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地玄黄有感

时间:2024.5.15

这个片子的主题其实很像漫画通常用的那种:无题。

导演的思路就是尽可能的用客观的角度来记录我们这个星球的自然和人文,其通篇不着一字的无对白无旁白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导演要给观众的是直接的视觉震撼,虽然在镜头的选择上出现了小鸡与人群的隐喻以及贫瘠和发达的对比,但是这种风景纪录片所追求的境界通常就是禅宗的无即是有。

从传播学的角度,尽管该片没有文字,但是其视觉符号足以唤起受传者的联想和想象,这里包含着一种潜意识的投射,导演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深层态度加入了对镜头的选择和排列中。充满着高度审美意境的风景镜头和浓郁的人文内容的角度选择很好的诠释了传播技巧可以独立地服务于传播内容,使传播效果得到强化。

…就说那个小鸡的镜头,在小鸡接受工厂的流水作业时,导演又选取了繁忙的城市,人,车在快速的运转,他们之间就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意思在暗示,其实这个社会就是个大工厂,我们每个人都会像那个小鸡一样接受社会工厂的加工改造……

再说下开头,一来就是白茫茫的大雪山,然后可以看到猴子在洗温泉,这好比人类的一个原始阶段,后来出现了宗教的活动,这表明了,人类在这数千年来,是依靠宗教将人们凝聚在一起,使人类有了方向,有了归宿,而不是像一群野猴子一样只知道简单的生活下去…… 电影跨度多变,从中国、巴西、科威特、美国、欧洲多国及其他国家,捕捉的不仅是和谐,还有人和自然在这片土地上经历过的苦难。 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题材的纪........前一分钟你还在为短尾猿那极似人类的脸而浮想联翩,后一分钟就来到了日本积雪的富士山;来不及细味印度恒河边的火葬仪式,又在叙利亚寺庙前徘徊驻足。 肃穆的宗教仪式,浑浑噩噩流水线上的人们,群兽游走,众鸟翱翔,斗转星移,自然万物流动更替……无数画面切换,感悟随之纷繁,到最后一一剔除,在心中深留的只有恐惧。

对于过度形式化的恐惧。

现代工业无疑是程式的,城市生活看起来也是程式,每个人看似自主,但还是被无形的手推动,出现在固定的地方,混合在固定的人群里,做着固定的事。死物一般。

内心有信仰的人看起来好些,手摇铜铃的僧人可以在闹市区中坚守自己的脚步,于喧嚣处维持内心平静。还有,无论死亡或出生,信徒们总可以在某种仪式里超度自己或别人。还有穆斯林们虔诚的朝拜,还有丛林里的部落向自然敬拜的

最原始的仪式……

然而我还是在信徒的眼神中找出一丝麻木和茫然。

在丛林中欢唱起舞的人们,除了喊号令的老者脸上有着自然的喜悦,大多人的面孔麻木无表情;印度恒河边人们只求用圣水洗涤自己,浑浑噩噩,生来又死去;穆斯林们进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朝拜,然而有信仰的人,依然会向无辜的人举起屠刀。

远古人把敬拜和信仰当成与自然接近的仪式,是人类朴素的向“道”靠拢的方式,然而过度的形式化岂非是对“道”的偏离?“道”在流动更替中恒常,如何能由一成不变的形式所固定?仪式一旦变成程式,它就已经死去。过度的形式化容易形成一种权威,使人关注形式而非精神内核(对“道”的追求),而精神内核一旦被忽略,形式还有意义吗?

如果把仪式也看做一种符号,那么,所指(精神内核)和能指(仪式的形式)一旦分离,作为所指的精神内核脱落,固定下来的形式岂不是一堆死物吗?就像

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一旦分离,所指就立刻退出共时系统,成为遥远的死物。 如恒河边的人们,让神水冲刷罪恶,祝福生死,看似有信仰,有灵性,内心平静,不过是一堆活死物而已。

反观自己,是社会流水线上产出的死物,还是看似有信仰实则落入形式圈套的活死物?观后才康说起在大街上忽然获得的体验,观察别人审视自己的体验,这是我需要的。时时把自己抽离出来,观察和审视,才能不断体察和修正。 古人说,吾日三省吾身,然也。

昨天,一个朋友拿来一张碟,《天地玄黄》。从人类的出现,人类文明的产生,文明的发展,一路铺展开去……没有对白,没有文字描述,单纯的影象已经让人深深沉浸。

1、文明产生的标志之一,即人类对自然的入侵——

人类许多引以为傲的大工程,是对自然环境生硬、粗暴地强行割裂,也是对自己历史的强行割裂。

2、镜头在完全不同生存环境、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生活状态、不同文明维度里快速转换,其实——

所有的人类,所面临的困境,所面临的终极拷问,不论贫穷富贵,不论千年今天,并无甚不同。

3、熙攘人群,现代文明中无数被重复,被同化的生命轨迹——

人类生存现状的无望与荒谬,工业化=价值的消亡

4、一个在噪音中惨白绝望惊恐的人像——

人类制造的喧嚣,已经彻底淹没了人类自己。

5、战争、贫穷、性,人类永恒的课题。

6、纳粹集中营——

欲望与罪恶,湮没于时间长河(不是历史长河)之后,究竟还剩下什么?极致的满足之后是极致的空洞。

7、几大文明古迹的转换——

辉煌的文明,是曾经的人们智慧的思考,放在今天,依然沉重而费人思量。而这些辉煌,也终将如尘埃消失于宇宙。

8、恒河水边的水葬与火葬——

生与死,究竟是存在形式的转换,还是……?

9、首尾呼应的全球各大宗教场面——

宗教,或不是最终救赎,却是人类对解救自我的一种尝试。

10、尾声:日暮与凌晨——

黑暗总是会来临,而微弱的希望,却在无休无止的轮回中,不熄不灭。

渴望自然——《天地玄黄》观后感

前不久,朋友带我去看了一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行的老影片——《天地玄黄》,感慨颇多。

《天地玄黄》英文名《Baraka》,是古代伊斯兰苏菲派的词语,本意为“祝福”,译后引用《易经》中“天玄地黄”,意为深邃而高远。

其实,平时很浮躁的我,并不认为自己能把这部片子看完——和我们以往看的“大片”不同,整部片子没有人物,没有对白,也没有故事,只有影像和音乐。但事实上,我不但看下来了,而且还有了深深的回味。 片子似乎是一部纪录片,采用了类似于漫画通常用的手法,叙述过程围绕主题却又散漫,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题材,呈现了一次环球的,充满韵味的超凡之旅。

电影场景变换,多采用了“蒙太奇”。前一分钟你还在为短尾猿那极似人类的脸而浮想联翩,后一分钟就来到了日本积雪的富士山;还来不及细味印度恒河边的火葬仪式,却又在叙利亚寺庙前徘徊驻足。

其中,有一组镜头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镜头从生活在自然之间的部落风光之间转到了熙熙攘攘、人流如潮的城市里,不仅如此,画面还在透过防盗窗拍摄到的城市人身上做了短暂定格。反复变化的画面用尽可能客观的角度来记录我们这个星球的自然和人文,其通篇不着一字似乎也正是一种无声的呐喊——留住自然。

看到几个世纪以前的建筑遗迹在时间的流逝中亘古不变,突然觉得,现代的文明,似乎,在我的理解中出了一点问题。每个人都在辛勤不辍的努力,留给社会的,是更多的财富,但是我们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是不是更应该为后人留下些可以让子子孙孙代代流传的东西?譬如环境、文化,再如优良传统、文明道德等等。

自然创造奇迹,高山,流云,瀑布,湖泊。在动静之中,无一不呼应着自然的呼吸。他们虽然没有语言但是却能被真切地感知到生命的存在。也正是世间万物中孕育了人,但为什么我们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总是在金钱面前显得苍白无力?道德的缺失,导致了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在我们的餐桌上频现;“向钱看”,让河水不再清澈、让空气不再清新,这,似乎不是现代文明的主题。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并不是说我们不要追求发展,而是不“杀鸡取卵”,做到科学发展,做到自然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做到经济与资源利用及环境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环境、遵守道德,崇尚自然,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社会主义社会良好秩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绿水;让我们儿时在小溪中捕鱼捉虾的画面,不成为子孙记忆中的传说……Baraka-《天地玄黄》有感

这是一部能让人思考的电影。

关于人和自然的前因后果。

Baraka是一个古代伊斯兰苏非派单词,含义是“祝福”。

这部纪录片看的有些说不出来的压抑,整部电影没有对白,没有剧情,没有主角,时而辽远时而激进时而肃穆时而深邃的配乐,连续交错使用的快镜头慢镜头表现出来大工业时代信息爆炸时代的惊人速度和完全统一的模式让我有头晕目眩的感觉,甚至,想呕吐。

人类征服自然,自以为征服自然,大刀阔斧的推倒原始丛林,那里,城市的高楼开始竖立。

让我们回到电影的最初,静穆辽阔的雪山,深蓝色的天空下,一只猿猴在温泉中微微的眯眼,那脸,和人类是何其相似。

一派安宁祥和。

日食。

葬礼。

人类无法解释死亡的到来,人类的生命如此脆弱和短暂。

柬埔寨古老的寺庙,喇嘛喃喃祷告。精瘦黝黑的苦行僧盘坐默念经文。

一身蒙昧荒蛮的人匍匐在地,为信奉的神祗还有图腾举行仪式。这其实是中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在蒙昧的时候,大海的巨浪和山峦的巍峨让满身纹身纯真简单的人类视为上天的伟力。在繁衍生息的土地上,劳作获得食物,四季带来万物变化,有新生,有死亡,人对自然充满了感恩和敬仰。这是我们的家,林间地上,一代又一代。

大树轰然倒地。雄心勃勃的铁臂已经迫不及待的伸向辽阔的森林。

在林间嬉戏的小孩儿睁大了黑漆漆的眼,在叶子间惊恐的看着。

镜头的变换,摇身我们和时间一起向前。

满目的高楼,城市林立,没有绿色,一切都是灰扑扑的色彩。犹如蚂蚁一样每天同样路线来来往往的人群,每天蜂拥的交通工具,工厂流水线上完全重复着同一个动作的工人,养殖场里打上统一标签的完全一样的小鸡。

大街上到处是飞速移动的脚步,一个僧人,慢慢的摇着铃,慢慢的挪动脚步。如此的不协调。

我们似乎无法慢下来了。

路边有个抽大麻的女孩儿,她左顾右盼。写着“汤”的澡堂门口一群年轻但颜色艳丽的女子静静的望着镜头。

战争到来。漫天的战斗机,延绵的爆炸带来的巨大火焰。

那些无家可归的破烂不堪的人们在垃圾中翻找食物。

笔立的军人。

血肉记录的雕塑。

这是人类的战争。

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那些湮没于历史中象征着极度权利也象征着文明的遗址,陵墓,雕刻,壁画。

镜头又慢下来,静下来,僧人撞起了大钟,重重的撞在心口。

恒河的水边,百象横生。沐浴,祷告,焚尸,饮水。

佝偻的缠头老人注视着,目光似乎能洞彻一切。

繁忙的人们在操持这场神圣的火葬,还有几具尸首等待在一旁。

等待化为尘土,回归自然中去。

人,身无一物的来,本就该默默归去。

人和自然的关系,本就是源自自然中来,本就该融为一体。

人,自然要爱自己。

电影的最后,又是一场日食。

宗教的仪式总是能显示出人某刻天性中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对自身渺小脆弱的了解。 日月恒久,星辰流转。

遥远的钟声响起。

这个星球上从来都是自然在瞬息万变。

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题材的纪录片。导演走遍全球二十四国拍摄,全片只有音乐与影像,并无对白,效果绝对震撼。

Baraka是一个古代伊斯兰苏非派单词,含义是“祝福”。这部影片在刚推出时评价极高,被一些疯狂的影评家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纪录片”。几年前甚至有人声称如果被流放到荒岛上,唯一愿意携带的电影就是它。这部电影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题材,自始至终没有一句对白。面前的景色究竟来自何方,完全靠观众自己揣摩。 欣赏并观摩电影,并不仅仅是摄像师的专利,拍摄静态照片的摄影家们,同样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教益。从摄影家的角度欣赏电影,注重的并不是演员的投入表演,也不是惊心

动魄的视觉效果。

据称,导演Ron Fricke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带着三人拍摄小组,花费14个月,走遍了六大洲的24个国家。共耗费四百万美元。对于这部无需支付演员的高额出场费的电影来说,投资是相当可观的。如此高投入的另一个原因是拍摄器材:它使用昂贵的TODD-AQ 70毫米格式。本片的音乐效果极为优秀,不可多得的视觉和听觉双重震撼。

Baraka中的场景,是任何一个摄影师都梦寐以求的。前一分钟你还在为短尾猿那极似人类的脸而浮想联翩,后一分钟就来到了日本积雪的富士山;来不及细味印度恒河边的火葬仪式,又在叙利亚寺庙前徘徊驻足。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电影,因为其中的内容如此丰富,浮光掠影的浏览根本无法完全吸收。除了风景之外,导演还利用电脑程控技术,拍摄了大量延时镜头,以反映曼哈顿和东京街头的繁忙场景。这固然是动态影片的特点,但是静态照片摄影师能不能考虑使用延时曝光效果来表达一些忙碌的景象呢?

片《天地玄黄》观后感

近日在电视上偶然看到一部19xx年出品的国外电影《天地玄黄》(原文Baraka,据说源自阿拉伯语,意为祝福)的开头,感到它很有特点,值得揣摩回味,于是一直看到结尾,并希望网友也能分享(可以在线观看)。

它不是故事片,也谈不上科教片,说它是纪录片也不符合人们的常规印象。片中没有一句对白和旁白解说,而只以场景的切换组合之类电影语言形成一种略显诡秘的气氛,打动人,启发人进行某种哲学性的思考。基本持续不断的配乐分为多段,结合场景较紧密,音乐风格富于地方特色等方面的变化。

在平地上片刻眺望海洋和云天,一般难以觉察波谲云诡,难以感受风雷激荡,需要变换立足点,到高山之巅或飞机上,并较长时间观察才行。而这部电影用画面的动态技术处理,即在固定或移动机位每隔几分钟或数小时拍摄一帧图象,以视频流的加速产生了时空似乎受到压缩这样的奇妙效果。以此法拍摄的云海-云涛-云流-云涌-云瀑以及斗转星移等大量自然景象非常清晰唯美。但那只是影片更多地选取的人类社会的丰富截面和视角的环境对比参照,令人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凸显天地的恢弘伟岸和生命的脆弱渺小。

与表现自然现象一样,对于社会生活,影片没有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选择很多典型的古迹与今日社会生活的常态镜头,勾勒历史的轮廓。今日社会在世界各地又呈现非常丰富多样的形态,几大世界宗教及富于代表性的原始信仰,以及各种民俗民间的文化艺术活动,都得到生动的抽样展示,现代工商业大都会的紧张忙碌与穷乡僻壤的悠然自得形成鲜明对比。所展现的光怪陆离的多样性,至少从统计角度看也动摇着文化自恋,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每一种文明反思,其排异反应需要加以调节。

特别令人震撼、深思的还有黑人贫民妇女儿童在垃圾堆中讨生活的情景,印度教徒在恒河圣水中沐浴、在河边火葬的一幕,以语言文字难以形容、变得苍白的精神力量,形象地诉说了恩格尔系数、吉尼系数这类冰冷僵硬的名词概念背后更加冰冷僵硬而残酷的世界现实,以及生命的短促无常。骷髅与骸骨和武器与士兵的镜头剪接尤其强烈地反映了战争与暴政的可怖、和平与民主的可贵。

遗憾的是,在表现宇宙的广阔、世界的丰富多彩方面它做得仍然不够,因此在揭示许多所谓伟大不过尔尔上还不够充分。此外,影片面世以来又发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911、印度洋海啸、汶川地震等,如果被添加组合进去,将会使其思想内容更加厚重,并拉近仰望星空的哲学思辨与脚踏实地的柴米油盐的距离。

其实我们什么也没有:《天地玄黄》观后感 ZT

影片《天地玄黄》是一九九二年美国出品的著名记录片。英文名为《Baraka》

这是一个古代伊斯兰苏非派单词,含义是“祝福”。人类和地球是伟大的,是高深莫测的,要为人类和地球祝福和祈福。中文翻译为《天地玄黄》。

“天地玄黄”一句出自于《易经》。《易经》里说“天玄地黄”,这里为了押韵改作“天地玄黄”。玄,在颜色上指的是深蓝近于黑的颜色,在意义上来说,指的是高远、高深莫测。这是形而上的天道高深莫测,所以叫天玄。黄,也是赞叹温暖的大地有滋养和哺育作用,所以我们又把大地尊称为“母亲”。黄也代表地道的深邃。该影片无论从人、环境和音乐等角度来看,用“高深厚重.神秘莫测”来形容绝不为过。

作为一部纪录片,《天地玄黄》带给我的视听震撼超过了任何一部我所观赏过的记录片,那种几乎就要融入天地的感觉,简直难以言表。凡是这颗蔚蓝色星球上的碳基生命,都不应该错过这些让人感动的天地之美,也许那是终其一生都无法触摸的伟大风景。这是一部没有对白,也不需要对白的电影。气势磅礴的音乐与震撼人心的人文镜头,让人类的思维在静谧中无休止地撞击,所有的语言这一刻都成为多余。时空在电影中不断地变幻,前一秒钟你还在美国车如流水的马路上,这一刻你已经站在中国工厂里的流水线旁,而下一刻你却在澳洲的艾尔斯岩,欣赏着妙曼质朴的土著舞蹈。塔可夫斯基所谓“电影是时间的艺术”体现得淋漓尽致。苦难的脸、和美的笑、壮阔的山川、污秽的河流,在人与自然的混沌中一古脑地涌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着你的视觉,来不得细细咀嚼,澄澈的心便已经被宇宙自然席卷而去。

影片的开始,是恢宏的寺庙,预示着人类文明初始的混沌不可知,默默守护这个秘密的,是寺庙两侧沉寂的石狮。人类起初的一切,玄秘,寂静,文明开始慢慢流淌??无神论者们,忠实的马列主义者们,看到这个场面时候是否能有一点点灵性的发作?

接踵而来的片段,预示着人类疯了。都市里车如流水马如龙,红男绿女对着口诵经文的僧人视若无睹;都市火柴盒般的高楼里禁锢着蜕变后的物质男女,窗口飘扬的衣服仿佛人类一张张的遮羞布;雪山上的猴子眯着眼睛聆听着天籁之音,人类在车间的流水线上机械地劳作;山窝里的土著人欢快地歌唱,地铁中的人潮汹涌澎湃地争道。这里,到底什么是文明?什么是原始?剧烈的映衬让心忍不住颤抖??

自然界中,飞瀑直下三千尺,山川俊秀明丽,火山熔岩蠕动,自然的丰神俊朗妙不堪言。骤然,满目疮痍的河水汩汩奔流,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着魔的世界。印度恒河里的女人们正笑容璀璨地迎接着新的一天,她们弓着腰舀起一勺水欢快地梳洗,而河流的那边,是漂浮的死尸,在垃圾堆里渐渐西去。此岸与彼岸,今生与来世,在这里巧妙地相遇。我想,上帝的眼睛是否也会流泪?此情此景,上帝会流泪么?

到底人类的文明是进步还是沉沦?我们是时间中的存在,还是为了时间而存在,还是存在的幻觉?厂房里流水线边麻木的眼神,竟然比不上绿意盎然草坪上那条蓝色眼睛的狗,它看着日出日落、云卷云舒时总是流露着一股惬意的神气。人类毕竟只是动物,物性斐然。当文明在伪构筑中分崩离析,所谓的人类将会何去何从呢?

影片最后又一次回归宗教,庄严肃穆,僧人喃喃念经,朝拜者五体投地,祈祷、祈祷??但过于膨胀的喧嚣文明似乎无法在此地寄居。人类文明的辉煌尽处,将是虚无。

《天地玄黄》会让你躁动的灵魂安静下来,你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全,身体好像和灵魂开始分离,身体在无限的缩小,灵魂则在疯狂的膨胀,这是宗教徒可能会有的感觉,美的“宗教”让人认识到自我的渺小,认识到生命本身的伟大,那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可以让人走得更坦然。

回归宗教的本源,其实我们什么也没有!

更多相关推荐:
《天地玄黄》观后感

宗教永恒的灵魂救赎观天地玄黄有感遥远的羌笛声大雁偶尔飞过天地融为一色纯白圣洁雪山之巅白雪皑皑静谧的气息将纯白无限延伸到整个世界这就是天地玄黄的开篇天地玄黄的英文名意思是祝福呼吸或者生命的本质而中文译名出自易经典...

天地玄黄观后感

天地玄黄观后感建筑三班徐靓婧20xx04150326天地玄黄一词引出于易经为了求押韵则将天玄地黄变换为天地玄黄天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下谓之器人类作为地球上食物链顶端的生物头顶玄天脚踏黄土这一切都追溯回起源Barak...

电影天地玄黄观后感

影片Baraka观后感Baraka是一部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题材的纪录片初看就对它静谧深沉的独特气质所吸引回来查找资料后又了解了关于影片的种种之最导演RonFricke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带着三人拍摄小组历时14个月...

《天地玄黄》读后感

天地玄黄观后感建筑1201吴瀚峰这次建筑赏析课的作业是叫我们看一部叫天地玄黄的纪录片刚开始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心中有千百个不愿意认为纪录片都是枯燥乏味的果不其然开头看了十分钟的时候我以为这是讲古代建筑的纪录片又...

黄河绝恋 观后感

黄河绝恋观后感每个人都有难忘的时候我最难忘的是50多年前在中国的那些日子波尔克赛黄河中华民族的象征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她著书立传而今冯小宁导演更以一部气势恢弘昂扬着极强的生命力的黄河绝恋再次让我们领略了黄河...

黄土地观后感

黄土地观后感这部影片描述了在封建的社会背景下出身贫寒的翠巧注定也将重复着寻常农村女孩的命运没有自己的选择可一切都在顾青到来之后一点一点发生着改变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因为下乡采集民歌而来到了这里在当时的背景下翠巧...

黄土地观后感

黄土地观后感这是一部伤感的片子同时也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集体创作构图大气大色块的运用使画面极富冲击力与贯穿影片始终的民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他们试图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现黄土高原上几千来的历史积淀与淳朴愚钝的民风和他们...

《黄土情》观后感

每天坚持正能量黄土情观后感此次党员活动党支部组织我们观看了电影黄土情我们跟着镜头扩约时空的距离见证了毛主席延安大生产运动背后的动人故事电影黄土情讲述的是19xx年发生在延安陕甘宁边区的一系列鲜为人知的与毛泽东有...

黄土情观后感

黄土情观后感扬州市培智学校岑宏洁区教育局公会要求每位教师观看电影黄土情其实对该影片早就有所听闻但一直无缘相见今日有幸于是怀着敬仰之情认真地观看了一遍黄土情讲的是发生在陕甘宁边区的关于伟大领袖毛泽东的一系列感人故...

黄土情观后感

黄土情观后感黄土情陕北人民情共 产 党对人民的情电影黄土情讲述的是19xx年发生在延安陕甘宁边区的一系列鲜为人知的与毛泽东有关的故事开始的我看把毛泽东劈死才好可能贫民百姓对于领导人的一些决策不理解他们把利益都局限在...

黄土情观后感

黄土情观后感黄土情gt观后感一电影黄土情讲述的是19xx年发生在延安陕甘宁边区的一系列与毛泽东有关的gt故事影片从一个很平实的角度阐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适逢经济困难时期如何指挥广大军民抗日和后方大生产为前方...

《黄土情》电影观后感之一

黄土情电影观后感10月31日仪征市公路管理站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历史写实片黄土情这部电影影片讲诉的是在19xx年发生在陕甘宁边区与毛泽东相关的一系列故事真实的还原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当年延安经济困难时期领导广大军民...

天地玄黄观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