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外角和 条形统计图

时间:2024.5.2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林银斌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55页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了解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结合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分析图的能力和通过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土地辽阔,有许多风景秀丽的名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师:(出示五座名山海拨高度统计图)现在你们知道每座山的海拔高度了吗? 师:统计图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把你收集到的统计图展示给大家看一看,说说你在哪里收集到的,图中表示什么内容?

师:刚才这些统计图,你认为可以分为几类?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统计图,请大家一起判断一下,各是什么统计图?(课件出示各种类型的统计图,让学生判断)

师: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条形统计图的内容。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认识、分析条形统计图

师:(出示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请大家认真观察五座名山海拨高度统计图,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学生分小组讨论。 师:你能试着为每一部分取一个名称吗?

师:条形统计图由标题、时间、横轴、纵轴、直条、单位这几个部分组成,那么每部分各表示什么呢?

师:小结:标题可以表示统计图反映什么内容,时间表示制图的日期,纵轴用来表示单位和数量,横轴表示类别,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那么纵轴是怎样表示数量的呢?

师:纵轴上每一格所表示数量的多少,叫做单位长度,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师:是不是所有的条形统计图一个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数量都一样呢? 师:为什么图中的直条有高有矮?

师:也就是说数据越大,直条高度就越高,数据越小,直条高度就越矮。怎样确定直条的高度呢?

师: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4.介绍单位长度

纵轴上的每一格表示多少?纵轴上每一格所表示数量的多少,叫做单位长度,这幅统计图中,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多少?所有统计图的单位长度都一样吗?

5.介绍直条表示数量的方法。

为什么这些直条有高有矮?(数据大小不同)

引导学生概括:在同一幅条形统计图中,数据越大,直条越高,数据越小,直条越矮。

师:怎样确定的直条的高矮呢?

6.谁能完整的说一说,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每部分各表示什么?

7.从这幅条形统计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分析条形统计图。

8.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请对照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统计表用数字表示数量多少,简单明了,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形象直观,各有优点。实际生活中应根据需要来选择用哪一种。

三、制作条形统计图

1.通过刚才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现在你能自己制作一幅条形统计图吗? 老师搜集了三组资料,请你选择其中一组资料把它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资料(一)

五座名山20xx年10月3日游客数量统计表

山名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峨眉山

游客(人) 32303 16787 22354 21260 21300

资料(二)

五座名山最佳日接待游客量统计表

山名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峨眉山

最佳日接待量(人) 40000 10000 40000 16000 20000

资料(三)

旅行社从广州至五座名山旅游价格统计表

山名 泰山 华山 黄山 庐山 峨眉山

费用(元) 2980 2430 2300 1160 2780

2.汇报展示:让学生相互评价展示的条形统计图是否正确、美观。

3.你认为制作条形统计图要注意些什么?

四、分析、应用

1.说一说:你制作的条形统计图,能向别人传递哪些信息?

2.老师还想从这些统计图中知道了解下面这些情况,你能告诉我吗?(选择一个问题解决)

(1)20xx年10月3日去泰山的游客比去庐山的多百分之几?

(2)去庐山旅游的价格比去黄山的价格便宜百分之几?

(3)庐山的最佳日接待量比泰山少百分之几?

(4)峨眉山的最佳日接待量比庐山多了百分之几?

3.老师准备今年五一期间到其中一座名山去旅游,请你帮我选择一座名山,并说说你的理由。

4.出示五座名山20xx年10月3日游客数量与最佳日接待量统计图,师:象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这是我们下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我们这节课的所认识的是单式条形统计图。

本课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给学生的思维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这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并没有直接选用教材上的五(4)班统计表这个内容,而是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日着手,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统计我们班同学在各个季度过生日的活动这样一个情境,通过复习旧知识(小统计),力图从真实的生活中提出问题,感悟统计活动的目的 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有必要去进行统计,很自然的进入了调查统计的环节,从而引入课题。因为这是一个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能吸引学生,将学生迅速的引入情境之中。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进行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使数学课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索

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制作条形统计图,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学生通过操作学习,尝试着自己来制作条形统计图,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可以再仔细观察别人的作品。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载体。学生能学的教师绝对不讲。在观察、比较、思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对知识深层面联系的感知。

三、师生关系,重在交流

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本堂课中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统计、交流, 课堂上流露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不以权威者自居,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朋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敢说敢想,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通过教学形成了对该类知识点的教学模式:观察统计图表——自主探索制作过程——制作统计图——分析统计图——解决问题。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主要是:

(1)在小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一些,发言面可以再广一些。在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时,除了现场统计的内容,还可以增加一些分散的数据,让学生通过挑选同一类型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这样对学生分析的能力又是一种提高。

(2)本节课在介绍纵轴和横轴这一知识点时,教学重点的突破还有所欠缺,对学生的引导语言还可以更到位.

三角形的外角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林银斌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的内容,教材由学生已经熟悉的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引入,然后探索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外角和。在呈现方式上,改变了以往“结论?例题?练习”的陈述模式,而是采用了“问题?探究?发现”的研究模式,并采用拼图和数学说理两种方法。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剪剪拼拼,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有关结论,另一方面又以简单的数学说理,使学生初步体会,要得到一个数学结论,可以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还可以采用数学推导说理的方法。观察实验只能给我们带来一个直观形象的数学结论,而推导说理才能使我们确信这一数学结论的正确性。当然对于这一点的认识还有待于以后的学习。

教学目标:1、掌握三角形外角的两条性质及外角和,初步学会数学说理。

2、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验探索过程,学会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敢于实践及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三角形外角的两条性质,三角形的外角和及它们的应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说理的方法得出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及外角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就通过实验得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在小学你是用什么实验方法得出这个结论的?你能动手给大家演示一下吗?(把学生的拼合方法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观察,并提问有多少种方法可以拼出∠A+∠B+∠C=180。)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是用度量和折纸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下面的学习打下铺垫.)

二、探索三角形的外角与不相邻的内角的关系。

1、想一想:∠CBD与∠ABC是什么关系?∠CBD与∠A、∠C大小关系又有什么关系呢?(用多媒体显示图形)

2、做一做:在一张白纸上画出如媒体所示的图形,然后把∠A、∠C剪下来放到∠CBD上,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与你的同伴交流一下,结果是否一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进行大胆的猜想,再确认操作。培养学生的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3、说一说:同学们能用你们学过的有关知识来说明一下你猜想结论的正确性吗?引导学生从推理的形式上说明他们发现的结论。事实上,因为∠CBD+∠ABC=180,∠A+∠C+∠ABC=180,比较以上两个式子可得 ∠CBD=∠C+∠A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以上推理过程,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数学说理,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证明的必要性,初步学会说理)

三、探索三角形的外角和

1、做一做:(在多媒体上显示图形)请同学们在一张白纸上画出如投影所示的图形,把∠1、∠2、∠3剪下来拼在一起,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设计意图:通过拼图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进行探究性学习。)

2、说一说:在上图中,请同学们思考一下:∠1+? =180,∠2?+ =180,∠3?+ =180,三式相加可以得到①∠1+∠2+∠3+ + + = ,而②∠ACB+∠BAC+∠ABC=180。将①与②相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要得到一个数学结论,除了可以采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还可以采用数学推导说理的方法,而后者更重要。)

3、你还有更好的说理方法吗?请同学们交流一下,并谈谈你的看法。(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创造性。)

四、试一试:

多媒体显示课本例题1,引导学生完成。

五、小结

1、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2、你了解了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吗?

教学反思:

学生在小学历和体验了图形的变化过程,感悟了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学生学习的兴趣较高。不足的是,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推理还不够严谨,条理不够清晰,数学说理方面有待加强,还有较多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差需加强训练。


第二篇: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塔崖驿中心小学:孙曙娟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为了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掌握本知识点。通过周二在一小上这一节课,我感触颇深:

一 收获的喜悦

1、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此部分内容我设计了小故事《三角形哥俩吵架》让学生为他们哥俩解决问题,从上课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心,使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上也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2、 为学生营造探究情境、给学生充分时间去探究验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通过测量前面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后,对这一知识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还有一名学生提出“老师,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针对这名学生提出的问题,我顺势利导,告诉学生我们只是测量了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所以不能武断的用这句话概括,那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呢?我顺势提出问题,学生探讨验证的方法,进行验证。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通过学生自己发现的知识,学生理解的最深刻,最容易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我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

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

3、 当堂知识巩固练习

学生年龄小,虽然记忆力好,但是记得快,忘得也快,为了使学生牢牢掌握今天所学内容,我设置了课后练习《过关斩将》---接受灰太狼的挑战,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进行这个练习时是主动的,自愿参与的,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本课的教学内容,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也达到的愉悦身心的目的,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二 不足之处

上课时紧张,有些语无伦次,在学生进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时过于心急,没有留给学生过多的时间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而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拼一拼的方法,带领学生一起完成。

通过此次教学,我觉得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知识点的教学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实践活动,创造条件,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更多相关推荐: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学反思本班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接触过正式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对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尤其是条形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表达的意义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对应数据是本节课着重要突破的...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能体现以下两点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反思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就要使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一学...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江寒香我教学的内容是P3536运动会上的小统计第二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第一是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说出统计的内容和数量会比较数量的多少特别是在两张不同单位长度的统计图中进行比较第二是...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在第三册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小统计孩子们能通过对事物进行分类计数用直条表示事物的数量而本节课的内容是小统计的延续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对事物进行统计并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在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新课改中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本单元学习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基础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本节课的学习...

《横向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横向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两次执教横向条形统计图两次打磨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情况及教案设计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一关于旧知复习学生在二年级学过统计表和简单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虽是旧知识但由于时间较长了学生遗忘比较严重另外本节课的...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表(姜大伟)

教学反思表注此模板可另附纸字数8001000字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

四年级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一课时分段数据统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7单元条形统计图2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执笔人瑞丽勐卯啊善20xx年11月24日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一教材分析本单元集中认识条形统计图在此之前学生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

《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张鲁本斋小学张改华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是让学生能自主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根据图进行数据分析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出从单式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条形统计图-西师大版20xx【小学学科网】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能体现以下两点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反思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就要使学生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一学...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这一部分是数学中概率与统计方面的知识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我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慢慢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习惯首先课前布置预习在将要学习这节课的前一天我就布置了任务自己阅读划出关键的语句解决...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