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读后感(一)

时间:2024.4.30

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读《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有感

曲阜市防山镇万柳小学 赵金凤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孔子不但是我国两千多年的“至圣先师”,时至今日,孔子的教育思想仍然闪烁着他的价值之光,指导着我们的教育实践。仔细研读了这本《跟孔子学当老师》的佳作,掩卷深思,受益匪浅,只感觉自己教学的心旅又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做教师若不学孔子乃是一种缺憾。孔子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指导我们教师学习的准则。“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些中国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风景,这些深深卷入了我们的教育生活的美好语词,蕴藏着一份宗教般虔诚、炽烈、隽永的”教学之恋”。

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而且孔子对“因材施教”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做法:孔子注意了解学生情况,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论语》中记载着一个孔子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的经典例子。子路问:“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家里有父兄,怎么能自己做主张呢?”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当然应该去做!”在一旁的公西华很不理解,认为老师讲话前后不一致。孔子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而冉求遇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去做。” 孔子是一位非凡的老师,他能够对接受教育的对象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确定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因为不分析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笼统地灌输道德、知识和学问,就无法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我不由得惊叹,作为杰出的教育家,孔子早就注意到了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孔子在教学中的施教不是千篇一律,更不是让学生“齐步走”,而是因人而异,灵活多变。我觉得,这种尊重个性、包容个性、肯定个性的做法实在是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去学习。当今所谓的“分层教学”、“培优补差”、“走班教学”、“分类推进”等做法以及“个性化”教育思想,正是源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文中对因材施教做了个很好的解释,因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这里的“因”是根据、适应的意思;“材”就是学生的实际,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教”既指教育思想,也指教育方式和方法。“因材”是“施教”的基础,“施教”是“因材”的必然要求;“因材”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施教”。因此,“因材施教”就是教师“这个人”对学生“那些人”的教育认识的活动。

那么孔子是怎样因材施教的呢?《论语》中保存着许多孔子对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分析的记录。如《论语 先进》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由此可见,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因材施教。从这个孔子教学的判断中我明白了,因材施教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孔子之所以能做到因材施教,是因为他经常分 1

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对每个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点都心里有数。也折射出一个道理:在我们的教学中,当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更好的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因材施教。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有的教师文化水平很高,教学方法也不错,但在教学中收到的效果总是不太明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能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而是搞“一刀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深入实际了解学生的个性,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预见地、有针对性的去帮助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发展性格的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把学生培养成性格更加完美,智能更加发达的新一代。

2 2014.12


第二篇:老子读后感


浅读《老子》有感

曾经有段时间热衷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聆听大师睿智的解读经典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引起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在百家讲坛热播期间,于丹解读的《论语》、刘心武解读的《红楼梦》、易中天解读的《三国演义》这些都给了我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也给了我重读经典的兴趣。读《老子》能给烦躁的生活增添些许宁静,给心灵一份安宁。

老子究竟何许人也?老子是我国春秋末年的哲学家,先秦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老子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苦县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守藏室史实管理王室藏书的史官。传述鲁国孔子赴周,问礼于孔子,两位先哲进行了简练、睿智的谈话,各述其学。老子见周王室已衰,辞世西行,入函谷关隐居,不知所终,时约周敬王年间。在他将隐去的最后时日,应函谷关令尹喜的请求,“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今本《老子》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所以又称《道德经》。

《老子》上篇道经中,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即它是含有真实可信的事物的本质。“道法自然”,它又是自然的缩影和化身,是大自然及其规律的代名词。“道”,又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无形的道产生了“一”,“一”就是那养育万物的天地,天下万物无不产生于天地,而天地这样的有形之物均产生于无形的“道”。老子之道,乃“大道”,实言之,乃自然主义。 《老子》下篇德经中则包含了老子的人生观、政治观、战争观。老子言:“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德”须服从于“道”,“德”的核心就是自然、无为、柔弱和知止。所谓自然,即“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先。”但老子的无为,并非是无任何作为,而是指人应辅助自然,而不能违背自然,逆道行事。自然规律就是一种无形的“道”的体现,这一切说明人不能违背自然妄自作为。老子反对智术治国,他的政治观的核心就是顺从自然、无为、柔弱和知止。老子赞赏政治上“愚民”,反对“察察”为政。他认为最好的统治者应该没有私心,以老百姓的想法作为自己的想法,勇于献身于治理天下。这样的统治者才是真正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的思想是阴柔的处世哲学。有人说:“老子是月亮下最智慧的人。老子的智慧具备月亮的一切特征—像月光一样从古柔到今,也像月里环形山的暗影那样由骨到心。”学习老子的智慧是一个历久的工程,须多多思考才能多多感悟,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初读《老子》,无法理解那玄之又玄的“道”的哲学,也不能完全理解老子那深邃的辩证哲学,但是初读《老子》能给我一种阴柔的宁静,一种自然、无为、柔弱和知止的人生态度。

老子教我们以相对的变化的眼光看待世界,对待这个变化万千的世界。《老子》十一章中“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有”和“无”只是事物的两种表现形式,常人只看到了事物之“有”,而不能充分认识事物内含之“无”,却是因为其中的“无”在起作用。万事万物,无论简单复杂,都可一言以蔽之:“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杯子的“用”正是它的“空”(无)所造就的。现下许多人太执着于表象,美丽的外表、华丽的装饰都成为了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殊不知外强中干者甚多。同样是人,有的伟大,有的卑锁,有形的身体仅是便利的工具,形骸之外的精神与知识才更宝贵。对待人史如此,对待事物亦需要这样的态度。“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事物内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不能执着于事物的表面,要看到事物的内在变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生往往就是在曲曲折折地向前行进,我们谁也无法所前方的路是怎样。安而有危,哀乐相生,福、祸、安危、哀乐总是在不断地波荡之中,这就是人生之大道。当我们身处逆境时,要看到幸福的一面;当享受欢乐时,也要告诫自己不可乐极生悲。我们要以一种平和自然地心态,去面对发生的事和遇见的人,遇事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多思考一些相对的影响,尽量做到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古人说,三思而后行,做到这一点,也能把握住事态变化的分寸和趋势,使自己缺少遗憾。

老子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受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四十四章)。”这就是说我们要有一种适可而止的人生。执着于名利之爱,财色之欢者,必可以求之,为此投机钻营,无恶不作,耗费掉数十载宝贵而又短暂的生命。对待贪欲,老子给三言以警:

第一句:“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为了贪欲而作恶犯法者必遭严惩。不要怀着侥幸的心理打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去满足自己的欲壑,知足常乐,这才是正道。

第二句:“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所有的名利财色都将随着自己丧钟的敲响而不再属于你,不必怀疑,这是人生的最终归宿,不可逃脱。

第三句:“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老子教我们如水般生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几于道”的水才是我们崇拜模仿的榜样,水是阴柔的象征,是谦虚与自然的代名词。这就要我们像水一样柔软自然地保持一份较低的心态,收拢自己的欲望,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新东方总裁俞敏洪曾说过,我们要如水般生活,不管前面的是多高的山,都不能阻断水前进的脚步。如水般生活,我们就能想水一样“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老子的智慧能给人以无比深刻的教训,也使人洗脱流俗皮相之见,而能洞鉴事务演化的底蕴。浅读《老子》只能略懂老子智慧的只字片言,只有进一步的学习探索才能不断地理解《老子》的真义。

更多相关推荐:
刘明伟的文章之老子的智慧读书感悟

老子的智慧微博读后感本月我读了这本老子的智慧微博老子的智慧看似虚幻无边其实蕴藏着许多实实在影响我们生活的人生哲理老子是生于春秋战国初期是一位大思想家老子的智慧读到最后让我看到的不是一堆文字而是一颗心灵老子的智慧...

阅读老子 感悟智慧

感悟智慧体味人生读老子二章有感老子一本蕴含了丰富人生哲理的智慧宝典千百年来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从这部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今读老子二章说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

《中华的智慧》读后感

中华的智慧读后感中华的智慧读后感闲来无事读了中华的智慧读后深有感悟全书摘取古代的名人名书中的名句如孔子老子周易大传等从各个方面诠释了中华之智慧何为中国的智慧呢西方所谓哲学的原义是爱智爱智即追求智慧智慧即对于真理...

炒股的智慧读后感

炒股的智慧读后感读了炒股的智慧后让我对股票又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炒股首先炒的是一种心态看不见摸不着的心态你只能有心来感悟它就像你不断的做某件事情熟练了自然就有感觉你就知道到了某个时间点该干什么你必须有何时股票运行...

《国学中的家教智慧》读后感

国学中的家教智慧读后感建湖县钟庄小学唐建国学中的家教智慧作者独辟蹊径选取了在教育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国学经典如论语孟子道德经弟子规等对著作中的教育观点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梳理并结合现代教育观点对这些国学精华进行了细致...

中庸的智慧读后感

零点起跑事事争先锻炼成长荣誉使命中庸的智慧读后感姓名程龙飞学号20xx0036小组3组专业班级自动化10801班初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

《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读后感(一)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读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有感一走进海天书城购买书籍时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高敏编著的这本学孔子当老师的智慧时至今日孔子的教育思想仍然闪烁着他的价值之光指导着我们的教育实践回家以后我就迫不及待的读起来...

《亲爱的孔子老师》读后感Microsoft Word 文档

让智慧的人生充满诗意读亲爱的孔子老师有感刘莲有这样一位老师他能够让有限的生命无限的延伸他一生命运漂泊却依旧保持着一颗安然的心他还有一个特殊的喜好逢水必观他感慨谁能像水一样集中所有君子的品质呀水无私地施予方方面面...

老子读后感

浅读老子有感曾经有段时间热衷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聆听大师睿智的解读经典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引起自己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在百家讲坛热播期间于丹解读的论语刘心武解读的红楼梦易中天解读的三国演义这些都给了我对生活和...

《老子》读后感

读老子有感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这是一部凝结着中华民族深邃智慧的不朽之作用心去品读老子我们总会有很多的心得收获我们小组从老子的无为自知方圆处世三方面展开了学...

老子读后感

外国文学所申璐迪13181002柔弱的力量老子的哲学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早有所闻却总是望而生畏觉神圣不可亵渎深奥不可理解这次学校开课之际一为探寻二也是学校的力量推着向前才真正开始了解并学习这本华夏著作一谈起老子一些...

《老子》读后感

老子读后感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所著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鲁迅便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老子一书分为道德两篇洋洋洒洒不过五千余字但却字字珠玑可...

老子的智慧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