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

时间:2024.4.9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多媒体影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可是在我们西南部有一个传说,天是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没法和天合起来,于是她便把地折叠起来,形成了高山、低谷,这样天地就吻合了也许是西南部的崇山峻岭给了人们灵感,让他们创造了这个神话,也许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给了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灵感,让他创作了诗歌《蜀道难》

说起《蜀道难》唐代的诗评家殷番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究竟这首诗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

1[活动] 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

2[活动] 生诵读

3[提问] 通过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又怎样的风格?

[明确] 雄浑、豪放

4 [活动] 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

5 [提问] 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明确] 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

6 [活动]指导诵读,感受诗风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

①“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

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音也应该越来越低沉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小结] 通过对主旋律的诵读,诗歌一唱三叹的风格就体现出来了

三、品读涵泳意境之奇

欧阳修这样评价《蜀道难》“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李白的这种于众不同的风格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营造的,他反复咏叹蜀道难,蜀道到底难在哪儿?请同学们抓住文章的主旋律,思考这三句话分别从哪个角度突出了蜀道难,选择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加以赏析,注意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

1.赏析第一小节

(1)[提问] 第一处的难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难的?

[明确]第一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主要是说山势之高

(2) [提问] 哪些句子可以体现这一特点?选择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一句来鉴赏一下

[明确]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用了“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作者还用了上下对举的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极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写得令人心惊肉跳

[小结] 主要用了神话,突出了蜀道的高峻,连太阳神见了它都要绕道行驶,意象可谓阔大雄奇

②“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巧妙地化用“五丁开山”这个神话传说故事,写出了开蜀道的难写出了古代人与自然的斗争和改造自然的强烈的愿望,以及改造自然的困难这句话显得很有气势,写出古代劳动人民在劈山架路的过程中的悲壮的业绩而且这句话还运用了传说故事极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③“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二句写出了蜀道山势迂回,地势极为复杂,是一种会让人迷惑的山路,走进去就像迷宫一样突出了蜀道的迂回盘旋曲折的特点。

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攀缘”——按理说黄鹤飞得很高,连黄鹤都飞不过去,可见蜀道山势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缘技术比较好,这种山连猿猱都攀不过去,可见山势的险峻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来侧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实际上是一种以虚衬实的写法

⑤“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 通过摹写神情、动作侧面: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这也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说明】根据学生所选句子进行诵读指导

[小结]由此可知,第一小节里有大胆的夸张,有丰富的想象,还引用了神话传说,虚实结合,意象十分的雄奇、壮阔,感情奔放,读来确实有摄人魂魄的效果充分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5)[活动] 生再齐读整个第一小节读的时候注意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激情。

2.赏析第二小节

(1)[活动] ①这是第一小节,我们通过诵读一起来鉴赏了一下接下来看二小节,第二小节有两处描写的文字,请分别把它勾画出来。

(2)[提问] 这两处描写展示了蜀道的什么特点?

[明确] 描写了蜀道的险

(3)[提问] 这两处文字是怎样来变现蜀道的险峻的?

[明确]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小结]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伟,确非他人之可及再从总体来看,其变化之速,愈变愈奇,又往往出人意料,使人目不暇接故沈德潜云“起雷霆于指顾之间”,绝非虚言!

(4)[活动] 生齐读

3.赏析第三小节

[提问] 第三段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的呢?

[明确]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表现了蜀道易守难攻,地势的险要 所守或匪亲, ??杀人如麻蜀地凶险

[活动] 生读这几句话,感受蜀地的凶险读出紧张的语气

[小结] 蜀道如此的高峻,如此的险阻,猛兽如此的凶恶

[提问] 如果让你们进蜀山,走蜀道,你们会有什么感受?(生可能答害怕)

[明确] 雄奇可怖这就是李白这首诗给我们营造的奇特的意境

同样是写蜀道,我们看三秦民谣怎么写的: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孤云两角,去天一握山水险阻,黄金子午蛇盘鸟栊,势与天通(《三秦民谣》)武功县的太白山很高,离天只有三百尺孤云、两角二山,离天只有手一拳那么近;山高水急的子午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蛇盘、鸟栊两座山,山势曲折险峻,高耸接天

[提问] 同样是写蜀道,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首民谣和李白的事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相同好不同之处?

[明确] 相同:夸张 不同:想象 神话传说 侧面描写 虚写映称

[小结] 李白的这种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奇的传说,奔放的激情,就构成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手法多样造意境 奔放的激情 瑰丽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 神奇的传说

四、精读揣摩意蕴之奇

[提问] 那么李白为什么要极写蜀道难呢?请看教材注释①

这首诗是为送别友人而作“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同样是送别,却没有一点送别的哀婉之情,而是极写蜀道难,目的是为了劝有人不要去,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意图?

[明确]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提问] 这三个句子中那些字需要重读?

[明确] 何时 不可 胡为 早

[活动] 分组朗诵

看来是极力劝友人不要去那么这是不是全诗的所有意图呢?

五、写作背景

李白二十六岁时只身出蜀,四十二岁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并无实职唐玄宗沉迷于声色,任用奸臣李白气质傲岸,桀骜不驯,蔑视权贵,不久,得罪权贵,而被谗言毁谤,排挤出京

天宝初年, 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

请同学们结合背景以及诗歌的第三小节讨论一下,诗人有没有言外之意?

[明确] 言外之意两种解读

第一种:融入身世之感,感叹人生之难,仕途之难,不如放浪形骸,回归精神家园 第二种:警告当时的统治者,谨防军阀割据,表现对时局的隐忧

[小结] 李白是在一番奇语倾吐一腔幽愤之情,一副狂态难掩一颗赤子之心

结束语:全体诵读,感受诗人的这幅心肠吧!


第二篇:《蜀道难》教学设计(杨斌)


《蜀道难》教学设计(杨斌)

作者:(杨斌)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73 更新时间:2008-3-23

【字体:小 大】

《蜀道难》教学设计(杨斌)

杨斌,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执教于苏州市第一中学。曾被评

为淮阴市“十佳”优秀青年教师,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劳动模范,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美育和语文教学领域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并多次获奖,出版个人专著

《语文美育叙论》。

!学情分析策略!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已接触过不少李白的诗歌,对其诗歌也有了一定了解,但实际

上仍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次;另一方面,他们又担负着艰巨的应考任务。因此,本文教学既要立

足课文解读,也要着眼全局,使学生通过学习本文,举一反三,加深对李白诗歌、盛唐诗歌的理

解,学得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笔者所在学校是国家级示范高中,所教班级学生素质较好。但

因为本文文字障碍较多,难度较大,所以仍然要安排足够的教学时间———两课时,并且布置

预习作业。

!文本定位策略!

《蜀道难》是苏教版高中必修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笔落惊风雨”专题“诗从肺腑出”板块

的一篇文章。本板块的其他篇目是《登高》(杜甫)、《琵琶行(并序)》(白居易)、《锦瑟》(李

商隐)。本诗是单元第一篇,在单元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本诗在李白诗歌中既有

代表性,又有特殊性。代表性主要体现为:内容上伤时忧世、关注国事的忧乐意识和热爱大好

河山的诚挚感情,艺术上新奇大胆夸张想象的浪漫手法,风格上热情奔放宏伟豪迈的基调等。

特殊性体现为:作者采用古乐府形式,却又对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本诗运用了大量散文

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

语言风格,韵脚也三次变换。这都决定了本诗教学需要采用的策略,和其他诗歌作品相比,既有

相同性,也有相异性。

!目标确立策略!

1.诵读目标:

根据诗歌内容,选用不同语气、节奏朗诵诗歌。通过恰当把握诗歌参差错落的语言特点,领会

诗歌奔放磅礴的气势和宏伟豪迈的情感基调。

2.鉴赏目标:

(1)从诗歌语言入手,感受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领略色彩绚丽的山

水画卷。

(2)从诗歌结构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3)从诗歌主旨入手,理解诗人伤时忧世、关注国事的崇高情怀。

3.拓展目标:

(1)搜集李白作品及生平资料,加深对李白诗歌特点的理解。

(2)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路径。

(3)介绍有关诗歌风格的知识,能正确区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不同风格特点。

!教法选择策略!

1.朗读———感受音韵之美。朗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透过抑扬顿挫的语

调节奏,可以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诗歌的朗读要把握好两个重要环节。一是音步,即诗歌的停顿及由此形成的节奏。二是轻重音调,即语调。音步和音调都应该根据诗歌内容划分。因此,朗读的第一步是深刻体会诗歌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同时,朗读也是感受诗歌情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反复朗读,可以加深对诗歌情感的体悟。

2.品味———体会语言之美。

诗歌是语言艺术。诗歌欣赏不能绕开对语言的欣赏。诗歌语言重在精粹。首先表现在纯净。容不得冗余之词,这是诗歌语言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大特点。其次是凝练。诗歌语言应该是以一传十,表现力特别丰富。尤其是用得精当的动词,抓住它们的传神之处,细细揣摩品味,对于理解诗歌内涵大有裨益。此外,还有一些意味丰富的词语或句子,它们往往借助修辞的帮助,会把诗歌中那种细腻、含蓄、微妙、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婉曲地传达出来。细细品味这些精妙之处,才知道古人为什么把读诗叫做“玩味”。

3.想象———领悟意境之美。

意境之美,是诗美的最高境界。因为这里寄托着诗人所要表达的诗歌主旨,潜藏着诗人心灵世界的秘密。领悟诗歌意境就是破译诗人的心灵密码。

!文本解读策略!

(一)背景与年代

关于《蜀道难》的背景与年代,历来有多种说法,比较可信的是明人胡震亨的说法。他在《李诗通》(卷四)中说:“愚谓《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必尽有为而作?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这话是颇有见地的。李白喜欢以乐府旧题写新词,全集中这类作品很多,《蜀道难》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据此,有今人推断此诗是李白在长安为送友人入蜀而作,大致可信。

(二)层次与主旨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展开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全

诗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噫吁,危乎高哉!”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豪放的基调。

第二部分(“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到“使人听此凋朱颜!”):极写山势高危,以山势高危来表现蜀道之难。

第三部分(“连峰去天不盈尺”到“侧身西望长咨嗟!”):极写山川之险要,以山川险要来凸现

蜀道之难。

诗无达诂。对经典作品见仁见智,是正常现象。当然,既要言之有据,符合作品的总体背景,也

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据此,关于本诗的主旨可作如下概括:

诗人以自己在蜀地的生活经验,切合古乐府题意,极力描绘了蜀地的山川之险和环境之劣,希

望友人不要久留蜀地,早日重返长安。同时,诗人也通过写蜀地山川之险,暗示这一地区地形特殊,易守难攻,希望朝廷慎择守宰,不要被野心家利用,残害人民。这反映出诗人对唐王朝命运的关心和对人民的关爱之情。

(三)语言与意境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曾评论这首诗说“: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诗人运用了怎样的神奇笔法?又是如何让笔底惊雷乍起的呢?

1.先声夺人的强烈感叹。

以突兀而来的散文笔法,极大地渲染了蜀道之难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雄奇奔放的基调,先

声夺人,令人震撼。

2.神奇浪漫的神话传说。

“蚕丛“”鱼凫”的开国传说、“五丁开山”的神奇故事“、六龙回日”的极度夸张、“扪参历井”的浪漫想象??除正面描写蜀道难之外,诗人还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把种种艺术手法熔为一炉,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

3.神来之笔的侧面烘托。

在正面描写蜀道之难的同时,诗人还笔峰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郁低沉的旋律,营造

了一个古木枯荒、鸟声悲凄的境界。“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诗人借景抒情,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第三部分从山川之险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了惊险的气氛,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4.循环层进的反复咏叹。

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开头、中间、结尾出现三次。不仅鲜明地突出了全诗的基调和旋律,而且有力地强化了诗歌感情。三次重复每一次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内容的进一步深入,情感的又一次深化。开篇处咏叹主旨句,是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一声长叹,直逼主题,直抒胸臆,同时也为下文描写蜀山的高危张本。诗的中间再次咏叹主旨句,有勾连前后的作用,既绾结前一层“蜀道高危骇人,凄凉万状”,又开启下一层“蜀道极其险恶,易守难攻”。结尾第三次咏叹主旨句,总结全诗,呼应开头,既将“蜀道之难”的主题概括无余,又借助副句“侧身西望长咨嗟!”留下深长意味。

(四)体裁与风格

1.服从于内容的艺术形式。

形式为内容服务,说来容易,但真正运用得得心应手并且有所创新,只有大家方能做到。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的这首《蜀道难》对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多变,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的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必须指出,这种奇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为了寻求一种最能表现内容的形式。诗的前面多用长句,表现奔放畅达的感情;后一部分写剑阁和蜀地环境险恶,用了不少四言句,简劲有力,发人警醒。长句短句的变化,使诗的语言自由活泼,句式丰富多彩,情感跌宕起伏,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襟、飘逸的气概和奔放不羁、坚强不屈的个性。

2.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蜀道难》充分展示了李白浪漫主义的激情,代表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表现为:对自然山水不是冷静客观地观赏,而是融进了诗人的主观激情,融进了诗人的个性与感受,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承载了诗人的激越情感和飞动的灵魂;对自然景物也不是机械地照相式

的描摹,而是善于把想象、夸张、神话传说融为一炉,天马行空般地驰骋艺术想象,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博大磅礴的恢弘气势;甚至,对主观感情的表达也不是平面铺陈,而是借助主旨句的反复咏叹,使感情螺旋式地逐层递进,循环深入,像歌曲主旋律一样反复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流程安排策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背诵李白诗歌。(分小组背、自由背皆可,重在营造氛围。)

2.发言:我所知道的李白。

(可以互相补充。)

二、简介背景

三、诵读指导

1.自由朗读,熟悉课文,纠正读音。

2.同学朗读。(请其他同学作好标记,准备评价。)

3.同学评价。(评价同学诵读的成功与不足,同时就某个句子或段落,展示“我”的读法,并且说

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4.教师小结、范读。

四、赏析

1.分层。

寻找主旨句。由此确定层次并概括层意,明确从蜀道历史、山之高、山之险等不同角度写蜀道难即可。主旨句在结构上和主题表达上的作用可留待下面分析。

2.赏析第一层。

讨论“:噫吁”应该如何读?三个叹词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为什么要写到“蚕丛“”鱼凫“”壮士”?分别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3.赏析第二层。

讨论“:六龙回日”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凸现山势高危?诗歌是怎样突出青泥岭山路难行

的?为什么要写到“悲鸟“”子规”?

4.赏析第三层。

讨论:能用一个字概括这一层内容吗?诗人是如何凸现这一个“险”字的?为什么要写如此之

险?

第二课时

一、总结课文

1.主旨概括。(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

2.引申讨论。

有人说,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诗人自己仕途坎坷,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你赞

成吗?为什么?

提示:可以各抒己见,不求统一,但要言之成理,尤其要能紧贴文本,找出根据。以本题为例,诗人本身可能未必有这层意思,但学生结合诗人生平,读出这样的感受也应予以尊重。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两点:第一,主旨概括最重要的依据是文本;第二,文学作品的解读可以多元,同一部作品,不同的读者可能会读出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但是,多元解读不能漫无边际,要防止不顾文本过度解读。

3.讨论。

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分别出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有什么表达作用?体会它们的艺术效果。

三、比较阅读

1.阅读《行路难》,体会《蜀道难》和《行路难》的情感和风格。

提示:《行路难》组诗写于天宝三年(744年),是李白因遭谗毁而离开长安时写的。第一首以满腔悲愤,感叹世路艰难,抒发郁积于心的痛苦和忧伤。第二首表现了对功业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顿中仍然想有所作为的积极用世的激情。第三首多用愤激之语,抒发与其功业难建不如退隐江湖的旷达情怀。不难看出,诗人表达仕途难行时的情感,奔放不羁,悲歌慷慨,和《蜀道难》

的感情是有较大区别的,但诗风相近,气势雄伟,波澜壮阔。因此,《行路难》和《蜀道难》风

格相同,情感不同。

2.阅读杜甫的《剑门》,比较《剑门》和《蜀道难》的内容和风格。

提示:《剑门》刻画剑门天险,寥寥几笔,形态毕现。诗人在描写剑门自然风光的同时,融入议论,

表现了诗人审时度势的锐利眼光和对国事民生的深切忧虑。其题材和《蜀道难》相同,题旨也比较相近。诗的风格以写实为主,沉郁平实,和李白的浪漫飘逸风格迥异。

更多相关推荐:
蜀道难教学设计与反思

蜀道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诵读感知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2过程与方法品读鉴赏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走进诗人心灵感受诗人赤子之心学习重点和难点一学习重点1诵读诗歌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

蜀道难教学反思

蜀道难教学反思福州三中语文组陈原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一首诗歌教材按照时间顺序从必修2引入了古代诗歌所以这节课将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赏析进一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从而对学习这单元的其它诗歌...

蜀道难教学实录及反思

海量考试资源下载快乐阅读网WWWZUOWENWCOM在岗实践作业教学设计和课例研修心得一基本信息1学科高中语文2教材版本新人教版3年级高二4课题蜀道难5课时第一课时二具体内容蜀道难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目标通过感知...

《蜀道难》教学设计与反思

蜀道难教学设计与反思学习目标1品味赏析了解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风格特点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其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品味赏析是学习的重点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感悟力以使学生水到渠成地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蜀道难教学实录

蜀道难课堂实录盐城市田家炳中学许万军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播放视频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学们我们在李白诗歌的吟诵中牙牙学语渐渐成长不断收获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诗仙的文字一起神游...

《蜀道难》教学实录及反思(人教必修3)

蜀道难教学实录及反思人教必修3教学目标通过感知理解体会本诗的意境及李白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教学重点感性地感受本诗艺术风格的同时能够理性地分析鉴赏教学过程一导入并出示目标1幻灯片展示游戏仙剑奇...

蜀道难_行知中学公开课一等奖_配套教案

蜀道难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案教学目标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

蜀道难教学设计--刘晓东

蜀道难教学设计平泉县第一中学刘晓东课情与学情分析蜀道难是李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其作品内容含量之大艺术特色之奇妙为历代评论家所称道然而无论对其创作目的的认识还是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又使历代评论者仁者见仁众说不一对此...

不一样的教学设计——《蜀道难》创新设计

蜀道难教学目标1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浪漫诗风2走进李白理解李白进亦忧退亦忧的矛盾内心世界体悟其伟大的人格魅力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元浦说我们可能平淡的生活中因为有了李...

《蜀道难》导学案 教师版实用

20xx20xx学年一年级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蜀道难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反复诵读感知作品的感情基调2探讨蜀道难的基本内容及行文脉络能力目标学会根据作品具体内容划分文章层次重点难点体会...

《蜀道难》任务学习单教师版

蜀道难学习任务单20xx3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疏通大意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3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教学重难点1重点感受本诗的...

蜀道难教学反思(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