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实施及反思

时间:2024.4.14

《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实施及反思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让学生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通过搜寻有关唐诗宋词对三国历史的描述,提高学生对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一、 重点和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 教具:多媒体

三、教学实施过程:

让学生欣赏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然后,请学生回答:这出自哪一出电视剧的主题曲?(学生回答:《三国演义》)

是的,是《三国演义》。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第18课三国鼎立”(屏幕显示:第18课三国鼎立)。请大家打开课文第94页。看看课文或回顾《三国演义》中出现了哪两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学生齐答: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好,我们先来看看官渡之战的情况(屏幕显示:《官渡之战示意图》)。让学生回答:官渡之战的作战时间、作战双方、作战地点和作战后果。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其实,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北方实力的最大是袁绍,他拥兵十万,而曹操是正在发展中的军阀,军队只有三、四万人。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在官渡之战中,为什么曹操能够取得胜利,而袁绍却战败?(屏幕显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曹操能够取胜是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实行屯田,保证了军阀混战时期,军队粮草的供应;重用人才(屏幕展示“曹操赤脚迎许攸图”并作简单介绍)。而袁绍则“骄兵轻敌,不信任人才”。官渡之战后,曹操乘机扩展势力,很快统一了北方。那么,曹操是否会挥军南下,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呢?学生齐答:会。结果,这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另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什么战例呢?学生齐答:赤壁之战。对,我们就来看看赤壁之战的情况。

屏幕显示:《赤壁之战的示意图》。让学生回答:赤壁之战的作战时间、作战双方、作战地点和作战后果。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利用火攻以少胜多大败曹操的军队)。接着,看赤壁之战的古战场遗址(屏幕显示:赤壁之战的古战场遗址图)。那么,我们知道,官渡之战中,谁是胜利者?学生回答:曹操。赤壁之战中,谁是战败者?学生回答:曹操。这样,我们来讨论一下: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军队为什么战败?而孙刘联军为何取胜?学生经讨论后回答:曹操的军队是北方人,而北方不习水战,用铁链把战船连起来,这样很容易给敌手创造火攻条件;曹操本人自以为是,把投降过来的水军都督蔡冒等杀掉了,所以曹操失败了。孙刘联军方面是受重用的各方人才各展所长,所以取胜。(屏幕显示:曹操:北方不习水战,曹操本人自以为是。孙刘联军:受重用的各方人才各展所长。)是否这样呢?我们先看看刘备方面的,请同学们看图片(屏幕显示:《三顾茅庐》图),让学生说出其故事。然后,(屏幕显示:“诸葛亮

和武侯祀)”图片)。接着,教师吟颂杜甫的《蜀相》诗。指出,这是对诸葛亮本事的肯定。而孙权方面,我们先欣赏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播放专业人士的朗读)。接着,提出问题:这是称赞谁?学生回答:周瑜。 既然,赤壁之战中,曹操未能打败孙刘联军统一全国,而孙刘联军又不能乘胜追歼曹操的军队。这样,三国鼎立的局面就出现了。

(屏幕显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让学生回答:三国的国号、建立时间、建立者和所在的都城。(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展示魏、蜀、吴三国的国号、建立时间、建立者和所在的都城)。根据这个展示,教师带着同学们一齐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国是不甘心安于现状的,谁都想统一全国。那么,打破势力均衡,发展哪一方面最好呢?学生齐答:经济。对,我们就来看一看三国的经济发展。

(屏幕显示:三国经济的发展。)

请哪一位同学能回答:魏国的经济发展。同学回答后,(屏幕显示:注重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继续请同学回答:蜀国的经济发展又怎样呢?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发展丝织业。)

那么,吴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呢?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造船业发达)。接着简单介绍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的情况,说明大陆远在1700多年前就和台湾有密切的联系。

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两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的情况。

我们来完成一道练习题。

屏幕显示: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有:( )

①巨鹿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赤壁之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三国鼎立,是魏、蜀、吴三国势力均衡而出现的。历史上,西晋代魏,西晋最终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一统天下。现在,如果你是蜀国或吴国的一个君主,你会怎样扭转乾坤,由你来统一全国?

附上《三国志》等史书整理出的一些数据:

魏国:户数103万,人口443万,兵员60万;蜀国:户数28万,人口94万,兵员10、2万;吴国:户数52、3万,人口230万,兵员23万。)

学生小组活动后,代表作答:政治上,巩固孙刘联盟;经济上迅速发展农业,储备军粮;军事上制定有效的打击目标,阻碍魏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蜀吴联合先灭魏国,然后争夺统一权。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授课者本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明晰”的教学精神,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探讨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历史事实,并透过历史事件,让学生在探讨中领悟到在重大历史事件的背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而且还是推动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手段,增强了视听效果。一曲《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宏阔的气势,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巧妙地导入到本节课的内容。通过唐宋名人用诗词(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对三国历史的评述,提高了学生对中国深厚文化底蕴的认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节课,自始至终,学生学习兴趣极高,讨论热烈,发言踊跃,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最后一个“活动与探究”的环节,让学生设想“如果你是蜀国或吴国的一个君主,你会怎样扭转乾坤,由你来统一天下?”此开放性题目,让学生放开思绪,尝试用历史的眼光纵观天下,发表见解。学生的回答,也颇有见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授课者不能低估学生的创意。可惜授课者由于使用不大熟练的普通话,而且普通话的语音欠准确,对课堂时间把握的不太好。对这一道题,没能让学生充分发言,只能让学生课后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实施,体现新课标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活用了知识。 另附:本节课应用的地图


第二篇: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初一历史《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偏岭中学 王春彦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岫岩县偏岭中学 王春彦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七年级 学科:历史 课时:1

二、 教材分析

内容分析:

《三国鼎立》一课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本课涉及的三国鼎立一段史实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国鼎立时期实现的局部统一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而成为了从东汉末年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过渡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课本中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学情分析:

(一)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初一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学生显著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知识方面,一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了东汉中后期地方割据势力初步形成的内容,对学生理解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导致的割据分裂局面有一定帮助;

(二)虽然学生在小学学习中没有接触过历史,但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拼音读物《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

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学习兴趣会很高。

三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主要史实并掌握其历史作用;

分析探讨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

形成的原因。

②能力目标: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客观地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

物,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

力。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三国鼎立》的学习,认识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是历史发

展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同时认识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进

程的影响,以及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对自己人生的启迪。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①情境法:有利于直接获得感性认识,快速进入角色,充分调动学生的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②探究讨论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注意问题的启发性、针对性、活泼性和层次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意向。

③其他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练习法等。

六、课前准备

1把学生分成小组 2制作相关课件。

七、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更多相关推荐: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李艳萍本课教学内容分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大部分加之本节课涉及到的人物较多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战争篇鼎立篇人物篇三部分在战争篇中首先让学生结合探究自主学习然后通过两次战争表...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今天下午教完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一课细细反思觉得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教学情境的创设我利用流行歌曲曹操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出历史课堂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反思农四师69团中学梁燕我认为本节课有三个亮点一教学设计思路明晰过渡自然三国这一话题学生比较熟悉但人物繁多事件错综复杂时空转换较大为了让学生理清三国的发展脉络我充分利用教...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发布者程果发布时间20xx98220712三国鼎立这是七年级的篇目虽然三国这一话题人人熟悉入手应该不难但其中人物繁多事件错综时空转换较大要讲清讲好非易事所以现行的教材截取了其中最重要的三个代表事...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郭素霞本课教学内容分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大部分加之本节课涉及到的人物较多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战争篇鼎立篇人物篇三部分在战争篇中首先让学生结合探究自主学习然后通过两次战争表...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三国鼎立三国鼎立这段历史可谓家入户晓老幼解知可查找的资料很多三国演义上下五千年网络及电视剧中来源多需要梳理同学课前分人物分历史阶段整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于让学生体验自...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学反思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学反思一反思教材处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比较准确对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了调整先整体感知两次战役和三国鼎立的基本史实再分析胜负鼎立的原因做到知情意行的...

《三国鼎立》教案及课后反思

三国鼎立教案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示意图提高识图能力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于同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3通过引导学生对战争胜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三国经济发展概况分析探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

三国鼎立的教案和反思

三国鼎立的教案和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鼎立出现的背景形成过程及结果掌握历史事件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历史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学会从书本提取有效信息二方法与过程通过图片视频设问等形式实现教师的点拔从...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425000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岚角山中学李文君历史教师中二151xxxxxxxx教学背景面向学生七年级学生学科历史课时1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与教学设想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的内容三国...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三国鼎立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三国鼎立课型准备课一主体分析与设计本节课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内容三国鼎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的重要时期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初中历史课...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