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自诉为学过程中的感悟

时间:2024.5.13

孔子为学过程的思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皇邢二《疏》皆说,此章是孔子隐圣同凡,劝人勤学.「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字,音义皆同「又」字.古文句法,十有五,就是十又五,语体就是十五.孔子说:「我十五岁即志于学.」《毛诗传》说:「诗者,志之所之,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依此解释,「志」就是心之所之,也就是一心趣向之意.「志于学」,就是专心求学.《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在童年,即知求学.此处孔子自述十五岁志于学,皇邢二《疏》皆据《白虎通辟雍篇》解释,十五是成童之岁,心志坚明,故自十五始志于学.刘氏《正义》据《白虎通》说,十五岁是入大学之年,所学的是经术.刘氏又据《礼记大学篇》所说,始于致知格物,终于治国平天下,皆是大学所学的经术.

「三十而立.」皇《疏》:「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刘氏《正义》:「立,谓学立.」自十五岁,志于学,至三十岁,所学已成立.也就是学有根柢,有力,非外力所能摇动.

「四十而不惑.」孔安国注,「不惑」,就是不疑惑.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黄式三《论语后案》:「立,必先不惑,而言不惑于立之后者,何也.夫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立,守经也.不惑,达权也.」「不惑」,遇事可以行权,无可,无不可.「立」,则是:可即可,不可即不可.不知权变之道.所以「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如刘氏《正义》引《汉书董仲舒传对策》曰:「天令之谓命.」刘氏《正义》说:「知天命者,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盖夫子当衰周之时,贤圣不作久矣.及年至五十,得《易》学之,知其有得,而自谦言无大过.则天之所以生己,所以命己,与己之不负乎天.故以知天命自任.命者,立之于己,而受之于天,圣人所不敢辞也.」孔子学《易》,乃知天命.吾人虽闻天命,未必能知,须先信赖圣言,以求知之.

「六十而耳顺.」郑康成注:「耳顺,闻其言,而知微旨也.」皇《疏》:「但闻其言,即解微旨,是所闻不逆于耳,故曰耳顺也.」皇《疏》又引李充说:「心与耳相从,故曰耳顺也.」顺字,《说文》:「理也,损页川.」段注以为,自人之头顶至脚踵,如河川流通,至为通顺.顺之而后,始见天理,始着条理.由此可知,「耳顺」就是耳的功能

已经通顺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故能闻他人之言,即知他人的心意.此是耳闻无碍之境.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的从字,作顺从讲.「矩」是端正方形的工具,《说文》作巨,引申为法度之义.孔子至七十岁时,顺从心之所欲而不逾越法度.顺心而为,自然合法,也就是动念不离乎道.

程氏树德《论语集释》,引明儒顾宪成《讲义》说:「这章书,是夫子一生年谱,亦是千古作圣妙诀.」顾氏以为,孔子自十五志于学,至四十而不惑,是修境.五十知天命,是悟境.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是证境.顾氏此说,大有道理.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三十而立,是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

四十不惑,是三十而立的下一个阶段,四十不惑,是说用自己的原则在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后,对自己的原则不惑,而不是说对什么都不疑 惑,如果都不疑惑那就成为神人了.

五十知天命,也不是所谓的宿命论,而是明白所谓命运,现在的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因此就应不怨天、不尤人.

六十而耳顺,是说这个时候,能明白是非,好的坏的自己能辨别.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到了七十岁时的时候,你在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成熟,做事的时候就基本不会犯错,而不是说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第二篇:感悟孔子


感悟孔子

读孔子,感悟自然与真实,有种如沐阳光的感觉,如行走在高山流水之间。细细品味孔子的言行,他的思想好似滴滴甘泉流入心田,心灵得到了滋润和养护,他的思想渗透到平时的生活中,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事。

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无论什么人路过他面前,他一定要站起来,如果他要从这些人面前经过,他就小步快走,这表示对人的一种尊敬。

孔子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是要做最好的自己,保持一颗诚敬的心,减少过失,对别人谦逊有礼,提高自身修养,为自己打开一个友善的大门,让自己的人生更具光彩。修身是对家国、对社会负责任的前提,做最好的自己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鞔,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诚实守信都是为人处事最应遵循的品德。在如今的社会很多人会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诚信无价,虽然一时的坦诚可能会损失眼前的利益,但换来的却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信任,收获的是长远的利益。

孔子说:“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没错,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喜欢不懂装懂,答非所问,滥竽充数,这样只会被人贻笑大方。我们不能自以为是,对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要有勇气说不知道,要善于向别人请教,进一步了解情况,求得更多的知识。 感悟孔子的智慧,做一个理智和智慧的人,我们就会坦诚、守信、宽容,我们就会勤奋好学、持之以恒,我们就不会抱怨、消沉,斤斤计较。

更多相关推荐:
感悟孔子

学院法学院班级101姓名董俊学号1002100110指导老师吴小强感悟孔子人生需要感悟有感悟的人生才是睿智的人生先哲的人生不能复制但可以创新先哲的智慧不能抄袭但可以借鉴生命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的创新和借鉴之中延续发...

孔子感悟

孔子感悟学习之道在今天这个时代信息纷纭复杂很多无用无效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头脑耳目我们静心想一想这些东西我们真的需要吗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哪些东西真正有价值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虽然学习了但未必有效率学到的东西也未必...

对孔子学说的感想

对孔子学说的感想三中初一16班卢春阳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就是以和人讲道理为主和平解决问题但是我不怎么同意这个观点因为中国有句古话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例如说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到处宣扬儒家学说讲究以...

感悟孔子

走进文化遗产感悟华夏文明作者刘毅然书院街小学四年级三班今年国庆节我在爸爸的带领下游览了我们家乡的孔府孔庙感悟孔子领悟孔子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天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我的心情格外高兴我们很快来到了目的地在游览过程中爸爸告...

孔子教育思想感悟

孔子教育思想感悟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千百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早在几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已经出现一位资深的思想政治家他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家教育理论的奠基...

学孔子哲学思想后的人生感受

学孔子的哲学思想我的人生感受学习科学知识我们是一个明白人但是学哲学是一个糊涂的过程我们都不知道哲学是什么没有办法去解释清楚哲学的真正含义我学习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后得到了一些感受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虽然他...

读“孔子的心灵修养”时的感悟

读孔子的心灵修养时的感悟谭婧婧何谓心灵修养心灵又是什么我认为心灵他能感受到喜感受到怒感受到哀感受到恐惧感受到痛苦心灵一种器官动物与生俱来就拥有的一种器官它是一个生命场它是以场的形式与周围世界发生相互作用同时它也...

孔子回答人生的108个感悟

孔子回答人生的108个感悟感悟一志存高远任重道远感悟二悲天悯人心系众生感悟三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感悟四三思而行当断则断感悟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感悟六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感悟七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感悟八匹夫之勇难以成事感悟九小...

感悟孔子教育智慧-

感悟孔子教育智慧学校的教育智慧萌生于广阔的文化背景只有培育出肥沃的文化土壤才能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那么我们不妨到哲人那里寻找智慧智慧是很难界定的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一直苦苦追寻智慧的本质苏格拉底遍访了雅典城所有...

感悟孔子

感悟孔子读孔子感悟自然与真实有种如沐阳光的感觉如行走在高山流水之间细细品味孔子的言行他的思想好似滴滴甘泉流入心田心灵得到了滋润和养护他的思想渗透到平时的生活中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无论什...

孔子对于天与道的追寻和感悟

孔子对于天与道的追寻和感悟孔子的智慧不仅表现在为人处世之上和社会生活当中也表现在对于天与道的追寻和探求之中孔子对于天与道也有很深刻的感悟我们是否对于真理以及真善美有一种渴望孔子的这种强烈的感情我们每一个人在内心...

收藏孔子文献资料,感悟儒家文化精髓

建言三坊七巷建收藏孔子文献资料馆福建张祖仁的孔子文献资料收藏研究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是中国20xx多年的文化集大成者汉太史公司马迁赞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可谓至圣矣因此孔子被誉为世界文化...

对孔子的感悟(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