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教案、说课稿、反思

时间:2024.4.1

《惊弓之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文中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 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文中人物的对话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不同心理。
2. 学会读出问句、感叹句所表达的感情色彩。
3. 感悟最后一自然段,体会更羸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能力,练习因果倒置句式。
4. 了解惊弓之鸟成语的引申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惊弓之鸟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做事用心观察仔细分析,感受中国成语故事的博大精深。

第一课时预习作业
1、 认真朗读课文三遍,第一遍朗读之后,画出自己不熟练的词语,再读一读,第二遍之后,画出需要积累的词语。第三遍朗读,做到读正确,不多字,不少字。并标好段落序号。
2、 对本课的生字进行分类,把在文中出现的与生字组成的词语抄写在练习本上。借助工具书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惊弓之鸟、孤单失群、大吃一惊、悲惨、愈合
3、 读一读文中更累与魏王的对话,想想应该怎样读?(注意感叹号和问号的读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检查预习情况
   问惊弓之鸟的意思?(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的鸟,比喻受过某种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得人。)
二, 初读课文
1. 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通过词学习字
候 慢 掉 惨     射 群
2.朗读课文(指读)检查第二项预习作业
 弄明白  悲惨  愈合  孤单失群 等词的意思
3.自读课文,复述故事  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老师作指导 时间 人物 故事的梗概
4.再读课文,重点注意人物对话,试着读出问句感叹句的语气,为下节课做准备
5.书写汉字。写字书

第一课时包含说读写的内容,落实生字和课文的阅读以及惊弓之鸟的引申义。

第二课时预习作业
1.更羸为什么是射箭能手?从文中找出原因来,画一画。
2.思考,更累是如何创造了只用拉弓就能射下大雁的奇迹呢?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上一次课我们初学了惊弓之鸟这篇课文,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20《惊弓之鸟》。
谁知道大雁的生活习性?(候鸟、群居生活)它们成群结队生活在水边,成群结队的展翅高飞。可文中的大雁呢?生:只有一只。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来看课文吧!(这在第一课时讲)
二 品读课文
1. 介绍更羸这个人物
首先自读课文。
师:谁为我们介绍文中人物?(幻灯一)
生: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文中第一句话)
师:什么叫射箭能手?
师:更羸为什么是射箭能手
生:不用箭只用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弓,就能射下来)

2.通过对话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
师:更羸是怎么说的?
生读: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2个人)
师:只要……就……你读出了什么?
生:从这句话当中我读出了更羸很有信心
师:谁来试一下?射大雁最主要就是靠箭,不用箭只用弓,真是天大的笑话。我们不信,魏王怎么说?
生读:是吗?魏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道:你有这样的本事?
师:魏王心里怎么想?你来读一读,注意问号的语气。
生:魏王不相信,心里都是疑惑。(2人读)
师:更羸怎么回答?我们一起读“我可以试一下”好戏上场了!更羸怎样把大雁射下来的?
生读:四自然段(注意弦忽读音)(幻灯二)
师: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看到这里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太激动了,太神奇了
师:魏王呢?怎么说?
生读:大吃一惊,啊!真有这样的本事!(2人)
师:这时候魏王还像之前一样疑虑重重吗?
生:他真有本事
师:还有吗?他可是我魏国的射箭能手呀
生:魏国能有这样的人才!魏王很骄傲呀
师:读。
师:我们的英雄是怎么说的?
生读: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师:这个笑笑很轻松呀,你听到出了什么?xx你第一次参加小主持人大赛得了二等奖,很了不起呀。Xx笑笑说这没什么。
生:轻松一笑的背后是更羸的自信和谦虚。(幻灯三)
3品读最后自然段,感悟更羸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能力
师:更累怎么知道这是一只受过伤的鸟?
生读:最后一段(幻灯三)
师:请学生从最后一段画出更羸看到听到的以及更羸分析的内容。
生: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点出因果倒置句式。老师说前半部分大家说后半部分。
1.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2. 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的慢)
  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的悲惨)
练习:大雁掉下来是因为?(幻灯四)
师:看到这里你觉得更羸射雁成功凭借的是什么?
生: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板书) 
之所以不用箭,只拉弓,就能射下来,是因为更羸认真观察、仔细分析。
师:称他为射箭能手真是名副其实。
4.了解惊弓之鸟的引申义
师:现在再来看惊弓之鸟是指的哪一种鸟?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的鸟,比喻受过某种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得人。(幻灯五)
三,拓展练习
孩子们,许多成语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精彩故事,大家课下收集自己喜欢的成语,我们看谁收集的最精彩。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分析: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

心里害怕 ↗          ↓

 结论: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惊弓之鸟》说课稿

一、说教材

        《惊弓之鸟》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如何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主题下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对话推进情节发展,并用因果倒置的叙述方式突出更羸善于观察和分析的品质。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我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2.从课文的学习中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推断,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

      从这篇课文的艺术特点来看,它采用了顺叙与倒叙相结合的方法,设置了一个更羸是如何虚发落雁的悬念。但是如果在课堂上仍然按照课文顺序推进,把悬念当作秘密来讲,这显然忽视了学生预习的成效。因而我根据课文特点采用“块状”的阅读教学法,将文章划分为两大板块,给学生一个全知全能的视角,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阅读经验来分析悬念与揣摩人物心理,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分析悬念

      我将课文的第一、二、八这三个自然段合为第一板块的内容——分析悬念。

     1、课堂伊始,我出示一段视频皮影短片。希望用这种学生比较喜欢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做铺垫。

 2、当视频播放到了魏王看到更羸不用箭就射下大雁而大吃一惊时,我问学生:聪明的你能不能告诉惊讶的魏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更羸有什么魔法吗?这个时候学生心里就会有一种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膨胀时他就有了动力去做这件事。因此,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然会迅速查看课文第八自然段。

3、分析第八自然段。

大部分学生会在第八自然段找原因,但是他们可能只会读出原文内容,而不能分析出这段话的层次。因此,接下来就转入本节课的重点:分析更羸的话。首先我让学生通读全段。这一方面是为了集中学生刚才在回答问题时分散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整体感。接着,我出示这段话的三个层次,用不同颜色标出,请学生思考这三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学生自由朗读讨论交流。在第一层次,我提醒学生注意“飞”和“叫”着两个字;第二层次提醒学生注意“因为”这个词语所暗示的人的思维活动;第三层次注意“一……就……”这个句型。在教师的启示之下,学生应该能对这三个层次有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一部分学生可能还不能形成明晰的线索,这时我将出现一张表格让学生来填。(见课件)这张表既是为了巩固知识,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归纳。

   另外这一段中还包涵了一个因果关系倒置的知识点。当对这三个层次比较明确时,我就训练他们句型转化。这时我会问学生,现在你们清楚了更羸虚发落雁的奥秘,那么你想怎样讲给“魏王”听呢?同桌之间互相演练。其中一个做魏王,另一个做更羸。更羸在回答时可以用完整的“因为……所以……”句型或“先果后因”句型。

4、初步感受人物作品中生动的人物形象。

 当请了几个学生进行因果句型的示范之后,我接着问最后一组学生:“魏王,你看更羸分析的头头是道,有根有据,你不想夸夸更羸吗?”由这个问题直接转到感受人物形象的目标上。学生可以有他们自己对更羸的看法,也可以提示学生看屏幕,归纳出更羸的人物形象特点:善于观察、分析,并能结合经验作出判断。

(二)分角色朗读重点语句,揣摩人物心理。(第3——第7自然段)

在第一版块的学习中学生一方面掌握了这只大雁的情况,另一方面对更羸的形象的理解也在不同程度的丰满起来。有了这两点积淀,我所设想的学生用全知全能的视角洞察到人物的心理就有了支点。

第一版块到第二版块的过渡我采用这样的方式: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魏王和更羸都已经知道这其中的奥秘,但是书中的魏王并不知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当时魏王和更羸有过什么样地对话,分别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现。试着和同桌练习对话。

在诠释魏王的心理时,提醒学生注意抓住魏王的“信不过”、“啊”、“大吃一惊”等词语来表现魏王由怀疑——惊讶的语气变化。而读更羸的话则要抓住“请让我试一下”和“笑笑”等语句读出胸有成竹而又谦虚的态度。因为学生已经知道更羸在向魏王许诺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前已作了周密的思考,所以对更羸胸有成竹的姿态比较容易理解。也正是因为周密,如果外人不理解原因,也很难相信,所以魏王才怀疑和吃惊。这也就是全知全能视角所带来的便利。

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将多次练习表演对话,直到比较精确为止。

四、说教学设想

纵观整节课,我采用块状的阅读教学法,将文章分为两大块,课堂教学分三步骤来实施,理出其中的逻辑线索,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学与和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他们分析问题的思维。

 

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这篇课文可以说是一篇寓言故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引申义,还要明白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虽然我不喜欢用道理这个词但是我还不知道要用哪个词来代替它更好。
在反复阅读文本的阶段。我在心中告诉自己备这篇课文,我要考虑三件事。
    首先,明确教学内容是什么,这堂课人物对话是重点、射箭成功的原因是重点。所以这堂课上应该指导学生多读、多说。
    其次,怎样提出的问题或者提出怎样的问题,才能摆脱我之前上课经常出现的一问一答的形式,我发现当我提问的时候,只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就能答到点上,第二个同学站起来往往和第一个学生回答的一样。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问题上!我的提问延展性不够。问的“简单”,答得自然也就简单。
    最后,在第一次写惊弓之鸟的教学设计时,我在尝试创新。从各个环节到提出的问题,同样的教学目的可以用和我自己原来的思路不同的新思路。所以设计了:射雁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中心话题。
    这是在领导和老师帮助我完善教学目标之后第一次修改……


第二篇:《惊弓之鸟》说课稿


《惊弓之鸟》说课稿

《惊弓之鸟》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6册第30课。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析。 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先讲述了更羸射大雁的经过和结果,接着讲述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因此可以按内容的不同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也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三段来理解。教学中为了突出重难点,采用分两部分的方式比较合适。

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前五自然段。文章首先便交代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接下来的四个自然段较为具体地讲到了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如文中所述,更羸见“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便断言他“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这种技艺非亲眼所见,谁人会信。难怪魏王会“信不过”自己的耳朵,认为是自己听错了,但随之而来的情形便足以印证了令魏王难以置信的话。“更羸并不取箭,”这句话原本毋需用一个“并”字也能讲通,但通过一个“并”字,却很好地强调了“不取箭”的事实。但闻“嘣”的一声弦响,只见“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同样是一个“直”字却准确地描绘出前后两种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写大雁一个劲儿往高处飞,飞得急;后者是写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读文至此,我们定会拍案叫绝。

第二部分是文章的后四个自然段。这部分内容以更羸与魏王对话的形式出现,尤以更羸所揭示的不用搭箭能射下大雁的原因为重。

前文中更羸只拉弓射雁的事实着实令魏王“大吃一惊”,由前面的“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两个怀疑到近乎不相信自己耳朵的问句到“啊!”“真有这样的本事!”两个惊讶到近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的惊叹句便很有力的说明了这一点。课文并未就此点明其中的道理,而是在魏王惊叹之余,写到了更羸令魏王觉得“更加奇怪”的一番话:“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这里,我们应该注意更羸话前的提示词语“笑笑”两字可不简单,因为这笑中包含着更羸对眼前事实的最清晰的认识。然而这其中的玄机却是我们和魏王所不知道的。这话语连同这话语前不可思议的神情对刚亲眼目睹完让人不可想象的只弯弓取鸟场面的魏王来说,当然更是觉得奇上加奇了,不是吗?“你怎么知道的?”魏王的疑问也是我们读到这里的疑问,当把这些不可思议的疑问推向高潮的当口,让更羸用诸语道破天机,应当说是作者有意安置的精妙之笔。

更羸的这段话总共有四句。第一句说的是他看到和听到的情况。看到的是——“它飞得

慢”;听到的是——“叫的声音很悲惨”。第二句说他根据看到的和听到的进行分析:从“飞得慢”知道“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从“叫得悲惨”知道“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这两个倒装的因果关系句有力地强调了“飞得慢”和“叫得悲惨”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更赢由所见大雁飞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进一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终所得出的结论。

倒装因果关系的句段组合是这篇课文在写作上突出的一个特点,小至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课文的结构安排,不仅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也有力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内容。

本篇文章位于本册教材的第八组,在训练重点上由逐步“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的训练进而训练学生“把一段话写清楚”。教学时,应抓住课文的重点段,首先在弄懂自然段的意思上下功夫,再在此基础上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针对本册教材的具体情况,大纲要求教学中让学生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是怎样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的。针对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和课文自身的训练重点,对于本课的教学我拟定以下的教学目标: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更羸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培养能力方面: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进行读懂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基础知识训练方面: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能手”、“本事”、“大吃一惊”、“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井懂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练习复述课文;培养非智力因素方面:养成认真读文、勤观察、善思考的习惯。这篇课文主要通过更羸只需拉弓,不必取箭即可射下大雁的故事,反映他遇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的话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因此拟定为教学重点,而对于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准确的判断是学生不易理解的,教学中将其作为难点来处理。

《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读一篇文章,先要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发展性阅读的“双向”过程是安排阅读教学程序的重要依据。

结合《惊弓之鸟》一文的具体情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操作程序是这样安排的:

在第一课时中,首先揭示课题,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个成语故事的大致内容,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通过查字典并结合上下文内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记叙的内容,按老师的提示:射落大雁,道出原因,将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二课时首先在第一课时揭示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意安排了揭示分析课题导入新课的环节。由故事演绎而来的“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课文对更羸善射的技艺集中体现在对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准确分析和推理上,以上这些不宜过早出现,因此适当地变换形式,以几个浅显的小问题切入,有利于学生渐入佳境。我是这样做的:在进一步揭示课题时,学生明确故事里的这只鸟是只怎样的鸟?以此唤起学生对大雁这种候鸟的生活习性的再认识,为下文讲更羸如何只拉弓射雁略作铺垫。故事里讲到了哪些人?主要讲谁?这一问题旨在让学生在下面的学习中立足于了解文章的中心人物更羸的特点。在本节课新授伊始,提出这两个问题,即是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回顾,又能使学生在明确问题答案的基础上自然地将更羸与这只与众不同的大雁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学习设置一个寓有形于无意的思维环境。 在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时,我采用的是按顺序讲读的方法,抓重点词句理解更羸是怎样观察和怎样做的。首先让学生默读这五个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什么?而“弄懂自然段的意思”是前一组课文的训练重点,让学生默读课文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在学生默读后,提出问题:第一自然段介绍了哪些内容?这一自然段虽然只有一句话,但交代了更羸是什么时候、什么国家、什么身份的人。在让学生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时,我引导学生从理解“能手”到理解“射箭能手”,再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能手”是说有着某种专长而社会地位一般的人,“射箭能手”是说射箭的技艺不同一般且仅此而已,加上“有名”两字可看出更羸善射己是家喻户晓,以至下文说到魏王要他陪自己打猎,这样一步步地获得明确的概念,有助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各讲些什么呢?让学生分清句子的意思,重点理解第二句,提出“这只大雁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的问题,引导学生抓住“一只”、“慢慢”等词语认识事物的表象。大雁喜群飞而徙,“一只”说明它掉队了或是有其它意外情况。“慢慢”是说飞得慢而吃力。在学生了解了大雁的特殊之处后,让学生相机体会三个句子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先讲“去打猎”,再讲“雁飞来”,后讲“指雁说”,这几个意思是一步一步讲的,能看到现象已是不易,看到就说理见自信。再通过指名朗读加深对句意的认识,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重点读好上面提到的一些词语。对三、四自然段的学习先指名朗读,要求学生朗读时注意魏王说话的语气,通过对“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的

理解,引导学生体会更羸对魏王所说的话让人感到奇怪。因为这是从来也未曾听说过的。“你有这样的本事?”让学生体会魏王言语中对更羸有神奇般的本领感到极其怀疑。在学生对魏王的这种情况有了更深的理解后,再让学生带着体会到的这种感情来朗读,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结合指导朗读,要学生注意其中标点符号的作用以及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这样表达。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也只有一个句子,先让学生读一读,看这一个句子中讲了几层意思,引导学生从前后联系中发现其中的两层意思:弦响、雁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这一自然段中对语言文字的训练,我是这样安排的,引导学生思考:“更羸并不取箭”这句话中不用“并”也能讲通顺,现在用上“并”起了什么作用?让学生领会作者用“并”是加强语气,强调更羸不取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从容自若,成竹在胸。而后出示字幕:“??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用红笔在其中两个“直”上加点,让学生理解这两个“直”在不同的句子里,有着不同的意思。“直往上飞”是说大雁听到弦响一个劲儿往上飞,飞得急;“直掉下来”是说大雁一点儿也不能飞了,掉得快。这样,教师在学生还理解不深的关键词语上,画龙点睛地做些指点,启发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从而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懂得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通过揣摩词旬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在此节有更深入的体会后,让学生通过加重关键词语气的朗读来更好地体验这种感受。在学生朗读后,出示能直观反映这段内容的课文插图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更羸的动作,更羸和魏王的不同神态。采用这种直观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要求学生轻声读全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旨在让学生在分析自然段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段意,这也体现着大纲的要求。 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时,我采用抓重点段辅以练习,讲练结合的方法。安排几组练习突破重、难点,理解更羸是怎样分析推理的。首先要求学生默读这部分课文,思考这四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你认为哪一段是重要的?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更羸所说的原因,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内容。这部分内容是以对话形式出现的,而且对话人的表情较为丰富,因此在初步感知内容后,要学生分角色来朗读课文,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注意把魏王“大吃一惊”的句子与第一部分中对更羸的话表示怀疑的句子作比较,以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进而体会更羸的话感到“更加奇怪”的原因,理解更羸“笑笑”的意思是因为事情的发生全在他的意料之中,在逐步对内容有更深理解的同时,再用感情朗读来表达,并加以评议,从而沟通了从认识到理解的桥梁,也为更好地揭示中心段落打下基础。

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段,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出示这一自然段内容的投影字幕,指名朗读这段话,看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各写了什么?在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要学生判断这其中那些是更羸看到的和听到的?联系前文中“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个“鸣”,更羸怎么知道它的声音很悲惨?引导学生结合大雁的生活习性进而体会出更羸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第一句讲他看到和听到的现象,第二句还是说现象吗?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在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对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部分,先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意思理解“愈合”和“孤单失群”的意思,还要让学生注意到这两个并列关系句式的句子结构,因为这一句是对前一句现象的分析,侧重交代的则是原因,于是在这里,我还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让学生用这种句式来说一说强调原话,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可出示字幕投影片)“大雁飞得慢,因过_____;叫得悲惨,因为_____。”让学生当堂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哪些是观察到的,哪些是经过分析得出的,认识到任何分析、推测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深入理解这两句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更羸根据看到的、听到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的判断。然后重点讨论:更羸又是怎样进一步分析的呢?仍出示训练题目:“大雁拼命往高处飞,因为____掉了下来,因为____。”使学生能模仿前面学过的句式自己独立思考、分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两组相同的关联词“一??就??”结合更羸前面的分析,即可使学生清楚地知道不用箭只拉弓便可使大雁掉下来这一严密的推理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分析和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这两个分析推理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这样,把能力的训练落在了实处。最后要求学生在齐读后概括课文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至此,本课时的板书已经形成,板书的内容正体现着更羸从观察到分析、推理和实际情况的全过程。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此,要求学生根据板书来说一说更羸是怎么知道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的,在这里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因为??”的句式说出: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雁,是因为大雁受过箭伤。通过这个说话练习,既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又对学生进行分析推理的思维训练,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总结全文时,先让学生朗读全文,想一想文章前一部分写了什么?后一部分写了什么?作为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总体回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揭示“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并通过举例来说明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此处,还可让学生思考:如果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分段,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最后,让学生练习复述这个成语故事。

作业是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并将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针对这则成语故事的具体内容并结合课后练习的要求,在新授课后我布置学生在课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练习复述课文内容,这里提醒学生注意复述与背诵的区别,引导学生尽量用自己的话,用讲故事的语气进行复述。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惊弓之鸟》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更羸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准确分析、严密推理到情况的落实,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附板书设计:

30.惊弓之鸟

慢慢飞来

受过箭伤还在作痛

一声弦响

嘣的一声

拼命高飞

直往上飞

一只大雁

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伤口裂开

拍两下翅膀

边飞边鸣

掉了下来

直掉下来

(观察)

(分析)

(推理)

(实情)

更多相关推荐:
惊弓之鸟 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通过观察天上的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来的故事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环环相...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濮阳市第四届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比赛征文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濮阳工业园区滹沱中心小学王学冲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惊弓之鸟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后来人...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明德小学何夕在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时我先用成语引入顺理成章的揭示课题并板书惊弓之鸟然后我就让学生自己去读故事看谁可以用自己的话把课题说明白这样大家都充满渴望的去自由读课文这样学生通过读书后不仅知...

惊弓之鸟反思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叶圣陶先生再三告诫我们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一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入这样的...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横岗中心小学朱妮本次小循环教学我们三年级组选的课例是经典课文惊弓之鸟刚开始设计教案我们以突破课后的两个训练题为重点来设计的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计新颖性方面就不敢过高要求显得比较平实但后...

惊弓之鸟反思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惊弓之鸟这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只拉弓不射箭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今天我教了惊弓之鸟回过头来反思一下感受颇深首先学生的表现非常棒完全进入状态尽情地与文本展开了...

惊弓之鸟反思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钱琤惊弓之鸟是一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的分析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今年4月是我校这学期的教学活动月多数教师都将自己好的教学方法反映到公开课中供大家学习借鉴我也准备了一节公开课我的公开课主要是想请领导老师们检阅一下想自己在教学中有没有进步课前准备我选的课题是惊弓...

三年级《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三年级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三年级惊弓之鸟教学反思今天我上的课文是惊弓之鸟在进行主题阅读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上课没有精神不知道是天气一下子变得很热的原因还是补充的阅读材料在早读课的时候我带读了两遍学生失去了兴趣我让学...

把准课堂教学的脉搏《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把准课堂教学的脉搏惊弓之鸟教学反思西洞中学马丽娟教研室组织联片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无疑是有很大的帮助的语文组的几位老师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同一个课例在一边实施一边发现问题一边研究中会发现许多单独备课所不能发...

《惊弓之鸟》优秀教案及反思

惊弓之鸟教材说明惊弓之鸟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能使天边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做出正确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惊弓之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公开课惊弓之鸟教学设计执教地点执教者课题惊弓之鸟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能手本事等词语的意思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和善于观察...

惊弓之鸟反思(5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