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4.5.14

落实德育 创造积极的育人环境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观后感》

冯恩洪教授就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将自己从事教育的切身感受和丰富阅历以及对教育的深入研究娓娓道来,让我们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他不仅让我重新认识了德育,还让我知道了要创造出积极的育人环境。

冯校长对德育作了精辟的分析,他说,课堂要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德育同样要创造适合学生的德育,那怎样的德育才算是适合学生的德育呢?他从内容、方法等方面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改进,他把适合的德育总结为:安排恰当的时间,选择恰当的地点,通过最恰当的人进行最恰当的教育。在内容上总结为:对己讲仪表,对人讲礼貌,学习讲勤奋,回家讲孝顺,社会讲公德。

冯校长在强调德育方法时,强调了体验:德育在一个微笑中,德育在一声问候中,德育在一次弯腰中,德育在??中。他说,要为德育设置情景,要让学生真实地参与其中,这种参与,不仅是学生参与,而且要让老师也参与进去。而在这方面正是我们德育工作中所缺乏的,现在我们的时间大部分被课堂所占有,有限的精力更多地用在文化课程上,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尤其是那些家庭教育不够完善的孩子,德育是他们成长最欠缺的,我们应该想法设法挤出时间,寻找良好的方法,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

工作中,我发现,无论哪个班级的问题生大都是家庭有问题的孩子,他们之所以成为问题生,与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可以说他们的心理大都不健康,接受的都是来自父母的一些畸形的爱。我们就应给与这些学生适合的德育教育,除了及时与家长沟通反应孩子的情况商

讨办法外,还要给与学生相应的教育,让他们的心理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

冯教授“育人的第三课堂”这部分,给我感触更深。这里说的第三课堂,不是对人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对人行为、情感施加影响的课堂,施加积极的终身影响的课堂。

积极的育人环境能使人赏心悦目,使人诱发积极的情感。积极的育人环境让教室的每一面墙都说话;让学生有倾诉衷肠的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使我对教学环境建设目标更清晰了,我们在学校四周围墙上绘制优美的运动简笔画,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我们同时利用宣传栏进行宣传:将学生参与活动的相片及时布置到看板,一可以展现学生的运动风彩,二又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再加上社会与家庭的影响,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和学习方法的辅导,让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使学生高效学习。

这次报告会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像冯教授说的那样,应该培养学生真正的品格,创造出积极的育人环境。

彭州市丹景山镇博爱九年制学校 孙太琴 廖继萍 董逢举

孙太琴联系方式:138xxxxxxxx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文翁讲座的第十五讲


第二篇:《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师读书交流活动

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

明照花

“我了解我的学生吗?”看到书名,我扪心自问。每日与学生一起,哪怕不在眼前,都可以想到每个孩子在干什么,说话的语气,打闹的深情,或洋洋自得,或自怨自艾。但我却从未静心思考,孩子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表现。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了解你的学生》文笔优雅、说理清晰,书中随处可见立竿见影的教学珠玑。格拉瑟用极其精深的专业素养和丰沛的实务经验,给老师们提供了实用的启示性向导。高屋建瓴,给行走在路上的教育者以深刻的启迪。

威廉〃格拉瑟认为,如果学生不愿意读书,任何处罚都无法逼他们就范。生命不像机器,可以由操纵者来掌控,所有的生物都有自我意识,都会自我控制,只有当你想让学生做的事情更能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的时候,学生才会按照你说的去做。换句话说,体罚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但是摸清学生的心理活动,找准他们的内在需求,就可以让学习变得轻松和快乐。

我们班有个叫彤的小女孩,私底下我戏谑的称其为“体操大王”。小姑娘聪明、机灵,但就是管不自己。上课的时候脚从来不会在桌子下面,要么在凳子上跪着,要么把腿伸到走廊里,更有甚者翘到桌子上。提到她,任课老师无一不摇头。家长会与其爸爸深聊,家长告诉

我从幼儿园就这样,在家里也这样,根本管不了。

一度,我是不想管她的,破罐子破摔却也只会最差。偶然,她回答问题很出彩,我极力表扬,并让她荣升小组长,管理小组其它成员的学习和作业情况,还通过校讯通跟家长表扬了她。一天天,孩子的情况慢慢变好。与数学老师交流,亦是点头称赞。

其实每个孩子心里都渴望被人承认,被人重视,也就是威廉〃格拉瑟提到的内在需求。欣赏孩子的每一次进步,哪怕是写对了一个词语,认真完成了一次作业,坐端正了身子,收拾干净了桌子……只要我们不吝啬自己赞美的语言,相信孩子会不遗余力的争取表扬,哪怕是赞许的点头。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如果能在课堂上实现对学习的满足,获得成就感,他就会用心去学习的。

正像威廉〃格拉瑟在本书中提到的一样: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不容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以挖掘,关键是怎样挖掘,何时挖掘。

我们无法强迫任何学生用功读书,除非他相信这么做会令自己感到满足。格拉瑟博士将他的“选择理论”转化成一套带给学生满足和喜悦、充满活力的学习团队模式。通过学习小组,学生享受到深入知

识殿堂所带来的权利、友情、乐趣。而老师把“逼迫”变为“爱的诱导”,不但让孩子爱上学习,更令教师少了逼迫的无可奈何,转而沐浴爱的阳光,身心舒畅,真正做到师生双赢。

更多相关推荐:
《_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课堂变革要由教授走进合作有感一直以来总觉得只要能把学生教会教好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其实不然读了了冯恩洪教授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对其中课堂变革要由教授走进合作一节很...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2

课堂决定效率老师成就学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撬起教育质量的篇章读书心得新嘉中学孙新艳冯校长的这一篇章告诉我们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生活中经常听那些老爷爷老奶奶称...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笔记一育人的第三课堂建设积极的教育环境积极的教育环境是使人赏心悦目的它是使人诱发积极情感的使人进入期间置身其间得到暗示得到启发的冯恩洪一建设隐性的第三课堂它不是对人传授知识而是对人的行为...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随笔

在合适中创造自己在适合中发展学生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龙口市明德学校孙新艳星垂平野月涌大地在这平静的夜中我独自品味着冯恩洪先生写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它像一股清泉洗涤着我的心灵它...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现在的教育是什么我们不禁扪心自问是做一双适合学生教育的舒适鞋子还是挑选一批适合我们鞋子的学生似乎是后者更为多些那么该去哪里寻找如此众多合适的脚呢似乎没有那么多于是我们的教育进入了一个瓶颈...

用心浇灌,花满枝头----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用心浇灌花满枝头读创造合适学生的教育有时觉得自己的生活像墙上的挂钟周而复始天天重复着一样的摆动有时觉得教师的工作像电脑程序一步又一步预设而成机械的心灵需要一点精神食粮来燎原心中未曾熄灭的梦想读完冯恩洪的创造合适...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gt读后感一最近我拜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本书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这本著作深深地吸引了我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于是结合自...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读了冯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触动很大冯校长说好老师不但自己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该为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环境什么是合适的教育环境呢一是良好的师生关系二是宽松的教学环境三是优美...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体会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教育是一项需要爱心的事业这个爱心首先表现为强烈的事业心舍得投入和付出我们常说师...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体会单位迁安市蔡园镇孟官营中学姓名张敬生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体会孟官营中学张敬生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教...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闫伟鹏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当我翻开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读着这本著作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3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新嘉中学孙新艳五一期间有幸拜读了上海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给了我们每一个关注教育发展参与教育变革的老师思想上的启迪和行动上的帮...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