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读后感

时间:2024.4.14

《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旅居巴黎时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虽是英文,但语言典雅平和,浓浓的中国韵味丝毫未减。其中通过人物性格渗透出的庄家和道家思想,读后令人思绪悠长。林语堂先生在全书前面的献词是:全书写罢泪涔涔,献与歼倭抗日人。不是英雄流热血,谁是神州自由民。描写中华儿女抗日之情,更升华了小说主题,使气概更为波澜壮阔。

《京华烟云》主要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的悲欢情仇。姚家长女姚木兰才华横溢,富有智慧,年少时与进步青年孔立夫暗生情愫,青年时嫁给曾家三公子曾荪亚。曾家大公子曾平亚身染重病,为冲喜娶了贤惠美丽的曼妮,但大婚第二天便去世。曾家二公子曾襟亚为人懦弱,却娶了刁蛮自私的牛家大小姐牛素云。婚后曼妮守寡,终生未改嫁。姚木兰发现丈夫与女学生曹丽华互生爱慕,用智慧巧妙的化解了家庭危机。牛素云与曾襟亚日益隔阂最终离婚。随后日本侵华,曼妮被辱自缢,牛素云和其兄成为汉奸,木兰逃往四川,举国上下加入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因有感于《红楼梦》而著的小说,小说中隐约有《红楼梦》的影子。但不似《红楼梦》的国破家亡,《京华烟云》给了读者一个更加开放和圆满的结局,让读者在“泪涔涔”的同时也颇感欣慰。下卷“秋季歌声”意指秋日结束,春日轮回的庄周思想,也暗示了旧中国灭亡,新中国的建立。

《京华烟云》的女主角叫做姚木兰。她的名字就注定了她外柔内刚的个性,也成就了她坎坷却幸福的一生。她是一位值得所有女性敬佩的女人。如果只是才华,史上许多才女或许可以与她比肩,最让人欣赏和敬佩的是她身上传统妇德与进步思想的融合、儒道庄思想的融合、大气温柔与果敢坚毅的融合。她是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合体,既有薛宝钗的贤良淑德、现实主义,又有林黛玉的温婉多情、浪漫精神。她进可读甲骨文、品茗赏月,退可种花养草、下厨做菜,是女性中的完美典范。她是出身富裕的大家闺秀,但最后归隐山村农妇也自得其乐。她对生活具有理想化的追求,但从不过分苛求,奉行着中庸和“无为而治”的思想。她的聪慧也挽救了她的婚姻和家庭危机,当已过不惑之年的丈夫爱上情窦初开的曹丽华时,她满怀同情写与曹丽华的规劝信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清理交融,淋漓尽致的体现了木兰的精明、豁达、智慧与和善,使曹丽华幡然悔悟,终“挥利剑、斩情网、断青丝”。

木兰的父亲更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理想人格的化身,“半在尘世半为仙”的智者。林语堂先生成功的借姚思安向西方读者展示了一个东方儒道融合西方务实的洒脱随性的生活智慧。他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教育出的女儿具有传统女性的优秀道德;又“去其糟粕”,不让女儿裹脚。他的人生一半入世,一半超脱,所以他的性格中既有儒家“人定胜天”的乐观人生态度,又融合了道家“顺应天命”的无为心态。他教育出的两个女儿也兼具道家的洒脱与儒家的忠孝,只不过木兰更侧重于道家,莫愁更侧重与儒家,两者的融合便是最为理想的人生。

林语堂先生向西方展示的也正是这样一个道儒兼具的中国社会,或许这两种文化本身就有交融之处,互相补充共同构成最为理想的哲学文化。


第二篇:京华烟云.论文


姓名:肖红平 班级:08英语(1)班

学号:201021010111

《京华烟云》读书报告

刚看完林语堂先生的小说代表作《京华烟云》,体味了姚木兰这位奇女子五味杂陈的传奇人生,特别是在民国这个时代背景的映衬下,更张显了无与伦比的震撼力,平添了几分历史的沧桑感。全文看罢,方能体会林语堂“两眼泪涔涔”的辛酸与感触。

林语堂曾感言:“若为女儿身,必为木兰也。”可谓是他对自己精心塑造的这位完美女神的最高评价了。纵观木兰的一生,确实波折重重。起初生长在“姚府”这样一个虽然谈不上锦衣玉帛却也衣食无忧的大户人家,特别是从小受到姚思安这么一位学识渊博,清心寡欲又不失开明的慈父的谆谆教诲,称得上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木兰天资聪颖,秀外慧中又品性高洁,简直就如同空谷幽兰般无可挑剔。然而她的完美并为成就她家庭的幸福,取而代之的是一场灾难性的婚姻。为了顾全大局,她顶替任性的妹妹嫁给了桀骜不驯的曾荪亚;同样为了顾全大局,她容忍曾荪亚那段执迷不悟的婚外情,并面对故意冷落和无端指责,以德报怨;还是为了顾全大局,她在心灰意冷时答应了一位用心良苦的母亲的最后恳求,放弃了离婚的念头,并竭尽全力唤醒荪亚浪子回头。至此,木兰似乎一直在委曲求全,似乎一直在为别人着想而忽略了自己。其实不尽然。木兰是一个无傲气但有傲骨的人,她并没有降服于命运而失去自我。相反,她总能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不失自尊又给人留有余地,极有分寸。她用自己的智慧经营着她的婚姻和人生。而这种经历了大风大雨,万般磨砺的爱情也恰恰是最实在的,最令人羡慕的。

不可否认,木兰是极富魅力的。但究竟是她的哪些特质深深地撼动着我的心灵,使我内心深处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或许是她过人的才智,或许是她进步的思想,或许是她不输给男儿的气魄和胆略。但如果看到了木兰的宽容,这些似乎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很多文学作品中都往往将宽容和屈服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宽容是软弱的;又往往将宽容和左右逢源混为一谈,这样的宽容是廉价的。木兰的宽容是有尊严的,是大气的,而不是一味地纵容,抑或故作姿态,千人千面。有气度的宽容才是真实的。“宰相肚里能撑船”这短短的七个字,看似浅显,又何等深邃。

从这部小说里,我看到了在封建社会里女性的悲哀。在封建社会,女子必须严格恪守封建礼教制定的种种规定。如有违反将会被世俗的流言蜚语所淹没。封建礼教对女人从头到脚,从内到外都做了相关的规定。中国女子在少女时代就被幽禁在闺房中,接受关于“女儿家”的种种教育,学习纺织,刺绣等“女红”的技艺。女子还要被缠足,束腰,女子平时不能随意外出,不能在外面抛头露面。在私下场合不能单独与男性言谈,更不能与男性有肢体上的接触。深深地记得在《京华烟云》中当平亚抱了一下曼妮,曼妮就认定自己已是平亚的人了。没有长辈的允许女子不能随意进入男子的房间。在《京华烟云》里,曼妮无疑就是一位典型的女性悲剧。从小和平亚就互相爱慕,两小无猜。但由于在传统的封建礼教的培养下长大,他们连见面都很难。在曼妮父亲的丧事后,平亚回到了北平。之后平亚由感染上风寒,日渐病危。平亚的父母为了给平亚冲喜,让曼妮来到了北平。在小说中曼妮来到北平后并不能很快地见到平亚,还要遵守一些繁琐的规定。好不容易两人见到面,却还必须事事谨慎。最后由于平亚病危,曼妮和平亚成婚。最后平亚的病还是不得能愈。对于一个还是青春年少的少

女来说这是一个多大的悲哀。但曼妮并不这样认为,她觉得自己已和平亚结婚,自己一辈子就是平亚的人。而且她认为这就是命运的安排。在封建社会只要女子已出嫁,就不能再嫁他夫。否则就违背了礼仪道德,是被世人所不齿的。对于像曼妮这样美丽而品德高尚的女子最终却只能落得这么悲惨的命运,这是社会制度酿造的悲剧。在以后的十年里曼妮只能青灯向佛,独守空闺。也许世人会对她对爱情的忠贞而大力褒扬,但是十年的漫漫岁月里谁能体味她的悲哀呢。后来曼妮死在日寇的屠刀下。这就是这个美丽女子一生清冷而凄惨的命运。

当一个女孩从少女转换到妻子的角色的时候,她们就成为了男性的绝对的附属品。在必须恪守妇道,在家相夫教子,成为财米油酱醋茶的管理者。家庭就是她们的唯一依附,也是她们的精神支柱。外面的风云变换与她们没有任何关系。她们只用在家中管理好整个家族就可以了。她们的婚姻也不是以爱情为基础的而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女儿时代所受的教化使 两地的妻子们都具备温顺贤良的美德, 懂得取悦丈夫是自己的第一天职。与这种单方面的贤良契合的是男权的世界赋予了丈夫们严厉管束妻子和放纵自己的权利。在《京华烟云》里木兰对荪亚得出轨,木兰选择了隐忍。在封建社会里男子有纳妾和出妻的权利,这也是男女及其不平衡的一个表现。如果女子有出轨的行为,则会被关猪笼沉溏。男权制下男女不平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男性拥有过多的婚姻自由权,而女性却只能在男性的支配下开始“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婚姻生活。一夫多妻制的存在酿成了社会上一群特殊女人——妻妾。 封建社会妇女的全部生命都倾注在丈夫、儿女和家庭上, 步入暮年便意味着她们生命的赌注已经押完, 只能靠着儿女和丈夫的福荫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这就是封建社会里女性的一辈子,她们的一辈子都活在男人的控制之下。母以子贵也是这种制度的产物。她们的一辈子都没有走出家庭这个园囿。这是如今的女性无法想象的。当孔子率先提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观点时,剥夺妇女的人权,侮辱妇女和歧视她们便成为当时社会里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情。封建理学家们进一步公然藐视女性,大肆鼓吹“夫为妻纲”以及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教条,以法律的籍口取消了女人之为人的各种权利。在《京华烟云》里木兰是幸运的,她的父亲是一个思想开明的人,木兰从小就接受了比较自由而先进的教育,有着进步的思想,她不仅没有被缠足,父亲还教她吹口哨,唱京戏,还会鉴赏古玩。这在那个年代是其她女孩所不能想的。这些也成就了木兰有寻常女子身上没有的胆略与勇气。木兰的智慧为木兰的一生带来了幸福。如果她没有接受这些先进的思想,也许她的命运会和万千封建社会的女性一样平淡。

在如今这个时代里,作为女性的我们,应该珍惜时代赋予我们的权利,应该像木兰一样用智慧去经营我们幸福的人生。

更多相关推荐:
《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读后感伴随着木兰一家远去的背影这篇小说结束了留给人无限的遐想意犹未尽京华烟云这个名字就让我联想到一种浮华的生活又带有些许传奇的色彩我是好不容易才耐着性子把这本小说看完的因为林语堂的这部小说好多都是对庭院...

京华烟云读后感(写得太好了)

那早已逝去的点点读京华烟云有感我是一个爱读武侠奇幻等休闲型文学作品的普通青年对像林语堂这样的国学大师并不是十分了解他名下的作品自然也是知之甚少不过随着电视剧版京华烟云的热播我对这部作品有了几分期待无论是文雅的赵...

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刚看到这本小说还没有翻开以为只是如同张爱玲笔下的一本本文字优美的凄惨爱情故事讲述的只是近代北平几个家族的爱情故事细读之下才发现内容并非如此这本写于19xx年8月至19xx年8月间用英文写就的长篇小说是被...

读《京华烟云》有感

读京华烟云有感开始认识京华烟云是由于其电视剧的热播我看了几集觉得很好看主题曲也好很好听后来接触到更多有关于它的消息在书店曾翻到过这本书看了一会儿觉得不错便买下来读读这本书花了几个晚上就读完了故事是从义和团运动一...

《京华烟云》读后感--王权凯

京华烟云读后感京华烟云描写的是19xx年19xx年那个政权更迭军阀混战人心郁闷的北平城中通过对姚家曾家牛家三大家族中各类人物在那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性格演变思维撞击和命运选择凸现了儒士商阶层由盛而衰的过程全景式展现...

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传媒221309010季秋红对于木兰我也许感叹的是这样一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像宁静温婉的江南净出静婉的女子西北土地上的儿女的性格总是豪放爽朗些在书中北京城古老而典雅的气息中国人传统含蓄的优美的继承于是便...

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读后感当看完下半部京华烟云最后一页最后一字时我很不情愿这部精彩的巨著落幕了其实我不得不承认因为年纪尚浅我自以为看懂这本书实际上不可能深入理解但这部作品真的一开始就吸引了我一切从曼娘开始林语堂对这位古典美...

京华烟云读后感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在旅居巴黎时于19xx年8月至19xx年8月间仿照红楼梦的结构用英文写的长篇小说小说中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女主人公姚木兰从富家生长享用一切物质的安适后变为村妇过幽雅山居的生活及最后变为普通农...

读《京华烟云》有感

读京华烟云有感读京华烟云有感曾嵘各位书友大家新年好在这里先给大家拜年了又到了该我和大家分享心得的时候了最近被过年的各种琐事所困扰一直没有真正的静下心来读书碰巧看到了电视里在重播京华烟云不由的想起了林语堂老先生这...

京华烟云英文版感想

MomentinPekingisahistoricalnoveloriginallywritteninEnglishbytheChineseAmericanauthorLinYutangThenovelcoverstheturbu...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之人物浅析

京华烟云读书笔记之人物浅析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讲述了从19xx年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族抗战这三十多年时间北京城里姚曾牛三大家族的浮浮沉沉和恩恩怨怨这本小说读起来感觉语言...

读书笔记——京华烟云

读书笔记京华烟云1他巴固说木兰的眼睛长长的莫愁的眼睛圆圆的木兰的活泼如一条小溪莫愁的安静如一池秋水木兰如烈酒莫愁似果露木兰动人如秋天的林木莫愁的爽快如夏日的清晨木兰的心灵常翱翔于云表莫愁的心灵静穆坚强如春日的大...

京华烟云读后感(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