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数学教育与常规数学教育的对比

时间:2024.5.13

蒙台梭利学前数学教育法的特点及其启示

郭玉凤

摘要:玛丽亚·蒙台梭利是饮誉全球的教育家,她所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教育

方法在全世界倍受瞩目并得以广泛传播。近年来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我国迅速传播

开来,给我们现有的幼儿教育模式带来了冲击,也引起我们的诸多反思。尤其是

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方法,向我们清楚地展现出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趣味的

教育魅力。

关键词:蒙台梭利; 数学教育; 比较研究

一、蒙台梭利学前数学教育法的特点

(一)数和图形呈现方式的整体性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重视数的“整体集合”的概念。在向幼儿介绍新的教育内

容时,一般是以一组或以10为单位直接介绍给幼儿。在认识大小、长短、粗细、

排序时也多是把一组(10个)的材料整体交给幼儿,让幼儿在操作中认识、区

分。这种学习使幼儿能更为清楚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了解序列间的规律,并

将学到的方法迁移到对其它数概念的学习,能有效提高幼儿的概括能力。

除了在数的教学中重视整体呈现式,蒙台梭利数学教育在认识几何图形时也

是如此,使幼儿在对比中了解各个形体的名称、相同点、不同点,及应用的方法。

这种做法符合幼儿认知规律,在关系和比较中学会区分,强化了认知的精确性。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看似违背了由易到难、由个别到整体的教学原则,但这种

做法更为符合数学的本质属性,即数学是对事物间关系的描述形式,只有在关系

的背景中数学才有意义。因而数学也应在对事物的操作、对比和对事物间相互关

系的体验过程中学习。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也发现,按照由整体到个别的方法,

幼儿对数概念掌握得更牢固。如在学习数的加减时,避免了一次次的重复讲解(但

是这必须在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无形中就为幼儿提供了更

多操作和练习的机会。

(二)数学学具的系统性和通用性

蒙台梭利教具具有系统性、通用性的特点,每种操作材料都是精心设计的,

一种材料有多种用途,多种教学内容都可以在改变操作方法后继续使用。如红蓝相间的数棒是学习数与计数的一种教具。它既可以学习自然数1——10的顺序,也可以给予儿童一个清晰的数概念,当儿童拿10给我们时,他手上所拿的棒子就本身而言,是一个整体之物,然而却包含了10个可以计数的等量单位,它可以代表整体与个别及可计数的单位。另外,数棒是有1——10cm的10根木制角棒组成,每隔10cm分别涂上红、蓝两色,红色部分表示奇数,蓝色部分代表偶数,最短的代表“1”的量,最长的则代表“10”的数量。两个相邻棒之间相差“1”。再如“金色串珠”,蒙台梭利将10个十位串珠串联为“百位正方形”,再用10个百位正方形合并为一个千位的正方体,如此幼儿可以清楚地看到10个10是100,10个100是1000,了解10、100、1000三者的相互关系,使抽象的数学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把抽象变为具体形象、幼儿可以直接感知的东西,为幼儿理解数量关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为幼儿的计数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卡西尔(E.Cassirer)所言,“数学是一种普遍的符号语言——它与对事物的描述无关而只涉及对关系的一般表达”①。无论是数、量还是形,涉及的都是事物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或位置关系等),而不是事物本身。因而,数学知识作为一种抽象的逻辑关系的反映,需要以一种去除事物具体属性的形式表现出来,蒙台梭利数学教具多以不带有事物具体形象的形式出现,体现了事物间数学关系的本质,即不关心具体的事物是什么,只关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因而教具组之间体现的关系更具有概括性、通用性。因而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更具有综合教育功能,可以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常规教具则因为过于具体形象只能为完成某一项学习内容而操作,单一性的教具限制知识的相互迁移,降低了学习的整体效果。

此外,蒙台梭利教具引人注目的一个特点是具有自我订正性。如圆柱体的摆放,由于插放圆柱体的基座正好与10个圆柱体的大小一样,所以一个放错,就会剩下一个圆柱体无洞可放。再如;数棒最短的一根“1”是测量的单位,儿童利用“最短棒1”作为控制错误的媒介,就能顺利的完成自然数的排列。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关系的建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幼儿通过对事物的操作观察建构起来的事物间关系正确与否,必须得到外界的反馈信息,及时的反馈能让幼儿

知道自己的认知是否正确,以便及时确认和纠正。否则幼儿得不到反馈,将会无所适从或者建立起错误的关系模式,从而影响后续的学习,不利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自信心的建立。蒙台梭利数学教具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教学方法的渗透性

蒙台梭利教学法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注意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渗透数、量、形、时、空的有关知识,使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有助于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感官教育是数学教育的一个基础。“蒙台梭利”把感官训练作为学习数的预备教育,通过感官教具的重复操作练习,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分辨物体的各种属性。如:幼儿借助于“配对”活动学习辨别相同性;感官训练活动中的“串珠”为计数与排序做好了准备工作;日常生活中“倒”的工作,为量的守恒积累了经验;在“夹豆”的活动中不但练习了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和控制力,同时在幼儿的潜意识中已建立起了分类的概念。

数学的学习需要经验的铺垫和积累作为学习的基础,而这种铺垫和积累需要在生活中有计划地进行,同时数学知识也需要在生活中和相关的学习中通过运用得以巩固,这种运用也需要渗透在生活和相关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去除了经验准备的和生活运用的数学学习将失去活力,既不能提升幼儿对世界的认识,也无助于幼儿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成为枯燥无味的死知识,长期的枯燥学习是引发厌学的根本原因之一。

(四)教师指导的间接性

无论是“蒙台梭利”教育还是当前的传统教育,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与指导,但是蒙氏教学法对教师的示范要求非常规范,要求多用肢体的语言,且教师的指导占用的时间极短,更多的时间是观察幼儿活动,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并及时地进行指导。幼儿自由操作的时间占主要部分。

数学学习是个性化的建构过程,要通过个人的多次反复操作才能建构其对数学知识理解。外界的干预和指导必须建立在帮助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操作建构活动的基础之上,即,教师的指导应当更多地体现在为幼儿创设操作情景并将教育目标隐含在情景和材料之中、激发幼儿的操作探索兴趣、启发幼儿积极思考等方面,而不是要求和告知,这正是我们所说的间接指导。因此间接的指导更有利于幼儿的数学学习。

(六)教学模式的高结构与低结构之间的差别

蒙台梭利教学注重的是操作过程,注重的是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经验,相信孩子的自我学习能力,为幼儿的自主学习创设环境,在学习当中没有统一的目标要求,不强调教学进程的统一,而是根据每个幼儿发展的状况及幼儿的兴趣,制定出每个幼儿的发展计划,允许幼儿之间的差异,允许幼儿不断的尝试,注重教学过程,操作中幼儿可以自由选择,体现出了学中玩、做中学的原则,幼儿是教学的中心。

常规教学更为注重学习的结果,每个教学活动都制定有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分析重难点,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学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没有更多的考虑幼儿发展的差异性,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注重的是教学的效果。

二、原因分析

蒙台梭利教育与我们常规教育模式的差别有着深刻的、历史的、观念方面的原因,其表现在;

(一)对儿童与教师关系的看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模式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它能象海绵一样吸收周围环境中各种知识的养分。儿童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儿童的发展具有敏感期,儿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应该为儿童提供不同的教育。因而在“蒙台梭利”教学中,会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提供环境与教师的指导。使教育更适合当前幼儿发展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更多的受前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环境对发展的确定作用,在教学中更强调教师的教学而忽略了幼儿主动的学习,视儿童为教育的客体、对象,是被动的学习者。过分强调了集体,忽略了个体的差异。

(二)对幼儿发展特点的不同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教”与“学”的方法 蒙台梭利非常注重环境的设置与运用,强调环境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幼儿的发展是有机体与“有准备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蒙台梭利提倡不教的教育,也就是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不断作用中自我操作、自我教育、自我建构。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能自己教自己。注重幼儿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各种相关的能力,因而,在“蒙台梭利”教学活动室里为幼儿准备了更多的便于幼儿操作的材

料,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常规的幼儿教育中,更多的还是认为幼儿就是一张白纸,需要教育者在上面画出美丽的图画,只强调了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只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忽略了幼儿自我教育的可能性,忽略了能力的发展与培养,视幼儿为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限制了幼儿的发展。

(三)对学习的不同看法形成了多途径与单一途径的学习方法

蒙台梭利在“人的各方面发展是同步进行的”这一思想指导下,对课程的编排采取了齐头并进的方式,各种不同领域、不同联系的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同时开始,形成了渗透式教学的特色。通过多途径的学习,使幼儿了解知识间的联系,整合各方面的经验运用在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而常规的数学教育更多的是考虑学科知识的自身的逻辑体系,因而不但各科之间互不联系,就是数与量、时间与空间也是各自独立、自成体系、互不相干,教学安排是以知识为主线,强调单一途径的学习。而单一途径的局限会影响幼儿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无形中是各方面的学习孤立化,限制了幼儿的发展。

(四)对教师角色的不同理解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认为教师是观察者,是环境与活动材料的创设者和展示着,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所以蒙台梭利教师就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儿童。而传统的教育思想把教师定位在先知者、解惑者的位置上,教师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待幼儿,因而不能以平等的眼光对待幼儿,走不进幼儿心里世界,难以了解幼儿真正的发展和需要。

三、对比给我们的启示

通过蒙台梭利数学教育与常规数学教育的对比,使我们感到教育必须建立在研究幼儿发展的需要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要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实施教育:抓住幼儿发展的敏感期,适时的创设环境、提供操作材料,及时指导,才能使幼儿得到较高水平的发展。

(一)重新认识幼儿,认识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蒙台梭利曾说;所有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吸收”文化的能力。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而是在为儿童设置的特殊环境中预备和安排一系列有目的的文化活动主题。这种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真正从幼儿发展的需要出发创设教育所需要的环

境,在教育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幼儿、相信幼儿,宽容幼儿间的差异及学习过程中的尝试错误。教师要树立新的幼儿观,要视幼儿为发展的个体,教师要学会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和引导者,是幼儿自由活动的保障者。这样,幼儿就会得到更为全面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幼儿的发展与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必须把环境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资源,考虑幼儿发展的需要,重视幼儿自主的活动。以幼儿的眼光和需要布置环境,使环境能随时为幼儿的需要提供帮助。如把封闭的玩具摆放改为“开放式”的玩具摆放方法,把每节课所用的操作材料,投放在各个活动区中,使幼儿随时能选择操作。

(二)重视操作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幼儿操作的机会。

蒙台梭利有句名言:“让我听??我随后就会忘记、让我看??我就能记住、让我做??我就能理解。”常规教学中为幼儿提供的几乎都是相同的,操作的目的也只停留在教师讲解之后的重复和模仿,幼儿操作的时间并不多,一旦教学活动结束,操作材料也就完成了使命。这种现状必须改变。要真正认识到操作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即“手直接同人的心灵相联系,人手的技能同其心理的发展息息相关。”教师要重视为幼儿的学习创设操作化的环境,在重视教学活动中操作的同时注重活动区操作材料的投放,注重同一内容操作材料的多样性,为幼儿的操作创造条件,为幼儿的想象提供空间,增加操作的兴趣,从而提高幼儿的概括能力和概括水平。

(三)注重操作材料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蒙台梭利的数学操作材料具有自身的系统性,从数棒到长棒、从金色串珠到数字卡,从“0的游戏”到邮票游戏,无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操作材料为幼儿带来了生动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数到形、从排列到数字间的关系都渗透在这些教具之中。蒙氏教具的材料多是些木制品,材料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反思我们对教具的理解,如;认为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性的,我们就应该用一些小动物的形象去吸引幼儿,这种做法片面地理解了幼儿思维的特点,仅仅是“看”的具体,蒙台梭利教具没有鲜艳的颜色和形状,但没有鲜艳的颜色和形状不能说明是不具体的,它恰恰提高了“做”的具体。蒙台梭利教具受孩子所欢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蒙台梭利教具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自我订正性,这是我们现在学具所不具备

的功能。而这一功能对我们现有的集体教学尤其重要,因为我们现有的班级教学教师与幼儿的比例是较大的,教师只重视讲解,操作活动成了一个过场,教师无法看到幼儿操作的效果,幼儿对自己操作情况也无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操作材料增加了自我订正这一功能将提高幼儿操作的兴趣和提高操作的效果。

(四)巧妙结合其它领域,改专门性的学习为渗透性的学习

数学知识是较为抽象的,而蒙台梭利把日常生活、感官教育作为一切学习的基础,许多数学概念都渗透在这两大活动之中,为幼儿的学习,为幼儿的联想奠定了基础。从蒙台梭利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一方法,要尽可能地为幼儿设置环境,把数学知识渗透到不同的领域中,考虑各科之间相通之处,考虑日常生活对幼儿理解数概念的帮助,增加教学的综合性发展。

(五)改变由个别到整体的教学顺序

蒙台梭利教学重视“整体集合”概念的思想应给予我们以启示,如在学习认识大小、排序时,对小班的幼儿就直接推出一组(10个)操作用具。(这在我们传统教学中无论如何是不能出现的。)它的许多内容都是从大数学起,使幼儿首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对数之间的规律及相互关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在操作中进行巩固和迁移,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这种教学方式会减少许多重复的讲解,会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操作活动时间,使幼儿练习知识间的迁移,从而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

从蒙台梭利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台梭利教学方法也要不断的吸收融入新的教育思想,盲目照搬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借鉴蒙氏教育经验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它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尽力予以弥补。如进一步挖掘其教具潜在的功能进行延伸,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开展促进幼儿有意进行思维敏捷性的练习,增加幼儿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增强幼儿在集体当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使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更好地为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蒙台梭利著,蒙台梭利教育研究组编译《吸收性心智》,兰州大学出版社,20xx年12月第一版。

蒙台梭利教育研究组编著《蒙台梭利幼儿数学教育》,兰州大学出版社,20xx年12月第一版。

北京儿童之家教育研究中心编著《幼儿该如何学习数概念》,兰州大学出版社,20xx年12月第二版。

张慧和 张俊 著《幼儿园数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8月第一版 王振宇 主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xx年10月第一版


第二篇:浅析蒙台梭利学前数学教育


浅析蒙台梭利学前数学教育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与感悟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与感悟立人学校韩艳玲时间飞逝本学期是紧张忙碌而又收获多多在不断的探索学习中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高效课堂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21篇

教学反思一、小学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大家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的数学课堂也逐渐变得真实而生动,教学的设计朴实而又创新,学生学得扎实而又愉快。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我所教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继续推进主管教育部门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设想结合起来转变观...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总结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反思从事数学教学已二十多年,在不断的摸索、学习中,我发现自己已经逐渐适应了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并且深深喜欢上了数学教学这项工作,不敢说自己在教学上多么的有经验,下面仅谈一些感受。一、我觉得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篇一小学数学教育gt教学反思一学期又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gt收获多多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gt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反思解元中心校常应志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5分钟全神贯注地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但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集中精力听课。对于优生,有的聪明男生很好动,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日志

小学数学教学反思李凯小学数学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不足和措施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不足和措施一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一没有及时做总结许多教师在数学课上都忽略做总结认为小学生的记忆好做总结浪费时间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不停地往前进行让学生不停地接受新知识久而久之学生会积累许多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

小学数学教学感悟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这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范围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1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和自主参与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9篇)

1五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在...

小学数学教学行为反思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行为反思之我见沙洋县洪岭小学官云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应以科学的精神以研究的姿态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反思中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探索教育规律这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促进每一位学生都...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反思一良好的自学能力是高效课堂的坚强后盾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为此教师必须更新观...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反思(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