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开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经济转型升级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4.4.29

关于我县开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

经济转型升级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推进我县开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5月18日,县政协经济和科技委员会深入开发区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由开发区管委会、县经信委、县科技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座谈会,进行专题讨论。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开发区企业自主创新的基本现状及特点

开发区现有投产企业339家,在建企业146家,从业人员近5万余人。20xx年,开发区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3亿元,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实现税收5.2亿元,综合实力位于安徽省省级开发区前列。

(一)自主创新平台初步建立。开发区经过10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支持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力地支撑了企业自主创新。目前,全县共有50多家企业设立了技术中心,其中,省级技术中心4家,市级技术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今年又有2家企业申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7家企业申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新芜经济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加工基地”、中科大、合工大等多所高等院校将开发区作为产学研基地,即将批准为省级创新园区(全 1

省县级只有3家)。

(二)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20xx年,全县专利申请和授权量975件、450件。获得装备制造业发展项目资金87家,获得增产项目专项补助65家,获得创业项目资金补助8家,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9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础项目4家。今年以来,新增省级新产品4个,4家企业建立了行业或省级研发机构。有50多家企业与高等院校或科研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解决企业发展技术难题,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目前,开发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2010被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1件,省重点新产品2个,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5个。20xx年成功申报“安徽省汽车零部件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自主创新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方式。

(三)自主品牌意识逐步加强。截止20xx年4月,开发区企业共持有注册商标112件,其中市知名商标9件,省著名商标6件。走自主品牌战略,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和企业无形资产持有率。

(四)自主创新产业不断形成。开发区建设初期,企业主要产品为冲剪机床、消火栓、矿用阀门、机械铸造件等产品,主导产业为机械、建材、木器包装和农副产品加工等4大产业;近年来,围绕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建设国家级开发区,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已初步建成了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 2

料、数控机床、成套设备、新型建材等五大特色产业。

(五)自主创新环境不断改善。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县关于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扶持政策》、《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关于加快推进名牌战略和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等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政策;县委、县政府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县财政每年对科技经费投入不断增长,各职能部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尊重科技、尊重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尽管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自主创新的投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目前国内经济正处于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期,与周边开发区相比、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开发区目前有投产企业339家,规模以上企业111家,而高新技术企业仅有20家,只占规模企业的1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2、企业自主创新水平较低。企业知名、驰名商标较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发明专利、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较低,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不强,技术创新对外依存度偏高。

3、产业产品含金量不高。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多是传统产业改造或引进先进装备形成的,尚处在产业的低端层次,企 3

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尚未完全形成,产业持续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脆弱,总体上跟不上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4、企业创新的人才储备少。企业一线专业人才不足,尤其是企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匮乏,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迟缓。

5、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不多。各类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不足,服务举措不多、面不宽,服务层次较低,服务内容比较单一,推进企业实现以创新带动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的能动性不强。

存在以上不足的主要原因:

一是创新主体意识不强。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有的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奉行“拿来主义”;有的目光短浅,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无意于长远发展;有的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较弱,怕冒风险;有少数企业生产产品多年一贯制,完全依托原有的产品、技术、市场,致使企业多年原地踏步,难有大的发展。

二是自主创新投入不足。20xx年,县级科技三项经费支出相对不足,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科技经费投入比例。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金融风暴及国内银行银根紧缩,贷款及融资相对困难,企业将有限的资金用来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再生产,很难用于研发经费的投入,极大地制约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是科技人才短缺严重。由于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企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不强,高尖技术人才不愿屈就来企,存在“引进难,用不好,留不住”现象。而企业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在数量、素质、结构分布 4

等方面又难以满足自主创新的要求。

四是科技成果引进吸收较少。有些企业也比较重视创新能力的提高,安排了足够的资金,配备了优秀的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仅仅停留在技术研究阶段,没有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使应有的经济效益难以发挥。

五是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县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刚刚成立,开发区科创中心还处于建设阶段,孵化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提高我县开发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转型的几点建议

自主创新是提升企业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增长的重要支撑。县域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开发区要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区,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关键就是自主创新,为此,加强领导,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力提升应放在我县经济工作重中之重的位臵,要制定政策,形成政策洼地促创新,要梳理目标,规划产业全新蓝图引领创新。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突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企业。要加强对企业主自主创新的宣传和培训工作,积极提高企业主自主创新意识,引导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杜绝企业发展“等、靠、要”的思想,使企业主充分认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促使企业把改进技术和自主 5

创新作为赢得市场竞争的手段,使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进一步加强舆论导向,电视台、报社可以开辟专栏,大力宣传科技工作者和科技企业,营造浓厚的激励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舆论氛围,引导社会各界尊重创新、支持创新意识,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一个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加大投入力度,为自主创新提供资金保障。科技投入是开展自主创新的基本保障,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制定鼓励企业投入的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坚持财政资金与企业科技项目挂钩,激励企业增加科研经费,真正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严格按照国家科技经费比例保障财政投入,科技三项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三是通过政府引导投入,银行的专项投入和社会的补充投入等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自主创新提供资金保障。

(三)坚持育引并举,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支撑。自主创新,人才是关键。树立“招商和招人才同等重要”观念,大力做好人才引进培育工作。一是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程,制定激励办法,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以自主创新项目为载体,加强校企和院企合作,广泛吸引各界优秀人才到企业工作,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人才短板”问题;二是做好“人才培养”工程,一方面根据产 6

业发展需求,有计划地输送技术人员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深造、学习、取经,另一方面,聘请专家学者和科技界精英,对开发区企业管理者和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创新和管理知识的培训。通过送出去充电、引进来培训等形式,培养大批科研、生产一线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着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专业人才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四)坚持挑商选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产业特色,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力推进产业“挑商选资”。在今后的招商引资中,贯彻选优选强的方针,重点做好国内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大企业和大集团的招商,对那些生产粗放、劳动力密集、产能过剩、资源消耗型的企业尽快淘汰,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招商,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实现以招商的转变,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申报国家级新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五)推动合作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深化政府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长效、深入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加大先进设备引进力度,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研发机构、联合或委托开发、技术成果转移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与科技资源 7

的有机结合,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大力推进企业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六)健全服务体系,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开发区科创中心、省机械通用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场地、仪器设备、技术人才等技术支持,帮助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二是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引进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或技术中心。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多个相关企业共建研发中心,共享科研成果。对将总部研发中心搬至开发区来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加快推进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发展战略,鼓励发明创造和专利技术申报。支持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的起草制定,提升企业行业话语权与产品竞争力。增强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三是强化职能部门服务体系。各相关职能部门要不断加大服务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宏观引导,从政策、信息、项目、审批、资金等方面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8


第二篇:关于我县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县发展和改革局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正在发生一系列转折性的重大变化,*县经济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挑战,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突显。转型升级是经济规律使然,也是*县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内在要求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就推进我县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升级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 现状及问题

县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冲刺“陕西十强县”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20xx年实现生产总值80.17亿元,增长21.3%;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4.8∶40.2∶35提升为12.2∶70.6∶17.2;财政总收入15.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9亿元,剔除两权价款收入,同口径比较,分别增长48.2%和40.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6亿元,增长31.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3亿元,增长20.2%;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21元,分别增长18.2%和24.8%。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位次继续前移,县域综合实力大幅跃升,顺利跨入“陕西十强县”行列。

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这五年,我们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成为“强县富民”的擎天之柱。工业经济总量成倍增长。到20xx年底,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100.4亿元,同比增长38.3%,是2005

年11.8亿元的8.5倍,其中规模工业产值完成98.1亿元,同比增长47.9%,是20xx年10.2亿元的9.6倍,较“十五”末翻了三番。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xx年31.7%提高到66.7%,提高了35个百分点,名列全市第一,工业增加值增速为23.4%,名列全市第五,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7%,拉动GDP增长13.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0亿元,是“十五”末1.72亿元的17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xx年的8户发展到18户,其中工业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由20xx年的7户增加到15户,过亿元企业由20xx年的2户增加到6户。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总投资13.3亿元的下沟煤矿300万吨、水帘洞煤矿90万吨、火石咀煤矿300万吨、陈家坪煤矿15万吨、拜家河煤矿15万吨、虎神沟煤矿9万吨和电力公司6000千瓦机组综合利用技改项目全面完成,全县煤炭生产能力大幅提高。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工业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相继完成了大佛寺煤矿建设项目、官牌煤矿工业广场、蒋家河煤矿、下沟煤矿300万吨洗煤厂、330千伏变电站、通达果汁厂、煤矿机械厂、12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2×20万煤矸石电厂(一期)、大佛寺瓦斯发电厂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180万吨煤制甲醇(含配套文家坡煤矿)项目、小庄煤矿、雅店煤矿、下沟煤矿瓦斯发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大企业引领作用明显。规模工业发展到18户,其中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5户,过亿元企业5户,过10亿元企业4户,20xx年,*县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火石咀煤矿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长大佛寺矿业有限公司、*县水帘洞煤炭有限责任公司4户企业产值分别达到33.1亿元、28.8亿元、18.8亿元、10.9亿元,

大企业已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优势产业初步形成。煤炭工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全县共有煤炭企业8户,20xx年全县生产原煤2002万吨,产值达到94.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4.1%。电力、果汁、建材已成为优势产业,20xx年,全县电力企业发电量达到1.53亿度(煤矸石发电厂未被市上纳入统计范围),生产浓缩果汁7163吨,生产缸瓦1345万块(页),水泥15.3万吨,混凝土64800立方米。工业企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大型煤炭、电力企业利用国家新技术、新装备,部分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非公企业的小发明、小创造引领了行业的发展。下沟煤矿的30度大顷角皮带运输、大佛寺煤矿的通风瓦斯氧化和装置等先进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循环经济初现雏形。20xx年着手规划建设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走出了一条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路子,逐步形成园区小循环、区域再循环、全县大循环的格局,并为全县《循环经济试点规划方案》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工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和煤炭工业园区已基本建成,其中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已完成投资30.7亿元,其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0.9亿元。20xx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1.5亿元,实现税金4.65亿元。新民煤化工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北京炎黄联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农副产品加工园区和陶瓷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目前正在积极招商引资。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新能源开发起步良好。相继完成了《*县陶瓷原料资源调查及工艺试验报告》、《*县陶瓷原料工业化试验报告》、《*县煤矸石实验室研究报告》、《*县陶瓷工业园区规划报告》、《*县陶瓷工业

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分别通过专家组评审。

农业产业稳步发展。这五年,我们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强农惠农的一揽子措施,全县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 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7亿元,首次突破15亿元大关。粮食生产更加稳固。20xx年,粮食播种面积43.37万亩,总产13.97万吨,较上年增长15.6%,粮食生产连续七年实现了丰收增产。果业生产迅猛发展。全县果园面积52万亩,其中水果35万亩,干杂果17万亩(苹果32万亩,梨2.5万亩,柿子13万亩,枣1.9万亩,核桃

2.1万亩)。20xx年实现果品总产41.5万吨,产值9.5亿元。畜牧生产稳步推进。累计发展养殖专业村25个,建成养殖小区16个,韩家、车家庄牛羊设施养殖、底店、水口土鸡生态养殖、北极塬生猪生产、新民、龙高塬肉兔生产、太峪、香庙肉牛饲养五大养殖板块初步形成,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20xx年,全县畜禽饲养总量190万头(只),存栏66.4万头(只),出栏123.6万头(只)。肉类总产6468吨,禽蛋产量4100吨,奶类产量6300吨,实现畜牧业产值1.4亿元,较上年增长10.2%。设施农业亮点纷呈。全县累计建成现代化育苗点2个,设施大棚4530亩,配套建成灌溉机井14口,沼气池1500口,示范推广洋香瓜,樱桃蕃茄,“福运来”、“黑美人”西瓜,鸡腿菇、双胞菇等20多个新优品种,培育形成了西红柿、黄瓜、西葫芦、香菇、礼品西瓜、*州枣等6个骨干品牌,申报注册了 “花果山”牌大棚礼品西瓜、“公刘”牌大棚蘑菇、“*州”牌大棚韭菜等3个商标。20xx年,全县果蔬总产5300吨,收入6000万元,棚均收入

1.8万元,最高的达3.2万元,与种植大田作物相比,效益提高了20多倍。一村一品不断壮大。全县建成义门镇高渠村大棚西瓜、永乐镇湫沟村粮食贩运、车家庄乡枣林村金银花种植等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6个,县级一村一品推进村51个。园区农业起步良好。*县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建设项目,园区规划已通过评审。启动了*县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建设项目,园区设计规划已经完成,其他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县龙高镇循环农业示范园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大棚300亩。合作组织持续壮大。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个,注册资本1200万元,会员人数1.02万人。龙头企业实力增强。20xx年,全县累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37家,年可加工销售农产品20万吨,实现产值2.5亿元。

第三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这五年,我们坚持以旅游活三产,大力实施景区开发建设工程,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功举办了首届“大佛旅游节”和两届“柿子节”,组建了豳风旅行社,开辟了五条旅游线路,实施了侍郎湖、公刘教稼苑两大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程家川古民居恢复重建、大佛寺石窟外围环境保护、鬼蛇山大峡谷漂流、林家堡民俗村建设等旅游开发工程,全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xx年,全县接待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3800万元,分别是“十五”末的4倍和

4.8倍。以旅游业为引领,大力发展商贸、餐饮、运输、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大力推进了商贸服务业民生工程,突出抓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新网工程等商贸服务业民生工程;推进现代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并始终把发展流通服务业

和促进消费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引导建立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生产和流通体系。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商业网点约8870个,全县商贸流通增加值已由的6.89亿元提高到13.63亿元,增长49.45%,占三产比重从相对弱势的状态提高到20xx年的17.23%。商贸服务业城区个体业户数由06年末的3127户增加到10年末的4232户;就业人数由06年末的11205人增加到10年末的25610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7家,从业人员380人,销售总额13.33亿元。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4个,商品成交总额达到6.89亿元20xx年,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3.81亿元,较“十五”末翻了一番,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总体上看,县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年全县国民经济运行较好,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发展方式仍然粗放。20xx年全县三大产业比例为12.2∶70.6∶17.2,第三产业的比例偏低,经济发展过于倚重第二产业,表明我县产业结构尚处于由工业化的初级向中级过渡阶段,产业结构整体水平相对落后。同时,“高投入”仍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依赖,靠拼土地、拼劳力、拼投资的发展方式,土地、水电等资源要素的制约越来越明显,这些都说明我县经济发展方式还只停留在传统粗放的模式上。

二是工业结构层次较低,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我县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外延投入扩张,工业企业生产管理以粗放型为主,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企业技改投入资金严重不足,

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严重滞后;工业产品结构存在较为严重的初级化问题,工业产品以中初级产品和初加工产品为主,缺乏带动产业升级的名优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工业产业结构体系薄弱,支柱产业单一,新的优势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工业生产缺乏新的增长点。工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依然落后,全县规模上企业只有18家,缺乏一定数量的上规模、上档次的大中型行业骨干龙头企业作支撑。同时,企业生产孤立,关联度不高,难以形成产业链,无法带动相关产业。

三是农业经济仍显薄弱,效益农业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仍不足,抗灾能力不强。由于城镇建设和工业开发等原因,农村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农业发展的资源约束进一步强化。农业结构调整起点不高,幅度不大,传统品种多,精品、名品少;农产品加工业多为原始或粗加工产品,精深加工的产品少。农业内部五业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不尽合理,特别是林业产值和效益严重偏低,与我县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严重不相称。传统农民的意识和素质偏低,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整体水平发展不高,农民收入增幅不大。

四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不合理。我县第三产业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发展很不稳定,与迅速发展的第二产业相比明显滞后。20xx年我县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17.2%,增加值增长16.9%,比GDP增幅低4.4个百分点,而同期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70.6%,两者对比第三产业低了53.4个百分点。从内部结构来分析,第三产业仍以传统的商业、服务业为主。金融保险、信息科技、

中介咨询等新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旅游业未找准突破口,旅游景点小而分散,欠缺起到龙头带动作用的旅游品牌。房地产业受中心城区土地减少因素制约,可开发的土地有限,发展空间狭窄。仓储运输业发展缓慢,现代流通体系的建立滞后,流通业整体发展水平落后。

五是产业规划不科学,区域发展不协调。我县目前尚没有一个科学可行的区域产业分工规划,各镇产业结构雷同现象仍较突出。各镇的经济发展模式趋同,在结合各镇实际,大力发展各自的特色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开发特色产品方面力度不足、方向不明确,镇间的经济互补不足,削弱了镇间的经济联系,不能发挥比较优势,镇间的经济发展因而欠缺足够的聚合力。

二、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强县”的关键时期。

(一)确立战略方向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壮大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培育五大潜力产业;努力构建“一核一带五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建设五大工业园区、五大农业科技园区、十大专业化生产基地和六个物流配送中心、一个综合物流园区,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任务,坚持实现“强二进三”的产业定位,通过优化城市环境承载移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通过发展高端产业集聚高素质人才,通过集聚高素质人才推动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产业和人才三者良性互动,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主要任务、路径和目标

1、主要任务

坚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升级相结合,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把我县建设成为西部经济强县。

2、主要路径

(1)坚持招商引资不动摇。坚持抓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大、优、强、精项目,是实现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主要路径。我们要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契机,组织专业团队,主攻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注重引强、引优、引大、引精。争取引进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大的产业经济项目,通过择优扶强,带动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加速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延伸,形成产业集群。

(2)整合资源实现转型升级。一是扶持优质企业就地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企业把产业链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营销、服务等内容延伸。二是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引进和设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创立自有品牌,扩大内销份额。三是鼓励企业应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四是对部分工业企业实施“退二进三”,加快制造业企业的专业剥离,培育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五是采取多种措施引导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低附加值的企业或其生产环节有序转移,以腾出土地资源或厂房,引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3)抓好节能降耗发展低碳经济。抓好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围绕重点行业和企业,加强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严格限制并强制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

的工艺和产品。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加强对重污染行业的环保监管,执行更加严格的环保和排放标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4)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由过去偏重招商引资、土地征用、企业落地转向突出培育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和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设施,注重投资强度和产出率,提高产业园区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明确具体目标

1、经济总量明显扩大。到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20xx年全县GDP达到220亿元,人均57500元以上;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10亿元,年均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亿元,年均增长27.7%;工业增加值达到170亿元,年均增长23%,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8000元、12000元,年均分别增长15.9%和18.6%以上。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十二五”期间,我县三次产业比重逐步调整为8:72:2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每年有所上升并且增长幅度超过二产,力争使现代服务业成为第三产业的主体。大力发展新兴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占整个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50%。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企业产值的比重达40%以上,传统优势产业优化提升取得重大突破。

3、企业规模明显优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技术水平不断向高新阶段发展,形成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

牌、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明显增加,培育一批销售收入上50亿元至100亿元的企业。

4、资源配置明显优化。土地供应指标等有限资源首先向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产业集聚区倾斜。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形成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和生态环保型的产业产品结构,资源能源消耗明显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5、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xx年,研究发展经费占GDP达到3%,科技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达到1.5%,企业研究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一般企业、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2%、3%、5%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额达到50%以上。基本建立覆盖县乡村企四级的全民性科技活动网络体系,覆盖率达到90%以上,开展活动率、受训群众分别达到100%、50%以上。

(四)把握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调整和稳定相结合。按照“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方针,既立足当前,落实“治标”之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着眼长远,实施“治本”之策,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注意好利用原有产业的优势,实现转型升级。

二是坚持退出与引进相结合。加大存量调整力度,坚持每年淘汰一批属于落后产能的企业,加快提升传统特色产业,努力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充分发挥传统产业在发展高新产业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

三是坚持内源与外源相结合。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扶持现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同时,鼓励有条件企业走出国门,发展产业加工基地和服务外包,不断调整外贸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在外贸出口产品中的比重。

四是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产业政策导向,发挥政府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统筹协调作用,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

三、对策及建议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化过程就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的过程。党的十七大报告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形成现代产业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应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发展方式,加快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工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龙头。因此,加快构建我县现代产业体系,必须突出抓好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要按照要按照资源精深加工、产业综合发展、走低碳循环道路的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升级。一是加快工业结构

调整,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国有停产企业企改步伐,盘活停产企业闲置的土地、设备等资产,形成新的生产力;加快发展非公经济,催生培育一批中小企业群体,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形成多元结构并存的工业经济体系。按照国家对资源开发重点的战略调整,有序推进资源行业“大整合”,不断提高行业的竞争力,提升工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同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率,走 “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路子。二是重点做大做强煤电、煤化工、建筑材料、特色农业深加工产业、商贸物流五大优势主导产业。积极培育陶瓷、新能源、机械制造、文化旅游产品、环保五大潜力产业,构建以能源化工为主、非能源产业和服务业占有重要地位的现代综合产业体系,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三是加强工业园区建设。按照“工业发展园区化、园区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的发展思路,以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为基础,合理优化园区布局,规划一些品位较高、功能较全、后发效应较长、发展空间较大的特色园区,促进区域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继续抓好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新民塬煤化工工业园区、城西煤炭工业园区、南玉子食品工业园区和炭店陶瓷工业园区等五大工业园区建设。到20xx年,五大工业园区累计开发面积达到2000公顷,入园企业达到60家以上,总产值达到400亿元,税金16.8亿元,安排劳动力就业4万人以上。四是打造“五个板块”,即:煤炭生产板块、煤化工板块、煤层气开发利用板块、煤矸石发电板块、煤建材板块。五是延伸“七大链条”。以原煤生产变精煤加工和煤炭深加工,形成煤炭工业产业链。以煤炭转化为电能、电

能转化为铝冶炼,配套建设煤炭机械制造、加工、锻造等,形成煤、电、铝及铝制品和机械加工产业链。以洁净煤深加工、油母页岩开发为基础,形成煤气化、液化、精细化工、成品油加工工业产业链。加大报废矿区残煤开发利用,对井下残煤进行气化、液化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能源再生利用工业产业链。开发陶瓷粘土、综合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生产陶瓷制品、电磁材料、水泥和墙地砖等建筑材料,形成建材工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养殖业、饲料加工业,促进肉、蛋、奶全面发展,壮大印刷包装业,形成畜牧养殖,肉食品深加工、贮藏、精包装、出口、外销的食品工业产业链。巩固浓缩果汁,发展果脯、果醋、果品饮料等果品深加工,形成系列果品深加工产业链。

(二)推进商旅并举,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标志。今后,我县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要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摆到一个更为重要的位置。

一是重点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要着重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发展科技研发服务。以地方支柱产业龙头企业为依托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以自主创新为内在动力,培育扶持高端服务产业。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要重点加强金融机构和业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各类金融机构,鼓励发展各类股权投资企业,积极拓展各类金融业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推荐政银企贷款贴息和企业贷款贴息专项资金项目。继续为企业融通资金提供有效服务。加快中介与

专业服务业的发展。大力鼓励、规范发展会计和审计咨询、资产评估、工程咨询、科技咨询、管理咨询、法律咨询、市场调查等行业,促进与代理(专利)、代办、经纪、拍卖等商品市场中介服务协同发展;大力支持发展环境保护、技术推广和科技交流服务以及其它技术服务。提升职业就业培训服务业。按照“需求定向,企业主导,行业参与,条块结合,政府帮助,政策支持”的方针,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对于支柱性产业要在企业参与之下建立服务平台,打各产业产业培训基地。按照“物流快捷化、管理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依托过境铁路和高等级公路,围绕煤炭、化工、烟草、果品及配套产业,规划布局建设 “六个”物流配送中心、“一个”综合物流园区。即生产资料配送、农产品加工配送、日用品、建材、汽车及配件、废旧物资回收六个物流配送中心和一个集农业物流、工业物流、商贸物流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核心园区。

二是突出发展旅游经济。应以建设“旅游名县”为目标,树立“大旅游”观念,开发一批有代表性的旅游景点,着力打造*县文化旅游品牌,把*县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渡假于一体,“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功能配套的旅游城市。科学规划境内旅游线路,使旅游景点连成线、扭成串、形成链。围绕把*县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一轴一环三走廊”和“西安一小时经济圈”的奋斗目标,坚持“资源开发、内涵挖掘、文化策划、品牌打造、设施配套、宣传促销、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开发旅游资源,打造以大佛寺为龙头,以花果山、开元寺塔、为一线的川道盛唐旅游线路;以程家川、龟蛇山、公刘教稼苑为一线的古豳文化旅游线路;

以紫薇生态公园、侍郎湖为一线的生态旅游线路;以开元广场、豳风苑、县城新区、泾河防洪大堤为一线的城市夜景旅游线路。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挖掘*县旅游文化,开发研制具有地方特色、能吸引游客的旅游小商品、工艺品、纪念品,切实加强旅游商品销售工作,全县有条件的企业,也可根据企业特色,积极开发旅游商品,在旅游品发展上做文章;挖掘饮食文化,推出*县风味小吃宴,建设“旅游文化一条街”、“饮食一条街”,形成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宣传我县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通过增加旅游购物收入,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我县旅游业的综合效应,增强旅游吸引力。

(三)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丰则基础强”,效益农业是现代产业本系的重要支撑。因此,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大力抓好农业生产,努力实现农业大增效,农民大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应按照 “调优、调特、调名、调强”的思路和“依托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原则,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实施,着力建立“三区一带一中心”的农业产业格局,全力打造5个科技园区,强势推进十大基地建设。

“三区一带一中心”:即北塬农业综合区和南塬粮畜综合生产区、山坡柿草综合生产区。北塬农业综合区包括北极和新民两大塬区,重点发展粮食、优质苹果、烟叶、中药材、农产品加工;南塬粮畜生产区包括南部塬区和龙高、香庙塬区,重点发展粮油、养殖、优质苹果、优质小杂粮、食用菌;山坡柿草综合产业区,主要包括泾河、水帘河、太峪河、四郎河、红岩河流域的山坡村庄,重点发展柿子、核桃、大枣、鲜

杂果、牧草。“一带”即川道设施农业生产带。包括泾河、红岩河和太峪河川道,重点发展大棚礼品西瓜、蔬菜、晋枣和酥梨、柿子。 “一中心”即以县城城区、城区周边村、产业园区和各乡镇为中心,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庄园经济、农家乐和设施农业。

“五个科技园区”。一是设施农业园区。以泾河川道沿线为重点,积极发展高效设施生态农业,实现泾河川道设施大棚全覆盖。二是大棚蘑菇生产园区。以龙高塬区大棚蘑菇生产为重点,示范推广大棚蘑菇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提高蘑菇生产的经济效益。三是优质烤烟生产园区。以永乐塬区优质烤烟生产为重点,推进现代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小麦良种生产繁育生产园区。以底店、水口塬区小麦良种生产繁育生产为重点,配套推广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五是川道农业综合开发园区。以小章镇哈家店、炭店乡林家堡、虎家湾七星台、太峪河川道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大力发展庄园经济、观光农业。同时,狠抓园区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示范效果,真正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推动全县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源。

“十大基地建设”。一是建设38万亩优质水果(其中苹果32万亩,梨6万亩)生产基地,优果率达到85%,早、中熟品种发展到25%,加工型品种达到15%;二是建设20万亩干杂果生产基地。其中:柿子发展到13万亩,大枣发展到

2.5万亩,核桃发展到4.5万亩;三是建设10万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即以韩家乡、底店乡为重点的5万亩优质小杂粮基地和以香庙乡、南塬乡镇为重点的5万亩“双低”(低硫甙、低芥酸)油菜基地;四是以泾河川道沿线为重点,建设

1万亩设施瓜果蔬菜生产基地;五是以新民镇、龙高镇为重点,建设100万只家兔生产基地;六是以韩家乡为重点,建设10万只肉羊生产基地;七是建设城关、龙高、炭店、底店4个乡镇农家乐示范基地;八是建设永乐、香庙、龙高3个劳动力培训转移示范基地;九是以车家庄乡为重点,建设1万亩金银花种植基地;十是以永乐、城关为重点,建设1万亩绿化苗木繁育和花卉生产基地。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大云镇企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云镇企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大云镇人大主席张宇光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专题调研工作的总体要求,我镇人大主席团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深入到我镇部分企业,就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深入…

精功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汇报材料20xx0514

精功集团科学发展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汇报材料精功集团科学发展推进转型升级正当许多企业受到金融风暴影响而步履维艰之际精功集团却拿出了一张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单20xx年完成销售收入88亿元实现利税75亿元20xx年企业...

浅析中国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

浅析中国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摘要目前中国正处于全力推动经济转型加快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产业正在努力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转变经济结构也在慢慢转向创新绿色环保的新主题作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的中小企业虽...

解读: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六大问题

解读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六大问题20xx513中国时尚品牌网20xx年11月份我们开始对100多位CEO调查和访谈为了充分保证分析结果的科学性课题组在项目开始之初就设计了一个包含16个大问题的调查问卷和相应的访谈...

规模企业项目建设促进转型升级情况汇报

规模企业项目建设促进转型升级情况汇报一企业基本情况山东宁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集科研开发机械制造国际贸易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农业机械制造龙头企业下设七个子公司现有员工1000多人总资产48亿元拥有现...

企业转型升级学习心得体会

企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的心得体会1月11日至15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天津南开大学举办的企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先后听取了孙立群教授所做的以史为鉴感悟人生段文斌教授所做的从高增长到新常态杨斌教授所做的管理创新思维与方法...

20xx-20xx年中国机械设备行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20xx20xx年中国机械设备行业转型升级战略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内容概述第一章中国机械设备行业相关概述11机械设备行业概念及分类111概念界定112产品分类12机械设备行业发展特...

转型升级做优做强的调研报告(20xx0615)

关于织里童装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的调研报告吴兴区委区政府重点课题调研组20xx年6月15日为有效解决织里童装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自20xx年2月20日起吴兴区政协牵头组织3个调研组深...

中国电动工具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关键词电动工具行业报告来源前瞻网报告内容20xx20xx年中国电动工具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报告目录请查看20xx20xx年中国电动工具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

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高桥转型升级调研报告所谓转型就是指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道路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全面的转型升级应该包括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核心的经济转型以空间和产业布局优化为核心的城市转型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转型和...

江苏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

江苏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调研报告内容摘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江苏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新的成效但也面临认...

中国橡塑密封件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

关键词橡塑密封件制造行业报告来源前瞻网报告内容20xx20xx年中国橡塑密封件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报告目录请查看20xx20xx年中国橡塑密封件制造行业产销需...

企业转型升级报告(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