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和练习(含答案)

时间:2024.4.20

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做到读准字音,并熟练书写;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描述事物的写法;

4、结合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百草园:

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了解作者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 ___(体裁),选自__ ____。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

2、字词积累(要求做到能读会写)

确凿( ) 菜畦( ) 蟋蟀( ) 缠络( ) .....

竹筛( ) 觅食( ) 渊博( ) 鼎沸( ) ......

绣像( ) 锡箔( ) 鉴赏( ) 脑髓( ) .....

盔甲( ) 蝉蜕( ) 秕谷( ) 倜傥( ) .....

拗过去.( ) 人迹罕至( ) 敛在盒里( ) ...

攒成小球( ) 高枕而卧( ) ..

二、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_个部分内容,先写_________,后写__________。

2、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划上记号。其中第9自然段是_________。

3、再读课文,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

( )的百草园

( )的三味书屋

三、课文探究

(一)读关于百草园的部分,完成下面题目。

1、把这部分分为三层,写出各层的层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仔细品读第二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关联词)把它们连缀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这段写景,先 后 (写景顺序),从 植物 到 ,又从到层次井然,条理清楚。同时调动、 等感官,兼顾有滋有味,生动而充满乐趣。

3、读3-5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面文字的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词语,并对这些词语进行品味。

______一块雪,__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___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便______住了。

品味:这一些列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默读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启蒙的地方,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①三味书屋的 ;②三味书屋的 ;③三味书屋里的学习内容

2.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几个片断,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看待寿镜吾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深入探究

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同步练习

一、基础巩固:

1、选出字形全对的一组( )

A.觅食、轻捷、质扑、收敛 B.乘凉、监赏、啄食、缘由

C.书塾、消释、颠倒、鼎沸 D.绅士、蜡梅、渊博、恭敬

2、认真体会下列语句,说说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题。

(1)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2)“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3)“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场所,鲁迅用“从??到??”的标题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比照的意味,对文章描述的内容,有以下三种理解,比较恰当的理解是( )。

A.因为“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成年以后回忆起来都很有趣,所以表达了作者对生气蓬勃的少年生活的怀念和追求。

B.作者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作对比,暴露了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漠视、束缚和残害。

C.“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4)最后一段写到人在课堂上用纸糊的盔甲做游戏,“我”在“画画儿”,这是为了说明:( )

A.作者从小热爱艺术。 B.说明上课爱玩。

C.表现作者对封建教育的厌恶和对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的追求。

(5)对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排比)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比喻)

D.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比喻)

3

二、能力提升 (一)补充下列文段,完成题目。

不必说_______的菜畦,_______的石井栏,_______的皂荚树,_______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_______,肥胖的黄蜂_______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_______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_______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_______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 这段文字对百草园景物描写。

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

2、文段写百草园采用了___________顺序。先是由_______到__ ______;再由________到__________。

3、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运用了两种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模仿“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句式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迁移拓展

临 窗 看 柳

①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煞( )是可爱。但我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

②风乍起,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欢乐。我似乎听到一曲柳哨的歌,歌声中片片柳絮( )随风飞舞。

③一会儿,风停了,柳枝恢复了它的平静,垂了下去,它不能载( )歌载舞了,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是这样,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能再把绿色写在天空。

④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地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变如一条真理。我看了许久,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看窗外,看看柳树,用心去体会,你也会明白许多。

1.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

2.解释加点的词。 (1)春寒料峭: (2)载歌载舞 ...

3.从全文看,柳枝的突出特点是 。从写作意图看,“心中一定有着淡淡的忧伤”一句写出了 ,由此可见,本文明写的是 ,实际要写的是 ,这是一种 的写法。

4.段中描绘的“窗外”和末段的“窗外”含义完全一样吗?请简述理由。

5.结尾说“我”明白了许多,请你谈谈他明白了什么? 4

第1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答案

二、基础知识

1、散文,《朝花夕拾》,周树人,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

2、凿(záo) 畦(qí ) 蟋蟀(xī shuài ) 络( lu? ) 筛( shāi ) .....

觅(mì ) 渊(yuān ) 鼎沸(ǐnɡ f?i ) 绣(xiù ) 锡箔(xī b? ) .......

鉴(jiàn ) 髓(suǐ ) 盔( kuī) 蜕(tuì ) 秕(bǐ )倜傥(tì tǎnɡ ) .......

拗(ǎo) 罕( hǎn) 敛( liǎn ) 攒(cuán ) 枕(zhěn) .....

三、整体感知

1、两,百草园,三味书屋 2、过渡段 3、有趣 枯燥

四、课文探究

(一)1、①有趣的动植物 ②神秘的美女蛇 ③有趣的捕鸟

2、(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2)①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②碧绿、光滑、高大、紫红。③共性都是静物。

(3)①鸣蝉、叫天子、黄蜂。②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③写的都是动物。

(4)表达了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总结:整体、局部,动物,高、低,声、色、味,静态、动态

3、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

4、捕鸟的过程

(二)1.环境,先生

2、先生知识渊博,教学认真;学生有机会就跑出去玩;趁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游戏、画画??

3.①方正、质朴、博学;②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③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

(四)深入探究

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来衬托出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腐朽的、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的封建教育不满;

C、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1、C

2、①一个“可”字表达了儿童对下雪天的喜爱之情。②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离开百草园时的无奈和恋恋不舍之情。

3.(1)B 点拨:本文体裁是散文,不是小说。(2)D 。(3)C 。(4)C.(5)C.

二、1、详写的是:泥墙根一带,略写的是:整个园景。 2、空间,低,高;高,低3、单是┈无限趣味。4、你人,比喻。5、要求言之有物,表达准确。

三、1.shà;xù;zài。

2.(1)形容微寒;(2)又。

3.充满活力;作者自己的心情(或感受、思想感情);柳;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4.不完全相同。前者是指窗外的景物,后者更广阔的天地。

5.应该像柳树那样,不仅在顺利时应尽显才华,而且在失意时也应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5


第二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自主学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课题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4.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学习重点】 目标1、2

【学习难点】 目标2、3

【学习安排】 两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我精心

背诵《山中杂诗》,一位同学读优美文章并说出感受。

自主学习,我能填

1.考考你,你能把以下拼音写准确么?如果你认为除了这些,还有你容易读或写错的可以补充在后面空白处。

确凿( ) 菜畦( ) 桑葚( ) 收敛( ) 秕谷( ) .....

脑髓( ) 斑蝥( ) 和蔼( ) 臃肿( ) 脊梁( ) .....

长吟( ) 蝉蜕( ) 书塾( ) 人声鼎沸( ) 厥( ) .....

倜傥( )( ) 长妈妈( )金叵罗( ) 豁( ) 窦( ) ......干zào( ) 性子很zào( )

2.你能给以下多音字戴上正确的帽子吗?

1) 像小珊瑚珠攒( )成的小球 。 人头 攒 ( )动 积攒 ( ) ...

2)棒上系( )一条长绳 。 关系( ) ..

3)他总是微笑着,而且将头仰起,向后拗( )过去。 执拗( ) ..

4)打折( )了腿 折( )腊梅花 ..

1

3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1)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______ (A 机密 B 机谋 C机关)

(2)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 ______ ,这里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A 欣赏 B 鉴别 C 鉴赏)

(3)其中似乎 ______ 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A 确实 B 确凿 C的确)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荒园,人迹罕至。 .....

B他做事干净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

C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

D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

【温馨提示】:1“畦、 敛、秕、蔼、拗、倜傥”这几个字容易读错。

2“机关”“鉴赏”“欣赏”的意思应观语境理解。

3“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应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运用。

5.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 字______ ,伟大的______ 、______ 和______ 。作品有小说集______ 、 等,散文集______ ,散文诗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______ 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一起编入 这个散文集中。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______ 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四十多岁了。“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做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第一课时

一、导入:童年的记忆多么美好,童年的我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走进他的童年,探寻他成长的足迹!现在,让我 们 去百草园走看吧!

2

二、交流预习收获。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把你的想法大胆写出来。

(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那么请你找出它们各自的起止段落,并说说哪一段又是过渡段?

三、整体感知

1. 放读:带上一颗童心,寻找一种乐趣

百草园曾是鲁迅儿时的乐园,那么它会是你的乐园吗?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叙写“百草园”的内容,带上一颗童心,去寻找一种乐趣!(要求读音响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读出形象感、情趣感。其余同学点评。) 以“一个( )的百草园”说一段话或给这几段加一个小标题。

2.默读:带上一颗慧心,寻找一种收获

默读“三味书屋部分”,以“( ) 的三味书屋”说一段话。

3.我们对鲁迅的这篇散文做了整体把握,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4. 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合作交流,感悟探讨:

1.学生齐读第1段到第8段。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要求人人发言。然后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1)百草园是乐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百草园中的景物很多,但看起来又井然有序,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绘景物的?

(3)请找出你最喜欢的描绘景物的句子,说说理由

(4)如何理解“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中的“似乎”和“确凿”?

3

(5)课文为什么要写“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3.交流?评价。

学生上述问题各抒己见。

五、精读?研讨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习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 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 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这段文字是从以下角度描写景物的,请从文中找出例句(一句即可)

(1)写视觉的:

(2)写听觉的:

(3)写味觉的 :

(4)写触觉的:

2.本段中作者描写了童年时的四件趣事,他们依次是______ 、______ 、______ 、 ______ 。

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 )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3)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

4.本段用词极为准确、生动,如“肥胖”写出了黄蜂的体态特征,体现儿童特别的感觉。请你再举一两个例子分析说明。

4

5.这段景物描写,写了哪些季节的景物?请举例说明:

6.我们观察时,若能用自己的目光和心理去看去感受,在描述是就可以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去描摹。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体验,选取你熟悉的景或物进行多角度描绘。 例:碧绿的菜畦(色彩)肥沃(质地)整齐(形态)

7.从“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来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 )

A.从静景描写到动景描写。 B.从概括全景到突出局部。

C.从美丽的植物到可爱的动物。 D.从近的景物到远的景物。

8.文章连用两个“不必说”意在说明 ( )

A.开头所写的景物不是主要的,“单是”后面所写的景物是最主要的。

B.这是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着重衬托所写的景物。

C.这种撇开的手法,先对园中的景物作粗线条的勾画,为下文具体描写“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作铺垫。

D.这里运用排比,写出百草园中最主要的景色及其迷人程度。

9.详写园中“泥墙根一带”的“无限趣味”,特别是详写何首乌,其作用是表现儿童的__________心理和对______ ____的热爱。

10.文段中“不必说”和“单是”两方面的内容,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11.这段文字把百草园描绘得色彩斑斓,生机勃勃,你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2.这段文字中哪句话可以概括百草园的特点?

13.请同学们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写一句话。

六、布置作业,学生活动。

5

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

第二课时

一、温故而知新

我们在上节课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下面我们来交流这道题,请大家踊跃参与。

二、合作交流,感悟探讨:

1.课文第一部分写百草园,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充溢着生机和活力。慢慢地,“我”长大了,“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似乎是无奈、迷茫,“我”被送进三味书屋,随先生读书。

请大家齐读阅第9段,体味作者的情感。

请同学畅谈读此段的感受,其余同学点评。

2.学生活动,默读10——24段,思考下列问题:

(1)三味书屋的陈设是怎样的?

(2)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看出,你喜欢他吗?作者对他态度如何?

(3)为使人物形象生动,文章对这位老先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

(4)作者在这里读书快乐吗? 理由是什么?

为完成上述四题,分小组展开讨论。

6

三、精读?研讨

1.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合作探究,大胆发言,只要有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参考课后作业第一题的三小题)

2.三味书屋的乐趣与作者在百草园时所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

讨论后各抒己见,说“异”说“同”都行,有道理就可以。

四、巩固?延伸(2008.临沂)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题目。

一个美丽的错误

一个论坛,读到网友发的一个帖子,感动莫名。

那帖子的大概内容是:一次数学考试,毛毛有一道题做错了,老师在旁边扣了1分。还有一道连线题,左边竖列的是“一车土”“一块砖”“一张纸”,右边竖列的是“1吨”“2公斤”“3克”。毛毛在“一块砖”和“3克”之间连了道线。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上要求学生写一段话,这段话是不计分的。毛毛的那段话里有这样的句子:“我爸爸是个挑砖工。我希望所有的砖头不要太重,每块砖只有3克就好了。我爸爸太累了。我爸爸太辛苦了。我爱我的爸爸!”老师用红笔在旁边加了1分,还写了一段话:“爱心加1分。你得了满分——爱心满分。祝贺你!”

爱心满分!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个毛毛呢?天真,孝顺,联想丰富??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对父亲的怜惜与挚爱。那么,又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那位老师呢?耐心,智慧,善解人意??一个多么可敬的老师,是她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天堂,是她为孩子的爱心增添了光明的亮度。学生故意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老师也跟着存心“错误”了下去,一道连线对接起来的,也许是两颗同样纤细质朴的善良的心??

我不禁想起了一个让我鼻子发酸的故事:一个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以“我的理想”为题写一篇作文。有一个学生是这样写的:“阿爹还没走(当地人称人死为 7

“走”)的时候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个公安,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当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听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就都不怕了??”作文刚好一页,字歪歪斜斜的。那一页,老师没有给分,只是打了个大大的红叉。

接着,我将自己想成了这个“怪”孩子的老师。当我看到这篇作文,会不会感动呢?说实在的,此时此刻,我真的也想像毛毛的老师那样犯一个美丽的错误,在这篇作文上画一个红红的勾,倾心聆听一次孤儿寡母的爱与哀愁,轻轻地抚摸一下失去父亲的孩子的创痕,拓宽一个孤寂孩童爱的出口。

《圣经》里说:“你们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 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

孟子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

而我想说的是,我爱那个在艰难的生活夹缝中仍懂得感恩的孩子,我爱那个在无邪的心灵前深深凝视的老师,我喜欢那个美丽的错误??

(选自《小品·美文》)

11.第3自然段画横线句“学生故意犯了一个错误”,从文中看,毛毛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这个“错误”究竟美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回答)

12.一个美丽的“错误”在文中第一个故事中已交代清楚,阐释全面,可作者又引入了第二个有关作文的故事。这两则故事有什么内在联系?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13.仔细阅读文中的两则故事,想一想故事中的小主人有着哪些相同的品质特点?

14.联系全文看,本文标题“一个美丽的错误”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8

15.本文故事中两个学生的想法、做法引人深思,可圈可点。假如你是这两个学生的同学,面对这种情况,将会作出怎样的评判?请任选其一,写一段能体现自己独到思考和见解的点评性文字。

16.孝敬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你是否也曾有过如文中毛毛所犯的美丽“错误”?若有,请选择一次,简述经过及当时感受。或请你策划一次近期孝敬父母(老人)的行动打算,并说出决定那样做的理由。

知识视野

★鲁迅笔名的由来★

“鲁迅”是他发表《狂人日记》用的笔名。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鲁迅解释说:一是母亲姓鲁,用母姓表示他的反叛;二是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在浙江省绍兴城内新台门鲁迅故居东边不远的对面,是清末秀才寿怀鉴(字镜吾)的寓所内第三间房,用为书塾。“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劝勉学者利用“三余”之时刻苦勤学。后来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将“三余”改为“三味”。宋代李淑《邯郸书目》载有“诗书为之太羹,史为杂俎,子为醯醢,是为书三味”。太羹是不掺任何调料做的羹。以“太羹”之味来喻“诗书之味”,意谓读经诵诗,一般人觉得是枯燥无味的。但无味之中含着深味,即“寓至味于淡白”。俎的本意是古代切肉的砧板或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这里是肉的代称。“史为杂俎”,即说史书之味犹如摄取各种肉食所含之味那样丰富、博杂。醯是醋,醢是肉鱼等制成的酱,均属调味品。醯醢并列,见其调味品种类甚多。寿家书屋“三味”之名可能据此而来。另外,“三味书屋”匾额两旁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至乐无声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诗书。”(清?梁山舟书)下联与“诗书为之太羹”是一致的。寿镜吾的祖父将“三余书屋”的匾改为“三味书屋”,正是为了使它与书屋中的对联相一致。寿镜吾之子寿洙邻写的《我也谈谈鲁迅的故事》中认为,“三味书屋”中“三味”的意思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这个回忆与上文所说还是比较接近的。

三味书屋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三味书屋”的匾和梅花鹿伏在古树下的画解放前曾散失,解放后,党派干部想尽办法才找回来。解放初期,当年和鲁迅一起在三味书屋 9

读书的周梅卿、章祥耀、王福耀还活着。按照这三位老同学的回忆,三味书屋恢复了原来的布置。屋子里,好像是中国旧式的客厅。学生的座位一共有11个;鲁迅的座位排在北墙边,是一张带抽斗的长方形桌子,桌子后面放着一张略嫌低些的椅子。这儿光线很暗,空气也比较潮湿。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其来历是这样的: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寿先生的批评,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自己。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鲁迅逝世20年后的19xx年盛夏,鲁迅的夫人许广平因事到绍兴,参观三味书屋时,她特意看了鲁迅原来坐过的那张课桌。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北墙,由于光线较暗,许广平立即打开手电筒照亮,很快就找到了那个“早”字,一笔一画都刻得十分清晰。

★鲁迅笔名的由来★

“鲁迅”是他发表《狂人日记》用的笔名。之所以取这样的名字,鲁迅解释说:一是母亲姓鲁,用母姓表示他的反叛;二是周鲁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意。

★鲁迅先生在三味书屋的求学经历★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长达七年。

★关于私塾★

私塾是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它在我国两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儿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学生入学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二十余人,少者数人。私塾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强调蒙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 ★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故事★

鲁迅曾制作一张书签,中间竖写“读书三到:心到,口到,眼到”10个字,夹在书页里。读书时,读一遍书,自上而下盖住书签上一个字。这个办法同学们都很欣赏,后来大家都仿效起来。有的同学整天只想玩,常常背着老师拉别人一起玩。鲁迅为了防止同学们影响自己的学习,就在书桌的左上角贴了一张三寸长、二寸宽的红纸条,纸条上写着“君子自重”四个字。

10

更多相关推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后反思我上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这样的传统教材要渗透新课程理念对我是一个挑战在课改专家的指点下我有许多收获现作以下反思要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我在引导学生精读百草园一段时先从课文前面的插图和作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我们学习了这篇文章虽然总体看教学效果是好的但是教完了之后发现许多环节还没有尽善尽美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要把反思写一写希望对以后的教学有所帮助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评课9月底教研活动到兄弟学校听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听课时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结束了本课教学虽然师生互动非常成功给人感觉如浮云掠过仅仅是从内容的角度分析没有引导学生深究文本体会其中的童趣反思自...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宗宝军顺利的按照教学计划以三个课时结束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本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充满着浓浓的童真童趣也有淡淡的失落和怅惘诚然先生对于黑暗的社会贫弱的国家愚昧的民众是有着痛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成长为话题进行展开讲述他人成长过程中幸福的回忆美丽的向往以及小小的烦恼这能勾起许多人对儿时的回忆和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反思唐志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经典课文从我们上中学时到现在无论教材如何变化这篇文章却为所有编写者青睐这就是经典的魅力本文是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恋歌充满着浓浓的童真童趣也有淡淡的失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今天语文组公开课我上了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在评课时尽管我的课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语文组的同事们都在赞赏的层面上给了我诸多鼓励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中度过了快乐而又无忧无虑...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目标1认识鲁迅了解童年时鲁迅爱美丽的自然景物爱动人的民间传说爱读书学习恭敬学识渊博的人爱绘画爱一切新鲜活泼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2理解鲁迅在永别故乡和流离颠沛中追忆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惆怅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1345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教材分析课文通过对百草园自由欢乐生活和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记叙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三学情分析四教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涂德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抓住事物的特点用恰当的顺序写景2学习两相对照的文章结构2过程与方法1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2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设计理念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反思(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