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最新_辽宁教育学_知识点总结_背诵笔记

时间:2024.4.21

教育学定义: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与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四个阶段: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 孔子及其思想总结《论语》,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以致用

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主要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 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严格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启发式教学“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德倡导教育是国家的 独立形态阶段

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泛智教育;提出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捷性的原则。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卢梭的《爱弥儿》开创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康德第一位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著作康德论教育。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的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洛克的“白板说”及绅士教育;赫尔巴特18xx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说以及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传统三中心。首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强调教育学的两个基础:哲学的论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教育学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很多门类。斯宾塞的《教育论》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杜威19xx年《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做中学;提出儿童中心,经验基础和行动为中心的现代三中心说。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各学科相互渗透,逐渐深化,内容更加丰富。19xx年,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xx年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

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由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教育措施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教育手段是指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学校产生的条件?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出现了教师和学校教育,教育成为独立形态,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教育内容是六艺,有阶级性。封建社会教育特点:统治的工具培养官吏为目的,等级性,独尊儒术,预备教育。资本主义教育的特点:教育目的的双重性,内容上增加自然科学,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永恒性 历史性 阶段性 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起源包括: 神话起源 生物起源 心理起源 (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劳动起源(教育的社会起源论,认为教育最根本的起源首先是劳动;其次,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力,人身心发展,本国本民族文化历史特点,原有教育水平。我国学校教育体制发展概况29始于商周发展与秦汉完善于隋唐两宋。我国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始建于清朝末年。19xx年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19xx年的《决定》和19xx年的《纲要》的内容。3031当前我国学校的主要类型与系统:主要类型:幼儿 初等 中等 高等主要学校系统:普通教育 专门教育和成人教育。我国教育的基本制度:实行学前,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我国的学校教育基本制度。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学校类型: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主要得学校系统:普通教育的学校系统,专门教育,成人教育的。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和普遍性 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义务教育法;关于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三)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四)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在生产的重要途径(三)教育能够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二)政治制约着受教育权(三)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一)教育能够培养和早就政治人才(二)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三)教育可以形成积极的舆论力量,促进政治制度的发展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一)宏观上,文化通过为教育提供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发生影响(二)微观上,社会文化深入到学校内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构成。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一)教育能够保存和传递文化(二)教育能偶选择文化(三)教育能够整理文化(四)教育能够活化文化(五)教育能够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吸收和融合 (六)教育能够创造和更新文化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一)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结构(二)科学技术影响学生(三)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四)科学技术影响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手段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一)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数量足够、质量优秀、结构合理的后备力量(二)教育能够生产和再生产科学技术(三)教育能够加速科学与技术的转化(四)教育能够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教育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

用;一、人的发展的动力观67 内发论 (孟子) 外铄论(洛克)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一)遗传 提供物质前提 1、生理前提2、发展过程和成熟程度制约人发展的年龄特征 3、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其(巨大作用)(三)学校教育在 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四)个体主管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动力作用)

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统一性和相互联系性,顺序性,不平衡性(发展关键区),阶段性,互补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个别差异性。青年期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社会性。

教育目的概念95: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任务和受教育着的身心发展水平而制定的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教育目的的功能96:导向、调控、评价和激励功能 教育目的的类型98:1、国家教育目的2、 培养目标3、 课程目标 (在完成某一课程的教学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4、 教学目标(预期教学结束时所达到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及代表人物1、无目的论(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本身2、个人本位论(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罗齐):认为教育应丛人的本性本能出发3、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4、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

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10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它的基本思想是: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旧式的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基本观点:1、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2、人的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3、人的发展受社会分工的制约4、人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5、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6、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基础素质包括身体和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108

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第三让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的特征:教育对象的全体性;内容的基础性;空间的开放性;目标的全面性;价值的多元化。

教师(本章内容涉及案例分析中的基本理论素材:如教师职业素养;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等内容) 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是一种职业,教师是教育者,教师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教师职业角色115: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化:知识的传授者-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接受者-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实践者-课程的研究者;单一的管理者-全面的引导着。 教师劳动的特点118(一)教师劳动对象具有主动性(二)劳动手段具有主体性和示范性(三)劳动方式具有个体性和协作性(四)教师劳动的时空范围具有空间广延性和时间连续性(五)教师劳动过程及效果具有周期性和后延性。(六)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

教师的职业素养120:政治思想素养;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对待教育事业:忠于教育事业;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对待同事:团结协作;对待自己: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业务素养

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学习的主体;当代学生的时代特征:主体意识增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最高表现)信息获取方式多样,受多元文化冲击,受同辈影响较大。 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133:尊重与被尊重的人际关系;爱与被爱的朋友关系;服务与被服务的工作关系;指导与被指导的教育关系;

课程概念,作为学科,作为目标或计划,作为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课程最早出现在唐朝《五经正义》中。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条件(生产力和经济)学生身心发展条件(对课程设计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制制约)。

课程类型:课程的组织方式,代表性课程理论:1、学科课程(分科课程)2、经验课程(活动课程)儿童的兴趣动机经验3、综合课程(科际课程,多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主题课程)

当代学校的课程倾向于由各种课程类型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课程类型主要有:1.从课程类型固有的属性区分由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2、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3、从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区分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区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课程设计的概念:课程编制的结构。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 1、 课程设计以(课程计划-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纲领性)和(教材)的方式表现。 3、 课程计划的结构包括:规定教学科目;规定学科的设置顺序;规定各门学科的教学时数;规定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4、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的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来源。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改革的目标:形成积极地学习态度,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价值观。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均衡,选择性。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搜集信息的能力。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改进教学。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课程改革的理念157: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理念;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

教学的概念:教学是以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途径。教学是完成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中学教学的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3、培养学生具有科学世界观的基础和优良的道德品质。4、发展学生的体力和个性。

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169:最基本的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方面。 中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辨证统一规律(教师主导:由其职责决定;决定学生的学习质量;决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主体;教学中应防止两种倾向,正确处理二种关系)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辨证统一规律(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强调统一,但不排斥差异;掌握知识道发展智力的条件;防止两种倾向)

(三)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辨证统一(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知识与思想品德相互联系、辨证统一;教学中坚持教育性,防止两种倾向) (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辨证统一规律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引起学习动机——感知课程内容——理解课程内容——巩固知识和技能——应用知识和技能——对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情况的检查和评定 教学原则及运用1、 直观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2、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有关的事实、实物和形象,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概念、发展智力和思想品德等奠定基础;2、启发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掌握课程内容的本质,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积极主动的思考,学会独立的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指教师在教学中密切结合实际,讲清理论并引导学生把读书与实践、思想与行为统一起来,指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达到有知能用。4、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指教师以准确无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武装学生,同时保证所举实例、所用方法以及教学的组织的科学性,并结合课程内容的学习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5、巩固性原则:指教学中教师应使用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并在掌握技能、技巧方面达到熟练的程度,当需要时能很快再现出来,并能熟练的运用于问题解决。6、循序渐进原则:教师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步的、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发展。7、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特点,又要照顾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中学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坚守课程内容的方法。它是中小学各科教学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具体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谈话法: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交谈,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教师提出的议题,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弄清问题的一种方法。 读书指导法

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各种实物,教具,音像资料或作示范实验,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关于事物的感性认识,说明、印证和巩固可通所讲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

更多相关推荐: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2、规律的概念: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现代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0.1教育学学科形成标志,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论述教育目的以实践哲学为理论基础,论述教育途径方法途径以心理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课堂课本,杜威教育思想:生活活动学生三中心)…

大学 教育学 知识点总结

1.最早将“教育”一次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2.斯宾塞认为教育就是为美好生活作准备。3.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4.我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5.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动物的教育是自发行为…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1、谈谈你对教育概念的认识?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首先,这个定义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征”,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转]教育综合知识绝密口诀(20xx考教师的必备)《教育心理学》开头来一段:巴甫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斯金那的老鼠,班杜拉的宝宝。苛勒的猩猩抓香蕉,托尔曼的白鼠走迷宫。布鲁那:“我发现!”奥苏泊尔:“我接受!”…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公共课教育学知识点总结--20xx年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顾明远先生----教育大辞典-----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要求…

现代教育学知识点总结(靳玉乐主编)

0.1教育学学科形成标志,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论述教育目的以实践哲学为理论基础,论述教育途径方法途径以心理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课堂课本,杜威教育思想:生活活动学生三中心)…

20xx年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概述第1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由目的,有计划…

20x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教育学定义: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独立性态阶段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1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标志着科学教育的产生杜威...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一教育学及其发展1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2教育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教育学的创立教育学的发展3教育学发展中的教育专著1中国先秦时的学记是...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教育的认识教育概念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对教育定义的理解首先描述了教育的实践特性即教育这个概念首先指称的是某一类型的实践活动而不是纯粹的理念或在某种理念支配...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