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感悟

时间:2024.4.14

孔子感悟——学习之道

在今天这个时代,信息纷纭复杂,很多无用,无效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头脑、耳目。我们静心想一想,这些东西我们真的需要吗? 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哪些东西真正有价值。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虽然学习了,但未必有效率,学到的东西也未必对我们有价值,未必都能深入到自己的生命中去。

我们该问问自己,我们要学习什么?应该怎样去学习?学到的东西又怎样才能跟我们的生活融合起来呢?

《论语》中的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以德行为本。“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成为“君子”,君子行“仁”而为政。为了达到学以修身,学以成仁的目的,孔子论述了许多学习之道。

孔子的学习之道,归结起来有如下三点:

其一,乐学与好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发自内心的喜欢、良好的心理态度是学习的良师益友。虽然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和条件近乎苛刻,但从《论语》中可以看出,他的教学活动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严谨紧张,不苟言笑,倒是非常轻松愉快、随机而行、随意而发的。孔子本人更是因“好学”而对学习充满兴趣,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这正是孔子以学为乐,好学不倦,安贫乐道,自强不息的生动写照。知之者是被动接受,好之者已是主动追求,乐之者则达到痴迷执着的状态。如果说好之、乐之是孔子主张的学习态度的话,那么“好问”就应该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了。孔子认为,不懂不要装懂,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这样才能学到真东西。

其二,无倦与精进。学贵有恒,最忌一曝十寒。《论语》中关于学贵有恒的思想,先述“无倦”,次说“一以贯之”,再论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如琢如磨。子张问政时,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颜渊》)子路问政时,孔子说:“先之劳之”,“无倦”(《子路》)。这是孔子对弟子问“政”的回答,即“无倦”,也就是对自己要勤勉,不能懈怠,勤能补拙,恒成万事,自然学习更是如此。孔子反复强调为学育人贵在“不厌”与“不倦”的态度,意即:对己,学习而不知满足;对人,耐心教导而不知疲倦。其中,对求学者而言,

第1页 共2页

学而有恒,学而不厌,这是很难做到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需要有执着的精神,久之则学业成矣。

其三,敏捷与勤思。孔子于求学、敬事都强调“敏则有功”。如《学而》篇中的“敏于事而慎于言”及《公冶长》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敏”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反映迅速,二是勤于思考。“敏于事”、“敏于行”,是说做事行动要反映迅捷;“敏而好学”、“敏以求之”,是说求知治学要勤于思考。与“敏”相对的是“慎于言”、“讷于言”,其意并非要人三缄其口,而是强调少说多做,言行一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这正是孔子学以修身、学以养德思想的表现。

其四,自省与改过。自省与改过,是求学者终极目标,亦是成贤至圣的捷径。当然,捷径却往往是最难行进的。孔子也觉得“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关键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它。孔子说:“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罕》)“过而不改,是谓之过矣。”(《卫灵公》)人之过,只要不是故意为之,有过便改,无损形象,还能得人共仰,何乐而不为呢?过而不改,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这才是真正的过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有了正确的态度,有了改过的决心,余下的事情便是如何改过了。改过要分为两个步骤,先是自省,再为改过。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省的关键要通过自省总结得失,找出自己存在什么过错,找出与贤人之间的差距。有过与差距便需改正,“就有道正焉”,以不断完善自己,最终达到“内省不疚”的境界。

因此在今天,如果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用自己的心去完成一种激活,开始真正融会贯通的学习,都站在通权达变的大智慧上,那么古往今来所有的知识都会活在我们的经验体系里,所有圣贤的智慧都可以成为照亮我们自己生命道路的火把。

第2页 共2页


第二篇:感悟孔子教育智慧-


感悟孔子教育智慧

学校的教育智慧萌生于广阔的文化背景,只有培育出肥沃的文化土壤,才能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那么我们不妨到哲人那里寻找智慧。

智慧是很难界定的。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一直苦苦追寻智慧的本质。苏格拉底遍访了雅典城所有自称有智慧的人,结果非常失望。他最后说:我知道自己一无所知。这既说明了苏格拉底伟大的谦虚,也说明智慧是很难探寻的。也许,这正是一种智慧。

孔子在《论语》中对智慧进行了探索。冯友兰先生说,"孔子是位大哲人、大智者,其《论语》所含的智慧是无限的,并具有一种独特的韵律与审美形式。孔子不但描述、解释了智慧,还对教育作了非常精辟的阐述。《论语》就是集孔子言论及观点与一体的一部教育智慧的辞书,它是中国教育智慧的源泉。

孔子的教育智慧涵盖有丰富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孔子的教育智慧关涉于人、关涉于人生的体认,直抵人发展的目标。《论语》的思想精髓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因此而无比强大。其一,孔子给我们描述了人生的轨迹:"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智慧让我们去追求完美的人生,完美的人生使生活有价值、有智慧。其二,孔子把智慧指向人的生活态度。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回也不改其乐",因此孔子称赞"贤哉,回也"。这种对生活的态度,实质上是关于心灵的问题。其三,孔子把智慧指向如何为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为此要"吾日三省吾身",因此"仁者不忧"。教育是为了人的,这就从根本上揭示了教育的崇高使命和目标,直抵教育的本质。

其次,孔子的教育智慧关涉对教育公平的追求,直抵教育的理想。2500年前,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重大命题。它是历史的,却是现代的;是古老的,又是新生的。教育要面向所有的人,不论贵*,不论种族,不论性别,不论年龄,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再次,孔子的教育智慧关涉学习,直抵教育的核心。《论语》第一章即论述学习问题。孔子对学习作了精辟的论述:学习的态度---"敏而好学","学而不厌";学习的志向---"博学而笃志";学习的方式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的核心要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四,孔子的教育智慧关涉人心智之门的开启,直抵教学方法的最优化。这集中表现在他的著名论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任务在于适时、适度的"启"、"发"。此外,他主张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联系、迁移,在复习、巩固中发展,由此及彼,由旧而新。 第五,孔子的教育智慧关涉师生关系,直抵师生关系的实质。孔子把师生关系提炼为"教学相长",师生不只是教与学的关系,而且是"相长"的关系。民主、平等、合作、促进、共生,这些现代理念尽在"教学相长"四个字之中。教学过程中师生"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多么精彩的时刻;告诸往而知来者,是多么美妙的时刻。

孔子教育智慧的内涵不仅仅如此,但可窥见一斑。孔子对教育本质、核心的理解,是大智慧,是教育智慧之根、之源。

学校的教育智慧和文化品格

智慧是在文化土壤里生长出来的,文化需要积累。学校的教育智慧萌生于广阔的文化背景,只有培育出肥沃的文化土壤,才能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学校要追求教育的理想,逐步形成教育哲学,凸显思想的张力。

学校要"顶天立地",天,即为理想。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基于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在应试教育日益加剧的今天,这种追求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学校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以孔子教育智慧滋养心灵,提升学校文化,形成教育哲学,浸润教育智慧,学校文化品格就会逐渐养成并得以提升。

学校要有伦理上的考虑,追求教育的道德意义,凸显道德的魅力。

孔子的"仁爱",墨子的"兼爱",启发我们从道德的尺度解读教育。西方亦有类似的论述。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是人类最高的目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一个概念---道德。杜威说: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说,道德即教育。

教育的道德表现为对学生的爱。英国诗人雪莱说得好:"道德的最大秘密就是爱。"爱是教育的一种力量,爱推动着教育。教师的爱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尊重,表现为尊重前提下的民主、平等、合作师生关系的建立。如果学生和教师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在校园里,那么,这所学校是具有文化品格的。

改变生活方式,改善生存状态,凸显师生的文化气质。

生活方式是对生活的一种表态与表现。学校的生活是规范的,因此需要规则;学校的生活空间是狭窄的,但这使师生远离社会的浮躁;学校的生活应当追求时尚,因为这意味着生活的创新与新生活的开端。诸如此类,构成了校园生活的特点。仅止于此,却很不够。校园的生活应当让教师和学生有快乐和幸福的人生体验,有被"释放"的感觉,有创造的热望。

同时,教师和学生应具有文化气质,这种文化气质表现为优雅,甚至是高贵。在这里,不允许有粗陋和低俗。孔子那种在"川上"的沉思,那种对学习的渴求,那种对生活哲理的追索,无不表现为文化气质。如果师生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生活状态得以改善,师生的气质与学校生活的特征互为印证,那么,这所学校应当是有文化品位的,大家如同沐浴在阳光下,沐浴在智慧中。

更多相关推荐:
感受孔子智慧

保持一颗诚敬的心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论语真能解开现代人...

感悟孔子

学院法学院班级101姓名董俊学号1002100110指导老师吴小强感悟孔子人生需要感悟有感悟的人生才是睿智的人生先哲的人生不能复制但可以创新先哲的智慧不能抄袭但可以借鉴生命就是在一代又一代的创新和借鉴之中延续发...

学习孔子的智慧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读《孔子的智慧》有感

学习孔子的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读孔子的智慧有感黄龙第三小学周丽珍暑假里看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孔子的智慧孔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算半个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追求理想的政治生活孔...

感悟孔子

感悟孔子读孔子感悟自然与真实有种如沐阳光的感觉如行走在高山流水之间细细品味孔子的言行他的思想好似滴滴甘泉流入心田心灵得到了滋润和养护他的思想渗透到平时的生活中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孔子很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无论什...

《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读后感

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读后感因材施教这一术语是宋代朱熹在总结孔子的教学方法时提出来的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成功地把因材施教的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教育的成功也代表了他教育理念的成功注重在人的差异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促...

感悟《论语》,走近孔子

感悟论语走近孔子这个暑假我仔细阅读过了论语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孔子是我国最早的也是最有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几千年来他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所谓的圣人贤者他的论语让我知道了做人的真谛也让我明白了学习的奥秘仁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

《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读后感(一)

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读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有感曲阜市防山镇万柳小学赵金凤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孔子不但是我国两千多年的至圣先师时至今日孔子的教育思想仍然闪烁着他的...

孔子的学习智慧

孔子的学习智慧有人说现在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有效学习的人每个人都是学习者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学习很多孩子学习不好就是因为不会学习学习往往低效甚至无效如何才能学会高效学习呢这就需要了解学习的真谛学习有...

孔子的智慧生活

可以重点关注于某句名言用哲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说出自己的理解姚老师在文化中国栏目中和本书里讲的正是孔子的智慧人生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关于孔子智慧给我们两点很深的感受一是很年轻的人和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对孔子...

孔子对于天与道的追寻和感悟

孔子对于天与道的追寻和感悟孔子的智慧不仅表现在为人处世之上和社会生活当中也表现在对于天与道的追寻和探求之中孔子对于天与道也有很深刻的感悟我们是否对于真理以及真善美有一种渴望孔子的这种强烈的感情我们每一个人在内心...

孔子教育智慧简介及孔子的教学方法

孔子教育智慧简介及孔子的教学方法闫合作孔子教育智慧可用一二三四五五个数字来简单概括一是一个教育目标仁就是以培养一个没有缺点的完人为目标这样的教育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有计划地每天进步一点点二是指两种认识观孔子的...

中国传统四大智慧孔子的修身养生之道(华工公选中国传统人生智慧必备)

中国传统四大智慧1大道至简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世上的事情难就难在简单简单不是敷衍了事也不是单纯幼稚而是最高级别的智慧是成熟睿智的表现完美的常常是简单的简单就是真理简单就是聪明简单是厚积薄发...

感悟孔子智慧(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