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

时间:2024.4.27

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是 号考生XX。本科就读于,专业,研究生就读于专业。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别了,不列颠尼亚》,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一、说教材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册第4单元第10课《短新闻两篇》中的第一篇,这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新闻和报告文学。新闻和报告文学贴近生活,有很强的实用性,反映了课标对学生实际能力和素质提出的要求。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将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再现在读者面前。《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新闻作品中的佳作,而且篇幅不长,非常适合作为学生阅读新闻的范本。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一般特征和结构方式;

2. 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

3.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点确立为:学习特写新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四、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而新闻的鉴赏要通过学生的探究来实现,讨论和问答是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好办法,为此,设计好的讨论题和好的提问是我试图上好这节课的重点。

五、说学法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法、讨论-比较法。

另外,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还采用问题教学法、实验法、谈话法、讲解法、推理法相结合。

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 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19xx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一天,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这是雪百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下面,就让我们重温一下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播放香港回归的影音资料。))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二 整体感知

先花一到两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介绍通讯、报告文学、消息这三种新闻样式的共同点和区别,这些共同点和区别将以表格形式在ppt上呈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新闻,这样也是为这一单元后面的几篇通讯和报告文学打好铺垫

聆听录音,初步感知。这个环节主要作用是让学生熟悉文本,并且初步感受平实的语言背后的震撼力与强烈沧桑巨变的自豪感。

环节三 研读赏析

梳理四个场景,三次降旗

特写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环节四 拓展延伸

联系历史并结合课文说说“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明确:

①、现实场景。1841年,大英帝国横跨印度洋而来;19xx年,“不列颠尼亚”号黯然从海上离去。 ②、历史轮回。“从海上来”标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正式开始;“从海上去”标志着香港脱离英统,回归祖国。

作者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胜利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之类

环节五 课后作业

收集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比较阅读。 好处:巩固知识点(知识类)

板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下午4∶30 告别仪式 第一次降旗

晚6时15分 告别仪式 第二次降旗

子夜时分 交接仪式 降旗与升旗

零点40分 “不列颠尼亚”号离港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第二篇:6 别了,“不列颠尼亚”_教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6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目标:

1.了解特写消息的特点。

2.理解课文标题的深刻内涵,品味课文庄重、含蓄的语言。

3.了解本文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状况,增强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区别,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品味课文庄重、含蓄的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特写消息的特点,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据了解,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本文是最出色的一篇新闻作品,曾经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 》带领我们回到19xx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二、复习新闻知识

1. 什么是新闻(消息)?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群众关心的重要事实的报道。

2. 构成新闻的要素是什么?

五个“W”和一个“H”即:

① when:何时。

② where:何地。

③ who:何人。

④ what:何事。

⑤ why:何因。

⑥ how:何果。

3. 消息的特点:

① 真:消息的事实必须真实。

② 短:消息要求短。

③ 快:时效性。

④ 活:消息要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⑤ 强:消息的强是指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4. 消息的结构:

① 标题(正标、副标题)。

② 导语: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开头的一两句话,一般称为导语。 ③ 主体:主体是导语之后,构成消息内容的主要部分。

④ 背景:一般说,背景材料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它无固定的位置,但通

常安排在主体之中,有时也可成为消息的主要材料。(课文中

2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就有不少背景材料。)

⑤ 结尾:消息要把事实写得完整,逻辑严密,结尾需得向亮、有力,发

人深思,给人启迪。

三、集体研读课文。

研究课文结构,找出本篇报道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进行分析: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含义?

明确:

① 交接仪式结束后,英王子和末任港督乘坐 “不列颠尼亚”号返回英

国,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这个“别了”是对现实事件的真实描述;

② “不列颠尼亚”号是英国皇家油轮,停泊在香港港口象征着英国在香

港一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如今终于远去了,也就象征着这统治终告结

束,香港正式回到祖国怀抱;

③ “别了”两字,给人委婉中带有自豪的口气,反映了当今中国国力不

断增强,昔日的屈辱将不再复返。

2.导语(第1自然段)交代“不列颠尼亚”号将最后完成接载查尔斯和彭

定康撤离香港的使命,香港即将回归中国。(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作用:点题、揭示文章主旨。

3.主体(第2~10自然段)以时间为线索,记叙了英国告别仪式的全过程。

理清脉络,列出时间发展的时间表。

4:30 末任港督的降旗仪

4:40 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6:15 添马舰东面的广场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7:45 港岛的第二次降旗仪式 0:00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0:00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

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0:40 查尔斯和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3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4.结尾(第11自然段)为英国在香港统治的历史做了小结。

“156年5个月零四天”——一段曾经耻辱的历史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呼应题目,暗含讽刺

(反映殖民主义的必然结局——失败)

第二课时

一、走近新闻:认识特写手法,体味场景描写

1.特写手法简介: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侧重于“再现”新闻 事件、人物、场景,强调视觉印象,以描绘为主,往往截取事件发展中的某个片段、画面、场景进行描画,给人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特写镜头般感觉的写作手法。

举例比较: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 降下旗杆。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4时40分: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

(提示学生注意如何体现从多个角度──视觉角度、听觉角度、感觉角度等 去进行描写。)

2.特点:形象真实的“再现”,让人仿佛站在摄像机镜头前观看现场一般的感觉。

场景一:6月30日下午4:30,末代港督告别港督府,降港督旗帜。

场景二:下午6:15,添马舰东面广场英国“告别仪式”。

场景三:晚上7:45,“威尔士亲王”军营旁,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场景四:7月1日子夜,中英交接仪式,最后一次降下米字旗,五星红旗冉 冉上升。

场景五:0:40,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离开。

4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3.象征意义:英国殖民主义者结束在香港的统治权,中国恢复香港主权!

二、探究本文的写作特色

1.真实的再现性——场景描写(详见上一问题探讨,略)

2.历史的厚重感——现实场景与历史背景材料的融合

3. 理解几组构成对比的关键语句的含义:

① 从今以后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港督府降旗仪式

含义: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

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② 港岛第二次降旗仪式

爱德华舰长将米字旗插上港岛

含义:历史今昔对比,有一中沧桑变化的感觉,使地曾经的坎坷,在人们脑

海中“积淀成了神圣而执著的理性”,更使得“今夜的喜悦变得更加凝重”。

③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又从海上去

含义: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1997

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茫茫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4.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含义:这是记者捕抓到的有关英军告别仪式的一个典型镜头。象征英国统治

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厚内涵。此外,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

5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6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

19xx年正式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

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没落了。所以把英国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

三、总结。

用多媒体幻灯片系列回顾课文中的五大场景以及香港风光图片系列展览,还有祖国同胞同贺回归的场景等等,边放映边作旁白概述(以《东方之珠》的优美旋律作背景音乐衬托),让激动人心的一幕幕在动人的音乐中一一再现,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深化印象。

四、板书设计:

1. 描写──清新的可视性:

细致:现实场景的描写 生动的可听性

富于动感

鲜明的色彩感

2. 语言:

含蓄,用事实讲话,现场与背景相结合(让学生找出体现含蓄的语言风

格的语句,并且学生齐读。)

3. 标题──新颖。

6

更多相关推荐:
别了,不列颠尼亚答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答案注音并解释词语凝重nng庄重掩映ynyng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子夜z半夜陈迹chnj过去的事情瞩目zhm注目把视线集中到一点上冉冉升起rnrn慢慢地展拓zhntu施展开拓易帜zh指政权性质...

别了,不列颠尼亚 教学反思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师说课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高中语文必修一新闻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记叙了香港回归的盛事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众多香港回归的报道中脱颖而出被选入语文教材学习本文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要注重新...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说教材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属于新闻特写它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他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

新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别了不列颠尼亚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作业四个部分来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高中语文必修一新闻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记叙了香港回归的盛...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周勃杨兴一知识目标1了解新闻的结构和特点2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概括新闻内容的能力2掌握新闻的结构和特点三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新闻的特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析特写场景思考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能力目标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新大纲要求一分钟阅读个字学习新闻写作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

别了不列颠尼亚

别了不列颠尼亚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解析香港回归的背景英国人的到来使得香港卷入世界性事端十九世纪英商来华进行鸦片贸易赚取大笔财富换取中国的白银丝绸茶叶和香料清廷担心老百姓受到鸦片烟毒影响决定禁止鸦片的进口英商方面...

别了_不列颠尼亚教案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2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3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二教学重点1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2理解文中三次降旗的含义三教学难...

《别了不列颠尼亚》第2课时导学案doc

项城市精诚中学高效课堂导学案总第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八备课教师张金川审核人张金川课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3情感态...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学设计一导入19xx年7月1日香港回归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引入香港回归视频现在高一的孩子大多是19xx年出生的在当时来自世界各国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多名记者采访报...

别了,不列颠尼亚导学案及答案

20xx级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编号171编制时间20xx77编制人夏乃潜审核人李俊贤审批人马吉昌班级小组姓名教师评价组内评价第11课别了不列颠尼亚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及写作2培养学生国家主权...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永不消逝的名字

永不消逝的名字读纪念白求恩有感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选集里绝无仅有的一篇人物传记文章文章中毛主席大致地描述了白求恩一生的经历和辉煌功绩及其不朽的人格魅力这是一种屹立于人性巅峰的耀眼光辉白求恩一生为了医学事业献出了他...

别了不列颠尼亚读后感(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