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

时间:2024.5.8

《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逐步提高科普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教学重点:

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1、以学生自读为主,通过思考题指导学生自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阅读中的疑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2、研讨法。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资料。

3、以克隆为例,谈谈对?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多家媒体近日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今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选自2000.11《文汇报》)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今天,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克隆世界》,用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一问题。(板书文题)

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出示幻灯片):

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2、走近作者谈家桢。(多媒体展示)课题,作者介绍。

谈家桢先生是国际著名遗传学家,我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之一,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谈家桢先生于19xx年出生于浙江宁波,19xx年获苏州东吴大学理学士,19xx年获北京燕京大学理硕士,19xx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19xx年应竺可桢校长的邀请就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解放后兼任理学院院长。19xx年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19xx年起曾先后担任遗传所所长,复旦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院院长和校长顾问等职务。19xx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xx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xx年当选为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xx年获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xx年获国际正式批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42号小行星命名为?谈 1 (共8页)

家桢星?。 19xx年当选为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

3、检查预习:

(出示幻灯片)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繁衍( ) 胚胎( ) 濒临( )

蟾蜍( ) 免疫( ) 细胞( )

二、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繁衍: 濒临: 神通广大: 拍案叫绝: 相安无事: 难能可贵:

三、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

(2)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并出示?课堂导问?,供小组讨论。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2、?克隆?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第二小节写了许多实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材料?

4、?多利?的诞生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和影响?

5、克隆技术能够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与弊处?

【学法指导】:课文内容比较长,要学会默读的技巧。学生自主批注,小组内合作探究,然后班上交流。

(教师巡视课堂,参与各小组讨论,一方面掌握讨论情况,一方面进行疑点点拔。学生小组讨论后发言总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

明确:

1、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 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2、理解?克隆?的关键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

3、作者没有用时间顺序来介绍?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

4、?多利?的诞生标志着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这个结果证明:动物体中执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态的所谓高度分化的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也就是说,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

5、课文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并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当中,而在结尾处提出了关于?克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研读第一部分:

在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有关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课文内 容拓展深入方面的学习。

【过渡】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科?为其?科学性?,重在内容;?普?为其?普及性?,重在语言。二者完美结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说明了深奥尖端的生物技术。 2 (共8页)

出示问题组:

A、用一句话告诉大家?克隆?是什么。

B、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C、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名称来源于希腊文,效果好吗?

D、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明确:

A、(1)不是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2)?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

B、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

C、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 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又从词源追溯?克隆?原意,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含义。

D、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更将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三、布置作业:

1、借助生物书,了解某一动、植物,按照一定的顺序,选用适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它的特征及生长过程。

2、课后研讨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介绍了克隆的含义。科学总是不断进步的,克隆技术当然也有发展,今天一起来继续往下了解,想想看克隆究竟带给我们了什么。

二、学习新课:

(一)研读第二部分

1、分组自学(出示幻灯片)

自学要求:

(1)、自学?克隆鲫鱼出世前后?部分;

(2)、将文中的说明内容、说明方法等知识依照一定的顺序设计成表格,反映?克隆的科研成果?;

(3)、各组派一名代表作简单的解说;

(4)、提出需要和大家讨论的问题。

2、克隆的成果展示:

(1)、中国科学院克隆试验:19xx年春,克隆鲫鱼(举例子、列数字)(鱼类)

(2)、英国克隆试验:1960-19xx年,克隆爪蟾 (两栖类)

中国童第周:19xx年,黑斑蛙

中国科学家异种鱼研究:人工克隆新鱼种——鲤鲫鱼(作比较)

(3)、美国和瑞士试验:克隆鼠 (哺乳类)

3、组织学生讨论说明的顺序。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

?克隆试验?按两条线索说明:

一是从中国的写到外国的,突出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

二是按照生物顺序来安排的,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

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另外,无性繁殖属于低级繁殖。动、植物越进化、越高级,就越难以进行无性繁殖。这一顺序说明克隆技术在不断发展,体现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为下文克隆羊的诞生作铺垫。

(二)、研读第三、四部分 :

1、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3 (共8页)

明确: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

【温馨提示】

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2、?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明确:

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

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

3、克隆技术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作者又是从几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明确:

课文主要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

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4.思考最后一段:作者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你是如何理解的? 明确:

科学进步会给人类带来许多新的技术,比如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人类如果熟练地掌握了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可以是某个器官坏死的人因替换了新的器官而免受许多痛苦,这就是给人类带来的?喜?。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起许多有关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如用克隆技术来克隆人就违背了人类生命的伦理,以此大多数人就对此持反对意见,这就是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悲?的一面。

三、推敲语言:

思考:从课文中我们能看出科学家怎样的态度和精神?找出能表现这些的语句。

明确:

(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3厘米长的鲫鱼。

(3)、……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4)、经过几百次黑灰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5)、经过247次失败以后,他们在19xx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6)、……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吸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绵羊?的卵细胞中。……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我们从中体会到科学家的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我们要汲取营养。

四、拓展延伸:

分组辩论:克隆人是福音,还是恶兆?

辩论的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 4 (共8页)

类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

五、课堂练习: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各抒己见,对此提出了不少看法,或许不够深刻,却是朴素而真实的。坦白地说,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未必比你们高深,你们的发言给了我启发。想阻止科学技术进步是徒劳无益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始终要进取。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为之轰动,它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希望?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七、布置作业 :

1、将课外收集的克隆知识整理到读书笔记上。

2、练笔:?假如我被克隆?

倘若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

八、板书设计:

奇妙的克隆

谈家桢

植物界的克隆:动物界的克隆:

鱼类 两栖类

哺乳类一?多利?的诞生

利与弊:

反思:

本课教学属于科学类说明文,特别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以前不了解的科学知识。整课教学很成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5 (共8页)


第二篇:《奇妙的克隆》教案


八年级语文

《奇妙的克隆》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结合课后练习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上网或图书馆收

集有关克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克隆”的图片资料。

二、教学课题:《奇妙的克隆》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文意,根据阅读要求训练学生筛选信息,逐步提高科普文的阅读能

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

统一。

三、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科学小品,文章用小标题的形式,按照逻辑顺序,有条理的介绍了什么是克隆、克隆的试验、以及克隆的应用、发展。文章紧紧围绕文题中“奇妙”两字生动、通俗的向读者介绍“克隆”这一最新的尖端科技的知识。

教学重点

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方法

课前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在授课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点拨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个绝招让我们羡慕不已:他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而这一想象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2、交流查找的资料。

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仙人掌;土豆、桂花、富贵竹插枝即活;各种蔬菜、果树的嫁接等)

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展示草莓、富贵竹、仙人掌、克隆绵羊多利的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引出本课主要内容。

资料链接:/z/q247857616.htm

(二)教授新课

1、解决字词。

2、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本文脉络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说明克隆的含义,克隆实验,克隆技术的发展,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用小标题把全文分为四部分,分别从不同侧面说明,同时前后又有紧密联系。

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展开竞赛。

按课文四个版块,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1)朗读第一部分,发掘问题。

问:①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

②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③这一部分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别找出来。

教师补充提问: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作者介绍克隆时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呢?

解决以上问题后,若学生还有疑问,教师当堂解决。

(2)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我们再来了解一下目前世界在克隆领域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默读“克隆鲫鱼出世前后”和“克隆绵羊‘多利’”两部分。)

问:①这两个部分作者举了哪些克隆事例?

②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③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④这部分作者为什么不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说明呢?文中的顺序安排有什么好处?

教师补充提问:克隆技术不断在发展,这与科研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们的努力?

学生找出后,教师追问:这些努力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把这种精神用到我们的学习中,我们该如何做呢?

(3)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问:①克隆技术造福人类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②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③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出来吗?

④作者对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体现在文中什么地方?

(三)课堂小结

对竞赛优胜小组以肯定、奖励后,教师小结:我们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那你对克隆的看法如何呢?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搜集关于克隆的更多资料,准备下节课的辩论——“我看克隆人”。

(把全班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两大组,各自搜集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

(二)组织学生,展开辩论。

投影幻灯片,指出辩论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有条理性,声音洪亮。

(2)观点明确,论据充足。

(3)在驳斥对方观点时应该有“理”,更应该有“礼”。

教师视课堂辩论情况决定是否提供资料帮助,如需要可展示如下内容: 反对克隆人

1、克隆技术现在还不成熟,克隆人可能有很多先天性生理缺陷。

2、克隆人的身份难以认定,他们与被克隆者之间的关系无法纳入现有的伦理体系。

3、克隆技术有可能被滥用,成为恐怖分子的工具。

4、从生物多样性上来说,大量基因结构完全相同的克隆人,可能诱发新型疾病的广泛传播,对人类的生存不利。

支持克隆人

1、“不让我们克隆人,就是不让我们修正我们的错误,人类历史难道能够这样构造吗?”——《纽约时报书评》

2、“当然应该‘克隆’人,如果谁第一个掌握了这个技术,他就是我真正的、也是唯一的竞争对手。”——比尔·盖茨

3、“克隆人绝对是科学上了不起的进步,克隆技术必将创造21世纪的辉煌。”——麻省理工学院生命工程教授约翰·布洛克

4、“人体商业化是人类经济活动中无与伦比的成就,毫无疑问,克隆技术的出现将为世人创造一个最为广泛和深远的市场。”——英国《经济学家》杂志。

资料链接:百度搜索_/view/127959.htm

"无性繁殖"克隆等 到底是福音还是魔咒?_环境_中国网

(三)布置作业

小作文:

克隆人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假如将来真有那么一天,你被克隆了!请尽量发挥你的想象,描绘你被克隆的历程以及被克隆后的生活,并以此为话题,说说你的感受。

附:板书

奇妙的克隆

说明对象:克隆——无性繁殖来自一个祖先,经过无性繁殖产出的一群个体 说明顺序:克隆含义——克隆实验和发展(按生物进化,由底到高)——克隆造

福人类

实验对象、研究成果 :

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辩论赛 我看克隆人

正方 反方

六、教学反思

《奇妙的克隆》是八年级上册一篇介绍克隆知识的科普文,文章用了四个小标题,从克隆的含义,实验,发展,利弊四部分,从不同侧面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把艰深的科学道理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

教学时首先用大家所熟知的孙悟空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说自己搜集的资料,并通过多媒体展示仙人掌、富贵竹、草莓、克隆绵羊多利图片及相关文字资料。在拓展延伸的部分设计了一个辩论赛:正方——克隆技术能为人类造福,反方——克隆技术不能为人类造福。以课本的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加上课外所搜集的事例、数据、故事等作为论据,展开了激烈辩论。通过这一环节,课文中较难理解的“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中将说明方法的理解落到实处,着重引导学生找出说明方法,并体会文章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是将深奥的事理阐述得通俗易懂。

更多相关推荐:
17奇妙的克隆教学案

17奇妙的克隆教学案教学目标1培养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进一步培养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今天的语文课在同学们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对于奇妙的克隆这篇文章学生也有了了解回顾起来也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是内容的连贯性还有些欠缺这是一篇说明文所讲的内容学生在生物课上略有所闻但知道的很少真...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龙山一中张兴权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内容能否实现这一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学的难点所在研究性学习是学习方式转变的一个转折点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

福建省福州市第四十一中学初中教师教学论文:《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

福州五佳教育教研中心福州四十一中刘宝兴我国著名遗传学专家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既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也让我们体会到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能让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

奇妙的克隆课后反思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王方菊我国著名遗传学专家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既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也让我们体会到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能让我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云南省禄丰县文星中学张艳ltlt奇妙的克隆gtgt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是科普说明文说明的对象是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因此引入了与克隆有关的故事和克隆的最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与反思.

神奇的克隆教学设计与反思焦娟芳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教学重难点1体会克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奇妙的克隆导学案范体兵

深圳市龙华新区万安学校导学案

20xx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奇妙的克隆》课时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奇妙的克隆课时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教学重点通过竞赛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的有关...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奇妙的克隆教案 鲁教版

第二十一课奇妙的克隆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科学说明文运用举例子引用解释说明的方法生动有趣的阐释了什么是克隆技术教读本文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究科学的热情引导学生关注克隆技术的最新发展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奇妙的克隆》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17课奇妙的克隆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学说明文科学术语极多篇幅极长难度极大在大赛的特定条件下又要一课时来取舍这篇文章这就要求教者...

山西省阳泉市教研室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

第17课奇妙的克隆学情分析奇妙的克隆是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通过对第三单元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说明文的一些常识本课教学意在避开常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教给学生一些筛选信息的方法以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

奇妙的克隆教学反思(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