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时间:2024.4.27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旺苍县国华小学 向长清

【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河流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

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探究能力:

1.通过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根据河流实验,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

1.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2.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引入

(出示河流的图片3张)师: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当河流漫过地表时会对土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曾学过一篇语文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由于人们的乱砍乱伐,导致洪水来临时,泥石流冲毁了小村庄。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板书课题)。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河流形成后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师:流水侵蚀土地形成了沟壑,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出 1

示千沟万壑的图片)。那么形成后的河流对两岸的土地还会有侵蚀吗,你认为的侵蚀是什么样的呢?

生:会。

2、讨论河流对土地还会产生什么影响。

师: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观看沉积实验图和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图片)(随水流冲击,两岸的石块滚入河里,河道变宽。石块滚动相互碰撞被带入中游变成鹅卵石,再继续被带入下游变成细沙并沉积下来。)

师:看了这组图片你有答案了吗?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请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生:汇报(当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由于流水的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慢慢沉积下来,沉积按照由重到轻。)

3、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师: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呢?实验会告诉我们真相。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实验装置和观察记录纸,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记录员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

师:在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推测一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水流速度大,什么地方水流速度小,什么地方会被流水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用铅笔标记猜测)

师:播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实验演示视频。重点(指导实验方法):把正方体在土上紧贴水槽壁一侧,纸杯放在正方体上,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注水。注水一开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

实验记录要求:一边做实验一边注意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按照观察提示边观察边记录。

2

师:请大家领取实验器材,开始分组实验。

师:汇报观察结果,你都观察到了什么?(全班交流、汇报。)

师小结:“河流”形成后,“河床”的宽度和深度都增加了,在“河流的下游”比较平缓的地方,发生了沉积的现象,原来没有泥土的地方出现了泥土。而且在“河床”坡度较大的地方水流的速度较快,侵蚀现象比较严重。侵蚀的过程中流水带走的是比较细小的颗粒,而小石子等较大较重的颗粒却很难被冲走。

三、欣赏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河流对土地不仅有侵蚀作用也有沉积作用。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地形图(课件)。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你能否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师: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会怎样改变地形地貌呢?

(课件图片出示自然界中不同的地形地貌,如:V形谷、U形谷、曲流、瀑布、三角洲、沙滩、冲积扇等。)

四、拓展延伸

这节课上到这儿快结束了,可是我们科学探索的脚步不能停止,请同学们阅读单元资料库让我们在课外继续去关注还有哪些自然的力量也会对土地发生作用呢?

五、板书设计:

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侵蚀改变地形地貌

沉积

3


第二篇:1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作者:艾青

贵州省正安县第四中学:宋平

一、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诗歌的意象和意象的象征意义。

2、读课文,能说诗歌语言的精美。

3、读课文,理解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

4、学生当堂背诵全文。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理解文章意象的象征意义,背诵默写全文。

2、说出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意象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 具:多媒体、粉笔、教科书等

六、学 具:教科书、笔、积累本、草稿纸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4分钟)

教师利用幻灯片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然后问学生:“这首歌的标题是什么?这首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待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说:“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之情的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13课(P101页)。”教师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2分钟)

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人,现代著名诗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抗战时期的作品多为觉醒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我爱这土地》等。(教师强调红色字的部分)

(三)简介时代背景(3分钟)

1

1、教师利用幻灯片出示4幅抗战期间中国民众的生活图。

2、屏幕显示:抗战初期的19xx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

3、学生齐读屏幕材料。

(四)读课文,注重朗读方法(8分钟)

1、教师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节奏和感情,然后师生确定本文的朗读基调是:悲怆深沉。

2、学生听幻灯片音频朗读课文两遍,简介朗读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明确节奏、重音,揣摩作者情感)

3、请大家根据自由地读课文。(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初步把握作者情感。)

4、谁来为大家读一读课文?(读完后学生做出评价)

5、学生齐读课文一遍,然后教师评价。

(五)读课文,说出诗歌所选取的意象(3分钟)

1、教师补充: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2、教师示范:

本诗意象有 “鸟”

学生说话: 意象有“土地” 意象有“河流” 意象有“风” 意象有“黎明”

(幻灯片展示,学生举手完成,并板书,其余学生补充,教师展示幻灯片答案。)

(六)读课文,说意象的象征意义(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象征?学生打开书P102页第一题中对象征的解释。教师做必要的补充,并强调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2

教师示范:

“鸟”象征诗人自己。

2、学生同桌之间探讨,说出意象的象征意义,然后教师出示幻灯片,并板书。

学生说话: “土地”象征祖国大地。 “河流”象征人民群众满腔的悲愤。 “风”象征抗争精神。 “黎明”象征光明的未来。

(七)读诗歌,说语言(3分钟)

教师示范:

诗歌对土地、河流、风的描写,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所遭受的苦难和人民的悲愤生活。

学生说话:

1、诗歌对黎明的描写,表达了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追求。

2、诗歌最后两句的描写,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3、诗歌用嘶哑的喉咙来写鸟,写出了鸟是一个饱受磨难的形象。

(八)读课文,说课文写作特色(3分钟)

1、教师强调:我们之前学习的归纳写作特点的方法,然后由学生说,教师补充。

2、学生说话:

(1)意象内涵丰富。

(2)象征手法恰当。

(3)抒情方式巧妙。

(九)读课文,说文意(2分钟)

读课文,用一句话说作者在本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概括,教师引导并完善板书。)

全文表达了作者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赤子忠情。

(十)展示幻灯片,升华学生爱国感情(2分钟)

教师展示,师生共同体会。

我爱这土地——因为它美丽

3

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富饶

我爱这土地——因为它繁荣昌盛

我爱这土地——因为它文化灿烂

我爱这土地——因为它强大无比

(十一)读课文,背诵课文(4分钟)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课文。

2、然后测试背诵效果。

(十二)说收获、说体会(4分钟)

1、同学们:能说说在这堂课上你的收获与体会吗?

2、教师小结:“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通过学习,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唱不尽的主题。

(十三)作业设计(2分钟)

1、默写这首诗。

2、完成思考与练习的第一、二题。

3、请同学们课外阅读艾青的作品,深入了解诗人的艺术风貌。

八、板书设计

13、我爱这土地 艾青

1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1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13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

土地

河流

黎明

九、课后反思

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下第四单元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篇,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诗歌以其高度概括、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精练的语言,在文学领域中一直被视为最高的艺术形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它有着其他文体无法替代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语文教学应充分注意到诗歌教学的重要意义。《语文课程标准》 4 诗人自己 祖国大地 抗争精神 光明的未来

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以感情真挚,富含哲理著称,它抒发了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在教学中,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朗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组织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过程,是把学生带进文本构建学习的起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分层面,争取让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所收获。同时注意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如自渎、范读、配乐读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2、借助多媒体注重情境的创设。这节课,我根据不同内容创设了不同的教学情境。如课前听《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从听觉上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借助多媒体朗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意象,说意象的象征意义。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情境创设,同教师的灌输讲解所得的收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象征”这一难点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象征”的含义,并给学生师范。对主题的理解事半功倍。

3、注重评价。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其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拥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在生生、师生之间充分展开。对朗读、讨论等环节的评价不仅使师生之间增加了亲和力,而且使教与学同时变得生机无限,摇曳多姿。

4、注重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首诗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的素材。结合社会背景的对比分析,学生对经历磨难的祖国心生敬佩,并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这就在教学资源得到最大优化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节课的教学使三维目标在一定基础上得到了落实。

5

更多相关推荐: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一课的教学反思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一课的教学反思教学背景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一课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的第七课时是在探究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后本课继续探究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不同的是本课侧重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课时计划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一引入1我们国家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你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当...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反思

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教学反思沈阳市和平区南京九校田玥一教学思路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雨水落到地球表面以后一部分流入溪流或其它水体中一部分在地面上蒸发了一部分渗入地下从地表流入河流中的水又是会引起风化和侵蚀这两个...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五年级杨瑛教材分析在探究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后本课继续探究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不同的是本课侧重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作用方面学生对河流不陌生许多地方都有河流人们往往把城市建立在河流的两岸沿河而居是因为河流...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一授课教师徐玲花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云健小学二指导教师王仙德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教研室三教材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7课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在探究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后本课继续探...

五年级科学 第七课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七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过程与方法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

敦小121学案设计五年级科学第上册第3单元

五年级科学上册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3教案 教科版

123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说课稿果冻布丁0909发表于20xx121990933一教材1教材分析河流对土地的作用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七课本节课是在前六课学生已经了解了多种地形流水对岩石的...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五年级杨瑛教材分析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8课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教材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和原因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地表...

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五年级上册减少对土地的侵蚀教学设计张宇宁教学设计20xx1026194450阅读9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教材分析这一课是学生对本单元学到的知识的总结和综合运用也体现了将科学和技术相结合的精神在前面几课学习的基础上...

三、8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榆阳区小学科学课时设计年级五学期第一设计者薛万和第24课时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反思(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