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素养评语

时间:2024.4.20

 

 

第二篇:小学数学学科素养


小学数学专业技能考核内容:

小学数学学科素养

学科专业知识考核内容:

专业理论知识:《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4月(请到教师进修学校研修网小学数学协作组中,研修公告或日常教研栏目中查寻)

专业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所有知识内容。

小学数学学科素养

学科专业知识考核内容:

专业理论知识:《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4月(请到教师进修学校研修网小学数学协作组中,研修公告或日常教研栏目中查寻)

专业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的所有知识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试题及参考答案 孙铁、王志 一、填空题:

1、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

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

一个系统过程。

2、教学设计的特写方法有:(特写型)、(活页型)、(多笔型)。

3、课型按上课的形式来划分可分为:(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 )、(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

4、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5、教学设计的研究方向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自动化)教学

设计。

二、判断。

1、这种“设计——实施——反思——调整——再设计——再实施”的过程,才是新课程教学设计的新走

向。 ( √ )

2、《标准》把数学课程目标分为四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

面的目标是彼此独立的。 (× )

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他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

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

的实现为前提。

3、一位优秀的从教人员在从事数学教学设计之初,应首先关注的是“学生要学什么数学”,这就是教学目

标。 (× )

一位优秀的从教人员在“从事数学教学设计之初,应先关注的不是‘学生要学什么数学',而是‘学生学

完这些数学能够做什么',这就是教学目标”。

4、分析教材首先要研究课标,对全套教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分析某一课时教材时,要对这一课时教材作

全面分析。如本课时在本单元的地位,是新授课还是巩固拓展课、是综合课还是复习课、是以探究为主的

课还是以传授为主的课、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教学内容等等。 (√ )

5、、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彼此独立的。 (× )

教学重点和难点常常呈交叉关系,有些是重点而不是难点,有些是难点不是重点,有些则是重点又是难点。

6、课型以教学任务的特征来划分有:讲授课、自学辅导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实验课等。 (× )

这是以上课的形式分的,教学任务的特征来划分有: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课、讲评课、实验课

等。

7、在数学教学中,每一堂课上不一定都有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但是必然有非预设性的情感与态度目标。因为每一堂课上都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师生之间的每次互动,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态度教育的时机。(√ )

8、“数学课程生活化”是数学教学要时时联系生活,处处联系生活。 (× )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又运用与生活。

9、、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 )

10、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 )

三、简答题:

1、教学设计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2)、民主性原则(3)、规律性原则

(4)、适应性原则(5)、反馈性原则(6)、整体性原则、

2、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教学对象(2)、教材内容(3)、教学目标(4)、教学评价

3、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一是课前自问自答;二是课前了解;三是导入环节直接了解;

4、编制课时目标时一般要做到哪几点?

(1)内容全面;(2)层次分明;(3)要求适度;(4)具体可测;(5)因材而设。

5、分析教学对象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学生的年龄、学段情况;二是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

三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情况。

6、教学设计的“十化”标准是什么?

(1)、教学思想设计《标准》化(2)、教学目标设计“三维”化(3)、教学媒体设计“实效”化(4)、教学设计“情境”化(5)、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化(6)、教学形式设计“趣味”化(7)、教学主线设计“问题”化(8)、教学中心设计“活动”化

(9)、教学过程设计“互动”化(10)、教学评价设计“激励”化

7、简述练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 ① 基本训练 。以训练学生的口算技能、公式记忆、数量关系的理解等为主

②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明确地宣布本课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③ 检查复习新授课的知识。 一般采用板演练习,能及时发现问题,信息得到反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调控。

④课堂练习。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一般设计专项练习、针对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几个层次的练习。⑤ 作业评价。 包括练习评价,贯穿在每个层次的练习中。

8、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

(2)还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

(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

(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

(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修改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

所谓“更换”,就是把不适合学生与教师自身特点的素材更换为适合的素材。

所谓“增删”,就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适当增加延伸一些内容,或删除机械重复太多的、难度过大的又不会影响课程标准落实的一些素材

所谓“归并” ,归并学习内容。

所谓“修改”,把教材中欠合理之处加以修改 。

(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9、编写教学设计要体现哪些特性?

(1)科学性;(2)针对性;(3)实用性;(4)主体性;(5)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10、备课时你常运用的特写方法有哪些?

备课时常运用的特写方法有:①脱离上下文,独立成行;②放大字形,变换字体;③用符号作标记;④在内容下面画点、圈等;⑤用彩色笔作标记、旁批。

四、论述题

1、教师应如何看待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样板,教师应把数学思想作为主线,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中选取内容重组教材,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经验重组教材.

2、案例描述:

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白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10千克,还有的猜测20千克,有个别学生看到了课后的内容说出来是12千克。教师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4380千

克,闰年是4392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思考题:原题与改动后的题目比较有什么异同(包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目标的维度、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练习,但是它同样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应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学习体验,并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算理。

从上面的两个情景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情景,由于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缺少吸引学生的素材,学生很难对这教材产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可能很好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了。

不少专家指出,“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处理教材,甚至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时教师的业务权利”。因此,在第二个教学情景中,老师进行了大胆的替换改造,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在上面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周围世界,并且在这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答:一、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1)要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民主学习空间。(2)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3)要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或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促使学生产生问题提出问题。(4)要营造一种对话、交流、质疑的课堂交流环境。

二、向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1)关注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2)只要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都应当给予肯定(3)每一个问题都落实到教学中去(2)倡导学生之间互评提出的问题。

3、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1)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第一,要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民主学习空间。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空间中,学生的心态才能得以放松,思维才能得以自由的施展,个性化的观点才有了生长的基础,问题的产生才有可能。第二,要致力于挑战性、竞争性学习环境的营造,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第三,要设置一定思维障碍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促使学生产生问题和提出问题。第四,要营造一种对话、交流、质疑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的对话、研讨成为可能。第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提问技巧的培养。

(2)向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横向比较中的确有好坏优劣之分,然而对于学生自身来说,每一个问题都不得是其思考的结果,都不得是他对自身的一种超越。学生

的问题要么是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要么是他们孜孜以求后的收获,要么是他们灵光闪现的惊喜发现。教师必须能够透视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发现学生提出这些问题的过程,才能理解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善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正确分析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4、举例说明“尝试教学法”的步骤。

第一步:出示尝试题,进一步是提出问题。出示的尝试题一般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例如,课本例题:一个商店运进 4 箱热水瓶,每箱是 12 个。每个热水器 6 元,一共可以卖给多少元? 尝试题:文具店有 20 盒乒乓球,每盒 6 个。每个乒乓球卖 2 角,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新课伊始,教师宣布课题时,一定要明确指出:这堂课学什么内容,要求是什么,然后再出示尝试题。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提出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老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大部分学生摇头时,转入第二步。

第二步:自学课本。阅读课本前,教师可提一些引导性的思考题。

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提: ① 分母不同怎么办? ② 为什么要通分?

当大部分学生自学了课本找到了解决尝试题的办法时,转入第三步。

第三步:尝试练习。

第四步:学生讨论。即讨论解题策略。

第五步:教师讲解归纳 。

5、设计一个你认为较理想的问题情境,并加以分析。

略(只要是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而又紧密联系课堂学习目标设计的教学情境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问题情境)

6、案例描述

师:今天,在 学习小数的加减法之前,请你们独立解决一个问题:笑笑在书店买一套《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花了148元,还剩下53元,笑笑带了多少钱?

师:淘气跟笑笑一起到书店买书,也有一个问题,看谁有办法帮他解决?

淘气在书店买一本《童话故事》,花了3. 2元,他又买了一本数学世界,花了11. 5元。淘气一共花了多少元?(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再到黑板前列出算式:3.2+11.5=?) 师:(指着算式)这是我看到的一些同学所列的算式,有没有列式和这个不同的?(学生还可能列出11.5+3.2=?教师也把它写到黑板上,给予肯定)

师:为了帮淘气解决付钱的问题,大家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可我们都没有尝试过两个小数怎么相加。现在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看一看教材中三位小朋友是怎么计算的。其中哪种算法和你的一样,哪种你没想到?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小组讨论:教材中的三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和相同之处?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5)全班围绕“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晰小数加法的算理。

师:多位数相加时,个位数字一定要对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相同数位(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个位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小数相加时,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是这个道理。只要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教材中前两种算法的共同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但“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没有变。所以,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小数加法的计算与多位数加法的计算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问题讨论

(1) “小数加法”这一课,教材是让学生直接进行尝试的,本案例中教师引入时先安排了整数加法的内容,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直接安排学生尝试,对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是否有帮助?

(2)教师在学生讨论完之后,安排了看书的环节,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3)书中三种算法的共性是什么?为什么要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

(围绕上述问题分析)

(根据以上问题来回答)

7、请你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学生实际设计一篇教学设计。

(略)

1、什么是数学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是指课程目标,具体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简单概括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在数学课程中指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三维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的必然要求。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为执教者选择教材内容、手段方法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提供相关依据,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因此,它的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

3、什么是三维目标的结果性陈述方式?

三维目标的结果性陈述方式,明确表达学生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要求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强调的是结果,这种方式多适用于可以具体化的课程目标,主要运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

4、三维目标在表述过程中要注意哪几点?

⑴. 分清两类陈述的方式,既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和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

⑵. 明确目标行为的主体。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能是以教师为目标的行为主体。

⑶.把握四个基本的要素。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本身、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⑷. 选好刻画行为的动词。⑸.说明结果产生的情形。

5、传统的教学目标陈述有哪些弊端?

⑴. 目标主体的偏离。⑵. 目标分类和水平层次混乱。⑶. 目标表述含糊不具体。 ⑷. 目标空乏无指向。⑸. 目标流于形式。⑹. 目标模式化。

6、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以确保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⑴.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探究。

⑵. 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到实处。

⑶.注重数学意识的培养,发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独特作用。

⑷. 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五、论述题

1、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⑴. 三维目标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一切目标的载体。任何目标的实现都是在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掌握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一目标的达成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学习的情感与态度,以及学生在过程与方法中的表现状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掌握相应知识与技能的途径性及措施性目标。它对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我们把它比喻为一切目标的中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实现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形成策略性过程和科学性方法的动力型目标。我们把它比喻为一切目标的动力。

⑵三维目标是交融互进的。

相对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任一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服务,缺失任一维度都无法筑成完整的教学金字塔。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之中。

⑶三维目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结构整体。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对学科思想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更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与培养。

2、谈一谈,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是如何落实的?

(1)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数学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了分解和重组,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教师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就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眼,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2)、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①.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过程与方法”引领学生探究。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 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 教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未来发展服务,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数学意识,学生将终身受用。 ②.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到实处。

一方面,知识技能目标是实现发展性目标的基础和依托,因为任何过程性目标的实现,都要通过对一定的具体教学内容的学习为载体来进行, 另一方面,过程性目标是实现知识技能目标的中介,因为任何知识和技能总是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形式和学习过程来获得。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固然不可取,只重过程而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课堂教学,也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

③. 注重数学意识的培养,发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独特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身就是数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是附属的,不仅具有自身的独立意义,而且与其他数学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主要起着激发学生亲近数学、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思维等作

用。

④.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促进“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

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文化;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文化的同时培养了数学素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的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3、根据三维目标的内涵,设计出《认识三角形》(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 一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测量、对比、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认识三角形,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经历用三条小木棒摆三角形的实践活动,能解释、说明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并发展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4.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一、 单项选择题

1、过程与方法在数学课程中指的是数学思考和( B )。

A、数学思想 B、解决问题 C、数学能力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 A )

A、三个维度 B、三种方法 C、三种类型

3、三维目标都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要以人的发展为( C )。

A、出发点 B、归宿 C、出发点和归宿

4、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设计(B )

A、教学思路 B、教学过程 C、教学手段

5、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看来,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者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发展( A )的过程。

A、健全人格 B、数学能力 C、情感与态度

6、小学数学课程把有关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 A )、熟练三个层次。

A、比较熟练 B、理解 C、掌握

7、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是我国课程改革历史变化的结果,是社会发展对( C )的必然要求。

A、人类学习 B、人类活动 C、人的发展

二、填空题

1、过程与方法强调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揭示知识( 形成过程 ),暴露知识的( 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

2、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 学会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立足于让学生( 会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 乐学 )。

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有关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 知道 )、( 理解 )、( 掌握 )、( 应用 )四个层次。

4、三维目标根据陈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结果性目标 )和( 体验性目标 )。

5、有效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促进(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 )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发展。

6、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 教学内容 ),选用( 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过程 )。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充分挖掘数学学科内在所特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因素,同时要注重自身的( 示范作用 )。

三、判断题

1、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重在给予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重视学生的内部感受性和自主性。主要运用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领域。 ( × )

2、行为主体即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 )

3、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人为本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其实质就是关注人。( √ )

4、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一切目标的载体,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一切目标的动力。 ( × )

5、在陈述教学目标时最常用的句式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使学生掌握??( × )

6、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简单并列关系。 ( × )

7、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 )

一、 填空。

1. 自主学习的几个基本特点是:能动性、(独立性 )、( 异步性 )、发展性和创新性。

2.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 )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 )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 自我 )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

3. 学生对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兴趣有两种:一种是由直观形象引起的 (感性认知 )兴趣;另一种是由事务之间的联系而引起的(理性认知 )兴趣,即由疑问引起的探求事物内在规律的兴趣。

4.在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评价时,可采取如下方法:

个性分析法、契约评价法、(自我评价法 )、档案袋评价法、(同伴互评法 )、家校互评法、成果展览法、考试法。

5.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其核心任务之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

6.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有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 )、开放型。

7. 探索研究问题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自主探究 )、(合作探究 )。

8.合作学习是一种指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9.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和(评价)观。

10.合作学习的模式有:(“互助型”)合作学习、“协作型”合作学习、(“探究型”)合作学习 和“研究型”合作学习。

二、单项选择

1. 指导学生自我拓展的基本原则有:相关性原则、 多维性原则、 自愿性原则、( B )。

A 主体性原则 B 多维原则 C 转变原则

2. 段力佩的八字教学法是 :阅读、议议、练练、( A )。

A 自测 B 讲讲 C日结

3.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评价时要引导学生多维度评价自己,关注自己在认知、情感、( B )等方面的提高。

A 知识和技能 B 态度和价值观 C 过程和方法

4. 数学知识创生和( A )的过程可以成为学生探索可能结论的过程。

A 发展 B 猜想 C 类比

5. 探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有没有( C )及过程的真实性,往往比结果更重要。

A 类比 B 猜想 C研究过程

6.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把学生引入“( A )——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激发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A不协调 B 创设情景 C提出问题

7. ( B )是合作学习教学原则的首要原则。

A体验性原则 B问题中心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 模糊性原则 E开放性原则

8.小组合作学习是由问题引发的,教师重视( D )问题的设计。

A矛盾型问题 B假设型问题 C发散型问题

D矛盾型、假设型问题和发散型问题

三、判断题

1.个人操作、探索无法完成时或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可以开展合作学习。( √ )

2.合作学习的内容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体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 ( √ )

3.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观 。 ( × )

4.数与代数部分的交流沟通的主要是操作式。 (× )

5.教学媒体设计只要美观就可以,可以不注重实效。 ( × )

四、简答

1.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般策略是什么 ?

(1)创设情境 (2)设计问题 (3)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 (4)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 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描述式。对于涉及“数与代数”部分的内容,交流沟通可采用描述的方法,即让学生将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等内容的规律性认识用自己的话语呈现于老师和学生面前,静听评判。

操作式。对于涉及“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交流沟通可采用实际操作的方式。

图表式。对于涉及“统计与概率”部分的内容,交流沟通可采用图表的方式。

列举式。对于涉及“实践与综合运用”部分的内容,交流沟通可采用列举的方式。特别在解答应用题时,学生在探究中列举出各种不同的解法。

3.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学生必须积极主动、自始至终地参与认识的全过程,而学生的认识活动(包括感知的、操作的、思维的等活动)应当是一种探索性的、具有发现或发明性质的活动,这种认识活动,就探究的结果和过程而言,它更注重的是过程。

4.合作学习教学原则有那些?

⑴ 问题中心原则。⑵开放性原则。⑶ 实践性原则。⑷ 模糊性原则。⑸ 体验性原则。

5.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不良现象有那些?

现象一:合作时机不够恰当,次数过于频繁。

现象二:合作时间把握不准, 内容安排不妥。

现象三:合作学习留于形式,分工不够明确。

现象四:合作学习习惯不佳,缺乏合作指导。

现象五:合作评价过于简单,重结果轻过程。

五、论述

1.试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探索研究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探索研究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问题情境确定后,学习过程即进入探究阶段。探究是一种有目的的探索,有没有研究过程及过程的真实性,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水平和数学素质的提高与形成,就是在对相关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处理的过程中发展生成的。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充实的情感体验、健全的人格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熏陶、感染,历炼而成的。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宽裕的学习空间和主动权,让他们充分的理解、讨论、感悟,高效率的达到目标,获得丰富的体验和最大限度的发展。探索研究问题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

(1)自主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探求新知。

(2)合作探究。“探究性学习”极力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合作、群体参与。

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小学阶段,为什么要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1)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自主探究,可以对课题的学习达到更自觉、更深刻、更持续的掌握,可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自主学习能让学生潜在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

(3)自主学习能激活、诱导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心态的形成影响学生学习积极的根源在于学生的内部动机。

3.试述合作学习教学的具体策略。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2)目标依赖,利益—致(3)责任明确,义务感强

(4)参与度大,沟通面广(5)集体奖励,共享成功(6)公平竞争,合理比较

(7)角色轮换,分享领导 (8)过程评议,注重实效(9)学生自主,教师促进

1.答卷前,务必在试卷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

2.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3.用蓝、黑色的钢笔或0.5毫米签字笔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技术。数学的内容、语言、思想和方法也是人类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了解、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使用了经历、_______________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3.教材是学生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_,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要充分提供学生感兴趣的、与儿童的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能激发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调动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4.编写小学数学教材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5.小学生数学认知的基本方式是同化与_______________。

6.估计一个算式的得数叫做_________________,估计一个量的大小叫做_________________,这两者都需要观察和分析思考,并且运用直觉思维,利用已经积累的经验和表象。

7.小学阶段的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统计活动初步、_________________、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和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

8.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师素质和________________。

9.《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试、学生评价、教学研究、实践活动等八个方面对教学提出了65条具体的规范要求,从20xx年9月1日起执行。

10.创造力的两个重要特征是新颖性和价值性,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32分)

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

A.主要方式但不是重要方式 B.重要方式但不是主要方式

C.既是主要方式又是重要方式 D.既不是主要方式又不是重要方式

2.关于计算教学,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B.应重视笔算,加强计算的技能性训练

C.应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D.应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分裂开来

3.对于四则混合运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这里的“简单”具体指( )。

A.以两步为主,一般不超过三步 B.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C.以三步为主,一般不超过四步 D.以三步为主,不超过四步

4.现行教材中小数与分数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一般是( )。

A.小数初步认识—分数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

B.分数初步认识—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分数的意义

C.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D.分数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

5.在教学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概念时,渗透的是( )。

A.交集思想 B.并集思想 C.差集思想 D.补集思想

6.就课标要求而言,小学阶段解方程的主要依据是( )。

A.移项法则 B.四则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C.方程同解定理 D.等式性质

7.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 )。

A.弄清题意 B.设所求的数为X C.找出等量关系 D.列方程、解方程

8.关于比和比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只有两个同类量才能相比

B.“按比例分配”是“平均分”的发展

C.“比例”概念的教学通常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引入

D.两个变量间的比例关系是最简单的两种函数关系

9.下列各项,( )最适合作为“小组讨论”或“探究发现”的内容。

A.给数学概念命名

B.认识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C.为表示某个图形或数量选用一个字母符号

D.研究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的变化规律

10.在小学一年级学生中开展注意力集中的教学研究,宜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A.个案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其他方法

11.在采用问卷调查时,良好问卷的标准是( )。

A.注意问卷中问题的量要适宜

B.问卷中问题的难度要适中

C.问题的提出要注意广度和技巧

D.问卷中问题应符合研究目的和受测者实际情况

12.按评价作用的不同,期末测试相当于(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标准化评价

13.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

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得出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实际改造的研究属于( )。

A.行动研究 B.质的研究 C.量的研究 D.校本研究

14.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是( )。

A.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特点

B.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

C.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

D.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

15.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B.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C.知识与品德之间的矛盾

D.知识与能力之间的矛盾

16.在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上,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人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他掌握知识、技能的水平

B.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

C.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结果

D.可以根据掌握知识、技能的多少判断一个人能力的大小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因为0比1小,所以0的认识一般放在1的认识之前进行教学。 ??????? ( )

2.在数的认识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几个或第几个,但不宜介绍“基数”与“序数”等数学名词。 ???????????????????????????????? ( )

3.在分数乘法中,乘法意义的扩展是教学的重点。 ??????????????( )

4.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以便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 ( )

5.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竖式演算法则也基本相同。 ???? ( )

6.掌握十进制计数法是认识万以上数的一项教学要求。 ????????????( )

7.教学生写数时,不仅要求会写手写体,而且要会写印刷体。 ??????????( )

8.每个命题都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 ( )

9.南北朝时期的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取得与圆周率有关的两项成果,其一,他算圆周率介于3.1415926与

3.1415927之间。其二,他用两个分数 与 近似表示圆周率。 ?? ( )

10.课程标准对“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的速度要求是每分钟6—8题。 ??????

??????????????????????????????????? ( )

四、解答题(请选用恰当的策略进行解答,要有主要演算过程,每题4分,共48分)

1.一百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人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个?

——摘自《算法统宗》

这道题的意思是:一百个和尚共吃一百个馒头,大和尚每人吃三个,小和尚每三人吃一个,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

2.今有女子善织,日自倍,五日五尺。问日织几何? ——摘自《九章算术》

这道题的意思是:有一位善于织布的妇女,每天织的布都是头一天的2倍。她5天织了5尺布。问在这5天里,她每天各织布多少尺?(尺为已经废止使用的市制长度单位)

3.远望巍巍塔七层,红灯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问问塔尖几盏灯?

——摘自《九章算法比类大会》

这道题的意思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宝塔,共有七层,每层都挂着红灯。每一层灯的盏数都是上一层的2倍,灯的总数是381盏。这个宝塔的顶层有几盏灯?

4.钱二十贯,买四百六十尺,绫每尺四十三,罗每尺四十四。问绫、罗几何?

——摘自《永乐大典》

这道题的意思是:用20贯钱买了460尺绫和罗,绫的价格是每一尺43文,罗的价格是每一尺44文。买

了绫、罗各多少尺?(贯和文皆为古代货币单位,1贯=1000文;尺为已经废止使用的市制长度单位)

5.有一座寺院,共有99位僧侣。其中有80人种地,同时有73人做寺院杂活,还有9人既不种地也不做

杂活儿,是诵读经文的长老。既种地又做杂活儿的僧侣有多少人?

——选自我国敦煌石窟残存的算经

6.设有马四匹,牛六头,共价四十八两;马三匹,牛五头,共价三十八两。问牛、马价格各几何? ——摘自《御制数理精蕴》

这道题的意思是:假如有马4匹、牛6头,总的价格是48两银子;假如有3匹马、5头牛,总的价格是

38两银子。问1匹马和1头牛的价格各是多少?

7.有席二领,长阔相同。先以一领作囤较之,盛米二石五斗;若以二领作囤,盛米几何?

——摘自《翠薇山房算学丛书》

这道题的意思是:有同样的正方形草席2领,以其中1领席子围起来作一个粮囤,可以盛米2石5斗;如

果用2领草席合起来围作一个粮囤,使盛的米尽可能多,这个粮囤可以盛米多少?(不考虑草席搭口的长

度,石、斗是已经废止使用的粮食计量单位,一石=10斗)

8.今有一人一日为牧瓦三十八枚,一人一日为牝瓦七十六枚。今令一人一日作瓦,特、牝相半,问成瓦

几何? ——摘自《九章算术》

这道题的意思是:一个制瓦工人每天可制牡瓦38片,或者可制牝瓦76片。现在要求他在同一天做这两种

瓦,并且两种瓦的数量相等,以便于配套。他一天可以做两种瓦各多少片?

9.今有甲、乙、丙三人共同分钱七十一贯九百文,只云乙如甲的五分之三,却多如丙钱一贯八百文。问

各得几何? ——摘自《算学启蒙》

这道题的意思是:有甲、乙、丙三个人,共同分七十一贯九百文钱。已知乙分得的钱是甲分得钱的五分之

三,但比丙多分一贯八百文。甲、乙、丙三人各分得多少钱?(贯、文为古代货币单位,1贯=1000文)

10.只闻隔壁客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四两一分多四两,半斤一分少半斤。试问各位能算者,多少客人

多少银?

这是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道题,意思是:隔壁有若干个人在分若干两银子。如果每人分4两银子,就多4

两;如果每人分8两银子,就少8两。有多少人在分多少两银子?(斤和两都是已经废止使用的重量单位,1斤=16两)

3人在分16两银子

11.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 ——摘自《九章算术》

这道题的意思是:现在有个人带着米要过3个关口,根据规定,出内关时,每7斗米要纳税1斗米;出中

关时,每5斗米要纳税1斗米;出外关时,每3斗米要纳税1斗米。这个人走出三个关卡后,还剩下5斗

米。这个人原来带多少米?(斗是已经废止使用的粮食计量单位,1斗=10升)

.大约109升

12.驴和骡驮着货物并排走在路上,驴子不停地埋怨驮的货物太重,压得受不了,骡子对它说:“你发什

么牢骚啊!我驮的比你驮的更重,倘若你的货给我一口袋,我驮的货比你驮的货重1倍;而我若给你一口袋,咱俩才刚好一样多。”驴和骡各驮了几口袋货物?

——摘自《希腊文选》

驴5口袋,骡7口袋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12分)

1.就知识技能的目标而言,“了解”和“理解”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1)了解是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

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2)理解是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的要求比了解的要求要高。了解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了解的升华。

2.《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第二学段的教学提出了哪些建议?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4)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对个人备课提出了哪些要求?1)确定教学目标 (2)分析把握学情 (3)整合教学内容 (4)优化教法学法

(5)选用教学媒体 (6)设计教学过程 (7)预设检测练习 (8)合理设计板书

(9)认真撰写教案

六、辨析题(共8分)

有人说:接受学习一定是没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一定是有意义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

2.所谓的接受学习是借助语言获得知识的方式,指人类个体经验的获得,来源于学习活动中,主体对他人经验的接受,把别人发现的经验经过其掌握、占有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经验。发现学习是借助提供结构化材料说,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方式。指学习内容不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求学生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组织与转换。

3.发现学习强调一个积极的学习过程,强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接受学习区别于发现学习之处,在于这种学习中,主体所得的经验是来自经验传递系统中,他人对此经验的传授,并非来自他自己的发现与创造。因此,不能简单认为接受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发现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七、案例分析题(共10分)

材料1:某教师讲授一个新的单元,按以下几步走:(1)先给基础有缺漏的同学补一些没有学好的知识,填平知识缺陷,使他们达到班内的平均水平,以利于接受新的知识。(2)课内讲授新知识时,照顾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水平。(3)在教了一段时期之后,同学中出现的新的差距。就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教材内容,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复式教学。对理解力好的同学只要提一提、点一点,由他们自己看书,做题目;而理解力差的同学则加强辅导,领着他们一起做题目,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走路。(4)在进行复式教学之后,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跟不上,就给他们进行课外辅导。(5)单元测验后,如还有个别学生跟不上,就把他们请到办公室来一个一个地进行具体辅导。最后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合格水平了。

材料2:教学过程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体现教的过程,更要体现学的过程。要摒弃满堂灌的陋习和过于重视结论教学的倾向,加强过程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实际和个体差异,选用恰当的教法,因材施教;要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摘自《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第22条

请就这位老师“分层补缺,逐批过关”的做法,结合《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进行分析和评价。

1.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

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好的效果。个体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了环境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序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主选择的方向的影响,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班级教学时,教师要同时面对四五十名学生上课,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年龄相近,但他们个别差异是明显存在的,教师传授的教材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技术,只有兼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这位老师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分组教学,其目的在于克服班级授课条件下难以做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等缺陷。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因缺乏操作手段和技术,“因材施教”只是作为一条教学原则高悬着。我们用差异教学理论去分析上述案例,可以看到两种有效的操作方式: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这位老师较好地落实了市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中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选用恰当教法,因材施教”的要求。

3.案例展示的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老师的辅导下愉快的学习,同时也激励学习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数量关系、文化 2.掌握、灵活运用,体验(体会) 3.基本线索、学习兴趣 4.《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5.顺应 6.估算,估量 7.不确定现象、可能性 8.教学目标、教学效果9.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 10.创造思维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1.B 2.B 3.B 4.B 5.A 6.D 7.C 8.A 9.D 10.C 11.D

12.C 13.D 14.A 15.A 16.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 √ √ × √ √ × √ √ ×

四、解答题(无主要演算过程,只写正确答案的得1分,每题4分,共48分)

1.大和尚25人,小和尚75人

2.第一天 尺,第二天 尺,第三天 尺,第四天1 尺,第五天2 尺

3.3盏 4.绫240尺,罗220尺 5.63人 6.1头牛4两,1匹马6两

7.10石 8.两种瓦各大约25片 9.甲分得33500文,乙分得20100文,丙分得18300文

10. 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12分)

1.(1)了解是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

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2)理解是能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的要求比了解的要求要高。了解是理解的基础,理解是了解的升华。

六、辨析题(共8分)

更多相关推荐:
数学教师评语集锦

数学教师评语集锦赞赏与激励1祝贺你2你真的有了很大进步3太优秀啦再努力吧4你的作业越来越漂亮啦5有进步再努力6今天的作业很漂亮7祝贺你的进步8近阶段你真的有了很大进步继续努力吧9你的做法很不错10你的做法很有创...

小学数学学科素养评语

优等生你是一个很机灵的孩子。对学习数学较有兴趣,计算能力、应用能力较强,作业能独立完成,课堂上不够仔细,如果能改变这一毛病,相信会很棒!刘老师你很聪明,头脑灵活、思维敏捷,对问题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计算能力、应…

小学数学评语

小学数学评语,内容附图。

数学评语

数学作业可以这样写评语一直以来评语在教师学生及家长的眼里似乎是班主任老师的专利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往往只给学生打或等明显的能让学生感觉出对错的符号就行了但我在近几年教学工作中体会到数学老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如果在...

数学教师评语集锦

数学评语集锦赞赏与激励1祝贺你2你真的有了很大进步3太优秀啦再努力吧4你的作业越来越漂亮啦5有进步再努力6今天的作业很漂亮7祝贺你的进步8近阶段你真的有了很大进步继续努力吧9你的做法很不错10你的做法很有创意1...

数学课听课评语

数学课听课评语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更是一门实事求是的学科所以准确的数学语言和缜密的思维逻辑才是一个数学老师最起码的教学底线课改改了这么多年构建开放的课堂运用情景模式来教学等一系列理念被提的是沸沸扬扬于是好多老师...

数学作业评语

低年级数学你的作业真整齐继续保持辛春美你的字写的真漂亮计算也很准确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好学生而高兴王娟你的书写是咱们班最棒的老师相信只要你努力你的成绩也一定是最棒的老师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宗国美你真棒不愧是我们班的小...

(数学科)在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的点滴体会(英德市东华镇鱼湾小学黄佰品)

在数学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的点滴体会东华镇鱼湾小学黄佰品学生做作业是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学生做出的作业不仅反映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出学生学习态度和学风老师单纯地用枯燥...

三、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班学员评语doc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班学员评语教师方早萍1汪晨聪你想学习时能主动积极发言你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较好如果你学习目的明确态度认真些是学习数学的好料2方嘉敏你的成绩进步不大原因很多对数学这门学科不感兴趣是主要原...

数学学科指导意见(20xx)

必修模块数学1必修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在教学时要把握好难度不要求补充集合运算的性质及证明12函数及其表示函数教学应基于具体的函数有关抽象函数的内容不宜涉及函数值域的教学应控制难度变量代换不宜太难13函数...

数学作业评语集锦

数学作业评语集锦能干的你会把字写得工工整整你很聪明如果字写得再好一点那就更好了教师欣慰有你这样的好学生你的作业令老师赏心悦目批改你的作业老师感到很幸福快乐批改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你的点滴进步老师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数学评语的有效型

如何有效使用数学评语泾源三小殷玉萍每一个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好评与鼓励每一个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精彩的批语作业本发下以后他们首先关注的是老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并相互交流有时写完作业他们还会写上对老师评语的理解自己的愿望...

数学学科评语(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