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时间:2024.3.31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2. 体味欧·亨利似的结尾的妙处,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欧亨利小说的细节描写的赏析和模仿。

三、教学准备

准备好相关课件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讨论法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投影,展示图片)用汶川地震中令人震撼的乞丐捐款图片导入,他的行为诠释了大爱无疆的内涵。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更能显示人性的光辉,今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解读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精神。

(二)作家、作品简介

欧·亨利(O,Henry,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悉尼·波特尔,生于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亨利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

(三)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开端(第1至11节):年轻画家琼珊不幸被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至36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第37至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了生的欲望。

结局(第51至55节):琼珊脱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

(四) 研读课文

1、常春藤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

- 1 -

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

2、最后的常春藤叶带给了琼珊什么?

在最后一片叶子的鼓舞下,琼珊找回了生命的信念,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 3贝尔曼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侧面描写等全面感知贝尔曼形象。叶子给予的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也可结合全文进行拓展思考:由前文介绍可知,琼珊和苏艾都是青年画家,作为画家的琼珊,居然一直没能看出墙上的常春藤叶居然是画上去的,由此可以从侧面说明贝尔曼先生最后这幅作品精湛的技艺,真可谓以假乱真,堪称杰作了)

4、小说最震撼人心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伏笔体现在哪些地方?(分组讨论)

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学生分组讨论“伏笔”,从文中找出依据,“慢慢长夜的风吹雨打”“傲然挂在枝头”等多处描写自然无痕,却巧妙暗示了情节的发展方向。

(五)拓展迁移

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请大家把这一情节补叙出来。(投影)

(学生要放开思维,想象人物的心理、动作,在那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他怎样踉跄着爬到高处,怎样颤抖着双手调拌色彩,怎样追求画作的逼真。小组交流,当堂展示,使阅读过程中的读写结合落到实处,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六) 课堂小结

对课文的总结:贝尔曼是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他的却只有二处。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他的同情心。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只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崇高爱心、自我牺牲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宝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整篇小说,作者对主人公贝尔曼的描写并不多,甚至连最感人的画叶子的镜头都没写。作者给我们留下了足够想象的情节空白,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当然,琼珊的康复仅有贝尔曼为之牺牲的最后一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琼珊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魔。在琼珊患肺炎病危的时刻,医生为什么既不判她"死刑",又不肯定她可以治愈,而说一切看她自己呢?就是因为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是看你自己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去面对,有没有勇气战胜它。琼珊也曾陷入失望之中,但她在贝尔曼用生命换来的最后一片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

欧·亨利式的结尾: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 - 2 -

不意,产生出令人啼笑皆非的幽默效果。然而这意外的结局一般来说是令人宽慰的,是带着眼泪的微笑。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贝尔曼为之付出生命代价的最后一片叶子固然能给琼珊极大的鼓舞,但是,琼珊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念,仅靠这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琼珊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魔。

(七) 作业布置

课后比较阅读欧亨利另一篇文章《麦琪的礼物》。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3 -


第二篇: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案 汇报课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高一语文组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3.体味欧?亨利语言幽默、风趣夸张、讽刺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精神支柱对一个人生存的意义。

2.品味文章幽默风趣的语言,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小组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生命显得何其重要,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得以永恒。今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解读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在感动中洗礼心灵,升华精神。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传奇的一生。欧?亨利(1862-1910),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他的一生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2)辉煌的成就。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艺术特色是常以使人发噱的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深受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美)(《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莫泊桑(法)(《项链》、《羊脂球》)、契诃夫(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

三、诵读文本,合作探究

1、了解小说中写了哪些人物,人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并能复述故事情节。

明确:(1)人物:琼珊,年轻女画家,感染肺炎,病重,因高烧而产生玄想。苏艾,琼珊的室友,画家,得知琼珊病情,故做轻松,善意的谎言,精神上安慰。贝尔曼,住在她们楼下的老画家。(2)环境:华盛顿广场东面 艺术区 街道错综复杂 居住空间狭窄 风格古香古色 艺术气息浓厚 苔藓遍地 阴暗,潮湿,穷苦 底层艺术家生存的典型环境 (3)概括情节 女画家琼珊因为肺炎而失去了对生命的信心,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的一片常春藤叶上。好朋友苏艾把这件事告诉了贝尔曼。老贝尔曼为了帮助琼珊,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一片常春藤叶在墙上,这片不落的叶子给予了琼珊生命的希望。

2、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提示: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

明确:A琼珊:故事是围绕她展开的,她目睹那不落的最后一片叶子,最终康复,通过她说明生命要充满期待,要依靠自己的主题。穷困,体质差,脆弱,悲观,对生失去信心,重新获得信心 ,肺炎使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B苏艾:琼珊病了,是她照顾,琼珊绝望,是她想方设法拖延,并把情况告诉了贝尔曼主题是歌颂她宝贵的友情。穷困,依然细心地照料朋友,善意地撒谎、拉窗帘、一直陪伴她、宽慰她。

C贝尔曼:最后一片叶子是他画在墙上的,是他拯救了琼珊,主题是歌颂他舍己救人的品德。 外表丑陋、事业无成、生活窘迫,之所以酗酒正是他内心苦闷的表现,他之所以瞧不起别人正是他敏感的表现,不希望被人同情。善良真诚、不求回报。

小结:主要人物的确定不能片面地从作者描写的多少去衡量,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①从他与各方的关系看

②从小说主题的表现看

可见贝尔曼才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

3、细读课文,分析贝尔曼这一人物形象。文中写几次见到贝尔曼 ?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明确:初见贝尔曼:形象一:外貌描写: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杰作),牢骚满腹—— 一个穷困潦倒,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 (正面描写) 形象二:当他知道琼珊的病情后 语言描写: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连吼带叫的咆哮了一阵” “可怜的琼珊”“可恶的叶子” —— 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正面描写) 重见贝尔曼:形象三:医生:“他身体虚弱,病势来的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

苏艾: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雨画上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 —— 人格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得到展现。 (侧面描写)

形象逆转:人格升华后,我们重新审视“初见贝尔曼”,归纳贝尔曼的典型形象 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的爱心。

穷困潦倒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生命代价。

“期待了二十五年的杰作”,不得志仍不放弃追求,抱负远大。

酗酒,暴躁,生活失意又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

4、贝尔曼为琼珊冒着风雨画藤叶是小说中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5、欧·亨利的小说在语言风格上很有特色,根据原文来分析。

明确:结合文章中具体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进行品读,并归纳总结:采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醒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被称为“含泪的笑”。

四、课堂小结 风萧萧,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不管面对什么困难、挫折,永远不要放弃,坚持,一直坚持下去,总能看见风雨后灿烂的阳光。“坚定信念、 珍爱生命 、关爱他人”

五、小试牛刀

想像片段: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用手中的笔将老贝尔曼顶着风雨画长春藤叶的过程描写出来。

要求: 1、符合人物性格,合情合理。

2、有适当情境描写,100字左右。

六、教学反思

更多相关推荐:
希望——读《最后的常春藤叶》有感

希望读最后的常春藤叶有感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众多小说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篇它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作者描写了这些小人物的悲惨生活和他们彼此之间的友爱与同情一个贫病交加的年轻女画家在病床上待毙居然被...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最后的常春藤叶gt读后感一以前不曾看过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不料这一看就看上瘾了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gt礼物我一篇一篇都看完了每篇的结尾都让我感到十分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这就是...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

最后的常青藤叶读后感第一次看到欧亨利的小说是在初中时期那时姐姐正在上高中她非常喜欢看书而且大多数都是世界名著这也正是我钦佩她的地方我一向对那些看言情小说整天做白日梦的女生充满鄙夷姐姐是一个文静的女生在我的书架被...

最后的常春藤叶详细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教学重难点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教学...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不知怎么的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就有种莫名的伤感也许是最后的这一词意味着不再有了或稍纵即逝一种想珍惜怕失去的心理初次读完我的眼眶充满了眼泪是伤心悲痛怜悯之泪反复品味后更多的是感动是敬佩这种含泪的...

最后的常春藤叶

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最后的常春藤叶这一题目的微妙之处2通过情节的分析理解最后的长春藤叶的意义理解文章的深刻的主题思想教学重点1体会最后的常春藤叶这一题目的微妙之处2理解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于表...

《最后的常春藤叶》写作背景知道

最后的常春藤叶写作背景百度知道百度首页登录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百科帮助百度知道gt教育学业考试gt学习帮助相关问题amp8226写一篇最后的常春藤叶文艺评价amp8226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写作背景amp8...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教学实录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堂教学实录导入可以通过情景创设法播放幻灯韦唯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正是心的呼唤爱的奉献正是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人性的光辉点亮了一个即将消失的生命最后的常春藤叶就为我们讲述...

必修二导学稿《最后的常春藤叶》

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很近很近只隔着薄薄的一页纸你把它尘封就是一堵墙你把它打开就是一扇窗高一语文必修一导学稿15姓名班级学号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2能认识建立精神的...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教学课题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本文为苏教版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第一板块精神支柱所选文章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掌握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把握解读小说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主人公身上的亮点来培...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教学目标掌握小说文体的基本知识把握解读小说的基本方法通过主人公身上的亮点来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面临逆境勇于自救的精神一知识与能力1品味小说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2能认...

《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续写

《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续写,内容附图。

最后的常春藤叶读后感(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