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心理学》读书笔记

对于“儿童”一词的理解,在以前是没有的,儿童是以成人为中心到以儿童为中心发展的。古代,儿童被看着成人的缩影,没有自己特有的要求和特征,也很少有人认为儿童需要被保护和特殊对待。即便在今天,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也使得大家对儿童的理解不一样,使得在与儿童交谈、游戏和拥抱儿童的方式和行为也很不相同。有人强调儿童自身潜力的影响,还有人强调成年人抚养和教育的作用。

儿童的发展受到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在早期,许多情况都是基因禀赋的影响,越往后的发育,受环境的影响更多。在儿童出生前,分为胚芽期、胚胎期和胎儿期,每个事情都有特定的发育开始,同时也受到不同的危害的威胁。

儿童出生后,视觉发育上,会先辨别轮廓,在发展到细节部位;同时,婴儿的可视最佳距离为30cm左右,即妈妈和孩子相视的距离,而且他们最感兴趣的是人脸。听觉的发育具有延续性,即出生前后的延续,婴儿在孕期7个月时,听觉系统开始发育,出生后对在子宫生活时听到的声音有特殊偏好,出生后婴儿的声音辨别能力已经很强,尤其偏好出生前经常听到的声音(音色、旋律)

幼儿心理成长过程中,关系的建立非常重要。他们的第一次关系通常是发生在家里,幼儿与父母的关系是双向的,父母可以影响幼儿,幼儿同样可以影响家庭(父母)。幼儿的第一个关系(通常是母亲),对他们的健康更重要,它显示了保护、爱和安全,并影响到儿童所有的生理和心理能力。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可以知道研究儿童亲密关系的形成。依恋是对特定的人的持久的关系。依恋的形成分为4个阶段,一般在3个月-4岁形成,分为安全依恋、回避型不安全依恋、矛盾型不安全依恋和混乱型依恋。幼儿的第二个关系是伙伴关系,是一种水平的关系,与和父母的垂直型不同,伙伴关系更难维持,同时也同样意义非凡,尤其是社会性和智力的发展,社会性就是儿童自己找到一种认同感,回答“我是谁”,而儿童间的协作和探索,让儿童的智力得到大发展,并且比父母的传输,智力提升更大。在同伴中的地位,主要有受欢迎的、被忽略的和被排斥的,被排斥的儿童尤其有以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

…… …… 余下全文

篇二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后感

我利用假期的时间细细品读了《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从中受益非浅,或多或少给我一点点启发,它让我对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小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建构了理论基础。

本书主要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以来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地位不断的强化用心理机能形成的过程来说明心理机能的涵义,使心理学的发展从描述性阶段向说明性阶段过渡,儿童发展心理学能够为此提供说明性的控制论模型。儿童是人生起点时期,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的时期,也是人类个体心理发生发展、撒播智慧种子的播种季节。本书不仅让读者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了比较直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为下两篇有关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具体内容作了铺垫。例如: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变为“学习”。学习环境和作息习惯的改变,导致了一部分学生生活上的不习惯,儿童发展年龄阶段任务的不同,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一年级学生虽然对学习充满好奇,但持久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学前教育的差异,会给学生带来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差异。学生对师长的依赖性特别强。伙伴间交往以“玩”为主题,在接触群体规范,学生经常会出现“违规”和“告状”现象。三年级开始,学生从儿童期转入少年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要求明显增强,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学科学习的难度和强度的增大,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作业拖拉,成绩退步。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分化,学科偏爱的形成,也促进了其个性和爱好的逐步显现。三年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增强。

心理健康干预指在确诊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适合学生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心理问题及行为进行矫正的过程。对于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如果能细心观察,并提前发现一些普遍性、可能导致学生们心理问题发生的事,我们完全可以对此进行集体的预防性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越早越好,别等问题严重了才想办法。例如:我校设立了“心理广播站”,每周三对全校进行各方面的心理辅导,开展了主题教育“我是最棒的”,挖掘学生“分数”以外的能力,使其重拾信心。学校又开展主题教育“调整心态迎接考试”对学生考前心态调整进行干预指导。指导学生正确对待E时代可能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心理健

…… …… 余下全文

篇三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对儿童心理学这门学科现有的发现和成果做了一个介绍和总结,回答了近些年来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广泛关注的儿童成长方面的问题.比如,有没有一些正确的抚养孩子的方法,如何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孩子的哪些问题是家长和老师需要了解和矫正的,儿童每天应该看多长时间的电视,能够从儿童期的行为预测长大后的智力吗,等等。儿童心理学的语言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无论是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生,还是各级教育工作者,或者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不高兴了的家长,都会发现儿童心理学不仅有用,而且有趣。儿童令人着迷,儿童非常重要。这两个非常好的理由使我们想对儿童了解得更多一些。儿童令人着迷是因为他们和成年人既相似又不同一方面,他们明显有潜力发展出成熟个体才具有的各种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具有只在他们那个年龄段特有的能力和要求,需要我们去承认、去尊重,也需要我们去关注。儿童令人着迷还因为儿童期的本质就是发展变化。观察新生儿长大成幼儿,再一步步长成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和少年、青年,试图解释这些变化中暗藏的各种机制,这不仅吸引人的智力工作,而且能满足感情上的需要。早期经验对心理有不可挽回的影响吗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是被遗传因素塑造的为什么一些儿童比另一些儿童更早地获得语言能力离婚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有最理想的方法帮助儿童学习解决问题的技能吗哪怕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我们也希望回答这些问题,以及其他很多在日常抚养和教育中产生的问题。儿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社会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怎样带大和教育下一代。这样,又有许多问题产生了。是否存在着某些正确的抚养孩子的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充分挖掘潜能呢有哪些冒险的因素是我们需要了解和避免的早期攻击性是预示着以后暴力和犯罪的一个危险信号吗儿童能够弥补回失去的重要经历吗比如应该在婴儿期和父母形成亲密关系的经历,比如在上学前要接触很多读物的经历。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对儿童的养育者有意义,对教育、福利、健康和教育领域的政策制定者也有意义,使他们可以制定出最符合儿童健康发展的政策。儿童心理学的目标是要通过客观研究建立起一个能够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的信息基地。这样,我们就能够得到儿童发展本质的事实性结论,而不仅仅是一些看法。尽管儿童心理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它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左右有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在这样的一本书里要将它的方方面面都讲清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相反,本书的目的是要对现有的发现做一个总结,着重介绍近些年来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并对儿童心理学的本质及其成就做一说明。

…… …… 余下全文

篇四 :《幼儿心理学》读后感

读《幼儿心理学》有感

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幼儿心理学是自身发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儿教育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的从事幼儿教育,我选读了《幼儿心理学》这本书。 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幼儿心理就是研究幼儿的认识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的心理特征形成与发展的特点。

书中非常细化地从各个部分对发展心理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心理学的内容。读这本书,使我充分体会到作为一个老师的不易以及这份责任感,要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来跟他们说话,把自己和学生们看作是平等的对待,用他们的心去思考,去体会。

幼儿多方面的认知发展正如以上提到的这一整个系统的运转是紧密的,完整的,通过了解幼儿学习的规律,在以后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懂。教育是一门关于人性的艺术,同时也是一门关于人性的科学。当我们的教育与“人”走得更近时,学生之于学校、学生之于教师、学校之于学生、学校之于教师、教师之于学生、教师之于学校等种种关系与牵动都将充盈着和谐与愉悦。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初步了解,我觉得了解幼儿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觉得幼儿的心理也是很复杂的。的确,当你真的想去接触幼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很多现象其实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有时觉得很想知道“为什么”。如果不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就难以更好的与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应该了解他们。

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将他们看成小大人。他们的心理正处于发展过程中,而幼儿的心理发展与周围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理解与认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环境的意义十分重要,我们要重视并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能使其很好发展的机会。

…… …… 余下全文

篇五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儿童发展心理学》读书笔记

一、 本书信息:

作者:刘金花

书名:《儿童发展心理学》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xx年9月第3版

二、 本书简介:

发展心理学,从狭义上说,就是指人类个体发展心理学。它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中心理和行为的发生与发展的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从逻辑上讲,发展心理学应全面地研究人生的各个阶段,但很长时间以来,人们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研究婴儿、儿童与青年。发展心理学最初的研究兴趣仅限于学校儿童,后来才往前推移到学前儿童,再扩展到新生儿与胎儿。而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2、解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三、 摘抄:

具体内容摘录1:在探讨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过程中,很长时间以来存在着关于遗传和环境在发展中作用的争论。这种争论有时又称为“先天与后天之争”,“成熟与学习”之争,或“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之争。这场争论从中世纪开始一直持续到最近,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P7)

我的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判断一个儿童行为产生的原因常常比较武断,好像只有两种原因,一种就是受家里人遗传影响,如虎父无犬子,还有一种就是受身边人影响,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前者强调了人的心理发展由遗传因素决定,也就是遗传决定论。由高尔顿为代表人物的遗传决定论认为“一个人的能力乃由 1

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机体的形态和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而后者强调了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以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为代表的环境决定论认为只要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和健康的婴儿,就能培养成他想培养的任何职业。随着教育的进步,大家也都发现了不论是单纯的环境决定论还是遗传决定论,其实都是不正确的。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父母把自己年轻时候没有完成的心愿强加在孩子身上的例子,结果孩子不堪重负被压力击垮,失去美好的童年甚至是走上极端。同样的,用遗传决定论来看待一个孩子也不公平。将孩子的父母的错误延伸到孩子头上,让孩子去背负父母的骂名对孩子造成的心灵创伤更是难以弥补。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因此既承认环境影响又承认遗传影响的共同决定论出现了,核心就是:人类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和遗传相辅相成的。我认为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发展观。承认两者的影响,不排斥任何一个,但是却说不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作用论出现了。当初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二者的区别,我认为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在于遗传和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二者是否能够相互影响。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遗传基因,并且遗传基因也能改变环境,这种动态的影响和改变需要受到人们的重视,从这个新的角度入手或许能够让这个领域的研究走的更深入。而对于平常人来说,贯彻实行优生优育,并且在孩子出生之后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保障孩子心理正常发展的方式。

…… …… 余下全文

篇六 :儿童心理学--读书心得

《儿童心理学》读书心得(一)

问题的提出要把握好难度

徐漫漫

在教育与发展的关系中,如何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这涉及到教育要求的准度问题,朱智贤教授提出:只有那些高于儿童原有水平,经过他们的主观努力后才能达到的要求,才是最合适的要求。

是的,任何事和物都有一个度的问题。做一件衣服要掌握好尺度,做饭要把握好火候,一个人不能太老实,但一个人也不能太精明??这里我想说一说关于教师提问的“度”。提问的“度”有好多,如亮度、梯度、新度??但我认为提出问题的难度最重要。提出问题的难度合适,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把握好问题提出的难度呢?下面来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

布鲁姆曾经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把握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应该是我们教学的起点。在设计问题时,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是必须的,但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新课的知识,教师还在不停的问这问那,强迫他们从“零”开始学习,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就会大大降低。

还清楚的记得我在教学4的分与合时,利用了教材的主题图,让学生操作小棒自己得出4的分与合,我想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一定学习很热情,但面对我的提问,他们总是带着懒洋洋的,不屑一顾的表情。课后经过了解,他们在幼儿园已经渗透了,怪不得他们上课时提不起劲。

二、问题难度要适度,不可太小或太大

我们以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参照物,那在提问时就要和这个参照物保持相对适宜的“距离”。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个人面临问题情景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当问题解决错误或失败时会引起苦恼,可能阻碍进一步的智力活动;当解决的问题得到肯定,就会产生喜悦和自豪感,这种积极的情感能够激励人完成更艰难更复杂的任务。因此,如果问题的难度太小,就不能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学生不会好好的去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将养成懒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无

…… …… 余下全文

篇七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徐丽君

今天,我再次细细品读了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学》一书。书中认为儿童入学的学习准备,除了生理准备,还有心理准备,心理准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有些儿童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常常不是为了学习,而是由于学校的外表现象的吸引。例如,学校的校舍、桌椅、墙上的图画、很多同学在一起等等。有些儿童不能或不愿按老师的指示进行学习,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粗枝大叶地去完成。对于在学习态度上还没有准备好的儿童,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办法由系统地来进行必要的教育工作。例如,用具体的范例来鼓励儿童学习,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儿童参加班上的共同活动,培养他们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工作愿望,教会他们把学习和游戏区别开来,在学习时专心学习。

书中让我明白了“建立关系”的重要性。在我以前的观念里,好像只有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了才会建立所谓的关系。其实与他人建立关系是儿童期最关键的任务之一,也是最早的任务之一,理解关系的形成是理解儿童发展的根本。而儿童关系的最初依赖于家庭关系,家庭作为一个系统不仅仅是它的组成部分的总和,而且是一个凭借自己本身的资格而存在的有活力的实体。影响儿童适应的是家庭的功能,而不是家庭结构,抚养环境的质量才是最具决定性的,最持久的影响。儿童的发展是在人际关系的环境中发生的,关系主要是在家庭的环境中出现的,人际关系的质量决定了适应。从出生开始,儿童就预先被适应成要与他人形成关系。依恋关系在婴儿期出现,在随后的几年里从反射式的行为模式发展的高度选择性的,有计划的和灵活的反应系统。发展与同伴形成的关系也很重要,但是这和与父母的关系不一样。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帮助学得许多社会技巧,帮助形成儿童的社会身份,同伴合作也能促进智力发展,被排斥的儿童尤其有以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

书里特别强调儿童的情绪发展。情绪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东西,它被认为对社会适应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在人际关系中起重要的作用。情绪有生理基础,是人类的天赋的一部分。新生儿就是通过情绪来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让儿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若不能习得这种技能会给他以后的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个能力的发展就是将看护人的外在控制转移为孩子的自我控制,这个过程要持续整个儿童期,并且涉及到学习许多调节自我情绪及其表达的策略。

…… …… 余下全文

篇八 :儿童绘画心理学 读后感

儿童绘画心理学 读后感

阅读这本书后,进一步深化了我对儿童绘画和儿童心里发展的认识,我相信渴望了解儿童绘画和热天心里发展的朋友读过这本书后也会和我有同感。

1、 人人都需要游戏,人人都喜欢游戏。不管是大人,还是小人。

婴幼儿最初的画,都是无意识的。他会拿着工具,在纸上,在墙壁上涂涂,点点,他会惊异自己创造的东西,而且会非常的兴奋;再大点,他会反映生活了,一个圆加上一个梯形可能就是爸爸,圆上加两根线可能就是妈妈;他会画一些乱七八糟的线条,给亲人解释、述说,或者在画的时候念念有词。在这个时候,性急的、望子成龙的父母往往迫不及待的把孩子送进了绘画培训班——他们以为孩子是天生的热爱艺术。殊不知,孩子仅仅是把绘画当成了游戏而已,就像人需要吃饭一样:这只是一种本能需要而已!而某些不正规的少儿美术培训机构,往往大多侧重于绘画枯燥的技法,没有照顾孩子心理,对孩子的这种本能需要置之不理!所以,我们的孩子往往有进了培训机构,反而对绘画失去了兴趣。

在幼儿园美术课堂中,如何让孩子对美术感兴趣?有资深美术专家说,不要让你的课堂看上去像上课的样子,尽情陪孩子玩,可能你的美术课就成功了。所以,关键是这个“玩”的方法,真的值得我们投入一生去研究呢。

2、 孩子的绘画游戏里有秘密

从孩子的角度,去感知孩子的世界,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真丰富啊,孩子的内心也有不为人知的痛苦、欢乐。此本书里有大量的实例分析,让我们明白:任何人的涂鸦活动中都会透露一些信息,只要我们去仔细研究它。六岁的哈斯娜画的小人总是上肢有很多的手指,下肢总是一笔带过。对这样的画,你会洞悉出什么呢?原来,哈斯娜下肢瘫痪,平时都是靠上肢爬行,所以她的画想告诉大家:尽管瘫痪了,但是凭借上肢,她也能够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身体健康的孩子画出的图画通常色彩都是艳丽的,身染疾病的孩子正好相反,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画的画,色彩出奇的暗淡,死气沉沉,其中一幅画的森林,歪七扭八的就像是交错的血管,大部分用了暗红的血色。这个孩子每周都要去医院化疗,他的画正是痛苦煎熬的表现。

…… …… 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