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晋商》观后感

时间:2024.4.20

与时俱进:《晋商》观后感

匆匆看完《晋商》纪录片,心情激荡,为我们的先辈曾经无比辉煌而自豪,更是为他

们的最后黯然谢幕而惋惜。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少雨,耕种土地较贫瘠,为生计所

迫许多人远走他乡,谋取经商之利;山西地理位置独特,位居北方游牧民族地区与中原汉民

族农业地区之间,成为南北物资交流的要冲;山西地下资源丰富,手工业发达,铁器、铁货

制作水平较高;再加上明代政府实行食盐“开中法”,为北方边镇80万驻军筹措粮草,允许

商人运粮运草到边镇驻军之地,领取卖食盐的执照--盐引,到指定盐场支取食盐。这一政策

开始实施时山西人便捷足先登,从事贩运粮盐的贸易,继而贩卖茶叶、布匹、铁器等等。然

而,以上所述并不是山西商人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山西商人不畏艰辛,敢冒风险的开拓创业

精神,博大宽厚的经营胸怀、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信誉为本的经营

理念,正是因为有这些精神,而且是群体的山西商人都拥有这些精神,这才是山西商人成功

的最主要因素。

而“票号”的产生、形成则代表了晋商成功的巅峰,其最初作用只是为了便于山西商

人的商业活动,在那个以金属货币流通为主的时代,“票号”是一个新兴的经营理念、先进

的经营模式。能与时俱进,适应于商业活动才有了较长时间辉煌,“汇通天下”便是晋商们

的真实写照了。到后来国外资金的进入,更为先进的经营理念方式的出现,以及世界经济危

机的冲击,使得大量国外货物源源不断流入国内市场,极大地压抑和减少了山西自己制造的

商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战乱导致时局动荡而票号自己本金少、没有什么抵押只是凭借信誉就

可贷款、晋商自身的弱质媚事威权、面对国内外新兴的有限责任银行的竞争、抵押贷款的冲

击,清未晋商们没有及时顺应时势,改变自身,而是墨守成规,不思改变,结果是一败而永

败,再难谈振兴之事。

处于社会环境急剧变化,经济急速发展时期,晋商们没有及时觉醒,还是一味的求安

逸,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精神,不能用发展的眼光给自己不断重新定位,给票号重新定

位。那时的晋商们已经没有了先辈勇于开拓创业的精神。当时的中国已处于资本主义萌芽状

态,晋商以“信誉为本”的经营理念已经不适用当时的商业活动了。即便是现在人们普遍对

票号以“信”求财的行商方式还大加赞赏,然而如此的思维方式、经营理念,怎么可能不在市

场经济的残酷竞争中失败呢。诚信是经商的基本,而与时俱进才是能够长远发展的必然要素。

先辈们之所以能创造出“汇通天下”的辉煌,源于明清时特有的经济政治环境及特有

的地理位置,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的先辈具有诚信与敬业、勤劳与节俭的精神。而最后的

黯然失败我认为更多是晋商自身没有对社会发展深刻思考,不能与时俱进。那么我们呢,如

何才能接续祖先的辉煌?

当汲取先辈们令人敬仰的“诚信与敬业”,“勤劳与节俭”同时与时俱进,注重创新,

把眼光放长远,把精力集中到市场需求和变化上。因为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唯一不变的就是不

断改变。

先辈们之所以能创造出“汇通天下”的辉煌,源于明清时特有的经济政治环境及

特有的地理位置,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的先辈具有诚信与敬业、勤劳与节俭的精神。而最

后的黯然失败我认为更多是晋商自身没有对社会发展深刻思考,不能与时俱进。那么我们呢,

如何才能接续祖先的辉煌?

当汲取先辈们令人敬仰的“诚信与敬业”,“勤劳与节俭”同时与时俱进,注重创新,

把眼光放长远,把精力集中到市场需求和变化上。因为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唯一不变的就是不

断改变。

质保部:王世英 2010-5-31


第二篇:立秋观后感


先说《立秋》的“致命伤”。《立秋》到底是讲“诚信”还是讲“票号的衰落史”,这大概是每一个看过这部戏的人都觉得有点闹不清楚的问题。音乐里是有所谓的“复主题”的,但写文章不是作交响乐,尤其是写剧本,主题复合掺杂只能让人如堕五里雾中。而原本有关票号衰落的历史必然的主题不仅没有加以改造弱化,相反为了构筑戏剧矛盾冲突也加强了,于是原本就混杂不清的双主题干脆直接矛盾起来,仿佛金庸笔下的武林人士掐架,各自运气瞪眼珠子还算是高手的掐法,现在干脆直接拳打脚踢则顶多也就是“江南七怪“的水平。看戏是要看“冲突”的,这是无知妇孺都懂的道理,看《立秋》给我们开辟了一种新的看“冲突”的资源,即不仅仅看由于剧中人主体意志下的行动构织成的“冲突”,还可以看看剧本主题之间的“冲突”。这是一种多么“高妙”的审美资源啊。

应该说,如果《立秋》解决了这个主题之间互相掐架的的“致命伤”,它还真能算是一出好戏。而且这个“致命伤”不是治不好的,我记得在百合上,有人就提出过一个方案,将剧中显得有些苍白的许副总经理改制的理由处理的那么概念化,而是强调改制不但可以解决面向现代化的长远问题,更可以通过破产解决眼前银根紧张的问题,同时又可以保住马许两家的万贯家财,以图东山再起。而马总经理恪守的“诚信”原则这样就成了一个焦虑。这样,不仅双主题的冲突可以解决,而且《立秋》的“韵味”也可以更加足。但我知道,这个

方子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就好像有很多垂危的病人,不是没有治疗的方法和药物,只是由于他没有钱,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死。而《立秋》这部戏也是如此,虽然有这样一个好的方案,但这必然是一个悲剧的写法。可是在“现行文艺体制下”,当今中国怎么可以有悲剧呢?被视为“先前阔”之一的晋商又怎么可以有悲剧呢?所以必须把诚信作为空洞的教条来坚守,而老太太的“上帝之手”毫无预兆的甩出来六十万两黄金自然就成了必然的结局。而且,为了结局不至于彻底成为喜剧,老太太本人也必须像神一样“神龙见首不见尾”,在完成变出来六十万两黄金的任务之后就白日飞升,回天庭复命去也。

看过了话剧“立秋”就好像经历过了一次人生,我相信每一个看过这部话剧的人都会有跟我一样的感觉。整部话剧不仅给观众呈现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更让我们感觉的这些事儿好像都发生在我们的身上。人在利益中会作出怎样的抉择,人性 VS 利益,最后那一方会胜利,这一点让我看过之后还在反复思考。

很多人说话剧就是艺术的浓缩,不错的,变化的场景,人物关系的快速变化,让你有时候惊叹于变化之快,但看看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变化之快不是也让我们惊叹么。

戏如人生:一部戏就是一个人生,通过别人的演绎,来回味自己的人生;也有些人说:人生如戏,台上的人只不过是在重复我们的过往。有时候我们不能改变什么,但是,我们能从这些平凡的过往中,体会些什么!

《立秋》入选了2005-20xx年度的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剧目,获得了第9届中国戏剧节的优秀剧目奖、导演奖,第16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表演艺术主角奖。这部叙述流畅、舞台大气、表演精彩和舞台呈现完美的作品,获得如潮好评是必然的。但也许,有一种现象不能不注意到,即这是一种社会心理和文化心态的集体表达。《立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舞台创造满足了这种社会心理和文化心态。20xx年初,历时一年半改稿的《立秋》剧本定稿,开始案头准备,演员遴选,真正进入项目实施阶段了。就在这前后,《白银谷》、《乔家大院》和《晋商》等大型电视连续剧或长篇人文电视片陆续播出或跟着上马。应该说,《立秋》是人们从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发现了一道文化风景和一个传奇史话之后,对晋商文化倾注热情的社会心理流向当中涌现出来的一个创作项目。

中国人在越过温饱线后,大张旗鼓、理直气壮地要发财致富,要奔小康了。这个时候,明、清两代雄视海内、富甲天下的晋商现象就格外能够引起正在寻求发达致富、产业扩张的国人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晋商们获得第一桶金的传奇、导致发达致富的精明与坚韧、组织的严密与契约的诚信,等等,似乎都是今天想要创业致富的人们可资借鉴的现成范本。在这样的背景下,《立秋》的排演,当然是应运而生。策划者和创演者是有眼光的,他们准确地抓住了社会心理需求来制作剧目,也就是在一开始就抓住了观众市场。

山西省话剧院的领导和创演人员在用艺术表现晋商生活和情感的时候,对文化流向与艺术市场的把握,表现得与晋商一样聪慧精明。而后来《立秋》整个剧目的排演和一轮又一轮的演出运作中,山西省相关部门与话剧院一起做事,精于谋划,敢于走险,那胆识与谋略,令人感到这些山西人是在以晋商的精神制作一部表现晋商的剧目。这就有趣了。奔小康的社会,人们需要了解晋商文化;来以戏剧艺术形式表现晋商生活以满足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立秋》剧组,以晋商的创业精神来自我激励,完成创演任务。尘封于历史、遗迹在宅院的晋商文化,竟然令人难以置信地进入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和现代人的精神。历史、昨天与今天是相连的,通过人的心理和精神,空间并不相隔,时间也不久远。抚摸历史,激活精神,这大约要算是《立秋》应时令按节气创作剧目最

有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的立足点了。

应该意识到,晋商历史和山西大院文化成为时下文化消费亮点和旅游文化热点的背后,其实涌动着奔小康致富的社会潮流与生活热望。顺应这种潮流和满足这种热望,也就贴近了社会、生活和观众。观众欢迎,就是必然的了。意义深刻而过时,形式眩目而空洞,主题高迈而虚假,情感峭奇而做作,那样的剧目看多了,便觉得《立秋》的亲切朴实。它摸准了山西人追求的脉、时代生活追求的脉,社会流向的脉,因此《立秋》的诞生天遂人和,云蒸霞蔚。

《立秋》传为当代剧坛佳话的,是剧目的初排到完成乃至后来精心修改、细致打磨,经历了前后两位导演——陈颙、查明哲。这段佳话,被各种媒体和记者们反反复复说过了,但是我在这里说的,却不是佳话本身,而是这次舞台创造接力在“艺术上”的“可能”。他们是两代人。陈颙女士与查明哲先生,出生前后相差约四分之一个世纪。他们是师生。这两个导演艺术家,成长年代不同,却同为中央戏剧学院校友,在中央戏剧学院和俄罗斯本土接受苏联、俄罗斯戏剧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影响,形成了这对师生精神气质上热烈奔放、诗意抒情、高张理想的共同特点。所以,他们导演的戏,激情饱满,场面热烈,情感浓郁,成为艺术创造的共同特点。同样的演员经历,又使得这对师生都懂得舞台、懂得观众和懂得演员。因此,他们的二度创作都有突出的剧场效果的预

见性。而不同处在于,先生陈更大刀阔斧,场面阔大;学生查更精雕细刻,入木三分。先生陈更引而不发,一带而过;学生查更响鼓重槌,振聋发聩。先生陈更热情奔放,单纯明朗;学生查更沉雄壮阔,忧郁抒情。学养本源上,老师学生都汲取中国传统艺术的深厚养分与俄罗斯戏剧深沉的现实关切情怀,但在具体的艺术创造处理中,他们又因为各自的才情禀赋而在人物塑造、场面呈现和细节处理上有各自的追求和强调。

所以,《立秋》的排演,两个导演在二度艺术创作的大型、大基调的处理把握上,几乎是一拍即合的,在此意义上,《立秋》的舞台创造是一次名副其实的“艺术接力”,是“顺接”。两个导演,在后继者查明哲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入剧场执导,7天时间完成老师未竟工作的“奇迹”,其实并不神秘,其可能性和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这对师生艺术修养上的“同根同源”加上师生纽带的分享强化,简单说,就是共同的“文化师承”和分享的“师生认同”。他们在共同的艺术跑道上奔跑。完成按期演出任务后,查明哲更精细地将《立秋》作为精品来打磨的时候,就在人物、场面、细节甚至意境的处理上更多地下功夫了。他在老师创造的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框架里细针密线的连缀,大悲大喜、大情大景的发展中点点滴滴地渗入人物情感,丝丝入扣地啮合事件与动机,将师生共同创造的作品打磨得更加玲珑剔透与诗意抒情。

于是,两代艺术家的努力就呈现了观众看到的舞台工程外貌:粗放的精致与精致的粗放。剧组在创造《立秋》的紧张工作中,有一件事是最能体现这对师生导演艺术家的意趣心境之不同的。那就是:原来剧情发展到结尾,汇通天下的丰德票号终于难挽颓势,毁家“立诚”的时候,用了“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台词来总结山西票号的悲剧结局。果真是秋风瑟瑟,凉意飕飕。但查明哲在排演这一段的时候,把原来剧情安排中的对话:“立秋”之后,“不知道”是什么的回答一变而越过很多节气,回答为“立春”,看似很小的变化,其实花了极大的心思。整个戏的情节就从那种悲凉、无奈和哀婉一变而悲壮、激越与充满希望了。老人与孩子的问答,从一般的“感叹世事”变为了暗示性、强调性、象征性因而更具积极意义的“点题”。变为了剧情的一种积极的开放性延续,变为了剧情结尾的最重要的部分:丰德票号一家劫后余生中平静的斗志传递与精神交接。这已经是一次富于舞台感染力和形象启悟力的“接力”场面,以静演动,感人至深。

剧情场面上,丰德票号的马家完成了一次斗志传递与精神交接;舞台创造中,两代艺术家前赴后继完成了一次艺术精神与人生理想的追寻接力;剧场内外,演戏的山西人和看戏的山西人在“重振晋商精神”的群体仪式中完成了一次从历史到现实的价值认同和精神洗礼,是一次地域精神气脉的文化接力。《立秋》的创造欣赏,成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接力”平台。

地域文化精神气脉的接力,剧中人的生命的接力,艺术家创造热情与理想追求的接力,都统统被凝聚在山西人的一次动情的群体仪式当中,体现在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山西人“三贴近”的一次成功的文化创造里。如果说,从前对山西的厚重历史文化所知甚少因而令人抱愧山西的话;那么,今天从山西的《立秋》剧目中读懂的晋商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欣赏到的今天山西人的艺术创造能力,令我由衷地敬佩山西。用煤炭般的内在力量,晋商的诚信与坚韧,创造《立秋》的巨大热情,山西在迎候再度崛起的春天。立秋之时,他们已经在盼望立春……

观看了《立秋》后,深深地感到这部话剧的水准相当精良。首先是服装,道具,人物造型等等;他的音乐也相当宏伟和有气势或者说是相当符合话剧本身剧情的发展;再者就是整部剧情集中在立秋这一天内发生,矛盾不断迭出,而“立

秋”本身这一字眼也是一语多关的含义。

《立秋》演绎的是晋商题材,讲述的是“丰德”票号马洪翰家族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之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故事,宣扬的是中国儒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价值理念,倡导的是“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丰德”票号总经理马洪翰面对客户挤兑、天津票号被烧、大批国内外借款不能收回的困境,严守祖训,誓死为“丰德”票号护碑守门;副总经理许凌翔则主张革新,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将“丰德”票号融入现代银行业的轨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场纷争在两个情同手足的挚友间展开。昌仁与瑶琴是许马两家因商业利益而联姻的一对不幸儿女,瑶琴在绣楼上苦等昌仁六年,不料,昌仁留学之时,另有所爱。传统与革新、理智与情感,相矛盾、相交织、相冲突,高潮迭起,动人心魄,意味深长。 《立秋》这部话剧以“立秋”命名,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寓意。“立秋”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是自然气候由热转凉的一个转折点,它还关联着历史兴衰,寓意着晋商由繁盛转向没落的深层含义。同时,“立秋”在山西人的风俗中,是个祭祖的日子,这又涉及到了祖宗与后代、传统与现代的历史对话。《立秋》在展现“丰德”票号内外交困、危机四伏以至彻底没落的历史瞬间时,反映了他们顽固保守的一面,同时也展示了晋商自强不息、诚信为本的精神操守;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合理性

与保守性;揭示了历史转变关头和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创新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必然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立秋》打破了以往涉及晋商影视戏剧作品仅仅歌颂创业辉煌的主旨,具有了明显的反思性、批判性,较为客观公正地对晋商兴衰的历史原因进行清醒的反思,同时又对其传统精神加以肯定。在重现传统的同时,又加入现代话语阐释剧情的发展,同仁余岸木在观看时提出,在民国初年有“机遇”这一词吗?而《立秋》剧中反复用到“机遇”这一现代词汇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立秋》从深广的历史背景、宏大的舞台场面、复杂的社会关系、多样化的人物性格,通过强烈的矛盾冲突,恰到好处地充分地展现出来。在《立秋》中,矛盾随着地点的变换在不断地转换,而前一个矛盾又为后一个矛盾做了铺垫,过度得非常自然。大矛盾套着小矛盾,在“银行派”与“票号派”这对大矛盾的斗争下,又置入昌仁和瑶琴的婚姻悲剧、马家父子两代人价值观的冲突等小矛盾,也正是这些小矛盾,把这样的大矛盾充实起来,通过小矛盾的演绎把特定历史时期的大矛盾衬托出来,使得剧情有血有肉,生动感人。整场戏矛盾冲突不断,好戏场景接踵,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一气呵成,这也正是这部戏“好看”的主要原因之一。

《立秋》的演出效果已经远远超出了这部戏本身的意义。如果说《立秋》带给了观众震撼与感动,那么观众反馈的信息也同样令艺术家震撼与感动 《立秋》是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形势下产生的,它借着山西省加大文化产业发展力度的东风,乘着挖掘和开发晋商文化资源的浪潮应运而生,是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在改革中寻求发展的一个例证 《立秋》演绎的是晋商题材,讲述的是“丰德”票号马洪翰家族在民国初年时局动荡之时,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的故事,宣扬的是“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价值理念,倡导的是“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丰德”票号总经理马洪翰面对客户挤兑、天津票号被烧、大批国内外借款不能收回的困境,严守祖训,誓死为“丰德”票号护碑守门;副总经理许凌翔则主张革新,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将“丰德”票号融入现代银行业的轨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场纷争在两个情同手足的挚友间展开。昌仁与瑶琴是许马两家因商业利益而联姻的

一对不幸儿女,瑶琴在绣楼上苦等昌仁六年,不料,昌仁留学之时,另有所爱。传统与革新、理智与情感,相矛盾、相交织、相冲突,高潮迭起,动人心魄,意味深长。

《立秋》以“立秋”命名,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寓意。“立秋”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是自然气候由热转凉的一个转折点,它还关联着历史兴衰,寓意着晋商由繁盛转向没落的深层含义。同时,“立秋”在山西人的风俗中,是个祭祖的日子,这又涉及到了祖宗与后代、传统与现代的历史对话。《立秋》在展现“丰德”票号内外交困、危机四伏以至彻底没落的历史瞬间时,反映了他们顽固保守的一面,同时也展示了晋商自强不息、诚信为本的精神操守;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合理性与保守性;揭示了历史转变关头和社会转型时期改革创新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冲突及其必然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立秋》打破了以往涉及晋商影视戏剧作品仅仅歌颂创业辉煌的主旨,具有了明显的反思性、批判性,较为客观公正地对晋商兴衰的历史原因进行清醒的反思,同时又对其传统精神加以肯定。在重现传统的同时,又加入现代话语阐释,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深广的历史背景、宏大的舞台场面、复杂的社会关系、多样化的人物性格,通过强烈的矛盾冲突,恰到好处地充分展现出来。在《立秋》中,矛盾随着地点的变换在不断地转换,而前一个矛盾又为后一个矛盾做了铺垫,过度非常自然。

大矛盾套小矛盾,在“银行派”与“票号派”这对大矛盾的斗争下,又置入昌仁和瑶琴的婚姻悲剧、马家父子两代人价值观的冲突等小矛盾,也正是这些小矛盾,把这样的大矛盾充实起来,通过小矛盾的演绎把特定历史时期的大矛盾衬托出来,使得剧情有血有肉,生动感人。整场戏矛盾冲突不断,好戏场景接踵,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一气呵成,这也正是这部戏“好看”的主要原因之一。

话剧《立秋》观后感

这部剧主要是讲述民国初年,晋商丰德票号的曲折起伏的改革故事.故事内容就不赘序,简而言之就是"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单就是话剧这一剧种来说,演员的功底是非常强大的.舞台上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没有重演之说,和杂技表演,歌唱表演一样,台上十分钟,台下三年功.

本剧介绍:

山西省话剧院新创作的大型历史话剧《立秋》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舞台剧。《立秋》讲述了曾经辉煌一时的丰德票号,在民国初年时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最终由盛而衰的故事《立秋》不仅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同时展示了富甲天下数百年的晋商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立秋》表现出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思想精髓,揭示了晋商衰败的重要原因及自身的历史局限性,《立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话剧《立秋》一开始就以豪迈的气概,将观众的目光引向称雄商界500年的晋商,《立秋》将晋商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秋》喻示着晋商的悲剧只是民族悲剧的一个缩影。随着《立秋》剧情的跌宕起伏,晋商在面临家族、个人、事业的危急关头,探求何去何从之路的激越情怀与悲剧命运,《立秋》深深地撞击着每个观众的心。

话剧《立秋》以"立秋"命名,有其丰富的内涵和寓意。"立秋"首先是一个时间概念,是由热转凉的一个转折点,在话剧《立秋》里,"立秋"关联着历史兴衰,"立秋"也寓意着晋商由繁盛转向没落的深层含义。同时,"立秋"在山西人的风俗中,是个祭祖的日子,"立秋"涉及到了祖宗与后代、传统与现代的历史对话,而《立秋》的剧情的发展与这就息息相关。 《立秋》马洪翰所遭遇的人生打击还不仅止于此。他的儿子

不愿继承祖业,随戏班一去不返。他送去西洋留学的未婚女婿--许昌仁,学成回国时却带着留学女友,并且变成了国家银行筹备人员。他的女儿独守了六年,遭遇情变痛不欲生,离家出走赴上海求学,历史悲剧也造成人生悲剧。马家大院就在这种社会力的交合作用下分崩离析了。是时代彻底摧毁了马洪翰的根基。而《立秋》舞台呈现则主要围绕马洪翰的家庭事件展开,一系列的生动人物就被放置于具体情感与情理的激烈冲突之中,在《立秋》的故事链条里共同演绎出一场波澜壮阔的人生之舞。

《立秋》以两条线交叉并进展开,一条是发展事业与家族该如何应对时代的变革;另一条是几代人不同的生活与命运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由此产生一对对矛盾,而一对对矛盾又将《立秋》故事情节推上一个个高潮。《立秋》中的矛盾随着地点的变换在不断的转换,而前一个矛盾又为后一个矛盾做了铺垫。《立秋》中大矛盾套小矛盾,在"银行派"与"票号派"这对大矛盾的斗争下,又置入昌仁、瑶琴的婚姻悲剧、马家父子的价值观的冲突等小矛盾,也正是这些小矛盾才把这样的大矛盾充实起来,通过《立秋》中的小矛盾的演绎把特定时期的大矛盾衬托得淋漓尽致,使得剧情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立秋》的整场戏都是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一气呵成的,所有的情节安排也都按照戏剧矛盾的冲突进行设置。 《立秋》打破了以往影视剧作品仅歌颂晋商创业和他们的商

业首先的创作主旨,而是具有了明显的反思性、批判性,《立秋》较为客观地对晋商兴衰的历史原因进行清醒的反思,同时又对其传统精神予以肯定。《立秋》没有局限于历史的视角,而是运用当代人的审美眼光去翻新历史,在传统重现的同时,又加入现代话语阐释,具有了更深的意义。

《立秋》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充分表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思想精髓。贯穿全剧的"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段被丰德票号至上而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背诵并谨慎遵循的祖训,正是晋商勤奋、敬业的真实写照。

《立秋》不仅以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塑造了晋商三代人的艺术形象,也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秋天来了,冬天接踵而至,春天还会远吗?

现在网络.电视的普及,人们连电影院都懒的去了.但是观看话剧还是另有一番新意的.看话剧的观众还有不少小朋友,相信他们还看不懂内容,但是看着真人在如此近距离的表演,也一样津津有味.

而且此部剧获得了很多的奖项,连演了六年,好评如潮.被誉为"新世纪中国话剧的里程碑".

更多相关推荐:
晋商++观后感

晋商观后感花了几天看完了八集的纪录片晋商我为他们的成功感到一种自豪也为他们所创造的财富而感到震撼但对于后期他们的衰落又感到一种惋惜一种商业的发展不仅要经济做保证还需要政府的支持人民的需要整个社会商业的兴旺是一个...

《晋商》读后感

晋商读后感还记得第一次在北京看见晋商博物馆的时候为它的英文名字是chinesebusinessmuseum而感到愤愤不平作为一个从小就受徽商精神影响的老徽州人今安徽省黄山市来说这是一件接受不了的事情心中浓浓的醋...

晋商博物馆观后感

晋商博物馆观后感寒假我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了山西文化的瑰宝晋商博物馆走进北京晋商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票号浮雕票号是晋商的伟大发明此后的百年间晋商以票号为枢机主导了中国金融业直到清末民初今天晋商博物馆一行我...

与时俱进:《晋商》观后感

与时俱进晋商观后感匆匆看完晋商纪录片心情激荡为我们的先辈曾经无比辉煌而自豪更是为他们的最后黯然谢幕而惋惜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少雨耕种土地较贫瘠为生计所迫许多人远走他乡谋取经商之利山西地理位置独特位居北方游牧...

畅享三晋观后感

畅享三晋观后感畅享三晋高速组歌是一部以描绘山西高速公路由零的突破到万里担当的发展历程展示山西高速公路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讴歌山西交通人在实现全省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为主题以独唱...

百年商道读后感

百年商道许多人都看过韩国作家崔仁浩的著作商道书中所揭示的商业之道和人生伦理给人一种空明顿悟之现而今我看百年商道虽不是故事桥段却也别有心得百年商道写了招商局与祖国共命运同时代共发展的发展史招商局跨越三个世纪的发展...

《电商风云》观后感

19xx年7月由杰夫贝佐斯打造的地球上最大的书店亚马逊上线19xx年3月马云和他的团队正式开发阿里巴巴网站20xx年1月刘强东创建京东商贸20xx年五月京东商城在纳斯达克上市20xx年11月11日天猫以350亿...

《电商风云》观后感 作业

观看电商风云有感11115016张晓旭马云确实是商界的救世主式的人物德与才兼备他既能为社会大众整体考虑构建宏大的电商格局同时又有能力去构建这种格局菜鸟网络公司的成立是马云构建电商行业格局的重要的一步若果成功菜鸟...

《电商风云》 观后感,应付公司作业用

电商风云观后感本系列纪录片讲述了15年电商领域的鲜活的故事分享商业智慧探讨商业规律通过对贝索斯刘强东马云柳传志雷军陈年李国庆等近百位商业大佬的面对面专访通过一个接一个的传奇故事概述了20年来世界和中国电商的发展...

看《商战之电商风云6资本暗战》有感

看商战之电商风云6资本暗战的时候本人一直在找哪句话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直到视频播放快结束的时候看到了一句话深深植入了脑海美团网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说如果我们是一辆车在高速行驶那么你不管邀什么样的人上车就是邀什么样...

电商风云观后感

电商风云观后感看完电商风云之后感触颇多在没有观看电商风云之前对电商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淘宝和京东购物上知识一个消费者在接触电子商务以及观看电商风云之后才发现电子商务不只是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融入人与人的...

电商风云观后感

电商风云观后感电商风云讲述了几大网络销售商的较量通过观看纪录片感受极深给我的感觉是方便快捷国内传统的一种模式向另一种模式的转变不出门就可采购商品同时也感受到电商竞争的残酷体现了商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当今社会每个人的...

晋商观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