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第一讲第一课呈现的案例当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进行一些观点的梳理2

时间:2024.3.23

对在第一讲第一课呈现的案例当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进行一些观点的梳理

各位老师大家好,第一讲我们给大家呈现了16段课例资料,基本上把区域发展研究当中怎么运用案例教学有了一个完整的展示。这一讲我们主要是对在第一讲第一课呈现的案例当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进行一些观点的梳理。

在第一讲第一课当中,第一个展示的课例就是西北荒漠化防治中老师怎么进行区域知识背景的铺垫。这个老师分别是在案例出现之前有一个区域知识的铺垫,后来等具体的西北地区的案例出来之后,又有一个通过情景描述的区域的呈现,还有在西北区域学习的过程中,有比较完整细致的区域知识的铺垫。案例教学是否有必要进行区域知识的铺垫?怎么样进行铺垫才不影响案例教学的核心主题?我们先听听一线的老师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是怎么做的。

因为西北是世界上的典型,还是中国的典型的一个区。我想了一个案例,就是死海咸海沿岸农业的问题,我当时想举这个。这样的例子,我们的铺垫并不是很多,要把地图、一些简单的资料给学生。我们的意见是不要用过多的案例情境干扰学生的思维,要让他们学习很多的案例和背景,再来探讨的话,我们课程教学是难以接受。

这个很好的,咸海死海那一块实际上把区域缩小了。书上西北的那个也是比较笼统的。比如青海湖为什么水位不断的在下降,就取这一个小的点,可以反映整个荒漠化的一个背景。 我们宁可把案例的情境定位得小一点、具体化一点,不要让他必须得具备那么多的区域背景的资料才能掌握这个内容。

关于荒漠化可以举一些在我们国家西部地区很多地方都有的那种沙逼人退的例子,西北的荒漠化肯定有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因为有些地方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讲注定是荒漠的。而我们现在讲的荒漠化,其实就是一个荒漠发展的逐渐扩大的过程,其实要把这个过程产生的原因讲清楚。因为荒漠本身就是客观存在的,没有人为因素也有荒漠。荒漠化其实注意力还是要集中在荒漠怎么会不断的扩大,不断的延伸,怎么会有沙逼人退这种情况。我会围绕这个地方来找一些例子。

我非常同意录像当中这个老师的意见,我认为案例教学之前是有必要进行区域知识的这种铺垫,但是我认为不要过分强调。因为过分的强调区域知识的学习可能会干扰案例教学的核心主题。对于这个案例的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一个教育的环节,我感到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地理的第三册以案例教学式的形式进行区域地理的教育,我想作为课程标准所体现的一个理念,就是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来寻求区域地理中的一些普遍的现象规律,以探究规律的过程来开发激励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的基本的思维方式。从这一点来讲,知识背景的铺垫应该是视为一个相对次要的问题。但是从另外一个程度来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接受一些事物、方法包括能力的训练过程当中,有的知识还不具备,能力还不够完善,所以知识的一些铺垫,前期做一些准备工作,是完成区域地理学习能力提升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所以又是十分必要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关系怎么样协调好、处理好,怎么样把握两者的度。所以这个事情也不能绝对的讲。

把区域知识铺垫放到一个什么层次,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还有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如果教材的内容比较深,如果学生的能力比较浅的话,就应该在知识的铺垫上面多下一点功夫;相反如果教材案例的内容相对比较浅,学生的能力又比较高的话,相对在知识铺垫这一块就可以投入相对少的精力。对于区域地理的穿插量的多少,我感觉就要按照具体问题再具体分析。对探究的主题来看,有的主题比如我们课例一当中荒漠化防治的这个内容,对西北地区来讲,深处内陆这样一个地理的位置、范围对它整个荒漠化的产因是一个比较核心的内容,对于这方面的地理知识应该有所侧重。同样道理,对于区域的工业化和这个城市化这方面内容,因为影响它的因素是比较多而且这是人文当中的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区域对于这个因素的影

响相对少一点,所以我认为这方面可以弱化一些。对于学生的区域地理方面的掌握程度,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调查清楚。如果这方面掌握程度比较好,上课可以点到为止,使学生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这个就是现在案例教学当中区域知识的铺垫还是有必要的。

现在我们在真正实验的过程当中可能有一些老师会产生一些偏差,比如说在案例教学的考试当中,通过考试的题目可以反观教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比如上课的时候上到某个区域能源发展的状况,他的案例教学是希望运用山西省这样的一个具体的案例来了解山西省在能源发展过程当中的条件是什么,面对的问题是什么,将来措施是什么。但是老师可能教的时候把这个案例当作一个区域知识来教,从考试题目当中能反映出来。他不是去考区域能源产生的问题、它的措施,而是去考山西省的能源煤炭的分布、特色等等这种特别细致的地方。 我们希望了解案例教学的核心主题,是学具体的原理,而不是学具体的某个区域。案例教学的核心主题是希望老师能够帮助学生去分析案例、解剖案例,然后在分析解剖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学到一些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地理的思想,所以案例教学过程中怎么来设计,让它在理论和实践当中达到一种比较好的这样一种吻合?我们在第一讲中呈现了两个课例,这两个课例一个是采用的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式的方式,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这个课例;还有一个是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的方式,就是区域开发当中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这个内容。这样两种设计方式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老师们在第一讲当中都看到了,从这两个课题展示的情况来看,前面一种西北地区的这个课题,用演绎的方式展开的,所谓演绎的方式,也就是在明确了方向以后,我们来进行分析,来进行研究。这一个课例一开始就已经告诉大家,存在着荒漠化这样的现象,而我国的西北地区正在出现荒漠化这样的一个景象,或者说是有这样的事情在发生着。这是一个现象的提出,然后来分析原理。就是说,西北地区为什么会产生荒漠化。这是他的步骤,首先指明方向,告诉你们这种现象,然后他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理,再接着就以一个个案说明这种荒漠化,来说明在这个案例当中,荒漠化是如何表现的,然后再以这个个案的特征,它的荒漠化的表现,来印证前面所告诉大家的荒漠化的原理,来印证,来验证。然后再提出如何来进行改善,就是防治的措施。在这个演绎的过程当中,一般来说,采取的方法是层层递进的,以前面的知识为基础,然后爬伸上去。所以演绎的方法给人的感觉是一步一步层层递进,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学生也是感觉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因果关系比较明确。比如说在演绎荒漠化原理的时候,首先明确干旱地区,然后进一步说明干旱地区气候异常的情况下,或者人的不合理的不恰当的活动,最后导致了荒漠化的发生。又从个别地区的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特征来验证荒漠化的产生是不是有自然、人为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二个课题是工业化与城市化,邵老师做的这个课题是用归纳的方法。他是先呈现了一个故事,我们可以称之为《李守银的幸福生活》或者说《李守银一家的幸福生活》,这一家子的10几年的生活的情景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他们经历的一些变迁展现给大家,然后从这一家子的活动来引出思路,再来进一步找出珠江三角洲正在发生的城市化发生的条件、发生的原因、发生的特征、它的节奏、它的速度等等,然后再归纳出原理来。

我觉得这是两种不同的案例教学的方法,一般来说,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也和这个案例所呈现的内容,也包括事情的范围的大小、发生的地点等等都有关系。关系比较大的,我觉得还是看它是属于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往往在讲述自然地理,或者说牵扯到自然地理内容较多的案例的时候,我们用演绎法用的比较多。我这里也补充一下,我在编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当中,我就考虑到,它作为人文地理方面,逻辑性没有自然地理方面来的这么恰当,所以如果按照演绎法来讲学生容易有一个比较单调的印象。使用归纳法来讲,其中也考虑到了使呈现方式的不同化,比如说在给学生的材料当中刚才提到了一个叙事性的故事,还有像一些卫星的图片,还有像一些表格,还有一些新闻。由学生这方面归纳出来的成果也有多种形式,比如有他们的研究成果——研究的报告,还有一些他们绘制的表格,还有一些这个概念

图、模式图等等。这样就避免了在演绎过程中这种单调。另外我感觉到用这个归纳法还有其它几个好处。一是归纳法比较容易接近学生认识的一个习惯。因为从学生的个性来讲,他们对一个区域的发展的理解,往往是从他们自己的亲身感受当中得来的,而不是去印证得来的。第二,归纳法可以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比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对具体的案例材料的分析,有助于培养他们这样一种能力,并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的个案当中去。运用归纳法可能也有一个弊端,就是教师设计这个归纳法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的思维做了一些框定,不利于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还有创造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设计这个案例的时候,总体上是归纳法,但是里面也是吸取了一些相关的问题。比如让学生来说说进行这个探究的时候需要哪些资料,还有从这个叙述的故事当中能够提出不同的一些问题。

案例教学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一个教学的过程。通过典型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演绎或者综合概括分析来探究它的一般规律,还有通过一般规律的掌握,再来分析其他一些特殊的案例。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是自身能力的提高,还有思维方式的训练。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使用演绎的方法?什么样的环境下使用归纳的方法?从个别到一般的情况,就更需要有归纳综合,比较的方法。从一般到个别,就用演绎的方法。这个涉及到我们以前教学当中比较传统的教学过程。掌握了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方法的运用当中,实际上还不是绝对的。选用什么方法,除了看案例的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如果能力低一点,老师要做演绎的方法。因为知识的框架都弄好了,就比较容易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提供的案例都是比较零散的一些材料,需要归纳总结一些原则性的原理和规律,必然要用归纳的方法。我看了一些资料,好多的学者,特别要强调归纳这个方法和案例的学习可能是最相关的,最密切的。这种方法可能对提升学习的能力,提升学习的思维品质,包括对区域地理原理的掌握,是更有用,所以我更推崇归纳法的运用。

我觉得是比较定性的内容用演绎法,比如荒漠化的形成这个内容,它是定性的,一般就容易。比如说荒漠化是怎样造成的,它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例如干旱、气候变化等等,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就是这样造成的。反过来,如果有很多不定因素的,比如工业化和城市化比较复杂,涵盖的内容线索比较多,从一个个案引开,再归纳出来。确实像谢老师所说的,要针对具体问题来选择具体的方法。案例内容的不同,学生在学这个案例的基础状况的不同,认知状况的不同,可能选择是归纳还是演绎的方式,还是要因才而异,因人而异的。

演绎的方式呈现或者是归纳的方式呈现必然就牵扯到要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来进行思考。第一讲两个课例当中老师都精心设计了一组问题。比如说第一个课例,西北荒漠化的防治。这个课例中,老师设计了四个问题。这四个问题难度也相当,之间有一个递进的关系。第二个课例设计的问题相对比较庞大,构成了一个问题的网络。从问题设计的方面,有五个方面的问题,然后这五个方面当中要真正的要去探究它,又细分了许多的小问题,可能有15个小问题。现在我们看一下在一个案例教学中,怎么来设计问题,问题怎么设计让学生有一个探究的热情,数量、难度怎么控制。

案例教学当中往往很多的运用讨论,而在讨论的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组织学生讨论目的是有助于学习,有助于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维的互相碰撞和观点的互相借鉴。围绕什么来讨论,这就是问题的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问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好的问题,在进行案例教学当中,应该重点研究的。首先我们要选择有意义的值得讨论的问题,还有我们要选一个范围里面的稍微大一点的课题范围,比如说荒漠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个案例,第一要选择有意义的,第二个问题的大小,我觉得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要有一个合适的切入点。问题大了,学生没办法下手,不晓得回到哪一个方面好;问题太小了,有点不值得。再有一个就是难度,难度也要恰当。难度主要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当然也可以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因为太难讨论不出结果来,学生总归是学生,太难的问题让他们讨论下去,一堂课两堂课或许都无法解决的。如果问题太容

易,很浅显,就不值得讨论了。还有,我们刚才看到老师们都设置了一些讨论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层层递进的,我们如何来用好这些问题呢?我觉得作为参与讨论的学生来说,他应该对这个案例所讲的地理事件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就是说尽可能的应该让学生从问题的产生、产生的原因、如何来进行解决、解决的办法、后续会有什么问题发生等等,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整个案例当中所运用的原理以及需要解决的方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真正学到一些东西。

对于案例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刚才熊老师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我想再强调几点。第一,问题的提出和设计要强调价值性,要强调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形成方法和原理。第二,要具有开发学生认知能力,特别是探究能力、分析综合概括能力的价值。问题的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它的匹配。设计的问题和案例提供的情景、提供的内容、所展示的隐含的信息要匹配,不然的话可能走到岔路上去。第三,题目还需要有思维性,不是很直接的,一看就能得到的,也不能太难。有了思维性,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也能开发他的潜力。就是说,问题要有思维,最好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是有多种情况,不一定是一个确定的答案,甚至是不确定的,答案可以有多样性,特别是在人文地理当中。另外还有一个就是要有层次性。因为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还是差异比较大的,所以在同一个案例教学当中,可能有不同的层次的问题都要呈现出来。这样的话,让每一类学生都有成功思维的快乐。

我在区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这个课例当中,主要是设计的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我把它分一下大概有四种。第一种让学生来回答是什么,这种判断性的问题。这个难度是比较低的,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回答。比如让学生一开始来判断哪个区适宜进行这方面探究。第二类是让学生来回答为什么或者怎么办,一种是分析性和描述性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珠江三角洲进行产业升级是必需的,这是一个分析性的问题。还有比如皖北地区、洛河地区如何进行工业化,这个属于描述性的问题。这个相对来讲对学生要求高一点,但是根据案例材料提供的问题基本上可以解答。第三类是属于差异的比较性,有什么不同观点、意见的创造性的问题。比如在课例当中让学生来对比长三角、珠三角中产业发展的不同的特质。还有比如让学生对珠三角地区发展的重化工业是否合理进行辩论,这一类问题比较庞大一点,实际上有的需要分组讨论再进行回答。第四个层次要求更高一点,就是由学生对教材提供的一些案例,自己来提出问题,来深入问题。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们这个方面的能力、对这方面的原理应该有一定的理解,有一点掌握。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哪怕是回答错误的问题,再生成出新的问题,这是教师的教学机智的一种表现。这个表现也是案例教学当中最高层次的问题。在这个案例当中,李守银的一家人的生活的变迁,由学生来提出众多的问题,很多问题也可以提出学生对地理知识以及前面学过的一些知识的理解。另外,这个课例中因为问题比较庞杂,刚才讲到了有15个小问题,所以对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很好的梳理,可能学生有一种零散的感觉。所以,在课堂当中相继的把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展示出来,可以用PPT打出来等等。现在在案例教学当中,绝大多数情况都是教师根据案例的材料来设计问题,来给学生进行回答。我们这个课例当中,也有学生根据材料来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把学生问题进行梳理,再反馈给学生进行回答。还有一种,可以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让学生来选择,他认为哪个问题他已经解决了,可以不需要再做讨论了,哪一些问题值得讨论,教师可以把这些问题再进行梳理。事实上学生如果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又采纳了他的问题进行组织讨论,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常强烈的。

在第一课的课例西北荒漠化结束之后,有一个学生的访谈。学生访谈中,学生特别喜欢课堂讨论,而且喜欢课堂讨论中自己能够提问,喜欢这样一种讨论的方式。他们认为相互之间提问、质疑、讨论,能够激发出智慧的火花。在案例教学中,讨论活动是一个核心。在案例教学中,讨论活动在课堂中占了很大的一个分量,到底要安排多少时间?还有课堂讨论的空间的组织形式是怎么安排的?讨论小组人员之间怎么组成?怎么样才能够控制课堂当中的无

效讨论?

我先说说这个空间形式上的。课堂教学中的讨论见的也是比较多的。一般来说,有一种是小范围的,还有一种范围比较大的。所谓小范围的就是比如同桌的两个人,或者是前后的四人,这样的一个讨论的形式。再有一种就是分成几个大的组,比如说全班分成的四个组、五个组。这种两到四个人的讨论,小范围的讨论,实际上是一种即时性的讨论。一般来说,老师提出的讨论问题,都不是很大的。也就是说,不一定老师事先都全部要准备好。实际上可能老师在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或者说在进行指导的时候在案例进行的时候,觉得好象学生有一点点卡住了,有点问题,有一点点障碍了这个时候决定停一停,来讨论一下,讨论两分钟甚至讨论一分钟。这种讨论不宜过长。还有一种讨论,范围比较大的。比如今天这个课的形式就是以讨论的形式来上这一堂课的。像这样的形式的讨论应该事先分好组,而且要按组来围着做,这样有便于大家互相之间的交流,也有一种讨论的感觉。每一个组员都要很热烈的参与到这个讨论中去,这个讨论一定会得出一个成果来的。空间上我是这样想的。

时间上我来发表点意见。这个案例教学的学习过程,中学阶段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和高校进行案例教学可能稍微有一点差异。案例教学在高校在某些学科是非常典型的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医学、金融、法律,他们通过一个典型的案例,来探究这一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他的学习主要是分成两个过程,第一部分是根据这个案例的材料,自选、思考分析。第二个阶段就是思维的火花。因为个人的思维肯定有一定的限制,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个人的一些亮点、精彩的智慧能够共享。现在中学的教育完全是停留在课堂教育这样一个层面,所以案例教学如果一堂课以讨论为主体的话,设计上分成四个步骤,或者四个环境。第一个就是有关基础知识的铺垫,老师把课件的有关内容的展示,包括基础知识的铺垫都在里面。第二个是学生的自学。第三个小组的交流。第四个交流形成了共性的意见以后,在整个班级上面进行汇报。最后还有一点点的时间,一个句号,教师要对学生交流以及在小组讨论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点化,进行一些归纳。这四段时间怎么分配很难定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因为知识的铺垫需要多少时间,要根据案例的难度,还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水平和他的能力,所以这个时间的掌握要因案例而异,因学生的水平而异。但是如果讲的这样可能太虚了,我个人有一些感想,就是希望能够大致的有一个时间的框架。课件展示、基础知识的铺垫,学生的小组交流、学生整个课堂的汇报或者不同观点的争辩基本上各占1/3的时间,还有1/3 ,老师还需要和学生对某一个问题在探究过程当中要进行对话进行交流,这个时间的安排还是要因课堂的案例而异,还要根据学生的发展、整个学校课堂发展的情景而异。因为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能开始不怎么样,后来越来越好了,讨论到后来,越来越熟练了,能力就增强了。

我们看一个实验区一线教师在那个课堂当中怎么来控制时间,他有这样的一个经验,我们来看一看他是怎么讲的时间的问题控制呢。

我们在操作的时候基本上还是用问题的设计这个方式来控制。由于问题设计的切入点是不是巧妙,问题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投入度,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讨论的时间。在一般的情况下,课堂教学45分钟的时间,操作的时候,一般是控制在5分钟之内讨论。因为时间过长的话,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就受到一些影响。因为我们的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不可能用一个讨论活动完成,还要有一些其他活动或者一些环节。这样就要适当的控制一下讨论的时间。关键的就是从提问的方式方法上来控制,比如现在进行讨论,看到的他们讨论的过程,情绪的一种曲线变化。比如非常热烈,极其热烈,最后争论不休,最后逐渐平息。那么大概这个时间学生一般控制比较好。因为我们这样的一种案例活动大概在十几个班都做过,整个时间也还是比较好的,得出的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他们绝大部分都读出来了,最后老师只需要整理一下。具体交流我们采用的是小组交流、小组组间交流。四个人讨论结束之后,有一个环节是组间交流。不一定是全班交流的方式,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希望通过组内的思考、组间的

交流,再产生一次碰撞和升华,知识的升华,然后再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组,比如说一般两到三组作为代表起来发言,如果时间许可的话,还会有一些另外组的点评,我赞同他的什么观点,我不赞同他的什么观点,是让老师把更多的时间去交给学生。往往在这个时候,老师是一个课堂案例学习的或者讨论活动的先行组织者。真正在课堂上老师的作用就隐退了,叫做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不断的进行学习、探讨的升华。从总体觉得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包括我在内,还有我们参加实践的一些老师在案例的探索当中,感觉到深受学生的启发,因为他们的思维是极其活跃的老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也感觉到自我的成就感。

除了讨论过程中时间要安排比较合适,空间组织要比较合理,我还认为作为一个讨论小组,成员的组合还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我们上课的一些观察,如果讨论组的人员组成非常有特色的话,往往能够形成讨论的热情。我观察发现有这样四种情况。第一种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在一起讨论。他们是自由组合的,因为是志同道合,在一块儿很容易能够畅所欲言,很快的就能达到观点上的一致。我认为这样的分组当中,特别是一些内向的学生,可能不善言词、不善表达,但是跟他的好朋友在一块儿进行交流探讨的时候,可以侃侃而谈。我觉得这样的一种组合是比较有特色的、比较人性化,本来有一个磨合期,志同道合组合,这个就没有了。第二,不同性别的孩子在一块讨论,能够激发个人的表现欲,更能够有一些创新的观点出来,这是一个。还有第三种教师在分组的过程当中,也要适当的做一些引导,比如说这个讨论组当中能否都有一个活跃分子,平时特别热闹的,外向的那种活跃分子加入在里面,这样也能够吸引起一点高潮。第四种我认为比较有特色,学习风格互补型的,有些孩子擅长分析型的,有些擅长综合型的,有些是抽象事物型的,这些孩子能够在一块讨论的话往往能够提供出一种比较综合性的见解。这种四种讨论人员组成当中,教师也不能只做旁观者。你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当中教师要能够不断的引导,控制一些无效的聊天和讨论。甚至有一些组如果看到他非常的平静的话,能够对他有一些启发、点拨。这个可能对整个讨论效果来讲会更好一些。

如何设计一次案例教学,我们今天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观点的梳理。一个是怎么来呈现区域知识的背景,一个是怎么来呈现案例,另一个是怎么来设计问题,第四个是怎么来组织课堂中的有效的讨论。事实上,案例教学怎么来设计的好,许多老师有自己的经验和观点,下面我们听一听实验区一线教师对如何设计好一次案例教学的想法。

如果要把案例教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我的观点是需要课前、课中、课后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心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是知识的铺垫,第二个是情景的铺垫,第三个是问题的设计,第四个,其实也非常重要,就是课后的再深入研究。因为通过一堂课,哪怕是两堂课的讨论,可能对于某一些大的问题可能还存在着肤浅的观点,包括我们老师可能也会比较肤浅。案例教学可能老师比学生先走一步,但是他的层次其实也并不是非常高,对于观点的把握,对于问题的把握,对于最好的结论把握也不是很到位。我觉得第四个非常重要,课后的再深入研究,对这个案例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

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有两点。第一个就是要把案例效仿化和本地化。学校一定要和社区和企业之间要有合作和交流。在我们学校,因为我们仅仅抓住了学生家长这个资源,设立了很多的基地,我们定期会请一些学生的家长来做一些讲座。比如我设计的一个因特尔晶圆制造厂为什么选择辽东半岛的大连,其实这就是一个微电子企业设置厂的区位的问题。因为我们学校有很多的学生来自于高新区的一些电子企业,比如说像明基、华硕,我们会定期的请这些人来做一些讲座。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打造一些交流平台给学生进行展示。这些学生综合素质比较高,一般的学生可能达不到这个水平。我们学校高一的一个同学做了一个很好的汇报,同里要申请世界遗产的一个讲座,他的这个讲座还在北京得了一个奖,回来的时候他也开了一个学生的讲坛。这样的话就把课堂当中的一些案例教学通过一些平台予以打造。

我觉得关键是这么几点。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前期的案例设计工作。教师作为学习的先进从事者是课堂的问题的导向、问题的创始人,非常关键。如果问题设计的好,案例设计的好,整个这堂课都非常自然和顺畅。关键是这样的,第一个要提升学生的生活,第二个要把学生置于问题的中心,最好是矛盾冲突的焦点。第三就是这个设计的形式要新颖,它要有一定的智力的挑战性,这样适合于学生的学习。

这课我们经过讨论主要形成了以下这样的一些观点。第一个观点是案例教学当中是有必要了解区域知识背景,但不要过分强调区域知识的学习,以免干扰案例学习的核心主题。第二个观点,一般来说,运用归纳法是案例研究的主要的分析方法,也是案例学习的一个本质所在。第三个观点是案例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注意与案例所要达成的目标相匹配,并且要注意层层递进,难度也要适中,要控制数量。第四个观点是组织有效的课堂讨论要注意讨论的时间,安排要比较适宜,讨论的空间组织形式要比较合理,也要考虑到讨论成员的构成也要比较灵活。

这节课就到这里。

更多相关推荐: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来华强说明1中国在进步但中国人对生理健康的重视远高于对心理健康的重视这是明显的本末倒置在此一认识领域中国人的进步不大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人人最重要的是健康...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廊坊师范学院李荣敬摘要这是一名在校女大学生的一般心理问题案例来访者由于认知偏差导致内心焦虑宿舍关系紧张无法专心听课学习效率明显下降社会功能受到影响通过对该来访者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与...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分析报告摘要本文是针对一名大三学生由于担心即将到来的国家二级计算机考试而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进行辅导的案例报告本案例通过搜集整理求助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鉴别诊断对求助者心理与行...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情绪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骆丽娟摘要求助者李某是名大一女学生最近一个月因为室友关系导致其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睡眠不良等症状其心理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XXXXxxx摘要本文是一例初中生因考试压力而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该学生在临近中考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紧张烦躁爱发脾气学习效率低下失眠等问题使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因内心痛...

一例焦虑性一般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焦虑性一般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文针对一名刚步入职场工作的新人焦虑情绪的咨询通过收集临床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和诊断等方法发现其焦虑来源于新环境的不适应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通过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让其能正确看待工...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位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求助者是一名青年女教师因偶然看到老公与前妻短信联系而引发心理问题出现了情绪焦虑工作效率下降入睡困难等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有轻度焦虑其心理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

焦虑情绪所致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离婚后焦虑情绪所致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文是一例男医生因被动与妻子离婚后的情感困惑导致心理痛苦的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离婚后出现焦虑情绪睡眠不好及吃不下饭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经过4...

一例由厌学引发的焦虑导致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由厌学引发焦虑导致的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文是对一名中学生由厌学引发焦虑导致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分析求助者由于主观感受到老师的态度粗暴同学的瞧不起产生焦虑依法厌学迷恋网游等症状咨询师运用认知领悟...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赵瑞青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报告论文题目一例一般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姓名赵瑞青身份证号37032119xx120xx015所在省市山东省淄博市所在单位桓台县田庄镇中心学校1...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论文题目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姓名黄涛身份证号64010219xx07110336准考证号所在省市宁夏银川市所在单位宁夏众一物流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严重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这是一例使用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咨询严重心理问题的个案求助者高考落榜引起诸多不良情绪反应咨询师根据其个性特征及心理行为问题的特点通过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其不合理信念改变求...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