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教育类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反思

时间:2024.4.20

针对我国教育类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现状的反思

                                  ----以重庆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20##年,重庆师范大学开始招收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型研究生(专硕或教育硕士),截止到20##年即将诞生第一批专硕毕业生,他们的整体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作为第二届本专业的研究生,笔者期望以本专业的培养模式为例,对我国教育类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一定的反思,抛砖引玉,希望能够为今后教育类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一点小小的借鉴。

一.提出问题:教育类专业硕士就业困难。

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制度至今,已有22年的历史,但是,从整体的人才建构上,我认为,我国始终没有做到清楚明晰。即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初衷起初是为了向博士输送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对应于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量逐年急剧提高,因此,我国逐渐开始实行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此举一方面,可以不断缓解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可以极大的改善和优化我国的人才结构,另一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别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关注实践操作层面的能力培养,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直接面向社会,更加强调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然而,随着积年累月的发展,我国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却遇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瓶颈性问题。

首先,笔者想以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论述这样一个严酷的事实:如果把本科生比作猪的话,研究生就是驴和马,专业型研究生是驴,而学术型研究生就是马,(我的这个假设的前提是众生皆平等,不论是猪也好,驴或者马也罢,都只是从最基本的生物的角度来看,全都是绝对平等的,不存在高下和等级之分。)笔者认为,这三种生物的区分只能从其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分工上来进行划分,猪,以膘肥体健见长,基本处于初级水平,它为人类提供猪肉等一系列的工业制成品,马和驴相对来说处于较高级的水平,马以速度见长,他可以为人类的短途运输做出极大的贡献,驴以耐力见长,他可以在长途运输方面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因此,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大家只需要各司其职就好,每种生物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家没有高下之分,只是社会分工不同罢了。回归现实,我国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现实是,较少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诉求,盲目的套用学术类研究生培养的模式,照猫画虎,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驴每天都是像马一样去训练速度,那就可能会导致这样一个悲惨的后果: 我们培养出来的驴,耐力严重不足,速度又不见长,可能连一头骡子的价值都达不到。

当前,重庆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型研究生毕业后面临的残酷现实是: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进入中小学成为一线老师困难重重。(学校交给我们的都是屠龙之术,可是当我们走进社会以后才发现,龙这种生物是根本就不存在的,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之中。)即教育硕士即使理论功底比较深厚,但是其缺乏相应坚实的学科背景的致命软肋就为其顺利进入中小学在无形当中设置了壁垒。

二.分析问题。

笔者认为,出现这样严重的问题有以几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方面:①在学校层面上。不需要,没必要。在当前我国普通中小学中尚未完全普及本科学历的情况下,并不一定需要或迫切需要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一方面,研究生人才进入学校,可能会在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上高于一般的一线老师,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校的人力资本投入,另一方面,研究生人才进入学校,在优化学校人才结构的同时,也会相应的增加学校的人才管理难度,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会在无形当中为学校今后的健康发展埋下隐患。此外,中小学的教学难度和升学压力普遍较小,对于科研要求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压缩了研究生人才在这里的生存空间,现实当中许多优秀的中小学会更加注重新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对于学历普遍没有太高的要求。②在学生层面上。没本事,没能力。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坚实的学科背景,进入学校后,并不一定能够很快的地弥补上学校学科教师的缺口,即缺乏“来之即战”的能力和敢于担当的品质,这会在短期内给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当然,从人才培养的源头上看,高等院校对于这样的现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重庆师范大学培养的小学教育专业的研究生并不具备相应的学科背景,这就为毕业生将来的就业带来了诸多难以预见的困难。③在国家层面上。有想法,没政策。国家当初设立教育类专业型研究生的初衷是为了直接向中小学输送大量的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大力地改善和优化我国中小学师资的学历水平架构,但是在就业政策上并没有进行进行应有的支持和鼓励,使得我国每年培养的大量高层次专门型人才难以进入普通中小学当中,造成大量优秀高素质人才的流失以及国家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解决问题。

反观我国现今的中小学,他们招聘专业型研究生究竟是为了做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

笔者认为,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逐步发展,中小学教师的高学历化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现今的中小学需要专业型研究生扮演这样的角色或具备这样的能力:即能够熟练的从事中小学一线的教学研究和反思工作,必要时,能够在学校内针对某一课题或者问题组织研究团队进行相应的科研工作,这些工作主要涉及中小学具体的学科领域、课程改革领域、教育教学领域以及学校的总和管理领域等方面。

1.在国家层面上

    有鉴于此,笔者有一个十分大胆的设想:即在我国中小学当中由教育部牵头普遍设立 中小学研究员制度。这些研究员均需具备硕士及硕士以上的学历(教育硕士优先),并持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他们熟悉各种教育理论和理念,熟练掌握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能够独立或组织团队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及相关评估工作。研究员针对学校的运转情况,每年有责任协助地区教育局或者教育评估院共同向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交一份学校教育质量调查评估报告,并针对教育中出现的诸多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中小学研究员制度的建立,能够极大的优化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师资构成情况,对于已经建立教育评估院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不仅在宏观上有教育评估院进行统筹兼顾,同时,在基层的中小学当中,建立以研究生为核心的研究团队有利于是整个教育评估过程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准确化、人性化。而对于那些尚未建立教育评估院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中小学研究员制度的建立可以极大的提高政府(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局)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监控,能够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提供一定科学的保障。此外,此举也将会加速本地区科学教育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有鉴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走过的十年当中出现的大量问题,笔者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基础教育领域的中小学当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研究制度和解决问题的机制,当我们的学校在实行新课改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时,手足无措,盲目尝试,遭遇挫折,就只能改弦更张,穿新鞋走老路,基本完全背离了新课改的初衷。因此,只有我们在广大的中小学当中建立大胆推广研究员制度,随着时间的增长和经验的累积以及制度的不断健全,才会在中小学当中建立以研究员为核心的教育科学研究团队,只有到那时,我国新课改的推行才会更加有效,也更富有科学性,才真正是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性变革。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中小学研究员制度的普遍设立并渐趋完善,笔者建议教育部能否考虑面向普通中小学开放更多的课题研究项目,充分发挥中小学在一线教育教学领域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更加务实和微观的视角来研究我国领域内所出现的问题 ,此举也能在另一方 面有效平衡中小学和大学之间的身份鸿沟,增强中小学在教育地位上的身份认同感,补充我国高校研究的不足和弊端,同时有利于中小学和大学紧密合作、有效沟通,共同研究解决教育现实当中所存在的新问题。

2.在高校的层面上

承前所述,从人才培养的源头上讲,高等院校对于当前教育类专业型硕士所面临的就业困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高等院校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教育类专业型研究生?高校不仅要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阶段,而且还要重点考虑满足社会对于此类人才需求和规格。

有鉴于此,在高校教育硕士的具体培养过程中,就需要将教育类专业型研究生与学术类的研究生严格的区分开来,教育类专业型研究生的具体要求阐述如下:①高屋建瓴:熟悉中小学课堂,对于正在广泛开展的新课改运动能够在宏观上给与一个客观的评价和准确的把握,对于中小学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困难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并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和见解。②博学精思:熟悉国内外教学教学领域的各种理论和理念,对于该领域内最新的观点和看法均有广泛的涉猎。③研究干练:掌握在中小学当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一整套的方法和理论,能够在中小学中组织研究团队完成各种课题和项目。④专业诊断:能够独立或成立相应的研究团队对本学校进行基本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并以调查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因此,高等院校培养的教育类专业型研究生应该具备这样的特点

第一,视角低。教育类专业型研究生需要更加关注中小学现实存在的问题,对于高校以前对于中小学的研究,大部分都是高高在上、形而上地站在大学研究者的姿态的上来探讨问题,先不谈实用性如何,但就其视角而言,缺乏诚意,这就导致在现实当中,出现高校与中小学相互脱节的情况严重,中小学教师普遍看不懂大学老师发表的文章,也懒得去看,在他们的意识里早已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即大学研究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对于现实的指导意义微乎其微,而某些高校想要去中小学做研究、做课题、安排学生实习时,又会出现不配合的情况,相互之间互相看不上对方,各行其是。长此以往,这种恶性循环很可能导致我们的大学科研成为无源之水,一步步走向难以挽救的深渊,同时,我们大量基础领域的中小学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引,只能固步自封,原地踏步。试想一下,当我们教育类大学的科研活动都可以完全脱离开了中小学教学一线的时候,笔者不知道我们的大学还有多少存在的价值。

第二,眼界高。教育类专业型研究生能够针对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棘手问题进行一个宏观上的准确把握和全面的分析,并能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在教育当中也会带来诸多全新的问题和变化,比如,中小学当中大量问题学生的出现,有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学习问题,情感问题等许多方面,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能够对这些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中小学研究团队的建立也就显得更加重要,我们需要对于孩子们出现的这些新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期望提出相应的对策来缓解现实当中存在的问题。再比如,现在的中学生当中,“小大人”的比例普遍越来越高,小小年纪,说起话来,成熟异常,老气横秋,那份不属于他那个年龄的成熟令我忧心忡忡。我认为这并不是家长和教师眼中懂事的表现,而是我们从小大量的限制和规则的滥用抹杀了孩子们的天

性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是我们在教育上的“早熟”现象,看似成熟,实则却是与他们年龄极不相符的成熟,并不是真的成熟,就像一个苹果,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成熟了,可是当你把它切开以后才会发现这是个根本就还没有成熟的苹果。这些问题在孩子们以后的生活和人生道路上也许会埋下某些难于预见的隐患,这难道不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问题吗?但是单单靠我们那些辛苦在一线的代课老师,还远远不够,这就为教育类专业型研究生才华的施展提供了适宜的空间。

3. 在学生层面上

作为教育类专业硕士的我们,应该更加明确我们进入中小学的优势和特长:

①专业研究。既然称其为研究生,那就应该具备研究生应该掌握的一套基本的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范式,这也是我们区别于普通教师的最大的优势和特征。

②精深教学。研究生进入中小学,也是当老师,那我们和普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教育类专业型研究生在接受了大量先进、科学的国内外教育理论和理念的洗礼以后,在科学教育理论素养上已经较之普通老师高人一筹,同时也内化了一定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无形会渗透我们已经内化到自身认识结构当中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哲学体系,知识面更广、视野更宽、视角更新,对学生的观察和理解也更加的细致入微,也更加了解学生和学生的需求,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反思和批判能力,这会对我们在中小学长期有效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大有裨益。

③与高等院校的无缝对接。随着我国教育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深入发展,在借鉴国际上关于专业硕士培养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的我国专业硕士培养的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必将成为我国高校培养高级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中小学高学历优秀高级教师首当其冲,会成为高校优先考虑聘请的校外导师的完美选择,这极大地有利于弥补我国高校在实践领域的不足和弊端,实现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完美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浙江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他们每年培养的毕业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大部分都进入了杭州市和周边城市的幼儿园之中,本科生成为幼儿园的老师,从事幼儿园平日一线的教学管理工作,研究生(学术类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则会进入每个幼儿园的研究机构,成为幼儿园研究团队的成员,专门从事幼儿行为心理情绪等方面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促进了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用人单位的有效衔接,增进了高校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依存关系,一方面会优化用人单位的人才结构,同时也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正规化、科学化、人性化,另一方面,也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许多良好的选择,长此以往,这样的良性循环必定会促使高校将这个专业做大做强,同时也为高校其他专业的开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这样的事实为我国教育类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具有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

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是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的发展重点。目前,随着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然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也必然会在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大会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这种快速发展的势头下,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尤其在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各方面的经验都相对欠缺的情况下,切不可因在数量上的赶超而忽视了更重要的东西。因此,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面临大战的大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任重而道远。

教育类专业型研究生的优势:

在普通中小学当中,①专业科研 ②精深教学 ③与高等院校的结合(即随着我国教育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深入发展,针对专硕的双导师制必将成为高校培养高级实用人才的有效途径。中小学高学历优秀教师首当其冲,会成为高校优先考虑的校外导师的完美选择。这有利于实现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完美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二篇:教学反思


八年级(2)班《中国的人口》教学反思

教学实施过程的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思路清晰明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较为合理。再加之在吧(3)班以上过这一节的内容,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做了适当的修改。总体来说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由于,我对八(2)班学情了解得不够到位,所以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绘制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时,本来是让学生自己先根据已有的数据在坐标图中画出人口增长的曲线。我本想这是个简单的教学活动,数据有了,坐标也给了,学生就只需在坐标中描出点、连线就可以,再加之他们已经在小学和七年级已学过了统计学的一些知识和平面直角坐标系。所以应该没多大问题。但我布置了任务之后,看许多学生都无从下手,一脸茫然。我没料想到他们数学的基础差到这个地。自己只好改变原先的教学策略,让他们跟着自己画。在带领他们分析。之后的读图活动也是一样,我发现他们连图例是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本节一个课时完成的内容去没有如期的完成。这节课的失败在于自己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得不够到位导致的。通过这节课的教训,在以后对于(2)、(3)两个班同样的课题备不同层次的课,根据学情做到同课异构。对于二班重视加强他们读图、画图、分析图的能力,而文字性的东西就简单的提及,做到不拖课的同时细讲他们比较薄弱而又必须掌握的能力,如读图等。而三班,在除了上书本和课本要求的内容之外适当提及课外的知识,增广他们的知识面。

八年级(3)班《中国的气候》教学反思

气候这一节是八年级地理的重点,更是难点。为此,对于这一节我做了充分的备课。除了自己备课做课件之外,还在网上找了相关的课件和教学视频来看, 借鉴别人的优点,来完善自己的课程。加之这节内容先要在基础较好的三班上,所以本是信心十足。

但这节课的第一课时却没有收到我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反应使我不得不中途停止上课。之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这堂课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气候这节有多难,也不是我的教学设计出来问题,而是学生们刚开始上课就跟我吵着要看《地理中国》。这是我之前许诺上星期五要给他们看的,但由于上星期五县里面的领导来学校视察,并开了一堂讲座,所有的老师都必须去听讲座,所以学校上星期五下午全校放假。再加之他们下星期要半期考,所以今天这节课我必须上新课。平时让他们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解决活动上的问题。但五分钟过去他们都没有任何反应,没办法我只有带着他们开始来读图,对于三班读图要在平时是小菜一碟,但今天他们去没有任何反应,这边表示爱表现的孩子今天却如此的安静。接下来的读图、总结都是我一个人唱独角戏。看他们的状态,我没办法只好终止课堂。

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让我开始反思,对于学生只要你许诺过的事情,不管你有什么理由,一定要兑现你的承诺。这是为人之师必须的诚信,同时也是让学生安心、快乐学习的前提。

1

八年级(2)班《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一、本课知识内容和所做的调整

我所在的新民中学,所用的教材是湘教版,对地形这一节的安排是《山脉纵横交织》、《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根据课标和自己的理解,我把这节的顺序做了适当的改动,把《地势西高东低》调到第一课时。本课时我讲授的知识点主要是: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概况:名称、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平均海拔。

二、本课教学目标

本节课“课程标准”是: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本课时“基础知识要求”是:1)记住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

2)记住知道我国三级阶梯划分界线的名称、位置和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本课时“基本技能要求”是:1)运用中国地形图,描述我国地势特征;2)在中国地形图上,绘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3)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位置。

四、本节教学效果及原因分析

本课时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大多数都能快速、准确回答每一个知识点后面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能上台准确指出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主要是因为做到了如下几方面:

(一)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强,环环相扣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是这样组织的:相关基础知识(地形、地势的概念,三类地形图、五种地形)——我国地势总特征——各级阶梯概况(界线、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也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直至得出结论。

(二)围绕重要知识点多角度强化讲解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从四个角度分析: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阅读;2、示意图的判断; 3、地形剖面图的验证;4、对应的选择题练习。通过四次强化,学生在课堂上就对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掌握牢固了。

(三)讲究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兴趣

1、化难为易

例如,“地形剖面图”的阅读,我首先利用模型介绍了剖面图的绘制,其次教学生在分层设色图上绘制32°纬线,然后让学生对照分层设色图填上剖面图中括号里的地理事物名称,并判读海拔高度,最后才得出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一结论。

2、细化知识点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我细化为2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概况”的学习,我细化为3个知识点: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五、不足之处:

一、 对于地势对各方面的影响之部分设计,让学生分组讨论,形式虽好,但由于有些问题有些难度,学生讨论情绪不太高,应及时巡视并适当加以点拨,避免这种局面的产生,还有一些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从图中探讨并解决问题,这样能更形象、更易于理解,化难为易。这些都是上课时考虑欠缺的地方。

三、读图、练习,学生速度较慢,推进速度有点慢。

2

四、犯了知识性的错误,对地形、地形单元概念的不清楚等等。应该在自己不熟悉的科目上面多下功夫,掌握好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八(3)班《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湘教版的《中国的河流》教学安排是《内流区为主》、《滚滚长江》、《滔滔黄河》四个框题,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1、内外流河、内外流区的概念;2、内流区域外六区的划分界线,所占的比例。3、内外流河的特征及外流河的南北差异。这一课时对于基础较好的八年级(3)班学起来是比较容易,比较难理解的可能是内外流河的特征和外流河的南北差异以及原因的分析。所以对于内外流河的特征及外流河的南北差异是,首先让学生自己自学填好事先发的内外流河的特征差异及形成的原因的表格,再有我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总结。而外流河南北的差异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学习,自己做简单的补充即可。这样的教学,不仅把分散的文字总结为表格,让学生一目了然、让学生将外流河与内流河进行对比学习加深印象,同时让学生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性。这事整堂课的最大优点优点。

其次,对于内流河与外流河的概念的讲解时先让学生举出自己所熟悉的中国著名的大河和学生身边最出名的河流(学生举的是长江、黄河、淮河、乌江),之后让学生在中国水系图上找出这几条河流,看看他们最终的归宿是哪里?再由它们都注入海洋而引入外流河的概念,再让他们找出塔里木河及它最终的归属,引入外流河的概念。这样把抽象的概念联系地图讲,是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概念。 最后,本节课备课充分、思路清晰、富有激情。

不足的是,由于把过多的时间花在前面的知识点上,所以对于湖泊没有时间讲解。只有让学生进行自学,对自己教学的时间安排的不合理。

3

更多相关推荐:
我的教学反思

雪的教学设计与反思雪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朗读品味两个地方的雪读出作者寄予的不同感情2对比探究两个地方的雪理解幸与不幸教学过程一导课1同学们自然现象中少有人不喜欢雪她的美丽她的圣洁总会引发我们无穷的联想寄托上我们别...

我的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反思一教与学的关系教学的重点应该落脚于学生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是调动而不是灌输为此教师要恰当地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的思维障碍点疑难点要透彻了解熟稔于胸要对如何...

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

抓常规提效率我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逸夫小学薛明忠每年暑期政治学习都有新的学习内容都有新的认识和收获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教训和对教学常规的学习我认为要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转变教...

我的教学反思和感悟

我的教学反思和感悟霍莲芳本学期我担任了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同时我们学校也正式使用导学案教学对初中语文教学我认为阅读应成为学习的重点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而导学案教学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初一年级开始练习习作...

我的教学反思-

追忆我在教学中的三两事我的教学反思柳京执教三年从一个站在讲台上无所适从的大学毕业生到现在站在讲台上可以有条不紊的讲出一堂课的英语教师中间的进步离不开马长新校长与李春华老师的信任与指导一堂课从准备到实践再到反思每...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让学生感悟情感的价值大丰堆镇中学李静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在老师身边的七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表现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美好品德文章以一个儿童的眼睛儿童的心...

我的课堂教学反思

我的课堂教学反思现在回顾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确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现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反思如下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

不一样的你我他教学反思

不一样的你我他教学反思宾西中心校张新颖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不一样的你我他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要点是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学会欣赏和...

我的教育教学成果

我的教育教学成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几点尝试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理等各方面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而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新时期衡量人才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江泽民同志在19xx...

我的教育小故事

我的教育教学小故事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会学会了自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充满爱的关怀会改变一个学生的行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当的批评也可能严重挫伤...

《我是什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我是什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是会变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变成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教学难点...

我的祖国多辽阔教学反思

我的祖国多辽阔教学反思南镇小学陶晓婧我的祖国多辽阔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祖国山和水中的第一个主题通过本课学习旨在促使儿童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教材以中国行政区图和文字介绍相结合的形...

我的教育反思(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