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心理学 读后感

时间:2024.5.4

儿童绘画心理学 读后感

阅读这本书后,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儿童绘画和儿童心里发展的认识,我相信渴望了解儿童绘画和热天心里发展的朋友读过这本书后也会和我有同感。

1、 人人都需要游戏,人人都喜欢游戏。不管是大人,还是小人。

婴幼儿最初的画,都是无意识的。他会拿着工具,在纸上,在墙壁上涂涂,点点,他会惊异自己创造的东西,而且会非常的兴奋;再大点,他会反映生活了,一个圆加上一个梯形可能就是爸爸,圆上加两根线可能就是妈妈;他会画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给亲人解释、述说,或者在画的时候念念有词。在这个时候,性急的、望子成龙的父母往往迫不及待的把孩子送进了绘画培训班——他们以为孩子是天生的热爱艺术。殊不知,孩子仅仅是把绘画当成了游戏而已,就像人需要吃饭一样:这只是一种本能需要而已!而某些不正规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往往大多侧重于绘画枯燥的技法,没有照顾孩子心理,对孩子的这种本能需要置之不理!所以,我们的孩子往往有进了培训机构,反而对绘画失去了兴趣。

在幼儿园美术课堂中,如何让孩子对美术感兴趣?有资深美术专家说,不要让你的课堂看上去像上课的样子,尽情陪孩子玩,可能你的美术课就成功了。所以,关键是这个“玩”的方法,真的值得我们投入一生去研究呢。

2、 孩子的绘画游戏里有秘密

从孩子的角度,去感知孩子的世界,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真丰富啊,孩子的内心也有不为人知的痛苦、欢乐。此本书里有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们明白:任何人的涂鸦活动中都会透露一些信息,只要我们去仔细研究它。六岁的哈斯娜画的小人总是上肢有很多的手指,下肢总是一笔带过。对这样的画,你会洞悉出什么呢?原来,哈斯娜下肢瘫痪,平时都是靠上肢爬行,所以她的画想告诉大家:尽管瘫痪了,但是凭借上肢,她也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身体健康的孩子画出的图画通常色彩都是艳丽的,身染疾病的孩子正好相反,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画的画,色彩出奇的暗淡,死气沉沉,其中一幅画的森林,歪七扭八的就像是交错的血管,大部分用了暗红的血色。这个孩子每周都要去医院化疗,他的画正是痛苦煎熬的表现。

所以说,孩子的绘画(当然我这里指的是原生态绘画,没有大人的干涉,纯粹无意识下画的画)中真的有秘密,他们通过绘画,表达家庭的幸福,述说心中

的烦恼,发泄心中的愤怒??在这里,他们体现了难得可贵的“主体性”, 所以说主体性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赋予的。了解了他们的心中的故事,肯定对我们研究儿童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从而真正的实现“主体教育”。

我们的教育经常都在说“主体教育”,怎么样的教育才算主体呢?在网上看到这么一段话:学生的主体性指的是,学生不仅是能学习的,而且最终要“独立、主动和创造”地去学习。

但这书至少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只要有心,就会发现孩子内心的秘密,从而让我们更加关注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真正用心去爱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二篇:儿童绘画心理学


引言

一些学者研究儿童画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验证已经建构好了的观点。皮亚杰(Jean Piaget)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仅仅关注儿童画的某个方面,对结果的解释也是为了支持自己提出的儿童智力和逻辑发展理论。绘画本身并没有吸引皮亚杰,皮亚杰也没有把视觉艺术作为成人艺术成就的一个领域来看待。凯伦·玛考文(Karen Machover)对心理动机学有着深刻的洞察,她把儿童画作为一种“身体形象”或者“内部自我”的投射测验来分析。在他们的研究中,绘画仅仅是支持他们提出的儿童心智理论的一个佐证而已。

表征性绘画(representational drawing)是儿童绘画的一种真正的创造性活动。

正是因为没有真实的“范例”让年幼儿童去模仿,创作性才成为儿童绘画的突出特征。表征的目的不是使组成物体的各个元素与所描画的形象之间一一对应,也不是追求物体的摹写。如果符号化是艺术的核心,那么,就不能以表征性的多少来比较儿童画和艺术家的作品。

从形式上说,绘画是作为非常具有稳健性的语言而出现的,智力迟滞儿童的绘画不是很容易就会受到影响的。

儿童绘画能力和绘画表现之间是存在差距的。

在我看来,儿童绘画,至少在发展的早期阶段,是一种自主导向的问题解决活动,这一活动中充满了情感,常常反映出儿童的兴趣和关注点。

当我们认为所有儿童绘画的特点是有序变化的时候,“阶段”和“时期”的概念就可以很好的描述发展中的变化。儿童图画中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内部因素的驱动,是由儿童自己决定的。在于发展的水平线上理解儿童。事实上,儿童作为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人,绘画使他们应该享有的,令人起敬的活动。从这个角度理解儿童的绘画语言使我们的最高目标。

1

第一章 从动作到表征:早期图画形式的起源

关注有关表征性绘画起源的两种不同假设:

? 动作运动以及涂鸦图形的精神化最终会使可辨图形的出现;

? 在涂鸦行为向产生有意义图形的象征性行为转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特定的过渡阶段。

不论涂鸦图画的出现是否有意,一旦出现,孩子就会因此感到骄傲。尽管涂鸦画还缺少 发起意识和事先的计划,但是儿童利用这个涂鸦创造了一个“存在”。他们给自己的行动留下了痕迹,并且说明它“一直在那儿”、尽管儿童很喜欢涂鸦,但是他们早期的涂鸦作品却很少受到关注。因为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很难理解这些涂鸦画所传递的信息,很难给涂鸦作品赋予意义。

近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一些研究者试图把涂鸦作为一种可能有用的、预成的图画要素来 分析,而且涂鸦可能对表征的后期发展起着一定得作用。(Haas,1984,1998,2003;vKellogg, 1969;Matthews,1984;Simth1972)

鼻祖——留下痕迹和涂鸦探险

约翰·马修斯(1984,1998)基于对自己三个孩子的纵向观察即详细记录,对绘画发展的最早期阶段做出了解释:

? 垂直弧

? 水平弧

? 推——拉动作:推拉动作之中包含了一系列向前以及返回的动作。儿童平时放置真实物

体的推-拉动作只是移动,不会留下由于运动而产生的可视的痕迹。与此不同的,钢笔的推拉则留下了截然不同的视觉痕迹。

“拿着画笔和记号笔做这三种类型的身体运动时,就会留下时间和空间都经过的痕迹。” ——马修斯

★ 儿童对动作和留下的痕迹很感兴趣。

动作唤起了儿童对本身的注意,正在进行的活动的时间顺序由于动作所留下的痕迹而被给予了可视的形状。儿童的身体就是这些动作发声的空间中心:

用水平弧线可以画出一个围绕在身体的垂直中心线周围的连续动作,沿着线性轴的推拉动作是从身体开始,然后又回身体;

垂直弧则指向离散中心的目标。

尽管这三种类型记录的仅仅是手势运动的痕迹——但是这些动作技能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2

(Smith,1972,1983)——马修斯认为这些手势的是所有后期绘画活动的基础,并且在建立空间象征体系中起着一定得作用。

在观察儿童作画时,我们需要区分画出的线条是由视觉引导的,还是仅仅由兴趣所驱动的。哈斯以她纵向跟踪搜集到的892个儿童的大量数据为基础,对图画的发展进程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解释。这是一个高度发展的过程。

★ 简单的手势(手臂动作)在画纸上留下痕迹开始→创造出线条和图形→发展到对图画空间的理解。

儿童自己的身体动作、画笔在纸张上留下的轨迹以及想象中物体的运动都被在能够画出圆形旋转地视动动作之中。显然,肌肉动作和表征直觉此时融合在一起,这种状态被马修斯称为“动作表征”。

动作——言语行为称为“象征性的”行为。符号化进程的程度依赖于图形符号与其参照物之间的可区分性,二者之间的混合并不是真正的象征动作。

在图画过程中,他们能够体验到动作带来的快乐,画出的图形使他们感到惊讶,赋予动作以情感意义的心理表象和联想成为各种构成各种各样人物的基础。这些都确保了动作与符号之间的紧密联系。

★ 在这一阶段儿童涂鸦时,笔往往不会离开纸的表面,这样就产生了颜色很浓的线条。 ★ 在生命的头三年中,儿童开始用线条描画故事中的形象,这反过来也会促进他们画出更多的线条。

探索图画表征活动的根源是凯洛格,一位学前教育专家,她认为儿童早期的涂鸦图画是重要的,也是有意义的产品,早期涂鸦图画使我们了解人类大量图画语汇(graphic vocabulary)发展的一把钥匙。凯洛格指出,儿童的涂鸦画中存在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从简单的、很快可以扩展为涂鸦模式的一些痕迹开始,最终发展成为非图画的图样。

凯洛格 强调人类知觉和创造图形所具有的普遍倾向性。在儿童最初或最早的涂鸦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创造图形的能力。这些能力需要练习,直到能够手眼协调的整合图形、改变图形以及重新整合图形。通过重复的练习,儿童会发现隐藏在涂鸦线条中的形状,从而能够指引他们自己在图形领域中的发展。

★ 凯洛格把非表征性的涂鸦和自然出现的模式结构看成是后期画出的图形的直接先兆。那时,儿童已经能够有准备而且有意图的表征物体了。

★ 马修斯认为,在儿童能够手眼协调的画出真正的图形之前,动作表征是象征能力出现的一个指标。正是儿童对于画笔、刷子和颜料等媒介的积极视觉-运动探索所产生的空间 3

知识以及他们描画开放图形、封闭图形、十字架和圆形的技能,才奠定后期表征发展的基础。儿童对于图形具有象征能力和早期觉知驱动并指引着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 儿童最初期的涂鸦模式是后期绘画活动所必须的基础。根据凯洛格的看法,此时,象征以及对图形和物体之间相似性的寻找仍然是与儿童相分离的。只有在成人不断地推动下,它们才会浸入到儿童的意识之中。

过渡时期:发现形状

马修斯和凯洛格都认为,通过积累绘画经验,儿童就可以达到画出“封闭”图形的阶段。在拥有了大量使用图画媒介和图画工具的经验之后,儿童有时会非常偶然的发现自己画出一条封闭的线条或者一个圆环。

画出一条包含一定区域又返回到其起点的线条,说明而攻具有了非常好的视觉-运动控制能力。这是他们“征服”连续旋转线条冲动的一种努力,从而能够将一种偏好的动作姿势服从于视觉表达的规定。成功的画出轮廓说明儿童控制线条的能力提高了,他们能够有准备的使用线条画出稳定而有意义的形状。

★ 圆形代表了一种既具有视觉表现力同时又具有表征用途的早期形状。它是一种能够承载象征意义的图形,从而自身也具有了表征的目的。

★ 在年幼儿童的自发绘画活动中,人是儿童有意识画出的最早图形之一。

★ 绘画经验的缺乏并不一定必然会表现出严重的障碍。

★ 我们不能说没有纸和笔的文化环境中就缺少绘画的经验。当然,玩沙子,、在岩石上刻画、使用浆果来标记石头都是在这些缺少纸币的环境中可以进行的活动。但是,这些活动的影响范围可能比较有限,沙子或者泥浆上面的痕迹很容易被改变或者被损坏。在纸张上保留的涂鸦模式与保留用手指或者小棍作为工具在其它平面上留下痕迹是完全不同的。正是涂鸦模式在画纸上存在的时间比较长,从而促使儿童对痕迹进行观察。同时,通过命名和解读图形也加速了孩子对痕迹的探索过程。

★ 这些盲童在缺乏先前涂鸦经验和没有任何视觉输入的条件下,能够画出相对适宜的图画形式。

另外一个系列来自于使用口述方法让儿童画面的研究数据也说明,表征活动可能是与早期涂鸦实践相分离的。我们需要对从涂鸦到出现第一个图形的过渡时期做出不同的解释。在我们早期的研究中(Golomb,1969, 1974),我请只能画涂鸦线条的儿童按照我口述的身体的不同部分画一个人。这是一种被称为口述绘画的方法。

当给处在涂鸦期的儿童呈现人物添画任务时(例如,由一个投河面部特征组成的人物 4

形象,请儿童完成这幅别人画了一部分但还没有画完的图画),儿童可以画出躯干的轮廓、腿(有时是胳膊)。这项研究的其他数据表明,在一个单一系列的任务中,一些处在前表征时期进行涂鸦的儿童能够从画线条和非表征的图形发展到画出能够辨认的图形。

在口语指导下,那些在自由绘画任务中只能画出涂鸦模式的儿童,也能够画出可以辨认的人物形象。缺乏绘画练习绘画出看上去相当乱的人物形象。但是,儿童会沿着垂直轴有序的排列身体的各个部分。这就说明存在着一个原始的单元结构,据此我们会把这种类型的图画归为表征性绘画。

★ 尽管涂鸦对于绘画发展不是必需的,但是,它对于儿童熟悉的“工具”(即纸蜡笔)以及如何控制工具才能将视觉与有意义的物体或者人物联系起来是有用的。

带有指导语的口述绘画任务,任务要求儿童当场决定如何去描画身体的各个部分。在任务要求的压力之下,儿童的图画创作就不会需要对于涂鸦模式、隐含形状或浮现图样所进行的长期练习。

5

更多相关推荐: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对于儿童一词的理解在以前是没有的儿童是以成人为中心到以儿童为中心发展的古代儿童被看着成人的缩影没有自己特有的要求和特征也很少有人认为儿童需要被保护和特殊对待即便在今天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也使得大...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本...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对儿童心理学这门学科现有的发现和成果做了一个介绍和总结回答了近些年来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广泛关注的儿童成长方面的问题比如有没有一些正确的抚养孩子的方法...

《幼儿心理学》读后感

读幼儿心理学有感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一本书信息作者刘金花书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xx年9月第3版二本书简介发展心理学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中心理...

儿童心理学--读书心得

《儿童心理学》读书心得(一)问题的提出要把握好难度徐漫漫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中,如何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这涉及到教育要求的准度问题,朱智贤教授提出:只有那些高于儿童原有水平,经过他们的主观努力后才能达到的要求,才…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儿童gt心理学gt读后感徐丽君今天我再次细细品读了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学一书书中认为儿童入学的学习准备除了生理准备还有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些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常常不是为了学习而是由于...

发展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读后感)

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分享最近读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这本书其中第六章发展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印象深刻当谈到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时的一些观点时感觉非常的实用和大家分享一下智力障碍是指儿童在发展期间智力功...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在心理学界往往认为幼儿在三岁左右时期是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这个年龄的幼儿很容易情绪化固执或者任性会向事物的极端两面性发展作为一名3岁幼儿的家长为了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为了配合幼儿老...

500-《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读后感踏上讲台已近三年了在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却还有着很多的困惑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太累了分数依然是教育的最高指挥棒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快乐的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呢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给了我很多启示除了...

《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读后感

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读后感朱倪葛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仍记得一位教育前线的特级教师曾这么告诉我教学其实很简单就是学习两个字学是将经典中美好的部分真诚地放在孩子们的小脑袋里并且用我们的双手呵护着不让外界的污秽...

儿童发展心理学 名称解释

儿童心理学名词解释1发展心理学狭义就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2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