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敏读后感

时间:2024.5.8

贾志敏,一本语文教学的百科全书

——读《贾老师教语文》有感

武进区雪堰中心小学杨洁玉

这么多年,《贾老师教语文》这本书始终摆在我的书桌上,虽说已经破烂不堪,但它永远是我最心爱的书。二十年前,贾老师的作文教学《贾老师教作文》通过电视台,风靡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了90年代后期,他的阅读教学同样受到了我们广大教师的关注。如果说贾老师的作文教学所引起的是一种贾志敏现象,那么他的阅读教学所引起的反响,那是一股贾志敏旋风。那么,为什么贾老师的作文教学、阅读教学如此受我们小学语师教师的关爱和注目呢?我喜欢听贾老师的课,看他写的一本本专集,我觉得贾老师是一本语文教学的百科全书,一本关于语文教育学和语文教学艺术的书,我们百看不厌,因为他的阅读课在我们中国小语界是绝无仅有的。二十年中,我们教师一直在思索追寻这位名师成功之路的轨迹和原点,而我也只是得到些粗浅的认识。

一、认真解读文本。

贾老师指出:备课,是教师走进文本的第一步。教学又有它自身的规律,首先要认真解读文本。 贾志敏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拿到课文之后,贾志敏老师总是先要读上几遍。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得更好。率先垂范,学高为师。贾志敏老师是上海人。对上海人而言,说好普通话不是一件易事。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往往分不清,读不准。碰着困难,贾志敏老师一边查字典,一边请教同事、同行,乃至学生。贾志敏老师认为,教师有不懂或不会的地方,是

十分正常的,用不着回避。可怕的是滥竽充数、敷衍了事,教给学生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读课文,不但要读通,还要读熟,做到烂熟于心。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走进文本,把握课文的脉络,掌握课文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候,一个巧妙的教学主意,往往就产生于对文本的熟悉。

二、根据课堂,不断修改教案。

教师是通过备课笔记写下自己的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过程的安排。这是预设的,是教师在上课前的“一厢情愿”。但是课堂教学会由于教学对象、时代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往往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可谓瞬息万变。这便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修改,适时调整自己的再好的教案也需要教师去实践。因此,课堂教学要在“实效”上做文章,要在“有效”上下功夫。教学必须创新,不创新是没有出路的。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当球王贝利踢进第 1000 个球时,记者问贝利:“你踢进的 1000 个球中,哪一个球最为精彩?”贝利说:“下一个”。其实,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对于那些优秀的教师来说,精彩的课永远是“下一课”。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教案要不断修改,教学得经常调整,一成不变是行不通的。用同一个教案去教不一样的学生,其教学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因此教师要灵活地把握课堂教学的契机。

三、临场的语言诊治在课堂生成中沉淀学生的语言。

贾老师课堂的语言诊断的艺术已到了出神入化之地。 他不放过每一个学生说的每一句不妥当的话。他追求的是正确、敏锐、强烈地去感觉、感知、感悟语言。有一次,课堂上有个小朋友写作文时说了一句话,“暑假里, 2

我和爸爸有幸到杭州来。”贾老师当场马上说:“你这句话有四个毛病。”听课的老师们都领会不过来,这句话听起来也可以呀!贾老师说,第一,“我”和爸爸这个“和”用的不当,爸爸是大人,我是小孩,应用“我随爸爸”;第二,“有幸”不当,你到杭州来可能是有幸的,但爸爸是大人,到杭州来很快就到了,所以应是“我有幸随爸爸”;第三,你在上海,不能说“到杭州来”,应是“到杭州去”;第四,到杭州去干什么?即便是有幸,下面的内容应该是有幸的,如果你到杭州去奔丧,也叫“有幸”吗?哎呀,真厉害!这小孩子从小就在这种严格的、正确的、敏锐的、强烈的语言的熏陶之下,才能够提高语文综合水平。所以,听课老师觉得很惭愧,因为自己的语感水平就很差。贾志敏老师临场的语言诊治在课堂生成中沉淀学生的语言,这也是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所忽视的问题,在很多课堂里,有的学生说的话明明不对,老师都说他是对的。所以他从小就得不到准确的语言的刺激和准确的语言的感受,那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会有很好的语言素养吗?

五、不断阅读,加强文化底蕴。

贾老师以出色的语言示范,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感。 贾老师在我们小语界被誉为语言大师,这个称号是有分量的。因为我们发现,贾老师的语言真的很有功底,很厉害。首先我们看他的语言积累,很多学生的作文、小学的课文他都可以很娴熟地背下来。我们年轻教师记忆力很强,有这个语言功底吗?我们能背几首古诗?能背几篇古文?能背几篇美文?更甭说学生好的作文和课文了。所以,他在语言积累这个层面上,他的功夫是非常深。有一位老师给贾老师统计过,他评价学生的话语,评价学生 3

的方式,竟有三十几种,而且在一节课中很少有重复的评价语。语文老师应该姓语、名文,语文老师的功底就是语言的功底。我们仰慕名师,想成为名师,我们老师想要做一个语文名师就要从提高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做起。平时,老师们的课放不开,不够大气,说到底就是囊中羞涩。这个囊中羞涩不是钱,而是语言的囊中羞涩。老师们害怕,就像林黛玉进大观园一样恐怕说错一句话,因为我们常常要说错话,与其要说错话,不如不说,所以,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的课堂,预设太强,生成性不足。为什么?因为预设的是有把握的,而生成的往往是没有把握的,是要临场以教学机智,以自己的语言功底去生成的。过去我们在课堂里,上课上得最好的,往往是低年级的识字教学,那时的特级教师全部都是女老师。有的老师说:怎么现在课上得好的,都是男老师?这里,当然不应以男女来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一个好老师一定要有很好的语文功底,要有很好的阅读基础,没有很大的阅读量,没有读过很多的好书,打下很深的文化底蕴,你就甭想让预设和生成同样精彩!所以我们学习贾老师就要学习他那良好的习惯——多阅读,多积累。

六、努力追求真实的课堂。

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种浮躁的现象,尤其在一些公开教学中。一些教师一味追求形式上的多样,课堂上的热闹,很少让学生安静下来读点书,提些问题。学生离开文本远了,时间一长,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丝毫好处。贾志敏老师认为,还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孩子,让他们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从书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公开教学,不能本末倒置,教者要“目中有人”,这里的“人”是指学生;又要“目中无人”,这里的 4

“人”是指听课的老师。

贾志敏老师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演绎出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来,让每位听课者领略到了一位教育大师真正的风采。“真实、朴实、扎实”,是贾志敏老师对教育的诠释和感悟,也是他对教育的一种承诺和誓言,同时也是我走近名师课堂、体味名师风采的学习中得到的最大感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语文教师要备好课,就应博闻强记,通古晓今,需有“知学”。要当一个语文教师不算太难,而要成为一个称职、优秀、出类拔萃的语文教师,实在不易。贾志敏老师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个杂家,即“半个编辑”、“半个作家”、“半个演员”、“半个书法家”、“半个演说家”、“半个剧作家”、“半个播音员”、“半个幽默大师”??如果我们真能如此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专家了。

5


第二篇:贾志敏


贾志敏《记一件_的事》作文教学指导实录

2009-05-05 22:46

一、指导学生发现事物的特点

师:(出示一个大橘子,放在学生容易看见的位置)这是一个橘子。(板书:这个橘子真可爱)谁来读呢?(一位学生读) 师:读得一般,谁再试一下?(又一位学生读,“这个”拖调了。)

师:不是念“这——个”,应该念“这个”,语速要快些,你读。(学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大家一起读。(学生齐读)

师:(板书:啊!)在前面加一个“啊”,谁能读好?(学生读得不错)

师:啊,这个橘子真可爱!怎么个“可爱”,要用事实说话,要表达得形象,要把话写具体。怎样写具体?要——观察。观察,指的是以看为主,对事物进行调查。观察要——仔细。如果要写这个橘子,你们可以从那几个方面来观察?(学生说了颜色、大小、形状) 师:同学们真聪明!还有吗?(见学生不举手,老师走过去,拿起橘子,做了一个“掂”的动作。)

生:(脱口而出)重量。

师:(板书:重量)好!再近一点呢?(老师把橘子送到鼻子前,做出嗅的动作。)

生:(抢答)味道。

师:(反问)是味道吗?鼻子能知道它的味道吗?

生:(恍然大悟)香味。

师:(板书:香味)再仔细观察(特意展示了橘子的叶子)。 生:这个橘子上有叶子。

师:一般橘子都没有,这是这个橘子的个性(板书:特征)。现在剥开橘皮,你可以看到——(生:橘瓤)一尝就知道——(生:味道)

师:这样观察就仔细了,如果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也就具体了。

二、指导学生如何将事物写生动

师:光写具体还不够,文章还要生动。怎么写才生动呢?那就要展开联想(板书:联想),想象要合理(板书:合理)。把你想象到的写进去,文章就不具体、生动了?(老师手拿橘子,引导学生边看边展开想象。)

师:颜色?

生:黄中带绿。

生:黄中透绿。

师:“透”用得好,这说明绿色是慢慢显现的,很淡。形状呢? 生:圆溜溜的。

生:像一个小南瓜。

师:大小呢?

生:有我的拳头那么大。

师:请你掂一掂,它大约有多重?

生:用手掂了掂大约有二三两。

师:(把橘子送到一个学生鼻子前)你闻闻。

生:清香。(老师又送到另一个学生的面前)

生:一股淡淡的清香。

师:对,不是刺鼻的香。再看特征,橘子上有叶子,像什么? 生:像顶着一个小小的帽子。

师:再往下想,它一定是??

生:它一定是刚摘下来,一定很新鲜,一定很好吃。

师:(剥开橘皮,请了一名学生)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片橘瓣?(学生数了,共有12片。)

师:它看着像什么呢?

生:像含苞欲放的花骨朵。

生:好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

师:(让两位学生摘下两片)你们尝一尝,什么味道? 生1:甜滋滋的。

生2:甜中带点酸。

师:现在我们已经把橘子的特征都说全了,看看大家能不能写下来。

三、写一段话,教师给出评价

师:我们以“啊!这个橘子真可爱。”开头写一段话。(学生练笔后交流)

生:啊!这个橘子真可爱。

师:你读出了感受,我听后,也觉得这个橘子很可爱。 生:它黄中透绿,扁扁的像个小南瓜。

师:写得形象。这么一联想,文章就生动了。

生:又像节日里挂着的灯笼。你看!你看!

师:好!这儿为什么要两次用“你看”呢?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惊喜的感觉。

生:放在手上掂一掂,沉甸甸的。放在鼻子前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师:“闻”“有”可以去掉。另外,“放在鼻子前一闻”和“一股淡淡的清香”中间缺了一个字。你再读,读好了,语气出来了,这个字也就出来了。

生:(一连读了好几遍,直到读进去仿佛被清香所陶醉时,“啊”字脱口而出。)放在鼻子前一闻,啊!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剥开橘皮,我一数,一共有12片橘瓣,它们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

师:加上“着”和“呢”,再读一下。

生:它们多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呢。我摘下一片,

放在嘴里。

师:“放”是把东西放在桌子上、阳台上等,应该说“放进”。 生:我摘下一瓣,放进嘴里,咬了一口,甜滋滋的,还有点酸溜溜的感觉。

师:是感觉?

生:还带有酸溜溜的味道。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呢。 师:这位同学写“吃”用了12个字,三个动作:“摘下一瓣,放进嘴里,咬了一口。”写得细腻,语句通顺,好!

一、师生表演小品

师:上一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橘子,大家边看边想,通力合作,最后,把这个橘子写得形象、生动。这一节课,你们先观看一个小品,也请大家边看边想,最后,把这个下品叙述清楚。谁愿意当小演员?(学生纷纷举手,一名男生上台。)

师:我们合作,一起演爷孙俩,高兴吗?(学生高兴地表示同意。)

师: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小品的故事梗概。

一天晚上,一个叫小明的孩子正在家里做作业,到七点了,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小明饿坏了。这时,爷爷爷来了,还捎来了一个大橘子。这个橘子又大又新鲜,小明很开心。他剥开皮刚想吃,突

然想起平时爷爷那么关心自己,什么都舍不得吃,现在,他也要尽一份孝心,把这个橘子留给爷爷。但是他又怕爷爷不肯吃,怎么办呢?于是,他故意说这个橘子是酸的。爷爷听说这个橘子是酸的,便抢过橘子不让小明吃。爷爷吃了橘子以后,发现橘子并不酸,还很甜,心里很纳闷。这时,小明见爷爷真的吃了橘子,便高兴地叫道:“爷爷上当了!”

二、概括小品要点,让学生练笔

师:你们看了老师和这位同学表演的小品,能不能用几句话概括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完成以下板书)

①晚上,爷爷回来了,还捎回一个大橘子。 ②啊,这个橘子真可爱,吃起来一定很甜。 ③我想给爷爷吃,又怕他不肯吃,便故意说橘子是酸的。 ④爷爷抢过橘子吃了,发现橘子很甜。 ⑤我高兴地说:“爷爷上当了!”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好。如果一位同学真的是这么写的,并把它当作一篇作文交给老师,你们说,老师会满意吗?

生:不满意,因为他写的内容不够清楚、具体。

师:对,这篇作文缺少具体的内容。写作文时要注意用事实说话,要表达清楚,不说空话,不说套话。比如说,“晚上,爷爷捎回

一个大橘子”,写“晚上”,不能出现“晚上”这个词,可以从天色、时间等多个角度去写。“我想给爷爷吃,又怕他不肯吃,便故意说橘子是酸的”。“想”是心理活动,为什么要把橘子给爷爷吃,怎么估计到爷爷不会吃的等等,这些心理活动都要写出来。“故意说橘子是酸的”,怎么做动作,怎么装出“故意的样子”?如果把这几个“怎么样”“为什么”写清楚、写明白,这篇作文就具体了。

(学生根据老师举的例子进行扩写,每个人选择一句将内容展开。)

三、老师当堂评点同学们的作文

(学生写完后,老师请了5位同学上台交流。)

师: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意思是朗读很重要。文章写得一般,如果读得好,还可以给文章增色不少。

生1:屋外一片漆黑。

师:把“屋外”改成“窗外”更好。

生1:窗外一片漆黑。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飘出了饭菜的香味。唉!都快7点了。

师:没用“晚上”二字,写的全是晚上。

生1:家人怎么还没有回来呢?

师:把“家人”换成“爸爸妈妈”。

生1:爸爸妈妈怎么还没有回来呢?我的肚子都快饿瘪了。还好,不一会儿,爷爷回来了,他惦记着我这个小馋猫,变戏法似的从

口袋里摸出了一个大橘子。

师:表达清楚,语句流畅。好!

生2:啊,这个橘子真可爱,圆溜溜的,像个小南瓜。 师:你展开了联想,比喻十分恰当。

生2:它金灿灿、黄澄澄的。我用手掂了掂,大约有二三两重。你瞧,你瞧!

师:“你瞧,你瞧”表示惊讶,可以引起读者注意。

生2:句子上面还顶着一片绿叶呢!多像戴着一顶绿色的小帽子。我想,它一定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一定十分新鲜,吃起来一定十分可口??

师:推断严密,合乎情理,一连用了三个“一定”,构成排比句式,读起来顺口。

生3:我突然想到,爷爷平时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给我,凡是不好吃的,他都抢着吃。这么一个甜橘子,我要让他也尝尝。 师:“一”可以去掉,更简练。

生3:这么个甜橘子,我一定让他也尝尝。可爷爷一定不会吃的。

师:爷爷怎么“不会吃”呢?换成“不肯吃”就准确了。 生3:可爷爷一定不肯吃的。这可怎么办呢?

师:好一个设问句!

生3:我踱着步子,左思右想??

师:我这么个六十多岁的老人思考问题才踱着步子呢,你这么

个孩子怎么会像个老人了?改一改。(教师做出歪着头思考的样子) 生3:我歪着头,左思右想。突然,一拍脑门,有了! 师:语句轻快,写得好啊!

生3:我掰了一瓣放进嘴里,左手捂着脸,歪着脖子,叫起来:“爷爷真坏,这橘子真酸啊!不好吃!”

师:这写“我”的心理活动,十分细腻,烘托了“我”尊老、爱老的主题。

生4:正在做饭的爷爷连忙跑过来,抢过我手中的橘子。

师:“抢”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文明的行为,然而这里用上“抢”字却再恰当不过了,写出了爷爷对“我”的疼爱。

生4:爷爷也掰了一瓣橘瓣塞进嘴里,咬了几下,奇怪地问我:“孩子,这橘子不是很甜吗?”

生5:我见爷爷上当了,就捂着嘴巴笑了,爷爷正疑惑不解时,我一蹦三尺高,边鼓掌边大声叫:“爷爷上当了!爷爷上当了!” 师:“爷爷上当了”为什么要说两遍呢?小孩子高兴起来就是这样,写得活灵活现。

生5:爷爷这才恍然大悟,搂着我,捏着我的小脸,说:“真是我的乖孙子!”

师:这几位同学写得很清楚,很具体,是一篇很好的作文,给他们鼓掌!(学生鼓掌)

四、巧起作文题目

师:这篇作文很生动,咱们一起来给它起个题目吧! 生1:爷爷上当了。

师:好!如果用“我”作题目呢?

生2:我骗爷爷吃橘子。

师:“骗”要加引号。

生3:我哄爷爷吃橘子。

生4:我笑了。

师:多么富有诗意的题目。

生5:我让爷爷上当了。

师:都不错。语文老师平时出的多是这样的题目。(板书:记一件______的事)你们再起题目。(学生说了很多,如:难忘的、高兴的、快乐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印象深刻的、值得回忆的等。) 师:如果按地点来起呢?

生: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

师:按时间呢?

生:发生在晚上的一件事。

师:按事情的大小呢?

生:记一件小事。

师:同学们,这些都能作为这篇作文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能起到揭示文章中心的作用。

听过贾老师的作文课,你还会觉得“记一件______的事”这类记叙文难吗?只要用心观察你身边的每一个小事物,并在观察过后仔细地想想它们背后的故事,可写的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地从你的脑海中涌现出来。比如,你写字台上那个漂亮的相框,是生日时好朋友送的礼物,由此,你能不能写写你们之间的友情呢?像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找一件动笔写写吧!(后面的话:呃,先抱歉一下那么晚才打完,实在是因为没时间打这个,太长了??不过,贾老师的作文课上的真是生动有趣呢,让我开窍不少。希望大家也能从中获得许多灵感!) 贾志敏作文教学<<校园一角>>课堂实录

上传: lmc1111 更新时间:2011-9-19 阅读: 88

贾志敏作文教学<<校园一角>>课堂实录 贾老师:我们是大自然的主人,我们热爱大自然。我们置身于美好的大自然环境中,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告诉别人,让别人也分享幸福,是十分有意义的。怎样写景呢?首先要去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有时还需要用嘴去尝一尝。其次,还要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做到情景交融。

我们的校园很美,有花有草,有树有木。我们一块儿去校园走走看看,去寻找校园里的“美”。

(贾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一棵大松树下)

贾老师:这是一棵雪松。我们一起对它进行一番考察吧!它位于什么地方?

学生甲:它位于操扬的西北角。

贾老师:它像什么?

学生乙:它像一座宝塔。

学生丙:它像一把收拢的大伞。

贾老师:颜色呢?

学生乙:墨绿的。

贾老师:你们用手去碰碰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甲:要扎人,扎得手心很疼。

贾老师:它似乎在告诉人们,你们可不要碰我呀!如果把它当作人,它像谁? 学生乙:像哨兵。

学生甲:像慈祥的老人。

贾老师:让我们去看看美丽的花坛吧!

(贾老师带领同学来到花坛前)

贾老师:我们的校园里一共有四个花坛。我们先看这个大花坛吧!花坛里栽着些什么花,你们都认识吗?

学生丙:我认识,这是月季花。

贾老师:颜色呢?

学生丁:有粉红的、深红的、朱红的??

贾老师:让我们再去看看喷水池吧!

(贾老师带领同学来到喷水池边)

贾老师:喷水池呈什么形状?

学生甲:像梅花的形状。

贾老师:水池里的水怎么样?

学生甲:水很清,清澈可以见底。水里还有几条金鱼在戏水。

贾老师:三座假山各像什么?

学生乙:有的像要展翅飞翔的鹰,有的像盘坐着的老和尚。

学生丙:有的像一条竖着的鳄鱼。

贾老师:像什么全凭自己的想像。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校园一角”,让我们写作文,有兴趣写吗?

众学生:有。我们有材料写的。

贾老师:我们先要看清题目,看懂题目的要求。既然是“校园一角”,那么绝不是要我们写校园的全部,只是要我们写校园的一个局部,一个角落。

至于写什么,由你自己决定。你应该选择你熟悉的、喜爱的内容。因为你熟悉它,因为你喜爱它,你就比较了解它,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比如,怎样写校园里的那棵大雪松呢?可以先交代一下它的位置,它的形状,再写它的颜色;这是写它的静态。也可以写它的动态,即当风轻轻吹过,松树是怎么摇动的,发出什么声响。你如果想像丰富一点的话,可以把它比作一个人,他怎么跟你说话的?说了些什么???如果你把这些内容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就是一段美好的文字。你们试着写一写吧!

(学生习作后交流)

学生甲:许多人一跨进我们的学校,都会惊讶地说,“这个校园真美丽,真整洁。”的确,我们的学校有高大的教学大楼,有昂首挺立的松树,还有花坛。花坛呈L形的??

贾老师:你们都听到了,他写得很努力。可是他这么写有什么缺点?

学生乙:他先写了教学大楼,再写了松树,然后写花坛。我认为前面话可以都不写,开门见山地指出:校园的南边,是一排美丽的花坛。

贾老师: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我们平时说话要简明扼要,写文章更要这样,不要绕弯子,绕了半天才说到正题上去。建议你采纳这位同学的意见。

学生甲:校园的南边是一排美丽的花坛。花坛不高,用白底红花的瓷砖砌成??

贾老师:砖头一块一块地向上垒叫“砌”。这里该这么说,“花坛不高,四周贴着白底红花的瓷砖。”

学生甲:??花坛不高,四周贴着白底红花的瓷砖。第一个花坛里栽着菊花和一串红。秋天,一串红开了??

贾老师:如果这么说,似乎更贴切些:“现在正值秋天,一串红开得十分茂盛。” 学生甲:现在正值秋天,一串红开得十分茂盛。远远望去,火红火红的,胜似春光,真是名副其实的一串红。菊花也争相开放??

贾老师:应该是“竞相开放。”

学生甲:??菊花也竞相开放,有白的,有黄的,有粉的,形态各异,绚丽夺目。第二个花坛里栽的是蔷薇,有些是粉红的,有些是深红的;有的风华正茂,有的则含苞待放。当你凑过近闻一闻,顿时芬芳扑鼻??

贾老师:“当你??”这是假设。不如改成“我凑近它一闻,啊,芳香扑鼻,香气袭人。” 学生甲:??我凑近它一闻,啊,芳香扑鼻,香气袭人。第三、第四个花坛里相继种着白玉兰??

贾老师:将“相继”改成“分别”。

贾老师:为什么第三、第四个花坛就这么一笔带过

学生乙: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贾老师:对。作文还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用面面俱到。继续念下去。

学生甲:??我们校园的花坛,一年四季,繁花似锦,花草欣欣向荣,群芳斗艳?? 贾老师:冬季的花坛里也能“繁花似锦”吗建议你这样改,“我们校园里的花坛,像个万花筒,一年四季不断变幻着,初春,欣欣向荣;盛夏,群芳斗艳;深秋,繁花似锦;即使到了隆冬,它还是那么生机勃勃。”

学生甲:??我们校园里的花坛,像个万花筒,一年四季不断变幻着,初春,欣欣向荣;盛夏,群芳斗艳;深秋,繁花似锦;即使到了隆冬,它还是那么生机勃勃。花坛只是校园的一角,它却把咱们的校园点缀得异常美丽。

贾老师:“点缀”用在这里十分恰当。结尾很好,小结全文,点明中心。

学生乙:我写的是“喷水池”。

在我们校园的西北角,有一个喷水池??

贾老师:点出喷水池的位置。

学生乙:喷水池呈梅花形??

贾老师:写出了喷水池的形状。

学生乙:许多高低不平的假山耸立在里边??

贾老师:马路可以说“高低不平”,假山也能这么用吗?这四个字中须换一个字就行了。换哪个字?另外,“耸立”用在这里也不妥。

学生乙:高矮不平。

贾老师:不对。

学生甲:高低不一。

贾老师:比原来好一些,但是还不贴切。

学生丙:高低不等。

贾老师:对。一字之差。意思迥异。这样写可以使假山显得高一些。把“许多”删去,“耸立”改成“竖立”。前面要把假山写得高一点,后面要把假山写得低一点。 学生乙:高低不等的假山竖立在里边,假山表面凹凸不平,上面有些小洞?? 贾老师:“小洞”改成“小孔”。

学生乙:上面有些小孔,左看假山是一个样子,右看假山又是一个样子,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啊!??

贾老师:这句话引自哪首诗?

学生乙:是《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贾老师:“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请你继续念下去。

学生乙:假山长满了绿色的青苔,并且放了几盆美丽的花??

贾老师:两个句子没有递进关系,因此不必用“并且”;“放了”改成“凸出的地方放着”。

学生乙:假山上长满了绿色的青苔,凸出的地方放着几盆美丽的花。池中的水清澈透亮,水里的鹅卵石清晰可见??

贾老师:把“水里”改成“水底”。

学生乙:??水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大小各异,颜色不一。小金鱼在这清澈的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着。其中有一条特别可爱,在金黄色的小身子后面长着一条大尾巴?? 贾老师:“长着”改成“拖着”。

学生乙:拖着一条大尾巴,在水中甩来甩去,游动起来,一摆一摆,好看极了?? 贾老师:这部分写得有些口罗嗦,建议你改成:“那些金黄色的小金鱼甩着大尾巴在清澈见底的水里游来游去,可爱极了。”继续念下去。

学生乙:有时候,喷水池里的水会像一股清泉喷出来??

贾老师:“有时候”指代不清。能不能换个说法,讲得清楚一些!

学生乙:当贵宾光临我们学校的时候??

贾老师:这样一改,意思清楚多了。“喷水池里的水”会喷出来吗?到底是从什么地方喷出水来的?看清楚了吗?

学生丙:是从假山顶上的喷水管里喷出来的。

贾老师:对呀,请你改一下。

学生乙:??当贵宾光临我们学校的时候,从三个假山顶上的喷水管里喷出的水形状不一,有的像凉亭,有的似柳枝,有的如瀑布??

贾老师:三个比喻句,用上三个不同的比喻词“像”“似”“如”,词语有变化,很好。 学生乙:??同学们都喜欢在喷水池前欣赏美景,交谈玩乐??

贾老师:“同学们”改成“我们”,这样一改,把“我”也放进去了。前边交代过喷水池呈梅花形,因此,没有前后左右之分了,得将“前”改成“边”;“欣赏美景、交谈玩乐”改成“逗留、交谈、玩耍。”

学生乙:??课间,我们都喜欢在喷水池边逗留、交谈、玩耍。

贾老师:很好,写得有声有色。还有谁要交流?

学生丙:我写的是雪松。

贾老师:请你念吧

学生丙:在我们校园的西北角,有一棵青翠挺拔的雪松。树干是灰褐色的,树皮斑斑驳驳,好像一位百岁老人额头上爬满了深深的皱纹??

贾老师:把“爬满了”删去,“一位”也删去。

学生丙:好像百岁老人额头上深深的皱纹。雪松的树干笔直,有三层楼那么高,树冠下面大,上面小,顶是尖尖的。近看像一座绿色的宝塔,远看像一把收拢的大伞;再远点看,它像一支绿色的、笔尖朝天的笔。它的树叶是针叶,又短又尖,硬硬的,针叶长得非常茂盛??

贾老师:把“长得”圈去。

学生丙:针叶非常茂盛。你知道它的针叶有什么用处吗???

贾老师:这是设问句,自问自答,引出下文。使文字严谨,语气连贯。

学生丙:原来针叶是用来储藏水分的。据说,雪松可以活到一百到三百多岁呢?? 贾老师:把“一百”删去。

学生丙:雪松可以活到三百岁呢雪松虽然没有擎天树那么高大,也没有梧桐树那么粗壮,可是无论在赤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在大雪纷飞的隆冬,它总是昂首挺胸,郁郁葱葱。每当微风吹过,它就发出一种亲切的声音??

贾老师:“亲切”改成“沙沙的”。

学生丙:它就发出一种沙沙的声音,仿佛在说:“舒服,舒服。”

早晨,同学们来到校园里时,雪松就像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双臂??

贾老师:“伸出”改成“张开”。

学生丙:张开双臂,热情地说:“小朋友欢迎你们来探索知识海洋的奥秘;傍晚,同学们离开校园时,雪松又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张臂举手,谆谆嘱咐:”孩子们,做完功课,早点休息,明天还要学习呢”

贾老师: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小朋友的文章真是一篇比一篇好。听了你们念的文章,我很感动,看到你们的进步,我十分高兴。小朋友,“校园一角”是属于写景的文章。要写好它,首先要观察景物。因为是命题作文,所以我们必须要审题。“校园”是范围,“一角”是对象。你选哪“一角”要先考虑定当,然后确定观察的角度——即位于什么地方看这“一角”,有时候,你可以移动,有时候,你可以不动,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地记叙。当然,文章写好以后,还得反复诵读,认真修改,直到把文章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谈作文课上三维目标的侧重:

品析了贾老师的作文教学实录,我们不难看出上作文这样的技能练习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纬度尤为侧重,案例中用红色标出的地方都是能体现着两个纬度的。习作课本来就是要叫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自然过程与方法这一纬度要明显,而且方法的指导很具体。又因为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语文教学的根基才不会产生动摇,“上层建筑”也才能发展得越高。在整个过程中贾老师不忘给学生传授习作的基本知识,如我们平时说话要简明扼要,写文章更要这样;作文还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用面面俱到;因为是命题作文,所以我们必须要审题;当然,文章写好以后,还得反复诵读,认真修改,直到把文章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贾老师更重视语文知识的渗透,对习作中的每个词都反复斟酌。如三个比喻句,用上三个不同的比喻词“像”“似”“如”,词语有变化,很好;对。一字之差。意思迥异。这样写可以使假山显得高一些。把“许多”删去,“耸立”改成“竖立”。 将“相继”改成“分别”。 “小洞”改成“小孔”。

当然,习作课中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课始,贾老师又富有激情的话语煽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校园的热爱,明确习作的主题。课中,教师又用激励性的评价语培养学生对

习作的兴趣。如很好,写得有声有色。又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小朋友的文章真是一篇比一篇好。听了你们念的文章,我很感动,看到你们的进步,我十分高兴。 总之,在教学中,贾老师做好了三维目标的整合,他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贾志敏

贾志敏作文教学实录——《快乐的日子》

[作者:未知

贾志敏

来源:本站原创 阅读: 1960次 发布时间:2008-1-21]

背景色: 【 】

师:上次作文,我们写了《看乐爷爷画画汇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把它写下来。这篇作文,大家写同样的题材。现在,老师要给你们写另一篇作文(板书叭快乐的日子m,要求大家写各种各样的题材。大家看看,按这个题目的要求,写的是什么?

生:写的是“日子"。

师:什么样的日子?

生:快乐的日子。

师:对,一定要写出快乐来,让大家看了感到快乐。现在,我要同学们说一句话,回答:在什么时候,我做什么?考虑一下,再告诉老师。

生:一个春天的下午,我随哥哥到树林里打鸟。

生:在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去捉"知了"。

生:一个夏天的早上,我跟表弟划船采荷花。

生:在冬天的一个早晨,我在乡下见到了老同学。

生:一个冬天的晚上,我去看妈妈演戏。

生:一个夏天的中午,我去掏鸟窝。

师:好。大家拿出纸来,就写一写这句话:在什么时候,我做什么。(学生按要求边想边写。)

师:(见全班学生基本上都停了1笔)下面请几位同学念一念。

师:刚才你们说的、写的这句。话,就是写这篇作文的题材。这篇作1文的题材确实是各种各样的。现在,题材有了,怎样写好这篇文章呢?最近语文课,大家学了《凡卡》。这篇文章,可供大家模仿。文章先写了他爷爷是怎样一个人,我来读一读(读课文有关片段),第二段写了景色,xxx你读一读(学生读有关片段),第三段,写他过了一些快乐的日子,我来读一读(读课文有关片段),这三段我感到写得相当美。大家可以写一写景色,用景色来衬

托快乐的日子。(学生在稿纸上边思考边写"景色"。)

师:写好了的就念一念。

(学生纷纷举手,念自己所写的"景色"。有一名学生念道:那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小草悄悄地钻出土来,小鸟欢快地张开了巧嘴,到处鸟语花香??)。 师:不少同学把景色写得蛮美的。我们再看看《凡卡)的作者是怎样写快乐的场面的,他是分四层来写的,我再读一读(读课文有关片段,并逐层作了简要的分析)。下面,你们就写一写"乐"的这一段。注意,一定要写出"乐"来。(学生认真地写,教师巡回指导。)

师:大家把笔放下。如果没写完,等会儿可以告诉老师,你下面准备怎么写。还有1/2的同学没举手,不要急,我等你们。好,(指一名学生)你来,到这」以指讲台边)来念。

生:(念)今天,我到附近的一一个菜园里去抓蜜蜂。(师插话:小心蛰着!)我抓了好一会儿,一只蜜蜂也没抓到。正在我心急的时候,(师插话:"正在"不要随便用,你用了"正在"·后面就要出毛病了。)突然,飞来了一只小蜜蜂,我看见(师插话:用不着"正在",没有什么非常要紧的事嘛。一只蜜蜂也没捉住,不要用"突然飞来",你面前有,好多蜜蜂。应该说,这时候,在我面前出现??)这时候,我面前出现了·一只小蜜蜂,我看见后,连忙镊手镊脚地走到一棵菜的后面,弯下腰。(师插话:你要交代这只蜜蜂在哪里,是在飞呢,还是停在哪里。生回答:在飞。师说:在飞,那为什么要镊蕊手镊脚呢:你应该快步,不应该隐"蔽,应该飞快地,猛地)我猛地"

(师插话:念不下去了,你再看看。谁再来幻

生:(念)《捉知了八知了真多,它们叫得是那么响!。"你看,一只知了!"我抬头顺着小伙伴指的方向看又是令人叫绝的课。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师:能说说我们为什么要保护青蛙吗?

生: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

生: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生:青蛙是捉虫能手。

(师把上述三句话重复了一遍,予以肯定。然后请一高一矮的两位学生走到氓台前,一个站在贾老师面前,一个站在贾老师后面。)

师:我们三个这样站队好吗?

生:不好。应该按高矮个儿站。矮个儿站前面。(贾老师按同学说的,重新站队。)

师:这样站好,是吗?那么,刚d同学说的三句话应该怎样排列呢? (生恍然大悟,纷纷举手。)

生:应该先说"青蛙是捉虫能手",再说"青蛙是庄稼的保护神",最后说"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因为青蛙是捉虫能手,所以才说它是庄稼的保护神;因为它是庄稼的保护神,所以说它是人类的好朋友。

这一细节,我在听课本上做了详细的记录,并在旁写了一个大大的"妙"字。妙在哪里?妙在贾老师把逻辑学上的一个深奥的类概念和种概念的主从关系竟讲得如此浅显易懂。"深入"而能"浅出",这是一种更高的教学艺术。 比"深入浅出"更高的是善待学生的艺术。课堂上贾老师和学生关系是那么平等、和谐、融洽,真是其乐融融。尤其是贾老师的激励艺术,更是高超。"你读得真好,我都被你感动了广"大家听了,都佩服你读得好!""你写得好,读得更好!声情并茂。"这些话,连老师听了都深受感动,更不用说被表扬的学生了。如果说"正面激励"容易做到,那么对读错、说错的学生能"反话正说"就难了。请听贾老师是怎么说的:"读错是正常的,一点儿不错是不正常的。""嗅,这一点是人家说过了,不过你再强调一下也是好的,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听了这些话,我从内心感动。

作文课,也有阅读课,他的每一节课都有一种艺术的魁力,无论是教材的处理、教法的设予尤还是对学生各种表现的应对措施,都那么独到,那么有味。于是,在我的听课本上,又写了这么一句话:贾老师是一本韵味无穷的教学艺术的书。

后来,听贾老师的课就更多了。有一天,我在《文汇报》上读到一篇报道。写的是,有一天,贾志敏校长发现楼梯里面有一片纸屑。他站在远处观察学生见了它会怎么做。一个学生过去了,视而不见;又一个学生过去了,还是视而不见;第三个学生过来了,弯腰把纸屑拾了起来,并把它丢进垃圾筒。贾校长走过去间了该生的姓名、班级,于是写成了一篇生动感人的"国旗下的讲话"。

贾校长在国旗下的讲话,全来自学生中,来自生活中,没有空洞的说教,都是一件件、一篇篇或令人感动、或启人心智、或发人深省的事例和劈语。学生听了贾校长的演讲,如坐春风,如沫春雨。请看他的《孩子的心比金子还纯)的演讲:

昨天中午,我正在走廊上巡视,突然,几个二年级的孩子把我团团围住,你一言,我一语,巩巩喳喳,说些什么,我一句也没听清。看着他们个个涨红着脸,我知道他们要告诉我一件重要的事情。

原来,他们在马路上捡到一枚嵌宝金戒指。其中一个女孩子把它交至叮我手里认真地说:"是我们捡到的,是金的,一定很值钱口巴!"

这枚戒指的确很大,放在手@$上掂一掂,好沉:金灿灿的,前面嵌着一块绿得发黑的宝石。我对金首饰一无所知,它是真是假,我一时拿不准。于是我请教一位女教师,她看了看,掂了掂说:"假的,百分之百是假的。"一连问了几位,都是一个说法:"假的。"

我把这意见告诉孩子,孩子有些泄气了。他们散开乙可嘴里还说:"是真的。"

望着他们的背影,我默默地说,他给了门文给我的是一枚假的戒指,可是,孩子的@$却比金子还纯。难怪一位住在浦明师范附小附近的上海人民广

播电台的工作人员被贾老师的"国旗下的讲话"所吸引,成了"讲话"的忠实听众,"为一次次内容生动、语言优美的讲话所打动。一天,他终于按搽不住,破门造访贾校长。当他得知一篇篇讲话均出自贾校长之手,出自贾校长之口,他惊博了。且不说内容感人、文笔流畅优美,就是那普通话、那磁实的嗓音,也够当一流播音员的资格!他间讲话的资料从何而来,贾答,从观察中来,·从学生中来,从思考中来。出版社准备把贾志敏校长"在国旗下的讲话"汇集出版,书名为《教育的诗篇》。贾老师把书稿拿给我看。我反复地读,反复地品,又读出了一层意思:贾老师是一本厚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的书。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贾志敏作为一名教师出现在课堂上,作为一名校长出现在讲台上,他的学识、人品,不就是摊开在学生面前的一本教科书吗,前不久,我们一起到张家界讲学,同住一室。无意中发现,他教过的课文都能背诵下来!就连很长的一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也能倒背如流!他说的话不多,但每句都有琢磨头,有品头。我不禁说道:"贾老师,您是天才!"他笑了:"您也相信天才,我却不信。我之所以记得住,那是因为我的执着感动了书上的文字。您想,我教了40年的小学语文,天天认真地读它们,能不感动它们?所以纷纷跑到我脑子里来了。一个智商再低的人,也认得他的父母啊。为什么?天天见面嘛!处处留心,天天思考,总会发现点什么,想出点什么。小和尚只要天天认真经,'神'一定会来的。"

文章录入:

更多相关推荐:
方志敏读后感

方志敏可爱中国读后感最近我看了一篇令我十分感动的文章它的名字叫可爱的中国是伟大领袖方志敏烈士在牢狱中提笔的记录了方志敏许许多多感人的事19xx年夏天方志敏到了上海那时候上海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在上海的马路上方志敏...

少年方志敏读后感

少年方志敏读后感新烟街小学四四班宋剑波暑假时我仔细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少年方志敏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这本书讲述了方志敏的英雄事迹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出生7岁开始放牛8岁开始读书1年就学完了3年的学业...

少年方志敏读后感

少年方志敏读后感冠县桑阿镇中心小学三2崔建钰指导教师崔庆利今年寒假在老师推荐的读一本好书中我选择了少年方志敏这本书方志敏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在他的三十六年革命人生中他经历了不少挫折...

读《方志敏的故事》有感

读方志敏的故事有感白雯雯提起方志敏的故事恐怕中国没有人不知道的他有令人快乐怀念的少年时代尊贵的参加革命有艰难的站在农民运动的前头有惊心动魄的狱中之争等故事其中狱中之争令人特别喜欢这个故事主要讲在敌人的祝捷大会上...

《少年方志敏》读后感

少年方志敏读后感岭子镇第一小学四年级赵博雅假期里我读了少年方志敏这本书少年方志敏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他为了能让佃户家的儿子葛望文继续有更多的精力读书不但主动帮助葛望文放牛还很恭敬地向财主干爹张念诚深深作揖替胆小的...

参观方志敏烈士园观后感

参观方志敏烈士园观后感以前在书本上学习烈士的英雄事迹就好像白驹过隙一样只有大概的了解而没有深刻的体会到那种烈士身上的精神但自从参观方志敏烈士园以后心底里面涌现出一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感受反正是是一种对烈士的敬畏...

重读方志敏《清贫》学习笔记

重读方志敏清贫学习笔记过去在上学的时候就读过方志敏烈士的清贫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常常被革命烈士坚贞不屈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所打动如今在我县举行诵读经典爱我家园主题诵读活动中我又重温了烈士的这篇著作再一次被革命...

《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王蒙先生评价毕淑敏有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性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不论是沈若鱼还是简方宁她们的身上都有毕淑敏的影子故事的开始并没有想象的绚烂一切如沈若鱼刚退休后的一段日子般波澜不惊喜欢毕...

红处方读后感

读红处方的观后感红处方是我大意下学期看的红处方是当代着名作家毕淑敏女士的第一部长篇力作是她的代表作之一我特别喜欢这本书不是因为它的文字是有多简洁有力平静沉着而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想要了解这一部分...

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文学院092王磊快乐家族第一次接触红处方是因为奚美娟主演的同名电视剧红处方虽然这部电视剧跟毕淑敏的小说红处方在情节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却也仍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后来在文学课上接触了毕淑敏了解了一些关于毕...

《红处方》读后感

红处方读后感初20xx级8班胡雪梅毕淑敏的书是给我启迪最多的文字读他的文字读的时候没有那么多需要思考的沉重幽默犀利的语言甚至让你会心一笑然而读后却发觉她的每一句话都蕴藏无尽的哲理和深意而且故事的过程和结局都让你...

永远走在别人前面读后感

永远走在别人前面读后感经董事长推荐有幸读了永远走在别人前面的小故事故事大致是讲一个叫迈克的学生在暑期跟同学一起推销基督教箴言报从电话销售开始慢慢几天下来迈克发现每天在打的100多个电话里只有几人订约而提成才几十...

方志敏读后感(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