师可能间断或同时地扮演很多角色,其中,教师的中心角色是___教员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教育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广义的教育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理发展的一切方面。

22.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总结法: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做出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的材料源泉。专业研究者同教师一道,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些材料加以总结的方法。

23.个体社会化 :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24.课 :课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单位,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学目的。它包括三个要素,即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及师生相互作用

25.讲台效应:学校课堂上,台上教师和台下学生虽然处于同样的客观情境中,但其心理感受却各不相同。这种台上台下感受的不同可能被教师利用,并产生积极效应。它可以起一种组织课堂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集中在讲课者周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P8-9)

答:从19xx年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xx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1)初创时期(19xx年~20世纪xx年代)

这一阶段主要是桑代克的理论占统治地位,强调教育测量和统计分析以及学科心理的研究。

(2)过渡时期(20世纪xx年代~20世纪xx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庞杂,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并未出现真正的突破。

(3)发展时期(20世纪xx年代~20世纪xx年代)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最为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

27.举例说明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P25—30)

答:正式学生群体即根据上级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正式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群体组织。如班级、学生会、学习小组、团队组织、学生宿舍的寝室等等。

非正式的学生群体即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任何人批准同意,由有关学生自愿组合而成的学生群体。他们往往因为父母工作单位、性别、个性等组合而成,大多由2~7人组成,如班级中的“团伙”等。

其类型有以下几种:正面型非正式群体;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中间型非正式群体;破坏型非正式群体。

28.简述教师角色的心理特征。(P44—45)

答:(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

(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

(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

(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

(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

29.简述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 P64-65)

答:(1)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们发现他们自己的猜测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发现他们在探讨一个问题过程中的第一级近似值的可用性,并且认识他们试验各种假设的激活作用,即使在那些假设乍看起来可能似乎是错误的时候;

(2)应该是发展学生们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

(3)教育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推进力,引导学生们独自运用各种题材;

(4)学校应是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

(5)教育是发展理智上的忠诚。

30.简述教学目标的选择标准。(P75-76)

答:教学目标选择的一般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条:

(1)价值性标准;

(2)可能性标准;

(3)低耗性标准;

(4)丰富性标准;

(5)就高性标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1.教师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有何意义?(P5)

答:(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2)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32.教师应怎样进行正常的课堂交往?(P56—51)

答:课堂中的交往主要是教和学双方,或者说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交往。这个过程中发动者、引导者和主导者是教师,因而教师的胜任是正常交往的前提。他们应具备以下条件:

(1)对所教课题胜任。

(2)应被学生视为可靠的、一致的、有预见力和乐于助人的人。

(3)在讲授的可懂度、说服力和生动性方面可以接受。

(4)讲授热情、目的明确、态度友好而坦率。

(5)有接受反馈的愿望,乐于接受意见。

(6)讲话的速度不要太快或太慢,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

(7)要有提问的技巧,不能只提知识性的简单问题,还能采用启发式提问。


第二篇: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试题总结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试题总结

《高等教育学》复习资料

一, 概念题

1.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专业教育”表明高等教育的性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是指高等教育的起点或基础,“学术性或职业性”是对“专业教育”的类型及其“有机结合”要求的进一步揭示。

2.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3. 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其构成主要包括:体制结构、形式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即布局)等。

4. 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指按一定社会的要求把接受过完全中等教育的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高教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

6. 高等学校的微观管理体制:高教管理体制有宏观和微观层次之分。微观层次是指高校管理体制中的高校各个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即高校的内部管理,它可以按管理要素分为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六个要素,也可按管理部门分为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管理、人事管理、学生管理、物资管理、后勤管理等,还可以按管理职能分成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等。

7. 高等学校的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或学校系统,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学校的种类、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制中的最高层次。高等学校学制的制定主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8. 学位制度: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学位制度即国家为保证学术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相应学术程度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9. 专业:专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专业指某种职业的劳动特点和职业特征。狭义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单位。

10. 专业特色:指所办专业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的“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专业特色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和积淀性的特点。

11. 课程:课程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高教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和结果,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

12. 教学大纲:指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教学大纲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说明、本文和附录。它的意义在于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和指导学生自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纲要。

13. 教材:又称教科书或课本。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大学教材分为两大类:基本教材(正式出版的教科书、未正式出版、自编自用的教材或讲义、讲授提纲)和辅助教材(学术专著、习题集、学习指导书和课外读物)。

14. 高校的教学: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其内涵包括:构成要素、主要任务、基本特征和活动方式。

15.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指教学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检查、总结等活动,合理运用教学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因素,使教学工作者有序高效地运转,以保证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过程。

二, 简答题

1. 高等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高等教育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及其基本发展规律。⑴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按教育自身运行的方式可分为高等教育活动(包括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的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事业(与社会其他事业相区别的事业,通常包括高教目标、高教规模、高教结构、高教制度、高教管理等)、高等教育思想(高等教育的观念形态),三者分别属于实践形态、制度形态和观念形态,相互区别并相互联系。⑵高等教育学要研究的基本规律主要有以下三条: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

2. 怎样促进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发挥?

答:⑴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是高等教育对个人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它也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体系中最基础的功能,可分为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功能,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促进个人改变社会地位的功能。⑵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就是高等教育要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使受教育者政治化、培养政治领袖及专门政治、人才法律和促进政治的民主化三方面。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指高等教育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高等教育担负着劳动力再生产的任务,为生产发展提供专门人才的支持;作为科技再生产的手段和途径,高等教育比基础教育更重要更直接;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高等教育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首先,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从事精神生产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其次,高等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功能,再次,在人才培养方面,比较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教育,培养学生对已有文化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⑶高等教育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这两个功能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二者本质上没有什么矛盾。

3.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答: 高等学校已从最初培养专门人才的单一职能发展到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多重职能,高等教育在现代经济生活与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⑴培养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最基本的职能,是高校区别其他社会机构的根本特征,但这一职能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从层次看,包括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多种层次;就类型而言,高校专业门类越来越多,同一类专业人才中也有理论型、技术型、应用型等类型之分。⑵发展科

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大学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既是培养科学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科技、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首先,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主要源泉;其次,科研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水平;再次,科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⑶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否则会脱离社会实际。现代高校通过各种形式为社会提供直接服务,从生产到生活,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科技、卫生、教育等各个方面,高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有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设备服务、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转让、兴办知识产业、进行社会监督等。⑷三项职能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现代高校的职能体系。不同层次、类型、水平和条件的高校职能发挥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但都必须完成培养高级人才这一基本任务,在教学工作方面投入主要的力量。

4.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包括以下三层涵义:第一层次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可以通过智育、德育和美育等不同渠道来促进个体心理素质的和谐、全面发展以造出真、善、美统一的理想个性。第二层次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第三个层次是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5. 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

答:⑴高等学校教师是一种职业。一般地,衡量一种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如何,人们通常以经济待遇、社会权益和职业声望三方面作为评价标准。但从教师本人方面讲,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教育专业水平和教育成就。教师的职业声望是其社会地位的综合体现,直接影响着教师群体的职业权利的实现和教师个体的心理状态。从总体上看,高校教师的地位是比较高的。⑵高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高校教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是科技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实现者;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

6. 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培养方向、使用规格和相应质量要求。培养目标指明该专业培养的人才所对应的职业种类;使用规格指明同一类专业中不同人才在层次上的差异;质量要求包括基本素质和业务规格两个方面。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专业培养要与教育方针、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第二,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要充分体现德与才、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协调与和谐;第三,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第四,要使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

7. 高校专业建设的基本内容

答:专业建设主要是指专业内涵建设,专业内涵建设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设施建设;专业管理的建设。上述五方面相互联系,缺一不可,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也不能平均用力,其中最关键的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8. 高等学校教学有哪些基本形式?社会实践教学有哪些特征?

答: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形式有四种:课堂教学、实验课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社会实践教学有以下特征:第一,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为根本目的;第二,以参与为最基本的实践方式;第三,教育教学内容具有定向选择性;第四,能与其他教学形式相互促进。

9.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答: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如下: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

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5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原则;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以上各原则并不孤立,而是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是实现高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任务必须遵循的教学的基本要求。

10. 高等学校开展科研的意义或必要性

答: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高等学校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2,高等学校科研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3,高等学校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坚实基础;4,高等学校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5,高等学校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1.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

答: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就是根据高校科技方针、任务、特点以及长期实践经验概括而成的高等学校科研工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性原则;2,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3,研究组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4,不同层次的科研规模与组织方式相统一的原则;5,自定选题与课题组研究相结合的原则;6,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12. 高校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答:在21世纪初,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大众化、终身化特征日趋明显。1,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现需要主要基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需要;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需要;将人才培养放在世界范围来进行,有利于增强我国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民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2,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主要体现为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高教的重要目标)、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师的知识结构须不断更新并注重教会学生方法)、教育方法的现代化(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方面。3,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主要包括:体制多样化;类型多样化;标准多样化。4,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精英型、大众型、普及型三个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开始。5,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高等教育终身化已成为高教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三, 论述题。

1.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

答:高等教育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社会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这种观点强调人是社会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

个人本位观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这种高教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健全人格形成和个体生活幸福。

以上两种高教目的观既有合理之处,也各有其局限性。社会本值观的价值在于使高教走出“象牙塔”,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对于发挥高校的功能起积极推动作用,但绝对的社会本位观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使高校缺乏相对稳定性和持续性,易走偏方向和短视行为、忽视学生兴趣爱好抹杀个性等。个性本位观的价值观提出了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路,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但过分强调个体本位观也有弊端,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使得教育对众多个体需要无所适从;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下降。 社会本位观与个人本位观长期相辅相成,并在教育实践中交替占据主导地位,背后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当前我们在高教目的观选择上,应寻求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相适合的整合思路。

2. 论述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答:从目前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情况来看, 高校管理的效率还存在着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校—院—系或校—系间权力结构不尽合理,行政权力过于向校集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自主发展的能力,特别是学院制尚在探索之中,学院的行政权力有待大力加强;校职能部门机构臃肿,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并且相互之间还存在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另外,行政管理部门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现象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围绕这些问题,今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1,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结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的下移,扩大学院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大量裁减机关人员编制,提高办学效率;其次要转变校机关职能,实行规范化的管理。3,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综合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到职称评定、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等方面。4,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

3. 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

答: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完成高等教育任务的重要前提之一。高校师生关系可概括为教育关系、人格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和法律关系。教育关系是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具有先赋性、稳定性的特点;人格关系是指高校学生岁人是尚未成熟的一代,但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其与高校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心理关系主要包括高校师生间的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师生之间的认知也要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积极肯定的认知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调节器,良好的师生关系表现为情感上的融洽它不仅可以推动高校师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完成某项教学任务,也可以使彼此交往的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满足,高校师生的情感关系具有社会性、普遍性、稳定性等特点;道德关系需要高校师生在教育过程中都应该旅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它维护和巩固需要靠双方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法律关系是对高校师生间其他各关系的法律确认和保障。高校师生间的这五种关系紧密相关,贯穿在师生教育活动的始终,且在每一活动中都有体现,不能竭然分开。

高校师生关系主要特点有:1、在教育关系层面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2、高校师生人格和心理关系建立在平等和民主的基础上3、高校师生情感关系具有互动性。

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有赖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并注意以下几点:1、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师生在人格关系上是平等的,在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作为有独立人格和教育主题来对待,要求师生平等。建立一种超越代际的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2、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师生双方对各自及对方的角色规范都要有一定的认识和认同。3、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它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能力、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职业品质的修养水平。4、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在明确学生是自己的服务对象,必须理解、热爱、尊重学生。

4. 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课程建设,是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

答:课程建设的内容包括:1、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师个体,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进修,主要通过教师的学历、职称层次和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并体现。作为教师群体,一是要进行师资队伍结构调整,达到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二是要加强梯队团队建设,形成凝聚力强、协作精神好、方向明确、很有后劲的学术梯队。2、教学内容建设:一是要认真选择教学内容;二是要科学组织教学内容,不能不思改进也不能脱离教学实际。3、教学资源建设:包括基础建设和推进共享两个层次。基础建设是在各课程组、教研室、院系或学校范围内进行的,推进共享则突破学校范围,可为互联网提供信息资源并免费开放。4、教材建设:其中编写是前提,选择是关键,使用是目的。5、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6、体制机制建设。

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是体现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具有鲜明特色,并具有辐射作用的优秀课程。

本人所教课程属于公共外语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综合教程》,要想使这门课程成为精品课程,首先我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业务进修,做到思想进步、品德优良、心理健康、业务精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和职称层次,提高教学质量和开展科学研究。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及时引进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和他们的专业层次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例如我所教授的预备级和一级两个不同英语程度等级的班级就须注意详略有异、进度快慢的差别。

5. 如何认识和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答: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办学思想的永恒主题,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讨论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⑴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有对立的一面,由于二者任务不同,教师对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必然产生冲突,但两者又互相依存彼此促进,辩证的统一:①教学是高校科研的前提和基础条件。教学人员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决定了科研队伍的结构和水平。教学不仅为科研提出问题,也为解决问题提供思维方式和技术路线。②科研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可以改善办学条件,多渠道筹集教学经费;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③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的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已有的知识,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⑵ 教学与科研都是高校教师应有的任务,不可偏废。目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关于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误区有:误区一,认为高等教育中,教学是中心,科研与教学的结合更多的偏向研究生培养,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的主要精力是上好课,科研只是“游击战”,是“细枝末节”,可有可无。误区二,由于科研工作对教师个人利益和学校社会地位有着更明显和更直接的影响,部分教师不愿从事教学。误区三,简单的将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划等号。

⑶对于这种片面强调科研或教学的做法应提出批评,它已对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构成严重影响。在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方面,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教师自我的道德调节。高校教师应以正确的道德规范处理好教学和科研中的利益矛盾,正确看待现实中的利益关系,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实现教学、科研的协调平衡发展。②.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加强行政的综合调节作用。通过强有力的引导、规范、保障、激励、评价等措施使教学和科研结合的更紧密些,促进高校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真正持久的提高。

6. 结合高等教育学理论,谈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答:首先,我们要全面认识、理解高校教师应承担的任务和职责,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教书育人、开展科研和服务社会—的完成,主要通过教师的工作来实现。1,每个教师都要积极承担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高校教师必须把教学与探索新知识的科学研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研究也是高校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教育学生的业务基础;3,高校教师应根据自己专业特长积极服务社会,但必须以社会效益为主,不能以营利为唯一目标。

其次,我们要加强个人修养、素质的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2,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3,懂得教育科学,掌握教育规律;4,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我们还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吸收继承老一辈资深教师的宝贵经验,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善于捕捉提炼问题、分析探索问题、有效解决问题。

更多相关推荐: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等六科总结

教师职业道德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勇于探索教育科学规律,改同(法规规定了权利和义务;政策具有普遍约束力)教育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损害事实、侵权行道德内涵:1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2以善恶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精髓: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精髓: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意识,有目的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学习策略的本质就是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笔记

1.2.3.4.5.????6.???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原则。教…

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

笔试面试考什么?【笔试】幼儿园:《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2科;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科;初中、普通高中和中职文化课教师:《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科;中职专…

综合素质大纲考点重点归纳 20xx年最新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 绝对很全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0xx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2月18日至3月1日

【山东教师资格认定中心-山东教师资格考试】鲁教师字〔20xx〕1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xx年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各市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并且要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中文专业为二级甲等)以上,方可在毕…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说课稿:未选择的路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说课稿:未选择的路一、说教材《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

20xx郴州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四

20xx郴州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预测归纳四1、教师角色的形成一般经历以下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段。郴州教师资格考试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专家型教师。与专家…

20x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考点与要点归纳14

第十四章学测量与评价复习提要本章介绍了教学评价的概念和分类、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关系、非测验性评价技术的种类,重点对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的信度、效度等特点进行了说明。知识点梳理1.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教学评价…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的名人总结

教育心理学人名1.19xx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2.xx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

20x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方法导论考点指导

20x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方法导论考点指导1.教学方法的概念:无论怎样界定教学方法,首先都必须明确体现以下两方面的思想和内容;第一,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相联系,是实现教学目的不可或缺的工具;第二,教学方法始终应…

教师资格证考试(1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