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学设计

时间:2024.5.4

《风筝》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的有关知识,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内容。

2、以“风筝”为线索,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

的兄弟间深厚的情感。

3、感受作者与兄弟间的深情厚意;学习作者勇于剖析自己的精神。

4、理解儿童热爱玩具、喜欢游戏的天性;认识封建思想意识对这种天性的

妨害和摧残。

教学重点:

品位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作用和含义;引导学生体味感悟亲情的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写作特点和作用,体会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

好的感情。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

挚而令人难忘的。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

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

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

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文章以“风筝”为题,一是揭示文章写作的缘由;二是概括文章所写的

主要事件。作者把风筝作为描述的中心对象,借回忆往事抒怀言志。风筝是全文

的写作线索,也是作者复杂情感的凝聚点。

2、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它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热风》,《坟》,《二心集》,《而已集》,《华盖集》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19xx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野草》,散文诗集。收入1924~19xx年所作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辞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有的篇目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懑;有的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有的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3、学习生字词:

蟹(xiè) 蕾(lěi)堕(du?)惊惶(huáng)伶仃(líng dīng)憔悴(qi........áo cuì)

笑柄(bǐng) 什物(shí) 苦心孤诣(yì) 虐杀(nüè) 宽恕(sh.....ù)

4、理解生词。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由景入题,由北京的冬天引出对故乡春天的描写。其中“悲哀”一词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第二部分(3——11):叙述“风筝事件”的经过。

第一层(3、4):写“我”少年时虐杀了小兄弟的风筝梦。

第二层(5、6):写“我”中年时读了关于儿童教育的书后感到懊悔。 第三层(7——11):写“我”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第三部分(12):由景衬情,即由故乡的春天回到北京现实的冬天,照应开头。

四、教师小结:

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你读了有哪些感受?

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行为十分粗暴。等到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 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

本文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和严肃的自我解剖,批判了那些压制儿童天性的封建教育思想,抒发了因四周的寒威和冷气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悲哀,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烈憧憬。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

2、《风筝》就是作者对现实的感触——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身心健康的摧残,是在作者已经发表的一首散文诗《我的兄弟》的基础上写成的一篇感想。《风筝》的含义比《我的兄弟》更为深刻,反映了作者自《我的兄弟》发表后几年来的思想发展进程和严肃认真地进行自我解剖的态度。

二、精读品味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练习自由朗读。

(1)、这篇课文回忆是一件什么事? (2)、听读课文之后,你有哪些感受?

2、小结: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

3、指名读1、2自然段。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2)、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

(3)、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4、小组讨论后,明确:

(1)、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春光明媚,北京冬季未过,就放风筝,所以“惊异”。见到风筝,就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无从补过,心头不禁悲哀。

(2)、在“春日的温和”中,隐藏着“寂寞”“伶仃”“憔悴可怜”。照应前文的“悲哀”,又和北京的“肃杀”形成对比,说明作者的心情复杂。为下文作铺垫。

(3)、这句话所说的春天是指小时候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生活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5、小结: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三、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问题:

课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这两件事相距二十多年,其间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讨论后,明确。

四、教师小结:

真正的忏悔会使自己的灵魂达到解脱和新生,会使被伤害的人的心灵获得一些慰藉,会使人世间的良知复苏。鲁迅作为一个伟人尚且这样,我们更应该如此,学会忏悔,学会宽恕,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第三课时:

一、课文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

明确:(1)、他没有风筝,就“张着小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

(2)、他时而为人家的风筝突然跌落下来而“惊呼”;他时而又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高兴得跳跃??”

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放风筝,去春光明媚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能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惊呼”“跳跃”,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能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

明确:这一幕,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3、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筝事件”,在对“我”的描写中,流露了什么感情? 明确:小兄弟喜欢风筝,“在我看来却是笑柄,可鄙的”;小兄弟偷做风筝,隐隐写出了儿童的动手能力。上文写蟹风筝、蜈蚣风筝、瓦片风筝,小兄弟做的却是蝴蝶风筝,可见他聪明伶俐,动手能力强。而“我”却犹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鲁迅是在自责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了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

4、“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

明确: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5、作者为什么总想补过?那心为什么“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

明确:“我”过去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作为兄长,严格

管束弟弟,原是为弟弟有出息。现在反思起来,当年被落后的观念所支配,自己的行径实在是“精神虐杀”的行为,所以他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也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因为始终没能得到弟弟的宽恕,设想的补过的方法均行不通,作者感到很沉重。

6、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明确:小时候,自己对弟弟那样管束,简直是精神的虐杀,而弟弟却毫无抗争,逆来顺受,时过境迁,忘得一干二净。作者感叹被虐杀者的健忘和毫不抗争,在他看来,这正是虐杀者之所以能够肆意虐杀的原因,所以令人悲哀沉重。

7、为什么说“悲哀”是无法把握的?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出乎意料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而不得。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我只感觉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凉。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念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觉悟者永远无法补过,这是尤其悲哀的,使人不寒而栗。

四、品位探究:

1、综观全文,作者是如何在误解冲突中表现浓浓的亲情的?

明确:本文叙写的是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艺,甚至十分粗暴地把小兄弟苦心孤诣制作即将成功的一只风筝撕破、踏碎的一件往事,显然,写的是兄弟间的矛盾、冲突。

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却是手足深情: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补过,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2、根据自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谈谈对本文主旨的认识。

明确:本文的主旨含蓄而深邃。本文选取的是一件在小兄弟的心里早已忘却的儿时琐事,但在“我”醒悟到这件事是对小兄弟心灵、精神的残酷虐杀后,强烈的愧疚之情体现的不仅是兄弟间真挚的亲情,还包含着“我”善于反省和自责,严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另外文章首尾两次描写的肃杀的冬景,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是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象征。空中浮动的风筝既是故乡春日的象征,更是美好的理想的象征。一篇短小的散文诗,作者将深厚的亲情与严肃的自我解剖精神融为一体,将自我批判与社会批判成功地加以结合,体现了含蓄而深沉的立意美。

五、教师小结:

《风筝》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叙写了同胞兄弟之间的浓浓亲情,再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它演奏了一曲人情美的温馨之歌,让我们沉浸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总是有意无意地把游戏和教育对立起来,他们煞费苦心地劝诫,阻止,乃至绝禁孩子们参加游戏,压抑了儿童游戏的天性。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玩的天性,让他们像天上的风筝一样自由地飞翔和成长吧!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七、板书设计:

4、风筝

北京冬天——由景入题;

风筝事件:1、扼杀小兄弟的风筝梦;2、中年读书才懊悔;3、现在想补过而不得。

现实的北京——由景衬情。

————憎恶现实,憧憬未来。


第二篇: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


单位:大峪沟镇矿小 【人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

单位:大峪沟镇矿小 【人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

单位:大峪沟镇矿小 【人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

单位:大峪沟镇矿小 【人教版】小学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第10课风筝教学设计一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风筝》教案及其反思

风筝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风筝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最纯美的感情鲁迅的风筝就是在温馨与和美中在矛盾与冲突中展现浓浓的兄弟之情它...

教学设计及反思风筝

二整体感知文本把握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及基本内涵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朗读自学5分钟师生交流要求学生走入文本从具体语言中把握人物的性格作者对小兄弟的愧疚之请小兄弟可爱体弱多...

风筝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

风筝教学设计北白象镇第七小学陈碎达课时目标1师生共读第13自然段紧抓做风筝放风筝聚焦快活2认识总起句了解总起句的作用和运用方法并试着写一写课时难点聚焦最快乐与快活关于总起句定基调的问题解决课时过程一导入12板书...

风筝教学设计和反思

风筝教学设计诸高小学位美莲1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风筝齐读课题生字还记得吗我们开火车认读看来同学们都和生字娃娃交上朋友谁再来回顾上一节课围绕风筝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2读中悟情以情促读学...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1导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诗中描绘了春天孩子们放学后忙着去放风筝的情景师很好诗的后两句让你...

风筝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风筝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重点一领会作者对兄弟的那份深沉的感情二深刻把握造成精神的虐杀的社会根源教学难点深刻把握造成精神的虐杀的社会根源课时安排2课时步骤设计设计原则1激趣的原则2先整体再局部的原则3以独立解决到...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学设计代春秋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体会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理感受3教会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想象填空白等方法理...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宁陕小学卜兆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憧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等词语的意思并尝试运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初步体...

《风筝》教学设计

风筝教案

风筝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一自主式导读1联系生活经验导入风筝同学们放过风筝吗谁愿意把自己放风筝的心情跟大家说说谈得很好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38页看看关于风筝贴出风筝课文告请三至四位学生谈放风筝的感受诉了我们什么小组一起先...

16《风娃娃》教学反思

16风娃娃教学反思周松英设计说明风娃娃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第16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里的风娃娃既乖得可爱又傻得可爱他想为大家做好事以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结果把风筝吹跑把人们晒的衣服吹跑了还折断了新栽的...

风筝教学设计及反思(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