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理论思考 ——兼谈教学设计中

时间:2024.5.15

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理论思考 ——兼谈教学设计中的心理学问题

贵阳六中 张荣声

当前,我国中小学正在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场改革在课程理念、教材、课程评价等方面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课改在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突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达成度将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来实现。那么,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与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如何统一?本文将试着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特别是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涉及到的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一、 教学设计的涵义及原则

有教学,就应该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设计者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教学设计必须有确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还要将教学中的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地安排,从而达到最优组合,同时要看到教学设计仅仅是对教学系统的预先分析与决策,是一个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而非教学实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遵守系统性、程序性、可行性原则,从而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学设计的最大功能是体现了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当今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教学设计。

二、 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基本要素及个案分析

1、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美国著名学者马杰(R..Mager)以研究学习目标而著称,他提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环节组成,即“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那里?”——“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哪里?”。“我要去哪里?”指教学目标的制定。“我如何去那里?”指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哪里?”指教学的评价。总的来看,教学设计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设计构成了一个三环节六要素的有机整体。见图:

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理论思考兼谈教学设计中

此图表明: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同时又受制于其他诸因素。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分析可以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教学效果的评价又为下一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反馈信息。它们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循环系统,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合理。

2、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分析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要素包含五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1)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分析

我国教育学、心理学在依据西方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三大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即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目标(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创新四级)、情感目标(包括接受、反应、爱好、个性化)、动作技能目标(包括知觉、定势、熟练、自动化)。依据这一理论指导,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或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停留在传授或掌握“知道”的水平上,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上,应严格依据《政治课课程标准》来进行。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就是:a、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b、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c、使学生成为具有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这一目标与新课程理念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相统一的。

(2)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设计分析

教学目标决定学习者行为变化的最终水平。教学究竟从哪里开始?事实上,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起点是不同的。因此,教学的起点应从学习者的起始状态出发,包括起始能力的诊断、背景知识和技能的确定以及学习态度的分析等方面开始。

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解决具体“教什么”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上,应注意分析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把握教学内容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合理地组织教学。

(3)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设计分析

教学方法的设计对教学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中介和桥梁。教学方法本身无所谓优劣、好坏,只有适当。教师对教学方法设计时应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素质与个性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学习特点等几方面来进行选择。无论选用什么方法,都应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也是教学设计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媒体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在今天,教学媒体包括课本、挂图、电视机、投影仪、计算机及教学软件、Internet等,特别是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的开发与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如很多教师在PowerPoint中文演示文稿平台上进行的CIA课件教学就是很好的例证。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媒体特点、可控性程度、经济性因素来进行取舍。

(4)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的设计分析

2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实现的。这两种手段有区别。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情况有选择地利用。如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过程评价,目的在于对目标形成过程进行诊断。它是通过学生作业评价和单元测试题的编写来进行的。学生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方式,要予以充分重视。单元测试题的编写要注意层次性、适当性、全面性,体现循序渐进原则。而终结性评价通常是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教学活动后所作出的评价,目的在于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着眼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往往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全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抽样测试,如期终考试、学年考试等。

3、 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的个案分析

我在讲授高二政治第三课第三节第二框题《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时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一)讲授本框题的教学理念:

本着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促进学生和谐地、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体现新修订课程标准精神,努力做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张扬。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及教材、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 帮助学生理解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并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

b、 理解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c、 能结合实例分析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转化的道理;

d、 能根据以掌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的观点,对当前某一领域的形势发表见解,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e、 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中,初步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解、运用能力及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 初步学会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b、 学会正确评价人和事,明白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有利于增进团结和理解,也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掌握一种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提高两个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三观”,做“四有”新人。

(三)教学内容的分析:

(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该框题讲述的是矛盾特殊性的另一种情形,即不仅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多种矛盾其地位和作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上一框题),就是在每一种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也有主次之别。因此,本框的内容是上一框题内容的具体和深化,搞好本框题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矛盾的特殊性;同时 3

本框又是第三节乃至整个第三课的最后一框,具有综述和总结的作用,所以,它是整个第三课知识结构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是本框重点。原因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是第三节内容的落脚点又是唯物辩证法的归宿点。主次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是本框难点。原因是学生在理解时常常与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混淆,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在于讲清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

(1)从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看,他们大多正处于十七八岁的年龄,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能力比较强,但兴奋点仍主要集中在直观感觉上;

(2)从思维特征看,高二年级学生仍未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3)从认知结构看,高二年级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刚刚接触哲学常识,而哲学常识又不同于以往的政治课内容,因此,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未免有些粗浅、偏颇和模糊。

(五)教学方法与媒介的选择:

采用创设情境法、讨论探究法等,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CAI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反馈及评价的设计:

(1)课堂练习:教材P112页

(2)布置课外研究性课题: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总的来看,本框题的整体设计思路就是“目标——活动——发展”,即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尝试应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本框的教学,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

三、 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依据知识的不同类型来进行教学设计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概括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学生“如何学习”的知识。依据这些特点,当涉及到陈述性知识时,可设计“提问”方式,检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当涉及到程序性知识时,可设计理论联系实际的材料,运用图表、挂图、漫画等方式,培养学生用某知识点、原理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当涉及到策略性知识时,应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如何预习、复习、记笔记、如何选择性注意、如何反思等 ,突出学习方法教学。

(2)要依据课的不同类型来进行教学设计

目前,就课的类型而言分为新授课、讨论课、复习课、视听课、诊断测评课、观摩课等。其中,新授课、讨论课、复习课是教学中最主要的三种课型。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加以区别对待。如新授课设计的着眼点应放在突破重难点上;讨论课的设计要注意讨论的准备、过程、总结三环节;复习课的设计要遵循“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原则等。

总之,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 4

学设计。因此,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设计的理论素养、意识和能力,走专家型教师的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xx年版。

(2)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5


第二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探讨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教学逐渐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变得生动活泼。但是,一系列的问

题也随之而来:教师滥用信息技术,内容繁杂毫无选择,教学重点内容不清晰,效果不如常

规课;为了增加课堂教学效果,课课都要组织学生活动,既耽误时间又影响效果;讨论基于

形式,老师提供的题目过大,学生只是应付老师,个别学生浑水摸鱼,没有实际效果等等。

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教学设计中生搬硬套“新理念”,教学设计不恰当。要实现政治课新

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应该坚持把握知识的科学性,同时按照教学规律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切

合学生实际的而且可以实现的教学设计。那么,如何进行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呢?笔者认为

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严格依据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

情况,全面整合和落实“三维目标”

《政治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高中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等方面政治学习的基本要求,是高中教学政治活动的依据。教师只有通过对新课程标

准的学习,才能了解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课程的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新课程目标是指本课程要达到的结果,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同

时决定了课程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是新课程理念方面创新的主要标志之一。《政治课程

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

设计时,必须牢牢把握《政治课程标准》,唯有如此,新课程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教师在具体制定三维目标时,这三维目标可以分别制定,但在具体运用实现过程中却是互相

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当然,三维目标在具体课中分布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有的

课教育性比较强,有的课知识性强些,但不管什么课,教师教学设计时对“能力”方面一定

要切实关注和重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尽可能挖掘和升华。

二、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完整、准确地优化教学内容,通过问题化设计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组织、呈现办式,重难点的确定及处理,课内外练

习材料的选择等。

1.教学内容的选择

(1)要根据教学对象选择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可着重选取达成目标的重点内容和学习上的

难点内容,以便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选取与达成教学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

尽量减少和消除教学的随意性;不选取或适当处理与目标有关而又为大多数学生所熟知的内

容,避免浪费教学时间。要选取学生背景知识中已遗忘或混淆不清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在新

知识学习过程中能顺利实现知识的消化。

(2)要注意选择“策略性知识”,即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探究性的知识,以便在教学过程

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

(3)所选取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发展性、可接受性、时代性、多功能性。

2.教学内容的组织、呈现方式

所组织的内容要真正体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尽量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所面临的各种现象和实际问题,要充分发挥高中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导向作用。新课程提倡课程开发的主动性和开放性,为政治教师实施新课程、组织教学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作为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实施者,要积极主动按照课程标准去组织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学习需求和适合教师开展创造性教学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要符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认知规律,要按学生的认知次序安排教学内容。如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的次序来组织安排教学内容。或按生活逻辑组织安排教学内容,这也是教材内容组织呈现的方式。

3.重难点突破

笔者认为要在对教学内容完整准确理清、把握的基础上,把重难点设计成一个个可以解决的问题,使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化,即通过问题来解决重点和难点。当然,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一定注意科学性、挑战性、开放性、思考性、层次性、引导性。

三、在教学形式设计上: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教学方式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因此,我们的中心是如何处理学校中最基本的关系——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过于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密切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的完善发展。因此,在教学形式设计时,一方面必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另一方面必须让教师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地选择教学方式,因地制宜教学。在教学形式设计时,无论学生采取什么学习方式,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必须做一项基础性工作,那就是进行“学情分析”。科学、客观的学情分析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依据,是突出学生主体教学的前提。如笔者在准备必修I“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设计时,是这样分析学情的:“本课主要学习消费观,消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本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熟知,但熟知不一定真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既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消费体验和消费常识,作为学习资源参与问题讨论,又可以充分表达不同消费观念对同一消费现象的认识,形成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力求做到在案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比较鉴别中辨认观点,在价值冲突的辨析中澄清观点,在自主探究中提炼观点,教会学生进行消费观的合理选择,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此学情分析基础之上,在教学设计时才能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笔者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大都采取这样的学习(教学)流程:即“提出问题(主题分析)——在课本或新情境中发现——拓展研究”。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调动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同学们的创造热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不应眼光只盯住探究题本身,更重要的是应该侧重设计如何以方向引导、学法指导、动态地把握探究过程以便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等等。在教学设计探究问题时,要注意防止下列不良倾向:什么都搞“探究”,否定接受式和观察、模仿学习;不顾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也没有具体目标;彻底

放开,让学生凭空想象,无据辩论等等。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选择科学化、合理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一般地说常规的教学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讲授法、情景复现教学模式法、问题探究法等等。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不是排斥的,而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巴班斯基认为:“有关最优化地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的概念永远是具体的(不是包罗万象的),那些对于一些条件来说是很成功的、有效的方法,对另一些条件、另一些专题、另一种学习形式来说就可能是不适应的。”因此,在教学形式设计时,教师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等综合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地取舍各种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因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四、在教学总结上:理性思考,善于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做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任何教学设计,都有“纸上谈兵”、“理论脱离实际”之嫌。教学设计和“原生态课堂”往往是不能完全统一、甚至是大相径庭的。因为课堂是动态的,“每一堂课都是一条不同的河”。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后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学习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总结和反思教与学的得与失。因此可以说,在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没有反思的教学设计是不完整、不科学、不合理的设计,从此层意义上讲,反思教学也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重视。例如,走出课堂进行实地调查,训练学生的搜集信息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让学生贴近社会和生活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因此,新课程也鼓励教师倡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式的学习。但足考察主题是否合适社会实践式的学习,一要看是否具备一些必要条件(如大量的时间、学生兴趣能力等);二要看主题是否有价值。在新谍程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精髓,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成长。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应当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反思教学得失上,以促进学生心智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对新课程教学中情境式习题的编制和练习、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全面测评等等也要高度重视。不积跬步,无以致干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没有一种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不畏浮云遮望眼”,锲而不舍,不断地自觉学习、总结、反思、去伪存真,在创新中与时俱进,小断向益友型、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目标努力奋进,那么新课程必然会结出丰硕成果。

吕培芬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思想政治课改培训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

高中思想政治课改培训教学设计与反思作业,内容附图。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与反思邓琼梅发布时间20xx55131150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至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根本上于区别传统课堂教学模式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二主要学习内容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

高中政治--提交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及模板

高中政治--提交教学设计与反思要求及模板,内容附图。

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模板

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模板,内容附图。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首先声明因本人新课改后没有教过初中思想政治现在也是所以我就把自己教的高一政治课的内容按照要求设计希望辅导员及看到这个教学设计的同行们谅解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之后得出结论1生产商品所耗费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教学设计

哲学世界中的金庸武侠人物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教材依据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二设计思路哲学高度抽象概括凝练理论性极强加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很少接触因...

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理论思考 ——兼谈教学设计中

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理论思考兼谈教学设计中的心理学问题贵阳六中张荣声当前我国中小学正在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场改革在课程理念教材课程评价等方面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初中政治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教学设计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环环相扣的五个小活动,活动的开展密切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实际。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对理想的认识由抽象到具体,在绘制理想树和为二十年后的自己设计名片…

九年级政治《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政治《灿烂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内容附图。

初中政治《忠实履行义务》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政治《忠实履行义务》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高中政治教学设计与反思(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