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时间:2024.5.13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教完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一课,细细反思,觉得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情境的创设

我利用流行歌曲《曹操》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渲染出历史课堂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之感,充分把学生的情绪和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带着高涨的热情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二、教学难点的突破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针对官渡之战这一难点,我给出三段历史史料,让学生根据三段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小组讨论“曹操为何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并选举代表分别发表本组的观点。这一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懂得“论从史出”这一道理。针对官渡之战这一难点,恰当运用了教材和课外史料,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准确掌握了赤壁之战这一历史事件,又指导学生学会复述历史事件。这一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我对教材知识的过度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在讲完官渡之战后,中间过渡使用了曹操的《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显示曹操的野心不仅仅是统一黄河流域,他想做的是统一全国,因此他挥师南下,发动了赤壁之战。这让学生对两场战争之间的联系,不会显的突兀。此外,在讲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这一知识点时,我采用一张需要让学生改错的“火眼金睛”的地图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并让学生在本课上的地图旁边画出三国鼎立的简易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语言的表达

对三国鼎立这一课进行了破题,明确指出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于孙权称帝建立吴国,此时才算三国时期的开始,所以严格说来,曹操并非三国时期的人物,纠正学生一直以来的错误观念,给之以醍醐灌顶的感觉。避免了对历史概念的混淆,增强了历史知识学习的严谨意识。

五、教学手段的使用

教学中一方面结合历史学科考试的特点,知识点交待清楚,教材勾划清晰,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便利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板书的设计也尽量直观易懂,利于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形成一个较好的逻辑框架,也便于课堂小结和学生记忆。在总结本课重点内容时,我将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个局面、两次战争、三个国家、四个人物、五个时间,即“一二三四五”,利用了数字归纳法。

当然,回想整节课,还是有几点不足之处:

一、没有考虑到学情,出示的材料都是比较晦涩的文言文,对于初一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而言阅读略有难度,应该翻译成白话文比较好。

二、部分教学设计内容偏深。如:对曹操这一人物的评价可以简化一些,介绍他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是正面人物,这一点甚至可以不讲。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虽然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历史,课上得有深度,但是对于初一学生要求有些过高。

三、缺乏适当练习以及试题缺乏趣味性,其实做完课堂总结后,应该选取一些典型例题作为当堂教学效果反馈,或许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初,我们可以用趣味竞答的

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从而让他们充分调动起思维。

反思让我看到自己的优点,有了进步的自信,但也让我看到自己更多的不足,找到了进步的方向,上完本课使我懂得,教会学生阅读课文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课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学习历史的关键一步。


第二篇:三国鼎立的教案和反思


三国鼎立的教案和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三国鼎立出现的背景、形成过程及结果。

2、掌握历史事件: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历史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3、学会从书本提取有效信息。

(二)方法与过程:通过图片、视频、设问等形式实现教师的点拔,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原因的分析,明白骄兵必败的道理,懂得正确估量自己的实力。

2、了解曹操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初步学会用辩证法评价历史人物

3、通过史实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是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个军阀之间为控制北方地区进行的重要战役。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自己的势力迅速壮大。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的地位。经济上,采取了恢复农业

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所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2)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事割据势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此时,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的社会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刘备还没有自己巩固的地盘,孙权的江东也刚刚在开发之中。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这是最根本的一点。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鼎立局面主要是通过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形成的。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被迫退据北方,重新积蓄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来又得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刘备和孙权也先后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讲述三国统治者注意发展社会生产时,应突出强调魏国的水利、蜀国的丝织业和吴国的造船业,尤其是吴国派船队到达夷洲等。

教学难点:

(1)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可结合东汉末年的社会背景,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来分析。政治上:面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唯才是举”,取得了政治优势;在经济上,推广军屯和民屯,基本解决了军粮问题,同时也使流亡农民有了安居之所;军事上的官渡之战既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又突出曹操以少胜多的灵活战术。正是由于曹操采取了以上有效的措施,所以他才能在军阀混战的局面中脱颖而出,最终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明确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在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才正式进入三国时期。此后蜀、吴相继建国,三国鼎立局面形。运用“三国鼎立形势图”,了解三国各自统治的地盘,并能识别属于当今的省份。认识到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因此三国时期与东汉末年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象相比,确实是历史的一个进步,符合人民渴望社会安定的要求;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等原因,曹、刘、孙三个政治势力谁也无法马上统一全国,但三国鼎立的局面是走向全国统一的过渡环节。

教学过程:

教师:有谁知道历史上跑的最快的人是谁?

学生:曹操,因为说曹操,曹操就到。

教师:那么曹操是什么时期的人呢?

学生:东汉?三国?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三国鼎立。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内容,并且把我们的讲学稿上的预学部分填写一下。

教师G: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东汉末年,由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十分黑暗,加上天灾连年,大量农民无衣无食,最终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而当时摇摇欲坠的东汉政府为了镇压这场农民起义,先后给予了一些重要的地方官员带兵领民的权力,这样一来呢,原来各州的官员便成为了各霸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而在北方的军阀中呢,比较有势力的,就集中在了袁绍和曹操两个人上。所谓北方这个山头难容两只大老虎。一场大战迫在眉睫!大家一起来看战争形式图。

两军交战于官渡,袁绍自恃兵多粮足,产生骄傲轻敌情绪,不理会谋士的正确意见。曹操自知兵少粮缺,应该速战,却苦于无方啊。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关键的人物出现了,谁啊?许攸。有谁能给我们大家讲下关于许攸的故事?

学生:

教师:许攸在关键时刻出现影响了战局,最终官渡之战以曹操的胜利结束。曹操是如何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1`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是“师出有名”,具有政治优势。

2`经济上,开荒屯田,既保证了军粮,又保证了生产,得到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加

3`曹操过人的军事才能

4`重用人才

由此四点,曹操基本统一北方,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官渡之战的小要素。[板书]

曹操打了胜仗,开心的很,高兴之于,写下了一首诗:请位同学来念下。 学生:〈龟虽寿〉此时曹操已53岁

教师: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出,曹操已经称雄北方,依然“志在千里”“壮心不已”,那么曹操的“志”“壮心”到底是什么呢?

学生:统一天下

教师:公元208年,曹操开始行动了,挥师南下,兵锋直逼南方两大势力。且看天下形式图。从面积的大小来看,孙刘两地加起来,也没有曹操的大。这个时候,孙权和刘备两方发生了些什么呢?发生了哪些小故事呢?请同学们来讲讲看:

学生:

教师:好,我们一起把这些小故事理理,来看个动画。

教师:这就是赤壁之战,我们来看战争形势图。大家思考下孙刘联军胜在哪里?曹操又败在了哪里呢?

学生:

教师:好,我们一起来总结下,赤壁之战。[板书]

曹操失败后,使他统一全国的希望成为了泡影,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从此,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部分:三国鼎立的形成。屏幕中出现了一张白纸,这是要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画一画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并且注明时间`地点`人物。[板书]

学生:

222

教师:大家画好了吗?

在220年,曹操死了,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今 南京)

魏国在北方,蜀国在西南、吴国在东南,这三个实力相当的国家如同鼎的三只足,分列在神州大地上。因此,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三国鼎立。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就正式形成了。板书:三国鼎立

由于出现了三个实力相当的政权,但现在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为了战胜对方,都在自己的领土里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生产的措施。这三个政权是如何发展自己的经济呢?

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明显恢复和发展起来。 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魏吴。

吴国:造船业发达,

卫温曾经到达夷州,夷州即今天中国台湾。

由此可见,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任何分裂祖国领土的行为都不会得到成功。

魏国在后期的发展中逐渐变强,先灭了,扶不起的阿斗——蜀国。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之后,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

对于三国这段历史,大家并不陌生,大多是从影视和文学作品中了解到的,来,动下脑筋,看看京剧中的的诸葛亮和周瑜,谁的年纪比较大?

学生:大六岁,亮是文臣,有智慧,文艺作品就将他塑造成“老谋深算”的年长任务,周瑜是武将,文艺作品就将他塑造成英气勃勃的年轻统帅,而不去管他们二人的实际年龄。文艺作品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可在大体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进行虚构。因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的实际情况往往回不一样。

教师:其实,刚刚大家所讲的小故事,多半来自《三国演义》,那《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三国志》:西晋史学家陈寿撰写的史书;《三国演义》:元末清初文学家罗贯中的小说。

教师:小说取材于历史,源于历史,又高于历史,两者有所不同。鲁迅先生曾经讲过,《三国演义》,“七实三虚”,所以,同学们在阅读这类书籍的时候,要注意分辨。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部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我们稍微做下整理: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②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③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④四个人物:曹操、

孙权、刘备、诸葛亮⑤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反思:

1、教学过程中,语速比较快,整体课比较赶,没有把握好时间;

2、聆听能力差,没有等学生说完,就急于打断;

3、没有把课堂气氛带动起来,没有充分的表扬学生发言,伺机给予鼓励;

4、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不够严谨,语言组织不够周密;

5、有地方,过于紧张跳过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以后要多锻炼,需要积累经验,采用更多形式的方式教学,不仅仅当成是一个随堂课准备,要更用心,用精彩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锻炼自己的语言,更加的精炼,故事的讲解应该更加有渲染力,锻炼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历史的学习方法,仍需要在平时讲课时渗透到课堂上,讲学稿的应用加入后,更应该学会把握时间。课堂,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参与课堂,并且要多多的鼓励、表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历史故事的选择要更加精致,讲解要更生动。

更多相关推荐: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李艳萍本课教学内容分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大部分加之本节课涉及到的人物较多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战争篇鼎立篇人物篇三部分在战争篇中首先让学生结合探究自主学习然后通过两次战争表...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反思农四师69团中学梁燕我认为本节课有三个亮点一教学设计思路明晰过渡自然三国这一话题学生比较熟悉但人物繁多事件错综复杂时空转换较大为了让学生理清三国的发展脉络我充分利用教...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发布者程果发布时间20xx98220712三国鼎立这是七年级的篇目虽然三国这一话题人人熟悉入手应该不难但其中人物繁多事件错综时空转换较大要讲清讲好非易事所以现行的教材截取了其中最重要的三个代表事...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郭素霞本课教学内容分为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大部分加之本节课涉及到的人物较多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战争篇鼎立篇人物篇三部分在战争篇中首先让学生结合探究自主学习然后通过两次战争表...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三国鼎立三国鼎立这段历史可谓家入户晓老幼解知可查找的资料很多三国演义上下五千年网络及电视剧中来源多需要梳理同学课前分人物分历史阶段整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于让学生体验自...

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实施及反思

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实施及反思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让学生认识...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学反思七年级历史三国鼎立教学反思一反思教材处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比较准确对教学内容的次序进行了调整先整体感知两次战役和三国鼎立的基本史实再分析胜负鼎立的原因做到知情意行的...

《三国鼎立》教案及课后反思

三国鼎立教案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示意图提高识图能力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于同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3通过引导学生对战争胜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

第18课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三国经济发展概况分析探讨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通过对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

美国的独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第14课美国的独立教学设计教学设想美国是当今世界强国但学生对美国的理解是片面的零散的印象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美国初建的历史认识到美国确立的民主政治体制是美国发展成超级大国的重要因素课标要求简述独...

美国独立战争教学反思

美国独立战争教学反思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史上册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考的重点内容美国独立战争是以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进行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双重性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从民族解放运动的角度看美国是美洲...

美国独立战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兴趣较好对课堂有很大的帮助节省了不少时间对材料可以直接在大屏幕上展示直观性很强对有相同作用意义的事件可以很好的比较2同学们对国旗感兴趣通过国旗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和掌...

三国鼎立教学反思(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