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体性》读后感

时间:2024.4.20

文心雕龙 一.作者: 刘勰, 字彦和, 东莞莒人, 世居京口 (今江苏镇江) 他的生卒年已不可考, 。 大约生活于五世纪后期至六世纪初的齐梁之际。早孤,家贫,一生不婚娶,依定 林寺僧佑十余年,博览经籍,精通佛理,曾参加整理佛经的工作。梁以后曾任记 室、参军等小官,并兼东宫通事舍人,深得萧统赏爱。晚年在定林寺出家为僧, 更名慧地,未及一年病故。 二.概述: 《《文心雕龙》》创作于南齐之末(约公元 501 年左右),时刘勰年逾三十, 历时五年乃成。全书共五十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 总论自〈原道〉至〈辨骚〉五篇,论「文之枢纽」,阐明文学的本源,指出文学 创作的准则,是全书理论的基础。文体论自〈明诗〉至〈书记〉二十篇,是论辨 文体。作者每篇分论一种至两三种文体,当中有探讨文体源流,阐释其名称及含 义,品评作家作品的得失等。创作论自〈神思〉至〈总术〉十九篇,分论创作过 程、作家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问题。批评论自〈时序〉至〈程 器〉 五篇, 探讨不同时代的文风, 品评作家的成就, 并对批评方法作出专门探讨。 最后一篇〈序志〉,阐明此书的写作动机,介绍全书写作的原则和全书的主要内 容,以及表明作者的写作态度。 刘勰在总论五篇中,阐明了全书的理论基础。他为矫正当时的浮艳文风,所 以提倡原道的文学。他在〈原道〉篇提出了「文原于道」,根据《易经?系辞》 的天道自然观念来说明文章「与天地并生」,是合乎「自然之道」。所谓「道」, 就是「形而上道」的「道」,是先天地、日月、山川而存在的绝对观念。他又以 为「道」通过了圣人的著作而得到阐明,并可解决问题:「道沿圣以垂文,圣因 文而明道。」由于圣人的作品最能够「明道」,所以他在〈征圣〉、〈宗经〉两 篇,提出文学创作应以圣人的著述为楷模。 他以为后人作品合乎「宗经」,则要符合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 一则情深而不诡, 一则情深而不诡 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 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 不淫。」 。」故此,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贯彻儒家精神,意欲矫正当时文学艳侈流 不淫。」 弊之风。 刘勰在文体论二十篇中,指出了各种体裁的特色、写作方法及其源流,并举 出若干作家、作品作一扼要评价。譬如在〈明诗〉中,他肯定了韦孟〈讽谏诗〉 的「匡谏之义,继轨周人」,否定了正始和东晋时代诗歌的「溺乎玄风」,脱离 现实。

在〈诠赋〉中,他痛斥那些「繁华损枝,膏腴害骨,无贵风轨,莫益劝戒」 的作品。可见刘勰对文学主要的观点和对文体的要求,极为严谨。 刘勰的创作论,受到陆机《文赋》影响极深。他为了矫正当时雕琢淫滥的文 风,遂提倡自然的文学。他反对用繁缛的辞藻,艰深的典故,来写「论说」、 「议 对」这一类文体,认为「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 隐为奇。」(〈议对〉) 另外,刘勰亦谈到很多语言技巧的问题。如〈练字〉所说的「省联边」、 「调 繁简」,要求文章不可多用偏旁相同的字;〈熔裁〉中主张「剪裁浮词」,把不 必要的字句尽可能删去;〈声律〉中主张文章的音节和谐;〈比兴〉中主张比喻 「以切至为贵」;〈夸饰〉中反对空洞无物,主张「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等。 总之,刘勰就是以简洁、自然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容。 文学批评亦是《《文心雕龙》》的主要内容。刘勰除了在论辨文体及讨论创 作问题外,更以许多专篇评论各家优劣。如〈才略〉中比较了上古至刘宋作家的 才华和学识;在〈程器〉中批评了司马相如至孙楚等人的性行,表扬了屈原至徐 干等人的品德;〈物色〉中批评司马相如的作品为「丽淫」等。 另外,他以为文学批评家的态度要避免主观,「不偏于憎爱」,不能「贵古 贱今」,不要「崇己抑人」,务先博观,提高鉴别能力。他又提出了批评的标准 有「六观」之法:「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 观宫商。」这六方面虽然更多是从形式上着眼,但是作者以为只有全面观察形式 才能深入探讨内容。 《《文心雕龙》》的理论对唐以后的批评家、作家影响尤深。如陈子昂革新 诗歌标举「风骨」、「兴寄」;杜甫、白居易论诗重视「比兴」;韩愈论文主张 尊儒、复古,这些都是受到刘勰的启发。又如清章学诚倡言「战国文体最备」, 亦继承并发展了〈宗经〉等篇的看法。 三.源流/版本: 现存《《文心雕龙》》最早写本为唐写本残卷,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元至正 本为最早版本,并有《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本。另明梅庆生音注本《《文心雕 龙》》,附有雠校姓氏十人,音注雠校姓氏二十二人。吴兴凌云五色套印本刘子 《 《文心雕龙》 , 》 列有校雠姓氏二十二人。 清人黄叔琳辑注本 《文心雕龙》 , 《 》 录元校姓氏三十四人。 四.研究: 近世,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注释、校订,乃至白话翻译之著述甚多。 注释的有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张长青、 张会思《《文心雕龙》诠释》、

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等。校订的有 张立斋《《文心雕龙》注订》、王利器《《文心雕龙》校证》等。白话翻译的有 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赵仲邑《《文心雕龙》译注》、姜书阁 《《文心雕龙》绎旨》等;另日本学者兴膳宏、户田浩晓二人合着《《文心雕龙》 注》等。 2. 文心雕龙·体性 文心雕龙· 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有刚 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 矣。 故辞理庸俊, 莫能翻其才; 风趣刚柔, 宁或改其气; 事义浅深, 未闻乖其学; 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 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 轻靡。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远奥者,馥采曲文,经理玄宗者也; 精约者, 核字省句, 剖析毫厘者也; 显附者, 辞直义畅, 切理厌心者也; 繁缛者, 博喻酿采,炜烨枝派者也;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新奇者,摈古竞 今, 危侧趣诡者也; 轻靡者, 浮文弱植, 缥缈附俗者也。 故雅与奇反, 奥与显殊, 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 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 莫非情性。 是以贾生俊发, 故文洁而体清; 长卿傲诞, 故理侈而辞溢; 子云沈寂, 故志隐而味深; 子政简易, 故趣昭而事博; 孟坚雅懿, 故裁密而思靡; 平子淹通, 故虑周而藻密; 仲宣躁锐, 故颖出而才果; 公干气褊, 故言壮而情骇; 嗣宗俶傥, 故响逸而调远; 叔夜俊侠, 故兴高而采烈; 安仁轻敏, 故锋发而韵流; 士衡矜重, 故情繁而辞隐。触类以推,表里必符,岂非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哉! 夫才由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采定,难可翻移。故 童子雕琢,必先雅制,沿根讨叶,思转自圆。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 则辐辏相成。故宜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文之司南,用此道也。 赞曰∶才性异区,文体繁诡。辞为肌肤,志实骨髓。 雅丽黼黻,淫巧朱紫。习亦凝真,功沿渐靡。 译 内心有情感活动就形成为语言, 道理阐发出来就表现为文章, 这是情理由隐而显、 由内在到外现的过程。然而才能有平庸和杰出,气质有刚强和柔弱,学问有浅薄 和深厚, 习尚有雅正和淫靡, 这些都是由先天的情性所铸造、 后天的薰陶形成的, 因此,在作家笔下,在文学园里,作品千殊万别,如流云之变幻无穷,似波涛之 翻滚

不定。所以文辞情理的或平庸或杰出,不可能与人的才能不相一致;风格趣 味的或刚强或柔弱,哪能与作者的气质判若两人?用事托义的或肤浅或高深,从 未听说过与其学识高下相背的;体势的或雅正或淫靡,很少与其习染相反的。各 人顺从自己的个性学养来写作,作品的风格就如人的面貌一般各不相同。如果总 括所有的风格趋向,那么可归纳为八种类型:一是典雅,二是远奥,三是精约, 四是显附,五是繁缛,六是壮丽。七是新奇,八是轻靡。典雅的,取法于经典, 是依照儒家的; 远奥的, 文辞繁复曲隐, 是研治玄学的; 精约的, 文字精当简约, 剖析细致入微;显附的,用辞直接明快,意义畅达,切合于理,使人读后大快于 心;繁缛的,比喻广博文采浓重,光彩鲜明,铺展繁密;壮丽的,议论高超,论 断宏大,文采鲜明而突出;新奇的,舍古趋新,摈弃古制,竞为今体,旨趣险僻 而怪异;轻靡的,文辞浮华,内容空虚,轻浮不实而迎合世俗。所以典雅和新奇 相反,壮丽与轻靡有别,文章的不同风貌,都在这个范围里了。至于上述八种风 格的常常变迁,要靠学问才能做到。作者内含的才干,来自先天的气质禀赋。气 质充实情志,情志决定语言,文采的吸纳和表现,无不和作者的情性有关。贾谊 才智过人、意气风发,所以文辞洁净而风格清新;司马相如狂傲夸诞,所以情理 矿长而词采扬厉;扬雄性情沉静,所以内容含蓄而意味深长;刘向坦率平易,所 以意趣明白而事例广博;班固典雅精深,所以论断精密而思想,思虑细致;张衡 博学通达, 所以考虑周详而文藻绵密; 王粲争强好胜, 所以锋芒毕露而才气果断; 刘桢性情狭隘,所以言辞壮烈而情思惊人;阮籍洒脱不拘,所以风格超逸而情调 悠远;嵇康俊伟豪侠,所以情致高超而辞采剧烈;潘岳轻浮敏捷,所以辞锋显露 而音韵流畅;陆机矜持庄重,所以文情丰富而辞义含蓄。由此类推,外在文辞风 格和内在的性情气质必然相符, 这难道不是天生的一定资质和才气影响风格的大 致情景吗!才能处于天赋的资质,但学习在开始时就要慎重,就如制木器或染丝 绸,功效在初时就以显示;等到器物制成、颜色染好再要改变就困难了。所以儿 童学习写作,一定要从雅正的体制开始。顺着根本寻究到枝叶,这样思路的转换 四染能够圆满妥帖。八中风格虽然不同,而自有法则贯通其间,就象车论之有轴 心,辐条自能聚合起来。所以应该模仿某一体制风格以确定创作的方向,根据自 己的性情来锻炼协作才干。为文写作的指南,指出的就是这条道路。总之,人的 才能性情各不相

同, 文章的风格也变化多端, 文辞是他的肌肤, 情志是它的骨髓。 雅正而又华丽的,犹如礼服上的绣饰;过度奇巧的则像间色搞乱了正色。后天的 学习也能形成良好的文风,但要拙见地受熏陶感染才见功效。(提示:本篇是论述文章体貌和作家情性、个性的关系。总结了文章的八种风格 类型。刘勰把文学家的风格从时代到个人(先天的和后天的)的因素都触及了,作 了较为全面的阐释。) 文心雕龙·体性》 文心雕龙·体性》之管见 摘要:《体性》篇是《文心雕龙》风格论的骨干内容,主要探讨作家之“性”与 其作品之“体”的关系, 即作家创作个性方面的主观因素与作品风格之间的联系。 由此形成的“文如其人”说,历来意见纷纭。本文仅就《体性》篇所论“体”与 “性”之关系,试谈刘勰“文如其人”说的涵义与适用范围,并补充作品风格论 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体性 文如其人 风格论 《体性》篇属于全书第三大部分——“剖情析采”,即创作论,位于第二篇,仅 次于“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的《神思》。本篇承接《神思》“神用象通, 情变所孕”而来,主要探讨作家之“性”与其作品之“体”的关系。 作为一部古典文论,《文心雕龙》一书向来被视为最具体系者,所谓“体大而虑 周”, 即指本书规模庞大却思虑周详。 书中的批评术语, 必经过精心择选以遣用。 对于“体”、“性”二字的解释与辨析,会直接影响对二者关系的理解。一般观 点认为“体”即作品风格,“性”即作家个性;根据“各师成心,其异如面”, 结合文中关于十二位作家个性及作品风格的论述, 简单推断出“文如其人”的看 法。 历代针对“文如其人”说,也称“文品与人品的关系问题”,意见纷纭,大致有 三种见解:文如其人、文不如其人与文不一定如其人。诚然“文如其人”这一古 老判断仍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佐证其他两种观点的事实与理论亦不在少数。因此 《体性》一篇也经常受到质疑。 本文仅就《体性》篇所谈“体”与“性”之关系,试谈刘勰“文如其人”说的涵 义与适用范围,并补充作品风格论的相关内容。 一 .释 “体” 、“ 性” 首先看“体”,纵观《文心》全书,“体”字主要有两种含义。 一指作品样式、体裁。如“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乃百虑之筌蹄,万 体 事之权衡也。”(《论说》)这里的“论”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体裁”,并指 出了该种体裁的具体可用之处。 二指作品的风格。《体性》篇是全书风格论的骨干内容,其“体”侧重于文体的 直观状貌,但也包含文体的作用。开篇“夫情动而言形

,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 至显,因内而符外者。”其中“形”“见”“显”“外”四字,皆表明了文体状 貌的直观性。 下文“若总其归途, 则数穷八体。 远奥、 精约、 显附、 体 ”所谓典雅、 繁缛、壮丽、新奇、轻靡,都是文辞与内容相结合而言的。如文辞“典雅”者用 以“镕式经诰”,“远奥”用以“经理玄宗”;文辞“精约”可“剖析毫厘”, “显附”则可“切理厌心”。 其次看“性”,“性”承此前的《神思》篇而来,“神”“情”“思”皆关乎 “性”。《体性》篇将“性”的构成要素归纳为“才、气、学、习”,大致可理 解为作家的才能、气质、学识和习染。才、气属“自然之恒资”,学、习属后天 “陶染所凝”, 《札记》 故 云: “性由天定, 亦可以人力辅助之, 是故慎于所习。 此篇大旨在斯。” 刘勰之前的文论家,往往片面强调作家的先天禀赋与个性气质。自王充“人禀元 气于天”以来, 曹丕首次将“气”引入文论视域, “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 不可力强而致。”而且“引气不同,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至 《人物志》刘昞注:“性质禀之自然,情变由于染习,是以观人察物,当寻其性 质也。”已认识到后天“染习”的辅助性。 刘勰的“才、气、学、习”说,仍以才气为主,“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是也; 却也认为“若夫八体屡迁, 功以学成。 ”如此突出了“学”、 “习”的重要意义, 可谓识见深远。 总言之,天资恒,学习变,故“笔区云谲,文苑波诡。”就是说,“性”的异同 与变化引起了作品风格的多样与多变。只有先明确这一点,才可以谈论何为“文 如其人”。 二 .辨 “人” 、“ 文” 关于“文如其人”立论的前提,刘勰无疑接受了西汉扬雄在《法言·问神篇》中 的论断:“言,心声 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认为“文”是 心声 心 人内心的显现,故知文能论人。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人物品鉴之风,出现了大 量人品与艺品相联系的言论,它们立论的前提与“文如其人”是一样的。 錢锺書先生指出“譬声之有回响,画之有临本,出于假借,所‘形’者,果谁之 ‘心’哉。”认为文之形貌并不只缘自作者一人的“心画心声”,子云所作《法 言》一书本身就有模拟《论语》的意图。个人之心离不开他人之心,故不可能存 在某种单纯的“人”与“文”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就表明了“文如其人”这一命 题有其一定的合理内涵和适用限度。 “文如其人”在历代莫衷一是的反响,多源自论者对于“人”、“文”概念的认 识参差不一。就《文

心雕龙·体性》篇来讲,“体”侧重于“文”的形式,思想 内容在其次,如“文洁而体轻”“理侈而辞滥”“趣昭而事博”等莫非如此。 “性”侧重于“人”的个性、气质,《体性》云:“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 英华,莫非情性 情性。”明显以作家的个性气质为主,如贾谊俊发、王粲躁锐、刘桢 情性 气褊等,都是指这些作家鲜明的个性特征。 纪评:“此言约略大概言之,不必皆确。百世以下,何由得其性情,人与文绝不 类者,况又不知其几也。”这里大致有两层含义: 一是时光荏苒, 斯人已逝, 难晓其性情的全貌。 与黄叔琳评的“由文辞得其情性, 虽并世犹难之,况异代乎?”是一个意思。鉴于个人性情本身的复杂性,加上时 空阻隔,所谓知人论文,或由文推人,都不可避免地带上品评者的主观意愿,故 不必亦不能“皆确”。 二是历史上存在太多文不如其人的事实。持此见者,最喜以潘岳为例证,言拜尘 小人也,颇不似其文之正。然“拜尘”非安仁之情性 情性,一个人的情性固然影响其 情性 道德品行(《程器》篇专论道德修行),却不可等同。刘勰论“安仁轻敏,故锋 发而韵流。”着意于潘岳的个性轻浮而敏捷,所以他的文章就锋芒毕露且音韵流 动。根据《情采》篇“言与志反,文岂足徵”,又“志深轩冕,而泛咏皋壤;心 缠几务,而虚述人外”,可见刘勰对于文、人相悖的事实是有所认识的。 《札记》驳纪评道:“不悟因文见人,非必视其义理之当否,须综其意言气韵而 察之。”也就是说作家的情性不一定体现于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体会其“意言 气韵”是如何架构流转的。而且不能流于“文之工拙”,辞采华茂者多矣,重要 的是于辞采之外,能否使读者体会出“骨气奇高”来。《谈艺录》云:“然所言 之物,可以饰伪: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是也。其言之格调,则往往 流露本相;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淡,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 文如其人,在此不在彼也。”更加确切地指出了“文如其人”的适用限度——了 解作家的气质、个性特征,可大致推知其行文的风格。 《体性》篇正是在此意义上,才得出了“触类以推,表里必符”的结论。如论司 马相如,根据其为人处世之“傲诞”——“长卿慢世,越礼自放;犊鼻居市,不 耻其状,托疾避患,蔑此卿相;乃赋《大人》,超然莫尚。”——联系其辞赋之 “理侈而辞滥”,其个人气质的确与作品风格非常吻合。 值得注意的是,“文如其人”经过历代论者的引用、演化,已经成了古典文论方 法论的一部分, 具有深远的方法论意义

。 这样的推断方法, 对于风格多样的作家, 或前后有明显风格转变的作家,未免太简略草率。“拘者或执一文而定人品,则 其说又碍而不通。”但是像刘勰那样探讨作品风格与作家个性之间的联系,试图 确立起一种适用于探讨作家个性、创作心理方面的批评方法,仍值得借鉴。后世 以为“文如其人”者,“虽非若景之附形,响之随声,而其大齐不甚相远,庶几 契中之论,合于彦和因内符外之旨者欤。”三.《体性》相关问题补充 .《体性》 体性 《体性》篇论述了作品风格与作家创作个性方面的主观因素之间的联系。对于不 同作家而言,个人的气质、性格各有区别,所以体现和表达个人情志的作品风格 也变化多端,此“才性异区,文辞繁诡”之意。对于某一个作家而言,作品的文 辞好比肌肤枝叶,个人的情志实在是骨干根本,故“表里必符”,知作品风格而 可推想其“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 本文将繁复的风格特征概括为“八体”,认为新奇与轻靡二体为当时文风流弊, 此“雅丽黼黻,淫巧朱紫”之意。一人为文,难拘一体;何况逝者如斯,为文者 往来不息,故“八体屡迁”。然则风格殊别,通变有术,只要“得其环中”,便 能对八种风格作出个性化的取舍组合,形成独具一格的文风,此含以学力补救才 性偏差之意。 关于学,刘勰首先指出“功在初化”“学慎始习”,言入门需正。其次初学者需 要大量的模仿和练习, 所谓“摹体以定习, 因性以练才”, 只有下过一番苦功夫, 才能获得有如天资一样的风貌,此“习亦凝真,功沿渐靡”之意。 以上是《体性》篇的三方面基本论述,构成了本书风格论的骨干内容。谈及“风 格”,几乎可以涉及到文学创作、审美过程的各个方面,《文心雕龙》其实有大 量篇章都涉及到了风格问题。 如文体与风格的关系,全书第二大部分“论文叙笔”,被认为是继曹丕、陆机、 挚虞等人之后古典“文体论”的集成之作,从《明诗》至《书记》二十篇专论, 不仅包括各种文体的体制、功用和写作指导,其实也有很多风格论方面的内容。 如《明诗》谈古诗“直而不野”,《颂赞》则“义必纯美”等。另有《通变》篇 体现了 《文心雕龙》 一书的文学发展观, 认为“设文之体有常, 变文之数无方。 ” 其所谓“常”即作品的体裁和一定体裁的创作原则,“变”指作家的独创性。文 体常中有变,风格则变中有常。 如时代与风格的关系,《时序》篇云“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阐述了 上古至两晋的文风流变,剖析了“蔚映十代,辞采九变”的风格变迁。论建安文 学, 则“雅

好慷慨, 良由世积乱离, 风衰俗怨, 并志深而笔长, 故梗概而多气。 ” 此外,作家的经历、遭际、学养、才情等,都对作品风格的形成影响不一。《明 诗》篇有“何晏浮浅,嵇康清峻、阮籍遥深”等句,就是结合了作家、文体、时 代等多方面的要素来论述风格。 《才略》 篇与 《体性》 篇颇有相通之处, “嵇康师心以遣论, 阮籍使气以命诗。 ” 之“师心”“使气”,即抒发个人真情实志的意思。另有《定势》篇论“因情立 体,即体成势。”有学者认为“体势”指的是风格的客观因素,即作家写作一定 文体时的客观要求(如诗词的格律),可与《体性》所谈之风格形成的主观因素 互相参看。 综上,《文心雕龙》的风格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体性》篇只是从作家创 作个性的角度予以论述, 古老的“文如其人”的判断因此有其合理的前提和限度。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然才有庸俊,气 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 诡者矣。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 其学; 体式雅郑, 鲜有反其习: 各师成心, 其异如面。 若总其归途, 则数穷八体∶ 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 八曰轻靡。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远奥者,馥采曲文,经理玄宗者 也;精约者,核字省句,剖析毫厘者也;显附者,辞直义畅,切理厌心者也;繁 缛者,博喻酿采,炜烨枝派者也;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新奇者, 摈古竞今,危侧趣诡者也;轻靡者,浮文弱植,缥缈附俗者也。故雅与奇反,奥 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若夫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 纳英华,莫非情性。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 子云沈寂, 故志隐而味深; 子政简易, 故趣昭而事博; 孟坚雅懿, 故裁密而思靡; 平子淹通, 故虑周而藻密; 仲宣躁锐, 故颖出而才果; 公干气褊, 故言壮而情骇; 嗣宗俶傥, 故响逸而调远; 叔夜俊侠, 故兴高而采烈; 安仁轻敏, 故锋发而韵流; 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辞隐。触类以推,表里必符,岂非自然之恒资,才气之大略 哉! 夫才由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采定,难可翻移。故童 子雕琢,必先雅制,沿根讨叶,思转自圆。八体虽殊,会通合数,得其环中,则 辐辏相成。故宜摹体以定习,因性以练才,文之司南

,用此道也。赞曰∶才性异区,文体繁诡。辞为肌肤,志实骨髓。 雅丽黼黻,淫巧朱紫。习亦凝真,功沿渐靡。《体性》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七篇,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 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文学创作的根本问题谈起,指出创作是作者有了某 种情感的冲动,才发而为文的。所以作者的才、气、学、习等等,就都和作品所 表现出来的风格特征有着一定的关系。刘勰认为作品的风格是:“各师成心,其 异如面。 ”因此, 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 他把各种风格大体上归纳为“典雅”、 “远奥”等八种, 并概括地总结了这八种风格的基本特点。 在这八种中, 刘勰对“新 奇”和“轻靡”两种比较不满。不过他认为,一个人的风格不限于一种,而往往有 参差错综或前后不同的发展变化。第二部分以贾谊、司马相如、王粲、陆机等十多人的具体情况,来进一步阐明作 者性格与作品的风格,完全是“表里必符”的。第三部分强调作家的成功固然和他的才力有关, 但更重要的是依靠长期刻苦地学 习。八种风格虽然变化无穷,只要自己努力学习,就可融会贯通。因此,他主张 作者从小就应向雅正的作品学习。 “风格即人”, 它是作者个性的艺术表现。 本篇能结合“体”、 “性”两个方面来探讨, 这是对的。刘勰以征圣、宗经的观点来强调或贬低某种风格,这给他的风格论带 来一定局限。但在理论上,他正确地总结了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明确了风格和 个性的关系, 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 这对古代风格论的建立和发展, 都是有益的。翻译:人的感情如果激动了,就形成为语言,道理如果要表达,便体现为文章。 这是把隐藏在心中的情和理发表为明显的语言文字,表里应该是一致的。不过人 的才华有平凡和杰出之分,气质有刚强和柔弱之别,学识有浅薄及湛深之异,习 惯有雅正跟邪僻之差。这些都是由人的情性所决定,并受后天的熏陶而成;这就 造成创作领域内千变万化, 奇谲如天上流云, 诡秘似海上波涛。 那么, 在写作上, 文辞和道理的平凡或杰出,总是同作者的才华相一致的;作品的教育作用和趣味 的刚健或柔弱,难道会和作者的气质有差别?所述事情和意义的浅显或湛深,也 不会和作者的学识相反;所形成的风格的雅正或邪僻,很少和作者的习惯不同。 各人按照自己本性来写作,作品的风格就像人的面貌一样彼此互异。归根到底, 不外八种风格:第一种是“典雅”,第二种是“远奥”,第三种是“精约”,第四种是 “显附”, 第五种

是“繁缛”, 第六种是“壮丽”, 第七种是“新奇”, 第八种是“轻靡”。 所谓“典雅”,就是向经书学习,与儒家走相同的路的。所谓“远奥”,就是文采比 较含蓄而有法度,说理以道家学说为主的。所谓“精约”,就是字句简练,分析精 细的。所谓“显附”,就是文辞质直,意义明畅,符合事物,使人满意的。所谓“繁 缛”,就是比喻广博,文采丰富,善于铺陈,光华四溢的。所谓“壮丽”,就是议 论高超,文采不凡的。所谓“新奇”,就是弃旧趋新,以诡奇怪异为贵的。所谓“轻 靡”,就是辞藻浮华,情志无力,内容空泛,趋向庸俗的。这八种风格中,“典雅” 和“新奇”相反,“远奥”和“显附”不同,“繁缛”和“精约”有异,“壮丽”和“轻靡”相 别。文章的各种表现,都不出这个范围了。这八种风格常常变化,其成功在于学问;但才华也是个关键,这是从先天的气质 来的。培养气质以充实人的情志,情志确定文章的语言;文章能否写得精美,无 不来自人的情性。因此,贾谊性格豪迈,所以文辞简洁而风格清新;司马相如性 格狂放,所以说理夸张而辞藻过多;扬雄性格沉静,所以作品内容含蓄而意味深 长;刘向性格坦率,所以文章中志趣明显而用事广博;班固性格雅正温和,所以 论断精密而文思细致;张衡性格深沉通达,所以考虑周到而辞采细密;王粲性急 才锐,所以作品锋芒显露而才识果断;刘桢性格狭隘急遽,所以文辞有力而令人 惊骇;阮籍性格放逸不羁,所以作品的音调就不同凡响;嵇康性格豪爽,所以作 品兴会充沛而辞采犀利;潘岳性格轻率而敏捷,所以文辞锐利而音节流畅;陆机 性格庄重,所以内容繁杂而文辞隐晦。由此推论,内在的性格与表达于外的文章 是一致的。这不是作者天赋资质和作品中所体现的才气的一般情况吗? 作者的才华虽有一定的天赋,但学习则一开始就要慎重;好比制木器或染丝绸, 要在开始时就决定功效; 若等到器具制成, 颜色染定, 那就不易再改变了。 因此, 少年学习写作时,应先从雅正的作品开始;从根本来寻究枝叶,思路便易圆转。 上述八种风格虽然不同, 但只要能融会贯通, 就可合乎法则; 正如车轮有了轴心, 辐条自然能聚合起来。所以应该学习正确的风格来培养自己的习惯,根据自己的 性格来培养写作的才华。所谓创作的指南针,就是指的这条道路。总之,由于作者的才华和性格有区别,因而作品的风格也多种多样。但文辞只是 次要的枝叶,而作者的情志才是主要的骨干。正如古代礼服上的花纹是华丽而雅 正的,过分追求奇巧就会使杂色搅

更多相关推荐:
文心雕龙读后感

读文心雕龙有感文心雕龙一书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经历了一千多年的磨砺到了今天仍然为我们所熟知实在不可谓不经典历代文人对它的评价也都很高沈约评价道深得文理常陈于几案宋朝黄庭坚说所论虽未及高然讥弹...

文心雕龙读书笔记

一关于文心雕龙征圣中圣人之道是检验文章优劣的唯一标准的论述文心雕龙原道篇已给这本探讨文学理论的著作指定了基本的方向一个大大的光环套在它的头上道文以载道文以明道虽然不是提倡先道德而后文章但是本质的思想还是只有有道...

读《文心雕龙》读后感

读文心雕龙有感阅读完文心雕龙可感觉出全书可谓是一个整体是不可割裂的一部巨作至今刘勰的去世将尽15个世纪但他的名字在人们的心目中并不陌生比起他当年的身世甚至还显赫些这不是偶然的他在文学批评史上建树了一套有系统的理...

《文心雕龙》读后感

文字启迪文字文字震撼灵魂读文心雕龙有感时光流逝开学马上就要研二了回首这一年学习状况按照导师的要求在所有读过的书中印象最深的要数刘勰的文心雕龙了它不仅是南朝也是整个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为重要的著作它那博大精神的理论...

读《文心雕龙》有感

浅尝文心雕龙文心雕龙作为一部古代文学的理论著作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到南北朝逐渐形成繁荣的局面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在其历史发展中所...

刘健文心雕龙读书报告

刘勰创作文心雕龙历程的启示初读刘彦和之文心雕龙只觉其文均用骈文偶文写就文字艰涩难解加上用典繁多而古奥实不知其所云唯有以无法读懂之天书喻之故在此我就其创作历程谈谈个人的一点感受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座丰...

文心雕龙读书笔记

文心雕龙比兴读书笔记世承班王丽婷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的文学理论专著我在初读文心雕龙比兴时觉得它像是一盘难以下咽的野菜刘勰的文...

文心雕龙知音

文心雕龙知音刘勰一焦点问题1知音何以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和创作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2知音篇何以成为一篇优美的骈体文论二背景材料文本文心雕龙共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主要部分被后人誉为体大思精之作全面论...

文心雕龙 知音

浅析文心雕龙知音摘要刘勰著作文心雕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出现的第一部比较系统而全面的文论著作对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为后人所公认的一部伟大巨作其内容深刻而有把握内容博大本身对知音的内容展开论述知音篇是刘勰的文学批...

读《文心雕龙》后感(3)

文心雕龙作者刘勰出版时间19xx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读文心雕龙后感这不是我第一次看文心雕龙注以前因为上课所以老师讲哪几篇我就看哪几篇所得的都是一些关于文心雕龙的零散的认识这次决定从头到尾读一遍这一遍花了我将近两...

由《文心雕龙__知音》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和鉴赏论

东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由文心雕龙知音探讨刘的文学批评观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汉语言文学方向由文心雕龙知音探讨刘勰的文学批评观学生姓名边疆专业年级1209学习中心河南开封市教育学院奥...

文心雕龙原道篇 简注

文心雕龙原道篇简注王术臻一文之为德也大矣1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2方圆体分3日月叠璧4以垂丽天之象5山川焕绮6以铺理地之形7此盖道之文也8仰观吐曜9俯察含章10高卑定位11故两仪既生矣12惟人参之性灵所钟1...

文心雕龙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