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武器》读后感

时间:2024.5.4

自己的想法:

这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更显得和平的可贵。这正如我前些日子看得《萤火虫之墓》的主题一样,战争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对整个国家而言只有牺牲和损失,只是战争双方的牺牲多少而已。

结局以亨利妻子难产而死结束,显得有些欲言又止,同时也给我们一些惆怅的空间。文章在最悲伤的时刻戛然而止更添一层悲。

文章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亨利为人处事方面的老练与友善、谦让。比如:“太好了,非常感谢!”、“我可以等待,让别人先接受治疗,有那么多伤员,他们中,有的伤势更严重”、“你不会死的,亲爱的”、“我不是有意使你心烦。我同你一样,希望尽快结束战争,但是我知道必然会发生的事情。??”(这一句我觉的很经典,还好好回味了一番,因为它极好的体现当谈话双方发生分歧时应该如何让对方更好的接受自己的观点。适度道歉——肯定双方的共同点——再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

网上的想法:

故事开始,对于这场战争,书中主人公亨利对战争尽职尽责。对患肠疝的士兵拔刀相助、第一次进攻时奋不顾身为司机带回吃的、受伤后谦让有英雄气概的等,无不表现这一点。显示了一个军人的勇敢和应有的善良。而且此时,他也开始了与巴克莱小姐的交往,尽管已开始时怀着不纯洁的目的。

战争的时间越来越长。在饭堂里,各种人在讨论着战争。那个让亨利关注的教士让亨利明白了很多,与此同时,不禁让亨利对战争产生了怀疑。在他的疗养期间,他顺利地发展了自己的爱情,也治好了自己的伤。然而现实不能总如人愿,他还要回到战争。亲身经历了战争的种种,尤其是亲眼见到了意大利军不堪入目、溃不成军的撤退场面,看到战友死在自己的眼前,以及宪兵武断地处决与不下失散的军官……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一系列痛苦,让亨利决心离开战争,远离战争,脱下军装,毅然去寻找自己的爱人……从这一段时间所发生的故事来看,亨利对战争的态度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他变得不再相信战争,不再愿意参与到战争当中去。他到了米兰后,不看报纸,不关心战况,此时的亨利已经完全的要将自己置身于战争之外。只想和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冒着生命危险离开了米兰,到了瑞士,可以说这是新生活的开端。亨利和爱人卡萨玲过着简单快乐的乡村生活。此时的它们虽然离开了战乱,但是总给人一种活得不真实的感觉,总害怕这会是一场梦,生活还是让人担忧,总怕梦醒,总怕幸福不再有……

结局还是令人叹息,卡萨玲最终离开亨利而去,这乱世里的爱情之花还是枯萎凋谢了,令人叹惋……

从整个故事来看,海明威是写出了人们对于这场摧残爱情、摧残人性的的战争从投入到怀疑到厌恶继而到冷漠麻木的过程,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玩世不恭、信仰危机的“迷茫一代”的精神面貌。书中主人公亨利从尽义务到对战争的指责调侃,到处了意大利社会各阶层对战争的态度,而海明威就是要让人们“从这本书中了解人类在战争中的思想感情”。

现在读来,这篇小说还是有着吸引人之处和可学习借鉴之处。海明威的语言确实有其可取之处,值得我们品味……


第二篇:交织在叙述语言中的战争与爱情——海明威《永别了武器》重译有感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季刊)2009年第2期lJO州^LOFPLAACADEMYOFARTS

交织在叙述语言中的战争与爱情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重译有感

孙致礼周晔

摘要:作为部队的翻译工作者,重译海明威小说《永别了,武器》,令我们对这部战争文学作品的主题与

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文本的语言层面与叙述艺术中,可以具体生动地感受到小说里“战争”与“爱情”的紧密交织.交织中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可以直接又深层地把握其。冰山原则”,即如何以强烈而深沉的感情潜流,有力地表达出小说的反战主题。

关键词: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战争与爱情,叙述语言

中图分类号:110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302(2009)02一0059一04

2008年5月,译林出版社向我们组译海明威的长主题。

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我们一向十分敬重这位战争这部小说以一次大战的意大利战场为背景,以主小说家,也很喜欢他的作品,但是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人公弗雷德里克?亨利中尉与英国护士凯瑟琳?巴克利加上8月里北京要举行奥运会,不想错过一饱眼福的良的爱情敝事为主线,重点描写了亨利如何先后“告别”机,心里难免有些踌躇。但经不住出版社一再鼓动,我了“战争”和“爱情”——或者更确切地说。“战争”如们还是把任务揽了下来。从7月开始打起“攻坚战”,利何毁灭了“爱情”,深刻地揭露了战争毁灭生命、摧残用了整个暑假,尽量少看奥运比赛,一鼓作气于11月人性的本质。跟作者的许多作品一样,《永别了,武器》底完成了译作。带有一定的自传成分。一次大战期间,海明威曾作为意

翻译的过程无疑是一次学习、探索和重新解读的大利战线上的一位救护车司机,腿部被炮弹严重炸伤,过程。作为部队的翻译工作者,在五个月的时间里与与亨利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所不同的是,海明威受伤《永别了,武器》朝夕相处,令我们对这部战争小说的是卡波雷托大溃败以后的事情,而亨利的受伤却发生主题与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小说文本的叙述语在卡波雷托大溃败之前。另外,海明威在意大利疗养期言,可以具体生动地感受到其“战争”与“爱情”双重间虽然也有过恋爱经历,但与小说中亨利和凯瑟琳的主题的紧密交织,交织中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可以直恋爱故事大相径庭,因而小说中的爱情故事显然是小接又深层地把握其“冰山原则”,那些极度简略的白描说家虚构的结果。不过,作者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文字之下深埋的思想与感情潜流,最有力地表达出了亨利与凯瑟琳结识后,开始只是同她调情,并非真小说的反战主题。正爱她。后来他腿部被炮弹炸伤,送到米兰一家美国人

办的战地医院治疗,恰巧凯瑟琳也调来这里工作,亨利

在她的护理下逐渐康复,两人之间便产生了真挚的爱

情。亨利伤口愈合后,本计划出去休假,并打算与凯瑟

《永别了,武器》的小说原名是AFarewelJ£D琳同往,不料出院前又染上黄疸病。等病好准备开赴前ATITI¥,可直译成“告别arms”,而这amls一词是个双线时,又发现凯瑟琳已经怀孕。凯瑟琳惟恐被遣送回关语:它既有“武器”的意思,意指“战争”,又有“怀国,因此决定暂不同亨利结婚,希望战后再成立家庭。抱”的意思,意指“爱情”。遗憾的是,汉语中找不到亨利返回前线,正赶上奥军在德军配合下发起猛烈进一个对应的双关语,因而无法寻求一个一语双关的汉攻,意军连连失利,全线崩溃,开始从卡波雷托撤退。语译名。以前我国有过《战地春梦》的译名,虽然蕴涵亨利和他的车队也加入了大撤退。由于车辆拥挤、道路了两层意思,但是重“梦”轻“战”,冲淡了小说的反堵塞,亨利决定离开大路,抄乡村小道行驶。后因救护战主题。两相权衡,现在较多的人倾向于译成《永别车陷入泥浆,亨利一行只好弃车步行,汇人意军撤退的了,武器》,虽然意犹未尽,却一语道出了小说的反战行列。来到塔利亚门托河边时,亨利发现守桥的意大利万方数据39

1.拍摄婚纱照当天请勿喷定型水,勿化妆,男士需将胡须刮干净,女士需将腋毛刮干净;

2.请勿佩戴贵重物品(如项链,耳环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婚纱摄影的基本流程供您参考:预约-见面沟通-制定拍摄计划-付款-拍摄-看样-制作-取件;

4.婚纱摄影前对化妆,造型,服装,礼服方面有意见,请及时与服务人员沟通;

6.拍摄当天,请说服家人不要陪同,以免久等,影响两位拍摄情绪,要保持愉快的心境。

7、带好预约单,如果没交齐款要带好余款。

8、自带安瓶和隐形内衣。

9、给LG准备深色和浅色袜子各一双,穿黑色皮鞋去.

10、晚上8点以后不要喝水,免得第二天眼睛会肿,晚上尽量早点休息,最好能做个保湿面膜,这样第二天容易上妆。

11、自带舒适高跟鞋一双(穿着去也可以),如果有外景的话最好带一双运动鞋,用于奔跑。12、穿开身的衣服去婚纱影楼,舒适的裤子或打底裤,穿着婚纱里面比较卫生。

13、自带相机,可以拍花絮。

14、带一些巧克力去,可以补充一下体力,也不会把妆弄花。

15、鲜花在影楼也是需要另外付费的,不过花是要配衣服的,带不带MM自己考虑。

16、如果手捧花想用鲜花的话,那么请自带,影楼的手捧花都是假的

17、签订合同前,一定要争取让技术比较好的摄影师拍摄,摄影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照片的质量。

18、有经验的摄影师善于引导顾客摆出好的姿势和表情,但是技术一般的摄影师不太注重,或者说水平难以达到。所以拍摄过程中,不管遇到何种水平的摄影师,都要保持放松和微笑,拿出最佳表现,这样拍出的照片才会有最佳效果。/album.asp

…JOUBNAL…OFPLA…AC.ADEMYcO俐FAJTr¥zooo徘期I孝l军旅文艺I厂

宪兵正在逮捕和审问脱离部队的军官,并且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他们一一处决。亨利也被扣押,面对即将被处决的厄运,他急中生智,一头扎入河中,死里逃生。上

岸后历尽艰险,来到米兰医院,得知凯瑟琳去了斯特雷

萨。于是他便借了一身便服,去斯特雷萨找到了凯瑟琳。两人劫后重逢,自然欣喜若狂,倍加恩爱。但是一天夜里,酒吧侍者敲响了亨利的房门,告诉他当局第二天一早要来抓他,他只好借了条小船,跟凯瑟琳一起逃往瑞士,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然而凯瑟琳分娩时难产,婴儿大人双双离开了人世。亨利望着“石像”般的凯瑟琳,万念俱灰,在雨中走回旅馆。

小说在一种虚无与幻灭的气氛中结束,强烈地暗示着作品的基本思想,即战争就是灾难,战争就是死亡。战争不仅给亨利个人带来了痛苦与不幸,也给参战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小说第一章末尾写道:“一入冬,雨就下个不停,霍乱也随之而来。不过霍乱得到了控制,最后军队里仅仅死了七千人。”一场霍乱致使军队里死了七千人,这本是个不小的数字,海明威却用

了个“仅仅”,确实发人深思!读者不由得在想:这七千人跟战争本身造成的死亡人数相比,一定是小巫见大巫。小说第二十一章告诉我们:意军仅在班西扎高原

和圣加布里埃尔就损失了十五万人,在卡索还损失了四万人。事实上,到战争结束时,意大利虽是战胜国,却损失惨重,伤亡人数达一百六十万之多,其中六十万

阵亡,二十二万终生残疾。

有的批评家称《永别了,武器》为描写一次大战的最伟大的战争小说,然而它又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小说,同时还是一部爱情小说,一部现代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战争导致了爱情的悲剧,而爱情的悲剧又凸显了战争的残酷;正是战争和爱情紧密交织在一起,才造就了这部震撼人心的伟大杰作。

然而不管战争与爱情如何交织,贯穿小说始终的还是反战的主题。战争不仅夺去了凯瑟琳及其婴儿的生命,夺去了亨利的爱情和幸福,同时也夺去了千千万

万人的生命和幸福。小说中有些人物,从士兵到军官到

牧师,个个都厌恶战争,盼望战争早日结束,回去过和

平生活。

首先,在小说多处,海明威借助人物之口,表示了

各级参战者对战争的厌倦,如第七章,发疝气的士兵问

亨利:

“你对这该死的战争怎么看?”

40

万方数据

“糟糕透了。”

。唁糟糕透了。耶酥基督啊,真是糟糕透了。”

再如第二十五章,亨利受伤康复后又回到前线,少校跟

他说:

。……你这样说是一片好意。我很厌倦这场战争。假如我离开了,我想我是不会回来的。”

“这么糟糕吗?”

“是的。就这么糟糕,甚至还要糟糕。……”

就在同一章,连里纳尔迪这个工作狂式的外科医生也厌恶战争:

“这场战争快要我的命了,”里纳尔迪说,“我给搞得十分沮丧。”他叉着手捂着膝盖。

“噢,”我说。

“你怎么啦?难道我连人的冲动都不能有吗?”

与此同时,意军上上下下的官兵对指挥深为不满,对胜

利失去信心。如英国少校跟亨利说:“今年这儿的仗打完了,意军是贪多嚼不烂,已经力不从心了。又说弗兰德斯的攻势不会有好结果;盟军若是还像今年秋天这样让士兵去卖命,再有一年就完蛋了……他说完全是胡闹。上面想的只是师团和兵力。大家都为师团争吵,一旦分派到手,便驱使他们去送命……我们都完蛋了。”(第二十一章)由于指挥不力,导致了战场上的一片混乱不堪。亨利手下的救护车司机艾默是让意大利

士兵、而不是德国士兵打死的。对于亨利一伙官兵来

说,意军的威胁比德军还要大,因为意军“后卫部队对什么都害怕”。另一个救护车司机博内洛则宁愿冒被德奥军俘虏的危险,也不肯为意军卖命,于是便开了小差。更为荒诞的是那些意大利前线宪兵。他们在卡波雷托大溃败中每抓到一个脱离部队的意军军官,既不让

当事人申辩,也不做认真盘问,便通通枪决。作者以反讽的笔调描写他们说:“他们执意要在处决刚审完的那个人的同时,就专注于审问下一个人。……我们站在雨中,一次给提一人出去受审和枪决。到现在为止,凡是审问过的全枪决了。这些审问官本身决无任何危险,因而处理起生杀大权来优雅超脱,大义凛然。”(第三十章)在这里,“大义凛然”是假,草营人命是真。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作者还以犀利的语言揭露了帝国主义的战争宣传。美国统治阶级在大战开始时,抱着坐山观虎斗的态度,一边又向交战双方供应武器,大

发战争财。等眼看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时,便扯下和平

的假面具,声言要“拯救世界民主”,拣起“神圣”、。光

荣”、“牺牲”等口号,把美国青年骗到欧洲战场去送死。

海明威对这种宣传极为反感,他在小说中借助主人公的内心独自说:“什么神圣、光荣、牺牲、徒劳之类的字眼,我一听到就害臊。我们听到过这些字眼,有时还

是站在雨中听的,站在几乎听不到的地方,只依稀听见

几个大声吼出来的字眼,我们也读到过这些字眼,

是从别人张贴在旧公告上的新公告上读到的,如今观

察了这么久,我可没见到什么神圣的事,那些光荣的事也没有什么光荣,至于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只不过那肉不再加工,而是埋掉罢了。有许多字眼你根本听不进去,到头来就只有地名还有点尊严。有些数字也一样,还有某些日期,只有这些和地名你能说出来,也才有点意义。诸如光荣、荣誉、勇敢、神圣之类的抽象名词,若跟村名、路号、河名、部队番号和日期放在一起,那简直令人作呕。”(第二十七章)

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入,对世界、对人生完全抱着一种绝望的情绪。他在小说最后一章有一段意味深长的描写:“我往火上添了一根木柴,这木

柴上爬满了蚂蚁。木柴一烧起来,蚂蚁成群地拥出来,

先往中央着火的地方腮再掉头朝木柴尾部跑。等尾部

还是往火里跑,接着又往尾部爬去,挤在那没有着火的来,人类好比这着了火的木柴上的蚂蚁,在“世界末日”

来临的时候,再好的人都免不了一死:“对于最善良的人,最和气的人,最勇敢的人,世界不偏不倚,一律杀

害。即使你不是这几类入,世界肯定还要杀害你,只是不那么急迫罢了。”(第三十四章)在小说中,亨利不少善良勇敢的意大利伙伴死于炮火,他心爱的人凯瑟琳好不容易熬过战争这一关,却死于难产。凯瑟琳生前最在整部小说中,雨一次又一次地频繁出现,始终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

《永别了,武器》的悲剧色彩,更集中地表现在主人公亨利身上。亨利是帝国主义战争的反对者,同时又

是个消极的和平主义者。他不仅从战场上逃跑,而且逃离社会,满怀沮丧绝望的情绪。在他看来,任何信仰,

任何理智上的思考,都没有实际价值,都是虚妄的,只有个人的享受、个人的幸福才是看得见、摸得着、靠得住的东西。他不去追究这场战争是怎么一回事,他惟一的希望是逃离战争,逃离社会,躲进“自我”的天地。

因此,他所能做的,所想做的,惟有“吃饭,喝酒,跟

凯瑟琳睡觉”。这是战后资产阶级文明崩溃时期的“反

万方数据

孙致礼.周哗:交织在叙述语言中的战争与爱情I

英雄”形象。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一位语言大师,他

的作品语言洗练,刻画逼真,既有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又有通过动作、形象表达人物情绪的动人刻画,尤

其是他那千锤百炼的电传式的对话和简洁的内心独自,形成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开创了一代文风。

海明威的独特风格在《永别了,武器》中也有突出

的表现。英国作家赫?欧?贝茨曾做过精辟的分析:自19世纪亨利?詹姆斯以来,一派繁冗芜杂的文风像是附在“文学身上的乱毛”,被海明威“剪得一千二净”。他说海明威是一个“拿着一把板斧的人”,“斩伐了整座

森林的冗言赘词,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①海明

威的语言,句子结构简单,通常是短句或并列句,用最常见的连接词联系起来;他选用普通的日常用语,厌倦“大字眼”,摒弃空洞、浮泛的夸饰性文字,习惯于选用

具体的感性的表达方式。

海明威的叙事艺术以他的“冰山原则”最为著名。1932年,他在《死在午后》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其后,他又多次做

过这样的比喻。于是,“冰山原则”就成了评论界研究

海明威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可以说,“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多年创作经验的形象总结,是他处理艺术和生

活关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海明威在《死在午后》中有一个解释:如果一个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而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显然,海明威在此强调的是省略,主张水面下的“八分之七”应该留给读者去感受。下面,我们就以小说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为例,扼要阐析一下海明威的“冰山原

则”:

那年晚夏,我们住在乡村一幢房子里,那村隔着河和平原与群山相望。河床里有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阳光下叉干又白,河水清澈,水流湍急,深处一片蔚蓝。部队打房前颅着大路走去,扬起的尘土洒落在树叶上。树干也积满尘埃。那年树叶落得早,我们看着部队沿路行进,尘土飞扬,树叶被微风吹得纷纷坠落,士兵们开过之后,路上空荡荡,白晃晃的,只剩下一片落叶。(第一章)

一般说来,一部长篇小说的开头应是对作品背景的简

挤不下了,就纷纷坠入火中。有几只逃出来了,身体烧得又焦又扁,东奔西突地不知该往哪儿爬。但是大多数一端,最后全都跌入火中。”(第四十一章)在海明威看怕下雨,因为在她的心目中,雨是灾难和死亡的象征。

解放军艺术举院学报(季刊)2009年第2期

JcU枞OF

PL^ACA[X.MYOFARTS

孝I军旅文艺

要交代。那海明威是如何交代的呢?时间:“那年晚

夏”,但是没有说明是哪年;地点:只讲了“村”、“河”、“群山”等地貌特征,并未指出在何处;人物:“我们”和“部队”,但是没有说明“我们”是谁,“部队”又是哪一家的……这表明作者在貌似透明、简单的叙述中,

暗藏着“隐”的手法,给读者留有很大的思索的余地,让其尽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遣词造句上看,作者似

乎是信手拈来几个极为普通的形容词“晚”,“干”、“白”,“清澈”、“蔚蓝”、“空荡荡”,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晚夏的萧索与荒凉景象。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单音节词汇,这些词汇按照轻重音紧凑有序地排列,并用英语最常见的连接词and加以联结,读来颇有内在的节奏,形成了自然流畅的文风。这种干净利落、绝不拖沓的自描手法,给人以笔法老练、简单澄明的冲击。

其实,海明威所描绘的图景倒有一个毋庸置疑的

好处,那就是具有一种广阔的辐射力。作者不点明战争

发生的时间、地点,不点明战争的参与者,自然就有一种辐射力:我的描写适用于更多的战争,因为一切战争都是残酷的,都会给战争参与者带来死亡和灾难。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地埋藏在形象之中,使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

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地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

义。阅读海明威的小说,读者会有一个感觉:作者好像

不愿意让读者一下子就看懂他的作品。因此,海明威的

好多作品只读一遍是无法理解其中深意的,必须反复阅读,才能在看似平淡,甚至无意义的对话与自描中领会作者的深刻含意。如小说的最后一段描写:

但是,我就是把她们(指护士)都赶出去,关了门,熄了灯,也丝毫没用。那就像跟石像告别。过了一会,我走出去,离开了医院,在雨中走回旅馆。(第四十一章)

42

万方数据

这一段写的是女主人公死去,男主人公与其最后诀别。海明威没有正面去写主人公内心的悲恸,也没有任何场景的渲染,但却充分显示了省略掉的“八分之七”的力量。作者在描写亨利向凯瑟琳的遗体告别时,似乎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但读者却感到有一股强烈而深沉的感情潜流,催人泪下。在这里,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感情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尤其是“石像”这个形象字眼,着实耐人寻味:男主人公原先熟悉的那个活脱脱的凯瑟琳,现在却只成了一个死沉沉的、不动不语的“石像”。亨利由此意识到:自己心爱的人死了,而她这一死,他的一切也就化作了乌有!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潜在的,感情也是潜在的。最后,亨利“在雨中走回旅馆”,故事虽然戛然而止,但是作品潜在的情感却达到了高潮。亨利告别r战争,也告别了爱情,最后作者也暗示读者:他“在雨中走回旅

馆”,实际上是万念俱灰,彻底幻灭。他是帝国主义大战的牺牲品和受害者。

海明威作为战士,战地记者、战争小说家,他那为了人类的正义事业而出生入死的“硬汉性格”,将永远为后入所铭记。同样,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文体家,他的“冰山原则”的影响也是永恒的。

注释:

①董衡巽主编:《美国文学筒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第381页。

(作者孙致礼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晔系国防科技大学英语教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黄恩鹏

交织在叙述语言中的战争与爱情海明威永别了武器重译有感

交织在叙述语言中的战争与爱情——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重译有感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孙致礼, 周晔, Sun Zhili, Zhou Ye孙致礼,Sun Zhili(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周晔,Zhou Ye(国防科技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LA ACADEMY OF ARTS2009,(2)0次

参考文献(1条)

1.董衡巽 美国文学筒史 2003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张勇.丁桂萍 简议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女性参照物"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8(7)

在世人心中,海明威小说中最令人无法忘怀的恐怕是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他的多数小说就是以硬汉为中心的"男人小说",而<永别了,武器>则是一部典型的"男人小说".然而在形形色色令人印象深刻的男性人物下面,则是极度抽象化了的女性人物,她们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更像是"女性参照物".本文也是第一次将海明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命名为"女性参照物",借此来丰富关于海明威女性观的研究.

2.期刊论文 黄成林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的"冰山原理"初探 -考试周刊2009(42)

"冰山原理"是海明威毕生创作经验的总结,其要点是厚积薄发、精练文字,海明威在自己一生的创作实践中始终坚持这一原理.本文以海明威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为例.通过时关键章节的"细读",阐明"冰山原理"在揭示该小说反战主题中所起到的作用.

3.期刊论文 周卫军 永别的仅仅是武器吗?--海明威代表作《永别了,武器》赏析 -孝感学院学报2000,20(2) 在纪念海明威百年诞辰之际,笔者重读海明威重要代表作之一<永别了,武器>.通过仔细品味此小说19xx年初版封面上颇具匠心的图案设计,有双重含义的英文标题,它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它的主要情节,笔者认为海明威的此篇小说想表达的含义为主人公亨利不仅告别了武器和战争,同时由于这场罪恶的战争和这残酷的世界使他告别了美好的爱情.小说控诉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和荒谬,追根溯源地探索了"迷惘的一代"在战争中所受的创伤和失去理想的原因.

4.期刊论文 王晓霞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叙事策略 -考试周刊2010(26)

海明威是20世纪著名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永别了,武器>作为他举世闻名的一部力作向读者展示了他精湛的叙事艺术.本文从叙事情境,叙事声音和距离、叙事时序三个方面详细地剖析海明威的小说的叙事策略.

5.期刊论文 周晔.ZHOU Ye "隐秀"美学风格之传译——以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汉译为例 -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0,26(1)

目前,国内外文学界对海明威的创作风格及其作品的美学内涵有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其作品汉译研究的个案分析却不多见.笔者以<永别了,武器>为例,阐明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刘勰的"隐秀"观在美学效果上有异凸同工之妙.并以"隐秀"风格的传译为视角,通过对大陆和台湾两个汉译本的比较与分析,指出汉译的问题与不足,总结出"隐秀"美学风格的传译对策.

6.期刊论文 张桂芝.杨旭 论海明威的死亡观——解读《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男主人公们 -考试周刊2010(35)

现如今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旋律,但是死亡也随处都在,比如局部战争、自然灾害、人正常的生老病死等所带来的死亡.人类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作家在其作品中都有对死亡的描述,海明威是一位伟大的战争小说作家,他的一生中面临着很多的死亡,他的作品是其丰富的人生体验的展现,因此对死亡的描写非常多.读者通过对海明成的<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中的男主人公们对待死亡的态度的研究可以看出处于不同时期的海明威,对待死亡有着不同的看法:由早期惧怕死亡到后来直面死亡.对海明威死亡观的研究,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不要惧怕生活中的死亡,要勇于直面死亡.

7.期刊论文 白丽娜.佟雨葳.古明 浅析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亨利与凯瑟琳情感关系的转变 -文教资料2010(14)

在作品(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痛斥战争的残酷性的同时,刻画出一段战争中的凄美爱情故事,在简单的情节中透露着哀伤.主人公亨利与凯瑟林的关系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变化,爱情于他们从开始时的"心灵的避难所",过渡到"精神的依托",最后又升华到"生命的全部意义".

8.期刊论文 张健稳.张晨虹.ZHANG Jian-wen.ZHANG Chen-hong 迷惘的情绪,悲观的色彩 --再评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7(6)

<永别了,武器>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为主题,但作为一个朦胧的反战主义者,海明威尽管诅咒战争,却没有对战争的根源进行剖析;反对战争,却找不到消灭战争的正确途径,以至于迷失了方向,因而整部作品弥漫着迷惘的情绪和悲观的色彩.

9.期刊论文 叶舒宪 海明威的创作动力与《永别了,武器》 -江西社会科学2004(2)

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中具有自我治疗和拯救意义的符号行为.本文从这种认识出发,考察20世纪伟大小说家海明威的创作动力,把他一生的创作视为抗拒个人所遭遇的生理和心灵创伤、寻求自我治疗的生动案例,并结合他的代表作<永别了,武器>的分析,揭示文学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微妙关系:文学虚构空间与实际生活的对应,以及它对现实缺憾的补偿性超越力量.

10.期刊论文 马琳 简析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写作语言 -社科纵横2006,21(9)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创作风格、小说的人物和人生态度不仅在英语国家而且在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他那简短有力的艺术风格开创了现代小说.

交织在叙述语言中的战争与爱情海明威永别了武器重译有感

本文链接:http://d..cn/Periodical_jfjysxyxb200902009.aspx

交织在叙述语言中的战争与爱情海明威永别了武器重译有感

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fe80d909-52f4-483d-a1b9-9e6900f7ce08

下载时间:20xx年1月12日

更多相关推荐: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ltlt永别了武器gtgt作者海明威是位思想特立独行观察视角敏锐的作家用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战争描写人性的硬朗一面的海明威他人生的最终结局却选择了自杀对此不思其解隐隐的有些对他的铁性形象大打折扣对...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在海明威看来战争本身就是一种荒诞行为许多人有糊里糊涂的跟着别人的步伐去做违背正义的事情他们失去了对命运的控制过着荒诞的生活现在也有过着这种荒诞的人在变化无常的世界里迷失方向然而有一战经历的海明威...

读《永别了,武器》有感

读永别了武器有感磕磕碰碰地总算把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读完了我也松了一口气其实在大学时就很想读这本书但是后来不知是什么原因忘了读了来到浙江这边有一次去逛书店时看见书架上有这本书而且也很便宜中英文版两本才30块钱所以...

永别了武器英文读后感

TheValueundertheIcebergreflectiononAFarewelltoArmsWhenIwasinhighschoolIhavereadTheOldManandTheSeaThoughIhaveheardth...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

归纳起来本书在向我们诉说着战争的残酷浪漫而又悲凉的爱情以及宿命的无奈一关于战争海明威在这部小说里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反战立场在海明威看来战争本身就是一种荒诞行为许多人有糊里糊涂的跟着别人的步伐去做违背正义的事情他...

《永别了,武器》观后感

永别了武器AFarewelltoArms又译战地春梦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于19xx年写成的半自传体小说海明威用精炼的语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批判了战争的荒谬虚无和非理性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意大利军中作...

”詹天佑,傲慢与偏见,永别了武器“读后感

詹天佑读后感詹天佑一文描写了在19xx年清政府提出由本国工程人员独立修筑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在英俄等多数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挟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艰巨任务在勘测过程中詹天佑常勉励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ain《永别了,武器》读书报告

ThesignificanceoftherainBookreportofafarewelltoarmsAfarewelltoarmsiswrittenbyHemingway189919xxwhoisgoodatusingbrief...

永别了武器英文书评

ReadingReviewofaFarewellToArmsAfterreadingthismasterpieceofErnestHemingwayIsigheddeeplyforthepainsandsuff...

论《永别了武器》中的爱情与战争(英文)

LoveandWaronAFarewelltoArmsAThesisSubmittedToForeignLanguageDepartmentOfCollegeofInformationampBusinessZh...

20xx届高三语文作文名句积累(1-2)

优美的句子积累一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沈从文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上幽居仓央嘉措总有那么一个人不管他以前如何对你你总会找到原谅他的理由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

20xx备考 语文新题分类汇编:名句名篇默写(含文学常识))

20xx备考语文新题分类汇编名句名篇默写含文学常识高考真题模拟新题课标语文10M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1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2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3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

永别了武器读后感(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