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4.14

《如梦令》教学设计方案

山东临朐第二中学语文组  张生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在词中的思想感情。

2、掌握画面类题目的答题方法。

3、理解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画面类题目的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预习学案

【设计思路】:学生虽然对李清照有模糊的认识,但深层次的理解并不够,通过“作者名片”和“背景简介”使学生能从各个方面深入的理解李清照;“翻译”和“背诵”则是为审美鉴赏打好基础;“问题探究”向学生展示了课堂将要探究的问题,为高效课堂做好铺垫。

一、作者名片

1、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出生于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十八岁嫁与太学生赵明诚,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然而好景不长,遭遇靖康之变,两人躲避战乱于江南,南渡不久,丈夫病死,李清照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最后,怀着对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和孤寂中死去。
    李清照在诗词文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最擅长的还是词,是婉约派代表词人,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被称为“易安体”,词集《漱玉集》。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位女诗人,亦称“一代词宗”。

2、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据《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戕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3、词风: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少女怀春;婚后的李清照,与丈夫卿卿我我;(前期词以抒发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为主,写得曲折,含蓄,韵味深长,形象鲜明)丧偶后的李清照,孤独、寂寞、悲凉的度过下半生。丧偶后,李清照的诗词大多悲凉凄惨。(后期词风也充满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发伤感怀旧,悼亡之情)  

4、作品

词:《武陵春》、 《醉花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小重山·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娥·临高阁》、《多丽·小楼寒》、《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尤早》、《减字木兰花·浪淘沙帘外五更风》等。

诗:《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等。

文:《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5、李清照纪念馆

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侧、柳絮泉东,有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婉约派词人的卓越代表李清照的纪念堂。

  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后人便依此确定她的故居就在漱玉泉畔。纪念堂系仿宋建筑,大门上挂着郭沫若写 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前还有他题定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清朝乾隆年间著名作者任宏远曾有 《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为寻词女舍,却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收藏惊浩劫,漂泊感生平。往昔风流在,犹传乐府名。”李清照的词也是婉约 派的,诗是豪放的。

二、写作背景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

三、结合课下注释,翻译本首词

                                                                                 

                                                                              

                                                                                

四、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五、探究问题

1、“昨夜雨疏风骤”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3、“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

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如梦令》探究学案

一、检查预习情况:默写这首词

【设计思路】: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一是为看预习的效果,二是为课堂探究进一步打好基础。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交流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交流,推荐代表回答,然后明确)

【设计思路】:这是本课的核心部分。第一个问题是本课的第一个学习重点,通过学生交流与探究使学生初步明确答题格式,老师重点点拨后让学生掌握其格式,明确画面,做好渲染为后面鉴赏做好铺垫。第二个题目起过渡作用,重点引出本课第二个重点,即第三题。通过第三题使学生明确诗词鉴赏中的重点题型“表达技巧”类题目答题技巧,其方法同第一题。最后一题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1、“昨夜雨疏风骤” 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明确:这一句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的画面:本是春花盛开的季节,却偏偏在昨天夜里,刮起来狂风,下起了急雨,让人心生怜惜。

答题格式:先总括某某(形容词较好)画面(景象、意境),再结合具体诗词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答出作者的感情。

2、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明确: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3、“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

明确:(1)借代。“绿肥红瘦”中的“绿”和“红”是叶和花的颜色,用以代指海棠的花和叶,十分贴切。

(2)拟人。“肥”和“瘦”把雨后海棠花的花和叶形态拟人化。形象生动。

(3)对比。“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答题格式:先写出修辞,再展开结合诗句分析修辞,最后答出作者的感情。

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就出来吗?

明确:傻丫头啊,你哪里懂得,娇嫩的海棠花怎么能经得起狂风骤雨呀。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小结:

三、有效训练

【设计思路】:采用导入本课的诗词来重点训练本课两个重点:画面类和表达技巧类的答题技巧。期望起到讲什么练什么的目的,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李清照。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①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②玉簟(diàn):光华如玉的精美竹席。

1红藕香残玉簟秋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答案: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冷的意境:粉红的荷花已经凋零,芬芳的香味也已消失,满眼凄凉之景;室内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意。

2、结尾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试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

答案:拟人。 “愁”本是人的一种情绪,它是抽象事物,看不见,摸不着,只有凭感觉才能捉摸到。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它具备了人才有的两个字“上”“下”,一下子把它写活了。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皱的样子,从而领会到词人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感情。

四、板书设计:

雨疏风骤→借酒消愁→怕见落花→绿肥红瘦。

【教后记】:在本次授课中,学生活动比较积极,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中体现的内容。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对本词的理解比较到位,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李清照的感情,两个重点学生也基本能够把握,看来有时上课还是太不放心学生,“专制课堂”较多,这是自己以后要改进的地方,要相信学生,并且敢于把课堂较多的空间留给学生。但本课稍有遗憾的地方是时间把握尺度略有不够。


第二篇:如梦令教学反思 (2)


《如梦令》教学反思

语文2组 陈毅

教学《如梦令》与其说是让学生们赏析这首词,不如说是让学生们认识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1151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她是中国古代杰出女词人。著有《李易安集》十七卷,《漱玉词》一卷(别本五卷),不传。今人有《李清照集注》、《重辑李清照集》等。所作诗风格豪迈,爱国热情极强,但流传不多。

人们读李清照,一般对她后期的作品比较熟悉,脑海里凄凉愁苦的印象比较深。《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她青年时期的作品,追叙一次溪游醉归的欢乐情景,似一帧无拘无束的生活照,使我们得以认识这位著名词人的早年风采。李清照之父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者。丈夫赵明诚历任地方官职,对金石学很有研究。她早年生活在一个学术、文艺气氛都非常浓厚的家庭里,过着优闲平静的生活。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词一开头就点明了时间(日暮)、地点(溪亭)和事件(沈醉不知归路),并用“常记”二字总领,引起下面对回舟误入荷花深处情景的描绘。“误入”是因为日暮光线太暗,也是因为沈醉;正是因为“误入”,才产生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景象。“误”字不仅有结构上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词意上巧妙地把读者带进一个朦胧的境地。也正是出了这样的“岔子”,才使主人公平时不易显露的

一些性格特点呈露出来,使读者通过不寻常的举动的描绘,窥见其精神世界。“争渡,争渡”的重叠,这本是词牌的要求,但在这里却显得妙合自然,形象地刻画了主人公奋争之状,欢快之情,同时使词的音节变得顿挫有力。充分体现了作者构思和措词的精妙。(正像曹操《观沧海》中“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一样,本是配乐时的套语,在作者笔下却与全诗浑然天成,融为一体。)至此,桨声、笑语声、惊起鸥鹭的拍翅声和群鸣声互相交织,组成一个优美欢畅的意境,展示了作者青年时代的性格和生活。鸥鹭在古人诗词中常被写到,它们被认为是“忘机”的飞鸟,独与不失赤子之心的人们亲狎作友。作者在这里以鸥鹭形象作为陪衬,就是对主人公形象的潇洒天真的品格作一番加意地描摹,从而使全词洋溢地天真无邪、活泼烂漫的青春气息更加浓烈,更加感人。

我在教学这首词时主要从以下几个目标入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3.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具体教学策略如下: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二、品读全词,古文今译。三、再读全词,搜寻精华。1、陶醉在美酒、美景中。2、陶醉在美丽的意外中。3、陶醉在美好的生活中。

四、赏析《声声慢》。五、回环美酒意象,总结全文。

第四个环节有人觉得这是画蛇添足部分,相反我却认为要想更深地理解这首词,还得从李清照的写作背景入手,那么赏析《声声慢》就能将李清照的一生用这两首词进行概括:早期悠闲、幸福的李清照

和晚年孤苦无依,颠沛失所的李清照。这样进行鲜明对比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李清照在《如梦令》中悠闲、幸福的意境。

更多相关推荐:
《如梦令》教学反思

如梦令教学反思卢龙镇中学徐文宝还清晰地记得两年前我执教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课时是参加学校教学比武的当时得知教学内容后就匆匆忙忙地的备课遵循古诗词教学的路子以熟读胖读美读瘦读展开教学整节课上学生读的不少教师也说的不少...

如梦令教学反思

如梦令教学反思篇一如梦令gt教学反思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其次认真思考了如何体现减负增效的课堂模式并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李清...

《如梦令》教学反思

如梦令教后反思在教学如梦令一课时我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所以我用了以下方法一诗与词的对比在课堂...

如梦令教学反思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梦令教学反思这次公开课教学我真的很愁最终选择了李清照的一首词也许是出于对她作品的喜爱也许是出于对自己的一次挑战逼迫自己去上一种新的文体开篇利用古筝曲创设情境引入词这种文学样式唤起学生平时对...

如梦令 教学反思

如梦令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个醉字切入从词中去逐层感受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带给词人的深深的醉意让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在这些词语的引领下让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画面有声有色有人有景有静...

《如梦令》教学反思

如梦令教学反思在今天的古诗词教学中感觉自己有些重复啰嗦之嫌而且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这些重复之举似乎也没有取得较好的实效在教学刚开始的时候关于此词如梦令的情感学生已经明白这首词的主旨但我却还在进行这首词的讲解在这样...

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12册9词两首如梦令执教时间20xx年3月29日执教班级矶滩中心学校六年级2班执教老师李小飞教学目标识字写字目标可以忽略不计一个生字藕1通过诵读默读浏览等方式大体把握词的...

《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邳州宋飞说明不管拿出的是甚么东西但是一定要有自己十足的思维含量上一节属于自己的课吧这是第二稿第三稿正在做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默读等方式大体把握词的主要内容回忆醉游的欢乐2通过如梦令的语调韵律节奏...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指导阅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设想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专题是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该专题有6首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两篇一篇是自读篇目一篇是教学篇目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春晓》与《如梦令》的比较研究(贵州省安龙一中)

春晓与如梦令的比较研究咏春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纵观古今描写春天的诗文真是汗牛充栋赏春惜春伤春各具特色充满着诗情画意和真挚的情感色彩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作家在赞颂春天的过程中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中华...

打印 《生活中的规则》教学反思

生活中的规则教学反思生活中的规则这一课题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科书展示了学生学习生活中与规则有关的照片并配以文字说明通过列举学生跳绳下棋的事例引导他们从自己喜欢的游戏中找规则从而直观地建立起规则的概念帮助他...

秦巧红教学反思

同读一本书读书活动反思从10月5日开始我们班开始进行同读一本书的读书活动进行这项活动的原因是同学们写的前几篇读书笔记乱七八糟不仅篇幅很短而且几乎全是积累的词语和句子我在想同学们积累这么多的词语和句子为什么作文水...

如梦令教学反思(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