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教学课例

时间:2024.4.27

《爬山虎的脚》教学课例

旬阳县蜀河镇中心学校 李昌芝

一上【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爬山虎的脚》是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课文的专题“观察与发现”,要求学生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还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这一专题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特点。观察有顺序,表达才会有条理,观察细致,表达才会具体,抓住事物的特点观察,文章才能突出重点。《爬山虎的脚》一文的观察和表达顺序是先叶子,后“脚”,观察和表达的重点是“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本设计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先了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这种植物的,然后逐一研读爬山虎脚的特点及其巴住墙往上爬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观察和表达的一些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1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抽读,齐读。

3、抽生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

三、研读课文,学习新知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两句话中都有一个“墙”字,说明什么?

3、想一想,第1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二)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第2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的什么?(叶子)

2、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绿得新鲜铺得均匀)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师用图引导学生认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4、讨论:为什么说“叶子绿得那么新鲜”?一是爬山虎的叶子颜色很醒目,不同一般;二是充足的阳光和营养使叶子生长旺盛,呈现生机。因此看起来非常舒服,这是写颜色美。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好看,读出美感。

(三)合作探究学习第3-5自然段。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进行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完善板书,并相机引导:

4、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5、自主探究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的变化。

(2)讨论:爬山虎的脚与墙是怎样的关系?

(3)朗读第5自然段。

2

四、总结提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什么?

2、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学到了这么多有关爬山虎的知识呢?

3、课堂练习。

五、(多媒体课件)观看爬山虎的录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实施】: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2、从课题上看,中心词是什么?(脚)这一课的重点应该讲谁的脚?(爬山虎的脚)

3、激发学习兴趣。

当我们刚看到课文的题目时,你也许会问:爬山虎是什么动物?它的脚长得怎么样?其实,爬山虎是一种植物。那么,爬山虎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沿着墙往上爬的呢?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会明白这些问题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词,抽读,齐读。

3、抽生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爬山虎?

过渡:课文是怎样把爬山虎的每一个方面写具体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仔细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三、研读课文,学习新知

(一)集体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两句话。第一句讲学校里有爬山虎,第二句讲我家里也有爬山虎。)

2、两句话中都有一个“墙”字,说明什么?(说明爬山虎无论长在哪里都离不开墙,是顺着墙往上爬的植物。)

3、想一想,第1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生长墙边) 3

(二)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第2自然段主要写爬山虎的什么?(叶子)

2、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绿得新鲜铺得均匀)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师用图引导学生认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同学们,这就是爬山虎的叶子。从形状看,叶子由小到大;从颜色看,由“嫩红”到“嫩绿”,这个变化很快,仅仅是几天。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叶尖一顺儿朝下,均匀地铺在墙上,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波纹”本来是指水的波纹,这里用来说叶子,是因为爬山虎的叶子均匀地铺在墙上,一阵风轻轻吹过,满墙的绿叶动起来就像绿色的水波一样好看。

4、讨论:为什么说“叶子绿得那么新鲜”?一是爬山虎的叶子颜色很醒目,不同一般;二是充足的阳光和营养使叶子生长旺盛,呈现生机。因此看起来非常舒服,这是写颜色美。

5、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好看,读出美感。

过渡:课文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爬山虎的生长地点是墙边,爬山虎的叶子很绿,而且非常均匀,看起来非常好看。那么,爬山虎的脚到底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它又是怎样沿着墙往上爬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3-5自然段,从中去找答案。

(三)合作探究学习第3-5自然段。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第3-5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2)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①作者在写爬山虎的脚时,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②找出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形状、颜色的词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③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2、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进行小组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4

3、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完善板书,并相机引导:

(1)(多媒体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的彩图,学生图文结合,进一步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2)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写了这些内容?(第3自然段)

(3)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脚 位置 形状 颜色 爬墙 变化 细丝 像……触角 嫩红)

4、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墙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1)在学生充分地读文、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用动画演示爬山虎紧贴着墙往上爬的课件,让学生边观察边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解说这一过程。

(2)教师范读第4自然段,学生一边听一边圈出描写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语。

(3)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触 变巴 拉 贴

(4)理解句子:“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①作者在这里为什么要用“弯”?

引导学生明白:“弯”“拉”“紧”有一连串的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②为什么不用“一步一步”往上爬,而用“一脚一脚”往上爬?

引导学生明白:因为爬山虎不像动物用脚交替行走,而是用脚巴住墙,然后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不断地长出新脚,不断地往高处爬。因此,在课文里用“一脚一脚”往上爬。

(5)请大家把爬山虎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自读、抽读、齐读)

(6)请同学们用“触、变、巴、拉、贴”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说一说爬山虎的脚怎样爬墙。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样爬墙的,那么没触着墙的脚 5

会怎么样呢?请自学第5自然段,找出答案。

5、自主探究学习第5自然段。

(1)对比学习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的变化。

板书:变化 萎了 灰色

(2)讨论:爬山虎的脚与墙是怎样的关系?

(3)朗读第5自然段。

四、总结提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什么?

2、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同学们就学到了这么多有关爬山虎的知识呢? 引导学生明白:这篇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此,作者进行了细心而有序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使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作者细心观察,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等等。由于作者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细丝的头上变成小圆片。巴住墙,才会发现“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发现没有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3、课堂练习。(多媒体课件出示)

填空:爬山虎的脚( )着墙以后,( )住墙,把嫩茎( )一把,使茎紧( )在墙上,就这样,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 ),把叶子铺得很均匀。

五、(多媒体课件)观看爬山虎的录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嫩 红 嫩 绿

爬山虎的叶子 绿得新鲜 看着舒服

一顺朝下

铺得均匀

6

作业设计:

小练笔,写一则观察日记 。要求:选择一种植物,仔细观察它最有特点的部分,再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一文是著名的作家叶圣陶的一篇名作。课前我设计了以读代讲,以说代讲为主的教学自控方式,想达到的预期目标是通过让学生上台指说爬山虎的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进而使学生对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及爬山虎脚的样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媒体教学非常感兴趣,从一开始便深深地投入其中。学生思维比较踊跃,举手发言比较积极。与达成教学目标有一定距离,教学内容安排有点多。

在课堂上,我充分运用媒体,提出了课前设计的环节: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完成填空练习,明确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长得什么样子?从学生举手的情况表明,全班学生都能够找到有关语句读出来。教学在顺利进行。“谁能上台指图向大家介绍一下爬山虎吗?”我的问题紧接着提了出来。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能!”在学生看来,这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之后,我就请了三位同学上台指说。真没想到,一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却在学生的联系中出现了问题:第一个同学说的还可以,但指图不明确;第二个上来支支吾吾,指图介绍时分不清茎和柄。第三位同学非常完整地、较好地向大家指图介绍了爬山虎的脚。此时,我才意识到深入文本,高于学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

虽然整堂课非常顺利地完成了,也达到了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学生对个别内容的不完全理解,说明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对学生过高估计。试想,如果教学中没有安排这个环节,我会以为所有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都已经完全掌握了,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花费时间了,而结果却恰恰相反。通过这个环节,也使我反思了学生“指图介绍爬山虎的脚”一题比较生疏的原因: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到位。

学生对植物的一些知识了解得较少。如:什么是植物的"茎"?植物的"叶柄"长在什么位置?个别学生根本就不清楚。对于这一点,课前我没有了解清楚,高 7

估了学生的能力。

学生没有弄清楚爬山虎的“脚”与“细丝”的关系。如果仔细读第三自然段,就不难发现:爬山虎的脚就是在爬山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的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小圆片”只不过是爬山虎在生长过程中,当细丝触着墙的时候,细丝的头上的变化。

教师在备课中,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估计过高。因为爬山虎这种植物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比较常见,我以为学生对爬山虎比较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就没有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上多揣摩,而通过实践证明,语言文字是阅读教学的根基所在,是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

【二上改进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体会新词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课文结构,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通过对“描写爬山虎叶子”的学习,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一、揭题,感知

1、揭题,读题。学习“虎”的笔顺。

2、直观感知爬山虎。课件显示图片,学生欣赏,可以边欣赏边说与图片相关的话。

二、初学,梳理

1、初读全文,读准生字的音,体会新词的意思。

2、读读典型的生字和新词。并交流“叠”的书写特点。

均匀 嫩茎 叶柄 蛟龙 重叠 空隙 痕迹 逐渐

3、说说此时心中的爬山虎。(图片感知和文本阅读之后,一定会对爬山虎产 8

生新的感受。)

4、听或跟录音朗读,思考: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几个方面?

5、讨论: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几个方面?

三、细究,感悟

1、叶圣陶爷爷是如何经过自己长期细致地观察,通过自己形象逼真的描写,来介绍爬山虎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2、学习句子:“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随机讨论:你认为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3:学习句子:“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随机讨论: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爬山虎叶子还独特在哪里?)

4、过渡:哦!怪不得“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5、阅读了上面这些恰切真实的文字、逼真形象的描写,让我们对作者叶圣陶爷爷产生了油然的敬意,为什么呢?

6、齐读第二自然段。

7、试背第二自然段。(机动)

四、作业,延伸

1、作业:在生字本上抄写生字。

2、实样观察爬山虎。可以在自家周围、居民小区、公园等地方仔细观察爬山虎。

【二次教学实施】

一、揭题,感知导语:

1、 1、揭题,读题。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

2、学习“虎”的笔顺。

9

3、直观感知爬山虎。课件显示图片,学生欣赏,可以边欣赏边说与图片相关的话。

二、初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1、初读全文,读准生字的音,体会新词的意思。

2、读读典型的生字和新词。并交流“叠”的书写特点。

均匀 嫩茎 叶柄 蛟龙 重叠 空隙 痕迹 逐渐

3、说说此时心中的爬山虎。

(图片感知和文本阅读之后,一定会对爬山虎产生新的感受。)

4、听或跟录音朗读,思考: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几个方面?

5、讨论:课文写了爬山虎的哪几个方面?

三、细究,感悟

1、叶圣陶爷爷是如何经过自己长期细致地观察,通过自己形象逼真的描写,来介绍爬山虎的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2、学习句子:“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随机讨论:你认为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3:学习句子:“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随机讨论: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爬山虎叶子还独特在哪里?)

4、过渡:哦!怪不得“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5、阅读了上面这些恰切真实的文字、逼真形象的描写,让我们对作者叶圣陶爷爷产生了油然的敬意,为什么呢?

6、齐读第二自然段。

7、试背第二自然段。

(1)试背诵

(2)展示背诵

(3)抽生背诵

10

四、作业,延伸

1、操作:在生字本上抄写生字。

2、实践:观察爬山虎。可以在自家周围、居民小区、公园等地方仔细观察爬山虎。

五、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脚” 嫩 红 嫩 绿

叶子 绿得新鲜 看着舒服

一顺朝下

铺得均匀

【再次反思】:

一堂课下来,感觉良好,教学进程和学情呈现与预设基本达成,整堂课充分体现了“简约而不简单,浅显而不浅薄”的教学风格。

就课的“点”而言,从“虎”的书写笔顺和“叠”的书写结构等,在课堂上有了合理而巧妙的落实,扎实而有效。

从课的“线”而言,从“图片欣赏”到“文本阅读”再到“精神感悟”,使整课完满连贯,一气呵成,使学生在没有迂回和陷阱的氛围中,量力而习,获得语文。

从课的“面”而言,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有“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联动”,有“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互动”,有“有声的读”,有“无声的思”,使“课堂场景”和“语文场景”融会贯通,联势推进。

【教学存疑】:

1、 由于作者对课文结构的有意布排,在“叶、脚、爬”三块内容的描

写中,后两块内容文句交互,没有明显的边缘痕迹,所以在梳理课

文内容这一环节上,学生思维受阻,险些进入“冰河时代”。

2、 孩子们读书的时候仍然不够大胆,声情并茂做得不够。多给孩子们

朗读的时间,让孩子们能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需要很长

11

时间的训练。

3、 孩子们合作意识有待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多给孩子们创设

协作学习条件和氛围,让孩子们体会合作的方法与好处,学会合作。

12

更多相关推荐: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南台头小学王丽丽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

爬山虎的脚课后反思

爬山虎的脚课后反思一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趣味谜语亲切谈话课题质疑的形式激发他们探究渴望能的欲望请小老师带读生字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学...

6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景润小学姜绍余爬山虎的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如果用单一的抓重点句重点词谈体会再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方式教学容易引起学生语言感知上的疲劳学生便会缺乏兴趣注意力分散经过我的再三思索打算换一种方式激发学...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让课堂活起来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天心区赤岭路小学吴双辉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方面的差异致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也存在一定差异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实践中去摸索一些方法创建有效的教学...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孩子们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讲的是观察和发现发面的趣事要求在了解内容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因此我特指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让孩子们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反思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电子备课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爬山虎的脚》反思

爬山虎的脚反思爬山虎的脚是一篇经典的课文叶老通过细致的观察描写了爬山虎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爬山虎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以及爬山虎没有触着墙以后脚的变化课文的重点是写爬山虎脚的35自然段非常生动形象怎样让这些...

《爬山虎的脚》教学案例和反思(许超烨)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3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作者的描写顺序感知文章大意并理解爬山虎的特...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案

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