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

时间:2024.5.4

《如梦令》教学设计

扬州市邗江区头桥中心小学 刘平 邮编225109

【课题】

如梦令(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

【教材简解】

《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途中误入藕花深处,把栖息的鸥鹭都吓飞了。作者遣词、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侧重写景,情景交融。通过景物的刻划来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意境创造含蓄而深沉。

【目标预设】

1、掌握 “藕”这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如梦令》、背诵《如梦令》。

2.通过词句想象词中所描绘的意境,感悟古词的韵味,领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通过词句想象词所描绘的意境。

【设计理念】

阅读古诗词的方法,最重要的是透过语句及意义而唤起诗情,走入诗境。因此边读、边想、边悟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读准、读懂、读好”的递进性活动中得到提高。其次,创设情境,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具体感悟美的活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独立或合作解决问题,既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构建。

【教学过程】

一、话题引入,知作者,讲词牌

1、如果说唐代是诗歌的天下,那么宋代则是词的鼎盛时期。宋代涌现出大批杰出的词人。下面就请大家来猜一猜这段文字介绍的是宋代的那位词人。指名读。

2、李清照的诗虽然不多,有一首却流芳百世,知道是哪一首吗?指名回答。 1

(出示)齐读。

3、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16岁时写下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 板书:如梦令 看!(出示词)这就是今天要学的词,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小声读一读,比较一下。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如梦令这个词牌从何而来呢?

二、再读全词,读通读顺。

1、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词。我建议至少读四遍。前两遍尽量做到字正腔圆。读后两遍时注意停顿,做到抑扬顿挫。

2、学生自读。师巡回指导。

3、课件出示:课本内容

(1)谁来读一读《如梦令》?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词中有一个生字,有一个多音字,你听他有没有念准。

(2)你读得很好。这里面有一个生字“藕” (读——误入藕花深处);这里面也有一个多音字“兴”读第四声 。(读——兴尽晚回舟。)知道为什么在这里读第四声吗?(兴致、兴趣)

(3)谁还愿意再来读一读,生读词

(4)他已经注意了字正腔圆,要读出些词的味道来,还要注意节奏。(出示节奏)谁愿意再来试一试,争取读得更好。

(5)要把这首词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我们就要读出词的味道。听录音(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二、美读全词

1、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够,还要读懂它。接下来,请你轻轻地读,看看能不能在插图的帮助下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了,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同学交流。开始吧!

2、交流:一个词,一句话,都是一种了不起的收获。谁先来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生一句一句地说意思,再说整首词。

3、生齐读全词。

三、品悟意境

古人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 2

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咱们再来读读这首词,边读边想,看你从这首词中能读出哪些画面?

(一)“溪亭日暮”

1、大家再轻轻地读读这句词的一二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2、引导学生说。

3、能给你所描述的画面取个名吗?生:“溪亭日暮”。 师:你们看啊(媒体播放黄昏情景,配乐)“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辉当中。水面上波光粼粼,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让我们把这种美通过朗读传递出来。

4、落日的余辉倒映在湖里,使我们想起怎样的诗句来了?

5、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把这么美的画面通过朗诵表达出来。生朗读。

6、在这时候、这样的地方,词人和她的朋友们会干什么?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酒逢知己千杯少”,喝着喝着,就喝多了,就——醉了。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读出浓浓的醉意来。

(二)藕花深处

1、除了溪亭日暮让你想起了这么美丽的画面之外,还有哪个词也让你想起了美丽的画面了?再读一读,品一品。

2、“藕花深处”让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使你想起哪一句诗来了呢?

3、接天莲叶无穷碧??是写早晨荷塘美景的。这个时候啊,已经是黄昏了,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四溢、色彩缤纷、幽静而神秘的世界。我想这个时候词人肯定是更加陶醉了。来,请读读第三句、第四句。生读“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三)一滩鸥鹭

1、等词人惊醒过来的时候,她是——出示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生齐读。

2、读这两句啊,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3、这幅画的名就叫——“一滩鸥鹭”。那场面多美啊,看投影,只听扑啦啦一声,一河滩受惊的鸥鹭,一下子冲破夜幕飞向蓝天!打破了这宁静的黄昏。 3

4、你觉得这个“惊”,除了指鸥鹭受惊,还向我们传递了词人当时怎样的心情?是啊,这可是意外的惊喜啊!可谓是“鸟惊人也惊啊!”

5、那简直是大自然的奇观啊,这发生在一瞬间的大自然的奇观,看得词人心都醉了!她陶醉在这美丽的意外中。再次有感情读诗句。

(四)一幅流动的画

1、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有“溪亭日暮”,还有“藕花深处”,还有“一滩鸥鹭”。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大幅流动的画。你们看,因为在 “溪亭日暮”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来,一起读整首词。一边读一边想像这幅活动的画。

2、生读全诗。

3、浏览一下整首词,你觉得词人是围绕这首词里面的哪一个字来写的?

4、仅仅是喝醉吗?

5、美酒加美景,给了词人美丽的心情,这种心情,让我们读着 ,看着,也跟着陶醉了。美丽的画面配上美妙的音乐相信你们会读得更美。生配乐齐读。

6、古代的词谱成曲可进行演唱,你们想不想听一听《如梦令》这首词谱成曲子后,唱出来是什么感觉?师生共同欣赏歌曲《如梦令》。

五、课外拓展

1、这首《如梦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现存李清照如梦令两首,另一首在当时轰动朝野,奠定了她才女地位。出示《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这两首词是李清照早期作品,那时的李清照年轻,生活非常优越,家庭幸福美满。词颇多饮酒、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

2、还有一首她的代表作要推荐给大家。出示《声声慢》。同如梦令比较一下,说说你的感受。

3、小结。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块走进了如梦令,认识了满腹诗情、才华横溢的李清照,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就此爱上李清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爱上中国古典文学!

六、作业

4

1、背诵如梦令。

2.完成习字册。

3.想象《如梦令》所描绘的景象,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溪亭日暮

如梦令 醉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词与诗的不同,初步了解词的基本特点;接着让学生把词读通读顺,依据注释用自己的话把词意串联起来;然后,抓住“溪亭日暮”“藕花深处”等几个表现意象的词语引导学生扩展想象,让学生通过语言的描述使抽象的词语转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样就引导学生“于无字处读出字来”,想象力得到了进一步的训练。再巧妙地把这三幅画面统统归结于一个“醉”字,引导学生把这三幅画联系在一起,由那个“醉”字使学生体会到词人不仅仅为“美酒”而醉,更为眼前的“美景”而醉,为自己与同行朋友之间的“美情”而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情趣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5


第二篇:如梦令 教学设计20xx最新 赛课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 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三、 教学过程:

(一)吟诵比较,了解词之特点

师:同学们,宋代有位著名的文学家张舜民曾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

诗。” 一幅画常常能让我们想到许多美妙的诗句。今天先让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起来欣赏几幅美丽的图画!(课件:音乐响)

师:看,远山、人家,还有那似火的枫叶,让你想起了哪首古诗?

生诵读《山行》。

师:青翠的山壁间,一条瀑布直泻而下,好像一条大河挂在山前,多么壮

观的景象!这就是——生齐读《望庐山瀑布》。

师:请看最后一幅——(出示《清平乐·村居》画面)这里有茅屋、绿水、

青草、其乐融融的一家人,这就是——《清平乐·村居》(生齐诵)

师:刚才前面吟诵的都是古诗,这一首《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我们学过的古诗很多,学的词就不多了,五年级时就学过这一首《清平乐·村居》。谁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生回答)

师:我们了解了词的这么多特点,非常好!在中国文学中,词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文学样式。它韵味悠长,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和回味。这一课,我们要好好感受一下词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朝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如梦令》(齐读)。

(二) 多重诵读,感知词之味道

1、出示全词,提出朗读要求:放声朗读,读准读通。(兴、藕的读音点击显示)

2、划分节奏。指读,齐读。

(出示:常记 / 溪亭 / 日暮,沉醉 / 不知 / 归路。兴尽 / 晚回舟,误

入 / 藕花 / 深处。争渡,争渡,惊起 / 一滩 / 鸥鹭。)

3、自读自悟、理解词的大意。

(三) 想象画面,体味词之意境

师:上课开始,我们就说到,词韵味悠长,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和回味。读词,光读懂还不够。还要把一首词读活了,读得很美很美 ,李清照常记起的是词中描绘的哪些画面,你能读出来吗?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试着将你读出的画面用一两句话描绘出来。(生自读)

一)画面1:溪亭日暮

师:咱们先来读读第一句和第二句,一起读。

生:(读一、二句)(板书:溪亭日暮”)

师:“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了?(生自由想象、描绘) 师引读(媒体播放黄昏情景,配乐)

“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辉当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扑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让我们把这种美通过朗读传递出来。

生:(齐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时候,词人和她的朋友们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大声地、七嘴八舌地说出来吧!

(生回答)

师:看景、吟诗、作对,然后是聊天、下棋,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和佳肴,鼻子里还可能会闻到阵阵的??是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这就叫酒不醉人,(生接——人自醉啊!)咱们再读这两句,让我们也深深地陶醉一次。

生:(读两句)。

二)画面2:藕花深处

师:好一个溪亭日暮!难怪李清照说她此时已经——沉醉不知归路了。 师:就在“沉醉不知归路”时,没想到误入了“藕花深处”(板书:藕花深处)。接下来,展现在你们眼前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生:大片大片的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这么美,怪不得词人看得有滋有味、如痴如醉,连小船误入藕花深处都没有察觉。还有谁也看到这幅画面?

生:莲叶挨挨挤挤的,上面还有一滴滴水珠,在夕阳下,水珠五彩缤纷,更衬托出荷叶绿绿的、嫩嫩的,那么可爱。莲花绽放了,那粉红的花瓣在霞光下变得更红了。(生自由想象、描绘)

师:这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藕花深处,一个清香飘逸的藕花深处,一个神秘幽静的藕花深处,让我们走进去!读——(出示: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配画)

师:在这样的藕花深处,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许多描写荷花的诗句来,你想到了哪句诗?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师:有诗有画,充满诗情画意!如果刚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话,那现在该是“景不醉人人自醉”了,一起读——(齐读)

三)画面3:一滩鸥鹭

师:当一弯明月如水般倾洒荷花时,众人才猛然惊醒,于是——(齐读)“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读着这两行,哪一个词又让你产生画面般的感受呢?(板书:一滩鸥鹭)一起读。(齐读)

师:读着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一河滩的鸥鹭扑拉拉一下子都飞起来了,拍打着翅膀,高声鸣叫着。 师:一滩鸥鹭上青天,那场面多壮观啊!除了看到鸥鹭飞了起来,听到它们

拍动翅膀的声音,鸣叫的声音,你们还仿佛看到诗人和好友们在干什么?耳边又听到了什么?

生:听到划桨声、欢笑声、溪水被船桨击起的声音,看到诗人和好友们在争着划桨。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听到这样的声音?

生:从“争渡,争渡”和“惊”这些词语感觉到的。

师:“惊”字除了讲惊起鸥鹭,谁也惊了?惊什么?

生:还有诗人和她的伙伴们也惊了,是一滩鸥鹭惊起了她们。

师:这真是“鸟被人惊”“人被鸟惊”!此刻她们的心情如何? 生:惊喜。激动。兴奋。高兴??

师:你们看呐(出示: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配画),她们叫哇,笑哇,声音那么响,把栖息着的鸥鹭一下子惊飞起来。“扑拉拉”,一滩鸥鹭冲破夜幕,飞上蓝天,那情景多壮观!这样的情景平时能看到吗?(看不到。) 师:那真是大自然的奇观!它带给词人一种意外的开心,意外的收获,意外的惊喜。谁来读一读这两句?(指名读)

师:读出了那份热闹、那份欢快、那份惊喜!一起读。(齐读)

师: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你们看,因为观赏“溪亭日暮”沉醉了,所以才会误入——(生齐说)“藕花深处”;因为误入了“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生齐说)“一滩鸥鹭”。这些画面,有动有——(生齐说)静,有声有——(生齐说)色,有人有——(生齐说)鸟,这真是一幅流动的画面!来,一起读整首词,让我们在这流动的画面中再次沉醉!(齐读) (板书沉醉)

(四)拓展读人,感悟词之情韵

师:人们常说“景中藏情”。这首词,字里行间都向我们传递着李清照当时内心无尽的喜悦,你能猜一猜李清照当时生活得怎么样呢?

师:确实早期的李清照生活在幸福美满之中,所以我们才会领略这首词。早期的生活在她的眼里充满生机、乐趣无穷。可是后期的生活却截然相反。老师这里有一首后期的代表作,你听一听,体会体会,感觉有什么不同。

(听配乐朗诵《武陵春》)

师:你从这首词中又感受到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悲伤)

师:同样是泛舟,但这舟里却装的不是快乐,而是——哀愁。因为生活的巨变,李清照的词风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但是,不管是快乐还是哀愁,李清照的词无一首不精无一首不妙。

(五)课堂小结

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为什么这么说呢?19xx年,国际天文学会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就叫李清照。我想,这应该是在外太空惟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命的天体了。这是很大的荣耀,这体现了李清照在人们内心世界里边的一种价值。

(六)布置作业(课件出示)

(1)请会画画的同学试着将这首词美丽的画面画出来,展现给大家看。

(2)或者用你的生花妙笔将其改写成一篇散文

更多相关推荐:
《如梦令》教学反思

如梦令教学反思卢龙镇中学徐文宝还清晰地记得两年前我执教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课时是参加学校教学比武的当时得知教学内容后就匆匆忙忙地的备课遵循古诗词教学的路子以熟读胖读美读瘦读展开教学整节课上学生读的不少教师也说的不少...

如梦令教学反思 (2)

如梦令教学反思语文2组陈毅教学如梦令与其说是让学生们赏析这首词不如说是让学生们认识李清照李清照1084年1151年号易安居士宋代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她是中国古代杰出女词人著有李易安集十七卷漱玉词一卷别本五卷不传...

如梦令教学反思

如梦令教学反思篇一如梦令gt教学反思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其次认真思考了如何体现减负增效的课堂模式并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李清...

《如梦令》教学反思

如梦令教后反思在教学如梦令一课时我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建议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歌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所以我用了以下方法一诗与词的对比在课堂...

如梦令教学反思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梦令教学反思这次公开课教学我真的很愁最终选择了李清照的一首词也许是出于对她作品的喜爱也许是出于对自己的一次挑战逼迫自己去上一种新的文体开篇利用古筝曲创设情境引入词这种文学样式唤起学生平时对...

如梦令 教学反思

如梦令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个醉字切入从词中去逐层感受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带给词人的深深的醉意让学生根据词语联想画面日暮溪亭藕花深处一滩鸥鹭在这些词语的引领下让学生的脑海中出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那画面有声有色有人有景有静...

《如梦令》教学反思

如梦令教学反思在今天的古诗词教学中感觉自己有些重复啰嗦之嫌而且从整体教学效果来看这些重复之举似乎也没有取得较好的实效在教学刚开始的时候关于此词如梦令的情感学生已经明白这首词的主旨但我却还在进行这首词的讲解在这样...

孟跃华__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小学语文《如梦令》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小学1面向学生2学科语文3课题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如梦令4课时15课前准备1诵读全诗作者的相关情况2学生课前上网查找图片资料二教材分析李清照1...

《如梦令》教学设计方案

如梦令教学设计方案山东临朐第二中学语文组张生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在词中的思想感情2掌握画面类题目的答题方法3理解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教学重点掌握画面类题目的答题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预习学案设计思路学生...

《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邳州宋飞说明不管拿出的是甚么东西但是一定要有自己十足的思维含量上一节属于自己的课吧这是第二稿第三稿正在做实录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默读等方式大体把握词的主要内容回忆醉游的欢乐2通过如梦令的语调韵律节奏...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

指导阅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一体化教学案教师版教学设想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专题是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该专题有6首4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两篇一篇是自读篇目一篇是教学篇目学习...

高中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春晓》与《如梦令》的比较研究(贵州省安龙一中)

春晓与如梦令的比较研究咏春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纵观古今描写春天的诗文真是汗牛充栋赏春惜春伤春各具特色充满着诗情画意和真挚的情感色彩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作家在赞颂春天的过程中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中华...

如梦令教学反思(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