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教后反思

时间:2024.4.13

一篇《锦瑟》解人难

——《锦瑟》教后感

兰州市第三十三中学 张平

《锦瑟》一诗素来以难解著称,对高一学生而言,阅读理解方面有诸多困难和障碍。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时,力图先从情感上引导学生进入诗境,避免把诗分解得支离破碎,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味诗歌意境美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间以了解李商隐的用典的内涵和对诗歌主旨的探讨。

教学流程:先用李商隐名句对接导入,为本课创设教学情境;接着落实朗读,学生整体感知,自由畅谈读后感受,期望把握本诗感情基调;接下来,给予学生诗歌鉴赏方法指导,从诗歌结构入手,把握诗歌基本框架,先品读诗歌首尾两联;再品味诗歌中间两联的用典,通过意象体验作者的情感;然后,穿插诗人的生平和情感经历,以“悼亡”为主要基调解读诗歌,力求使学生体味诗境,感动于心。最后,给学生展示一些支持“自伤”观点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形成自己的观点,以增强对本诗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简要点评总结。

我在上这堂课时,进程是比较顺利的,学生配合得也很好,前面几个环节基本上达到预期效果,学生们也进入了诗境,感受到了诗的朦胧忧伤凄婉的意境,学生对诗的美感认知始终充盈于课堂,这也是我比较欣慰的,因为对诗歌的解读,美感比什么都重要,但最后一个环节因时间仓促,没有达到预设效果。

理解《锦瑟》里的四个典故,是本诗的教学重点,在学生了解典故内容的基础上,力求体悟其中的意境与情感,对课堂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我抛出自己对四个典故的理解,并以图再次激活学生思维,抛砖引玉,让学生有更加个性化的理解。 庄周梦蝶:岁月如梦转头空,如烟往事伤心怀。

望帝啼鹃:杜鹃啼血自悲鸣,无边哀怨谁人解。

南海鲛人:鲛人垂泪独对月,宦海沉浮无人怜。

蓝田玉暖:良玉生烟可曾见,华年往事云海间。

这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接下来探讨诗歌主旨作的铺垫。“一篇《锦瑟》解人难”,李商隐这首短短的七言律诗,仅仅五十六字,却引出历代诗家的纷纭众说。如: 咏物说(写瑟之华美与音之清和), 怀人说(令狐楚一婢女名“锦瑟”),悼亡说(对亡妻的深情悼念),追悔恋情说,寄托君臣遇合说 , 自伤身世遭际说等。诗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更是莫衷一是,其语近乎虚无。 但不易讲解绝不等于不能讲解,那我们在 1

教学的时候,就应该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没有必要把主题定位。但是,话说回来,这种主题的定位也要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不能让学生天马行空地乱说,教师还是要做好掌舵人的角色的。

悼亡诗(对亡妻的深情悼念),其诗《房中曲》为证:“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可见,锦瑟是妻子遗物,悼念亡妻作更贴近主旨。如何作解呢?

李商隐27岁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女为妻,他与妻子共同生活了十三年,琴瑟和美。可命运无常,李商隐40岁这年春夏之交,妻子王氏去世,去世前未能见上妻子最后一面,这一残酷的现实,李商隐毫无心理准备,满腔浓得化不开的愁苦与无法排解的思念化成了一篇篇和着血与泪的悼亡诗。王氏之死,对李商隐的打击是巨大的,不仅是在生活上、心态上,甚至在诗风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义山诗中失去了从前的浪漫、痴情,意绪变得消沉、萧条。妻子死后,李商隐是真绝望,他已无心再接近风流,他甚至有了出家为僧的念头。七年后,四十七岁的李商隐罢官还郑州,未几病卒。悼亡诗正是积压在诗人内心深处最沉痛、最温软的情怀的书写。一个伤情的李商隐、一个重情的李商隐、一个人生不得意的李商隐,在妻子默默离去后,物在人亡,睹物生情,怎么不刺痛他那颗柔软的心呢?“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恨绵绵哪会有绝期呢?也许王氏死后才让义山真正体认到了家室之乐、妻子的挚情。“沧海月明珠有泪”,那或许就是李商隐的不绝的眼泪吧;“蓝田日暖玉生烟”,那或许就是王氏的绵绵的温情吧。

锦瑟,是妻子王氏之遗物,诗人睹物思人。王氏去世多年以后,当哀伤已经更多地转变为追忆之时,诗人抚摸遗瑟断弦,悲从中来,一弦一柱都唤起诗人对过去恩爱幸福美好生活的思念。但诗人只能与妻子在梦中相见。如颔联所言:如今你我只能在梦中相见,梦醒时分,我却依然沉迷于一场又一场虚幻缥缈的梦境里。一个“迷”字写出了诗人时常穿行在现实与梦幻之间,凄婉无限。想当年,你托情思于锦瑟之上,我俩琴瑟和美,而今,我只能将对你无限的哀思寄托于无尽的“追思”之中,犹如传说中的望帝将他国亡身死的哀痛托付于悲啼的杜鹃。一个“托”字写出了世事难料、人生充满悲欢离合的无奈,转眼间所有的美梦都成空幻。而今,你我已是阴阳两隔,每每回忆起曾经幸福生活的情景,令我满怀辛酸,禁不住潸然泪下,似鲛人泣泪。一切的一切一如蓝田玉气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即。这种感情哪是现在追忆时才有的,即在当时早已就令人不胜怅惘了,意思正是:那么今朝追忆,这种怅惘又当如何,加重了凄婉哀愁之意,流露出一种迷惘,一种美好的感情失去后方觉得宝贵的追悔。 2

自伤身世遭际说。首联,以“锦瑟”起兴。诗人聆听锦瑟之繁音,思华年之往事。对于李商隐来说,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过去的人生犹如做了一场短暂而又迷茫的梦,往事如烟,一切已成虚幻;伤痛青春华年已逝,只是像望帝托杜鹃寄恨那样,将这种悲愁托付于追思了。沧海明月之时,蚌因为孕育不出圆润的珍珠而伤心落泪,而我身处圣明之世却遭冷遇,无法施展才华,以至宦海浮沉,如沧海遗珠,垂泪独对月无人怜。你可见哪蓝田之玉虽深埋地下,然而在和煦的日光照耀下,玉温润的精气却透过泥土,烟霞般升腾在空中。然而,“玉生烟”的前提是“日暖”,因此,诗句的背后隐伏诗人内心深藏的愿望:那就是将来能遇到识玉之人,还玉以清白。诗人以“沧海遗珠”“被埋之玉”自况。几多惆怅,几多无奈自在其中。尾联与首联的“华年”相响应,又是颔联颈联内容的概括,“人生之痛、曲解之冤、沉沦之悲、清明之愿”这些复杂的情怀,哪是到今日回想起往想时才有的,只是当时身临其境,早已令人不胜怅惘了,今朝追忆万般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的至苦之情,厚积而不散。

新课改背景下,教材只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抓手。用教材“教”,用教材“学”,而不是“教”教材,“学”教材。教者要敢于突破教材框架,整合教材资源,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勇于走出传统思维模式,真正用“活”教材。我们不要期望给教材给某一篇文章作一个全科手术,不要期望能全方位地驾驭教材知识点,不要期望我们的解读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心灵。我们于教材只是一个“对话者”,我们要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文本,张开我们和学生思维的所有触角、游目骋怀,自觉不自觉地抵达一种开阔壮美且意蕴深邃的境界。

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我谈不上艺术,只能力求尽量减少遗憾。在以后的教学中,真正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作课堂的主人,实现自主学习,彻底有效地贯彻新课堂教学理念。

我们的语文很感性地妩媚着,而我们很理性地活着。

20xx年3月

3

4


第二篇:锦瑟教案


《锦瑟》教案

宁夏育才中学 段小英

【教材分析】: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诗人最大的贡献是进一步扩大了七言诗的表现力,他一生写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他善于用回环往复的咏叹来渲染某种情绪,却很少讲述具体的事实,使人难以把握,他的诗中喜欢用典,但又只是用来制造气氛,牵引情绪,即使知道典故的出处,也很难搞清楚他到底要说什么。《锦瑟》就是诗人无题诗的代表,诗意朦胧,晦涩难懂。历来对这首诗的鉴赏颇多,但总不能完全解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诗歌,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和艺术创作特点。

2、学习从宏观上把握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情感目标:品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歌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教学方法】研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名句填空(多媒体课件展示)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些诗句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难怪同学们都耳熟能详。这些诗句均是出自朦胧诗人李商隐之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朦胧诗的代表作—《锦瑟》。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课件展示)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整体感知

1、听音频范读,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标出停顿。

2、学生齐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3、请一位学生朗读,读出感情。(读完后教师要做评价和指导) 通过三遍朗读,我们了解到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抒情诗,但究竟写的是什么,依然不是很清晰。想要准确把握诗歌情感,从诗人的生平和诗作的创作背景入手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

四、背景介绍(一代情种——李商隐)

很多人称李商隐为情种,这和他丰富曲折的感情经历密切相关。李商隐二十三岁那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于是,他写下了系列《无题》诗(多媒体课件展示),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公元838年正月初五,两人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公元851年,李妻早逝,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他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真可谓:诗人不幸,诗歌幸。这首诗就是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时所作,不久病故。

五、课文研读: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瑟?是一种乐器,有二十四弦、二十五弦、五十弦,作者此处无端发问?瑟为什么无缘无故有五十根弦呢??用意是抒发自己无尽的感慨,感叹自己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那每一根琴弦,每一根琴柱都如自己已逝去的美好年华,让作者思绪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诗歌的主要内容?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庄周梦蝶》出自庄子的名篇《齐物论》,说的是庄子在熟睡中梦到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飞舞的蝴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醒来之后分不清是庄周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这个典故指的是对绝对自由、美好境界的追求。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的事,说的是周朝末年蜀国的君主在死后魂化为杜鹃,在暮春之时望着自己的国家不断哀啼,感伤春去,也哀痛亡国。此句寄托了作者无限的哀思、难言的愁绪与不懈的追求,就算自己死后化为杜鹃也将依然不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句寥寥七个字,包含?沧海、明月、明珠、泪珠?四个意象,为我们展示了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

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氤氲的雾气在山顶升腾,朦胧飘渺,当人们想要走近一探究竟,却什么也看不到了,作者的这句吟诵是对美丽愿望可望而不可及的慨叹。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各抒己见。

尾联:这一联意思极为明白,但要注意它行文上有一个?反跌?:?此情可待成追忆?犹言上面说的那番感慨哪里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所以接着就补足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外之意是,当时既有怅惘之情,则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 整首诗的鉴赏完成了,我们完全沉浸在诗歌绮丽飘渺的意境中,但作者要借本诗传达什么样的感情呢?相信同学们还是不能品味完全,这就是《锦瑟》,人们研究了千余年依旧未能全解。

大学者梁启超也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

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我们可以多角度的理解这首诗,所谓?诗无达诂?,只要言之有理,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就是合理的。下面给同学们提供几种常见的理解,可以参考使用。

六、常见的几种理解:(多媒体课件展示)

1 、咏物诗。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义山《锦瑟》诗……山谷道人读此诗,殊不晓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刘贡父《诗话》(按,即刘(分攵)《中山诗话》)以谓锦瑟乃当时贵人爱姬之名,义山因以寓意,非也。

2 、悼亡诗 ——对亡妻的深情悼念。朱彝尊:?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瘗(y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3 、爱情诗 ——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

4、自况诗——自伤身世。何焯:?此篇乃自伤之词,骚人所谓‘美

人迟暮’也。‘庄生’句言付之梦寐,‘望帝’句言待之来世。‘沧海’‘蓝田’言埋而不得自见;‘月明’‘日暖’,则清时而独为不遇之人,尤可悲也。?(摘自《李义山诗集辑评》)

七、总结诗歌的艺术特色

1、善于用典

2、哀怨的基调

3、朦胧的意境

4、华美的语言

八、课后反思:这首诗的教学是我登上讲台不到一年来自己比较满意的一堂课。《锦瑟》这首诗用典颇多、意境朦胧、晦涩难懂,是难度较大的一课。我在上课前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总觉得无法将诗意准确完全的传达给学生。于是,我换了一种思维方式,转教授为讨论,只带领学生梳理字面文意,告诉学生尽可能多的背景知识,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去自由讨论、交流。结果让我很惊喜,学生们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各抒己见且都言之有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讨论过后我再将千百年来学者们的研究展示给学生,他们发现自己的很多想法都与学者有契合,信心大增,对诗歌鉴赏更加有兴趣了。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留白,重要的是引导而不是直白的合盘讲解,毕竟自己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会转化为技能。

更多相关推荐:
对作文写作技巧专项训练之心理活动描写指导的教后反思

对作文写作技巧专项训练之心理活动描写指导的教学反思光华中学教科室:毕春林说起这课的设计还要追溯到去年在山东旅游的时候。在我们初三旅游团去往威海的途中,导游小贾为了活跃车上的气氛,为我们表演了一段天津快板——《武…

青蓝工程教后反思

青蓝工程教学反思在这四个月里,我在魏老师以及组内的老师的帮助下,逐步地走出尴尬、困窘的境地。同时我的师傅会及时地在思想认识上予我以引导,使我尽快地以较好的状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同时也晓我以理,使我顺利开展教学…

五年级数学教后反思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反思新庄小学邵生明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册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形式多样的操…

Unit 3 My friends 教后反思

Unit3Myfriends教后反思湖口县第二小学:尹江静本节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围绕“朋友”这个话题开展各项活动,所涉及的日常交际项目有介绍,告别等。其中以“介绍自己的朋友”为重点内容。在设计教学活动…

英语教后反思

昌乐外国语学校刘翠莲小学英语反思(1)——重视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英语学习、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英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英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

浅谈教后反思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价值与应用

课题《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关教育教学论文【内容摘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思维活动中向预定的学习目标探索前进,获得新知,体现…

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这篇教学设计关注了学生的活动把学生置于学习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文的理解思想情感的体会上整个过程自然流畅特别是运用了积极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指导朗读品读课文感悟体会总结升华拓展...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后反思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后反思嘉陵小学刘富中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文中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语的结合勾画出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和情感空间整篇文章语...

5早早起上学去教后反思

周教学反思

龙怎么写课后反思

怎么写课后反思秀三中龙再洋课后小结也称教学心得教学笔记课后记等是关于教学得失的记录是一种务实的教研行为它是课堂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很多教师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很多体育教师在课的准备和设计方面较为重视但在...

怎么写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怎么写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十堰市竹山县潘口乡小学李珊玉大家都知道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为了教好本门课程我总是认真做好课后随笔下面从以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后反思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反思街道办中心小学王爱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文章记述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

教后反思(5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