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时间:2024.4.27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所谓“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感悟”知识,而不是在教师灌输下“接受”知识。读完此书,我体会最深的是奥修的一句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其实“脚”之所以被忘记,是因为“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的学习,忘我地工作??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会被时时记起。甚而如果削足适屐,或缠小脚,我们就走得不好或者不能走路了。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也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一样,需要给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加高效,我们才将学习真正地、彻底地交还给了学生,从而全面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使学生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升华自我,而这才是真正的生本教育。 由此看来,“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以儿童为本位的教育。

一、以“生”为本——先生后师

郭教授指出:“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儿童。”因此我们活动过程中应让儿童有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教师不应全面控制整个活动过程,让儿童做思维的奴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没有人能教会任何人任何东西。当然这里我们应该这样认为,儿童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内化,因而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教师完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获得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郭思乐教授在书中还提到:“对学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其关键是从内部和外部去了解孩子。”他们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儿童的潜能是不可限量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既不能像裁缝那样对儿童进行裁剪,也不能像理发师那样对儿童进行修剪,更不能像牙医那样对儿童进行打磨。我们要改变的不是儿童的外部,不是装饰儿童,而是改变儿童自身。我们可用语言来影响他,用环境来教育他,用活动来培养他,但就是没有办法像裁缝、理发师、牙医那样地对儿童进行裁剪、打磨。我们所做的,全都要通过儿童自己去最后实现,这一点似乎有点无奈。然而,一旦我们醒悟这一过程的必然性,就会明白教育过程的主人和主力,原来就是儿童自己,我们教师只不过是儿童自主发展的服务者。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所有教师都应力争做到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教学中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

二、以“学”为本——先学后教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培养孩子适应未来生活所需求的身体、心智与道德。它不是一种用固定模式进行简单的复制的过程,而是一个反思,实践,再反思的历程。而自我教育,是儿童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推动一生的力量。在自我教育方面,我认为,应该尽量鼓励孩子自我发展,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从人类获取知识的方式看,最主要的获取方式是自我教育,而且取得了最好的效果,孩子的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也应该参照这一方式。这一点,在许多靠个人奋斗而成功的人身上已不断得到证实。一些从学校练习中教育出来的人,总以为教育只有在那种方式下才可能实现,总觉得让儿童自己做自己的教师是不可能有希望的。其实这的确是一个误区,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促成他在这方面的愿望,要尽量培养他这方面的能力就像他的身体一样灵敏,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学的孩子,他的生存能力和面临各方面考验时所表现出来的智慧,甚至让成人都感到吃惊,同样如果有一天你让孩子完全自由地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敏锐,生动也会使你吃惊。

三、以“合”为本——先说后教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发言、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比如利用各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文字或图例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上学会聆听、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别人的质疑回答自己的见解等等。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创造的,儿童的这种天性,需要教育者去引导,正确地对待与呵护,才能长久地保持。儿童的潜能无限。人的潜能无限在于人是一个可以自激励的系统。如果你有了成功的表现,你又受到激励,你就会走向更大的成功。英国斯宾塞在快乐教育这本书在论述儿童的潜能无限时写道:当人类没学会开发石油时,不能说这里没有石油的存在,这个地方不储藏石油,也不能说这个地方没有储藏其他有价值的东西。这说明人的潜能不是不存在,只是一个等待人去开发,等待人去激发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给出时间、空间和氛围去激励它。教育者不能代替学习者对他们自身的潜能进行开发。苏格拉底说,教育者这种地位犹如产婆。产婆再辛苦,也只是助产,而不是自己生产。教育的本体是儿童,而教师只是服务于这个本体的。教育最终不是为了发挥我们教师的聪明,而是要通过学生学,去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以“做”为本——先做后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我觉得其中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就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内部自然的外在表现。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本教育”的根本所在,那就是:学生的天性要依靠教师的成功发掘、积极引导,通过“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让其充分的去“做”,从而达到张扬其天性,完美其人生的教育效果。而生本教育彻底改变了以教师教得好为好课标准的状况,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和价值,不再表现为口才有多好,而是如何引导学生,使学生学的更好。以往看一堂课好不好,主要的标准是看教师的“表演”,好的课堂就几乎等同于教师的才艺展,台下的学生仅仅是“捧哏”的角色。这种观念,远离了教育的初衷,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淋漓尽致的自我展现,其实是以“喧宾夺主”的方式,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权、发言权和自主学习权,将本来充满智慧潜能的学生降格为信息接受器和处理器,从而异化了教学的“本质”,导致了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的学习状态。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变“传授者”为“引导者”,把教师的所有活动变成学生“天性学习”的辅导力量,不做“执鞭”的“耕民”,成为真正的“生命的牧者”。我们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了角色,才能实现教师的解放,学生的解放,教育的解放,才能体验到“阵痛后的欢乐”。


第二篇:《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学生忘我学习,我的教育理想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黄利萍

“鸟在鸣啭,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如此完美,玫瑰不用去思考自己该如何生长才是美丽的,星星也不必记起自己就是美丽的”。

手捧《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读着这段优美的文字,仿佛迎面一股清香,就如书之封面一样淡雅。不禁奢望这样的情景能够出现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生在乐学,师在乐教。课堂上,生机勃勃,充满笑声,思维灵活。校园里的一切如此美好,老师不用去思考怎么给学生补课,学生也不会记起自己在学习。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忘我呢?

大雕塑家罗丹是这样工作的――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这就是忘我,这是全身心地投入,是内部有一种火焰在燃烧,使自己暂时性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作家一旦灵感上来,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指挥家一旦进入角色,就能激情澎湃,挥洒自若,极大地感染观众,而观众也就随之沉浸其中。这些都是忘我的外部显现,是一种本真力量的回归,是一种美妙的精神状态。

那么何时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焕发着生命的活力,彰显着着生命的自然,洋溢着生命的快乐?书中引用了奥修一句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好。反之,当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甚至不能走路或走得不好。教学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当方法适合学生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就会空前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发现,当我点燃了孩子乐学的火种时,孩子们会学得很快乐,甚至不想下课,真正达到了忘我的境界。课堂上,孩子们“忘乎所以”,他们“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他们不愿下课了,他们已“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他们的“内部起作用了”,享受着一场酣畅淋漓的精神之旅,放飞着内心五彩斑斓的梦想。那忘我的愉悦状态深深地感染了我,启迪我,也坚定了我的教育信念――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忘乎所以”、“陶醉其中”,感受课堂的芬芳,享受学习的幸福!但这样的情景却只是偶尔出现。

因此,使学生在每天的学习中感到兴奋,感到幸福是他们乐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方法。幸福的日子才会使人聪明,幸福的感受才能使人超越智慧。学生的幸福感来自学习上的积极参与,以及不断被别人认可、欣赏。这一切就要靠老师用情感去挖掘、去点燃。一脸甜甜的微笑,一个轻柔的手势,一束关爱的目光,一句暖人的赞语无不令学生赏心悦目,欢欣鼓舞。我们在教学中多一点亲切,

多一点包容,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美,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们能不爱学习吗?

作为一名班主任,整天与孩子在一起,最关键的还是创建快乐的班级体。我们首先要让每个学生有“对人的体会”。在集体中,每个人都要懂得和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和我们一起生活和学习的是人,他们都有自己的欢乐和忧愁。因此,想自己快乐,首先你得先让他人快乐。如果每个人都不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和心灵在人海中辨明方向,就不可能有集体。其次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谦让。试想,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学生都会斤斤计较,如何能让这个集体的成员感受到快乐呢?因此教育每个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认识别人的精神世界,帮助别人,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别人,在别人的心里留下好印象,也是很重要的。我想:假如学生不能认识这一点,那么他们长大了,踏入社会,他们将来的生活也会变得一团糟的。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越是忘我,自然的力量就越能发挥出来。人的内部自然――被我们忘却了的一种最丰饶的矿藏,就会自动地发挥作用。”

更多相关推荐: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假期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把这一本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看了一遍真是感想颇多这不仅仅是教育方式的转变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全书贯穿了在教育中我们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的新理念...

教育走向生本学习心得

我对“生本教育”听来已久,但真正的体会和领悟“生本教育”的精华所在并得到受益的还是在近期悉心拜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走向生本》之后。郭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经过近十年的实验而总结…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读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让我收获颇多书中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郭教授在教...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让孩子喜欢数学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quot一切为了学生quotquot高度尊重学生quotq...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有努力就会有回报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让孩子喜欢数学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quot一切为了学生quotquot高度尊重学生quotquot全面依靠学生quot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quot灵...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让孩子喜欢数学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为什麽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一能让每个孩子都玩起来生本教育体系要求腾出...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1]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让孩子喜欢数学西乡凤岗小学陈静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为什麽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一能让每个孩子都玩起来生本...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任丽丽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当一种教育为孩子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了快...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1]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让孩子喜欢数学贺尔小学梁玉芬生本教育体系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它是一种能让师生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从而让学生喜欢数学为什麽呢以下是我的一点感受一能让每个孩子都玩起来生本教...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唱响教育的牧歌读教育走向生本最早知道教育走向生本是在09年的7月那时经常和河北的孙校长一起交流生本教育8月在网上购买了这本书一开始吸引我的是书中在引子部分介绍的一个实验成效一年级的孩子入学才三个月就在一种自主程...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教育燃起希望读教育走向生本有感鸟在鸣啭花在开放一头鹿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灵活敏捷自然界的一切如此完美玫瑰不用去思考自己该如何生长才是美丽的星星也不必记起自己就是美丽的手捧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读着这段优美的文字仿佛迎面...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

教育走向生本读书心得付素红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模式一切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能力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认为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生本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根本不同于现行教学模式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