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压岁钱教学实录及反思

时间:2024.5.9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实录及反思

王玉华

教学目标

1.从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中,感悟爷爷的良苦用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年俗文化。

3.学会12个生字,能认读6个生字。能选择印象深刻的段落背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义,从爷爷的语言中感受对“我”的关爱和深切体会。

教学难点

在学文中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懂得生活的哲理。 教学准备

预习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过春节你们一定能收到压岁钱。

2、有这样一位爷爷,他给孙子压岁钱的方式与大家的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补充板书后出现课题:爷爷的压岁钱。

二、初读文章

1、用你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朗读互查字词

要求:圈画课文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在读中认识这些字。并把个别不认识的字通过小组成员的帮助能够正确认读。

三、细读文本

学生自主读书,教师巡视检查。

交流:

(1)爷爷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以后你长大了,记住,自己的钱在自己身上装着呢!”当时对爷爷的话似懂非懂,似懂非懂是什么意思?“我”懂了什么?不懂的是什么?

(2)爷爷为什么要把压岁钱藏在鸡窝里,菜园里,“我”的身上?他的良苦用心是什么?

(3)爷爷想说而未说出的话是什么?

(4)母鸡、土地和我是爷爷最寄希望的对象了。爷爷的希望究竟是什么?

随机板书:良苦用心想说而未说出

四、精读文本

1.每次爷爷给我压岁钱时都说了什么话,他想说而未说出的话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2—6自然段,画出爷爷说的话,并联系第7自然段“咀嚼”一番,看看我们能“咀嚼”出什么来,写在句子的旁边。

2.学生自读,批注。

3.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板块一:7岁那年

(1)随着学生交流出示:爷爷走过来对我说:“孩子,这钱是卖鸡蛋攒下的.去抓一把米来,喂喂这几只鸡!”

(2)引导学生:联系第7自然段中“靠养几只鸡换零花钱,在20世纪70年代里,实在是农家生活的写照”,抓住“攒”感受零用钱的来之不易。

从课文的描写中,你感受到那个年代是个怎样的年代?教师相机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

(3)小结:爷爷叫我给鸡喂米其实是想告诉我——农家零用钱来之不易。是鸡使我们的生活好了一点点,鸡是我们的希望。

(4)有感情地朗读爷爷说的话。(借助感叹号猜测爷爷当时的心情,读好爷爷说的话。)

板块二:10岁那年

(1)从爷爷“慢慢蹲下身”让你想到了什么?

(2爷爷为什么不直接告诉我——压岁钱在什么地方,而要叫我去量,去扒呢?这又让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结:是土地让我们有了菜,有了五谷杂粮,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我们要靠土地、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去生存。

板块三:12岁那年

(1)随着学生交流出示:爷爷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以后你长大了,记住,自己的钱在自己身上装着呢!”

(2)爷爷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爷爷的希望是什么呢?“自己的钱在自己的身上”,这里的钱单单指钱吗?(能力、前途、命运等)

(3)小结:这就是爷爷的话,他是想告诉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本领,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

(4)有感情地朗读爷爷说的话。(结合“意味深长”理解读)

五、回读文本。

1.爷爷用他最朴实的方法,寄托着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十多年过去了,至今,我都久久难忘。(学生再读爷爷说的话。)

2.这一句句温暖人心的话,无不倾注着爷爷对我的爱。那么,爷爷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这就是爷爷的良苦用心。)

3.小结:这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爷爷借助压岁钱寄托的良苦用心。他用自己特别的方式向自己的孙子诠释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用自己对人生的领悟来启迪他的孙子——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爷爷的压岁钱

7岁 鸡窝

良苦用心 10岁 菜园 想说未说出的话

12岁 口袋

第二课时

一、扣“情”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自己的朗读了解了爷爷寄托在压岁钱上的良苦用心。

2.以读促情:生读7自然段。

体会爷爷与我——前辈与晚辈之间的浓浓亲情。

二、悟“情”

1.爷爷的良苦用心随着我的年龄增长而不断明晰起来。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爷爷三次分压岁钱,使我悄然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学生自读,反馈交流:

三、识字

1.检查对要求读、写生字的掌握情况。

2.出示3组词语。

(1)激动兴奋渴盼

(2)奔向直奔咀嚼回味

(3)恍然大悟猛然醒悟似懂非懂

第(1)组词语写出了小时侯爷爷分压岁钱时我的激动心情。

第(2)组词语,给“奔”正音,了解“咀嚼与回味”之间的词义关系。

第(3)组词语,与课文内容联系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四、抒“情”

交流,教师小结。

让学生选择其中之一进行抒情,使情感再次得到升华,启迪学生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

五、小结

1、快速浏览课文,去发现课文在材料安排上有哪些特色?(总——分—一总)

2、小结:课文采用总—分一总的结构来安排材料。第1自然段用“回味”爷爷的良苦用心引出下文,第7自然段用“咀嚼”来总结全文,使文章前后呼应,层次清晰。

六、课后作业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

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不同用意,使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体现。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我在指导学生挖掘压岁钱中蕴含着的良苦用心时,如果能联系实际,让学生回忆自己得到压岁钱时,长辈对你说了什么,然后再细细地体会他们给压岁钱的深刻用意,这样既能深化文章主题,又能使学生感受到长辈对他们的爱,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就能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德育目标了。

但我发现,孩子们认为这是故事,他们没有亲身体验,没有感动,只是在学课文。而孩子们也体会不到长辈的爱,而长辈在给压岁钱时,也没有过多的说明自己的用意。


第二篇:教育教学反思集


掩藏在学生卷面下的教师形象期待 ---东兴初中20xx年下期“学生评教”调查反思

罗真树

从古到今,人们总喜欢把教师称为“园丁”,蜡烛、春蚕、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这是对教师形象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高度评价。对于一位好教师的形象,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框架。在我们现在以素质教育为主,大力推行新课程的今天,一位好教师的形象是否依旧和先前的重合呢?教师是否只要求做到让学生考到一百分即可呢?这是我们现在值得深思的问题。 古往今来,教师的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今,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泛滥,外来文化又不断涌进,教师又该以怎么样的形象来面对这一新的挑战呢?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与小学生和高中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容易叛逆,容易与教师形成对立,处理不好,就回导致教育教学的低效或者失败。基于这些认识,我们认为考察和研究初中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20xx年12月13日 ,我们精心设计问卷,对我校2361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评教调查,调查的重点是,了解学生对我们教师的真实评价和他们心中的真实期待。

事前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客观性问卷,学生对教师的工作做比较全面的评判,测查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认可度;另一部分为主观性问答,牵涉教师形象的,共有二个题目:1、你最不喜欢的教师行为有哪些?2、你心目中的优秀教师是怎样的?

整个过程,要求学生不留本人姓名,不讨论,凭个人的理解真实做答。 下发调查问卷2361张,最后回收有效问卷2320张。

回收后我们对调查问卷做了认真的统计和科学的分析。 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不喜欢的教师行为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

1、打人,骂人,说脏话,罚站,扔粉笔头,对学生不礼貌,伤及学生人格;

2、知识面窄,没有才华,讲课死板,课上得枯燥无味,不生动;

3、拖堂;批改处理不认真,不仔细;

4、只讲课不管纪律或者管不了纪律;

5、偏心,不公平,戴有色眼镜看学生;

6、太严肃,厉害,不会笑,脾气大,吓死人;

7、上课讲与教学无关的内容,爱吹自己的故事,废话多;

8、不讲课,让学生自己看书,一生气就出教室;

9、向班主任或家长告状,动不动就请家长,不为学生保守秘密;

10、不讲打扮,不修边幅,讲课口水飞溅,不雅观不卫生的个人行为。 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形象罗列:

1、公平、和蔼,上课严格要求学生,下课后和学生是朋友关系,严中有爱,善于与学生交流。

2、教学严谨,认真负责;具有广博的学识,教学方法有变化,上课有激情。

3、热情辅导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4、说到做到,实事求是,有威信和威望。

5、穿戴干净整齐。

6、微笑着讲课。

通过调查,我们特别发现

1、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

我们对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喜欢渊博知识型老师的学生占5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学生达到73%,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有亲和力。 由此可见,在学生们的心中,一个富于爱心的老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老师的魅力。学生表示:对有爱心的老师他们会自觉尊重教师的劳动,十分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教师合作,把教师看成是父母亲般的亲人。他们愿意向老师袒露内心世界,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2、学生尤其渴望教师的平视眼光

调查中有30%的学生提到最怕挨老师的批评,怕老师发脾气。说明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86%的学生表示:最不喜欢老师批评学生时挖苦、侮辱学生人格、伤害学生自尊心。

几点调查反思:

在学生调查问卷中,学生们对老师的辛勤劳动作出了客观的评价,同时也描绘出他们心目中“好老师”形象的一个大概轮廓。

1、高尚的精神品格

学生对教师工作作风和为人品格等方面给予很高评价。其中,占首位的是“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比如作业处理精细,学生们给了极高的评价,此外还有诸如公正无私、宽容大度、善良朴实等学生很欣赏。教师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在学生眼中熠熠生辉。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还有什么理由不关注自身的师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教师这种特殊的师表作用。

2、精湛的教育艺术

教育艺术是学生关注教师日常工作的焦点,而它又更多地聚焦在两个问题上:

一是“尊重”与“平等”。传统认识中尊重往往是对上的,而现实要求我们教师走下管理殿堂的宝座,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我们自己认为“为学生好”的所有做法都是可行的,都能为学生所接受,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新时期的学生,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我们距离一两个时代,我们不少教师失败在我们的好心行为不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造成教育的无奈和尴尬,学生并不需要不平等上的好心行为,不需要远离他们时代的苦大仇深的疾风厉雨的教育和忆苦思甜式的老掉牙的劝说。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与平等,才能催生新的感动和唤醒。

二是“亲近”与“沟通”。学生在师生亲近与沟通方面的需求非常强烈。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在学校,教师成为学生生活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把各种思想、感情、期望与“爱的需求”转移到自己的老师身上,由此产生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与肯定,甚至只是默默的关注和静静的陪伴。这时,师长般的引导,朋友般的交流,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由于长期职业倦怠患上了“教育冷漠病”而把自己的热情层层封锁。“一句话,一辈子,一杯酒,一生情”再次说明心灵对话的神奇功效,学生需要心灵鸡汤。现代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感情与感情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共振。

3、过硬的教学技能

学生对教师教学业务方面的要求相当高。“多增加课外知识”、“上课要幽默些”、“多和我们一起讨论”、“上课要讲生动些”等要求,无不反映出学生对教师教学寄予的厚望。现在的学生的确不好带更不好教,要求我们的教师是“全能型”的,他们知道的你要知道,更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应变各类“旁逸斜出”知识的能力。我们是应试教育培养的学生,我们从几十年前我们的老师那里传承来的知识,我们又无私的不变的倒给几十年后的现在的学生,我们从几十年前的老师那里学到或者捡到的教学方法现在又毫不知疲倦的重复,现在的学生怎能承受,要知道现在已经是E时代啊,学生知道的尝试的一些知识总量说不定比我们在座的诸位多,所以,我始终认为如果我们改变现状很无奈,那就尝试从改变自己开始吧。

4、健康的个性形象

学生还十分在意教师的个性与形象。他们喜欢健康、开朗、活泼、自信的老师,欣赏老师的漂亮得体,气质高雅。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孩子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我们走进课堂,要知道是游走在几十个生命组成的原野上,需要我们的是一种健康和清洁,在学生调查上反映的个别教师在课堂上挖鼻孔之类实在是有碍观瞻,如何说得上气质高雅,这还不够呢,因为厌恶已经开始了,教师怎么突出引领作用。所以我呼吁我们教师从爱美开始,从崇尚真和善开始,在学生面前永远展示出自己的健康和独特的个性!

走进学生的心灵

吴 英

有一个寓言故事:有一扇大门上挂着一把锁,铁棒连撬带砸,也不能把锁打开。而钥匙伸进锁里,轻轻一转,锁就开了。铁棒问“为什么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打开,而你却能轻易打开?”钥匙回答说“这是因为我能深入它内心的缘故。”做教师就要多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我不禁想起前几天儿子过十五岁生日,他邀请了几个同学,有男有女,有成绩优秀的,也有成绩较差的,我非常支持,因为这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个生日。自己既是母亲又是班主任,我拿了相机和他们一起到圣水寺,一路上,几个孩子有说有笑,尽情释放着青春的快乐。我在一旁受到冷落。我问他们:“怎么不和我说话?”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怕你。”“为什么”“因为你近段时间不和我们聊天,不愿意了解我们了”我明白了,近段时间我很忙,我很疲劳,因此不大愿意找他们了解情况,课堂上也板着脸,惹恼了他们,看来学生学生还一直盼望着平等,盼望着我能时刻与他们沟通呢。都是缺少沟通惹的错。

半期考试前,班上来了一个从成都转来的新同学,这位同学爱好游戏,上课爱与前后同学讲话,我就把前后同学调开了,我的想法是不去换新同学的座位,以免大家觉得新来的都是关系户,想坐哪里就坐哪里;没想到被换走的同学非常委屈,她认为讲话更多的是新同学,凭什么把我换走,保他?无非他父亲是教育局的嘛。这位学生还是我认为心胸比较宽广的,幸好她与政治老师邓老师交流了思想,让我了解了她的想法,接下来我和她交谈了近一个小时,师生关系又融洽了,事后我也反省了自己,如果把交谈放在换座位之前,就不会出现这种局面。说明在学生心目中他们希望老师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心理疏通比一切强制都有效啊。

半期考试后我把学生分三个层次开会,从内心说我怕伤了他们的自尊,我决定先开基础最薄弱的那部分学生的会,由于化学老师张老师生病,我想利用晚自习估计花十多分钟时间给他们提几点要求,没想到在小会议室与她们坐在一起,我也没有讲台上的那种冷冰冰的表情了,首先说明请他们来不是批评他们,是想帮他们分析情况,在交流中,有五个学生在我面前声泪俱下,他们都倾诉了几乎同样的问题,就是对父母亲人不满的问题,其中一个说:“爸爸妈妈只要一见我就是说成绩,我恨他们,一到八岁她们为什么不管我,跑到哪里去了?现在来管我学习,我不想学了。”我告诉他,正因为父母意识到错了所以现在才想多管些,他仍然愤愤不平地说,现在我还不是只有中午才看得到他们一眼,我说晚上呢?他说不知道他们在干啥,并且他眼睛里放出的哪种光有点吓人,他要求我不准请他家长来,我只好答应,但我也告诉他,如果你父母考虑到要毕业了,自己来找老师联系,那你不能说老师不守诺言,他说:“行”。我一直在想把他家长请来,告诉家长说是他们自己来的,我又怕家长暴躁处不好,引出他离家出走;所以我没做。另一个学生讲到每逢春节,他们一大家人在一起,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以成绩来发压岁钱,其它几家的孩子拿得欢欢喜喜,而他只有躲藏到厕所去,他说长期寄住在外婆家,经常被骂,他已经麻木了,自己哭都哭不出来了。听到这些孩子的倾诉,我的眼睛都模糊了,感到这些孩子小小年纪内心却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压力,他们怎么能轻装上阵的学习呢?一直聊到晚自习下课,我告诉他们学习尽力,遵规守纪,有什么事需要老师帮助的就找我。他们都说:“老师给你说了这些,心里舒服多了。”原来预设十多分钟的工作延长到了两个小时。当时走的时候有几个五班的学生看见他们哭,可能他们又进行了交谈,因为第二天早晨我刚进教室,那个同学就跟我说:“老师,

五班的某某同学他的情况跟我差不多,他也想找你谈一谈。”我说:“行,什么时候找我都可以。”一瞬间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学生对一个老师的信任有多么珍贵,学生呼唤着我们教师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他们期盼着我们教师能多给做心理按摩,他们有太多的心灵沉疴。

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心理的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我就想,只要我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给自己提供机会,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直接和生命对话,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诉求,再对症下药,教育还会这么艰难和苍白吗?不然,我们就是在干伤害孩子的事情,在做背离教育规律的事情。所以我多年以来一直反思着一个问题:如果我是孩子,如果他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样?

我要求着自己,做寓言故事中的那把钥匙!也真心希望我们所有教师同行,做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那把钥匙。

人文关怀,语文教学的灵魂

语文教师 吴精伟

话题作文:我想要??

甲:一张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这样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也不会每天面对家长的唠叨、老师的叮嘱了。

乙:一个能点纸成钱的手指头,这样就拥有用不完的钱,可以买我想买的一切。

丙:一只魔方,拥有它,可以实现任何愿望,那我多舒服啊!

??

一个比一个直接、裸露,您这一类占全班大多数的、现实功利而缺乏悲天悯人的基本人文关怀的愿望不禁让我想起教学朱自清名篇《背影》的情景:

环节一:深情范读,然而我希望出现的“泪光闪闪”的场面并未出现,回想到早几届的学生,我顿感失望。

环节二:探寻课文感人的细节,结果绝大多数能体会父亲“买橘”的艰难外,再也很难有其他发现。

环节三:联系生活,说说父母最令你感动的细节、教室内一片沉寞。

为了启发、感染学生,临时请学生回顾今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结果也只知道一个洪战辉,原因是政治书上有。

下面的环节已无法顺利进行,只好老师一言堂结束课文。

老师一遍遍本感动着,而学生“已经不会感动了”,是什么原因让现在的学生如此功利和冷漠?

1.选文距学生生活背景实在是太遥远了,根本不能真正深入学生的精神情感世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文本交流。2。现代师生关系的失落,读书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忘记自己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一个学生,缺少“为人的尊严和权利”。

3、语文教学重在分析其思路、思想、写法以利于模仿;作文教学侧重写作技巧,很少在开发学生感情世界上下功夫,更不用提承载中华民族几千年人文精神精华

的文言文教学了,那更是解词、翻译、语法占据课堂。4、人文环境的缺失;现实是物欲的,功利的,网络是虚拟的、做秀的。

因此,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王蒙认为;作文的真实性是一个涉及一代文风、学风个如何做人的大问题。现在所谓的创新作文再次从根本上违背了这一宗旨,越来越走向玄虚化和色装化,为分数而写的功利性更加赤裸化。只有让人文情怀从教师的心田自然流淌,进而弥漫学生身心,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感受平凡、真诚、则一杯水、一个馒头、一块橡皮、一张贺卡都可能演绎出一个幸福快乐的故事。

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时代急切的召唤。我们只有做一个即有理性又有激情、即有教学艺术更有丰富的人文精神的教师方能担此重任。

走进新课程的几点反思

数学教师 张贵金

从20xx年8月下旬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 我们逐步走入了新课程。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里,特别是开始上新课程的这一学期,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对曾经被我们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自己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的首席” ,也就是说,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参与者。

(1) 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 、同桌交流 、小组合作 、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 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如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的第一章有这样一道作业题:请以给定的图形“○○ 、△△ 、= ” (两个圆 、两个三角形 、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一两句贴切 、诙谐的解说词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 、小组交流,最后由教师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展示评奖。如:(略)等等,学生中有20种以上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那时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 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辩明

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例如:在教学线段的长短比较时,我一开始设计询问学生平时如何比较身高,并请两个同学演示。再让学生仿照比较身高的方法来比较两支笔的长短,由此引导学生找到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这个问题。在学习角的大小比较时,不再需要我的引导,学生从线段的比较中又找到了角的比较方法。

(3) 教师应从“师道尊严” 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 、倾听和交流 。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化” 。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 、动作来实现交流。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时,我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多面体的展开图,在学生制作时,我巡视各组的制作过程,并不时地参与到他们的制作过程中去,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了解了他们制作时的所思所想。个别存在的问题个别解决。在讲如何判断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时,我先是听学生们的方法,然后他让几个有代表性 、思维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 、互相交流。

二、教学中要“用活” 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 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 、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究 、自主学习。

(1)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以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 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 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例题:关于利息和利息税的问题,我在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几个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课前到银行去询问和调查,课堂上同学们展示了自己的调查结果,用实例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的理解 、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改” 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现行教材提供了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例如:七年级(上)中的关于幻方的阅读材料以及身份证号码和学籍号的课题学习。对于这些知识,我都把它们改成学生课外学习研究材料,让学生通过询问 、调查 、阅读有关书籍和上网查阅等多种渠道搜集这些知识的有关资料,并通过书面形式打印出来供全班同学阅读。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

三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 、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 、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到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

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例如:立体图形这一节接近实际生活。我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总结 ,相互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 ,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一味的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四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位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学习的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 、身心健康的 、有知识 、有能力 、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1)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

(2) 评价学生应该多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3) 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中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 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充实自己,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地成长。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历史教师 李 丹

20xx年12月的一天,我收到了来自我正带的班级08.10学生的生日祝词:“你永远是酷暑中的浓荫,雾海中的航灯,你的话语是春天的脚步,你的目光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方向,你的关爱是一缕沁人心脾的春风,抚慰了一双双迷茫的眼睛、一颗颗受伤的心灵。我们衷心祝福您——生日快乐!天天开心!”这些祝词,表达了我和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浓浓的师生情,让我不由得回想到与学生的一幕幕谈话、一次次沟通、一回回欢笑。平时,简单而复

杂的教育教学中,我深入学生心灵,了解他们、尊重他们、宽容他们。因而,我在我和我的学生们共有的田地里,构建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亲近学生 ,让学生找到“家”的感觉

亲近学生,必须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真正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感受到教师如同父母对子女般的关怀与爱抚。我们08.10班的92个同学中,住校生有23人,其中留守学生19人。这群孩子从小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父母成了他们最亲近的陌生人!陈敏同学的爷爷奶奶去年相继去世后,她每周回家寄宿在邻居处。她与我谈话时曾说:“老师,我每次在学校又希望放假,希望回家,希望爸爸妈妈在身边,哪怕受他们责骂也是一种享受,但回到那个没有亲人的家,又感到还是学校好。我总处于这种矛盾的心情中,想解脱却似乎很难。”兰强同学曾在练习册中写到“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不知道什么是父爱母爱,爸爸妈妈的模样越来越模糊了。我长大后绝不会这样待我的孩子。”为了让这些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健康成长,我充分利用成长记录袋,并增添了我们的欢乐与忧愁一栏,要求学生将每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大事、要事记载下来,每周一查阅所有同学的记录情况。许多同学档案袋的边角已经磨破了,这个装满了学生喜怒哀乐的袋子,记载了学生成长的音符,见证了他们成长的足迹。天气变化了,唠叨学生增减衣服、被褥;生病了,为他们端水送药;学生过生日了,集体庆贺庆贺;中秋节到了,与他们一块吃月饼;头发长了,提醒他们剪剪。有事没事到教室、寝室转转,听听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感想和苦恼,体验他们的成功与失败。这些看似婆婆妈妈的琐事,日子长了,与学生也走得近了,他们将学校当成自己的家,将老师当成自己的亲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每每看到学生投来的一张张笑脸,我感到教育的日子每天充满着阳光。

二、心理疏导,让学生远离“郁闷”

时下,校园里流行“今天真郁闷”。中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可爱,这么美好的青春年华,何来“郁闷”?从调查结果看:受老师批语是郁闷,被家长训斥是郁闷,同学间闹别扭是郁闷,被学校查证扣分也郁闷??林芯芮同学回忆自己刚入校的感受说:“当村里人知道我被东兴初中录取后,都用羡慕的眼光仰视我,但到东兴初中后,发现优秀的同学太多太多,我是乡下来的,强烈的自卑感占据了我的心,那段时间真郁闷。”张欢同学与我聊天时则说到“回家爸妈第一句话就是‘考试没有’,第二句则是‘想吃什么,我去买’。我一打开电视机,他们马上说‘回来就看电视,难怪学习没进步。’我好郁闷哪!”了解到学生的普遍现状后,我很担心,这些孩子的郁闷如果未得到及时的疏导,会成为一种心理疾病。我曾利用朝会课进行心理疗伤,也曾让学生在室外对着天空大声呐喊,还曾让他们用不署名的方式将自己的烦闷写出来,也可以发送到我的邮箱里,以宣泄心中的郁闷,使他们轻松学习,快乐成长。了解学生的心声,倾听他们的诉说,关注他们的变化,尝试他们的内心感受,让学生远离“郁闷”,师生情感日益深厚,班集体更加团结,更加有战斗力。

三、尊重学生,将学生当“人”看待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尚显稚嫩的心灵,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推心置腹,以诚相待,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的学生在家长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绝大多数父母将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他们省吃俭用,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凭着一厢所愿的“为孩子好”的心理,俨然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很少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更别说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了。一旦孩子有过错或考试成绩不理想,即遭到家长“疾风暴雨”或“凄风冷雨”的回应。第19周的升国旗仪式,我班的苏公梁同学缺席,课后请他到办公室谈话。发现他打着一双赤脚,我纳闷,办公室的同事们吃惊,经询问才知道由于家长对他的学习行为强烈不满,为了惩罚他而让他打着赤脚来学校,也曾经因为考试不理想,家长让他到工地上干了四天拉钢筋的活,手上的伤茧至今未痊愈。面对这个让家长失望的孩子,面对家长的良苦用心,我的心情很沉重,急忙找出报纸,让他垫垫脚,然后从家里找了一双鞋让他穿上。他泣不成声地说:“谢谢您李老师,我不会忘记您。”对A同学而言,也许5分是好成绩的标志,而对面前这位同学而言,我认为3分就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我耐心开导他,并鼓励他:“虽然你家长不再信任你,但我相信你,只要你奋斗,你就行,别人能做到的,你也能做到,说不准有一天还比别人做得更好。”我当着他的面在电话里与家长沟通,希望家长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在电话里连声对父亲说了三个“谢谢”,看得出来,他的内心在颤动。是啊,不听话的学生也是人啊!下午到校时,苏公梁同学对我说:“李老师,那双鞋可不可以不还您了,我想留下做纪念。”我的眼睛湿润了。面对这个曾让老师灰心、让家长伤心、让我痛心的学生,我还能说什么呢?他找到了他的尊严,找到了做人的理由。

四、宽容学生,让学生抬起头走路

孩子毕竟是孩子,免不了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一见学生犯错就声色俱厉,只给“冬天”而无“春天”,这种教育也许会使他们“好”一阵,但效率低且不长效,就像在水里用石头压皮球一样,一撒手,石头掉水里,皮球还会浮上来。对学生的错误,不论大小、多少,不能太苛刻,多一点雅量,多一份宽容。有时对学生的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憾比惩罚更为强烈。曾经有一次07.8的早自习,绝大多数同学都在认真学习,可有一个女生异常,她自顾美滋滋地品尝热气腾腾的面条,全然不顾我的存在。想想她平日里的表现,再望望墙上的校纪班规,我真想冲上去扔掉她的美食。但我的理智占了上风,用非常平和的语气问她“许可同学,你知道课堂上是不应该吃东西的,对吧?”她慌张地说:“老师,对不起,我没吃早餐??”看到她此时的胆怯,我相信了她,宽容了她,“先到教室外吃吧,不然就凉了。”她兴冲冲的快步出去了。没想到课后她给了我一张纸条“老师,谢谢你的信任和宽容。”现在想来,当时若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她,也许体现了教师的尊严和维护了纪律的严肃。但我给了学生以宽容和关爱,,却换来了学生的感动和我教育的成功。我们做教师的实在没有必要,让他们生活在严

厉的恐惧气氛之中,给学生以宽容,让他们自己甩掉心理垃圾,是在是更高明之举。

教育是一项艰难而漫长的工程,我始终坚持四个重要:成人比成功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经历比名次重要,对话比对抗重要。有人曾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将自己的爱心洒向每个学生,温暖每个学生,正如孟子所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课 堂 教 学 反 思

数学教师 周明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的数学课堂总要贯彻下面的教学理念:

一、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以为理解了就行

有同学认为,数学不像英语、历史、地理,要背单词、背年代、背地名,数学靠的是智慧、技巧和推理。我说你只讲对了一半。数学同样也离不开记忆。试想一下,小学的加、减、乘、除运算要不是背熟了“乘法九九表”,你能顺利地进行运算吗?尽管你理解了乘法是相同加数的和的运算,但你在做9×9时用九个9去相加得出81就太不合算了。而用“九九八十一”得出就方便多了。同样,是运用大家熟记的法则做出来的。同时,数学中还有大量的规定需要记忆,比如规定 (a≠0) 等等。因此,我觉得数学更像游戏,它有许多游戏规则(即数学中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谁记住了这些游戏规则,谁就能顺利地做游戏;谁违反了这些游戏规则,谁就被判错,罚下。因此,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记熟,有些最好能背诵,朗朗上口。比如大家熟悉的线段、角、角平分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有的同学背得出,有的就背不出。在这里,我向背不出的同学敲一敲警钟,如果背不出这些,将会对今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今后的学习将会大量地用到这些概念,特别是八年级即将学的全等三角形,其中相当重要的角平分线定理就是由这些概念推出来的。

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记住,暂时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记忆的基础上、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再加深理解。打一个比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像木匠手中的斧头、锯子、墨斗、刨子等,没有这些工具,木匠是打不出家具的;有了这些工具,再加上娴熟的手艺和智慧,就可以打出各式各样精美的家具。同样,记不住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很难解数学题。而记住了这些再配以一定的方法、技巧和敏捷的思维,就能在解数学题,甚至是解数学难题中得心应手。

二、几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1、“方程”的思想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最重要的数量关系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比如等速运动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就有一种等量关系,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等式:速度×时

间=路程,在这样的等式中,一般会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这样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通过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就是解方程。我们在小学就已经接触过简易方程,而七年级则比较系统地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总结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如果学会并掌握了这五个步骤,任何一个一元一次方程都能顺利地解出来。

八、九年级我们还将学习一次函数及其图象,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到高中我们还将学习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线性方程组、、参数方程、极坐标方程等。解这些方程的思维方法几乎一致,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它们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然后用大家熟悉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步骤或者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加以解决。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式,现实中的大量实际应用,都需要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出结果。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学好,进而学好其它形式的方程。 所谓的“方程”思想就是对于数学问题,特别是现实当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善于用“方程”的观点去构建有关的方程,进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它。

2、“数形结合”的思想

大千世界,“数”与“形”无处不在。任何事物,剥去它的质的方面,只剩下形状和大小这两个属性,就交给数学去研究了。初中数学的两个分支--代数和几何,代数是研究“数”的,几何是研究“形”的。但是,研究代数要借助“形”,研究几何要借助“数”,“数形结合”是一种趋势,越学下去,“数”与“形”越密不可分,到了高中,就出现了专门用代数方法去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课,叫做“解析几何”。在七年级,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八年级研究函数的问题就离不开图象了。往往借助图象能使问题明朗化,比较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而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要重视“数形结合”的思维训练,任何一道题,只要与“形”沾得上一点边,就应该根据题意画出草图来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性强,容易找出切入点,对解题大有益处。尝到甜头的人慢慢会养成一种“数形结合”的好习惯。

3、“对应”的思想

“对应”的思想由来已久,比如我们将一支铅笔、一本书、一栋房子对应一个抽象的数“1”,将两只眼睛、一对耳环、双胞胎对应一个抽象的数“2”;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还将“对应”扩展到对应一种形式,对应一种关系,等等。比如我们在计算或化简中,将对应公式的左边,x对应 a , y对应b ,再利用公式的右边直接得出原式的结果。这就是运用“对应”的思想和方法来解题。七年级我们已经看到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直角坐标平面上的点与一对有序实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八年级还有函数与其图象之间的对应。“对应”的思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4、“转化”的思想

解数学题最根本的途径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也就是把复杂繁难的数学问题通过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和手段,逐渐将它转变成一个大家熟知的简单的数学形式,然后通过大家所熟悉的数学运算把它解决。比如,我们学校要扩大校园,需要向镇镇府征地。镇府给了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地,如何丈量它的面积呢?首先,使用小平板仪(有条件的话使用水准仪、经纬仪)依据一定的比例,将实际地形绘制成纸上图形,然后将纸上图形分割成若干块梯形、长方形、三角形,利用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之和,也就得到了这块不规则地形的总面积。在这里,我们把无法计算的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了可以计算的规则图形,从而解决了土地丈量问题。另外,我们前面提到的各种多元方程、高次方程,利用“消元”、“降次”等方法,最终都可以把它们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然后用已知的步骤或公式把它们解决。“转化”的思想,是解题的最重要的思维习惯。面对难题,面对没有见过的题,首先就要想到“转化”,也总是能够“转化”的。平时,要多留心老师是怎样解题的,是怎样“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的。同学之间也应多交流交流“成功转化”的体会,深入理解“转化”的真正含义,切实掌握“转化”的思维和技巧。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新概念、新运算时,老师们总是通过已有知识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水到渠成,亦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说,数学是一门能自学的学科,自学成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数学家华罗庚。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光是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老师的那种数学思维习惯,逐渐地培养起自己对数学的一种悟性。曾经听一位物理老师说:我是教物理的,学生物理学得好,不是我教出来的,而是他们自己悟出来的。当然,这位老师是谦虚的,但他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不能被动地学习,而应主动地学习。一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同一个老师教,差异那么大,这就是学习主动性问题了。 自学能力越强,悟性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依赖性应不断减弱,而自学能力则应不断增强。因此,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在老师讲新课前,能不能运用自己所学过的已掌握的旧知识去预习新课,结合新课中的新规定去分析、理解新的学习内容。由于数学知识的无矛盾性,你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永远都是有用的,都是正确的,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只是加深拓广而已。因此,以前的数学学得扎实,就为以后的进取奠定了基础,就不难自学新课。同时,在预习新课时,碰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解新课,收获之大是不言而喻的。有些同学为什么听老师讲新课时总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或者是“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就是因为没有预习,没有带着问题学,没有将“要我学”真正变为“我要学”,力求把知识变为自己的。学来学去,知识还是别人的。检验数学学得好不好的标准就是会不会解题。听懂并记忆有关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只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能独立解题、解对题才是学好数学的标志。

四、自信才能自强

在考试中,总是看见有些同学的试卷出现许多空白,即有好几题根本没有动手去做。当然,俗话说,艺高胆大,艺不高就胆不大。但是,做不出是一回事,没有去做则是另一回事。稍为难一点的数学题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解法和结果的。要去分析、探索、比比画画、写写算算,经过迂回曲折的推理或演算,才显露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某种联系,整个思路才会明朗清晰起来。你都没有动手去做,又怎么知道自己不会做呢?即使是老师,拿到一道难题,也不能立即答复你。也同样要先分析、研究,找到正确的思路后才向你讲授。不敢去做稍为复杂一点的题(不一定是难题,有些题只不过是叙述多一点),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在数学解题中,自信心是相当重要的。要敢于去做题,要善于去做题。这就叫做“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具体解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紧紧抓住题目的所有条件不放,不要忽略了任何一个条件。一道题和一类题之间有一定的共性,可以想想这一类题的一般思路和一般解法,但更重要的是抓住这一道题的特殊性,抓住这一道题与这一类题不同的地方。数学的题目几乎没有相同的,总有一个或几个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思路和解题过程也不尽相同。有些同学老师讲过的题会做,其它的题就不会做,只会依样画瓢,题目有些小的变化就干瞪眼,无从下手。当然,做题先从哪儿下手是一件棘手的事,不一定找得准。但是,做题一定要抓住其特殊性则绝对没错。选择一个或几个条件作为解题的突破口,看由这个条件能得出什么,得出的越多越好,然后从中选择与其它条件有关的、或与结论有关的、或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有关的,进行推理或演算。一般难题都有多种解法,条条大路通北京。要相信利用这道题的条件,加上自己学过的那些知识,一定能推出正确的结论。数学题目是无限的,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却是有限的。我们只要学好了有关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能顺利地对付那无限的题目。题目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题海无边,总也做不完。关键是你有没有培养起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有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当然,题目做得多也有若干好处:一是“熟能生巧”,加快速度,节省时间,这一点在考试时间有限时显得很重要;一是利用做题来巩固、记忆所学的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形成良性循环。解题需要丰富的知识,更需要自信心。没有自信就会畏难,就会放弃;只有自信,才能勇往直前,才不会轻言放弃,才会加倍努力地学习,才有希望攻克难关,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谈班主任的心理换位

数学教师 李强

学校对学生的调查问答,反映出我们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同时也反映出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很多问题,如何看待这些矛盾和问题,这是关系到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问题,看了学校的问卷调查,使我内心感到很大的振动,也使我长时间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特别是对班主任工作的反思.

班级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水平,而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是我感到班主任应该重视心理换位.

一、尊重学生 互献真情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刻地意识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爱是前提,尊重是基础。我们只有努力把关心和爱护给予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班内人际交往的平等与和谐。夸美纽斯说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领袖,而不是临时工。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模仿榜样。教师应具有慈父般的爱,通过赞扬的激励等正面的教育方式不断鼓励学生。”教师必须具备有平等待人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与他们真正地沟通,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恰当的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要力求让学生明确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并不是令学生仰视的说教者,而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平常人,也有不少缺点,也会办错事,但我们一定要不断地修正与完善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我们这样感染着学生就会使他们理解我们,支持我们的班主任工作。

二、以生为镜 教学相长

在学校中,学生犹如老师的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里,教师也可以看出自己工作的得与失,以便不断调整思路,改进工作。

如何扎实、细致、深入,学生这面镜子会不打折扣地给予班主任亮一个高分。反之,这面镜子就会毫不留情地给班主任亮一个“黄牌”。比如,推开一个教室的门,透过那明亮的玻璃,整洁的讲台、地面和窗台,摆放整齐的桌椅,你就可以看到一位教育有方、作风严谨的老师的影子。

学生这面镜子可以反馈给我们许多信息,因此我们应该以学生为镜,做到:对镜观察,敏锐感知;对镜比较,改善工作;对镜深思,学会沟通;对镜微笑,学会宽容;对镜学习,提高自己。

三、亦师亦友 和而不流

班主任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应采取“亦师亦友,和而不流”的态度。这样,学生才会感到班主任可亲可敬,才会信赖尊重班主任的指导,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如果班主任经常以教育者自居,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高人一头、盛气凌人的架势,学生必然敬而远之。如果班主任以朋友的姿态与学生们谈心、交心,学生就会将班主任袖为知己,并愿意服从班主任劝导。但是,在与学生朋友式的交往中,班主任也不例外应牢记自己是一个教育者,负有教育学生的责任,不可跟学生亲密得没有分寸,以至对学生缺点和错误都姑息或放纵。总之,班主任对学生“和”才会与之成为“友”,“不流”才能成其师。“和而不流”才可能“亦师亦友”,从而使师生交流充满友爱,又充满催人奋发向上的教育因素。

四、将心比心 宽容大度

班主任要善于“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也就是说班主任要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去思考、去体验,从而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某种言行的想法和态度,这样才能和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并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自己的意图和行为。只要班主任将心比心,

设身处地地体察学生的思想感情,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师生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就一定能够克服。

有时个别学生对班主任的态度和举止会因为激动而失去分寸,甚至粗暴无礼。对这些学生,班主任应该宽容大度,而不应该打击报复。只要严格要求,耐心教育,就一定能够使其逐步认识到自己缺点、过失,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通过学校的这次问卷调查,通过长时间的反思,深深的使我感受到: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及时进行心理换位,使自己能想学生之想,急学生之所急,喜学生之所喜,忧学生之所忧,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智慧、情感都倾注在学生身上,这样工作将会有很大的提高和进步。

一堂音乐课后的反思

音乐教师 谢红兵

在当代的教学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表现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教师作为引路者应充分发挥爱心,了解与辅导学生,引导其积极全面的发展;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由此可见,教师一定要细心地用宽容的爱呵护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用赞赏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代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音乐教学更是如此。我在初一、三班上《雪绒花》这一课时,在课前我准备了大量的教学用具,课堂上用此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在歌曲的导入部分,我提示性地讲述着:一年有四季,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学生说:“冬季”。我就让学生思考:冬天有些什么景象、有些什么感受,我们南方和北方的冬天最大的不同在哪里?于是学生根据我的提示,逐渐引出冬天下雪的情景,我也描述着冬天的雪有多美,雪天的情景有多美?大部份同学都沉浸在这“美丽的雪景”中,这时我发现有一位平时比较调皮的男生趴在桌子上,我心里顿时不悦,这时他唯恐没有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还发出夸张的呼噜声,我强忍着心中的火气,提示性问这位学生:“请问你在干嘛?”那位同学望着我回答说:“我是属蛇的,我在雪地的洞穴里冬眠”我愣了一下,他的回答令同学费解,也出乎了我的意料。那时,我已阴转多云了,接着让学生说说理由。学生说:“冬天雪花飞舞,白茫茫的一片,好多动物都去冬眠了,我想到我是属蛇的,现在也开始冬眠了”。我用赞许的目光和满脸的笑容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该同学一番。在该学生的影响下,班内其他学生的思维也开阔了,想象着雪天的情景:有堆雪人的坐雪锹的,打雪仗的等等。同学们发挥着想象,课堂活跃起来了,整个一堂新授课在轻松、愉快中结束。

后来我就想,如果当时我不分青红皂白地把那位学生批评一番,这样处理一定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只能循规蹈矩。这不仅

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影响了班内其他学生的兴致。可见,教师在课上的一言一行是举足轻重的,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朵智慧的火花。在这堂课上,当教师放下尊严而且露出友善的笑脸,用天街小雨般的爱感化每一棵成长的幼苗,当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情滋养每一棵幼小的心,此时,班级就成为师生共同融筑的温馨“家园”,教师就成为学生可以依赖的朋友。我想:孩子们的这些表现就是爱的感召力,是对“教育人情味”的热切呼唤,是还生命以绿洲的深情期盼。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渴望能有“花好月圆”的局面出现,但是花开只是一种偶然,我相信,只有我们允许学生追求精神与思想的自由,追求独立完整的人格,追求心灵的丰富与滋润,学生一定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一个新班主任的成长历程

物理教师 解江龙

春去秋来,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从事教学工作六年了,并且在东兴初中担任班主任工作两年多了,在这两年里,在心态和工作方法上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简单地将在第一年里和第二年里的班主任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

一、在思想上的准备更充足:

初成为一个班的领导者,内心有无比的兴奋,同时心里也觉得有些压力,毕竟自己缺乏城区学校教育管理实践经验,所以对于会在实际中碰到的问题所做的预测比现实乐观,在碰到一系列的“突如其来”而又烦琐不堪的问题时,自己也难免是乱了阵脚,疲于奔命于一些小事上去了,一看到学生做的事情不符合要求时,心里就免不了不舒服:这些学生怎么这样啊?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很少能够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去考虑,造成一味的责怪,没有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来。局面朝着严重偏离与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经过了一年的洗礼和经验教训的沉淀,到了第二年重新接班前,自己在周围领导和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较仔细的反思,并向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宝贵经验,再较认真地学习了一些与班级管理相关的理论知识,自己再重新将以前碰到的案例不断地重温,“假如当初我??做,或许??问题就可以解决得更好”,把以前在实践中碰到的较典型的问题再次设想,也为以后出现类似问题时能够较得心应手地得以解决。

二、尝试走进学生的心灵:

初为人师时,在制定一些班规或者是一些日常需要共同遵守的习惯时,往往没有很彻底地从学生的需要和能够做到的范围来考虑,并且在有时候无论学生何种情况做得不好时,我都是用较简单的批评方法去指正,让一些学生觉得没有信心去做好,便久而久之,不但起不到约束和改进作用,反而让他们的一些坏习惯更加根深蒂固。

在第二学年度,在制定班规和处理一些违规行为时,能够更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自己学生先制定,再师生一起讨论规范,让学生觉得容易接受,自然执行起来的时候也不易有抵触情绪。并且在对待学生在日常行为出现了过失或不当

时,我虽然也一样很敏感,心里面抱着对任何一件小事不放过的心态,但大多数时候能够在处理前先从多方了解清楚情况然后才采取相应的措施。

现在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敏感期,又加上功课相对比较紧,学业比较重,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与学生或其他人闹情绪或者发生身体上的冲突,而忽略了考虑其他后果,除了在平时教育他们要和睦相处之外,在真的有突发事情发生时,也不会过于急躁地去追究谁的责任和责骂(以前很不理解为什么学生会因为一些芝麻绿豆大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而是让他们先在自己身上找不足然后再从各自造成的危害去说,这样学生也就更容易听得进我的教育,慢慢地以前经常与同学闹矛盾的同学也逐渐明事理了。这应该就是用心理学上的换位思考方法,让彼此在理解中增强感情。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能引起我的兴趣,我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们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们有哪些痛苦和欢乐等等。”只有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时,学生才有可能对我们敞开心扉,诉说他们的心理话。“用心灵赢得心灵“,这也是我开展工作时经常想起的一句话。在平时尽可能主动地向学生了解生活,听听他们的心里话,一方面有利于自己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另外也可以及时了解和帮助解决问题。

三、处理学生问题更有方法:

(一) 有宽容才有严格,有信任才有动力。

(二) 处理意外事件,避开锋芒,迂回取胜。

(三) 恩威并重,原则问题寸步不让,即使出手也是爱。

四、更加善于借助各方力量,:

在第一年里,在工作中因为忙于解决学生的问题而抽不开身,而忽视了充分利用学生自己,各科任老师和家长的综合力量开展常规和学习管理上的工作,从而没能够让教育更加全面地开展。在新的一年里,我充分意识到学生自己力量的重要性,在纪律、卫生等常规方面和学习等等方面都形成“帮带”的风气,让学生更多获得成功的体会,也提高了工作的效果。也能够在平时多与科任老师交流,经常为班的发展进行大会诊。还争取得到家长们的支持,与家长保持联系,并且是能够互相较好地配合。

五、更加善于使用批评和表扬:

在以前,很少考虑到批评要怎么样才能够收到最佳效果,不太注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有时候没有注意分寸,让学生觉得难于接受,有时甚至双方闹得不开心而又没有教育效果。教育应该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在处理学生课堂出错时,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原则,去善待每一个犯错的学生。批评更要讲究方法,因为它如同医生的手术刀,不注意分寸,就会变成伤人的利器,而讲究方法,则会起到妙手回春的作用。

例如,本班有一位学习上有较大障碍的男生,他经常完成不了功课,还有一段时间里经常是回到学校先打乒乓球然后才回到课室,在学生中造成了不好的影

响。而他在生活当中却又乐于去观察,经常会将现有的一些用品进行设想和改良,还会相应地进行一些小发明创造,是其他很多同学都办不到的。我跟他谈的时候没有直接说他错在哪里,而是和他分析做为“小发明家”应该怎么样在其他同学心目当中有更好的形象出发,让他意识到不迟到是维护形象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学习上也逐渐有了一些进步。避开了直接的批评,反而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也还注意了把握表扬的时机,实在性,细节性和恰如其分。以前是经常在对待学生时容易犯“一叶障目”的错误,因为学生存在的一些缺点而就看不到他们身上更多优点。后来慢慢学会了去发觉学生的长处。如班里有一名男生,刚开学不久,我发现他两次抄袭作业,并且是当着我的面抄。我当是很生气,觉得他太过分了,于是我找其他同学了解情况,才知道他是一个从不做作业的同学,现在老师逼得紧,只好做但又不会,没办法只能抄一抄,我想了想也是呀,但致少他有了想完成作业的想法,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于是第二天的朝会上我表扬了他,并提出建议能逐渐减少抄的次数,希望能在半期后独立完成作业。

六、教育心态理性了

和谐的人际交往,离不了平和的心态。在日渐浮躁的世风下,如果我们感觉改变孩子很难的话,那就从改变自己入手。

爱是教育的灵魂。“爱学生”是对教师千年不变的要求,但是,爱一部分学生容易做到,爱全部学生就很难了,这让我们常不快乐。其实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我们无论如何不会喜欢一个说谎成性的学生,因为教师也是人,并且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当然这并不是我们师德不够高尚。但我们可以去关心他帮助他——像帮助一个病人一样。我想这就是师爱。师爱是理性的,是科学的。

对于教育学生来说,有一位前辈说得好“有些孩子,能让他出类拔萃才是成功;有些孩子,能让他自食其力就是成功;有些孩子,能让他成为守法公民就是成功;有些孩子,能做到他在我管辖的这段时间不被公安局抓走就是成功。”而这些成功,需要我们付出很多,而这些付出,没法作为业绩考核,如果我们自己再不给自己肯定,那么我们就会失去很多工作乐趣了。

七、更充分利用每一次大小型的活动和竞赛来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 以前没能够充分利用学校布置和举办的各类型活动和竞赛来做为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的东风。在这一年当中吸取经验教训,充分重视学校里的各次活动,如演讲比赛、校运会、科技周活动和广播操比赛,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力量,进行文明优秀小组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无形之中也接受了教育。

以上是本人这两年在班主任工作上的一些对比,虽然相比去年在教育管理上有了一定的进步,班里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自己在理论水平上,在实际处理的方法还有很多急待提高的地方,班里面也还存在很多要解决的问题。我将结合学校评教活动认真对待学习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在以后,将会更加虚心地向周围的前辈们学习,在各方面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一句话,一辈子

语文教师 林世全

半期考试后,一次07.5班语文课上,我发现学生周蕾一会儿小声讲话,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又在桌下东翻西翻,始终没有用心听课,联系近段时间,这位同学语文课上的表现。下课我将她叫到了办公室进行了一次谈话。第二周后这位同学写了一篇周记,题目是《老师,我想对你说》。写了这样的话:

“??经过那次的谈话,我又重新点燃了对学习的斗志,那段时间,我曾迷失自我,一天到晚茫茫然。不知道自己究竟该做什么,心里空虚,觉得生活开始乏味,心情黯淡,就开始想:人,活到底有啥子意思?您说得一点也没错,人应该活得有志向,有梦想,有目标。现在的努力是为将来更美好的生活做准备。??你的激励使我重树信心,现在我已经渐渐爱上了数学??,我会刻苦,我会坚持,像你前面评价的那样:‘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林老师,我想对你说:“谢谢!!”

“如果不是那一次的教诲,如果没有那一次的谈心。”现在的我又会是怎样的呢,会不会像以前那样贪玩?会不会像从前那样消沉?会不会像以前那样不求上进呢?老师,最后我再郑重的对你说一声‘谢谢!’

对这次周记,我批了这样的话:“能接受老师的意见,调整自我,我很欣慰!希望坚持、振作!”

此后,这位同学课堂上变得专心致志,课后勤奋努力,一个月后的阶段(二)的测试中,校排名前进了63名。

学生的周记内容,学生的变化进步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人师的我们,有时候就是一句话,能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样,也会因我们一句话,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当学生问我们:“老师我觉得我还是比较认真,可总是考不好!难道我真的是‘笨’吗?我真的好难过!”“我爸爸妈妈很少对说:你行!你做得真棒!”我就不明白为什么爸爸要说我“不行”,这时,老师一句激励的话,一句温馨的表扬,就能让学生重树信心,感受成功。

学生是人,他有人的尊严,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应有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怀,是一个成熟生命对一个生命稚嫩的关怀,是人离开家庭走入社会后第一个应该感受温暖与爱的地方。正如亨利·海涅所言:“每一个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每一块墓碑下面,都躺着一部整个世界的历史。”当学生的尊严受到极度伤害时,也就不把别人的尊严放在眼里,压抑的心灵总有一天会反抗、发泄出来,逃避、杀父母、离家出走,沉迷网吧、游戏,自杀??,这些都是尊严受到伤害的极端反应。

当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时,也有人仍能把自己当成人,保持尊严,像苏武塞外牧羊20年;像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但那是需要大智慧的与极度忍耐力的,对我们学生该有那么高的要求吗?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长和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中多给孩子一点赞美和鼓励,他们会自信、乐观,积极得多,对生活也更充满信心。他们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

即使遇上了困难,也会想办法解决,事实证明,从小受到赞美的孩子长大后要比从小被打击的孩子性格要坚定得多,而且成就也就越大。

周华健有一首歌《朋友》,其有一句歌词让我感触颇深“一句话,一辈子。老师们,也许因为你的一句话温暖人的一辈子,也许因为你的一句话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但千万别因为你的一句话给学生带来伤害,千万别因你的一句话而让别人寒心一生。 ”

拖 堂 有 感

英语教师 张立新

星期二我上上午第四节课,我打算上12单元的第二部分内容,单词、句型听力很多,我讲得口干舌燥,最后听磁带,可刚听到一大半下课铃声响了,我想抓紧时间完成这最后的教学任务,心想学生不就坚持一两分钟吗?可我还未开口,学生已在下面坐不住,我发觉自己的威严受到挑战,马上把书重重地往讲桌上一放一脸的严肃并说到:是啊,放学了,想走的站起来你走吧!(言下之意你走了就别再来).学生见老师真的生气了,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然后我又让他们静坐了10分钟.这件事我很快便淡忘了。拖堂的事时时发生。直到有一天一本教育杂志上的文章使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彻底地反思。

这则轶事是关于作家马克吐温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室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所有的钱。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是没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了牧师终于结束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走了两元钱。我想拖堂不也会产生如此不良效应吗?学生虽表面被镇住,内心不知对这样的老师有多反感。他们还会喜欢老师的课吗?它使我认真思考拖堂带来的方方面面,它往往导致学生心不在焉。因此,讲求效率的教师一定要审慎对待“多多益善”的观点,为了使教育内容“落地有声”,有时还须“嘎然而止”。课间虽然只有区区10分钟,却有着充分的心理学和生理学依据,它可以让学生身心得到适时放松,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是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遵循教育规律的一种应对。但在中国的一些老师乃至校长心中早已对下课拖堂见怪不怪了,似乎不拖堂就不足以表现他们的尽心尽责,就不足以表现他们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可事实是,你拖堂时学生早已心不在焉,你讲得口沫四溅手舞足蹈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我认真反思,发现教师拖堂对教学毫无益处。

首先,在情感方面。对经常拖堂的老师,上他的课时总好像有一种负担,有时讨厌这门学科;拖堂后,总是认为课间时间没有休息到,心里有一丝不快感,甚至对拖堂老师产生反感情绪。

其次,教师拖堂教学效果不好。长期的观察及来自学生的大量反应表明,下课铃响之后,虽然教师在课堂上振振有词,但绝大多数学生的心却早已飞到了窗外。要么窃窃私语,要么关书待发,即便是正襟危坐,也是心思烦闷,甚至有人还会嘀咕:怎么还不下课。此时,老师所授内容学生已无心接受,当然,就更谈不上对教师所授内容的积极反应。

再次,在学科衔接方面。教师拖堂会影响下一堂课的教学。拖堂,使学生的大脑没有正常的课间休息,产生疲倦,再加上学生的反感情绪,便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同时,拖堂还直接延误了学生对下一节课的准备,这样不可避免地要影响下一堂课的教学。如果上一堂课的老师为了多讲一点而影响到下一堂课的教学,从长远来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肯定是不利的。

然后,在生理方面。教师拖堂还会影响学生的大脑及身体的健康发育。中学生正处于身心的生长发育阶段,必须有静有动,有劳有逸,有张有弛,这是众人皆知的文武之道,何况广大教师呢?

最后。在其它方面。拖堂后,值日生在快要上课时才能擦黑板,其粉笔灰尘污染了教室内的空气,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拖堂打破了正常的教学作息时间,也影响了其他任课教师的上课情绪。

正是因为教师拖堂有这么多的负面影响,所以,讲效率的教师在下课时间到时肯定会停止所讲的东西,甚至还有半句话没讲完也要咽下去,表面上看起来这好像有点不近人情,但这种习惯表明了强烈的遵守时间的意识,这是一种既尊重自己又尊重学生的好习惯,值得我们学习。我一定要克服拖堂的顽症。

志 趣 小 谈

——— 语文教学反思随笔

语文教师 叶 飞

时间过得真快,转瞬之间,我已经参加工作8年多了,换了好几个工作单位,唯一不变的,是身边总有那么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

他们都是我的小弟小妹,看着他们天真的笑脸和童稚的话语,我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仿佛自己也回到了烂漫的少年时代。

我教语文,本来就喜欢语文,这也是志趣所向吧。纠其原因,应该要感谢我小学和初中时的两名语文老师,他们对语文的解读和感悟让我对语文情有独钟,从而使我从小就和语文这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结下了不解之缘,对语文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义无反顾的怀揣着印着“语文”字样的教科书大踏步地走上了三尺讲台。

之后的岁月,在不断的教学的经验积累中,我更深刻的感到,一个学生要学好语文,兴趣有多么的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我认为一个老师花再多的精力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都不为过。只有让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产生了无限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才能让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上变得轻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认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以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繁重刻苦的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因此可以

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

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下面我就此问题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

一 要让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产生兴趣,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保持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教龄的增加,审美的疲劳,或许我们已经逐渐对自己所教的学科产生了厌倦的情绪,学生在不断变换,自己却始终拿着旧的知识,旧的课本去教,这样,年年如是,天天如是,再想上的课,再期待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的课,都会变得索然无味。所以我认为,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去看教了一遍又一遍的课文,试着以一个学生的心态去看待这篇课文: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最让我感到有趣的是什么?我最想通过这篇文章获得什么?接着截取一个亮点入手,以一个新鲜的话题引入新课。然后面含微笑,饶有趣味的进行讲述,这是一种自我心理暗示,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缓解“教学疲劳”的方法,做一回无知的少年又何妨?至少可以让自己不会感觉很累。

二 做好每一个开场秀,说是秀,真可以说得上是略带表演性质的课前活动。记得在上初一的《风筝》一课时,是一个令人恹恹欲睡的下午,看着无精打采的学生,我突发奇想,以自己儿时的一件小事说起,说自己有一次在别人的鼓动下,没经过父亲的同意下河洗澡,结果被父亲随手扯下的一根柳树纸条打得遍体鳞伤,痛哭流涕。我在叙述时声情并茂,父亲的神态表情,扯下柳枝的动作,自己的可怜挨打的模样,再现得十分逼真,逗得全场同学哄堂大笑。短暂停顿过后,我话题一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让我想起了儿时的这一幕,想看看鲁迅怎么对待天真的童心吗?想知道鲁迅在精神上虐杀一个可爱的小兄弟后的反思吗?我们进入新课——《风筝》。这样,同学们个个面含期待,露出迫不及待想对课文一探究竟的神情,让我从容不迫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导入的时间不多,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这也是激趣起到的良好回应,把这个谁都知道的理论化作实践而坚持下去,相信有作用。

三 尊重学生,和他们做朋友。尊重他人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而教师“德高望重”的思想一直难以改变,其实和学生做一对对平常的朋友也未尝不可,这一点我深有感触。还是举个亲身实例:一个双差生,又一次在我上课的时候,他连笔都没有,我板书,只有他一个人无所事事,以游离的目光看着别的同学认真地做着笔记。我刚要发作,但一回想自己过去因为不能克制自己而与他发生的种种不快,想到教师和学生针尖对麦芒的两败俱伤,我抑制住自己的怒火,想了一个自己也不知道行不行得通的办法。我和蔼的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老师把字写在黑板的哪个位置你们看得最清楚啊?”一句问话,引来全班同学的响亮回答:“写在中间!??写在右边!??写在左上边??!”各自都为了自己最好的位置向我争取着板书的位置。当然这个时候我只听一个同学的回答,就是那位双差生。也许是出于好玩,大声叫到“写在右下角!”(对于他来说的一个好位置),我当即作出决定:“好,我和XXX的关系这么好,就写在右

下角!这样XXX同学才能看得清楚!”这话有作用,他露出诚惶诚恐的表情,好像在说:“真的是我吗?”我马上在他指定的位置工整的板书起来,这位从来不做笔记的双差生当即作了一个让大家都诧异的举动——向别人借笔。笔借到后,居然认真地做起笔记来,天!让他动笔,简直比登天还难,今天居然如此主动地做出了如此“惊人之举”。从那以后,在我的课上,这位同学听课比以前认真多了,能认真的配合老师做着笔记,看着他一天天的进步,我想:这类同学或许极少受到这样的“优待”,在他们对自己都无所适从感到迷茫时,适当为他们找回自信,重视他们,对我们教师转化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无心插柳”之举的成功,让我受到启示:其实,教好一个学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尊重他们,为他们树立自信,让他们在无数次的失意中找到自我,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 “年龄不成问题,身高不是距离”,保持一颗童心也是我教学中的一种方法,其实谁都有过幼稚的青少年时代,谁又会有与生俱来的成熟与稳重呢?或许这跟自己性格有关,一起和学生谈天说地,一起和学生做做游戏,打打篮球,谈谈歌星,说说电影,又未尝不可?允许学生为老师纠错,放下尊严,去向他们请教问题也不是不行。现在的小弟小妹们比我们小时候可懂事多了,他们懂得怎样对人处事,怎样化解各方面的矛盾,甚至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他们还要高出老师一筹。如果时间允许,在上课的时候谈谈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其他人文知识,定能为课堂增色不少。要知道,上课绝对不能照本宣科,死搬教条,在固定的模式下讲的课只能是枯燥的,乏味的。反之如果能临场发挥一下,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设置各种情景让他们体会、感悟。或许没有多媒体的辅助,然而通过我们教师的创设,同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当然,这是学科特点决定的,我个人认为语文就应该这样教,尽可能的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老师让人亲近,不是那么高高在上,俨然一个大朋友,和这个大朋友交交心,诉诉苦,也是一种训练表达的一种方式,也何乐而不为?这样以来,学生喜欢老师,自然就喜欢这位老师教的学科了。当然,我在这里所说的亲和力,并不是说就丢掉了师道尊严,应爱憎分明,赏罚分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句话,掌握好尺度,把握好分寸,做一名让学生又敬又畏的“长兄”教师。

除了关于“趣”,我认为还要说说“志”。我们应该以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做一名“纯粹”的教师。所谓“术业有专攻”即是如此。既然我们做了教师这一行,就要做一个教师该做的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上解释为:教师——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老师——泛指有某种特长、值得学习的人。以上两种解释,都体现了一个道理: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要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学科特长。知识更新飞快,我们必须要有谦虚的心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高度负责的思想理念去当好一名教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个真正称职的老师,才能做个有底气的老师,才能做个受人尊敬的老师。我们既然不会制作飞机大炮高科技产品,也不会耕田种地开拖拉机,那我们就要热衷于自己的事业,以过硬的基本功,抛开一切杂念,做一名纯粹的人民教师。郭元祥教授《感悟“教

师人生”》里面说:“无论你是否有精神,一走上那神圣的讲坛,你就得精神;无论你是不是愿意,一跨上那讲台,你就得乐意;无论你在生活中遭遇了多大的不幸,一涉足那讲坛,你就得掩饰你的不幸。这一切都缘于你是一个教师,你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因为在你眼睛的那一端,闪动着一双清澈、灵动的眸子,跳动着一颗纯洁美好的心灵。他们已是你人生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离开了他们,你的教师人生就将没有生机,就会残酷地走向末路,你的存在也就随之没有了意义。为了不辜负那一双双富有生命活力的眼睛,教师必须地去充实提高,看书,研讨,上网学习。”可见,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做一个“清心寡欲”的教师有多重要。我们没有了私心杂念,不整天带着不情愿走进教室,不用功利眼光看学生,那么学生眼中看到老师的心也是那样的空明澄澈,他们也会成为一个纯粹的学生的。

说了这么多,不知所云,始终感觉这教学反思还上不到什么高度,在千姿百态的教学理念中真可谓冰山一角。不管怎样,一吐为快。简而言之:教师有志趣,学生有志趣,都以饱满的激情投入教与学中去,师生就能志趣相投。这也算是这几年教学工作的一小段感悟吧。

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堂优质课的教学反思

英语教师 肖守兰

20xx年11月,我代表我们英语教研组参加了学校举行的优质课竞赛,内容是九年级Unit 4 What would you do? Section A 2a-2c.学习虚拟语气的用法。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法,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感知语法,了解语法,进而学习语法,总结语法。比如:用连锁练习的方式复习: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a million dollars? 用两人一组讨论: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 teacher? 这样学生对所学的语言项目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再让学生充当记者采访到场的老师: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 student? 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同学们的兴趣大增,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让我倍感欣慰的是同学们的的听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如此之强。师生之间的和谐、友好让到场的所有老师深受感动。接下来我安排了同学们六人、七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内容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 boy/girl?同学们可以离开座位自由组合,自由分工,专人做记录,派代表做总结发言。从各小组代表发言的情况来看,他们都非常认真,非常感兴趣,在他们发言的过程中不时响起阵阵掌声。同学们也在这种融洽、和谐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增进了友谊。课后有关专家和领导对我这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组织得很成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更多相关推荐:
爷爷的压岁钱教案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中感悟爷爷的良苦用心2认识5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生字理解文中的生词3在读中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具...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反思评析 Microsoft Word 文档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爷爷语言的读悟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深切希望密切联系生活体会祖孙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学生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2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领悟作者通过对人物的...

爷爷的压岁钱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要求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并读写大吉大利等词语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培养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我和妈妈互相关爱的深情重点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在熟读课...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王玉华教学目标1通过对爷爷语言的读悟感受爷爷对后辈的关爱和寄予的深切希望密切联系生活体会祖孙之间真挚的亲情培养学生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的美好品德2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领悟作者通过对...

爷爷的压岁钱教案说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爷爷的压岁钱2教材简析课文通过回忆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回味了爷爷寄托在压岁钱里的良苦用心全文按总分一总布局结构整齐层次清晰前后呼应主题突出人物描写生动传神情感表达深沉凝重语言运用质朴平实设...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简要参考)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简要参考教学目标1从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中感悟爷爷的良苦用心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年俗文化3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选择印象深刻的段落背下来教学难点在课文中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懂得...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爷爷的压岁钱教学设计一部小学焦柏军一教学目标1从爷爷三次给我压岁钱的情景中感悟爷爷的良苦用心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年俗文化3学会12个生字能认读6个生字能选择印象深刻的段落背下来二教学难点在学...

五年级上册语文爷爷的压岁钱学案第一课

五年级册语文学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爱护小树从小要为绿化祖国出力2初步学习把词放在句子中把句子放在课文中理解意思的方法理解衣裳绿伞在句子里的意思理解爷爷真好小树真好在课文中的意...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全两课时)

爷爷和小树一教材分析爷爷和小树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视觉孩子的语言叙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冬天热心慈爱的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懂事善良的小树为爷爷遮阳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富有人情味的图...

5.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年语文上册

灯塔市西大窑镇中心小学1灯塔市西大窑镇中心小学2灯塔市西大窑镇中心小学3灯塔市西大窑镇中心小学4灯塔市西大窑镇中心小学5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以孩子的口吻讲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事家门口有一棵小树冬天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小树为爷爷遮阳人与树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和谐课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非常适宜孩子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可以...

爷爷的压岁钱教学反思(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