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散步读后感

时间:2024.4.29

已故一代美学宗师宗白华先生的代

表作《美学散步》主要讲中国的美学, 比如绘画、书法、文物、陶瓷,谈得最多的是绘画。他认为中国的绘画和雕塑统一于绘画,所以中国的雕塑也相对平面。而西洋的绘画统一于雕塑,所以绘画作品也像雕塑一样讲究明暗光影立体等。山水画讲究是是气韵流动、灵性,不论透视和机械的几何图形。无论山水还是人物,都不求形似,只求神似。中国画没有透视的技法,讲究的是三远,深远、高远和平远。中国的美学(绘画诗词书法)注重意境,寂静悠远、天人合一,都带了些禅意。他认为这些都和中国自古的宇宙观、中庸的处世观一脉相通的。

宗先生谈话和他写文章的特色之一,是某种带着情感感受的直观把握。它们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宗先生说:“一个充满音乐情趣的宇宙(时空合一体)是中国画家、诗人的艺术境界。

一种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

理情思,从早年到暮岁,宗先生独特地一直保持了下来,并构成了宗先生这些美学篇章中的鲜明特色。

宗先生不断讲的“中国人不是象浮士德‘追求’

着‘无限’,乃是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所以他的态度是悠然意远而又怡然自足的。他是超脱的,但又不是出世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患”的儒家精神、以

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为特色的庄子哲学,以及并不否弃生命的中国佛学——禅宗,加上屈骚传统,我以为,这就是中国美学的精英和灵魂。宗先生以诗人的锐敏,以近代人的感受,直观式地牢牢把握和强调了这个灵魂(特别是其中的前三者)

在“机器的节奏”愈来愈快速、“生活的节奏”

愈来愈紧张的异化世界里,如何保持住人间的诗意、生命、憧憬和情丝,不正是今日在迈向现代化社会中所值得注意的世界性问题么?不正是今天美的哲学所应研究的问题么?宗先生的《美学散步》能在这方面给我们以启发吗?我想,能的。

书的一开头便以王维和一首诗“蓝溪白石出,

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来论述诗(文学)和画的分界,前两句是可以在画面上体现,但后两句,是非常难以表达意境的,哪怕画出来不难看,这幅画上可能并不曾画有人物,那会更好的暗示这感觉和意味。诗中可以有画,象头两句里所写的,但诗不全是画。

宋朝文人晁以道有诗云:“画写物外形,要物形

不改,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即绘画要以不该其原型为佳,题诗要以传达画外之意为目的为妙

诗启发了画中意态,画给予诗以具体形象,诗

画交辉,意境丰满,各不相下,各有千秋。

但这两部分微妙的分界,正是近代美学开创时为自己提出了的任务。

探讨拉奥孔的呐喊是否应该抛弃美感还是追求

美感,最后雕像群呈现出的呐喊是富有美感的,在这作者引用了温克尔曼,莱辛的评论,温克尔曼认为呐喊最终呈现美感的原因在于希腊人那种内在智慧的自我克制,而莱辛不认同这种看法,原因是希腊神话中从不克制各自真实表达人物内心的丑恶姿态,维纳斯(美丽的爱神)玉体被刺痛时,尚且不禁狂叫,没有时间照顾到脸相的难看了。莱辛认为是古代艺术家有意避免这种破坏美的姿态,或是把这种的程度降低下来,使它能够保持某种程度的美。美是艺术的特殊目的。若放弃了美,艺术可以供给知识,宣扬道德,服务于实际的某一目的,但不是艺术了。因此拉奥孔在史诗里可以痛极大吼,声闻数里,而在雕像里却变成小口微呻了。

画和诗仍是有区别的。诗里所咏的光的先后活跃,

不能在画画上同时表出来,画家只能捉住意义最丰满的一刹那,暗示那活动的前因后果,在画面的空间里引进时间感觉。而诗象《初日》里虽虽然境界华美,却赶不上门采尔油画上那样光彩耀目,直射眼帘。然而由于诗叙写了光的活跃的先后曲折的历程,更能丰富着和加深着情绪的感受。因此诗画相互映衬,相互吸收,各取所长,交流融汇,这便是情景的完美集合体,所谓的艺术意境。

美从何处寻?

诗人华滋沃斯曾经说过:“一朵微小的花对于

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想。”

达到这样的、深入的美感,发见这样深度的美,是要在主观心理方面具有条件和准备的。我们的感情是要经过一番洗涤,克服了小己的私欲和利害计较。矿石商人仅只看到矿石的货币价值,而看不见矿石的美的特性。我们要把整个情绪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动了方向,才能面对美的形象,把美如实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里来,再把它放射出去,凭借物质创造形象给表达出来,才成为艺术。中国古代曾有人把这个过程唤做“移人之情”或“移我情”。

除了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相当的距离的主观心理

条件外还得有和“隔帘花叶有辉光”的客观物质条件。

形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形式中每一个点、线、色、形、音、韵,都表现着内容的意义、情感、价值,而且这种韵律或节奏能带来整个合式的内容的发觉,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人之异于禽兽者有理性、有智慧,他是知行并重的动物。知识研究的系统化,成科学。综合科学知识和人生智慧建立宇宙观、人生观,就是哲学。

哲学求真,道德或宗教求善,介乎二者之间表达我们情绪中的深境和实现人格的谐和的是“美”。

文艺境界的广大,和人生同其广大;它的深邃,和人生同其深邃,这是多么丰富、充实!孟子曰:“充实之谓美。”这话当作如是观。

然而它又需超凡入圣,独立于万象之表,凭它独创的形相,范铸一个世界,冰清玉洁,脱尽尘滓,这又是何等的空灵?

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

空灵

周济(止庵)《宋四家词选》里论作词云:“初学

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

艺术心灵的诞生源于空灵,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 “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才能悠然见南山,并且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由“心远”接近到“真意”。

充实


第二篇:美从何处寻——读《美学散步》有感


美从何处寻?

——读《美学散步》有感

近段时日,诸事繁忙,心绪颇不宁静。适逢十一假期,偷得浮生半日闲,便随手翻翻书架,于是就看到了这本宗白华的《美学散步》。想起前几日公开课课题《艺术与中国社会》,这篇文章便出自该书,当时备课匆忙,不及细看,难得重逢,就静下心来,慢慢翻阅吧??

就像德国康德和黑格尔双峰对峙,矗立在德国古典美学高原上一样,中国现代美学史上也有两位美学大师——朱光潜和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都曾执教于北大燕园,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在美学上都有极高的造诣,但两人在美学上的成就特色却是截然不同的。如果说朱光潜的美学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那么宗白华笔下的美学则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不同于朱光潜一生洋洋洒洒谱就恢弘长卷的学者气质,宗白华更像是一位诗人,文笔简约,意韵悠长。

宗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这本《美学散步》是其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文集。文集中的文章最早写于19xx年,最晚作于19xx年,几乎囊括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书籍能使人忘却尘世的喧哗,读宗先生的文章,我们也往往醉倒在那行云流水,天光云影的诗意文字当中。

我们这一代人是缺少中国古文化滋养的一代,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过古文典籍,所以窥得的也仅是古典文化的一鳞半爪。古典文化的美,要去何处寻找?不妨随着宗先生的脚步,在他的美学国度里一起去探寻中国古典文艺之美。

美学被称之为“艺术的哲学”。但中国古代美学与西欧古代以来

的美学相较而言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够哲学化的,就如同散步一般。宗先生在《美学散步》“小言”中说:“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 于是,中国古代的音乐,绘画,建筑之美都被宗先生从中国历史的长卷中信手拈来,随性挥洒在诗书文字之上。

美在生命

云烟中苍翠的群山,细雨下欲滴的绿叶,薄雾中宁静的山村,暮霭下沉寂的湖面。看似岑寂的万物表象之下,却有生命在律动。天地有大美,美在于生命律动,在于青春活力,在于万物昂然精进的创造精神。艺术的使命则在于原天地之美,协和宇宙,参赞化育,以显露与天同样的创造,宣泄如宇宙生命同样的生意活力。

宗先生曾以“鸢飞鱼跃”的意象来比喻和象征宇宙的生命本体和艺术的生命情调。他在《道、舞、空白:中国艺术意境结构的特点》一文中阐释艺境时说:“空寂中生气流行,鸢飞鱼跃,是中国人艺术心灵与宇宙意象‘两镜相入’互摄互映的华严境界。”“生气流行”,是视宇宙为一大化流行的整体,“鸢飞鱼跃”,是推崇生命的气韵活力,这是宗先生的美学理想,也是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和艺术观。

所谓“山静水流开画景,鸢飞鱼跃悟天机。”中国古代哲人和艺术家善于从鸢飞鱼跃的生命意象来静观天地的大化流行,体悟宇宙的无限生机。中国艺术的哲学基础是《易经》的生命哲学,整个宇宙都是一个流动和谐的生命整体,天人之间浑融一体,所以,中国艺术一

向不注重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于生命情愫的传达,表达出一种生命不息的意境。

美在意境

意境又名艺术境界,简称为艺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所追求的终极目的和最高理想。宗老先生在前人基础上,盗来西学的天火,融汇中国传统文化,把意境理论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艺术类型多而繁杂,音乐、建筑、绘画、舞蹈、书画??要想精通各门,难度可想而知。宗先生秉轴持钧,动中肯綮,发现了艺术的美学精髓:各类艺术都要给予欣赏者以强烈的美感,所以必须在艺术中构建一个完美的意境,而这个意境恰恰深藏着生命的情调和宇宙的意识。“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兰生幽谷,倒影自照,孤芳自赏,虽感空寂,却有春风微笑相伴,一呼一吸,宇宙息息相关,悦怿风神,悠然自足。“艺术的境界,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心灵和宇宙深化,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

重读宗先生的《美学散步》,“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对于生命,对于意境,也有了新的认识。宗先生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

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太虚片云,寒塘雁迹;雪涤凡响,棣通太音”,这样的境界令我们不胜神往,也引领着我们在美的道路上不断追求。

遥想那拄着手杖,徜徉在未名湖畔的身影,追随着那散步时留下的足迹,此时此刻的我仿佛看到了美的容光。

——乙未年丙戌月写于家中

更多相关推荐:
读《美学散步》有感

读美学散步有感散步在山水灵动之间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几乎汇集了他一生的经典之作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系统完整的理论骨架但能感受到宗白华先生的娓娓道来层层展开以及语气的和蔼亲切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抽象难懂的...

美学散步读后感

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

美学散步读后感

美与心灵的碰撞读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很多人都会存在这样的疑惑美这东西似乎我们平时时时都能接触到似乎她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处处都能感受到美美具有生活的质感每一个人的心里也都有一杆美的标尺在衡量美的深浅但另一方面美似乎...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之读书笔记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

读《美学散步》有感

读美学散步有感想象一种艺术也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在宗白华先生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中出现的频率最多的词就是宇宙人生艺术美心灵节奏旋律飞...

美学散步读后感

宗白华是现代中国的美学泰斗其美学著述抒情艺术充满着中国古典的诗情画意融老庄哲学屈骚传统柳宗和儒学于一体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无限于方寸间体现广阔之天地处处透露出诗人的敏锐和近代人的感受牢牢地且又直观地把握了中...

《美学散步》读后感

读美学散步有感摘要宗白华先生一生著述不多而美学散步则几乎汇集了其一生最精要的美学篇章也是先生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作者虽然没有构建什么美学理论体系却用他那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中无...

美学散步读后感

积少成多争取每天进步一点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

美学散步读后感

世上不失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人最大的破产是绝望最大的资产是盼望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

读《美学散步 》有感

读美学散步读后感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艰深晦涩术语多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清新淡雅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在现...

美学散步之读后感

美学散步之读后感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而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又是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应该读的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

美学散步读后感

相信自己世界上没有不可攀越的高峰任何一个爱美的中国人任何一个热爱中国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

美学散步读后感(41篇)