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 教学反思

时间:2024.4.27

《匆匆》教学反思

桑园中心校 陈盼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章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我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要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帮助自己理解课文。我让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前了解这一背景,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其次,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及相关代表作,又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面,同时能进一步领略朱自清先生朴实而又细腻的文笔,在头脑中留下优美的语言,留下美好的情感。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有目的地布置学生进行预习。这一环节的安排,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了作者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学生能站在作者所处的环境中去想作者所想,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当时孤独无助,寂寞彷徨的思想感情,不再游离于作品之外。同时加强了对学困生的关爱,在教育上讲究艺术,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耐心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不能把他们当作无药可治的病人,任何一个后进生都可以找到闪光点,对他们的缺点,要树立本性可移的信

念,,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的火把: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我组织了两次交流,一次是小组交流,按所坐的位置,四人一组,交流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人人发言,互相补充,可以是谈对课文的认识,可以是通过朗读来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不懂的问题,互相切磋。在大组交流过程中,我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进行有机的组织、点拨。对学生在朗读中的处理,教师不必强调一致,只要他读得有感情就行,技巧方面易淡化处理。比如有学生提出“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时间”中的他们指谁,我先让同学自己思考,让他们各抒已见,有的说,这个他们是虚指,有的说,这个他们指的是人的寿命,有的说这个他们指的是时间,那到底指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这里的他们是代指时光老人所给予的一个人的寿限,但一个人究竟能活多久,我们彼此都无法知晓,朱自清也一样,所以他在这里用上“他们”一词。 多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疏导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如好动好玩者,课间跟他们一起玩,在玩中讲道理,规范课堂秩序;爱偷吃零食者,有备请吃糖果,说说吃零食应注意时间、空间、数量等,让其意识到课上吃零食是很坏的影响;对作业不按时交和书写潦草的,先减少作业量,要求及时完成,书写工整,以示老师的扶贫关爱,按老

师要求做到的,及时表扬鼓励,使其树立信心慢慢与其他同学齐步前进。

当然,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用心灵诵读,融入角色,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会受到情感熏陶,会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其次,交流不够。课堂应该成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与文本交流的平台,而这种交流的引发还是离不开提问。因而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应该成为学生课堂交流的依据。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在备课时,我采用了课前预习提示中的问题: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向我们看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作者有没有作出回答。并且在学生确定作者作出了回答后又追问: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本以为这个问题可以统领全文,让学生充分交流起来,但在实际上课中,这种“提问”没有转化成“交流”,同学们没有动起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思良久,觉得所提的“问题”是有价值的,只是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我不能融会贯通地迁移、引导,导致师生交流不够充分,没能激发起学生地交流热情。因而,问题的设计固然重要,而把握教学时机更重要。

课堂上更多的是教学机智,是动态生成,为了不使每一节课匆匆而逝,我还要不断地深入学习。


第二篇:《匆匆》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匆匆》教学设计及反思

山海关区一关学区西关小学

刘艳

2008  5

通过指导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匆匆》教学反思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所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生从中受感染,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我在《匆匆》一课的语文教学中对朗读指导做了初步探索,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验文本。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这篇抒情散文,语言细腻流畅,含义深刻。我的具体做法有:

一、认真把握朗读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篇文章,用心去体会,看看你能知道什么,发现什么,培养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资料交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文章历史背景的了解。精读品悟中让学生“再次用心去品味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句子写的非常好,你特别喜欢或者觉得句子的含义很深刻,就多读一读,看看你能感悟到什么。”让学生充分地自读、揣摩、细细品味后交流,就能深刻体会文中词句所表达的意境,培养学生悟性。

二、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在交流第一自然段时,我改变了文章的表达形式,将一段文字改成了一首诗,鼓励学生以诗的节奏和韵味读,体会作者的语言美;并启发学生想象,“有人评价朱自清的《匆匆》充满“诗情画意”,当他在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想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的画面,更能体会到文章的优美意境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音乐也渲染了课堂气氛,学生逐步学会了配乐朗诵诗一般的语言,朗读的激情也被激发了出来。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在交流第二自然段时,我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的声音不是越响亮越好,有的词句可以根据表达的意境读得轻一些,虚一些,有些则可以根据作者的感情读得重一些”然后,请同学们自己分析哪些词句应读的重些,那些词句应读的轻些,为什么。在这分析与朗读中,同学们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朗读能力与技巧得到了训练与提高。

本文词藻丰富,语句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师必须让学生在感受语句优美的同时,领悟这些句子的写作特点,从中领会组织语句的一些基本方法。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自己独特的阅历和经验,对句子进行创新性的仿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技能的目的。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些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边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仿造,我先让他们熟读原文,再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语句的组织。“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们各抒已见。有的学生说:“打游戏机的时候,日子从手指边跑过去;看电视时,日子便从我们的双眼前飞过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仿写,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当同学们再次朗读这段话时,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就充分流露了出来,既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在第四自然段中,我首先让学生找这一段的特点(6处问句),体会作者感情变化。师生合作读前两次追问,理解“徘徊”。之后,我充分利用了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朱自清写《匆匆》时的背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难道当时的朱自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吗?老师告诉你:1916年,十八岁的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江、浙两省的多所中学担任国文教员。1922年,为生计所迫,他只身一人来到浙江台州第六师范学校任教。1922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了《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每到夜晚,他常常会因往事而陷入迷茫的愁绪中。有一回,他在给俞平伯的信中写道:“我想将这宗心绪写成一诗,名曰《匆匆》。”于是,一篇早期广为流传的散文诗就这样诞生了。朱自清先生写《匆匆》时才24岁。” “用我们的眼光看,朱自清已经算是学业有成的人才了,可是,他为什么还认为自己“白白走这一遭呢”呢?因为这篇课文是1922年的作品,距今已经86年了,那个时候,中国贫穷落后,受人侵略,军阀上演一幕幕卖国丑剧,新民主主义革命又没有取得成功,人们看不到中国的前途。面对如此现实,作者困惑不已,他问自己:“哪里是我的路呢?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然而空有一腔热血,报国无路,他感觉前途一片渺茫,悲观失望,甚至于绝望,然而他又不甘心于沉沦,所以他“徘徊”,所以他“不能平”。 其实,朱自清的“徘徊”,“不能平”是当时很多像朱自清一样的有志之士的心声。《匆匆》发表后,也引起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反思与觉醒。”通过介绍《匆匆》的写作背景,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感慨,也让学生理解了时光悄无声息的挪移,使他们明白了:必须珍惜时间,做到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最后再把最能体现作者不甘心情的语句重读,读出作者的心情就水到渠成了。

在学生对作者的感情有了共鸣后,我又充分利用了音乐的力量,让学生配乐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虚度光阴,无奈可惜,伤感徘徊。这份复杂心情,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朱自清有,其实你也有、我也有。把这份情感伴着优美的钢琴曲凝聚在我们的朗读中。”带着对文章的感悟,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伴着舒缓的音乐,把作者的感情与自己相融合,真正实现了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心灵沟通。

三、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深化文本内涵。  

拓展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任务。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我还布置了课外阅读:以课件出示古今中外的名人对岁月匆匆留下的感叹,顺势激发同学们的表达欲望:“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你可能有千言万语要倾诉,那么,把你最精彩的语句写在“心语卡”上,向大家倾诉你的心声。”这样,既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又让学生畅所欲言,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学生们都有了自己个性化的感受:有的学生说,自己体会到了作者因挥霍时间而无所作为的黯然神伤;有的学生说,自己随意挥霍时光,心中顿生无限感慨,并决心要发奋向上,把逝去的都补回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我个人认为,其一:对文章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还不够到位,尤其是这篇文章中的“头涔涔”、“泪潸潸”、“徘徊”等词语,如果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理解之后再指导朗读,同学们的感悟会更深刻;其二:感觉朗读指导的形式很多,但对每一段的朗读指导还不够细致,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其三:教师组织教学的语言应再简练而准确些,语言应更富有感染力。当然,一定还有不足之处,恳请听课的各位同行提出批评指正,以督促我更快地进步。

更多相关推荐:
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学反思匆匆一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他以清新的文风细腻的刻画精巧的构思隽永的文字而著称影响了我国几代人凡学生对此篇佳作无一不知我在教学此课前在备课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纵观全...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反思匆匆一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地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节课中我一是重视了读指导二是在读的基础上力争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因为教...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反思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章创作...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反思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课文教学的一切成果都要通过学习者的发展来体现而学习者自身的发展是不可替代的教师更是不能越俎代疱要把课堂实践的机会留给学生因此在教学匆匆一课时候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便放...

《匆匆》教案及教学反思

匆匆教案及教学反思作者赵红英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33更新时间20xx56文章录入hong999999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第二小学赵红英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匆匆教学反思

从整体看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前面说学习过程设计不够就是这...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反思林丽匆匆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语言优美描写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教学中我以读促讲让学生陶醉于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朱自清先生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先生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空灵而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感慨文中列取大量的生活现象说明了...

《匆匆》修改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匆匆教学设计邹城市田黄镇辛庄小学席洪周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里强调阅读教学应重视主体阅读感受和体验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根据这...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教后反思语文是充满诗意与美的艺术因而语文教学也离不开一个美字语文课堂是应该飞扬着灵性飘溢着诗意流露着美感给人以享受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充满美感的课堂应该是我们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体现新课程...

《匆匆》教案及教学反思

匆匆教案及教学反思第二道德小学陈世清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教学反思匆匆一课上完了留下了许多的思索本次小连环我们研究的题目是品文字精华建诗意课堂如何能让学生以课文为载体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在体会作者的情感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呢于是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精心设...

匆匆 教学反思(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