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4.4.20

《爱莲说》教学设计

孙悦

【教学内容分析】

1、《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2、“说”是古代文体。可说理,也可记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佳作。

3 内容上,这篇文章可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铺排描绘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学情分析】

1、八年学生已有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2、可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积累,写法点到即可。

3、朗诵不可或缺,尽量当堂背诵。

【三维目标】

1、学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2、掌握“蕃、植、鲜、之”等词的意义及用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

1、重点: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2、难点:“出淤泥而不染”等语句对应的人的品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

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2、注音:颐 蕃 淤 濯 涟 亵 鲜 噫(学生在书上标注并熟读即可)

3、解释词语。(学生在书上标出相关的注释,并抄写关键注释于书上原文中空白处)

爱莲说、可爱者甚蕃、自李唐来、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亭亭净植 、可远观二不可亵玩、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君子、噫、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

4、翻译句子:(口译即可。先自己口译,不懂的句子可以讨论)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5)予谓菊 ,花之隐逸也。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教师点拨】(1)正确朗读课文。(2)正确译讲课文。遇到问题先圈点勾画,努力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同桌讨论。 教师巡视解决共性问题。

三、探究课文:(15——20分钟完成)

1、继续阅读,请标出、朗诵并熟记作者具体描写荷花的句子。思考并讨论:

A、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答案:主要象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的节操)

B、作者对荷花的感情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答案:“独爱”)

C、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对莲花的爱吗?这是一种什么写法?(答案:托物言志——托“莲花”这个“物”,言“洁身自好”之志。作者赋予花以人的品格——他说花,其实是在说人;写爱莲,其实是写爱君子洁身自好,正直坚贞的节操)

D、写“爱莲”,为什么写“爱菊”和“爱牡丹”?朗诵并理解。(答案:是衬托手法,其中,爱菊是正衬,爱牡丹是反衬)

【教师点拨】(1)尽量自己理解并组织答案。(2)同组互助。遇到想不清楚的问题讨论解决。

2、口语练习,同时进一步理解课文。

A、根据课文回答,陶渊明爱不爱除菊花以外的花?为什么?(答案:不爱,他“独爱菊”)

【教师补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说明他宁可隐居,不与统治者合作的生活态度。然后用其诗《饮酒》印证(教师朗读名句即可)。

结庐在人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答案:不爱。理由是:(1)他自己说“独爱莲??”(2)他认为菊花象征隐士,而他不愿做隐士,因为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教师归纳】两个“独“字都表现出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和独特的个性。

C、“甚爱牡丹”的“甚”字可否删去?(答案:不可。“甚”表示爱牡丹的人很多,爱得也很深;若删去会削弱反衬的效果。

D、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答案:“品格”的高下是:(1)莲,(2)菊,(3)牡丹。理由,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准备的理由是:牡丹虽艳丽,但象征荣华富贵,同于流俗,品格最下;菊花虽然清逸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仿效;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它处于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守,难能可贵。)

【教师点拨】(1)鼓励学生发言积极(2)同组互助

四、课堂练习:

爱莲说

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可爱者甚蕃 多 ⑵出淤泥而不染 沾染 ..

⑶濯清涟而不妖 洗涤 ⑷不蔓不枝 长蔓..

(牵牵连连)

⑸香远益清 更加 ⑹陶后鲜有闻 少 ..

2.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花的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3.理解回答。

⑴文章借花喻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⑵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 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4.《爱莲说》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要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追名逐利、趋炎附势。

5.《爱莲说》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衬托,表现自己独爱莲花,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示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衬托,借以慨叹世上没有人像自己这样钟情于莲花的。

【教师点拨】(1)同桌互对答案。(2)教师解疑。

五、背诵课文: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该文。(剩余时间)

六、课后积累:

有兴趣的同学可将学过的咏物诗集中并背诵,以扩大积累。

如黄巢的两首菊花诗、南宋郑思肖的《画菊》、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陆游《卜算子·咏梅》、郑燮《竹石》、陈毅《青松》、《红梅》、《幽兰》、《秋菊》等。

【教学反思】

一、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内容太多,课堂太紧张。课堂朗诵面不足,在课内完成背诵任务有点难。利用下午自习完成背诵任务

三、课堂气氛再活跃些会更好。

《爱 莲 说》教案

孙悦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诵读品味语言的魅力

2、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

1、学生朗读自学,小组讨论探究解决文中的字词、句及问题。

2、教师适时点拨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质疑各抒己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课前朗诵两首诗;展示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莲“的古诗句。

一、导入课文

莲花,古往今来,一直是文人歌咏的对象,大多数人往往惊叹于它的清新、淡雅,却很少有人能真正读懂它的高洁脱俗。“花之君子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究竟是说莲花,还是他自己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周敦颐的信念与追求。

二、了解文体,熟悉作者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

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说”这种文体可以灵活地运用说明、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偏重于议论那么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他爱莲花有什么道理呢?

作者周敦颐 宋代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三、整体把握,感知课文

播放范读视频,请同学标注生字词。注意语气语调。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下面咱们来个男女生对抗赛好吗? 教师朗读小结:赏识点评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这一遍读得有点味儿了,但要更好地读,还有待于我们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来读下面大家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小组成员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

给下列字词注音

蕃( ) 淤泥( ) 清涟( ) 亵玩( ) 濯( ) 鲜有闻( )

圈点勾画,翻译下列词语

蕃( ) 濯( ) 鲜( ) 染( ) 亵( ) 宜( )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就字词解释,或句子翻译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师点拨)

五、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好,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大家应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爱莲花了吧,

(一).请大家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二).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描写角度 语 句 赋予的品格

明确: 生长环境 (出……不妖) 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益清) 正直、芳香

风度 (亭……亵玩焉) 清高

2、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3、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有感情地齐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三).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

1、 分析“菊”的衬托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

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有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

师: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

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四).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写莲也就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

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

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 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分别把菊花、牡丹、莲比作什么?对于像花一样的这三种人持什么态度?

(菊,花之隐逸者也)。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更多的则流露出(惋惜) ;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追名逐利作者流露出的是(鄙视);

(莲,花之君子者也),作者流露出的是(赞美)

3、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六.课堂练习:1.仿句造句

1、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

的君子

造句:我爱蜡烛,因为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恰如默默无闻,甘为

孺子牛的老师

2、《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讨论:我们当代中学生中,也不乏随波逐流的。例如:厌学、生

活上攀比爱慕虚荣、迷恋上网等,“出淤泥而不染的”太少,你这么看待这个问题

七、 总结课文

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 独爱 菊 (正衬) 隐逸者 惋惜

世 人 甚爱

予 独爱

牡丹(反衬) 莲 托物 富贵者 鄙视 君子者 赞美 言志


第二篇:爱莲说教学设计4


《爱莲说》教学设计4

一、 导入课文

出示莲花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 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小黑板,老师读一遍。

教学目标:

1、识记

疑难字词:颐 蕃 濯 亵 逸 鲜

2、理解

莲花的高洁品格。

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预习:

请两位同学给这几个字注音,颐 蕃 濯 亵 逸 鲜

大家齐读两遍。

四、 正课

1、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 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4 、(出示小黑板)请几位同学翻译下列句子: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5、请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完整的说一遍。

6、这两位同学说的很好,大家掌声鼓励。这篇文章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呢?

讨论归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我把莲的这些特点,画在了黑板上,大家齐读一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淤泥和青涟是莲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挺直独立;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是莲花的形态;而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写出莲的品质。

8、这些描写,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作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欢莲花的外形吗?(不是,是借花喻人) 书中把莲花比喻成了什么?(君子)

9、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一定有相似之处,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应的君子的环境又是什么样的呢?(污浊的黑暗的封建社会)既然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一样,虽然生活的黑暗污浊的社会中,却能够不与世俗怎么样?(同流合污)剩下的六个花瓣由大家总结。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

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10、大家总结的很好,我把君子的品德写在了花瓣上,请几位同学把这些君子的品德贴到与莲花相对应的位置.

大家共同绘制了一幅莲花君子,通过这两幅图,可以看出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象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度,一定要做一个像莲那样品德高洁的君子,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借莲来表达自已的志愿,想一下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托的是莲花的形象,言的是君子之志)

现在我们可以真正了解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深意了。让我们将这一段大声朗读一遍,注意,要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11、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写了菊花和牡丹,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陶渊明为什么爱菊?

菊花有什么特点,它不与百花争春,开在什么时候?

??深秋时节。

深秋时节气候寒冷。它能不畏严寒,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肯定、赞扬。这恰恰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隐居山林。所以作者把菊比成什么?(隐逸者)

从这一点上,我们将它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处污泥之中,用自己的 行动与世俗作斗争相比较,菊和莲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比菊更加可贵。

所以,我们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什么作用?(衬托。从正面衬托.)

1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成为富贵者的象征。当时的世人都喜爱它,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名利。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3、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决定的,不同的情感志趣,决定了对花喜爱的差异,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态度?

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

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小结: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同学们再大声的把课文朗读一遍,体会作者的感情.

14、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五、总结:

1.学生总结:

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你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

同学们, 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六、反馈检测:

1、填空。

①本文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而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__________。

②本文中作者拿____和____与莲对比,前者是_____,后者是___

___,作用是突出_______。

2、说话练习:

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答案:“品格”的高下是:(1)莲,(2)菊,(3)牡丹。理由,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准备的理由是:牡丹虽艳丽,但象征荣华富贵,同于流俗,品格最下;菊花虽然清逸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仿效;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它处于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守,难能可贵。注意:教师要鼓励发言积极,有思想、有文采的学生。

七、布置作业: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仿写爱莲说,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八、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正衬 反衬

菊 —— 莲 —— 牡丹 托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言

作者邮箱: wangyingloveme@163.com

更多相关推荐: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柞水县乾佑中学张天芝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3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

以往的的教学时我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句一句地翻译我那时所担心的是考试时别因为自己没讲到而使学生不会做至于对学生我那时所关心的是他们上课不做笔记下课复习不复习有时候考勤完自己也纳闷这道题在课堂上已...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爱莲说》教学反思

爱莲说教学反思八年级王凤艳这节课容量较大课前学生必须很好地预习否则就很难完成本节课目标我上课之前布置过所以学生接触过这篇文章整个课堂按照文言文的五个环节进行虽然目标没有完成但是我感觉收效比较实在没有出现教学脱节...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和设计《爱莲说》

教师出示学生探究多媒体展什么是说看课文注释画出文章开头为什么先文中写了哪些花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3合作文章仅仅是写花采用了什么写积累成绩略差的文章内涵同学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理哪些地方是写莲生的学习合成...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和设计《爱莲说》

教师出示学生探究多媒体展什么是说看课文注释画出文章开头为什么先文中写了哪些花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3合作文章仅仅是写花采用了什么写积累成绩略差的文章内涵同学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理哪些地方是写莲生的学习合成...

爱莲说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爱莲说教学设计柞水县乾佑中学张天芝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3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高伟伟

ltlt爱莲说gtgt教学设计课题课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爱莲说教师高伟伟年级一课时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册时间11月13日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的一篇文言文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爱莲说》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和设计《爱莲说》

1234567

20xx年远程培训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3年远程培训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附图。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123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