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时间:2024.4.30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古典音乐,教师配乐讲述,引入课题。

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本学期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了《诗经〃采薇》中远征战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圣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心情;宋代词人辛弃疾那忘怀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三、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读得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

(2)指导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注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配乐范读。

3、学生配乐朗读。

四、感悟诗歌内容。

1、自读自悟。学生结合注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跟同桌讲一讲。

2、集体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

过渡:结合注释,我们已经对这首诗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有人说,古诗是语言的钻石,它凝练、隽永,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味、琢磨。让我们先来品品第一、二句。(出示一、二句诗)

五、品诗,悟情。

1、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一、二两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寒雨 孤山)……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吗?面对着这样的凄风冷雨,这样孤零零的楚山,又要与好友分别了,诗人心中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孤寂)诗人表面上写楚山孤独,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孤寂的内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这两句。(指导朗读) 师:芙蓉楼一别,辛渐即将回到故乡洛阳与亲人团聚,而这里就只留下诗人一个人了,再没人陪他饮酒,陪他吟诗,与他交心了……想到这些,他的心中更感到……(学生说感受)所以在第一、二句这样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师引生再读)。

(2)指导朗读一、二句。读出诗人与朋友离别时的惆怅,

那份送别好友时的凄凉孤寂。

2、教学三、四两句,感受诗人高洁的情怀。

(1)师:天亮了,这对好友就要分别了。如果是你,会让友人给你的家人带什么话呢?但是诗人王昌龄却是只是嘱托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后两句诗)

(2)师:芙蓉楼一别之后,辛渐即将回到洛阳,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贬谪?)

(3)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让辛渐告诉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壶。”这究竟是为什么?(课件插入诗人生平简介: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四十一岁时因事获罪,被贬谪岭南,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底毁,五十一岁时又一次遭到贬谪,被贬到更为偏远的龙标。王昌龄一生中竟两次被贬。他人生六分之一的时间,为官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可以说,他一生壮志未酬。但是在身心饱受煎熬的贬谪岁月里,他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从未改变过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也从未改变过报效国家的志向!)

通过了解了诗人的经历,请再读读这一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板书冰心、玉壶)“冰心”是什么意思?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

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由此可见,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

师:多么正直的人,多么高洁的心啊!(板书:高洁)

(4)引读:所以当年迈的双亲问他:你会因横遭诽谤非议而改变志气吗?王昌龄会坚定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结发的妻子问他:你会因为处境艰难而向恶劣的环境屈服吗?王昌龄会深情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亲密的兄弟问他:你会因为官场的坎坷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吗?王昌龄会坚决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情深意重的友人问他:你会因为遭到贬谪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吗?王昌龄依然会豪迈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里呐喊:(师引生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归纳主题。

师:《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一孤一寒,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了诗人高洁的操守。同时“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成为了全诗的主旨所在,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4、熟读成诵。

师:当我们理解了诗人与朋友离别的伤感,理解了诗人那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之后,让我们再一次跟随着这悠扬的乐曲吟诵这首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播放古诗新唱)

六、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其实共有两首,这节课学的是其中一首,描写的是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出示诗句“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描写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我们来读一读。(生读)从“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又再一次道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但不管环境怎样恶劣,内心怎样孤寂,始终改变不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因为他始终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并引生再读此句)

2、师配乐解说: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行,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写诗给自己的朋友。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3、结束语:同学们,离别是岸上的踏歌,是碧空下的孤帆,是平明送客后孤独的楚山。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还有很多表达离情别怨的诗歌。比如说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别》,王维的《山中相送》等等,大家课后可以去欣赏、品味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 山孤 孤寂 高洁 冰心 玉壶


第二篇: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写作背景]

做了8年的校书郎而不见升迁,这事放在别人身上可能会疯。

王昌龄没有疯,但心有不甘,于公元734年参加了制科考试(关于制科考试详见169首),成绩优异,由此完成仕途转身,分配汜水(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县尉。这1年44岁。

校书郎是9品,县尉仍是9品,而且离开京城,这绝对不是一个好兆头。说明一个问题,期间诗人肯定没有运作,想想他的为人,也正常。

诗人迟至34岁才参加科举,非常说明对仕途的冷漠,政治是一件很脏手的活儿,如果崇尚整洁,出成绩难。

这也是8年校书郎的直接原因,但久不升迁的确是件很尴尬的事,自尊心是把双刃剑,有的人放血补养,有的人越放越少,反受其乱。

关键是自尊心发作的时候,是否有充足的准备,是否有决心改变既往的策略。否则,就是一场赌博。

没有思想准备的王昌龄,在县尉任上举步维艰,737年,也就是4年县尉后,竟被贬至岭南,这1年47岁。

小小的一个县尉不但没有升迁,反而受到如此超规格待遇,究竟发生了什么?

无迹可求,查不到任何资料。当时王昌龄已经是大名鼎鼎,这与他的地位极不相称,历史开了个玩笑。

诗人以后的连续恶运同样查不到原因,非常奇怪。唐朝诗人中,王昌龄第1个令我费解。

说他傲慢?没有证据。说他渎职?也没证据。政治上站错队?好像也不是。公开反对某一位重臣?还是没有证据。

一个县尉被远贬岭南,绝不是直接上司县令可操控的,一定是直接来自朝廷,他到底怎么了?

大家都在猜,但谁也不便把心里的揣摩公之于众。

岭南路上,王昌龄诗作不少,但仔细体会,这些诗并没有多大怨恨,仍是一个迷。

当时王昌龄被贬有一个大事件背景,就是张九龄罢相,有人以为是受牵连。

不敢苟同,8年校书郎加4年县尉,正是张九龄的宰相任上,而诗人此间正是郁闷,判断2人关系可能一般。

总之,被贬了,而且贬的很惨,去了岭南。

途中受到朋友们的热情款待,过襄阳时,拜访了孟浩然,2人饮酒赋诗,甚是痛快。

天无绝人之路,到了岭南后,很快遇国家大赦,诗人精神抖擞,北归经襄阳时,与孟浩然再次相聚,当时孟浩然正患疽病,已快全愈,忌讳吃鲜喝辣,同样高兴的孟浩然全然不顾,结果复发,因此而死,悲。

公元740年,50岁的王昌龄返回了长安,再次分配时,职务为江宁(今南京市江宁区)县丞。

仕途上的坎坷颠簸,在诗人心里留下了怎样的印迹?他是如何面对?

有一次与朋友辛渐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相见,诗人在芙蓉楼送行,写下这首诗。

[本诗简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吴:指润州,春秋时此地属吴。

诗人送客是在早晨,第1句写昨晚的雨。

“寒雨”说明当时是秋季,秋雨的特点就是可能不大,但持续时间较长,唰唰的没完没了。

正因为雨不大,才能看得清楚,满江的雨入眼时,诗人用了一个温和的“连”字,很精当。如果是狂风暴雨,这个字会失承。

这首诗写于第2天清晨,送别朋友之时。如果这场“寒雨”下得时间很短,专门提出来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说,这场“寒雨”可能持续的时间较长,甚至是整夜。

如果是整夜,诗人睡得好吗?

面对秋雨孤灯,面对已经50多岁的自己,仕途仍然没有起色,若是平时,也许一声叹息之后就睡。但昨晚估计会失眠,因为朋友第2天回洛阳时,诗人还要有一个表态,如何表态也许会令他辗转反侧。

平明:天亮的时候。 楚:也指润州,战国时属楚。

送走朋友后,诗人感觉自己所在的这座山也孤独了,实际上是自己孤独。

古典诗词中,这种写法常见,是怎样的心理过程?

朋友在时,有说有笑,气氛活跃,所处环境有生机。剩下自己时,在诗人眼里,这个环

境(楚山)缺乏灵动,归于沉寂。这时候,就会觉得这个环境孤独了。

说到底,还是诗人的内心孤独,如果心情好,剩下自己也无所谓,那就偷着乐,哪有这感觉!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辛渐的个人资料已不可考,专门查过《全唐诗》,只有在王昌龄的作品中出现过2次,且个人没有诗作。

这是一首比较特殊的送别诗,朋友辛渐在诗中所占分量并不重,主要是通过送别抒发自己。

一个人在外打拼,如果混得成色较差,碰见老乡时,大部分人会表现很窘,就是类似宋之问的“近乡情更怯”,攀谈过程中,对方肯定会问到自己目前的状况,窘态之后常有3种表现:

1.实事求是,一般人做不到。

2.稍微粉饰,大部分人如此,让对方感觉自己还行。

3.吹,弄得天花乱坠,少部分人所为。

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位老乡并不代表他自己,代表的是所有乡亲,包括家人,因为他回去后必有所说。

宽厚待人,只要心存进取,理解每一种选择。人在特别难的时候,不能对他要求太高。

面对辛渐,王昌龄如何选择?

当然是第1种。

选择第1种的底气何在?语气能平缓吗?神态能自若吗?眼神会不会散?

相信王昌龄。

那么,诗人该用怎样的语言描述他的第1种?是不是也像大多数人那样,情结低落时竟忘记了使用美妙的词汇?

“一片冰心在玉壶”有2个出处:

1.来自南北朝鲍照的“清如玉壶冰”。这句主意是说冰,是装在玉壶内的冰。

2.玄宗朝开元名相姚崇的《冰壶赋》,这篇赋主要阐述的是壶,是内装冰的壶,以告诫官史,要冰清玉洁,内外兼修,不要贪腐无度。

估计取自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姚崇的这篇赋曾是唐朝官史的指导性学习文件,必须熟读的。

不论出自何处,“冰心”和“玉壶”都代表清洁高贵。

穷也要穷得透明,弱也要弱得晶莹,不妄自菲薄,坚守情操。这是令所有人敬畏的态度,包括敌意方。

这就是诗人的回答,坦荡坚强,有一种内刚。

如果不考虑出处,“冰心”可以有2种理解:

1.代表清洁透明。(与上述出处意思同,想到了著名的一位女作家的名字。)

2.代表心灰意冷。

有人将这句用在男女情感中,代表一种坚守,激赏!

解析完毕。

====================================

江苏镇江芙蓉楼大概在清朝被毁,19xx年镇江市政府在原址重建,成为现在的风景名胜,可惜没去过。

谢谢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其一)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更多相关推荐:
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小学古诗25首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hnylinjinyrw寒雨连江夜入吴pnmnsnkchshn平明送客楚山孤luynqnyurxinwn洛阳亲友如相问ypinbnxnziyh一片冰心在玉壶疑难注解芙蓉楼旧址在今江苏镇江市辛...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文赏析中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赏析据元和郡县志gt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

3《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3芙蓉楼送辛渐一课时

高一语文《 诗三首 之涉江采芙蓉、短歌行》

涉江采芙蓉教学目标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教学重难点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教学过程预习解决疑难补充注释涉渡水泽沼泽地...

《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教案程红辉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

《涉江采芙蓉》 公开课

涉江采芙蓉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士之耽兮犹可脱的诗经一路走来我们读过屈原的离骚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并没有真正停止了屈原的生命借着离骚中芬芳馥郁的诗句仿佛还能触摸到他的那颗滚烫的跳动的心于是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都有...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通过对氓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诗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如果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那么史家之绝唱的离骚同样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如果将中国古代诗...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

一导入背诵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采花折柳赠亲朋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自人教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人间真情专题中是一篇精读课文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孟浩然只之广陵教材分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

芙蓉楼送辛渐名句(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