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教学设计刘桂红

时间:2024.4.5

《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微波粼粼”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情感与思想】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拓展与延伸】欣赏贝多芬的《月光曲》。

【重、难点突破】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难点是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手段】本课采用互联网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欣赏欣赏了伯牙的《高山流水》,它充满了我们东方的神韵。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一支充满异国韵味的曲子——《月光曲》。

播放音乐http://box.zhangmen.baidu.com/m?word=mp3,,,[%D4%C2%B9%E2%C7%FA]&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D4%C2%B9%E2%C7%FA&si=%D4%C2%B9%E2%C7%FA;;%C0%EE%C8%AA;;27364;;27364&lm=-1&attr=0,0&rf=zb&size=4089446&mtype=2。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支曲子是谁创作的吗?

对,它的作者就是号称平民音乐家的——贝多芬。他还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贝多芬是多么得热爱人民,因此,他也是一位深受人民敬仰和爱戴的伟大的音乐家。下面我们百度搜索一下查看贝多芬的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160.htm

你们想知道这支曲子是怎样的曲子,又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与平民之间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并用心灵感受他为故事中的穷兄妹俩即兴创作的著名钢琴曲——《月光曲》。

板书课题:月光曲

二、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知。

教学提示:抓住“传说”一词,理解《月光曲》可能是这样谱写的,也可能不是。

三、细读课文,思考:

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

2、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两次弹琴?分别弹的是什么内容?弹得怎么样?

3、从全文来看,穷兄妹俩和贝多芬各是什么样的人?

4、你知道《月光曲》表现了什么内容,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吗?这些感情是由什么引起的?

教学提示与参考:要求学生按课文顺序自学课文。在学习过程中要抓住关键词语,注意体会人物的人格美、语言美与艺术美。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4%C2%B9%E2%C7%FA&in=894&cl=2&lm=-1&st=&pn=3&rn=1&di=127528840875&ln=1945&fr=bk&fm=bk&fmq=1331876660390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3&-1&di127528840875&objURLhttp%3A%2F%2Fwww.gudaoxifeng.com%2Fupfile%2F2308%2F1411423080.jpg&fromURLhttp%3A%2F%2Fwww.gudaoxifeng.com%2Fshowpic%2F73780.html&W800&H685&T7578&S140&TPjpg

1、一年秋天的一个夜晚,地点是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人物:穷兄妹俩和贝多芬。

2、至于弹琴的原因,要求学生结合贝多芬弹琴时的情境加以分析。贝多芬第一次弹的是盲姑娘刚才弹的曲子,目的是为了帮助她学习;第二次弹的是《月光曲》,原因是深受感动。谈得非常好,可以从穷兄妹俩听音乐时的神情、联想和听完后的表现看出来。

3、对于穷兄妹俩的分析,抓住他们的对话和听音乐过程中的相同表现。穷兄妹俩互相关爱,互相体贴,互相理解,非常善良,也非常热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有很高的音乐造诣,是一位热爱劳动人民,具有丰富想象力的音乐家。

4、要求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抓住实在的事物与联想。指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曲调及其内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屋里显得格外清幽,这些描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贝多芬此时弹起的《月光曲》,正是从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音乐联想。那微波粼粼的海面景象,仿佛是穷兄妹俩淳朴、美丽、善良、勤劳的美好情操;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这波涛汹涌的海面,仿佛是贝多芬在替兄妹俩向不平等的社会提出的抗议,为兄妹俩鸣不平。

对句子的理解。

①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盲姑娘一直以来的愿望,而盲姑娘把这梦寐以求的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她十分理解哥哥说的“音乐会入场券太贵,咱们又太穷”话中含有的不安和痛楚之意,她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不安和后悔。这“随便说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是啊,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艰难了,听贝多芬的音乐会是多么奢侈而又无望的事啊!学习本句,要侧重语意的领会。可通过联系上文中兄妹俩的对话,反复朗读,让学生领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②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现实,盲姑娘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③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清幽”,秀丽、幽静。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诗情画意。这样的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和凄凉。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这样想着,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④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形容水清澈的样子。“霎时间”,极短的时间。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此刻,贝多芬轻轻地按着琴键,音乐轻幽、舒缓。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随着景象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强音乐骤然响起。浪花“涌过来”,气势凶猛,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时而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清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⑤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恬静”,形容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表现出来的专注、平静的神色。脸上是“恬静”的,心里是舒适、安逸的。“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波涛汹涌”,波浪猛烈地向上涌。“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象,这正是兄妹俩所向往的情景。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音乐,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朗读最后一自然段,谈谈你的体会。

教学提示: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曲子的美妙,穷兄妹俩对音乐的热爱和《月光曲》是即兴创作的。

课文中,美妙的琴声让兄妹俩深深“陶醉”,“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这些都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月光曲》的音乐,让学生配乐诵读,从而切身体会音乐的旋律,感受艺术的魅力。

五、拓展延伸:欣赏钢琴曲《月光曲》

六、作业:背诵第九自然段,抄写自己喜欢的内容。

板书设计(文字版):


第二篇:月光曲的教学设计


月光曲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音乐引入 , 揭示课题

(一)播放《月光曲》的音乐片段,学生猜一猜,这段音乐的名字。

(二)揭示课题。板书:月光曲 齐读课题。

(三)学生介绍这首乐曲的及作者。教师作适当的补充(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一个音乐家的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10岁举行首次公开演奏会,12岁开始作曲。22岁起定居维也纳,他一生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乐曲,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32首。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奥地利维也纳逝世,终年57岁。课文中提到的《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本课写的是关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一个传说。它是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也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虚构的。但是,一般的民间传说都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好恶。)

【设计意图】:播放音乐,交流相关知识,是对学生课外知识的综合运用,一方面激励学生拓展视野去学习课外的知识,一方面也为课文学习奠定知识基础与情感基础。同时,对文章的背景了解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 , 整理线索

(一)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

(二)自由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填空交流:作者记叙了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在 ,听到 ,于是 ,盲姑娘听得入神了,紧接着,贝多芬又 ,从而创作了著名的曲子——月光曲。贝多芬为穷兄妹俩谈了两首曲子,其中第二首《月光曲》是贝多芬当场创作的。

三、深入阅读 感悟人物情感。

(一)引入:我们知道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一般都是有了生活经历,产生强烈的情感,萌发灵感与激情,才创作产生的。贝多芬的《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

(二)秋天的一天,贝多芬来到小镇演出,夜晚“在清幽的小路散步”理解词语“清幽”(表示环境安静,光线昏暗)

(三)默读课文,用单线划出贝多芬在清幽的小路散步时听到的句子,用曲线划出他进屋看到的句子,用双线划出兄妹俩听乐曲时的感受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

(四)交流贝多芬在听到的,看到的,以及兄妹俩听乐曲时的感受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

(五)自由散读划到的语句,体会兄妹俩的情感和贝多芬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理解关键词体会的形式,在感悟语言的同时感悟人物情感,真正在语言文字中真切体会人物特征。

第二课时

一、继续深入阅读 感悟人物情感

(一)引读贝多芬在听到的,看到的句子,此时贝多芬怎么想的呢?

贝多芬被盲姑娘想听他弹曲而苦于没钱买票所触动,他同情穷苦人,坐在钢琴前弹起曲子来。

(二)发挥想象:贝多芬一曲弹完,盲姑娘激动的问“您就是贝多芬吧?”但他没有回答话,可能是因为:

(三)一曲终结又一曲,兄妹俩听乐曲时感受到了什么?

出示课文第九节,体会怎样阅读?(缓慢舒畅→轻松明快→雄壮激昂)指导朗读。

理解词语“清幽、恬静”(“清幽”形容月光时有清纯秀丽的意思,而恬静则在形容人物时,表现一种因内心舒适而流露出来的平静的神态。“清幽”这个“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给人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静”,都有幽雅、美和静的含义。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

(四)贝多芬离开茅屋,奔回住处,记录下来。四人小组讨论:贝多芬听到的、看到的与他的创作《月光曲》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兄妹俩的感受与《月光曲》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五)大组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理解体会词语的形式,在感悟语言的同时感悟人物情感,真正在语言文字中真切体会人物特征。

二、拓展想象

(一)再次播放《月光曲》,说说你听对这首乐曲的理解。(仿照第九小节展开想象)

(二)贝多芬悄然而至又悄然而去,热爱音乐、勤劳善良的兄妹俩从陶醉中醒来,百感

交集,他们会说写什么呢?他们或赞叹、或庆幸、甚至有点后悔??交流说说。

【设计意图】:聆听音乐,展开想象,拓展课文学习的内容,学生的想象力,说话能力得到锻炼。

(三)体会联想的作用。

1.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作者在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2.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

3.学生试着读一读

4.指导读: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是叙事,哪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5.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三、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前后照应

1.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第一个曲子是“入神”“激动”,听了“月光曲”是“恬静”是“陶醉”,我们想想看这个穷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觉得怎么样呢?她心里可能要说什么?我们帮她说出来。

2.“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

3.我们再读读课文吧。大家可以跟着录音小声读一次,再大声读一次。

四.总结全文,根据线索概括内容。

1.课文线索:听——弹——记

2.运用连贯语言概括。

(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在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于是走进茅屋为穷兄妹俩弹了一曲,盲姑娘听得入神了,紧接着,贝多芬又弹了一曲,从而创作了著名的曲子——月光曲。)

全文板书

面对大海 听(弹琴、谈话) 皮鞋匠 月亮升起 贝多芬 弹(弹一曲,又弹一曲) 刮起大风 记(记录《月光曲》 实在事物 卷起巨浪 从来没有 盲姑娘 看到景象 波涛汹涌的大海联想 陶醉

更多相关推荐: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

月光曲教学设计及反思授课教师戚瑞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的27自然段了解贝多芬与兄妹俩的认识过程2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了解月光曲的内容感受月光曲的意境3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感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坚强地面对生活的...

月光曲教学设计与反思

月光曲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课文中的8个生字2学习课文有关月光曲内容部分感受音乐的美妙二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有关月光曲内容部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启情导入1播放月光曲学生谈感受2导出课题3简介贝多芬二初读...

《月光曲》教学案例与反思

月光曲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钢琴独奏曲具有清新激越的意境和优美和谐的曲调本文生动地记述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课文内容距学生生活较远描写的事件中感情变化细腻课文的主体部分描述了月光曲是在怎...

月光曲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3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4学生能够了...

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6《月光曲》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26月光曲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幽静造句4有...

月光曲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档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2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

月光曲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贝多芬吗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生自由谈小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大音乐家他的传世作品有许多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板书课题传说中关于这首曲子的谱成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

人教版《月光曲》教学设计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3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

《月光曲》教学设计

月光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正确规范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2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环境特点体会月光曲创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内容3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

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逸夫小学房秀芬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大小月平闰年的相关知识2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习新知为学生创设了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了学生的思维3时间单位是...

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双龙小学单东玉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2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知道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二月份的特...

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年月日教学设计北社西学校郝建平设计思路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储备教学中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重难点的定位根据实际情况学生在学习之前已经通过向家长询问翻阅...

月光曲教学设计与反思(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