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教学反思

时间:2024.5.13

《鲸》的教学反思

五一 张慧芳

《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如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说明等。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学习该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篇课文。可是上完课之后,还是漏洞百出。下面是上完课之后我的一些反思。

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关键的,可是我讲的不够生动。在学习鲸的进化过程时让学生以鲸的身份讲述自己的进化过程。这个方法很好,但在教学鲸的生活习性时,我尊重了学生的选择,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通过小组学习来理解课文只是在这个环节花了太多的时间,学生汇报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倾听情况。在这个环节应该要在指名汇报的基础上,让其他同学来评价,这样才能达到全班同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评价方面,我还缺少对学生的评价。如:我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时我班的鑫同学在汇报鲸的吃食方面的特点时说到他是抓住鲸吃食时的动作来学习的,并且把一个个动词都找出来了。而我却未加评价,当时如果加以评价“你真会读书,能够抓住鲸吃食

时的动作来学习,大家也要学习鑫同学的这种学习态度,才会学好语文”。这样既表扬了该同学,又引导了学习方法。

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课前充分查阅了资料,所以我本以为他们难以理解的部分如“鲸是哺乳动物”他们一下子就理解了。通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 。

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互相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 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第二篇:鲸教学实录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三四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第三组

一、教材解读:

第三组教材以“学习说明性文章”为专题,选编这组教材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二是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本组教材安排的内容为:精读课文《鲸》、《新型玻璃》;略读课文《松鼠》、《假如没有灰尘》;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习作:写说明性文章;交流平台:交流说明方法;日积月累:四时之风;课外书屋:介绍科普名著。

《鲸》和《松鼠》都是介绍动物知识的说明文,都为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但二者又有所不同,《鲸》是平实性说明文(教参上写的是常识性说明文,这只是分类角度不同的原因),《松鼠》是文艺性说明文,具体区分如下:首先,二者的说明角度不同,《鲸》从形体特征、进化过程、各类和生活习性四方面介绍了有关鲸的知识;《松鼠》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通过对松鼠外貌、习性和行为特点的准确描写,让我们认识了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其次,表达方法不同,《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松鼠》主要是采用了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第三,语言风格不同,《鲸》的语言精练平实,而《松鼠》的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

《新型玻璃》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它围绕“新”字,向我们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它通过列举假如没有灰尘可能出现的情况,向我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的特点和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们介绍灰尘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人类的算不算离不开灰尘。从而提示出一个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得避害,造福人类。

本组教材选文极好,四篇课文是分属不同类型的说明文,虽然对五年级学生没有了解说本组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是‘小小推销员’”,要求学生在较全面地了解某种商品的基明文分类的要求,但却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类型的说明文。 础上,试着用上一些说明方法清楚地向别人介绍这种“商品”的外观、规格、用途、使用方法等。

本组习作是练习写说明性文章,要求学生选择一种物品,按一定顺序,从不同方面介绍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23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读写或读记要求掌握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组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1 这种物品,并要求用上一些学过的说明方法。

3、能够以“我是‘小小推销员’”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4、能够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写说明性文章。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解词。 2、能够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读书,在读中质疑、思考、理解内容、领悟表达方法。 3、通过教师教授、自己总结、同学交流,学习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4、能够搜集有关商品及推销的知识,能运用学过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向他人推销商品,5、通过多种方法了解选择的物品,能按一定的顺序,运用说明方法介绍这种物品,能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动物及科学知识的了解,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探索自然、科2、养成课外阅读习惯,乐于阅读,能够享受阅读之乐。 4、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三、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全部都是说明文,是围绕“学习说明性文章”进行教学的,说明文是一种极为方法。 并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推销,提出自己的意见。 动修改自己的习作,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 学奥秘的兴趣。 3、初步体验推销商品,感受成功的快乐。 常见的文体, 它是以言简意赅的文字, 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成因、关系、功用等知识解说清楚的一类文章。它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也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但说明文又是一种十分实用的文体,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占的比例约五分之一。《课程标准》也对说明文的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在第三学段“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鉴于说明文教学的特殊性,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明确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作假设、分类别、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作引用这11种。在小学阶段出现的多为前五种: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作假设。对于这些说明方法,我不想再举例说明,希望各位老师注意的是,这些说明方法都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它们是不同说明方法的简称,(例如列数字即数字说明法,举例子即举例说明法)在教学不要再省略为:举例、数字、假设等。此外,打比方在说明文中是一种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因此,在表示说明方法时,请不要用比喻这个词,而应该规范为打比方。

二、把握内在联系

2

本组所选说明文是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在进行本组教学时,不应该只站在一篇课文或一组教材的视点来进行教学,我们应该树立“大教材”观,注重教材间的内在联系,以便更好地把握教材。

首先我们来看看本组教材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所处的地位。人教材第一次出现的明确的说明文是在三下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太阳》,虽然在《课程标准》中没有在第二学段就说明文提出明确的要求,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说明方法。此后,四上、四下教材中也都有不同类型的说明文出现。在五上教材第三组再次出现说明文时,教材对说明文提出明确的要求:学习本组的说明性文章,要抓住课文的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再往后,五下没有出现说明文,六上、六下教材中又继续出现说明性文章。到八上第三组时,教材对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特点提出了更进一步的要求。由此可见,本组教材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说明文教学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的说明方法,见识更多类型的说明文,又为后面继续学习说明文打下了基础。 其次,我们来看看本组教材之间的联系。本组教材统一于“学习说明性文章”这个专题之下,所选文本属于不同类型的说明文,从平实性说明文到文艺性说明文,再到事物性说明文,再到事理性说明文,难度逐渐加大;从四篇说明性文章到口语交际“我是‘小小推销员’”,再到习作写说明性文章,再到交流平台总结了解的说明方法,再到课外书屋推荐的科普读物,经历了一个由学到用,再到总结、拓展的过程,是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的,每篇文本,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有其用意。

三、注重教学整合

1、科学知识、说明方法与语言训练的整合

说明文因其介绍事物、阐明事理、普及知识的特点,在教学中容易出现把说明文阅读教学上成科学知识课。还有一些老师又过于重视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在课堂上强化此内容,使语文课成了文体知识课。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将科学知识、说明方法与语言训练相结合,使说明文阅读教学也充盈着浓浓的语文味。

下面是特级教师赵志祥执教的《鲸》的教学片段。

师:这一段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说明方法。(投影出示课文片段: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生:打比方。

师:打比方,同意吗?(生答:同意。)打比方就是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请问,这里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摇头)那就不是啦!

生:我觉得是举例的说明方法。

师:举什么例?

生:举了一个是“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还有一个是“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3

师:举例,举例,举的例子一般都是真实的事。如果有一头鲸在这儿,你敢不敢坐在它嘴里?(生:不敢。)你都不敢,这个例子能举吗?谁敢?

生:他不吃我,就敢。(众笑)

师:哈,它不“吃”你,而是“吞”你喽!(众笑)看来,这不是例子。

生:假设。

师:假设?你怎么知道是假设?

生:我是从“要是”两个字中知道的。

师:张开嘴没有?(生答:没有。)从“要是”两个字看出假设,不简单!我们读书要有一个能耐,除了要整体把握,特别要注意抓住关键的词,这样就能解决许多问题。你们以后要写说明文,凡事都可以假设,不过要大胆、合理的想象才行。来,我们一起把假设这两个字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师:这么大的一头鲸,如果让我们去给别人宣传这头鲸,咱们能不能把它宣传的很大? 生:能!

师:那好,先看课文第一段,谁能把它读得非常大?据我所知,我们班的同学都查了资料,我也查了许多资料,现在最大的鲸已经超过了16万公斤重。有一个资料显示是19万公斤重,还有一种资料──我不知道是真是假,有21万公重,简直吓死人。你们来读第一段,是能读16万公斤重,19万公斤重,还是能读到21万公斤重?

在这段课堂实录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教师对鲸大这一特点的关注,又能看到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作假设这种说明方法的过程,既看到了教师以生为本抓重点词“要是”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方法的经过,还看到了教师关注学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思想。

2、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整合。

口语交际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如果基于文本将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整合在一起,在课堂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既可以帮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名教师在教学《新型玻璃》时,在学生充分读通课文交流后,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进行训练。 教师先用语言创设情境:“同学们,为了迎接‘3、15’消费者权益日,我市将在文化广场特举办一次新型玻璃大型展销活动,玻璃家族的成员听说了这个消息后,纷纷汇集此地,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家庭去施展本领,为人民服务。但是他们缺少一个优秀的推销员来宣传、介绍他们,你愿意给玻璃娃娃们当推销员吗?”然后教师将喜欢同一种新型玻璃的人编为一组,在小队长的带领下,练习推销新型玻璃。然后由小组推选一名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推销,在推销过程中,其他小组的同学还可以提出问题进行互动。当推销结束后,教师还引导学生对推销的同学进行评价、总结。

这样将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的内容协调的结合起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交际话题,创立和谐的交际空间,调动全员互动交流参与,既巩固了所学的课文内容,又适时进行了口语交际,可谓一举两得。

4

3、课文学习与习作整合

本组的习作要求是让学生写说明性的文章,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讲事物说明清楚。这其实可以在我们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中随机落实。

例如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新型玻璃》时,先用一节课的时间与学生一起充分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然后,在第二课时一上课时就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五种新型玻璃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途呢?请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全班同学都举手表示弄清了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后,于老师并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要求学生将自己变身为一种新型玻璃,写一篇自述,把自己的特点、作用写出来,实事求是地夸夸自己,为自己作个广告。

这就将课文学习与习作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使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一方面利用文本提供的材料进行作文训练。“自述”形式的采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而且增强了训练的趣味性。

4、文本与交流平台的整合

“交流平台”的目的是总结、巩固本组所学的说明方法,交流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教材中设计了一个表格来帮助学生进行回顾、总结、交流。这个表格的设计简洁明了,是帮助学习说明文的有效方法。因此像这样的表格不应只在学习“交流平台”这么晚的环节中才呈现出来,应该在学每一篇课文时都使用。在学习《鲸》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在学习结束时,让学生填写表格进行总结。而用在其他文章时,我们既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填写此表,帮助学生进行自觉,也可以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对此表进行修改,补充填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很好地掌握说明方法的运用

附表格:

鲸教学实录

5、课文学习与课外书屋整合

本组教材在“回顾·拓展”中安排了“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了一些优秀的科普读物。如果在单元结束时才向学生推荐这些课外书学生说明方法的掌握、运用,对交流平台的顺利进行都起不到作用。因此应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就开始向学生推荐这些优秀的科普著作,以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学生能及时将其所读的课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展示出来。此外,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同时做到学习课文内容时适时推荐相应课外书目,这样效果则会更加。如学完《松鼠》后向学生推荐发布尔的《昆虫记》,学完《假如没有灰尘后》向学生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和杂志《小哥白尼》。这样让学生在边学边读中了解科学知识,激起阅读和探索自然、科学奥 5

秘的兴趣。

虽然我们的语文教学涉及面广,我们可以将很多内容整合到我们的课堂当中,但我们还是应该记住这一点:说明文教学的宗旨不是让学生了解教材中选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让学生学习选文表达内容所采用的语言手段,学会语言,学用语言,会用语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有选择地教,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要知道“怎样教”很重要,“教什么”更重要! 第四组

一、教材解读:

第四组教材以“生活的启示”为专题,单元导语这样写道:“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围绕主题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钓鱼的启示》《落花生》,两篇略读课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一个“口语交际 习作”和“回顾 拓展”。这四篇选文都来自生活,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且含义深刻,写出了作者从生活受到的启发,是学生爱读、能读、该读,同时也感到难读的文章。

《钓鱼的启示》讲述了作者11岁时钓到一条大鲈鱼,因未到捕鱼时间,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将鱼放掉的故事,并揭示了作者成人后从中获得的深刻道理: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中作者用父亲的话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落花生》是一篇传统保留课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珍珠鸟》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 表达了作者“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真切感受。四篇文章分别从道德实践、成功方略、为人处事、人与自然这四个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口语交际与要求学生交流并写出生活中得到的启示,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教材从三个角度为学生提供了说话和习作的思路:可以是一件小事的遍启迪,也可以是一句警句格言的启发,还可以是一幅漫画的启示。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29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读写或读记要求掌握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组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启示。

3、能够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段。

4、能够围绕自己有生活中得到的启示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

【过程与方法】 1、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解词。 6

2、能够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读书,在读中质疑、思考、把握主要内容。 3、能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4、能够自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学会搜集在生活在令自己心动的点点滴5、能够根据自己介绍的漫画写一篇习作,能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自觉用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话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诚实善良、乐观向2、在口语交际中乐于表达和倾听,乐于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 滴。 上、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教学建议

本组教材在单元导语中提出两个学习要求,一是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二是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正如我们在第三组教材分析中提出的那样,任何一个学习目标的提出都不是偶然的。这组教材提出的两个学习目标其实都是和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关,所区别的是体会的方法与角度不同,第一个要求是提示学生通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来领会,第二个要求是提示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这两个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总目标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提出的,在整个小学阶段,这两个学习要求在中、高段反复出现,其要求不断提高。下面是小学十二册教材中关于这两个要求的统计表:

表一:

鲸教学实录

7

表二:

鲸教学实录

从上述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五上学生对本组提出的两个要求有所接触,但接触不多,学生学习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是抓住重点词体会的要求,对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虽然我们平时在课堂上一直在渗透这种学习方法,但从平时的听课情况来看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今天,我将重点谈谈如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一)体会重点词句要注意“铺陈递进”

所谓“铺陈递进”就是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不明白或是理解不准确时,要以读、增、换、减等方式先帮学生创设理解环境,帮他们搭建理解平台,然后再谈理解。

《珍珠鸟》这篇文章中作者在写到小珍珠鸟时,除用代词“它”外,一律用“小家伙”来称呼,这个词在文中反复出现四次,细腻地表达了作者对小珍珠鸟如对晚辈般的真诚关爱。而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个词语,不容易感受到这个词语的表达魅力。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含有“小家伙”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引导学生将“小家伙”换成“珍珠鸟”进行对比读,让学生自己发现二词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读,学生很轻松地指出用“珍珠鸟”没有用“小家伙”生动。最后窦老师又提示学生“小家伙”是对人的称呼,这里为什么称珍珠鸟为“小家伙”呢?让学生深入感悟这个词语中所包含的作者对珍珠鸟的情感。

在这个词语的教学中,窦老师采用找句诵读——换词比读——深究原因的步骤进行教学,步步铺垫,层层递进,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理解平台。

(二)体会重点词句要联系文本内容

重点词句一般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它不是孤立于文本单独存在的,它一般都是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感而发的,理解它们是不能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的。特级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中的重点句时是这样设计的。

8

鲸教学实录

孙老师首先让学生提出在这个故事中觉得最难、确确实实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是哪里?然后将问题汇总后出示重点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 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接着孙老师让学生把心沉下去静静地读课文第2~8自然段,找一找作者觉得“难”的理由,并出示填空让学生思考:“父亲让我把刚钓到的鲈放回去,实在是太难了: 。”在学生认真读书后,孙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和学生一起总结出“难”的原因有一个:不易钓到、鱼大难得、父亲喜爱、只差两小时、无人知晓,并让学生尝试着将五个原因连起来说说。 接着孙老师通过指导分角色感情朗读父子两人的对话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践道德的难。 整个重点词句的理解是基于文本的,孙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与文本对话,在与上下文的联系中体会到了重点词句的含义及这样表达的效果。

(三)体会重点词句要抓关键处品味涵泳

涵泳是一种古而有之的读书方法,“涵”,《辞海·词语分册》的解释是“沉浸”;“泳”,自然就是游于水中。顾名思义,所谓涵泳之法,就是沉浸于文字之中,畅游于语言之中,读解悟品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文字,品味情感。

《珍珠鸟》一文的第一段直抒胸怀,点明了作者是珍珠鸟相处时的感觉:“真好!”,也是文章的重点句。

一位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就紧紧抓住课文的第一段话反复品味涵泳。

一读:开门见山,初感关爱之心。

教师直接出示“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让学生齐读谈谈有什么感觉?并要求学生说出从哪儿感觉出作者很喜欢珍珠鸟?

二读:观形闻声,体察喜爱之情。

教师以语言引导学生找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刚出生的小珍珠鸟有哪些地方让作者喜爱,在学生体会到文中对鸟鸣与鸟形的描写都透出了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后,再引导学生读课文的

第一段。

三读:人鸟相亲,理解亲密进程

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文章的四五自然段,通过理解小鸟对作者由远及近、由担心到放心、由亲近到亲密的情感变化,体味小鸟活泼可爱、淘气顽皮的情态,再次感悟作者对“真好”的慨叹,并引导学生第三次感情诵读第一段。

四读:相互信赖,领悟美好境界。

通过对鸟睡人肩情景的细读,通过对人怕鸟惊心情的解读,通过对鸟人相依情感的品读,通过对美好境界的吟读,让学生与作者一起感受珍珠鸟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启迪和感悟,并再次诵读课文的第一段。

这四次对重点句的涵咏诵读,一咏三叹,每一次都让学生有新的感受,每一次都让学生的情 9

感达到新的高潮,每一次都让学生与作者的心有了更亲密地接触。

(四)体会重点词句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本组主题为“生活的启示”,所有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情感体验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对这些词句的感悟也应该源于生活而归于生活,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理解上,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那样就违背了本组教材的选编意图。

生活是一支永恒不变的歌,生活是一首变化多彩的曲,生活中我们享受阳光雨露的甜蜜,生活中我们忍受风雪雷电的酸楚。生活中蕴藏着哲理,生活中潜存着智慧,本组口语交际与习作的目的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让他们搜寻记忆,主动研讨生活这本无字之书,交流生活中的发现。

本次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从生活小事、警句格言、漫画中选择一个角度交流自己的启示。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的时候,可以紧扣本单元主题,先让学生回忆在本单元课文中获得的启示,然后再回到丰富多彩的生活现实,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挖掘身边的素材,使学生谈话的内容显现多元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组织学生细读教材提出的要求,让学生明白不同角度应该如何组织语言进行交流。在学生明确要求后可以分小组先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自己交流生活启示。可以按四人小组分组,也可以按交流角度自由结合。分组交流时,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要认真倾听,并对他人提出改进的意见,要做到互帮改进。最后要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交流人员不宜太多,每个角度可以选择2-3人,在交流时教师要注意组织学生间的互评,要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肯定学生的发言。

本次习作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的,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三点:一、教师不要仅停留在书上选定的习作角度,要进一步打开思路,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可以给我们启示的东西很多:一首歌、一本书、一张照片、一个小细节、一次活动??二、要让学生清楚自己必须写清楚的有两点:写清楚事实,既写清楚是什么给了自己启示;写清楚启示,既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三、采用自改、互改或全班集中修改等形式引导学生修改作文,从而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

10

更多相关推荐:
《鲸》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高阳小学吴瑞梅鲸是一篇精读课文许多老师都是采用串讲分析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但课上学生缺乏思考于是我尝试在新的课改模式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学生兴趣高涨小组合作探究时个个努力讨论交流时不时有思维的火花闪现我...

鲸的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回民小学包惠洁鲸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主要介绍的是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文章的语言相对平淡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根据教材特点及课程标准本文任务重点...

鲸教学反思

鲸的教学设计说明一开课设计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鲸很大也很壮美1在黑板上画一幅鲸的简笔画2播放视频壮美的鲸二质疑看到翻腾的鲸跳跃的鲸你想了解它什么呢设计说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

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内容附图。

9.鲸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新课标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贯彻新课标...

《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鲸教学设计临江市四道沟镇中心校王传利

《鲸》教学设计与反思

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

鲸的教学反思

鲸教学反思在教学鲸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填表画水柱展示鲸的睡觉过程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基本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及特点然后让学生找找本文的说明方法最后在班上组织一个巨鲸演讲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口吻向大...

《鲸》教学设计与反思

鲸教学设计与反思

李益兴《鲸》教学反思

李益兴鲸教学反思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篇...

《鲸》教学设计与反思远程培训作业

教学设计

鲸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

鲸教学反思(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